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王莽时期的货泉古钱币值钱吗
关注
在西汉后期,王莽当政,当时的社会现状处于比较混乱的状态,为了缓解这种混乱状态,王莽推出了相关的货币政策,企图通过货币政策来缓解当时的社会矛盾,这就产生了王莽钱币,那么,这种钱币的收藏价值到底高不高呢?我们一起来看。
王莽钱币
其实,王莽钱币的发行并没有起到积极正面的缓解国内矛盾效果,相反,因为货币政策相对比较复杂,所以,让当时的钱币流通出现了比较大的问题,从而导致社会矛盾加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当时所发行的钱币一无是处,为什么这样说呢?
错刀
其实,王莽钱币的存世量并不大,所以,它成为了我国古代钱币当中难得的珍品,因为这种钱币的冶炼和设计都非常有特色,所以,它也被称为是我国古代钱币的一绝,目前,这种钱币的艺术价值已经超过了它的实际使用价值,很多有实力的收藏人士都会选择入手它。
大泉五十
那么,王莽钱币目前的市场价格到底如何呢?小编得知,在收藏市场上,这个时期所发行的古钱币价格已经达到了百万以上,有的品相比较差的价格也达到了几十万,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种古钱币的珍贵程度。
国宝金匮直万
货泉
上面就是王莽钱币的相关情况,它是真正值得我们收藏的古钱币,也是一般收藏人士求而不得的古钱币,所以,建议想要收藏这种钱币的朋友一定要到正规的收藏场所去购买它,不然就可能会因为无法辨别真假而让自己的资金受损。
㈡ “造币狂人”王莽,一生4次强推币制改革,最多一次发行28种货币,这是为何
统一,当时秦始皇也是为了统一也要统一纸币,也是为了货币的流通,没有创新,自然也不会有进步的。
㈢ 王莽的社会改革内容比较有共产主义特色,是不是有这么一个说法,说他是未来人去到古代的呢
王莽新政代表着社会资源的再分配
经历楚汉战争后建立的西汉王朝,人口稀少,生产凋敝。从惠帝刘盈即位后,宰相曹参把道家清静无为的学说运用到政治领域,即对人民的生产不加干涉,还多次减免赋税,以求增加人口,发展生产。历史上称其为“黄老政治”。黄老政治使汉王朝社会逐渐繁荣,财富大量增加,但其弊端就是贵族和地主在政府不干涉的情况下,大量兼并土地,使占全国绝大多数农民失去生存的依托,沦为佃农或奴隶。黄老政治虽然到汉武帝时彻底结束,但其弊端却一直延续下来。王莽的改革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展开的。
㈣ 王莽新政的利弊
弊处:
王莽不顾社会环境的变化,脱离现实,有缺乏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最后触动了大地主官僚的利益,使得改革最终陷入危机,最终又是妥协,准许土地买卖,改革陷于失败的境地。
王莽的改革是建立在托古改制的基础之上的,针对商业方面,采取了“五均六筦”的政策,对这个国家的财政税收进行了一定的改革,这个制度很多方面来源于汉武帝统治时期的措施。
相较于武帝时期,新朝政府机构内部问题重重,一味的效仿也就加速了经济的崩溃,弊大于利,上层统治者中饱私囊,使得本就痛苦的人民更加怨恨,激起社会的变动。
利处:
王莽曾经使社会各阶层、各类身份的人都获得过实际利益,因而赢得了最广泛的支持。
(4)王莽时期货币政策扩展阅读
王莽的改制不但没有缓解当时的阶级矛盾,反而进一步激化。造成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地皇四年(23年)十月初一,响应更始政权的军队入长安城。初三天明,王莽逃往渐台,公卿大夫、宦官、随从还有千余人。守城的王邑日夜搏斗,部下死伤略尽,退至渐台。将士全部战死。
商人杜吴杀了王莽后还不知道他的身份,取下了他身上的绶带,校尉公宾就见了,忙问是从谁身上拿到的,得知尸体还在后,立即冲进室内砍下王莽的头,王莽尸体立即被争夺的士兵肢解。
