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邓中翰有几个孩子
虽然人家是公众人物
但是也要给人家留一点自己的空间
作为外人
我们就不要八卦了
2. 邓中翰在芯片领域有什么研究
邓中翰院士被称为“中国芯之父”,是我国“星光中国芯工程”总指挥。2005年,邓中翰领导开发设计出的“星光”系列数字多媒体芯片,实现了八大核心技术突破,申请了该领域2000多项国内外技术专利,取得了核心技术突破和大规模产业化的一系列重要成果。这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集成电路芯片第一次在一个重要应用领域达到全球市场领先地位,彻底结束了中国了“无芯”的历史。
3. 谁能例出全国的风云人物排名及简介
注:以下资料仅为娱乐。
一、经济:
(2005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1、邓中翰;2、尹同耀;3、李彦宏;4、潘刚
二、体育:
(体育部评出2005年中国体育十佳运动员)
1、姚明;2、刘翔、3、张怡宁、4、郭晶晶;
三、法律
(当今中国法律界很有影响的几位人物,排名不分先后)
米健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中德法学院院长 比较法研究所所长)
王泽鉴(台湾优遇大法官,台湾大学资深教授,著名民法学家)
江平 (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
王家福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终身研究员)
四、娱乐界
(自己评的)
1、成龙;2、刘德华;3、周星驰
五、黑客界
(有印象的)
1、glacier;2、lion;3、eagle
4. 高级工程师够资格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邓中翰简介:
生于:1968年
籍贯:江苏 南京
学历:电子工程学博士、经济管理学硕士、物理学硕士
1987——1992年就读于中国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专业
大学期间,邓中翰就在黄培华教授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研究。1990年、1991年分别在国际应用核物理学杂志及中国科学通报上发表3篇相关文章。曾荣获共青团中央及中国科协颁发的"全国大学生科技竞赛挑战杯奖"。 1992年邓中翰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读书。
1992——1997年就读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取得电子工程学博士、经济管理学硕士、物理学硕士学位,是该校建校130年来第一位横跨理、工、商三学科的学者
1997年,邓中翰加入IBM公司,做高级研究员。负责超大规模CMOS集成电路设计研究,并申请多项发明专利,获"IBM发明创造奖"。一年后,邓中翰离开IBM回到硅谷,结合硅谷著名的风险投资基金,创建了集成电路公司PIXIM,INC,市值很快达到了一1.5亿美元。
*曾任职于美国硅谷Sun Microsystem,参与研发世界上计算速度最快的中央处理器UltraSPARC I第一代CPU。
*之后任职于美国IBM进行单磁子Peta-Flop超大规模量子计算机研究。
*后在美国硅谷创建半导体公司Pixim,任首任董事长,领导研制高端数码成像半导体传感器,用于监控、卫星、外太空探测等高尖端应用。
*1999年10月,在中关村注册成立了“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任董事长,领导研发“星光” 系列“中国芯”,彻底结束了“中国无芯”的历史,并成功占领计算机图像输入芯片市场60%以上份额。
邓中翰还是中国旅美科协常任理事,硅谷分会会长;2001年被选为第六届中国科协全国委员,还被清华大学聘为客座教授,为数十名博士生和硕士生开设了"高等模拟集成电路设计"课程。中星微公司还与清华大学合作成立了"清华中星微集成电路设计研发中心",邓中翰被聘为理事长。
邓博士:
2003年9月 被中共中央组织部等6部门评为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
2003年9月13日 中国科协授予的“求是杰出青年奖”(“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4人之一)
2003年11月28日 第八批“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专家”(45人之一)
