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喜马拉雅究竟上不上市
多次传出即将上市的喜马拉雅FM最终走到了关键性的一步,难道移动音频第一股或许很快就要诞生?
5月25日,在私享桥主办的中国新时代企业家论坛上,证大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戴志康在演讲时表示:“2011年,我们投资了喜马拉雅FM,(是)我们投资孵化互联网的独角兽,今年已经估值200亿,明年希望能够进入国家A股上市,正在做这样的准备。”
喜马拉雅方面虽明确否认暂无IPO计划,但其有关股东投资美元基金、重新搭建VIE架构的信息并未给出明确信息。而如果城市传媒投资美元基金的举动确为投资喜马拉雅,或意味着已于2015年底拆除VIE架构的喜马拉雅正再次重新规划自己的上市路径。
来源:网络
2. 十大知识付费平台有哪些
百学习是免费不抽成的知识付费平台
2016年“知识付费”走入我们的视野,2017年进入疯狂发烧年,罗振宇用知识焦虑把知识付费玩的体无完肤,用户怨声载道,“观点包装”+“营销推手”铸就了10亿级的罗振宇,知识付费本质不是付费,而是为学员提供知识体验服务,不落地和不实用的知识解决不了学员的实际问题,“玩风口”终究解决不了需求。
2020年大小的平台也差不多形成了自己的战略领地,盘点一下十大比较典型的知识付费平台,希望对大家做内容变现时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和参考:
NO. 10 网络网盘
网络网盘已经上线了知识付费业务,网络网盘的核心业务是存储,免费存储已经是刻板印象,由于盗版横行造成网络网盘的付费业务不是很理想,转化比较难。
可以结合网盘资源+专业知识付费平台进行变现,这个比较适合有知识付费运营经验的内容创业者,新手勿扰,可能比较容易就模糊了自己的经营定位。
NO.9 网络问咖
简单理解为就是一个付费问答平台,比较适合在专业领域有一定知名度的专家入驻,如果把知识付费狭义的定位为在线教育的多样化版本,网络问咖不太适合教育机构和自媒体。
NO.8 蜻蜓FM
这个一个主打音频分享的平台,可以向平台投稿音频内容,产生的收益平台有有抽成,抽成比例在20%以上,变现的成本不算高,但是支出比例比较高。
NO.7 豆瓣时间
豆瓣时间的付费业务其实比较早,主要是以会员的模式,最近两年才开通了付费专栏,豆瓣时间的门槛不高,但是变现门槛较高,要持续不断的内容输出才会有效果,平台的流量偏移比较重,主要集中在为数不多的几个“大咖”上。
NO.6 网易云课堂
在线职业技能学习平台,内容比较偏向于技能内,如计算机等,适合专业技能培训的机构,教育机构入驻网易云课堂是免费的,产生的收益平台会抽成,比例在20%以上。
NO.5 腾讯课堂
背靠腾讯大厂,但是现在好像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内容的质量比较低,很多机构都是用来做渠道引流,机构入驻是免费的,但是开通付费专栏有比较高的抽成。
NO.4 知乎Live
几乎被知乎玩坏了,知乎的用户在知乎上浏览都是想获取免费的专业信息,从推出付费专栏后,也是不温不火的状态,甚至被抵制,内容创业者想在知乎上进行内容变现,门槛比较高,开通付费专栏需要支付费用,主要是和内容创作者合作分成。
NO.3 Saas工具
提到Saas工具的知识付费平台,就有非常多了,很多平台都是SaaS模式,比如小鹅通、短书等,SaaS说白了就是卖系统账号,而且每年的账号费用比较高,好几万,先不说技术,知识付费技术是没有门槛的,Saas的模式不太适合没有流量没有渠道的教育机构和自媒体,工具只是辅助,解决不了流量的难题。
NO.2 喜马拉雅
喜马拉雅是一个音频分享平台,门槛比较低,谁都可以分享,流量比较大,主要流量集中在知名度比较高的讲师上,和平台合作也有很高的门槛,开通付费音频,产生的收益,平台要抽成,高达60%,以“个人所得税”的形式抽取。比较适合想扩大影响力并进行引流的个体讲师或观点分享爱好者。
NO.1 百学习
百学习是免费的知识付费平台,专注知识电商新教育!百学习的模式类似京东、天猫等,并不是卖产品,而是取消了会员模式,学员想学习什么课程就买什么。教育机构入驻百学习是免费的,内容创业者的试错成本是零,知识店铺产生的收益平台也不参与抽成,零抽成,经营所得全部可以提现到账。百学习只看重课程质量本身,与机构的大小和知名度无关,所以所有内容创作者的成功机会都是一样的,平台有很大的流量,系统依靠强大的大数据计算能力来推广课程,几乎对割韭菜的商家是死穴。百学习上经营知识付费,如何3个月实现100万营收的实操经验
免费不抽成的知识付费平台:百学习
作为教育机构、自媒体或内容创业者,怎么才能做好知识付费,在这个知识付费时代赚到一杯羹,甚至做大做强快速且持续的变现呢?
