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托交易 » 信托资产规模排名2017
扩展阅读
股票投资经济学 2021-06-17 16:24:20

信托资产规模排名2017

发布时间: 2021-06-06 02:27:28

1. 什么是中国信托业发展报告

《资产管理蓝皮书·中国信托业发展报告(2013):大资产管理时代的信托业》是首部由资产管理行业内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理论功底的人士所编著的蓝皮书,全面见证中国信托行业"黄金十年"的成就和问题。《资产管理蓝皮书·中国信托业发展报告(2013):大资产管理时代的信托业》全面跟踪、反映中国信托行业自2002至2012这十年间所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具有建设性和现实性的意见和建议,并对2013~2017年间中国信托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探讨,为信托行业以及更大层面上的资产管理行业指明可行的方向。

2. 世界上著名的投资银行有哪些

1.高盛GoldmanSachs(按排名顺序排列)

世界上最早的专业投资银行,由GoldmanSachs先生创办于1861年。

高盛以其浓厚的企业文化著称,在100多年的历史,上一直坚持投行主体战略,很少涉足商业银行、零售经纪等领域(但并非完全不涉足),是华尔街投行之首。

(2)信托资产规模排名2017扩展阅读:

投资银行 (Investment Banks) 是与商业银行相对应的一类金融机构,主要从事证券发行、承销、交易、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投资分析、风险投资、项目融资等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是资本市场上的主要金融中介。

投资银行是美国和欧洲大陆的称谓,英国称之为商人银行,在日本则指证券公司。

投资银行的组织形态主要有四种:

一是独立型的专业性投资银行,这种类型的机构比较多,遍布世界各地,他们有各自擅长的业务方向,比如美国的高盛、摩根斯坦利;

二是商业银行拥有的投资银行,主要是商业银行通过兼并收购其他投资银行,参股或建立附属公司从事投资银行业务,这种形式在英德等国非常典型,比如汇丰集团、瑞银集团;

三是全能型银行直接经营投资银行业务,这种形式主要出现在欧洲,银行在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同时也从事商业银行业务,比如德意志银行;

四是一些大型跨国公司兴办的财务公司。在中国,投资银行的主要代表有: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中信证券等。

参考资料:投资银行-网络

3. 信托贷款2017年半年的增量创下了7年之最吗

据报道,8月21日银监会审慎规制局局长肖远企日前表示,整治市场乱象不可能一蹴而就,因为它形成的原因很复杂,时间跨度也较大,信托贷款2017年半年的增量创下了7年之最。

根据央行7月社会融资统计数据,当月信托贷款新增规模为1232亿元,而在去年同期为210亿元,同比暴增近五倍。

业内人士表示,通道业务回流、保险资金加大非标资产配置是信托贷款规模大增的重要原因,信托公司接纳保险资金,也要受到额度限制。

4. 金融行业哪个有含量,有前景

近几年来, 中国金融市场正在走向国际化,对专业性很强的人才需求迫切。金融行业就业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高端市场,例如高校教师和大公司市场研究分析、基金经理、投资经理、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

5. 四川信托200亿金雷,四川信托的危机是什么

事实上,早在5月初的时候,四川信托就已经爆出了一系列的问题,甚至业内传出“四川信托即将被接管,停止所有资金池业务”,当时官方曾经极力否认,但是如今投资者找上门来,四川信托无法完成兑付,这才暴露出了问题。在6月15日,杭锅股份就发布了一个公告,表示此前购买的四川信托管理发行的“天府聚鑫3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虽然时间已经到期,但是四川信托却只1000万元的本息1038.1万元,而无法完成剩下的4000万元本息的兑付工作。根据相关报道,现在四川信托已经被银监会监管。

值得一提的是,四川信托的很多融资方都已经出现了问题,比如新华联集团、南京建工产业集团、无锡惠山太平洋商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汉能水力发电集团有限公司等。根据四川信托2019年的财报显示,该公司的资产规模为2335亿元,相比于2018年的3235亿元,下降了27.84%。四川信托每年的利润也在下滑,从2017年到2019年的情况来看,三年的净利润分别是9.21亿元、7.40亿元和5.21亿元,下滑非常严重。净利润之所以会下降,就是资产减值损失大幅增加导致的。事实上,虽然四川信托的管理层表示争取一年之内解决问题,但是投资者已经不相信四川信托的还款能力。现在,四川信托的资金窟窿高达200亿元,对于未来会怎样,谁也不知道。

6. 中国信托规模已降至了25.61万亿吗

据报道,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全国68家信托公司受托资产规模为25.61万亿元,较2017年四季度末下降2.41%,为近两年来首次负增长;同比增速较2017年四季度末的29.8%进一步放缓至16.6%。

分析人士表示,下一步在防风险、严合规、稳转型、提质效的指导思想下,传统房地产与政府融资平台信托业务合规风险提高,展业难度增大,信托公司的展业范围将逐渐从房地产、政府融资平台扩展至消费升级、产业升级等新兴领域。

7. 最近考虑投资信托产品,长安信托有人了解吗,靠谱不

长安国际信托股份公司的前身是西安市信托投资公司,于1986年8月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成立,成立初为国有独资的非银行金融机构,2011年11月,公司整体改制并更名为长安国际信托股份公司(简称长安信托),目前注册资本33.3亿元。
长安信托已确定信托为主的盈利模式,盈利能力较强,经营业绩处于行业相对领先水平,收入来源稳定,有持续赢利预期,财务管理较为规范;其资产管理能力处于行业中等偏上水平,具备一定的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信托财产规模处于同行业中上水平,受托资产质量较好。截至2017年末,长安信托管理信托资产规模达6000亿元,公司总资产84.93亿元,净资产65.88亿元。2017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3.36亿元,实现净利润9.48亿元。
综上,你要是想入手他家信托产品,还是没问题的。我看他们官网也列出了很多信托产品啊,你可以自己去了解下,选择最合适自己的。

