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持仓收益 » 上市公司卖地产
扩展阅读
股票投资经济学 2021-06-17 16:24:20

上市公司卖地产

发布时间: 2021-04-14 09:08:08

上市公司频繁甩卖名下房产是怎么回事

人民网北京5月25日电(卢志坤) 今年来多家上市公司出售名下房产的交易帮助外界得以窥见企业究竟在多大程度上介入了房地产市场。由于不同企业对房产类资产的列账方式不同,企业持有的房产数量向来难以估算。

据人民网记者不完全统计,仅今年披露出售名下房产的上市公司就有十余家,出售的房产数量从1套到30多套不等。而出售的理由,则多为盘活现有资产、优化资产结构、回笼资金等。

尽管难以准确计算企业持有的房产数量在规模庞大的房地产市场的占比有多少,以及其对市场的影响程度有多大,但有学者认为,非房地产和建筑类企业对房地产的投机性投资是助长中国房地产泡沫的重要因素之一。自2015年开始的新一轮房价暴涨引发了监管层的担忧,中央在去年底强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并采取多种措施给市场降温。

❷ 沪深两市有房地产业务的上市公司有哪些

大智慧 进入地产板块
看一下个股介绍 不就知道了

❸ 沪深两市 主营房地产的上市公司有几家

该板块共99只个股
平均每股收益
(元)
:0.08
平均流通(万股)
:20740.46
平均每股净资产
(元)
:2.38
平均总股本(万股)
:43854.40
平均每股公积金
(元)
:0.94
主营收入同比增长(%):53.35
平均每股未分配利润(元)
:0.18
净利润同比增长(%)
:53.15
公司原先主营房地产业务:
阳光股份、*ST珠江、天房发展、光彩建设、浦东金桥、招商局A、金
融街、
深深房A、深宝安A、万科A、*ST星源、中华企业、粤宏远A、*ST鸿
基、*ST兴业、中远发展、银基发展、新黄浦、深宝恒A、陆家嘴、深振业
A、珠江实业、深万山A、渝开发、栖霞建设、石狮新发、中国国贸
—————————————————————————————————
公司通过(资产置换、资产重组)进入房地产行业的上市公司有:
长春长铃、沪昌特钢、嘉宝集团、金丰投资、世茂股份、福州大通、
广西斯壮、*ST鲁银、上实发展、北京城建、亚泰集团、天创置业、世纪中
天、浙江广厦、广汇股份、梧州中恒、创兴科技、沙河股份、海鸟发展、
好时光、先锋股份、鑫新股份

❹ 谁能告诉我下 有哪些房地产上市公司专做或主要做商业地产项目

一、soho中国
2007年10月8日,香港联交所上市(股票代码:410),融资19亿美元,当时创造了亚洲最大的商业地产企业IPO。介绍网址:http://www.sohochina.com/about/index.asp
二、大连万达集团
正在筹划香港或新加坡上市,您可以关注。介绍网址:http://www.wanda.com.cn/
三、广州富力地产
香港上市,代码:(2777.HK)
四、和记黄埔
李嘉诚的公司,商业地产项目操作也很多 代码:(0013.HK)
五、恒隆集团
(港交所:0010)
六、保利房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证代码:600048)
中国保利集团控股的大型国有房地产企业,是中国保利集团房地产业务的运作平台,国家一级房地产开发资质企业 。2006年7月31日,公司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在股权分置改革后,重启IPO市场的首批上市的第一家房地产企业。自2007年1月起,公司入选“上证50”、“上证180”、“沪深300”和“中证100”指数样本股。截至2007年12月,公司总资产已达 40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48%。
………
今天比较忙,暂时给你整理这么多,后续等我有时间了再补上!
您是想买主营商业地产这一块的上市公司的股票是吧?眼光独到哦!祝好运!

