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持仓收益 » 上市公司的财务治理的文献综述
扩展阅读
股票投资经济学 2021-06-17 16:24:20

上市公司的财务治理的文献综述

发布时间: 2021-04-14 15:19:08

① 我要写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问题探析 这个的参考文献有哪些 05年以后的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8 条 [1] 赵瑞雪,张小南.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与对策[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6) . [2] 岑磊,朱文莉. 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中政府职能研究[J]. 财会通讯, 2009,(06) . [3] 张秀珍. 对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探讨[J]. 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02) . [4] 罗秀娟. 企业核心竞争力会计控制的理解——基于核心竞争力的财务报告信息披露[J]. 科技创业月刊, 2007,(11) . [5] 李耀松,李亮亮,刘亚康. 东北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治理因素分析[J]. 科技与管理, 2006,(04) . [6] 朱辉,史海燕. 评判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财务指标体系[J]. 商场现代化, 2007,(06) . [7] 冉茂盛,李亚,罗富碧. 股权激励强度与信息披露水平的博弈分析[J]. 商场现代化, 2009,(12) . [8] 薛一汛. 上市公司财务信息分析[J]. 现代企业教育, 2009,(20)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9 条 [1] 何亮. 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供给机制问题研究[D]. 河南大学, 2006 . [2] 李亮亮.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关系研究[D].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06 . [3] 饶栋平. A公司案例分析报告[D]. 河海大学, 2006 . [4] 刚嘎.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评价体系设计[D].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6 . [5] 张媛媛.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及违规问题研究[D]. 吉林大学, 2007 . [6] 崔超. 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经济学分析[D]. 东北师范大学, 2007 . [7] 李冠群. 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和信息透明度的关系研究[D]. 暨南大学, 2007 . [8] 宫晓霞. 从博弈论角度看国内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D]. 上海交通大学, 2008 . [9] 孙海菊.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评价研究[D]. 天津财经大学, 2009 . [1] 赵瑞雪,张小南.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与对策[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6) . [2] 周婷婷.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现状分析[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04) . [3] 马淑春. 浅析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J]. 中国总会计师, 2008,(12) . [4] 于天野.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及对策研究[J]. 商场现代化, 2009,(06) . [5] 柴腾飞,文桂江. 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探讨[J]. 商场现代化, 2009,(02) . [6] 毛群华.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问题研究[J]. 知识经济, 2009,(01) . [7] 王宏玉,王娟. 浅析上市公司信息披露[J]. 中国农业会计, 2009,(01) . [8] 牛广霞. 浅谈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09,(03) . [9] 周稳海,赵桂玲. 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现存问题及对策分析[J]. 辽宁经济, 2007,(05) . [10] 查瑞平. 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J]. 山东商业会计, 2006,(01) . [1] 马淑春. 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J]. 中国总会计师, 2009,(01) . [2] 赵瑞雪,张小南.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与对策[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6) . [3] 牛广霞. 浅谈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09,(03) . [4] 马淑春. 浅析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J]. 中国总会计师, 2008,(12) . [5] 苗润滋,崔元鹏. 博弈论视角下的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研究[J].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09,(01) . [6] 曹梦菲,王平. 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问题探析[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5,(11) . [7] 柏兆祥.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研究[J]. 中国商界(下半月), 2009,(02) . [8] 司小平.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监管的问题与对策[J]. 现代商业, 2009,(12) . [9] 李丹. 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信息披露问题研究[J]. 中国商界(下半月), 2009,(03) . [10] 兰志凯. 论如何规范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的信息披露及监管措施[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08) .

② 急帮我找一篇关于财务风险管理的文献综述,1200字左右

企业国际化战略对财务管理的挑战与创新2006年12月01日 星期五 下午 03:51——专访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谢荣

新理财(以下简称“新”):从TCL2002年收购德国施耐德电器、联想收购IBM全球PC业务、海尔美国公司和康佳美康公司在美国的设立,到不少企业在香港、纽约等地成功上市,中国部分企业已经在实施“走出去”战略,您认为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的目标是什么?

