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货交易 » 对期货认识的误区
扩展阅读
股票投资经济学 2021-06-17 16:24:20

对期货认识的误区

发布时间: 2021-05-22 23:18:32

Ⅰ 大家对期货的认识程度怎么样啊到底

简单说,期货是一种金融衍生物,是在现货交易的基础上应运而生的,期货具有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的强大功能,是经济发展中必不可少的参照物,做为一个国家经济晴雨的反应,它的功能超过了股票。交易上,期货的交易更灵活,区别于股票单纯的买涨,价格涨跌均可进行交易,且可即时买卖,采用保证金制度,不像股票全额支付,所在风险相对来说要大一些。
常规上,期货分为商品期货和指数期货,国内的像上海交易所的天然橡胶,金属铜,铝;大连交易所的大豆,玉米,都是比较有代表性的。
指数期货代表的有香港恒生指数,美国标准蒲尔500,日经指数等。

Ⅱ 对于股指期货认识有哪四方面误

第一,股指期货是正常的金融交易衍生商品,没有任何需要关闭的理由.
第二,普通不懂的股民觉得股市下跌是由股指期货引起,但是不知道不了解的是,基金,国家队,外资买进股票之后,股指期货是重要的避险渠道,如果没有,股市要下跌只会跌的更惨,因为没有避险渠道,这些买进的主力根本不会积极动手买入
第三,股票现货市场变化是股指期货市场变化的引擎,就算要在股指期货做空也需要在现货市场买好再卖,而买入会造成股票市场的上涨。
第四,大多数对于股指期货的解读是误读,是不懂技术分析筹码分析的失败投资者给自己找的借口

Ⅲ 期货投资有哪些弊端

严重违规。股指期货交易与股票市场的交易密切相关,这使得股指期货交易中的违规行为常常涉及到股票市场,其影响面较广,手法也更为复杂。如果这种现象不及时制止,那麼会出现严重的不公平交易。因此,为了维护现货市场和股指期货市场的公平交易,国外股指期货市场采取了多项措施,对两个市场之间的市场操纵行为进行防范。这些措施包括:一是加强市场监察及早发现可能扭曲市场价格的各种交易行为和交易状况,并针对这些交易行为或交易状况采取各种措施,确保市场各种功能的实现。二是加强股票市场和股指期货市场跨市场之间的资讯共用和协调管理,另外还有规范结算制度等。我国的股指期货却未能做好这两点,出现违规行为在所难免。
严重不公。主要指目前的交易制度。目前我国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对股票和基金交易一律实行“T+1”的交易方式。即,当日买进的,要到下一个交易日才能卖出。而我国的股指期货则实行“T+0”交易制度。其结果是,机构和股指期货投资者就会利用这一制度漏洞,针对股票市场的标的物严重做空,而在股票市场的投资者眼睁睁地看著别人疯狂打压,无法出货而出现严重亏损。我国股指期货推出不到20天,大家已经领教了这种不公平。
严重投机。股指期货交易包括投机和套期保值,其中後者是主要的交易方式。但是,由於存在前面三个问题,那麼目前我国股指期货的投机行为非常严重,有些股指期货投资者利用杠杆作用,一天内可以用少量的投入赚几十万元。目前还没有发现谁在做套期保值。因为国内外的投资者利用各种利空消息大肆做空,获得了大量好处,至少在中国还没有出现失误过。新人要做这个一定要注意:
1、要熟悉操作,操作是第一步,包括如何下单,平仓,止损、止盈设置以及操作系统的各个功能,工具掌握好,才有盈利的基础,新人容易忙中出错;(专业词汇比较多,看不懂的可✚ǫǫ:7▪82▪1➵7✍97❀45解释)
2、学习基本术语。一些基本的交易术语要懂,在和别人交流的时候一定要明白,这也有助于掌握基本知识;
3、不要盲目操作。前期什么都不懂,运气好做几次赚钱了就盲目自信,掉以轻心。这样的错误千万不要犯。最好的办法是找一个懂的人,技术好的人教你,跟着别人学。
4、多学习。有条件的人可以买点书看看,这个作用是非常大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就是这个意思,想做的更好,这个是必须的。
5、一定要学会带止损,很多新手亏就是这样亏得,我刚开始也是吃了亏的。有时候看起来行情不温不火,不带止损不要紧,等到行情爆发的时候就晚了,这是坏习惯,切记!