2004年北京市授予“北京十大杰出青年”、“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发展十周年杰出贡献”奖
2004年2月19日 “2003中国半导体企业领军人物”(9人之一)
2004年5月23日 第二届北京市留学人员创业奖(17人之一)
2005年6月7日 北京市委、市政府最新设立的北京市人才奖励的最高奖项——首届“首都杰出人才奖” (5人之一)
2005年9月24日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2005年度“杰出校友奖”之“青年领导者奖” (2人之一)
2005年12月3日 英才杂志社、北京青年报社、凤凰卫视、新浪网四家媒体联合推出“2005十位聚人气企业家” (10人之一)
2005年12月28日 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奖 年度大奖 (10人之一)
2005年12月31日 中华工商时报编辑部评选2005年中国民营经济十大风云人物 (10人之一)
2006年1月13日 全国青少年“身边最让我感动的人”(13人之一)
2006年1月18-19日 首届华商领袖年会暨2005’全球100位华商品牌人物 (100人之一)
2006年1月21日 “中国十大杰出青年”(10人之一)
2006年4月 <财富>(中文版)2005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的25位商界领袖 (25人之一)
2006年4月15日 《中关村》2005最佳风云榜最值得尊敬的海归人物前十佳 (10人之一)
2006年4月20日 第九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100人之一)
2006年4月27日 2005年度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人物 (11人之一)
2006年6月21日 2005年度海淀创新人物 (20人之一)
出生年月:1968年 籍贯:南京
职位:董事长 就职单位:中星微公司
毕业院校: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
经历:
曾任国际商业机械公司(IBM)高级研究员,后发表过二十五篇学术论文,申请国内外多项发明专利。1999年回国与国家信息产业部共同创建中星微电子公司,任“星光中国芯工程”总指挥,成功地开发出中国第一个打入国际市场的“中国芯”——“星光中国芯”,彻底结束了“中国无芯”的历史。
2005年2月19日,在哈佛大学商学院举行的“亚洲商业论坛”上,一位中国青年发表了对“MADEIN CHINA”的新解。他说:“‘MADEIN CHINA’不是‘中国制造’。MADE有新的含义。前面两个字母MA指的是Manufacture(制造),后面两个字母DE则指的是Design(设计),所以‘MADEIN CHINA’不能简单译成‘中国制造’,而应翻译成‘中国制造’加‘中国创新’,等于‘中国创造’。”这个中国青年名叫邓中翰。作为中星微电子董事长,邓中翰就是“中国创造”的实践者。
学跨理工商三个学科
1998年,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在美国硅谷找到了邓中翰。两人早就认识,还成了忘年交。周光召对邓中翰说:“中国半导体工业可能要走一条新的道路才行,你想想看,有什么好的办法来做?”当时,邓中翰在硅谷创办了一家名为Pixim的研制高端平行数码成像技术的公司,并任董事长。
面对周光召的问题,邓中翰提出中国应该尝试一种新模式——采用硅谷式运作的可能。“你来做这件事,怎么样?”周光召说明了自己的来意。其实,周光召看好邓中翰,并不仅仅因为他在硅谷的创业经历,而是邓中翰自身的实力。
邓中翰是中国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物理系的高才生。大学三年级的时候,他用量子力学解释了空间射线对地球矿产物质的晶体结构产生的影响。这篇论文被这一领域核心期刊《中国科学通报》采用了。大学四年级,邓中翰又获得了共青团中央和中国科协颁发的“全国大学生科技竞赛挑战杯奖”。像当时中国科技大学最优秀的学生一样,他选择了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系,并且如愿以偿。
但是,伯克利改变了邓中翰。1992年,计算机从286向386升级,当时的风云人物:“摩尔定律”发明者摩尔、英特尔董事长兼CEO安迪·格鲁夫都是伯克利的毕业生。但是,他们都毕业于伯克利电子工程系。因此,对于在伯克利攻读物理学硕士学位的邓中翰来说,他几乎每天都能感受到硅技术和信息技术最前沿的冲击。“也许我该转系了。”邓中翰决定放弃自己的物理学,转而攻读电子工程系。
