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货交易 » 李小龙哲学与期货
扩展阅读
股票投资经济学 2021-06-17 16:24:20

李小龙哲学与期货

发布时间: 2021-06-09 08:33:23

① 谁知道李小龙学的哲学主要是什么内容的

李小龙的哲学思想主要是老子哲学中的上善若水. 李小龙曾对外国记者形容过他的哲学思想.
水,柔软,能适应万物,但水又是坚硬的,快速流动的水能击穿岩石(高压水枪采矿)慢速流动的水也能水滴石穿.
水,从不去主动攻击对方,但如果水运动起来,就会爆发强大的力量.
你可以看一看美国拍的李小龙记录电影,里面有更详细的.

② 关于李小龙的哲学思想。

李小龙宗师能创立截拳道,开宗立派,在于他独一无二的哲学思想受美国社会氛围影响,李小龙的哲学思想,海纳百川。他对老子、周易、禅宗、尼采、克里希那穆提等的思想,进行批判继承,取精去渣,化为己用。更重要的是,他能根据自己的性情、经验,进行创造性的发展,以哲引武,由武入道.简单一点,可作如下概括:突破传统与形式,不迷信权威,将思想从既定的条条框框中解放出来,让它自由的流动,认识自我,追求自我,张扬个性,认真刻苦地锻炼完善自我,真实地表达自我,在奋斗中实现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要大胆的去发挥,及其锻炼自己的长处来完善自己,并迫使自己创新。

③ 为什么李小龙到美国学习哲学

李小龙在他自己的文章《我为什么喜欢哲学》中谈到过这个问题,我把相关部分摘录如下:

我之所以选择读哲学,这与我同年时的好勇斗狠很有关联。我常常问自己:

胜利了又怎么样?
为什么人们把胜利看得这么重要?
什么才是荣誉?
什么样的战胜才是光荣的?

于是,导师协助我选课程的时候,他认为,以我刨根问底的发问精神,最好修习哲学。他说:“哲学会告诉你为了什么才活着。”当我告诉我的亲人和朋友,我选择了学习哲学时,他们都大吃一惊。他们都会认为,我会去学体育,因为从童年到初中毕业我唯一感兴趣的课外活动就是中国武术,事实上,武术和哲学虽看似对立,但我认为,中国武术的理论与哲学的边界已经变得模糊了。
每个动作都应该有它的缘由和来龙去脉。中国武术应该有一整套有用的理论。我希望能把哲学精神融入武术,所以我坚持学习哲学。
——李小龙《我为什么喜欢哲学》