谢荣(以下简称“谢”)国际化战略主要指商品市场和各类生产要素资源配置的国际化。实施国际化战略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各国各类资源优势的不同和企业管理能力的不同,通过各类资源要素和管理能力要素跨国界的配置,使企业的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发挥,使国际社会获得更多的财富。在过去20 多年改革实践中,我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主要体现在引进国外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生产能力的提高和促进市场体系的发展等方面。随着我国企业生产能力、管理能力的快速发展和增强,企业实施“走出去”的国际化战略已成为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途径。

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基本目标是:

(1)通过扩大产品市场,提高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利用地方资源优势、低成本优势和特定的技术优势,通过有规模的产品出口来扩大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常常是企业“走出去”战略最直接的目标。而实施这种战略的企业要求必须保持产品的生产优势。

(2)利用资源的国际配置,提高企业的资本投资回报或生产投资回报。

通过积极走向国际市场和国际范围内的资源配置来提高资本投资回报或生产投资回报,实现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通常是企业“走出去”战略的根本目标。而实施这一战略的企业常常需要较高的管理能力、规范的企业运作和较熟悉国际市场。

新:想到部分行业近期在国内大打价格战,以及与国外相比国内商业信用的相对缺失,您认为企业走国际化道路是否与此有关?

谢:企业真正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两个方面:战略定位和运营的有效性。部分行业,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家电行业,由于大部分企业都没有独特的战略定位,仅仅想靠运作的效率来战胜对手,最后会导致两败俱伤。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希望依赖国际化来降低价格竞争的程度,实质上很难达到所期望的效果。因此,我认为价格战是促进国际化的一个因素,但国际化战略必须与企业本身的战略定位结合起来。国内商业信用与成熟市场相比相对缺失,这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实质上,商业信用的缺失与公司缺乏远景、价值观,以及由此产生的战略定位也有直接的关系。一个具有远景战略的公司一定会重视价值观和商业道德。在可能的情况下,也会利用国际市场的机会,促进战略目标的实现。所以我国商业信用的相对缺失本身不会成为推动国际化发展的主要原因,相反,国际化战略的发展则会促进我国商业信用的改进。

新:“走出去”成为国际化公司,对不少中国企业而言,是一个踏遍荆棘依然好梦难圆的痛苦历程。作为财会专家,您认为在企业国际化战略中财务应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谢: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财务人员已经从传统的繁重的核算任务中解脱出来了。根据现代企业的发展,财务人员应该更多地在发展战略的制定和执行上为企业做出贡献。现代战略理论与实务的发展也告诉我们,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需要整个公司员工的参与,特别是高层财务主管的积极参与。就国际化战略而言,由于其独特的复杂性和重要性,财务人员首先应积极参与对国际市场宏观环境包括国际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发展环境等的分析和行业环境分析,以确保战略决策的制定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并有效地控制战略风险对企业财务的影响。其次,财务人员应积极参与国际化战略的实施,特别是相关业务的发展与国际化融资、投资和财务管理之间的联系。如果收购作为达成战略目标的一种手段,则需要财务人员参与收购目标的选择,对被收购对象的尽职调查,在尽职调查基础上的估值,与被收购对象的谈判,以及筹措财务资源完成收购交易等。

在整个国际化战略进程中,财务人员需要发挥作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监督。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已经表明监督并不仅仅是对财务资源的监督,它需要财务人员结合企业战略目标,识别出实现企业目标的关键成功要素(Critical Success Factors,CSFs),从而设计关键业绩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KPIs),并对关键业绩指标实施监控,以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新:进入国际市场有多种方式可供选择:可利用中间商,也可以直接向国外出口;可以打出自己的品牌,也可先做OEM;可通过出口方式占领目标市场,也可采取跨国投资的方式在当地生产。间接出口、直接出口、跨国直接投资,这几种国外市场进入方式各有利弊。您认为企业应当如何选取适合自己的进入方式?对财务管理有何影响?