Ⅳ 个人怎么做期货,期货操作中一些误区需了解

先了解期货的基本知识,选择好期货公司,签订期货合同,实盘操作之前可以选择模拟交易先练习练习,熟悉交易软件与交易规则。

由于和股票市场高度相关,股指期货上市后,一些客户带着股票市场固有思维和交易习惯参与进来。个别参与者没能仔细区分股票和股指期货两者的本质差异,把股指期货当股票“投资”甚至“炒作”,陷入产品认知不足、“多头”习惯思维、套用股票操作手法、主观臆测走势等种种误区,给自己带来不小的损失。
误区1:把期指当股票
股指期货确定的多空双向交易,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股市下跌也有机会赚钱,保证金机制可以有足够的机会以大博小,指数化的交易形式使炒股指期货不必只关注于单只股票的财务状况。
只是一些投资者把股指期货当作与股票一样的资产进行买卖,将股票的价值投资理念套用到股指期货上,这是对股指期货本质的误读。作为股票的风险管理工具,股指期货并不属于资产,也就不具备投资价值,只有工具使用的补偿价值。
从本质上讲,股指期货并不存在“投资”概念。股票交易的目的是持有上市公司股份,要么在企业成长中分享股息,要么在股价上涨中获取资本利得,是一种财富增值的工具。而股指期货只是为股票持有者提供转移价格风险的工具,最大的功能是保值避险,其盈亏与股票盈亏的本质含义截然不同。对于避险者而言,参与股指期货的最主要目的是对冲现货风险,在持有股票现货的同时,在股指期货市场持有反向头寸,锁定风险,好比为股票上了保险。其股指期货市场盈利对应的是股票市场亏损,反之亦然。因此,避险者在股指期货市场的盈亏是其对冲现货风险的补偿或成本。对于投机者而言,他们是避险者的对手方,为市场提供了流动性,赚取的是对承担风险的补偿。
误区2:长期持有 “买长”不动
受股票交易思维影响,一些股指期货客户具有长期持有、“买长”不动的习惯。这在股指期货客户平均买持仓周期大于卖持仓周期中可见一斑。
除非企业倒闭,持有股票理论上没有到期期限,可以长期持有。股票价值投资者一般主张长线运作,股票趋势投资者在行情反转前也乐于长期持有。而股指期货合约有固定的生命周期,到期要么移仓要么交割,不具备长期持有的基本条件。
误区3:习惯“多头”思维 不能及时止损
一些股指期货参与者局限于股票的“多头”思维,习惯性地期望市场上涨。如果一味做多,一旦市场出现不利走势,所持有的多头头寸将受到亏损。很多股票投资者因为套牢而“被”长期持有,甚至自嘲“炒成股东”或权当“存银行”,也许会等到翻本的那一天。可是,杠杆和当日无负债结算等特点,让股指期货客户可着实“套不起”。有些股票投资者习惯于“越跌越买”、“拉低持股成本”等操作手法,这些手法如果套用到股指期货上将是非常危险的。
误区4:忽视杠杆“双刃”
杠杆交易是境内市场股指期货与现货在交易机制上的重大区别。买卖股票的理论最大亏损是全部本金。而股指期货的保证金交易是把“双刃剑”,盈利与亏损都成倍增加。不少股指期货参与者希望通过杠杆放大赚钱效应,却往往忽视杠杆效应同样可以导致亏损倍增的局面。一旦股指期货市场出现不利走势,如果不能及时止损或补足资金,损失可能成倍放大或被动平仓。
误区5:主观臆断市场
很多投资者在股票交易中习惯预测并人为设置股市“顶”和“底”,进而推升出股指期货的高低点,据此进行交易。然而,市场不可盲目预测,历史走势也难以重演。例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经济腾飞,日本股市涨幅达十几倍,八十年代后涨幅进一步扩大,1989年底,日经225指数攀升至38915.87点的历史峰值。此后随着经济泡沫破灭和房地产市场腰斩,日本股市一路下跌,最低探至7054.98点,不及顶点的五分之一,至今也仅14000余点,二十余年未见明显起色。其间不乏投资者试图预测市场“顶”和“底”,孰料低点一个比一个低,多年下来徒劳无功。
市场走势本就不易预测,特别是股指期货合约有一定期限,又具有杠杆特性,使用不当还可能放大损失。通过简单判断市场“顶底”来进行交易是非常危险的,值得参与者警惕。
误区6:只看大方向
在股指期货交易中,即使看准了行情大方向,也不能像股票那样简单地一捂到底。
看对大方向只是前提,如果整个交易过程中风险控制和资金管理做得不好,可能在并不大的行情调整中因为满仓操作或者杠杆放大风险而被淘汰出局,“猜到了开头却没有猜到结局”,等不到最终胜利的那一天。
以上是股指期货交易过程中常见的几种误区,现实中存在的误区并不止于此,其中大多数误区归根结底源自两个因素。
一是一些股指期货参与者缺乏明确的自我认知,即作为参与者,对自身的参与目的没有清晰的定位,也就没有搞清楚该用哪些操作手法。
二是一些股指期货参与者对杠杆特征和双向交易机制缺乏足够认识,没有高度重视杠杆对于盈亏特别是亏损的放大效应。
认清误区,更要走出误区。对于投资者而言,要了解自身的风险认知和承受能力,慎重选择风险与自身能力相匹配的产品。在参与股指期货交易之前,应对股指期货的本质、特性及交易机制有清晰的认识,切不可盲目入市。同时,应该促进各类机构设计出更多个性化、更有针对性的理财产品,为没有时间交易、没有足够资金实力、对股指期货产品特点不熟悉、风险承受能力不强的众多中小散户,提供更多分享企业和经济发展成果的渠道。作为金融机构,要真正了解客户特点和需求,把适当的产品销售给适当的客户。对于市场组织者而言,则要坚持投资者适当性制度,不断加强投资者服务和教育。通过市场各方的共同努力,维护股指期货市场的健康运行,促进风险管理功能的发挥。

