Ⅰ 售卖信托要求客户在签约时录像,那么对于异地客户怎么办此外现在是都要求到信托公司面签吗
对于异地客户。理财师会选择飞过去和客户面签或者让客户直接通过信托公司的视频会议软件直接签约。
现在信托产品,大部分是需要客户录音录像签约的。这也是为了保护客户自己的权益。因为以前就有过一些问题。信托公司为了确认客户的真实性。也是银监会对这一块的严格要求,需要提供必须的录音、录像。
Ⅱ 购买信托产品有哪些注意事项
市面上购买的信托产品为集合资金信托,购买时注意以下问题:
1、渠道,目前银行已经不能销售信托,最好在信托直属的机构认购。
2、发行方,关注发行方信托公司的背景实力,最好选取口碑较好,有国资背景的信托公司。
3、产品标的,关注其标的资产,经济实力较好的地区的政信项目较好,地产项目最好选取前50强的。不要一味关注收益。
4、期限,最好选取1年期的,期限太长,无形增加未来不定性因素。
5、人员,专属的理财专员很关键,其专业性可以起到很多的帮助,甚至是产品之外的。
补充:集合资金信托的购买一般为100万起步,因此决策起来需要慎重。
Ⅲ 买信托产品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吗
买信托产品是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的,只有信托产品产生的利息股息,则按照利息股息所得来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二条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
(一)工资、薪金所得;
(二)劳务报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五)经营所得;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七)财产租赁所得;
(八)财产转让所得;
(九)偶然所得。
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以下称综合所得),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非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项计算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取得前款第五项至第九项所得,依照本法规定分别计算个人所得税。
(3)买信托产品要录像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二)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三)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四)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五)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Ⅳ 初次购买信托产品需要哪些步骤
了解清楚项目——打款——签合同——信托公司回收一份合同存档。
Ⅳ 购买信托如果要录像的话,一定要到信托公司去录像吗,可以就自己用手机录像和视频吗
这个你要问问所买信托公司的理财经理的。每个公司的标准都不一样。
Ⅵ 购买信托产品技巧和步骤是怎样的
理财师推荐项目。选完项目签合同,签合同时候需要录音录像。然后回收合同。大体就这样。
Ⅶ 购买信托产品要注意哪些地方
看门狗财富为您解答。
信托产品投资的领域非常广,投资的方式非常灵活,但我们在购买信托产品的时候,也会有些风险的,我们在购买信托产品时,应注意下面几点。
1、摸准该信托产品的投资方向
信托产品的投资范围非常广,从信托产品运行的多年经验来看,其风险最大的就是艺术品信托和煤炭信托,尤其是艺术品信托存在的风险更大。由于我国目前艺术品市场还不完善,没有专业的技术来辨别真伪和估值,因此就存在更多风险。
2、了解发行信托产品的信托公司
投资者应选择经营规范、有较好口碑的信托公司发行的信托产品。投资者详细深入调查信托公司的财务状况、资金实力、信誉度、制度情况、风险状况等。对于财务不佳、公司制度结构不健全、经营风险较高的信托公司发行的信托产品不宜购买。
3、重点关注签署的信托合同
信托合同是确定投资者与信托公司权利义务的惟一书面文件,投资者一定要仔细阅读。在签订合同时,投资者应该与信托公司就信托财产的审计事宜、信托计划的信息披露进行明确约定,要求信托公司定期向委托人、受益人或其他指定的人选披露信托财产的最新情况,并且定期公布信托财产的审计报告。
签署合同前,投资者还应该考虑信托项目的收益达到信托公司承诺收益的可能性。比如说,房地产项目从买地、建设到销售再到结算利润,至少也要一两年时间,而股权信托项目在短时间内提升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较为可观的利润似乎是不现实的。如果信托公司承诺收益的到期实现可能性较小的话,这样的信托产品风险较高,即使到期能够实现信托收益,也很有可能不是来源于信托项目本身,而是保证人或信托公司以其固有资产支付的。
4、不要购买接力信托