总结一下,有如下原因:
1、导师的建议
2、少年时期的性格和经历
3、刨根问底的精神
4、对武术的理解与追求



④ 李小龙的哲学思想

声明一下,以下是借鉴其他网友的回答。

李小龙哲学思想:简单一点,可作如下概括:突破传统与形式,不迷信权威,将思想从既定的条条框框中解放出来,让它自由的流动,认识自我,追求自我,张扬个性,认真刻苦地锻炼完善自我,真实地表达自我,在奋斗中实现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要大胆的去发挥,及其锻炼自己的长处来完善自己,并迫使自己创新。与老子比较:老子之“道”与李小龙截拳道之“道”可以说本质上是一致的,那就是自然性,试举几例。 李小龙:“什么是截拳道?我(李小龙)第一个承认:要把截拳道具体化起来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与其费力去解释截拳道‘是’什么,还不如从反面来证明截拳道 ‘不是’什么那就比较清楚了”;道德经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往往不说道是什么,而说道不是什么,而事实上还是在说道是什么,只是直接是说不容易,这和李小龙是一样的。 李小龙:“人应该同自然规律保持一致,而不能违抗,这意味着我们做任何事都应顺其自然而不可强求,不要任何情况都强力去做。比如庖丁解牛,他一把刀用了二十年而不换,就是源于他掌握了规律,并顺应规律。”;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25章)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51章)”,二都讲究顺应自然。自然是“道”终极本质和最高原则,“道”就是要不违背自然规律,不破坏自然(妄作)。 编辑本段与周易比较 周易是中国智慧的源头,核心理念是“阴阳”。 李小龙曾在其武学著述中写道:“阴阳学说不仅与拳术理论、武术锻炼密切相关,就是在技击对抗中,也无不内含阴阳学说。在截拳道之中,无论是防守,还是攻击,都离不开阴阳变化。况且拳为运动之道、健身之方,术为取人之法、胜人之妙。然而妙从何来?术从何得呢?就在于阴阳的互易变化之间。欲求艺术之途,必循阴阳之路,此乃妙诀的新生之源。" 阴阳归于太极,“太极”是中国哲学中的一个术语,是指派生万物的本源。拳家认为太极虽有,但两仪未分,故此“有”而无形,认为有意无形的内动外静之态就是太极。而内意的运转,能领气行,能导形动,产生出千姿百态的拳式。据说李小龙的“讲求无形”与“以无法为有法”的拳理即源出于此。与禅宗比较:李小龙在《武道释义》第一部分就进行了“论禅”。佛是智慧与慈悲的象征;禅是指静坐,佛祖释迦牟尼就是在坐禅中思惟,根据其所悟所证创立了佛教,而“戒、定、慧”三学中因(禅)定而生慧也说明了禅与智慧的关系,所以说禅就代表着智慧。 禅宗中的智慧与深意可以用一个字的来概括:“空”。李小龙有几句是这样说的:“虚空恰恰站在这与那之间。而虚空是什么都包括,没有对立的——没有不属于它的或是与之相反的。存在的虚空系一切形式的源头。虚空充塞在生命中、权力中甚而爱欲中”;“倾空你的杯子,方可再行注满,空无以求全”,可见李小龙对空的理解相当深入。 与尼采比较:李小龙的截拳道哲学中一部分来自尼采——重视自我,认识自我,追求自由解放自我,突破传统不为现有的理论与形式与束缚,而李小龙本人也真正体现了“ 意志”与“超人”。李小龙对传统武术的否定无异于尼采的“上帝死了”,也因此遭到了众多武师的不满;李小龙对武术的狂热追求和实践,为电影的不懈奋斗让成了世界瞩目的“超人”。 李小龙尼采哲学的吸纳并非机械地照搬,如果他永远成为不了伟大的武术家。李小龙接受了尼采反传统注重自我的思想,将他反对传统道德束缚合理运用为突破传统武术形式的束缚,不违抗自然规律,如水能顺应任何容器一样自然自由地表达自我。李小龙并没有尼采那种主宰他人主宰世界的“ 超人”意识,李的权利意志(权利意志只是一个形而上的名词,请正确理解)也只是用于自我的突破,做到以无限为在限,他不会像尼采那样认为是少数超人创造了人类历史。 与克里希那穆提比较:事实上,李小龙的哲学思想与克里希那穆提最接近。因为在当代,克里希那穆提是真正的心灵自由导师,李小龙在读了克里希那穆提的《第一次和最后一次自由》一书后,深刻领悟了那种无人无我、自由自在。李小龙得以从前人的巢穴中逃出,到达“没什么要教给他人”的境界,心灵真正自由。“每个人必须寻求真理,找到适合自己的东西”。这一主题贯穿于他的整个思想中。 李小龙最常见的教导方式是格言,说的都是个人的感想,表达自己对武学和生命的感悟,他的格言大大胜过了复杂的西方哲学思想,使读者一目了然。李小龙的哲学思想,不只是武术哲学,更是人生哲学,如果真的可以把这官名为“李小龙哲学”的话(据称:目前美国部分大学已将“李小龙哲学”设为独立的哲学专业研究课题),那么它有三大特点: 第一:集成综合。李小龙善于取众家之长于一身。打破各学派界限,汲取古今中外各种哲学思想精华,摒弃错误,突破局限,顺应规律,积极进取,个性张扬而尊重科学,探求智慧而入世创业。李小龙他虽然没有写出哲学专著,但在他的笔记中已经可以看出,他的哲学思想已经渐成体系。这使得李小龙能够将各哲学观点的精华如海纳百川般汇于其中、融为一体,而决不是简单地将各种观点强扭在一起。 第二:实践实证。李小龙以自身的实践来不断修正自己的哲学,并最终以自身的成功来验证自己的哲学。李小龙的哲学理论与实践并重。与其他哲学家不同,他以武术为自己的现实事业;与其他武术家不同,他以哲学为研究武术的理论武器。他研究哲学是为了发展自己的事业,同时在发展事业的过程中验证自己的哲学。他用哲学来指导武术,再以武术来完善哲学。他在武术方面的成功有赖于在哲学方面的领悟,而他在哲学上取得的成就,也离不开他的武术实践。最终,李小龙在事业上取得辉煌的成功,又反过来成为自己哲学的最佳注解。 第三:开放和不断发展。李小龙哲学提供了一种不断发展的开放性体系。李小龙绝没有任何抬高自己和截拳道的企图,他谦逊地称:“在截拳道中,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有的只是前人早已提出过的观点而已。截拳道哲学只是一个全新的“体系”,而非全新的“内容”。李小龙认为,“截拳道的真义,早已在阴阳合一时就已经存在了”,一切并非他个人的天才发明,而只不过是对前人的哲学思想加以分析整理、去伪存真,将原本对立的各派学说有机地结合、融为一体、成为统一的真理罢了。