邓中翰的“奇想”首先遭到导师的反对,电子工程与物理毕竟属于完全不同的两个学科。但是,邓中翰告诉导师,自己在大学时代就做过非常超前的科研,还在世界一流的杂志上发表了论文,完全有这个能力。最后老师答应给他一个学期考验。一个学期之后,邓中翰凭着全A的成绩转入电子工程系。
1994年,邓中翰随导师访问日本。面对日本的商业繁荣,邓中翰突然有了新的发现:为什么自己离开中国时人们的工资才一百多元,而有些国家会这么发达?为什么有日元、美元,还有人民币?为什么有股市?为什么有产业?它们又是如何支撑着这个世界的运行?带着一连串的疑问,邓中翰回到伯克利,同时也做出了一个更大胆的选择——兼修经济学。
在伯克利的历史上,还从来没有人横跨过理、工、商,邓中翰做了一件前无古人的事情。在学习经济学的过程中,他发现这个世界远不是当初从技术角度所看到的那么狭窄、那么专业、那么简单。
1996年年底,邓中翰从伯克利毕业的时候,拿下了物理学和经济学的硕士、电子工程学的博士学位。他也成为伯克利建校100多年来第一个横跨理、工、商三个学科的人。
定位避开英特尔、三星
邓中翰没有想到会回国创业,但是带着一腔热忱,他回到了祖国。1999年10月14日,在海淀区北土城西路103号一间100多平方米的仓库里,中星微开张了。
中星微如何发展?邓中翰已经心中有数。那次周光召说服邓中翰后,将他介绍给当时的国家信息产业部副部长曲维枝,落实具体事宜。邓中翰向曲维枝明确地提出了自己的思考,要做核心技术,必须一开始就要抓住市场的突破口。技术是随着市场发展的,只有找准市场定位,才能找准技术方向。
周光召曾经向邓中翰讲过中国在芯片领域的发展情况:1965年,中国科学院就开始了集成电路的相关工作。但是,直到1990年,我国仍然没能在此类产品的大规模产业化方面取得建树。1990年后的两次冲击也均无果而终。邓中翰分析认为,中国的集成电路以前总是跟别人做同样的东西。其实,跟踪意味着永远都处于产业的弱势。为什么一定要和英特尔、三星这些巨头硬碰硬呢?如果结合新应用开拓出一系列别人还没有的技术,那自然就是老大。
在这一基础上,邓中翰提出,在数字多媒体领域可以大有可为。当时,这个领域相对较新,一些大企业重视不够。而且由于当时以英特尔为代表的大部分芯片设计基本上都是采用传统的冯·诺依曼的运算方式,处理数据时能耗很大,并不适合对功耗要求很高的多媒体领域。既然没人注意、也没人做得好,这里自然适合去填补空白。
在芯片产品生产方面,邓中翰又引进了一个美国模式——Fabless(无工厂),即只做芯片设计。芯片的商业模式在美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相对比较成熟。芯片技术可以分为“设计”和“制造”两大部分,前者是指芯片的设计技术,后者是指芯片的制造工艺和技术。一条芯片制造的生产线投资动辄就是十几亿美元,而芯片设计的投资则要小好几个量级。邓中翰选择Fabless模式一方面是因为相对容易启动,另一方面是当时国内没有先进的芯片制造商。因此,中星微纯粹做设计,然后将设计出来的芯片委托代工厂流片、测试和封装,最后制成正式产品。
邓中翰设计的生产模式,使中星微俨然是一家硅谷模式的芯片设计企业。这与以前中国在重要的芯片设计领域所采用的方法截然不同。邓中翰带领中星微开始走一条中国自主芯片产业的创新之路。
我们一定要打进索尼
2001年夏,邓中翰走进索尼会客室,接待他的是索尼的一位主管。邓中翰此次去日本的目的是推销新研发的芯片——星光一号。
2001年3月11日,中星微“星光一号”研发成功。
这是中国首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百万门级超大规模的数字多媒体芯片,同时结束了“中国硅谷”中关村无硅的历史。2001年5月,“星光一号”实现产业化。在此之前,计算机摄像头都采用多芯片,还要有独立的电源、各种卡,图像质量又差。中星微采用单芯片设计,以很低的功耗实现了USB供电,从而驱动摄像头来做实时的音像处理,一下子将系统的低成本、低功耗和高性能提到了一个新水平。
由于产品的特殊性,中星微并不直接面对消费者,而是要将芯片卖给PC摄像头的生产厂商。当中星微刚开始找到那些国际大厂商时,人家都表示怀疑:中国还有芯片吗?无奈之下,公司决定将硅谷分公司的地址写在名片上,说自己是硅谷公司,这样才有了一些机会。
索尼是中星微芯片的重要厂商。邓中翰向索尼的那位主管刚说完自己是从北京来的,想卖图像处理等方面的芯片。这位主管就说:“我们索尼有几千项这样的产品,几百个这样的专利。我们索尼是这项技术的鼻祖。如果你想学的话,可以看看我们的展览和产品,但是我们没有时间听你推销产品,我们还有其他会议。”本来约好了一个小时的见面,最终只谈了5分钟。邓中翰感到很委屈。但是,出门时,他说了句:“Iwillbeback (我会回来的)!”