8. 中国信托业发展历史有哪些

中国的信托业始于20世纪初的上海。1921年8月,在上海成立了第一家专业信托投资机构——中国通商信托公司,1935年在上海成立了中央信托总局。新中国建立至1979年以前,金融信托因为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信托没有能得到发展。

1979年10月,国内第一家信托机构——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宣告成立,此后,从中央银行到各专业银行及行业主管部门、地方政府纷纷办起各种形式的信托投资公司,到1988年达到最高峰时共有1000多家,总资产达到6000多亿,占到当时金融总资产的10%。

我国信托业发展的几起几落有其客观原因:

诞生时缺乏基础,一是缺乏一定的市场需求和经济基础。“受人之托,代人理财”是信托的基本功能,因此信托生存的首要条件是有“财”可理。建国以来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采取的是高积累、高投资、低工资、低收入的政策,民间基本上无可理之财。二是缺乏健全的社会信用基础。

信托“以信任为基础”,信任关系的确立和稳定是信托赖以生存的土壤。我国社会信用关系尚缺乏刚性,信用链条十分脆弱,契约意识较差;总体而言,信用基础仍十分薄弱,制度建设滞后,不完备。


直到2001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正式施行,我国的信托制度才初步确立。在此之前没有一部专门的信托法,也无其他明确信托关系的法律规范。这使信托机构的活动长期缺乏权威的基本准则,令信托业的发展陷入歧途。这些年来,信托公司主要从事银行存贷业务、证券业务和实业投资业务,没有集中到“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主业上来。

9. 五矿信托靠谱吗

记得四年前跟一个朋友聊天,说到五矿,对方表示:还有名字这么奇怪的信托公司?
他可是理财师啊……可见五矿之低调。
但仅仅过了三年,情形就大有不同。就在5月底,五矿信托控股股东五矿资本(600390)公布了80亿元的优先股发行计划,准备对子公司五矿信托增资55亿。
同时,三大股东五矿资本、青海国资、西宁城投会进行同比例增资,这意味着三股东共同增资可达70.5亿。如果增资全部进入注册资本的话,五矿信托注册资本将达到130.5亿,位列行业第三。
五矿从低调神秘的央企选手到剑指前三的野心毕露,“扩张”是绕不开的主题。
增资不断,五矿系“现金牛”
五矿信托自2010年10月完成重组以来,注册资本共进行了4轮上调,从最早的 3.28亿增加到目前的60亿。前几轮主要由央企股东五矿资本进行。
五矿资本的频繁增资,原因估计还是在于信托这个牌照创收和盈利能力确实很强。
从年报来看,虽然信托业务收入只占到总收入的22.35%,但是57.7%的毛利润,使得信托创造了母公司一半以上的净利润。看表:

举个例子,五矿资本发1块钱给五矿信托,能收回来1.6元;发给证券公司,能拿回来1.1元;最惨的是期货,几乎不赚钱。
这一点,跟之前写过的爱建信托颇为类似,都是上市公司的利润扛把子选手。
2019年五矿信托净利润21.05亿,归属五矿资本部分利润为16.42亿。而2019年五矿资本合并报表中归母净利润为27.35亿亿,相当于五矿信托创造了母公司60%的净利润。
说是“现金牛,不为过吧。
四年六倍,五矿信托的快速扩张之路
我整理了2013年以来五矿信托管理的信托资产以及主动管理规模的数据。
如果忽略掉通道类,单纯从管理规模上来看,2016年之前,五矿的主动管理规模在1000亿上下浮动。从2017年就开启“扶摇直上”,从2016年末的969.33亿到2019年末6500.22亿,占比上升到近四分之三

2019年末,五矿信托以8849.76亿规模,位列行业第四,仅次于中信、建信和华润信托。
而在几年之前,五矿排名还在20名之后的中位水平,重点就在2016年。
2016年是个重要的转折点,就在次年,五矿信托母公司——五矿资本借壳*ST金瑞上市了。作为上市公司旗下最主要的资产之一,上市后更开阔的资源和更紧迫的业绩压力,可能都促成了五矿规模上的迅速增长。
此外,从报表里看,五矿信托主动管理规模中,变化最大的是“融资类”:从 2016年的 729.6亿,到2019年5009.13亿,增长近6倍。光2019年当年,融资类就比前一年增加了3000多亿。
扩张好不好?
对于几年内快速登顶的信托公司,市场比较倾向于谨慎地看待它的扩张行为。原因也好理解,步子迈大了,路还能不能走好?
说白了就是:
你的管理能力跟不跟得上?
项目团队有没有搭建好?
市面上有没有这么多好资源被你拿到?
你又会不会为了迅速扩大规模而降低风控准入呢?
以史为鉴,曾经的几匹“黑马”,前几年的新华,近些年的中江和安信;最后都各自出了幺蛾子和烂摊子。
五矿信托针对个人投资者的业务目前没有公开违约信息;从年报披露中,其实可以看到诉讼信息,大部分是地产类和工商管理类。其实管理规模大了,涉诉倒也算正常,至少从年报里面的“坏账准备”(5亿)和“资产减值”上来看,占比还是很小的,目前算比较“稳”。
最后,一个迷思:尽管信托牌照是公认地尊贵,盈利能力也强;但似乎上了市的信托公司,正股股价表现都不太好……希望央企背景的五矿,能跳出这个“上市怪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