Ⅳ 白银期货投资常见的操作误区

第一、惯性思维,习惯买多,不会卖空。
白银期货是做多和做空均可盈利,在股票交易中,投资者习惯于做多头行情。但是在白银期货市场上是可以双向交易的,对于投机者而言,只要有价格波动,做多做空都是机会,而对于保值者而言,白银期货最大的价值正是在于熊市的保值功能。如果无法使自己的思路接受做空,必然错过许多交易机会。

第二、证券交易长持仓习惯保留。
白银期货交易保证金会变化,尤其是不能满仓交易,很重要的一点,投资白银期货或者商品期货,一定要留足保证金。与证券市场不同,期货合约存在持有期限,无论盈利或亏损,到期持仓将被交割或平出。而亏损单持有将可能出现强平或穿仓。

第三、经常性满仓交易。
投资者要合理的运用白银期货模拟交易软件,熟悉操作流程和期货投资交易步骤。在证券交易中,采取全额交易,亏损不可能超过本金,但在白银期货交易中,由于期货的保证金制度所产生的杠杆效应,损益成10倍地放大,一旦出现比较大的波动,投资者可能出现穿仓并被强平,因此投资者在参与白银期货前必须充分了解期货损益计算。
第四、未注意开平仓,过失造成无必要交易。
尽管从交易所到期货公司均希望投资者严肃认真地对待模拟交易,但由于是虚拟资金,很多投资者不可能全部认真对待,买入后再卖出不同。白银期货市场有买开卖平,还有卖开买平,如果投资者没有在交易软件中注意选择新开与平仓项,则可能形成反向的交易持仓也就是所谓的锁仓。