回国后,邓中翰将这段经历讲给全公司的人,说:“我们一定要打进索尼!”作为新兴领域,多媒体芯片并没有突出的领导者。在经历了起初的一系列艰难后,性能优异、集成度高、能耗低、传输速度快的“星光一号”终于被三星、飞利浦等国际品牌采用,成为第一块打入国际市场的“中国芯”。然而,最让邓中翰扬眉吐气的是,2005年夏天,索尼新一代笔记本电脑上的摄像头,运行的正是中星微的“星光5号”。
现在,罗技、创新科技、索尼等都已是中星微PC摄像头芯片的大客户,斯普伦特(Sprint)等是中星微移动芯片的客户,中星微在计算机图像处理芯片市场上以60%的市场份额绝对领先。
2005年11月15日,中星微在纳斯达克上市。与以往那些在美上市的网络服务股不同,中星微是一家纯粹的技术概念公司。在多媒体芯片领域突破7大核心技术类,申请超过500多项专利,让中星微不仅仅是中国第一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芯片设计企业,更是成为中国第一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拥有完整自有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的企业。
刚刚发布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名单,中星微董事长邓中翰入选,据悉此次也是邓中翰第二次参选,上次2007年邓中翰曾经参选,最后一轮以一票之差落选,甚为遗憾,不知此次结果如何?邓中翰也是此次工程院士候选人中唯一来自微电子产业的候选人。
5. 谭晶的丈夫是谁
谭晶的丈夫是邓中翰。
谭晶:1977年9月11日出生于山西省侯马市,中共党员,国家一级演员,中国当代歌坛开创民族、通俗、美声三种唱法融为一体的跨界演唱风格歌唱家。先后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1998届民族声乐专业本科班、解放军艺术学院2006届通俗唱法专业研究生班,中国第一个通俗唱法硕士学位获得者。2000年,首次参与中国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演出,受到观众关注。同年,因获得第九届青歌赛专业组通俗唱法金奖,被观众所熟知。据2014年4月20日晚爆料,谭晶与老公邓中翰在2009年就已经结婚了。
邓中翰:1968年出生,博士,江苏南京人,无党派人士。中星微集团创建人、董事长,“星光中国芯工程”总指挥。2009年12月2日,“中国工程院2009年当选院士名单”正式公布,邓中翰成为最年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他妻子为歌唱家谭晶,两人于2009年结婚了,女儿于2014年春季诞生。
6. 创新的快乐从哪里来 邓中翰 ①我国著名数学家谷超豪院士,曾将自己的三大研究领域——微分几
1、创新的快乐是在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的动力。(意思对即可) 2、答案示例:对科研的热爱可以产生创新的恒久动力,在创新之路上越走越远;创新的过程可以使人享受到因不断畅想、发现、创造、超越而带来的种种乐趣;创新成果的分享为大众创造了美好生活,这正是科研工作者最大的快乐。(意思对即可) 3、[甲]② [乙]③ [丙]① |
7. 邓中翰是科学家还是企业家
我想,连他本人也不会轻易称自己为科学家吧,科学家是什么样的,你看看网络关于科学家的解说,就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科学家了了。。。。。。
8. 邓中翰哪年被评为十大杰出青年的
你好,很高兴能够回答此问题!