谢:企业选择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正如我刚才强调的,企业国际化必须与其本身的远景战略相联系,同时还要与其竞争战略相联系。就业务层面的竞争战略来说,企业需要就具体业务考虑是成本领先、差异化,还是采用集中战略;就公司层面的战略来说,企业需要考虑是采用国际本土化、全球化,还是全球化与本土化的结合。

在以上考虑的基础上,企业需要选择具体的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最初,产品出口是较好的选择,因为不需要在国外进行制造专业能力的投入,只需要在分销上投资。出口、许可协议和战略联盟是较好的早期市场的发展方法。

如果要在国际市场上取得更为有利的地位,就需要收购和建立全新的子公司,这一般出现在国际化战略的后期阶段。在有些情况下,各种不同的方式可能被依次使用,从出口到全新子公司;在另一些情况下,在不同的市场使用不同的几种(但不是全部)进入方式。最终选择的方式将是行业竞争条件、国家环境、政府法规和本公司独特的资源、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等因素结合的结果。

至于进入方式对财务管理的影响,适合早期阶段的进入方式,本质上并没有对企业运营产生实质上的影响,增加的主要是销售信用和外汇风险管理。适合后期阶段的进入方式对财务的影响是全面的,要求企业以集团财务管理的方法和技术来应对各种风险。

新:不少中国企业已经成功在海外上市,有的实现了国际兼并和收购,这些企业将被“逼”着按照国际通行规则运营和发展,您能否结合公司治理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谢:公司治理的基本特点主要有:(1)强调公司股东,特别是机构投资者和中小投资者,应积极参与公司重大决策,对公司施加影响;(2)强调董事会作为股东的代表应负责公司发展战略的制定,并监督管理层对战略的落实;(3)强调董事会的独立性,董事会应包含较多的独立董事;(4)强调董事会(特别是董事会下属的审计委员会)对虚假财务报告的监督。

随着中国部分企业成功地在海外上市,有的实现了国际兼并和收购,这些企业将按照国际通行规则运营和发展。这就要求这些企业必须重视投资者关系的管理;建立负责、高效的董事会;使董事会在企业发展战略方面发挥更强的作用;向董事会提供全面、必要的信息,以利于董事会的有效监督;成立全部由独立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监督虚假财务报告。

中国国际化的企业在形式上达到以上这些要求并不难,但关键是在实质上满足这些要求。最近就发生过我国有些企业聘任的海外独立董事辞职的事件。这一事件表明:国际投资者要求我国国际化的企业在实质上达到公司治理的“国际化”。在这方面,我们的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新:国际化会带来一系列会计和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各国的文化、记账币种、会计准则、财务制度等也都不同,这些都对企业财务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您认为财务应如何应对这些变化?

谢:国际化确实带来了一系列会计和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最主要的是不同货币汇率差异和波动带来的财务风险。同时,由于会计准则和财务制度的不同,也会带来财务报告编制的难度和风险。

对于汇率风险,要求财务人员加强汇率风险防范知识包括衍生金融工具知识的学习,准确把握汇率风险管理的目标,提高风险的识别、分析和控制能力,并对整个汇率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提供及时的信息沟通和监督。

对于会计准则和财务制度的不同,要求财务人员必须理解所在地的会计准则和财务制度。目前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会计准则有向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趋势,而且很多国家和地区的监管机构和资本市场也认可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编报的财务报告。因此,国际化不但要求财务人员熟悉所在地的会计准则和财务制度,而且还要掌握国际会计准则,能够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编报财务报告。

新:几年前,中国人着手国际并购几乎闻所未闻。过去一年间,这一切开始改变 “猎物”成了“猎手”。从2004年12月开始,联想、海尔、中海油和中石油的一系列交易和竞标,标志着中国加入了全球并购浪潮。但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战略面临一些重大的风险,这些企业又缺少海外运营经验,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请您就此谈谈您的看法。

谢:中国企业近几年积极加入全球并购浪潮是与中国这几年经济的持续发展分不开的,但在海外并购战略方面,中国企业面临着一些重大的风险,主要包括政治风险、经济风险和管理风险。

