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货交易 » 商品期货成交量放大
扩展阅读
股票投资经济学 2021-06-17 16:24:20

商品期货成交量放大

发布时间: 2021-05-15 03:37:44

期货市场的成交量“大”和“小”意味着什么

期货里,你要观察的还有持仓量,成交量,价格的三者变动关系。

分了四种可明确的情况:

1 成交量上升(表明成交活跃) 持仓量上升(表明资金入场积极)价格向上推动(表明多头积极开仓,推动价格上涨)可做多

2 成交量萎缩 持仓量下降(表明资金出场) 若此时价格下跌(表明多方积极平仓离场)可做空

3 成交量上升 持仓量也上升 价格下跌 (表明空头开仓积极)可做空

4 成交量下降 持仓量也下降 价格上升 (表明空头积极平仓)可做多

还有两种待观察的状况,此两种状况需要结合图形分析:

a 成交量上升 持仓量下降 价格上升 图形如在底部(说明空方主要平仓,多方观望为宜)如果图形处在顶部(依然说明空方在平仓,大涨前夕)

b 成交量上升 持仓量下降 价格下降 此时多方平仓主动,如果有资金入场,持仓量上升,价格可反弹。

前四种情况最可靠。后两种不是非常确定。

⑵ 期货成交量放大持仓量不变是反转吗

你好,你说的这种情况不确定后期方向的走势。

⑶ 期货中成交量的重要性占到了多少

如果期货庄家或操盘主力要掌握主动权,也要控制筹码来主动权的,不过在操纵期货市场是要控制现货的供求主动权然后在期货开仓操纵,听说当年棉花大牛市的主力是有到产地囤积现货面的!当然操纵的目标要小品种如果是铜之类一般民间主力是无法操纵的。股票由于是筹码归边所以有出货要求因此在盘面可以用成交量分析,但是期货主力要获利平仓只要 逼仓就可以了。

⑷ 为什么每年4。5月商品期货成交量变大,到8。9月份成交量又最小

国内还好这个规律不明显。国外8、9月份一般是交易员的夏假,度假去了,成交量会小一些,圣诞也会这样。

⑸ 期货一样的品种成交量有大有小,一般是不是买连续比较好 为什么有的量大,好像还有规律

一般每个品种都有他的主力合约,也就是交易较活跃的月份。主力合约一般会在月份快要到交割期前二至三个月移仓至下一个月份,金属类的与化工类一般是一月一月移仓,现在好象也有所变化,而农产品及油脂类一旦移仓月份相对来讲间隔大了,象糖0909现在移到1001,棕油0909也在移到1001。下次移仓的话,估计会在1005这月份了。判断是否主力合约的依据是量
采纳哦

⑹ 期货成交量放大有什么影响

你好,成交量放大,说明市场活跃,多空力量都非常强势,意味着行情会有大的波动,往往后期会有单边行情出现。
同时,也要看到,成交量只是一个历史成交数据统计指标,具有滞后性。完整把握行情走势,仍需要配合其他的指标进行分析判断。

⑺ 为什么股市中的成交量非常重要,商品期货里的成交量不

大树先生:你这个问题提得很好。中国股市发展很快,期货市场发展却极慢,理论更慢。中国只有股民没有期民。所以把股市思维带入期市的人不在少数。你提出这个问题说明你有独立思维能力。 中国股市没有作空机制,要想赚钱只有买进,庄家也如此。散户想要赚钱只能跟庄,摸清庄家意图和行踪是散户成功的关键。分析成交量就是分析庄家行踪的一重要方法。成交放大说明有人买进,谁在买进?当然是庄家。散户有几个钱?焉能将成交放大。庄家买来干甚么?屯积,拉高,出货,达到赚钱的目的。成交量实际就是庄家持仓量的间接反应。庄家持仓增加,必然拉高。否则如何出货?这就是股市中成交量重要的原因。不过,现在已不那么重要了,庄家已懂得做假成交量了。

⑻ 期货成交量大好还是小好

期货成交量大,一般是说明炒期货的人观点有分歧,或者市场交投比较活跃

⑼ 商品期货的成交量

继2009年和2010年中国商品期货成交量夺得全球首位后,2011年期货市场成交总量同比下降逾三成,未能连续三连冠。不过,截至11月份,国内商品期货成交总量已高达12.08亿手(不含股指期货成交量),与2009年(10.785亿手)、2010年(15.66亿手)和2011年(10.54亿手)相比较,已取得不错成绩。
业内人士表示,2011年7、8月份豆粕期货的巨量成交为其增添不少筹码,而上市的两个新品种也表现相当,尤其是玻璃期货的上市,更是跻身于商品期货成交的前三名,预期国内商品期货总成交占据全球首位。
中期协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以单边计算,1-11月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为1,299,038,119手,累计成交额为1,519,770.1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53%和19.69%。其中,上海期货交易所累计成交量为325,626,877手,同比增长15.49%,占全国市场的25.07%,郑州商品交易所累计成交量为304,286,692手,同比下降21.46%,占全国市场的23.42%,大连商品交易所累计成交量为578,915,674手,同比增长117.03%,占全国市场的44.56%。
2011年7月16日当周,豆粕期货一周成交2333万手,持仓量198万手,创造期货市场新的历史纪录,但随着基本面趋于稳定,豆粕期货又渐归常态、仍然保持稳健运行状态。在1207合约至1301合约共五个合约中,1208合约在期货价格由涨转跌中成交量放大到1186.8万手,创单个合约成交纪录,当日减仓15.45万手至188.26万手,随后行情有所降温。
此外,玻璃期货上市两日总成交量创出138.7万余手的天量,成为仅次于豆粕期货的195.8万余手、螺纹钢期货的158.9万余手,上市第二日即成为国内期市第3大交易品种,这在新品种上市后较为罕见。业内人士表示,总成交量(138.7万余手)与总持仓量(17.2万余手)之比达到8.06倍,说明市场资金流动性较强,玻璃期货未来有望成为国内期市中成交量较大的主力品种之一。
数据显示,中国期货市场2009年共成交21.6亿手(按双边计算),成交金额约130.5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8.2%和81.5%。该年商品期货成交总量已跃居全球第一,占全球的43%。传统商品期货品种白糖、螺纹钢、天然橡胶 、锌、豆粕在所有期货品种中居前五位,分别占市场份额的19%、14%、11%、9%和8%,这五个品种成交量占整个市场的61%。
其实早在2008年,中国农产品期货已跃居全球农产品期货成交量第一大国,但由于原油期货、钢材期货的缺失,仍只能在商品期货成交总量排名上屈居美国。且由于国际期货市场上金融期货成交量所占比重近九成,中国期货市场总成交量的全球排名长期居落后地位,但随着股指期货春节后上市国内的指日可待,该年期货成交量排名有所提升。
2010年,中国期货市场成交量增长逾45%,达到15.21亿手,占全球商品期货与期权成交总量的50.95%,连续两年跃居全球第一。
不过,2011年中国期货市场成交量却同比下降逾三成。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10.54亿手,累计成交额为1375134.25亿元,同比分别下降32.72%和11.03%。
业内人士认为,一方面,全球经济形势较为动荡,而国内经济结构面临转型且增速放缓,期货市场量价齐跌,进入调整期不可避免。
另一方面,2010年四季度,国内三大商品交易所采取的取消手续费优惠制度、限制开仓手数制度、提高保证金比例等措施抑制过度投机,对成交规模也有所抑制。
此外,2010年全球宽松的货币环境和部分商品供需缺口的炒作等因素提振期市量价齐升,造成基数较高,2011年的同比下跌也是合理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