❺ 中国最大的房地产上市公司是哪个

中国最大的房地产上市公司是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万科或万科集团,证券简称:万科A、证券代码:000002,证券曾用简称:深万科A、G万科A。公司总股本1099521.02万股(2008年2季度),总部位于中国深圳市盐田区大梅沙环梅路33号万科中心,现任董事会主席为王石,总经理为郁亮。万科集团在地产中国网举办的红榜评选活动中,连续三次上榜。万科品牌入围中国品牌价值研究院主办的中国品牌500强。[

❻ 怎么那么多上市公司都有涉及地产

前几年房地产是暴利,上市公司圈钱后进行投资或者只利用概念。
再早几年,多少公司都涉及网络呢。

❼ 房地产代理公司 上市的有哪几个

房地产代理公司上市的有易居中国、富阳中国、合富辉煌、世联地产。

易居(中国)控股有限公司于2007年8月8日纽交所上市(纽交所交易代码:EJ),是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轻资产地产概念股。易居中国是中国首个提出房地产流通服务商概念的中国房地产现代服务业的整合者与领导者。

世联地产成立于1993年,是国内最早从事房地产专业咨询的服务机构。2007年,世联地产整体改制,成立深圳世联地产顾问股份有限公司。

世联地产以深圳为总部,分别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区域建立起华南、华东、华北、山东四大业务中心,形成“咨询+实施”独特的业务模式,提供从区域开发、旧城改造、土地出让到项目开发、销售以及二手房租售的综合服务,并凭借本地智慧和全国共享的知识平台。

(7)上市公司卖地产扩展阅读:

2011年11月29日,易居中国宣布已与IFM投资有限公司(“21世纪中国不动产”)(纽交所代码:CTC)及其创始人签订非约束性投资条款书。21世纪中国不动产是CENTURY 21®商标在中国的独家授权者。

根据相关条款,21世纪中国不动产会以每股 0.0267美元(每0.4美元一股美国存托股)的价格增发约9.6亿新股给易居和21世纪中国不动产创始人。新增股数约占其扩充后总股本的57.8%。

21世纪中国不动产将会收到的投资总额约为2500万美元。此项交易完成后,易居将以37.3%的持股比例成为21世纪中国不动产的第一大股东。

2016年8月28日,上海,易居中国于16周年庆典之际,宣布私有化完成,易居旗下易居营销服务集团与克而瑞信息集团合并成立“易居(中国)企业集团”。同时,恒大、万科、云锋领投16家百强房企与专业投资机构入股新易居。

