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货交易 » 环境保护税影响期货
扩展阅读
股票投资经济学 2021-06-17 16:24:20

环境保护税影响期货

发布时间: 2021-06-12 04:23:31

㈠ 环保税已实施 给企业都带来了什么影响

您好!环保税确立了多排多征、少排少征、不排不征和高危多征、低危少征的正向减排激励机制,有利于引导企业加大节能减排力度。
国家税务总局财产和行为税司司长蔡自力介绍,一方面,环保税针对同一危害程度的污染因子按照排放量征税,排放越多,征税越多;另一方面,环保税针对不同危害程度的污染因子设置差别化的污染当量值,实现对高危害污染因子多征税。
以大气污染物为例,排放同样数量具有较高危害性的“甲醛”,所要缴纳的环保税是普通“烟尘”的24倍。这种政策处理,有利于引导企业改进工艺,减少污染物排放,特别是减少高危污染物的排放。
根据环境保护税法第十三条的规定,纳税人排放应税大气污染物或者水污染物的浓度值低于排放标准30%的,减按75%征收环境保护税;低于排放标准50%的,减按50%征收环境保护税。
这一征收机制,带来企业的发展思路转变,节能减排成为“有利可图”的事情。
“我们从2016年开始进行超低排放改造,2017年7月4台机组的改造全部完成,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进一步降低,每年可减少税费成本150万元左右。”华能烟台发电有限公司财务部主管勇雪梅说。
随着环保税全面开征,一些排放大户在对经营成本表示担忧的同时,也对环保税灵活的减免税机制表示了认可。江西天行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财务科长邓胜利说:“开征环保税将使企业短期面临一定的压力,但随着企业加大节能减排力度,调整企业产业结构,推进产品转型升级,就能够减少税收成本,最终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共赢。”
“从建立绿色税收体系的要求来看,我国长期以来缺少针对污染排放、损害生态环境行为的专门税种,这限制了税收对污染、损害环境行为的矫正力度,弱化了税收的生态环境保护作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认为,开征环境保护税,增加了政府保护环境的手段,有利于与其他保护生态环境的手段形成合力,发挥环境治理的协同效应,通过环境保护税立法过程,也增强了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强化了企业治污减排的责任。
从排污费到环保税,绝不是简单的名称变化,而是从制度设计到具体执行的全方位转变。
此前,对企业排污费谎报瞒报、拒不缴纳等情况,《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仅规定了3倍以下的罚款、责令停产停业整顿等措施,在实际执行中威慑力明显不足。环保税法最大的意义在于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污染者付费”的原则,税务部门依据法律条款严格执法,多排放多缴税成为企业生产刚性的制约因素。不仅如此,从“费”到“税”的转变,还有着巨大的制度意义。“收费与收税都是政府的一种财政行为,但有性质上的不同,对于具有税收性质的收费应当转变为税收,这有助于规范政府收入体系和优化财政收入结构。

㈡ 环境保护税的实施对企业的影响

环境税的设立,势必导致环境成本的产生,而环境成本自然该归属于企业成本中,而且是生产成本,最终使企业总成本增加。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企业很可能会提高产品的价格,将其承担的环境成本转嫁给消费者,这样环境税其实是消费者在“买单”。如果企业只是环境税的“中介”,并没有改进内部管理和生产设施,那么这样的环境税就不能达到最初的目标。

如果加入经济学的需求弹性,那么环境税对企业的影响会更加细致。如果处于完全竞争市场,那么产品的需求弹性大,价格的微小变动,会造成需求量的显著变动。如果是这种情况,企业提高产品的价格就是不明智的。因为企业一旦提价,消费者的需求量就会大幅下降;很有可能提价获得的收益根本不能弥补销售量下降带来的损失,即差别损益小于差别成本,最后“得不偿失”。如果是垄断或寡头市场,那么其产品缺乏弹性;企业提价,消费者的需求量变化不大,但是仍会呈现下降趋势。所以企业采用提价来弥补环境成本这一道路似乎行不通,更好的选择是在增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提高产品价格,让消费者心甘情愿为环境税买单,从而达到双赢。

(二)调整产业结构和经营决策

环境税的宗旨是“多排放对纳税,少排放少纳税,超额降低享受税收优惠”。企业工作的中心是利益最大化,而环境税正是利用了成本和利益原则来迫使企业进行节能减排。节能减排做得好就可以少交税或者不交税,反之要多交税甚者加倍交税。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获得更大收益。不管是出于自愿还是被迫,都要加强环保意识,淘汰落后的生产设备、购买先进的节能设备,进行技术升级和创新,转变生产方式,减少环境污染。把视角放大到整个企业,为了应对环境税带来的压力,企业需要调整产业结构和经营决策。