邓中翰院士是在2006年1月21日,被评为“中国十大杰出青年”(10人之一)。
9. 谭晶的老公是谁
邓中翰:江苏南京人。中星微集团创建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协副主席、“星光中国芯工程”总指挥、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全国青联副主席、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及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2009年12月2日,“中国工程院2009年当选院士名单”正式公布,邓中翰成为最年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
人物经历:1987年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92年邓中翰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Berkeley)读书。在五年时间内取得电子工程学博士、经济管理学硕士、物理学硕士三个学位,是该校建校130年来第一位横跨理、工、商3学科的学者。读书期间,先后发表过二十五篇学术论文,荣获威尔逊博士研究奖及楞次纪念奖,并在著名的国际固体电路年会上作论文课题报告。
1997年,邓中翰加入IBM公司,做高级研究员,负责超大规模CMOS集成电路设计研究,并申请多项发明专利,获“IBM发明创造奖”。一年后,邓中翰离开IBM回到硅谷,结合硅谷著名的风险投资基金,创建了集成电路公司PIXIM,INC.,市值很快达到了一亿五千万美元。
1999年10月,邓中翰受中国政府之邀,作为留美华人代表归国参加建国五十年大庆典礼,受到李岚清副总理的接见,并为李岚清等负责科技事业的中央领导讲述了硅谷及国际IT业界的现状和前景。
在信息产业部的倡议下,邓中翰决定在国内组建中国本土的芯片设计公司。1999年
邓中翰出席活动照片1(20张)
10月,在中关村注册成立了“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信息产业部为主要股东之一。
中星微公司具有独特的模式。她的总部设在北京,研发中心分设于北京,上海和美国硅谷,市场部门则在深圳。这样的模式使得她可以随时掌握和接触到最新的科研和市场动态。
中星微吸引了许多国际的知名人士,伯克利加州大学原校长、美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田长霖非常看好这家公司的前景,也投资了中星微。
中星微领军人物都是硅谷顶尖的科技人才,但是,她的定位是市场化的。公司一经创立就提出“填补市场空白”而不是填补科技空白的口号,确定要在最短周期内把国际领先的技术转化为产品。历经近两年的努力,2001年9月,百万门级超大规模芯片“星光一号”实现产品化,并成功打入国际IT市场。“星光一号”芯片被飞利浦、三星等品牌用于电脑摄像头核心芯片。2001年11月,中星微数字影像芯片获得微软WHQL认证。
2002年5月,中星微根据国际市场需求,又研发出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音频、视频同体的数字图像芯片“星光二号”。“星光二号”解决了一般图像处理芯片只有视频处理功能必须同声卡配合使用的问题,在数字图像芯片技术上迈进一步。
此后,根据国际上对智能视频处理的需求,中星微研发出专门用于智能视觉处理的视频芯片“星光三号”,并被富士通用于世界第一个手机控制的机器人的智能视觉系统的高尖端应用。
由于中星微的“星光”系列芯片的先进性及对国际数字影像芯片市场的贡献,“星光”系列芯片成为“中国芯”的代表,人民日报社出版的《环球时报》刊登署名文章,将“星光一号”同神州飞船、水稻基因组并称为20世纪90年代的重大科技成果,称其“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成就,书写了新的辉煌篇章”。
中星微公司已与微软、富士通、台积电等国际知名IT企业共同推动全球数字影像技术和市场的战略合作伙伴,并打入微软核心中,同微软共同建立数字影像技术的行业标准。
邓中翰出席活动照片2(13张)
2002年7月,北京市科协确立数字影像技术为信息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北京市科协下属的“北京数字图像集成电路与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中星微挂牌成立。中星微成为北京市数字影像技术和产业的领头羊和行业标准的制定者。
一个民营公司仅用短短两年时间设计出一颗国际业界领先的百万门级超大规模芯片,并成功打入国际市场,做成了中国本土芯片公司十几年没有做成的事,这个速度在国际上也是罕见的。为此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在《新华社内参》关于中星微电子公司的报导上批示道:“芯片设计、软件开发是信息产业的核心,国家已制定了一些优惠政策,现在关键是吸引一批有成就的海外学子回国创业,我国百万门级专用芯片的产品化的经验说明,这可能是缩短我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的一条捷径,如何吸引海外学子回国创业,请予总结研究”。
国家科技部门对中星微“星光”系列芯片的成果高度重视,各部委主要领导多次视察中星微公司,考察中星微的科技成果,李岚清,贾庆林视察了中星微“星光”数字影像技术;50名全国政协委员专程到中星微考察。美国国防部前副部长HenryRowen也在来华访问期间到中星微进行考察。
由于中星微在信息产业取得的成就,邓中翰获得中关村管委会主办的“优秀创业者”评选十佳之首,并获得北京市科协等多家单位授予的北京市第五届“科技之光”优秀企业家称号。2002年,邓中翰先后随同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信息产业部副部长曲维枝访问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进行考察。