❽ 房地产企业:拿什么上市

自“房企”上市解禁以来,国内很多房地产企业跃跃欲试,地产类上市公司在加大力度开发房地产项目,非地产类公司也在大举进军房地产业,没有上市的房地产企业则在伺机设法登陆资本市场,导致这些现象的一个共同的原因是近来房地产业的复苏和火爆。 然而证券市场上地产类上市公司的业绩并没有明显转好,房地产板块上市公司的多项指标仍低于上市公司平均水平。那么,为什么在房地产开发市场火爆的同时,在资本市场上地产板块却显暗淡呢,这不能简单地归结于政府的管制和约束,也不能单纯地认为是资本市场的过于谨慎。这背后有一个政府、房企和投资人都必须清楚认识的问题:如何判断和评价地产股?判断的标准是什么?上市房企拿什么上市才能吸引投资人,巩固投资者对地产股的信心? 关于上市“房企”,一般认为应有以下标准: 1、良好的企业素质及市场形象 房地产业的高风险决定了公司不能出现决策性失误,否则整个公司几年难以翻身,拥有良好的企业素质及市场形象往往能够化不利为有利。 2、历史遗留问题少 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历史遗留问题严重,主要体现在积压房上。1999年房地产类上市公司平均存货为 7.9亿元,大量资金无法盘活。因此,历史遗留问题少是房地产类上市公司取得良好业绩的基础。 3、在建优质项目及良好的土地储备 有没有优质的开发项目是衡量房地产类上市公司最重要的标准,一个优质的房地产项目至少应具备以下特点:一是要有一定的规模。二是要有区位优势并有良好的策划。三是相对较低的获得成本。 总结以上“房企”上市的评价标准,那么房地产企业拿什么上市?一是企业素质和形象,二是没有不良业绩,三是优质的项目和一定的土地储备。 如果把这几项要素进一步分析一下的话,就会发现如果仅以以上三条为基本条件的话,是不够吸引投资者的,企业素质和形象是一个无形资本,业绩只是表现过去,项目和土地其实只是公司的流动资产,甚至不能算作公司的资产,因为项目完成以后,房产和土地都会从房地产企业转到业主或银行手中。 投资者投资地产股,为的是通过地产的增值为自己带来投资回报,可是如果房地产企业拿不出好的地产,它卖给投资人的只是一定的流动资产和形象之类的东西,而非固定资产,那么投资者怎么确认自己的投资是投资而不是投机? 一些非地产企业上市,它可以把企业的房地产作价上市,企业的房地产成为企业的不动产即固定资产。相反,而我们的房地产企业却不能拿出自己的固定资产,它拿来上市的只是开发好出售出去的土地或项目。严格地讲,这种土地或项目只能算房地产企业的待产品或产成品,这些产品必须尽快卖出,否则滞留于企业,影响企业资金周转。这些产品不是企业的固定资产,这样实际上就形成了一个有趣的情况,即非地产企业可以以其不动产作为固定资产上市,而地产企业却没有作为固定资产的不动产。 这种局面下,就很难区别地产股与非地产股,很难让投资者建立起对地产股的信心。换句话说,地产公司要上市,就应该有真正的地产,在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的土地制度下,地产公司应拥有一定量的土地使用权的长年的经营权。只有长年的经营土地,获得地租才是名符其实的地产商。这就意味着大的地产公司要有写字楼或商场所有权,靠写字楼或商场的出租获得地租收入。只有这样才能把地产商与其它类型的企业区分开来,在股市上,地产股才能与其它类型的股票区别开来。对于投资者来说,投资地产股才有特殊的意义。 有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认为地产类上市企业业绩平平是由于不能定期获得稳定的红利收入。因为房地产业的生产周期长,其实这样的理由正说明上市公司缺乏积累,缺乏经营管理地产的经验,假若能长年持有和经营物业,是会有稳定的收入的。投资者可把投资地产股作为长线投资,投资者可以获得稳定的收入回报。 香港置地拥有香港中环的40%的写字楼的所有权,香港大部分的屈臣氏商场铺面的土地是李嘉诚的,这些地产商的公司上市,投资者看重的是他的固定资产和稳定的收入回报。这些地产公司有着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这一点我国的地产公司还远未达到这种水平。我国地产公司成长期很短,很幼稚。大多数企业只有在房地产火爆时投机的经验,在房地产热中幸存下来的开发企业有的只是近年来开发住宅类物业的经验,还有不少房地产企业连开发经验都没有也开发房地产,更不要说具有长期持有和经营地产的经验和能力了。 房地产企业不具备长期持有和经营地产的经验,如经营写字楼、公寓、酒店、商场等物业的经验,也不愿意进行这种长期的经营,都愿意打一枪换个地方,暴露出整个房地产行业的浮燥。这种行为短期的倾向有着它的原因,长期经营和持有物业获得租金收入需要有相当的资金实力,我国的房地产企业自有资金有限,只能靠短平快的住宅开发收入累积才能实现长期持有和经营。除了少数专业的大房地产公司,许多开发公司还只是项目公司。 由以上分析可见,一方面,房地产企业上市是势在必行的,因为上市房地产企业可以获得社会的资本支持,克服短期行为。另一方面,没有行为长期化的上市公司,就不会有长期投资的股民,没有负责任的上市和投资人,就不可能有持续发展的经济。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谨慎对待房地产企业的上市是有道理的,如果让很多没有积累的地产商上市,他们又拿不出坚实的资产作基础,很容易使上市融资搞成变相的“圈钱”,投资地产股也只能是投机。没有长期持有经营物业能力的房地产企业只有靠当期的业绩上市,更有可能使用概念包装的方法向市场圈钱。当上市公司和股民相信概念而忽视了实实在在的租金回报时,地产类的虚拟资本就脱离了它的实体经济基础,那样房企上市又会成为制造经济泡沫的契机。这是不得不警惕的。 因此,在核准房地产企业上市时,应在核准标准中加上考查是否具有长期持有和经营物业的能力方面的标准。这对于我国的证券市场和房地产业发展都是有重要意义的。