李小龙从不以什么“权威”自居。他只希望对后人有所启发、有所帮助,“并无一成不变的教法,我所能给予的,亦只有适切的药石以治疗某种特殊的失调罢了 ”。他最担心的恰恰是后人将他当作权威,而丧失了独立自主的思考精神。 那么这种“李小龙哲学”到底有些什么内容呢? ⑴生命的意义 李小龙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有三重含义:①人应该积极奋斗,把握自己的命运。②奋斗的目标是体现自己存在的价值。③仅有奉献精神是不够的,一个人必须知道自己的长处,选择最适合的工作,方能在真正的意义上实现自己的价值。李小龙曾说过:“这是一个巨烈变动的时代,一个激情奔放的时代!我们永远无法适应全新的事物,但我们必须证明自己的价值,肯定自我的存在,无时无日不是如此。”“正是因为有人独立自主,奋发地了解自我,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这个世界才有了可歌可泣的事迹、伟大的文学、不朽的艺术,科技也不断地发展前进。正是这些人为了对自我存在的价值作出肯定,为了了解自己的所作所为,才播下了文明的种子,奠定了今日世界的基石”。 李小龙用他自己的实践,证明了这一点: 电影:他是第一位进入好莱坞担任主角的东方巨星,曾荣获美国政府颁发的终身成就奖。他为世界电影创造了功夫片这一片种。他在银幕上塑造了热情、善良、勇敢、不畏强暴的中国人形象,他的英雄气概使全世界为之折服。尽管他在电影中痛击曰本侵略者,但直到今日,李小龙仍被曰本人尊为武之圣者。 武术:他创立了对当代世界武坛产生深远影响的截拳道,并两度被权威机构列入“世界七大武术家”。被中国武协授予“杰出贡献奖”,其弟子包括多名世界冠军,再传弟子亦进入中、美、法等国的特种部队任格斗教官。 哲学:他博采众家之精华融为己用,并以自己的成功之道为验证,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指引着后人去实现自身的最大价值,取得人生的辉煌成功。 ⑵生命的智慧 若要“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的价值”,就必须正确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表达自我”。 李小龙正是因为能始终清醒地认识自己,才使他集中全部生命于自己的理想,才在短短30年内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①认识自我。每个人都有某种天赋,但又各不相同;每个人都可能在某一领域取得成功,但不可能在任何领域都取得成功。人生最重要的关键在于选择好自己最适合的道路奋斗才会有结果。故,认识自己,是迈向成功人生的第一步。 李小龙对武术有着天生的爱好,13岁拜师之后,练武更到了疯狂地步。18岁赴美后仍苦练不辍,读武术书籍,交武林朋友,不断发展创新,24岁开设武馆,27岁创立截拳道,成为一代宗师。 童年李小龙特别喜欢模仿电影中的各种人物。他上学时总是懒洋洋的,但如果要拍电影,就会精神抖搂,极富敬业精神。赴美后,他不断研究电影,始终寻找和创造打入好莱坞的机会,短短七年后便成为第一位进入好莱坞的东方巨星。 李小龙自幼喜欢沉思,对人生充满疑问,对禅、道等东方哲学充满兴趣。赴美后,他毅然选择哲学这一很难就业的冷门专业,一心探求人生的真谛。 ②发展自我。李小龙的发展自我充分地体现在他的空而守中的思想中。他说:倾空你的杯子,方可再行注满,空无以求全。李小龙认为“一个人必须消除他自己精神上的一切障碍,否则是无法进步的,必须使心灵处在空无一物的状态,甚至忘掉原先所学的技巧。”他还认为,“让内心无任何固守僵结,则外在的一切自会开敞出现,移动时如流水,静止时如镜子,反映恰似回声一般。” ③表达自我。所谓表达自我就是用实际行动来展示自己的能力,用具体工作来实现自己的目标,用现实成就来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李小龙说:“截拳道研究如何表现真正的自我,它是存在而真实的。”如果说发展自我是从外至内的吸收与学习,则表达自我便是从内至外的行动与努力。此时个人影响着世界,世界又同时影响着个人。人们的遭遇其主要矛盾便是个人主观努力与环境客观限制的矛盾。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其秘诀就在于:以最好的个人状态来适应任何环境。 李小龙认为人应该象水一样去适应环境:水随容器而改变形状,而本质却始终不变。人也应该如此,不断调整自己与环境和谐,同时保持自己的原则、道德、理想不变。水一遇缝隙即会迅速钻入其中,人也应该善于把握机会如水渗隙般敏捷。水滴石穿,人也应该在面对困难时有足够的决心和耐心,永不轻言放弃。 适应环境,就需要自由无拘地运用自己的各项技能。抛弃不必要的限制,甚至忘却无谓的自我意识。李小龙有一句极富哲理的话,很具代表性:“自我的表达是无法以形式化的练习来完成的,而形式的练习都是表达的一部分。无形的形并非意味真无形。无形之形是由形进化至更高深更完美的自我表达的境界。”他又说:“忘却你已获得的知识与技巧,使自己完全处于空灵之中而一无障碍。学习固然重要,但决不可成为其奴隶。任何技巧,无论多好多有价值,倘若心神为之所困,亦可能变为一病。” ⑶生命的意志 李小龙的勤奋是举世皆知的。他对武术的迷恋几乎到了如痴如狂的地步,他每天坚持长跑6.4公里,终日勤练不辍,即便吃饭时也要用拳击打坐椅以提高拳头的硬度。此外,李小龙更是爱书如命,他所谓的逛街只有一个含义,那就是逛书店。他个人收藏了上千册专业书籍,经常携书在身,分秒必争地读书,有时,他一边伸臂屈腿,一边聚精会神地读书,即便孩子哭闹、房门砰然开关、人进人出,他也丝毫不受影响,仿佛置身于无人之境正因为他对时间的利用效率高得惊人,才得以在27岁时便获得巨大的成功,成为一代宗师。 李小龙在最后的岁月,构思摄制影片《死亡游戏》。故事叙述一名截拳道武师为取一件稀世瑰宝而独闯七级佛塔。每一层都有一名代表不同武术门派的绝顶高手把守,武师九死一生打败最后一名镇塔高手,激动而又虔诚地打开藏宝的匣子,却发现里面仅有一张纸片,写有一句蕴含着深邃人生哲理的话:“生是一个等待死亡的历程。”这句话过早地应验在李小龙身上。