2005年11月15日,邓中翰创建并率领中国芯片设计公司中星微电子首次成功将“星光中国芯”全面打入国际市场,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这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中首家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IT企业在美国上市。邓中翰成功引用硅谷创业运作模式,首批资金为信息产业部以风险投资方式直接投入的1000万元。全球的电脑摄像头中,每10个中就至少有6个是采用中星微电子公司的“星光”数字多媒体芯片。2005年,邓中翰领导开发设计出的“星光”系列数字多媒体芯片,实现了八大核心技术突破,申请了该领域2000多项国内外技术专利,取得了核心技术突破和大规模产业化的一系列重要成果。“星光”数字多媒体芯片大规模打入国际市场,成功占领了计算机图像输入芯片全球市场份额的60%以上,位居世界第一,被三星、飞利浦、惠普、索尼、罗技、创新科技、富士通、联想、波导、TCL、长城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大批量采用,这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集成电路芯片第一次在一个重要应用领域达到全球市场领先地位,彻底结束了中国了“无芯”的历史。
2005年起,在邓中翰领导下,中星微电子公司启动了数字电视领域的“星光”数字电视多媒体芯片的研发、设计及产业化工作,核心技术研发已经获得阶段性突破。预计2005年全年,中星微电子公司总销售收入将达到8亿元人民币、其中出口创汇加境外销售将达到9000万美元、上缴税收3200万元、利润1.2亿元。
针对国家智能安全监控网和物联网产业发展需求,邓中翰组织制定了安全防范视频监控数字音视频编解码(SVAC)国家标准,为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安全生产做出了贡献,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科技发展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振兴之路。2005年,中星微电子成为我国第一家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市场上市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设计企业。
2005年3月28日,邓中翰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5年起,邓中翰还曾荣获“全国五一劳模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奖章”及“2005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及年度人物大奖”等奖项及荣誉称号。
2009年,邓中翰当选为中国工程院最年轻的院士。
2010年8月26日当选为全国青联副主席。
2011年5月当选为中国科协副主席。
邓中翰1987年—1992年就读于中国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专业,在大学期间,邓
2005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颁奖典礼
中翰就在黄培华教授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研究。1990 年、1991年分别在国际应用核物理学杂志及中国科学通报上发表3篇相关文章。
1992年—1997年就读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取得电子工程学博士、经济管理学硕士、物理学硕士学位,是该校建校130年来第一位横跨理、工、商三学科的学者。
1997年,邓中翰加入IBM公司,做高级研究员。负责超大规模CMOS集成电路设计研究,先后发表过25篇学术论文,申请国内外多项发明专利,获“IBM发明创造奖”。
1998年,邓中翰离开IBM 回到硅谷,结合硅谷著名的风险投资基金,创建了集成电路公司PIXIM.INC,市值很快达到了1.5亿美元。曾任职于美国硅谷Sun Microsystem,参与研发世界上计算速度最快的中央处理器UltraSPARC I第一代CPU。之后任职于美国IBM进行单磁子Peta-Flop超大规模量子计算机研究。后在美国硅谷创建半导体公司Pixim,任首任董事长,领导研制高端数码成像半导体传感器,用于监控、卫星、外太空探测等高尖端应用。
1999年10月,邓中翰回国与国家信息产业部在北京中关村共同创建了“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任董事长,“星光中国芯工程”总指挥,成功地开发出中国第一个打入国际市场的“中国芯”——“星光中国芯”,彻底结束了“中国无芯”的历史,并成功占领计算机图像输入芯片市场60%以上份额。被业界称为“中国芯之父”。同时中星也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这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首家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IT企业在美国上市,是中国企业在2005年原始创新、发展核心技术、走向世界的标志性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