如果你有自己的流量和推广渠道,你也不怕试错成本,你可以选择一个SaaS工具来做知识付费。
如果你缺流量缺用户缺渠道,想把自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快速提升,同时还能变现赚到钱:
(1)入驻百学习平台,免费创建自己的知识店铺
(2)创建自己的专业课程,重点要优化并凸显课程的价值和亮点
(3)在腾讯课堂、网易云课堂、喜马拉雅上上传一些高质量的课程进行引流到百学习的知识店铺,首先百学习是免费且不抽佣的,这样可以确保变现的钱可以全部拿到手。
(4)了解百学习平台的运营规则,多参与平台组织的推广活动,争取加入百学习的“知商联盟”以获得更大的支持。
教育的本身就是为学员提供服务,而不是卖生活和职业焦虑,焦虑能解决一时的兴起,解决不了长期的需求,而解决学员的需求,要从优化服务和体验开始,教培机构想提升服务和体验的效果,单靠自身的力量是困难的,需要一个大的平台来引导。
3. 喜马拉雅如何回应融资的
喜马拉雅再融40亿元赴港上市?官方:传闻消息不实。
根据喜马拉雅官网提供的数据,目前,音频分享平台喜马拉雅FM手机用户已超过4.7亿,汽车、智能硬件和智能家居用户超过3000万。同时,喜马拉雅FM还拥有超过3500万的海外用户。目前,喜马拉雅公司估值已超过200亿人民币,5年市值增长了1000倍。
来源:腾讯新闻一线
4. 喜马拉雅拟上市、荔枝股价大涨,“音频热”是否是个伪命题
海外Clubhouse以名人效应与近乎古典的语音聊天室功用掀起语音社交高潮;国内巨头音频平台喜马拉雅FM传出赴美上市音讯,拟募资至多10亿美圆,同时“国内音频第一股”荔枝发布2020年全年财报,公司在非美国通用会计原则(NON-GAAP)下连续两季度完成盈利,全年营收到达15亿元。
但是盈利数据与Clubhouse效应带来的利好,并不能处理荔枝存在的问题。财报数据显现,荔枝的用户增长速度与付费用户增长速度都不算快速,“盈利”脱离了一定的计算规范,就是一个伪命题。
数据显现,2020年Q4荔枝MAU到达5840万,相比之下2019年同期增加12.52%;月均总付费用户为42.24万,同比去年的43.41万则有所降落。而从2017年至2020年,荔枝累计亏损到达3.7亿元。
而从收入状况来看,荔枝的收入主要依托音频收入。2020年荔枝的收入中,音频收入到达14.81亿元,播客、广告和其他收入为2180万元。
音频收入占比到达了98%以上,这难免让人诟病收入过于单一。假如音频收入江河日下,可以成为公司现金奶牛,那么问题也不算大。可是音频平台不断普遍存在用户付费率低的问题,而音频收入大局部依赖用户付费,2020年下半年,荔枝付费用户占比还在降落,这就意味着荔枝的营收并不高。
言论市场关于荔枝的商业变现愈加焦虑,喜马拉雅、蜻蜓同样存在用户付费率低的问题,但是头部平台曾经在音频收入之外开端探索广告、直播、游戏、学问付费等多元变现方式,而荔枝变现方式照旧以主播UGC内容为中心,经过免费内容吸收用户,经过用户虚拟消费完成营收变现。
2020年年底,荔枝宣布与小鹏汽车达成车载音频方向协作,这被以为是荔枝品牌营销变现的新途径,但是品牌跨界协作推进双方消费的理想能否真正完成,谁也不能保证。
同时,热浪总有散去的一天。Clubhouse吸收国内一批互联网大厂跟风打造语音社交产品,但是真正在国内APP市场上活下来并产生生命力的产品目前尚未呈现,而Clubhouse这股热潮在美股市场为荔枝带来的关注同样有限,固然公众与产业扯起了语音社交、耳朵经济等大旗,但是挥舞旗子的人精神用完之后,看繁华的人就会散去。