⑤ 李小龙写过一本关于哲学的书叫什么名字

李小龙没有纯粹的哲理著作,他的著作中大多是关于武技的。 但是在他的著作中确实包含了哲理的思想。具体著作如下 1.《基本中国拳法》(Chinese Gung—Fu),1963年出版,介绍了中国武术流派概况、阴阳哲理、基本功训练,演示了“振藩拳法”的踢、打、摔、拿等,是李小龙生前所出唯一一本专集迄今再版2次,印刷20余次。 2.《咏春拳》(Wing Chun Kung—Fu)署名严镜海(李之高徒),1972年出版。介绍了咏春拳手型、手法、步型、步法、四门挡法、小念头、封手攻击法等。香港出有李绍昌中译本《图解咏春拳》。 3. 《截拳道之道》(Tao of Jeet Kune Do),1975年出版。囊括李小龙、生平武学与哲学理论的精华,收录其大量武学笔记手稿,详论了截拳道技术体系、功防原则与武术哲学之终级目的。迄今印刷40余次,香港出有杜子心中文译本《李小龙——截拳道》。 4.《李小龙技击法.自卫术》(Bruce Lee’s Fighting Method:Self Defence Techniques),1976年出版。 5.《李小龙技击法.基础训练》(Bruce Lee’s Fighting Method:Basic Training),1977年出版。 6. 《李小龙技击法.技法训练》(Bruce Lee’s Fighting Method:Skill spin Techniques),1977年出版。 7.《李小龙技击法.高级训练》(Bruce Lee’s Fighting Method:Advanced Techniques),1977年出版。 以上四书是根据李小龙1967年所拍大量实战动作照片整理而成,迄今印刷40余次。中国出版有钟海明、徐海潮将四书合而为一的中译本《李小龙技击法》,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年3月出版,迄今也印刷了十余次。 8.《李小龙:猛龙语录》(Bruce Lee:Words of the Dragon),收录李小龙1964~1973年接受各种采访的谈话记录。 9.《李小龙:功夫之道》(Bruce Lee:Tao of Gung—Fu),介绍中国武术的特点与中国文化及截拳道中所包含的中国武术技法的起源与发展。 10.《李小龙:截拳道》(Bruce Lee:Jeet Kune Do),收录李小龙大量动作照、亲笔所绘动作图、所制定的训练课程计划等。