Ⅵ 谈谈你对期货的认识

一楼说的很有道理,对未来收益预期看好的一种提前投资。

Ⅶ 炒期货的炒期货的误区

在开始学习之前,需要先知道应该学些什么。很多人认为学习就是学习指标,他们相信只要找到那个有效的指标交易就可以成功,这是天大的误会。这种想法让初学者误认为顶尖交易者拥有某种秘诀,只要找到秘诀他们也可以成功。期货市场是买家和卖家因为某种原因聚集在一起交换货物、进行交易的地方。在这个斗智斗勇的高级游戏中,要获得胜利需要正确的行情分析同时,更需要高超的交易技巧,行情分析包括基本分析、技术分析、心理分析。交易技巧包括交易计划的制定、资金的合理分配、情绪的控制等等,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够稳定赚大钱。在所有的交易者中,大多数人没有认识到去学习这些知识并掌握这些分析方法,所以他们的交易或者是没有建立止损;或者过量交易。而这两种交易恰恰是最容易发生巨大损失的交易。
为什么这样说?
一方面,无论你加入市场有多久,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分析方法投入交易,你的成功率都不会是100%,能达到60%就不错了,那么你介入交易前,就要知道自己有可能是错的,你一定要明白达到某个价位或发生了什么情况,你的判断是错的,这时你一定要退出这笔交易,等待下一次机会,只有做到了这点,你的损失才是有限的,你才能实力进行下次交易。也许有的朋友会说,这么低的成功率怎么能赚到钱呢?那就是输时赔小钱,赚时赢大钱。
另一方面,交易是对不确定的未来情况的处理,无论你采取什么方法你都不能绝对保证你认定的情况就一定会发生,既然是这样,你为什么要全仓买入?如果说有人把期货当做赌博看待,全仓买入就是导致这种说法之一。因为全仓买入的后果是如果判断错误,这一次交易就把你扫地出门,即使不死,也是损失惨重,大伤元气。另外过量交易还包括这样的情况,你的交易方法告诉你今天出现了3个买入机会,你却因为好奇和不冷静进行了4次买入,这第4笔交易甭管是获利还是亏损,它也是过量交易。因为这样的交易会给你带来非常不好的习惯,膨胀自我、失去控制。交易的最大诱惑和悲哀就是即使什么也不懂,也会偶尔做对一次或几次。然而就是这仅仅的一次或几次蒙对,让你放弃了应有的学习和反省,以致最后损失了所有的金钱。 (篇幅有限,请阅读参考资料)

Ⅷ 急需!!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和个人经历,谈谈你对期货的认识,为了更好地在期货市场立足~~~

要诀就是:保持少数人思维。

提高谈不上,但是天赋还是需要一些,一是对数字敏感,二是对图形影响深刻。三是要有个淡定的心态。

另外说几个期货投资少数人思维的操作模式。

1、不轻易反手,对自己的判断要坚持,但是这个坚持不是说不止损,而是说可以不断的试单+小止损配合你对行情的判断操作。
2、要能拿得住盈利,赚钱了不要轻易就出,行情往往是连续的。

3、选最强的做多,最弱的做空,跟涨跟跌的品种不参与。坚信强者恒强~

Ⅸ 谈一下你对期货的认识与对股票的理解

期货和股票不同,从交易方法上讲,(1)股票能做涨,期货既能做涨也能做跌!(2)
股票交易
施行T+1
期货则施行T+0
(3)股票可可以长时间持有,期货则需要换仓!