❾ 商业地产上市公司,商业地产概念股有哪些

二、高端商业地产开发主流模式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人口日益膨胀,土地资源日益稀缺,个人生活成本加大、经济运行效率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城市综合体逐渐成为高端商业地产开发的主流模式。万达集团、中粮集团等行业领袖提出了“只做城市综合体”的发展战略,引领行业的发展。而杭州、沈阳等代表性二线城市提出未来的城市建设,招商和开发主要以城市综合体为主的战略目标,这被认为是拉开了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序幕,开启了中国城市综合体的发展。 “城市综合体”的基本特点是: 1、规模大。一般的“城市综合体”的建筑面积都是30万至80万平方米,在城市规划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功能强。通常“城市综合体”都包括大型商业中心、五星级酒店、写字楼及大型公寓,各类功能之间互相叠加和补充。 3、整体统一性。建筑风格统一,各个单体建筑相互配合、影响和联系,与外部空间整体环境统一、协调。 4、大空间尺度。室内外空间较大,一方面与城市规模相匹配,另一方面则与建筑功能的多样相匹配,成为多功能的聚集焦点。 5、通道树型交通体系。将内部交通和公共空间贯穿起来,同时又与城市交通系统有机联系,组成一套完善的“通道树型”体系。 6、现代城市景观设计。通过标志物、小品、街道家具、植栽、铺装、照明等手段形成丰富的景观与宜人的环境。 7、高科技集成设施。具备高科技和高智能的先进设施。 城市综合体引领了集约型城市开发的浪潮。各种经济活动在城市综合体内互动,各种资源有效整合,物业资源获得优化配置,从而发挥更大的空间效益,既省地又节能。权威机构调查显示,城市综合体内的各种业态和物业的运转效率,往往能提高36%,而节能收益则可以提升42%。此外,还可以带动大量就业和巨额税收,带动一个城市地区的经济发展,在城市规划建设方面起到巨大作用。按照目前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中国城市人口将于2025年达到9.26亿,到2030年将突破10亿。未来20年,我国城市新增人口将在4亿左右,解决如此大规模人口的居住和生活需求,必须走集约型城市开发之路,城市综合体是一个现实的选项。 三、商业地产开发模式及上市公司 商业地产主要分为纯开发模式、开发+持有模式和全部持有模式。纯开发模式周转率及增长率均较快,但难以形成较强的长期竞争优势;全部持有模式回报期较长,采用该模式的公司业绩较为稳健,但增长速度较慢;开发+持有模式既可以通过销售非核心物业实现资金回笼,还可以通过持有优质物业获得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 1、纯开发模式 纯开发模式是以出售为主,A股商业地产公司业务收入来源以出售为主,这些公司表现为投资资金的转向带动业绩加速,并且资金能够及时回流,避免资金链断裂风险,如鲁商置业(600223)(600223)、世茂股份(600823)(600823)、金融街(000402)(000402)等。 2、全部持有模式 持有型物业价值能够增大公司的重估净资产,但由于租金收入短期增长空间不大,不能获取高溢价。如:中国国贸(600007)(600007)、陆家嘴(600663)(600663)、成城股份(600247)(600247)、中储股份(600787)(600787)等。 3、开发+持有模式 开发+持有模式最典型的业态即“城市综合体”,一般包括酒店、写字楼、商业、公寓和住宅几种业态,公司可以根据项目具体情况调整出售、出租和自持比例。阳光股份(000608)副总经理杨宁向本刊说道:“商业、酒店式公寓、写字楼可以自持经营,维持稳定的现金流;住宅可以销售回笼资金缓解资金压力。因此,城市综合体与单一业态商业地产项目相比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面对如此有前景的模式,自然很多新进入者加入,如:万通地产(600246)(600246)、鲁商置业(600223)、中茵股份(600745)(600745)、深国商(000056)(000056)、世茂股份(600823)、嘉凯城(000918)(000918)、银座股份(600858)(600858)、阳光股份(000608)等。 世茂股份(600823),公司60%~70%的项目用于出售,保证资金充裕和收入增长,30%~40%的项目用于出租和自营,形成稳定的现金流,同时享受公司物业升值带来的好处;嘉凯城(000918),“城市综合体”业务占主营业务4成,2011年商业地产项目的占比将大大提升,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苏纶场和东方红街项目将分别竣工5万平米和6万平米左右;鲁商置业(600223),2010年下半年频频出手大型的商住项目,与银座商城和银座股份合作解决了商业部分的运营,并整合大股东在百货、超市、旅游、酒店、教育等方面的资源,在二三线城市发展城市综合体。

❿ 深圳房地产上市公司有哪些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至祥置业有限公司
恒大地产集团
保利地产...前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