㈢ 2018年新增的环境保护税的征收有什么意义

《环保税法》是中国第一部体现“绿色税制”的法律,该法终结了近40年的排污费制度,是我国“费改税”进程中重要的里程碑,其重要意义在于将环境资源税收纳入法治化轨道。

“对于政府来说,《环保税法》的实施扩大了税基;其次,实施分类管理有利于政府进行征收征管;最后征收主体的改变,改善了政府职能的实施,避免了各部门之间行政职能的错乱。
对企业来说,环境保护税并不是要绝对增加企业的负担,而是要引导企业去少排放,如果企业响应该法的立法精神,就可以获得少缴税的待遇,也实现了自身的社会责任。

㈣ 结合国情谈谈环保税的征收有什么现实意义

一、征收环境保护税是保护环境状况和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一)征收环境保护税是我国基本环境状况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极其显著的成就。但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经济发展中,由于社会需求的增长和生产者对经济效益的片面追求,导致对森林、草地资源的过度采伐和放牧,使森林、草场等植被资源遭受严重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和草场的退化,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二是由于我国大部分企业以煤为主要燃料,加之在工业化进程中,一些高能耗、重污染型企业迅速发展,使工业有害物质的排放量骤增,对我国的大气、陆地和水源造成严重的污染。当前我国的环境污染形势十分严峻,污染总体水平相当于发达国家6年代水平,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损失每年达2多亿元。环境的严重污染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质量,它不仅危害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而且也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二)征收环境保护税是实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措施
自从“可持续发展”概念在2世纪8年代被明确提出以来,至今已发展成为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并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联合国早在1992年召开了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确定了全球性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及其实现途径。为了贯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保护和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不仅需要采取法律、科技、计划、宣传、教育等手段,而且应运用包括税收在内的经济手段。税收作为政府筹集财政资金的重要工具和实施宏观调控的经济杠杆,在环境保护方面是一柄“双刃剑”。征收环境保护税,不但可以为环境保护事业筹集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而且可以通过对纳税企业和个人经济利益的调节,矫正其经济行为,迫使其减轻甚至消除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或者从事有利于保护环境的生产经营活动,在制止环境污染鼓励保护环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转贴于 看准网 http://www.kanzhun.com 二、征收环境保护税促进经济良性发展
(一)可抑制污染环境企业的不良行为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资源的配置和经济的运行主要靠市场进行调节。但市场调节有着自发性和盲目性的特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各个经济主体完全自主决定自己的经济行为,常常只考虑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内在要求,而那些消耗大、污染重、个别成本较低而社会成本较高的企业或产品会因能够获得较高的利润而盲目发展,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影响社会经济健康发展。为了消除市场调节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对经济的不利影响,就要求政府必须采取各种手段对经济活动进行必要的干预。除通过加强法制建设来规范各经济主体的行为之外,还应采取税收等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通过征收环境保护税加重那些污染环境的企业或产品的税收负担,因降低利润水平而直接抑制其生产的发展,或者因推动其销售价格上涨而抑制消费,最终导致生产的萎缩,以减轻或消除污染,保护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二)有利于企业之间公平竞争
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最基本法则,但是如果不建立环境保护税收制度,个别企业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就需要用全体纳税人交纳的税款进行治理,而这些企业本身却可以借此用较低的个别成本,达到较高的利润水平,这实质上是由他人出资来补偿个别企业生产中形成的外部成本,显然是不公平的。通过对污染、破坏环境的企业征收环境保护税,并将税款用于治理污染和保护环境,可以使这些企业所产生的外部成本内在化,利润水平合理化,同时会减轻那些合乎环境保护要求的企业的税收负担,从而可以更好地体现公平原则,有利于各类企业之间进行平等竞争。