几天后,王莽的头被挂在南阳宛县市上,而王莽的改制也随着新朝的灭亡和王莽死去而画上了句号。
王莽曾经使社会各阶层、各类身份的人都获得过实际利益,因而赢得了最广泛的支持。但在社会财富没有增加的情况下,这样的政策完全没有物质基础,只能加速国库的枯竭和财政崩溃。
这些利益还诱发了得益者对王莽、对王莽改制过高的期望,一旦事与愿违,这些支持者马上会变为反对者。知识分子如此,其他阶级、阶层也会如此。
㈤ 如果穿越到王莽身上,怎样做能避免改革失败呢
王莽的进阶之路两千多年前有个学霸不靠拼爹,全凭自己的演技、道德、学问最终问鼎天下当了皇帝。这个人就是王莽,他没有霸王之才,也没有高祖之能。他用自己的方式开启了一条新的称帝之路:篡夺。换一个词叫:禅让。王莽篡汉没有腥风血雨,是历史少有的和平朝代交替。王莽出身外戚,他姑姑是孝元皇后王政君,他的伯伯叔叔像传递接力棒一样一个接一个做大司马,王氏一门九侯。但是王莽却运气不好,他早年丧父,所以王家的大好处一开始没落在王莽头上。王莽刻苦学习,生活简朴,孝母敬嫂,抚育侄子。给自己打扮了一身光鲜的羽毛,并成为了儒学大师。同时他又跪舔伯伯叔叔,比他们的亲儿子还要殷勤的伺候。伯伯叔叔们都很感动,都向王政君推荐这个侄子。王莽从此在仕途上扶摇直上,最终取代汉朝建立新朝。王莽为后世权臣设计了一套禅让的流程:安汉公->宰衡->九锡->假皇帝->禅让->真皇帝。
王莽
王莽该怎么做才能顺利完成改革王莽篡汉后其实政权是稳固的,他在西汉中后期改革思潮的推动下,针对社会问题做出改革,又加上他自己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满脑子的复古思想。所以就有了充满理想主义的改革,王莽至死也不觉得自己有错。如果我们穿越到王莽时代成为王莽的话,怎么做才能顺利的完成改革呢?作者有以下几个想法:1、政府强制释放奴婢,不允许奴隶买卖。政府给予地主一定金钱补偿。2:南迁,奴婢都释放了后肯定需要土地,地主豪强的地先不分,将无田地的人自愿迁往南方,政府给一定的安家费,当时南方地方人稀可以开发南方。3:没有田地又不愿意迁往南方的农民,可以租种地主的土地,国家强制调控规定收租比例,这样地主家的土地也有人种。4、主奴关系改成雇佣关系,这样豪强地主有使唤的人,佃农还有一些额外收入。5、政府成立不以盈利为目的的银行,用来解决农民的临时困难。以防止自耕农的破产。5、找周边弱小的国家揍一顿,转移内部矛盾,将不听话的地主豪强扔到前线去。
㈥ 王莽改革了四次货币,为何这个做法却葬送了自己
西汉末年,王莽掌握了实权,改“汉”为“新”,自己登基成为新朝皇帝。然而新朝仅在历史上存在了15年的时间,就走向了灭亡。虽然新朝仅仅存在了15年,期间流通的钱币却受到藏家的推崇。
为何王莽铸造的钱币这么受人青睐?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寻找其中的奥秘。
货泉是王莽第四次币制改革的产物,上面刻的字也多为悬针篆体,版型也有近百种,这种货泉传世的数量并不多,所以相当珍贵。
王莽的币制改革违反了经济规律,复杂的货币政策使得当时货币的流通出现了很严重的问题,最终走向了失败,导致新朝走向灭亡。
但是王莽时期的货币在文字、冶炼、设计等方面都堪称一绝,匠心独具,是古代货币中少有的珍品,历来受到藏家的推崇与追捧;又因新朝立国时间极短,大部分版别的新朝货币都极其稀少,因此有着超高的收藏价值和欣赏价值。
㈦ 中国古代以耒各朝代货币政策
商代已经开始以贝壳作为货币使用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天然的贝壳作为货币渐渐供不应求了,于是出现人工贝币,如石贝币、骨贝币、蚌贝币等。到了商代晚期,出现了用铜质的金属贝币。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贝币则完全退出了历史舞台,各地区因社会条件和文化差异而形成了不同的货币。主要有:楚国地区的蚁鼻钱、黄河流域的布币、齐燕地区的刀币和三晋两周地区的环钱。
秦灭六国后,废除各国的布币、刀币等旧币,将方孔半两钱作为法定货币,中国古货币的形态从此固定下来了,一直沿用到清末。