⑥ 李小龙曾经看的哲学书叫什么了

李同志看的是中国道家哲学思想,书名 庄子 。他不是常说练功就是对自己诚实嘛。事实求是,马列思想也有啊

⑦ 李小龙写的关于哲学方面的叫什么

李小龙没有纯粹的哲理著作,他的著作中大多是关于武技的。
但是在他的著作中确实包含了哲理的思想。具体著作如下
1.《基本中国拳法》(Chinese Gung—Fu),1963年出版,介绍了中国武术流派概况、阴阳哲理、基本功训练,演示了“振藩拳法”的踢、打、摔、拿等,是李小龙生前所出唯一一本专集迄今再版2次,印刷20余次。
2.《咏春拳》(Wing Chun Kung—Fu)署名严镜海(李之高徒),1972年出版。介绍了咏春拳手型、手法、步型、步法、四门挡法、小念头、封手攻击法等。香港出有李绍昌中译本《图解咏春拳》。
3. 《截拳道之道》(Tao of Jeet Kune Do),1975年出版。囊括李小龙、生平武学与哲学理论的精华,收录其大量武学笔记手稿,详论了截拳道技术体系、功防原则与武术哲学之终级目的。迄今印刷40余次,香港出有杜子心中文译本《李小龙——截拳道》。
4.《李小龙技击法.自卫术》(Bruce Lee’s Fighting Method:Self Defence Techniques),1976年出版。
5.《李小龙技击法.基础训练》(Bruce Lee’s Fighting Method:Basic Training),1977年出版。
6. 《李小龙技击法.技法训练》(Bruce Lee’s Fighting Method:Skill spin Techniques),1977年出版。
7.《李小龙技击法.高级训练》(Bruce Lee’s Fighting Method:Advanced Techniques),1977年出版。
以上四书是根据李小龙1967年所拍大量实战动作照片整理而成,迄今印刷40余次。中国出版有钟海明、徐海潮将四书合而为一的中译本《李小龙技击法》,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年3月出版,迄今也印刷了十余次。
8.《李小龙:猛龙语录》(Bruce Lee:Words of the Dragon),收录李小龙1964~1973年接受各种采访的谈话记录。
9.《李小龙:功夫之道》(Bruce Lee:Tao of Gung—Fu),介绍中国武术的特点与中国文化及截拳道中所包含的中国武术技法的起源与发展。
10.《李小龙:截拳道》(Bruce Lee:Jeet Kune Do),收录李小龙大量动作照、亲笔所绘动作图、所制定的训练课程计划等。

⑧ 李小龙的哲学理论真的有那么高超吗

我看不会,所谓的将哲学融入武学那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而美国的哲学是不会也不可能包含这种内容的。