有些信托产品在出现问题之后会改个名称继续托盘信托,这样信托产品在经过多次转手之后,其期限和产品的利息已经很高,这样出现风险的几率就会越大,应该尽量避免购买。
以上为“购买信托产品要注意哪些地方”的回答,希望对您有帮助。
Ⅷ 购买信托理财产品要注意哪些问题呀
我总结了一下,选购信托产品应当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产品投向及资金运用方式
2.交易对手尽调情况
3.还款来源是否充分
4.抵押资产评估情况及抵押率控制
5.融资方关联企业的担保能力
6.产品期限
7.产品收益率
8.信托公司过往业绩
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满意请点右下角的赞同,谢谢
Ⅸ 客户买信托不愿意被录音录像怎么办
不习惯也没办法。一方面信托公司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另一方面,也为了保护投资人的利息。因为有视频为证,项目万一出问题,信托公司有视频做证据,之前有免责协议的。能够撇掉风险。
另一方面,投资人有这个视频以后,能够确保权益。因为之前发生过业务员代签,然后卷着客户的钱跑了的情况
Ⅹ 购买私募基金签协议需要录视频吗
阳光私募基金是借助信托公司发行的,经过监管机构备案,资金实现第三方银行托管,有定期业绩报告的投资于股票市场的基金。投资者购买阳光私募基金,实际上与信托公司形成了买卖关系。下面来了解下投资者在签订阳光私募基金合同时需要注意的几个关键点:
信托类型
阳光私募基金是信托产品的一种类型,属于“指定用途”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信托的资金主要投资于国内的股票市场,并适当参与债券投资和权证投资。
信托期限
和一般信托产品都有一个固定的期限不同,阳光私募基金一般不设固定的存续期限,只要产品的运行不触及终止条款,产品是长期运行的。
受 益 人
阳光私募基金在受益人的约定上,较其他类型的信托产品有特殊之处,那就是会有“一般受益人”和“特定受益人”。一般受益人是投资者自己,特定收益人是作为投资顾问的私募基金管理公司。这个条款的设计,是为了实现阳光私募基金的超额业绩分成。在信托产品给投资者带来收益的前提下,私募基金管理公司是可以和投资者按一定比例分享收益的。
信托单位净值的计算
阳光私募基金和公募基金的共同点,是都有一个单位净值的概念,投资者按照单位净值来购买和赎回基金。阳光私募基金的净值=(信托计划资产总值-固定信托报酬-保管费-投资顾问管理费-浮动信托报酬-特定信托计划利益)/信托单位总份数。和公募基金单位起始净值为1元不同,阳光私募基金的单位起始净值一般为100元。
私募基金管理公司和信托公司公布的同一个产品、同一个时间的净值,是可能存在差别的,差别点在于是否将相关的费用扣除,信托公司公布的净值肯定是已经扣除了相关费用的可供交易的净值。
认 购 费
按照信托合同规定,投资者认购产品时,需要另外交纳信托资金一定比例的认购费用。认购费用的收入、支付对象及用途由信托公司来确定。如果私募基金的认购最低限额是300万元,认购费率是1%,则投资者认购的实际起点金额是303万元。
封 闭 期
和公募基金不同,阳光私募基金一般会设定一个封闭期,封闭期过后每月会设定一个产品开放日。封闭期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公募基金首次发行、正式成立后的封闭期,而是指投资者自己购买基金后,有一个最短的持有期限制,这和基金已经成立的时间长度没有关系。
封闭期的长短,一般有3个月、6个月和1年。在封闭期内,无论私募基金的业绩是大幅上涨、还是有所下跌,投资者都不能卖出,但可以继续买入。
除了“封闭期”的约定,有些阳光私募基金还会设一个准封闭期,它是在过了封闭期之后的又一段期间。过了封闭期,投资者是可以每月卖出一次产品了。但如果还有一个准封闭期,投资者在此期间卖出产品,还会涉及赎回费用,一般费率是3%。
巨额赎回
该条款和公募基金的规定类似。在私募基金的单个开放日,基金的净赎回份额超过了上一个开放日基金总份额的20%,则会触发巨额赎回条款。这时,申请赎回恐怕就不能按时收到全部的赎回资金了,信托公司会按照其申请赎回的份额与开放日收到赎回申请份额的占比,再乘上此前基金规模的20%。如果信托公司认为有能力支付超过20%的份额,则不会受此条款影响。
该条款实际是一个投资风险的提示条款。由于阳光私募基金的规模普遍都不大,可能就在2亿~3亿元,甚至是在1亿元以下,那么20%的规模至多也就是5000万元左右。当遇到基金的业绩突然大幅下滑,或者私募基金管理公司的重要投资人员发生重大变化时可能会引发大规模的赎回潮。鉴于此,建议选择实力强的私募基金管理公司的产品。
投资运用的限制
该条款主要是对私募基金管理公司的投资给予一定的约束,建议重点关注“投资于1家上市公司股票的金额不得超过信托资产规模的比例”这个条款。这个比例一般为10%、20%和30%。10%意味着该基金最少要投资在10只股票中,30%意味着最少要投资在4只股票中。投资股票越集中,该基金的风险收益水平就越高。
如果投资者愿意承担投资集中的风险,也希望获取集中投资的更大收益,则30%会更适合。如果投资者不愿意冒太大的投资风险,那么10%会更合适一些。
费 用
该条款主要涉及3个收取费用方,分别是信托公司、保管银行和私募基金管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