汉承秦制,并允许民间自铸。西汉的铜钱仍然是用其重量来命名的,但重量与名称渐渐地不符了。从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开始,汉武帝下令在上林三官铸造五铢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西汉的铜钱主要有三种:半两、三铢、五铢。
西汉末年,王莽摄政和新朝统治时期,托古改制,十余年间就进行了四次大的币制改革,王莽钱名目等级繁杂,其币制改革以失败告终。
东汉所铸的钱,都是五铢钱。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动乱,金属货币的流通范围减小,且形制多样,币值不一,出现了重物轻币的现象。
三国曹魏实行的实物货币政策,魏明帝时恢复铸行五铢钱,形制与东汉时期五铢相似。蜀汉和东吴多实行大钱。属币主要有:直百五铢、直百等。吴币主要有:大泉五百、大泉当千、大泉二千等。
西晋成立后主要沿用汉魏旧钱,兼用谷帛等实物;东晋成立之初则沿用用吴国旧钱,后来出现了五铢小钱,相传是吴兴沈充所铸,所以又称:“沈郎五铢”。
十六国期间的成汉李寿铸行了中国最早的年号钱“汉兴”钱;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十分动荡,币值混乱,私铸现象严重。北朝从北魏开始,钱文逐渐摆脱纪重局限,逐步向年号钱制过渡。
隋朝的建立,使中国混乱的货币趋向于统一,隋文帝开皇三年铸行了一种合乎标准的五铢钱,并禁止旧钱的流通。
开元通宝唐武德四年铸行的年号钱——开元通宝,以前的纪值纪重钱币一去不复返,代之的是宝文币制(主要是通宝、元宝和重宝)。自此钱币不在以重量而是以纪年作为名称。开元通宝是唐朝三百年的主要铸币,另外还铸有乾封重宝、乾元重宝、大历元宝、建中通宝、咸通玄宝及史思明所铸顺天元宝、得壹元宝等。
五代十国政治分裂割据,改朝换代像走马灯一样,各国以铸恶钱来增强自身实力,以达到削弱他国力量的目的,故钱币甚多,但质量不高。
中国宋代是铸币业比较发达的时期,从数量和质量上都超过了前代,是继王莽钱之后的又一个高峰。宋朝货币以铜钱为主,南宋以铁钱为主。北宋以后的年号钱才真正开始盛行,几乎每改年号就铸新钱,钱文书法也达到巅峰,钱文有多种书体,以宋徽宗瘦金体“大观通宝”最为著名。同时,白银的流通亦取得了重要的地位。
在北宋年间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其后陆续出现有别的纸币:会子和关子,且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此外,对子钱、记监钱、记炉钱、记年钱亦应运而生。
辽国是由契丹族建立的国家,起初使用中原地区的货币,后来自铸币,以汉文作为为钱文,所铸的钱币多为不精。
西夏曾铸行过两种文字货币,一种是西夏文,叫“屋驮钱”;一种是汉文钱,形制大小与宋钱相似。西夏的钱币铸制精整,文字秀丽。
金国由女真族所建,曾统治过中国北方广大地区,其所铸钱币种类繁多,除用铜钱外,亦用纸币,均以汉文为币文。金国的钱币受南宋的影响较大。
在元代,纸币已成为基本流通货币,铜钱已不占有主要的地位,与此同时白银的流通量占有很大的比例。元朝的统治者信奉佛教,因此铸行一些小型的供养钱、庙宇钱供寺观供佛之用。
明代大力推行纸币——钞,明初只用钞不用钱,后来改为钱钞兼用,但明代只发行了一种纸币——大明宝钞。白银在明代成为了法定的流通货币,大额交易多用银,小交易用钞或钱。明代共有十个皇帝铸过年号钱,因避讳皇帝朱元璋之“元”字,明代所有钱币统称“通宝”,忌用“元宝”。
清朝主要以白银为主,小额交易往往用钱。清初铸钱沿袭两千多年前的传统,采用模具制钱,后期则仿效国外,用机器制钱。清末,太平天国攻进南京后,亦铸铜钱,其钱币受宗教影响较大,称为“圣宝”。
㈧ 王莽的简介具体年号。
王莽(前45年12月12日-23年10月6日),字巨君,魏郡元城贵乡(今河北邯郸大名县东)人。新朝皇帝。王莽篡位是禅让,没有发生军事冲突,是和平篡位,没有人员伤亡。