⑨ 求李小龙的哲学理论,包括截拳道理论。谢谢

流动的水没有形状,飘流的风寻不到踪迹。水进入杯中便是杯的形状,风吹动叶可见风的力量。 最强的事物往往是无形的,因为可以化为任何形状。武道的最高境界就是与自然合一,无招胜有招。
李小龙的哲学吸收了老子、周易、禅宗、尼采、克里希那穆提等的思想精华并批判继承,变成了自己的独特哲学体系。同时也正是因为其完善的哲学观念推动了他对于武道的认识,并创立了著名的截拳道。
可概括如下:突破传统与形式,不迷信权威,将思想从既定的条条框框中解放出来,让其自由的流动,认识自我,追求自我。
老子之“道”与李小龙截拳道之“道”可以说本质上是一致的,那就是自然性,试举几例。 李小龙:“什么是截拳道?我第一个承认:要把截拳道具体化起来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与其费力去解释截拳道‘是’什么,还不如从反面来证明截拳道 ‘不是’什么那就比较清楚了”。道德经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往往不说道是什么,而说道不是什么,而事实上还是在说道是什么,只是直接是说不容易,这和李小龙是一样的。 李小龙:“人应该同自然规律保持一致,而不能违抗,这意味着我们做任何事都应顺其自然而不可强求,不要任何情况都强力去做。比如庖丁解牛,他一把刀用了二十年而不换,就是源于他掌握了规律,并顺应规律。”;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25章)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51章)”,二都讲究顺应自然。自然是“道”终极本质和最高原则,“道”就是要不违背自然规律,不破坏自然(妄作)。 周易是中国智慧的源头,核心理念是“阴阳”。 李小龙曾在其武学著述中写道:“阴阳学说不仅与拳术理论、武术锻炼密切相关,就是在技击对抗中,也无不内含阴阳学说。在截拳道之中,无论是防守,还是攻击,都离不开阴阳变化。况且拳为运动之道、健身之方,术为取人之法、胜人之妙。然而妙从何来?术从何得呢?就在于阴阳的互易变化之间。欲求艺术之途,必循阴阳之路,此乃妙诀的新生之源。”阴阳归于太极,“太极”是中国哲学中的一个术语,是指派生万物的本源。拳家认为太极虽有,但两仪未分,故此“有”而无形,认为有意无形的内动外静之态就是太极。而内意的运转,能领气行,能导形动,产生出千姿百态的拳式。据说李小龙的“讲求无形”与“以无法为有法”的拳理即源出于此。
李小龙在《武道释义》第一部分就进行了“论禅”。佛是智慧与慈悲的象征;禅是指静坐,佛祖释迦牟尼就是在坐禅中思惟,根据其所悟所证创立了佛教,而“戒、定、慧”三学中因(禅)定而生慧也说明了禅与智慧的关系,所以说禅就代表着智慧。 禅宗中的智慧与深意可以用一个字的来概括:“空”。李小龙有几句是这样说的:“虚空恰恰站在这与那之间。而虚空是什么都包括,没有对立的——没有不属于它的或是与之相反的。存在的虚空系一切形式的源头。虚空充塞在生命中、权力中甚而爱欲中”;“倾空你的杯子,方可再行注满,空无以求全”,可见李小龙对空的理解相当深入。 李小龙的截拳道哲学中一部分来自尼采——重视自我,认识自我,追求自由解放自我,突破传统不为现有的理论与形式与束缚,而李小龙本人也真正体现了“ 意志”与“超人”。李小龙对传统武术的否定无异于尼采的“上帝死了”,也因此遭到了众多武师的不满;李小龙对武术的狂热追求和实践,为电影的不懈奋斗让成了世界瞩目的“超人”。
李小龙尼采哲学的吸纳并非机械地照搬,如果他永远成为不了伟大的武术家。李小龙接受了尼采反传统注重自我的思想,将他反对传统道德束缚合理运用为突破传统武术形式的束缚,不违抗自然规律,如水能顺应任何容器一样自然自由地表达自我。李小龙并没有尼采那种主宰他人主宰世界的“ 超人”意识,李的权利意志(权利意志只是一个形而上的名词,请正确理解)也只是用于自我的突破,做到以无限为在限,他不会像尼采那样认为是少数超人创造了人类历史。
事实上,李小龙的哲学思想与克里希那穆提最接近。因为在当代,克里希那穆提是真正的心灵自由导师,李小龙在读了克里希那穆提的《第一次和最后一次自由》一书后,深刻领悟了那种无人无我、自由自在。李小龙得以从前人的巢穴中逃出,到达“没什么要教给他人”的境界,心灵真正自由。“每个人必须寻求真理,找到适合自己的东西”。这一主题贯穿于他的整个思想中。
李小龙最常见的教导方式是格言,说的都是个人的感想,表达自己对武学和生命的感悟,他的格言大大胜过了复杂的西方哲学思想,使读者一目了然。我们在读李小龙的格言时,人们会感受到他的思维就如同音乐一样跳跃顿挫,,给我们带来一股清新空气,将过去的基本原理和认识论的沉重一扫而空。因为这些格言都是真实的,真实的永不深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