资本围城里,围墙外的喜马拉雅,和围墙里的荔枝,考虑的或许是同样一件事,如何在波涛汹涌的红海市场里,稳定持久地生存下去。
5. 喜马拉雅承认赴港上市了吗
近日,有消息称,从接近摩根士丹利投行人士处确认,喜马拉雅已重拾VIE架构,拟上市地点为香港,摩根士丹利已确定参与保荐。
喜马拉雅回应称:完全不属实,既没有IPO计划,也没有确定保荐人。
戴志康在演讲时说,音频平台喜马拉雅FM今年估值已经达到200亿元,明年希望能够在A股上市。他表示:“2011年,我们投资了喜马拉雅FM,(是)我们投资孵化互联网的独角兽,今年已经估值200亿,明年希望能够进入国家A股上市,正在做这样的准备。”
半个月前,有媒体报道喜马拉雅FM将重新搭建VIE架构在香港上市。但当时喜马拉雅FM公关人员表示:“不知情。”
喜马拉雅FM是国内音频分享平台,2013年3月上线。根据艾媒咨询在4月发布的中国在线音频市场研究报告,2018年1月中国在线音频渗透率(App活跃用户数/全网用户规模)显示,喜马拉雅FM的渗透率为5.12%排名第一,其后是蜻蜓FM和荔枝,渗透率分别为2.29%和2.18%。
6. 喜马拉雅FM怎样回应明年A股上市
日前,有喜马拉雅FM股东透露,喜马拉雅FM今年估值已达200亿元,明年希望能够在A股上市。针对这一消息,喜马拉雅FM5月25日作出回应。
针对此消息,喜马拉雅FM方面回应称,消息不属实。据报道,喜马拉雅FM联合创始人兼联席CEO余建军也向媒体透露,公司没有任何IPO安排。
据了解,喜马拉雅FM于2013年3月上线,2014年和2015年先后完成了1150万美元A轮融资和5000万美元B轮融资。2016年,喜马拉雅FM获得城市传媒投资,被视作C轮融资完成。
来源: 中国网科技
7. 喜马拉雅什么时候出来的
喜马拉雅FM是国内音频分享平台,2013年3月手机客户端上线,两年多时间手机用户规模已突破2亿[1],成为国内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在线移动音频分享平台。2014年内完成了2轮高额融资,为进一步领跑中国音频领域奠定了雄厚的资金实力。截至2015年12月,喜马拉雅fm音频总量已超过1500万条,单日累计播放次数超过5000万次。[2] 复制粘贴于网络
8. 喜马拉雅上市成效好吗
日前,有喜马拉雅FM股东透露,喜马拉雅FM今年估值已达200亿元,明年希望能够在A股上市。针对这一消息,喜马拉雅FM5月25日作出回应。
针对此消息,喜马拉雅FM方面回应称,消息不属实。据报道,喜马拉雅FM联合创始人兼联席CEO余建军也向媒体透露,公司没有任何IPO安排。
喜马拉雅FM于2013年3月上线,2014年和2015年先后完成了1150万美元A轮融资和5000万美元B轮融资。2016年,喜马拉雅FM获得城市传媒投资,被视作C轮融资完成。
来源:中国网科技
9. 喜马拉雅FM
喜马拉雅希望能够成为音频平台上市第一股,尽管他们一直是个很低调的公司。其实,从市场情况来分析,喜马拉雅拥有4.7亿激活用户,市场占有率为73%,可以说是整个市场上毫无疑问的领头羊。公开资料显示,喜马拉雅FM头部产品马东的《好好说话》的订阅用户为18万,而这一节目的费用为198元。也就是说,单单一款节目就给喜马拉雅带来了将近4000万的收入。喜马拉雅手中还掌握有许多这样的内容创作者,这些也是他们估值能够超过500亿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