王莽称帝后进行许多改革,主要有改革官制、改变地名、推行王田制、禁止奴婢买卖、五均六筦(国营事业、所得税与借贷)及改革币制等。
然而,王莽改制大多遵循《周礼》等古制,没有明确的解决问题。新制政令繁杂,名称不断变动。而且朝令夕改,用人不当,改革最终失败。
17年因为天灾不断,而人民因为改革失败而经济破产,最后爆发新末民变,赤眉军、绿林军等等民变军相继而起。新莽军相继在成昌之战、昆阳之战惨败。
23年刘玄成立玄汉,即更始帝。同年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被杀,新朝亡。
25年刘秀建立东汉,即汉光武帝。同年赤眉军攻入长安,玄汉亡。汉光武帝击溃赤眉军后,最后于36年一统天下。
新朝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透过篡位取得政权的先例。王莽积极推动古制,也使得古文经持续发展。而王莽的失败代表复古思想的破灭,使得汉儒变法禅让的政治理论至此消失,渐变帝王万世一统的思想。
东汉班固所写的《汉书》视王莽为逆臣贼子,以至于新朝一度被称呼为“亡新”,《资治通鉴》直接把新朝归入“汉纪”。而且传统史观鄙弃用篡位的方式取得政权。所以后世史学家对王莽的评价皆差。直到清末之后评价才逐渐中立。
(8)王莽时期货币政策扩展阅读:
王莽改革的初衷是好的,也是为天下百姓着想的,然而,事实证明,这一切只是看上去很美。新政非但没有取得预期的实效,反而适得其反,成了掀翻新朝的前奏曲。
王莽的土地改革政策,等于是在一定意义上废除了土地私有制与土地买卖,然后分田地均贫富。王莽手下的官僚多数是大地主,身为地主却不能私有土地,没有人能受得了这个。
不仅地主受不了,就连广大自耕农也受不了,因为年景不好的时候得卖土地度荒,现在土地都不能卖了,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这样的土地改革,既触怒了各州官僚的利益,又进一步剥夺了黎民百姓生存的底线,失了官心,更失了民心,以至于最后走向失败。
王莽的废奴制度,因为当时为奴者众多,导致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数量大量减少,影响了国家财政收入,所以王莽要求停止奴隶交易。但是,这番举措却不符合当时的“国情”。当时的国情是很多农民都没有土地,而贵族豪强们不买王莽的账,不肯给农民田地。
因此,很多农民食不果腹,为了谋生,只能卖身为奴。王莽这一改革,农民连奴隶都当不成了,为了生存,农民只能造反当强盗。
王莽的货币改革。为了对货币政策进行改革,王莽开拓创新,一气呵成地发明了二十八种货币,包括金币、银币、铜币,还有先秦时的布币,甚至把上古时的那套乌龟壳、贝壳也给翻了出来。
各种钱币都放在市场里流通,而且币制改来改去,没完没了地折腾。最后,市场上新钱旧钱、真钱假钱满天飞,连政府部门自己都折算不清楚,完全被绕晕,更别提老百姓了。
新朝的金融市场彻底崩溃了,老百姓用王莽造的钱,则破财;不用王莽造的钱,则遭灾——以扰乱金融市场罪下狱,罚做官奴或发配边疆,甚至乱点鸳鸯谱,强制“易其夫妇”。
于是,整个国家都被搅乱了。商人破产,工人失业,农民失地,贵族失望,朝野上下因得罪改制而被连坐者更是数不胜数,连监狱都爆满了。
王莽的商业改革,一厢情愿地认为,要以国家强力取代私有经济,真正实现一切权力归政府。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面对王莽的新政,商贩们各显神通,马上采取了应对措施,与地方政府勾结,大做假账,大挣黑钱,搞得商业市场一片乌烟瘴气。
王莽的改革创新之所以会失败,主要还是想法太超前,有的甚至接近现代的做法,但却忽略了当时特定的环境和场合,忽略了实施的难度和效果。
正在新政失败、民怨沸腾的时候,天灾接连不断,蝗虫遮天,青黄不接。民以食为天,没有粮食,导致天下群雄四起,纷纷走向了反叛的道路,也正是因为这样,新朝仅仅存在了16年就亡灭了。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王莽