三、征收环境保护税比采用其他经济手段更具优越性
世界各国政府在防治环境污染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如直接管制、发售污染券、财政补贴以及征收环境保护税,每一种政策手段都有其适合应用的一面,然而与征收环境保护税相比,环境保护税比其他手段具有较多的优越性。
(一)比较环境保护税与直接管制
征收环境保护税可使污染者自由选择低廉且适合自己的方法,以减少污染,直接管制政策使政府通过立法,制定环境质量标准,限制或禁止污染,违者受到法律制裁的一种经济手段。直接管制的突出问题是缺乏弹性和效率,有可能因未经详细调研而制定了防治污染的方法,这样不但会妨碍污染防治的选择,而且还会造成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另外,征收环境保护税可以通过污染者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机,为污染者长期研究与开发治污新办法、新技术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从而减少剩余的污染。而直接管制则不然,这是因为一方面污染者如果达到了规定的排污量标准,他们就不会再努力治污,因为这样做只会增加成本。另一方面,如果企业比政府更了解社会及本企业的污染防治的开发状况,政府对企业迟迟不开发防治污染的新设备、高技术而束手无策。
(二)比较环境保护税与财政补贴政策
课征环境保护税不仅可以为实施环境保护提供财力,成为政府治理污染的又一新的资金来源渠道,而且还可用于弥补地方政府的财政赤字。财政补贴政策是指政府对企业进行污染防治所发生的费用给予补贴。补贴方式有两种:一是针对企业排污量的减少程度直接给予货币补贴,二是以税收支出的方式给予间接补贴。在补贴政策之下,个别企业可能会减少产量及排污量,而整个行业的总排污量却有可能增加。因为,虽然个别企业的排污量减少了,但由于其利润没有补贴时高,这样吸引新的生产商进入此企业,使得整个行业的排污总量不变或反而增加,相形之下,征收环境保护税后产生污染的产品价格大多要上涨,使得市场需求量减少,也抑制了污染性的生产活动。

㈤ 环境保护税有哪些基本特征

据报道,日前有分析人士表示,环境保护税,顾名思义,是“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减少污染物排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而开征的一个税种。显然,“减少污染物排放”是其中的核心,不仅因为这个任务显得较为具体,而且也是当下老百姓对环境保护最为切身体会的一个方面。

最后受经济发展本身和环境保护税等规制的影响,环境保护税的规模可能在初期会越来越大,但随着经济结构的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化,污染排放的规模达到一个顶峰后就会开始下降。

希望环境保护税可以促进环境的改善!

㈥ 环保税究竟有何影响

环保税的开征,将会对整个行业有重大的推动作用,一方面有利于上游产业优胜劣汰,加速僵尸企业退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另一方面随着全社会投入环保积极性的提升,企业减排意愿增强,环保投资将加速,相关环保企业将受益匪浅。另一方面增加了政府保护环境的手段,有利于与其他保护生态环境的手段形成合力,发挥环境治理的协同效应,通过环境保护税立法过程,也增强了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强化了企业治污减排的责任。

㈦ 环境保护税有哪些积极效应

今年初开征的环境保护税首个征期于4月1日正式开始,截至4月18日首个纳税申报期结束,全国共有24.46万户纳税人顺利完成环保税纳税申报,剔除一些法定不需申报情形,基本实现了应申报尽申报,共计申报应纳税额66.6亿元,扣除申报减免税额22亿元后,实际应征税额44.6亿元。

“一降”就是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从纳税人的申报数据来看,全国主要应税大气污染物和水污染物的排放量较去年同期均呈现下降的趋势,特别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以及化学需氧量、氨氮等主要的水污染物的排放量下降比较多。

“两增”主要是指税收优惠力度增加、环保治理的投入力度增加。“三促进”则是指促进污染物集中处理、促进清洁生产、促进循环的综合利用。在北京,首个季度约有60多户企业已经由向环境直排污水改为向污水集中处理场所排放。

㈧ 什么情况需要缴纳环保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规定:“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直接向环境排放应税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为环境保护税的纳税人,应当依照本法规定缴纳环境保护税。

第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属于直接向环境排放污染物,不缴纳相应污染物的环境保护税:

(一)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向依法设立的污水集中处理、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场所排放应税污染物的;

(二)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在符合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标准的设施、场所贮存或者处置固体废物的。

第五条 依法设立的城乡污水集中处理、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场所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向环境排放应税污染物的,应当缴纳环境保护税。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贮存或者处置固体废物不符合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标准的,应当缴纳环境保护税。”

㈨ 环境保护税法规定环境保护税的征税对象包括哪些

征税对象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直接向环境排放应税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为环境保护税的纳税人。

上述对纳税人的规定,在纳税义务上对两种情况做了排除:一是不直接向环境排放应税污染物的,不缴纳环境保护税;二是居民个人不属于纳税人,不用缴纳环境保护税。

(9)环境保护税影响期货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立法的目的在于“保护和改善环境、减少污染物排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开征环境保护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有利于提高纳税人环保意识和遵从度,强化企业治污减排的责任。

二是有利于构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的绿色税制体系,强化税收调控作用,形成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提高全社会环境保护意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

三是有利于规范政府收入分配秩序,优化财政收入结构,强化预算约束。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