政治风险指一个国家政局是否稳定、法制是否健全、国家发展的基本政策是否正确。由于国际化战略涉及的投资金额大、影响周期长,为确保投资的安全和有效,必须首先考虑政治风险。

经济风险主要是指汇率、利率、税率和资源等方面的风险,汇率、利率等的波动会对投资收益产生重大影响,因而必须随时跟踪其变化趋势、评估其影响程度和制定应对措施。

管理风险是指国际化战略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风险。根据美国科尔尼公司的统计,大约只有20%的并购案实现了预期目标,其余80% 的并购多以失败而告终(2006.1.1 经济观察报)。管理上的风险要求企业加强战略和流程的管理,塑造核心竞争力,并且能够将核心竞争力转移到其他市场。

新:由于世界各地文化、税务和贸易制度差异较大,实施国际化战略的企业很难对其海外子公司的业绩进行评估,很显然企业需要考虑转移价格的因素和子公司在各地的不同情况,您能谈谈这方面的情况吗?

谢:各地制度和文化的差异常常导致海外子公司的发展处于不同的环境之中,而企业对不同地点子公司发展策略的整体考虑和安排又会导致各地子公司的发展不平衡和业绩不一致,因而对海外子公司的评估不能用简单统一的指标予以衡量。有效的评估方法是将子公司的考核评估与企业对其的整体战略安排结合起来,当设立某一子公司的目的主要是为进入某一市场时,就应以市场份额的大小作为评估主要的指标;当收购兼并某地区一家公司的目的主要是为获取其有效技术和产品设计开发能力时,就不能简单地以利润作为评估指标。由于大型跨国企业集团的战略是全球一体化的,因而对各地子公司的考核评估必须要与公司的整体战略相协调。

新:在全球化进程中,市场竞争的焦点是人才的竞争。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需要相应的高素质人才来支持,您认为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需要什么样的财务管理人员?财务人员应从哪些方面提高素质以适应国际化战略的需要?

谢:综上分析,中国企业实施 “走出去”战略需要的是战略型、经营型的财务人员,他们必须理解企业的整体战略,并且积极为制定正确的战略目标贡献力量;他们能对公司战略的有效实施提供积极的支持,为公司经营目标的实现创造有利的条件;他们能对公司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估,以客观考核各地子公司的经营业绩和对公司战略目标提出调整建议。同时,他们还要明了国际化战略与公司远景战略之间的联系,能够进行有效的行业分析、对目标收购公司进行估值,需要熟悉现代风险管理技术,需要理解和运用国际会计准则以及所在地的会计准则等等。

为了满足这些要求,财务人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素质以满足国际化的战略的需要:(1)要过语言关。国际化战略需要掌握多种综合技能的财务人员。如果没有良好的外语水平,将难以了解国际前沿的理论与实务,国际化也就无从谈起了。(2)掌握战略管理的理论与实务。现代财务人员单纯理解财务会计已经远远不够了,需要尽快吸收近几年的蓬勃发展的战略管理理念和管理实务。(3)掌握全面的风险管理理论与实务。企业传统的着重于流程的内部控制正在被全面风险管理理念与实务所取代,财务人员只有在理解了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与实务的基础上,才能够结合本企业的实际,设计和实施关键成功要素与关键业绩指标,并识别、分析和应对本企业所面临的关键风险。(4)掌握现代财务分析方法,特别是对企业价值的评估方法。(5)掌握国内、国际和经营所在国的会计准则,能够编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财务报告。

总之,国际化战略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层次的挑战,财务人员必须从各方面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才能够胜任新的角色