㈨ 王莽改革明明有利于百姓,为何百姓们却并不买账
王莽的改革从长远来看对百姓有利,但是因为某些政策可行性不强,且危害到百姓的利益。所以,反对的人居多。例如他改革了奴隶制,规定奴隶不能在私底下买卖。而对奴隶来说,这么做自己连容身之处都没了,生活凄惨。所以在改革后期,反对王莽的人渐渐多起来。
从如今来看,王莽的改革政策有可圈可点的地方,但是因为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有一些不合理的地方,例如政策不切实际、执行者态度强硬的,所以引来了社会各阶层的不满,最后导致王莽政权分崩离析,一朝倾覆。
㈩ 王莽曾推翻了西汉,王莽新政的利弊是什么
1、弊处:王莽不顾社会环境的变化,脱离现实,有缺乏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最后触动了大地主官僚的利益,使得改革最终陷入危机,最终又是妥协,准许土地买卖,改革陷于失败的境地。
王莽的改革是建立在托古改制的基础之上的,针对商业方面,采取了“五均六筦”的政策,对这个国家的财政税收进行了一定的改革,这个制度很多方面来源于汉武帝统治时期的措施。
相较于武帝时期,新朝政府机构内部问题重重,一味的效仿也就加速了经济的崩溃,弊大于利,上层统治者中饱私囊,使得本就痛苦的人民更加怨恨,激起社会的变动。
王莽也对当时的币制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将汉代的五铢钱停用,铸造了错刀、契刀、大钱、小钱、贝、甲等流通的货币,使得秦以来统一的货币政策遭到了破坏。
同时,王莽将贝、甲也归入流通领域,造成了市场秩序的紊乱,民间百姓也对币制失去信任,也是多私用五铢钱。社会秩序一片混乱,也就是加速了经济体系的崩溃。
2、利处:王莽曾经使社会各阶层、各类身份的人都获得过实际利益,因而赢得了最广泛的支持。
(10)王莽时期货币政策扩展阅读
王莽新政的评价
王莽称帝及其改制,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出现的特殊产物,是西汉末年以来各种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矛盾的反映。
王莽施行的各种政治、经济措施,虽然目的是要解决社会危机,维护其统治,但这些严重脱离实际的措施,既触动了豪强地主、富商大贾乃至一部分官僚的既得利益,也给广大下层百姓带来了巨大的干扰,进一步激化了西汉后期以来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使他成为社会各个集团、各个阶层反抗的主要对象,成为众矢之的。
王莽新政的失败,是西汉没有前车之鉴、发展失败的延续。在当时,它需要官僚体系治理国家,但是无法制止官僚作为利益集团,疯狂掠夺国家的财富;
国家放开土地,鼓励竞争,就会引发土地兼并,造成社会两极分化;如果将土地收为国有,平均社会财富,又会违背人类竞争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天性。这是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中华帝国的悖论,此后2千多年里,任何王朝,都没有逃脱西汉帝国谱写的命运。
王莽改制的失败,固然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但他性情狂躁、轻于改作,一味慕古、不切实际,刚愎自用、所用非人,这些性格特征使他在改制中既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政策,又不能建立一个高效率、有威信的推行新政的领导班子,因此改革注定要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