Ⅹ 有关原油期货比较典型的几个认识误区

原油期货比较典型的几个认识误区:
认识误区之一:中国作为原油生产、消费和进口贸易大国,原油期货市场一经推出就必然会取得成功。

美国、英国的原油期货市场成为全球主要原油价格的定价基础并非偶然。美国是全球第一大原油消费国和生产国,曾经一度是第一大原油进口国;英国是欧洲大国中唯一有一定原油产量的国家,并且是欧洲消费和进口大国。我国是亚太地区唯一的既是原油生产、消费大国,又是原油进口贸易大国,2016年我国原油依存度超过65%,这的确是建设原油期货市场的基本条件。但是,也有一组数据值得关注:自1974年以来,各国约有近50次以上试图推出石油期货的努力,成功率大约是20%。具体到亚洲原油期货合约,日本、新加坡和印度都曾经尝试过,但均没有成功。据统计,在过去15年,世界各期货交易所针对亚洲市场上市过的原油期货相关品种共有16个,目前只剩下3个品种,个别惨淡经营,这反映了原油期货市场的复杂性和严酷性。
经过总结分析,笔者对发展原油期货市场有三点认识:一是原油期货市场是建立在开放、竞争的石油市场格局基础上的,一个成功的期货市场是一个高度竞争性的市场,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没有一个市场参与者或参与者联盟能够有足够的垄断力量,对商品的供给或需求在短期或中期施加足够的控制。通常从比例上说,成功的期货合约要求最大的5家公司所占的市场份额低于50%,最大的10家公司所占的市场份额低于80%。二是有影响力的、成功的原油期货市场,必须依赖发达的现货市场。活跃度是评价期货市场运行是否成功的最重要的标准,高交易量是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和价格发现的基础。场外交易不仅可以活跃市场,还有促进场内交易体系和法规制定更完善、鼓励金融创新等作用。成功的期货品种关键在于有现货市场的支撑,这恰恰是中国原油市场,尤其是自产原油市场的短板。三是原油期货市场的推出和运行可以发挥许多的作用,例如增加国际竞争力、促进石油市场化改革、保护相关企业利益、维护石油安全等,但是也会带来境外资金流入和投机风险。搞好原油期货市场,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和金融市场及其他衍生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联动形成复杂而有机的生态系统,必须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构建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推进石油金融一体化。
认识误区之二:原油期货市场应该将主要国产原油作为合约标的油种。
一些学者认为,我国原油期货市场首先应该将我们自产的原油,例如大庆原油、长庆原油,作为期货合约标的,以提高中国原油的影响力和话语权,继而增加中国原油的价值。这样的一种观点其实忽略了期货市场的本质和基本条件。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自产原油纳入期货交易,必须开放整个中国原油市场,这并不符合国家油气体制运行和改革现状,也会给国内原油市场结构带来根本性的冲击。而交易中东原油则只需开放原油进口权,符合油气市场改革与趋势。二是原油期货的推出主要是为了实现套期保值和价格发现功能。对比自产原油和进口原油的比例、数量、效益以及对企业乃至国民经济的影响,进口原油的套期保值和价格发现要求显得更为迫切,而自产原油由于主要用于一体化国家石油公司直营炼厂,更加易于控制和管理。三是在原油物性指标上,草案中的原油期货合约标的为中质含硫原油,基准品质为API度32,含硫量1.5%。而大庆原油属于中质Ⅰ类油,API度为31.88,含硫量为0.1%;长庆原油API度为32.2,含硫量为0.11%,这两种国产原油的含硫指标与标的合约的差距较大。因此,如果将自产原油纳入期货合约标的,其象征意义可能会大于实际意义,实际风险可能会大于预期收益。
认识误区之三:期货合约标的油种上市交易,其价值一定会回归上涨,只要其价值回归、价格上涨,就一定有利于石油企业的发展和国家利益。
首先,期货市场交易不能保证价格上涨。众所周知,纽约商品交易所是美国公司,受美国政府监管,其国际资本的流向和持仓对于美国监管部门而言,就如同美联储看自己的账簿一样简单方便,其石油市场的所谓话语权就是服务于美国国家战略的工具。即便这样,根据WTIBRENT价差倒挂现象可以看出,由于WTI交易比较局限在北美甚至美国本土,虽然其品质优于BRENT,但2011年以来价格倒挂已成常态。国内自产原油成为期货标的后,就算不考虑运输贴水的因素,也未必能够较目前国内定价产生较大程度的溢价。
其次,如果坚持把自产原油纳入期货合约标的,必将面临两个问题,即期货价格过高或过低,两种情况均存在风险,需要积极应对和防范。套期保值者和投资者共同组成了原油期货市场,其中套期保值者是通过对冲交易来转移生产经营风险,投资者是从价格波动中获取利润。如果境外投资者投机性炒作造成投机过度,市场波动将加大,期货价格过高,不仅无法体现其价格发现功能,真实反映现货市场的供求关系,而且对于中国石油、中国石化这样的一体化石油公司而言,产销平衡和价格传导矛盾将十分突出,加之资源税的增加,整体效益不仅不会增加,而且极有可能还会降低。对于国民经济来说,一旦投机行为过度,引起期货市场价格波动过大,会对我国基础能源、化工等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形成冲击,影响国民经济稳定,有形成系统风险的概率。另一种极端情况,如果投资者参与意愿有限,造成期货市场缺乏流动性,价格过低,套期保值者不能正常转移价格风险,合作品种甚至可能会失败退市。
认识误区之四:推出原油期货市场,就意味着取得了原油定价权。
根据石油发展史、世界原油价格演变过程和期货、现货价格回归分析,建立石油期货市场并不意味着取得原油定价权。在国际市场上,拥有了石油期货市场、开设了相关合约交易、吸引了数百个国际资本的参与者并不代表就获得和掌握了石油市场的话语权。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日本、印度的石油期货市场。
在我国原油市场尚未完全放开的背景下,为了减缓原油期货市场对我国石油经济的冲击,首先从我国进口原油中选取几种占比较大的中质含硫基准油形成混合原油标的,形成我国原油期货市场的基本框架,尽快形成市场化交易,有利于为国内关联厂商提供一个反映真实价格信息的窗口,实现价格发现功能和满足企业套期保值的需要。同时也可把国内原油市场的实际供求关系反映到国际市场上,直接和间接影响国际定价。更为重要的是,这样一种分步式和渐进式安排,既可以倒逼国内油品市场化改革的进程,推动国内原油、成品油市场化改革深化,又能给国内原油市场改革提供一个相对宽松的缓冲和调整时间,不断积累石油期货和现货市场的管理和运营经验,持续推动油品市场化改革进程,提高中国石油市场的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