③ 财务管理论文的参考文献

④ 资本市场会计与治理公司的参考文献

提供一些有关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的参考文献,供写作参考。[1]王玉英.会计造假的原因及其治理对策[J].企业经济,2003,(10).[2]智艳辉.会计造假成因及治理对策[J].审计理论与实践,2003,(04).[3]王喜梅.会计造假的原因、危害及治理对策[J].焦作大学学报,2003,(01).[4]张国健.探析上市公司会计造假原因与途径[J].经济师,2003,(04).[5]杜有黄百,陈秋贤.会计造假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的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半月),2008,(05).[6]耿勤.会计造假原因及对策[J].乡镇经济,2004,(08).[7]邓洁.会计造假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1).[8]李昕萍.会计造假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西部探矿工程,2005,(07).[9]王迎红.会计造假的原因及治理路径[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S2).[10]付玉花.财务会计造假的原因及对策[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2,(S1).[11]左志民,李明辉.上市公司会计造假原因及对策研究[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04)[12]冷翠珠.浅析会计造假的原因及其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01)[13]王慧娟.浅谈会计造假问题及对策[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9,(09)[14]刘菲.浅析会计造假的原因及其防范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06)[15丁锦云.浅析会计造假[J].江苏统计,2003,(09)[16]陈曦.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J].科技咨询导报,2007,(02)[17]张晶.会计造假原因及其防范措施[J].价值工程,2010,(09)[18]蔡娟.企业财务造假的原因及防范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05)

⑤ 浅谈如何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参考文献

[1] 张月玲,王静. 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 会计之友(下旬刊), 2009,(01) .
[2] 吴秋. 加强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对策[J]. 决策与信息, 2009,(01) .
[3] 吴丽健. 加强民营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思考[J]. 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 2009,(02) .
[4] 王威然. 浅论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及其完善[J]. 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 2009,(01) .
[5] 万吨钢,黄亮. “四诊”评内控[J]. 当代经济, 2009,(04) .
[6] 辛艳,李春举. 加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思考[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02) .
[7] 柳彦彬. 浅谈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现代企业教育, 2009,(04) .
[8] 陈淑兰. 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问题和对策[J]. 陕西综合经济, 2006,(06) .
[9] 郑琼. 刍探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9,(01) .
[10] 王淇.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J]. 浙江金融, 2009,(01) . [1] 张功军. 我国企业财务管理改革之展望[J]. 中国总会计师, 2009,(04) .
[2]加强企业财务管理 有效应对金融危机[J]. 国际商务财会, 2009,(05) .
[3] 周世磊,魏国建. 浅议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之核心[J]. 经营管理者, 2009,(10) . [1]范奇伟. 推进财务管理创新 提升企业管理水平[J]. 现代商贸工业, 2008,(13) .
[2]崔积英. 加强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05) .
[3]张辉. 加强资金管理,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J]. 知识经济, 2009,(04) . [1]范奇伟. 推进财务管理创新 提升企业管理水平[J]. 现代商贸工业, 2008,(13) .
[2]崔积英. 加强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05) .
[3]张辉. 加强资金管理,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J]. 知识经济, 2009,(04) . [1] 张辉. 加强资金管理,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J]. 知识经济, 2009,(04) .
[2] 范奇伟. 推进财务管理创新 提升企业管理水平[J]. 现代商贸工业, 2008,(13) .
[3] 邵春燕. 企业财务管理改进建议[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12) .
[4] 王春艳. 浅谈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04) .
[5] 张鸿鹄. 浅谈企业内部财务管理[J]. 会计师, 2009,(02) .
[6] 曲辉. 企业财务管理与核心竞争力的提高[J]. 商业经济, 2009,(05) .
[7] 朱广熙. 加强企业财务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J]. 工业审计与会计, 2006,(03) .
[8] 张德志.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管理的中心地位[J]. 冶金财会, 2006,(02) .
[9] 李萍. 浅析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现代企业教育, 2009,(02) .
[10] 靳国安. 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J]. 现代会计, 2008,(03) .

⑥ 求《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请问有吗

⑦ 财务管理文献综述

我帮你完成,什么时候需要?

⑧ 企业财务管理的文献综述,英文文献,中文文献都需要,谢谢 !!!

可以是中文期刊上的文献,但是参考文献里应写英文题名
希望采纳

⑨ 急需关于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的文献综述

以下是江铃汽车的财务分析,可供参考
http://wendang..com/view/879fda38376baf1ffc4fad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