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外汇黄金 » 港币危机汇率收益几十亿美金小说
扩展阅读
股票投资经济学 2021-06-17 16:24:20

港币危机汇率收益几十亿美金小说

发布时间: 2021-05-20 15:29:28

❶ 我昨天人民币兑换港币是1.18,回来港币兑换人民币是8.22,我是赔了还是挣了,多少啊

赔了啊,就以是人民币100元算,昨天1:1.18,则相当于港币118元,今天港币对人民币8.22:1,则对应人民币为118/8.22明显亏了啊

❷ 亚洲金融危机时为什么大量注入人民币可使港币不贬值

因为港币也是汇市里的交易货币,汇率是浮动的。当出现金融危机的时候就会贬值。而人民币的价值是相对美元而进行升降,汇率相对非常的固定。注入人民币就是在外汇市场里大量在低位购进港币,拉动市场对港币的需要。让港币不至于因为一时的危机而急剧的贬值。待短暂的危机过后,就不会对港币造成任何的影响。

❸ 97年金融危机时,中国坚持汇率不变时,不知道损失是多么的大啊

好问题,loule说得好,俺也有看法。
我想讲点意思:
一,当时中国坚持不变汇率,有损失,但肯定也有收益,在经济上做出的任何一项决策都有两面性,对一部分群体有害的同时,对另一部分群体就会有益,这是辨证的唯物主义,百世不变的道理。
二,改革后的中国政府越来越成熟,越来越懂经济和国家影响的关系,相信当时的中国政府在做出那个决定时,肯定反复权衡了利弊的关系与得失。
三,退一万步说,就算当时不变汇率让中国蒙受了损失,但是后来事实证明,中国当时这一负责任的态度赢得了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的高度赞赏和肯定,这一决定首先是为全球的经济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更为中国赢得了极大的国际声望和信誉,它为后来国际资本在中国的投资注入了强大的吸引力和信心,这些是用钱买不到的。
四,后来的事实证明,中国当时的决定绝对正确,中国也由此获得了信赖,获得了接下来近十年的稳定和更大的国际投资,我们也可以肯定地说,中国在以后的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都还将因此获益。

中国就是要展现给全世界一个负责任、懂经济、成熟的大国形象。

❹ 今日港币对美金汇率是多少人民币

1港元=0.1278美元
1美元=7.8225港元

❺ 美元/港元汇率为7.800/10,客户要以港元向你买入100万美元,你应给客户什么汇价

(1)客户向银行购买,即银行卖出美元,用7.810,客户购买100万美元,银行收进781万元港币.
(2)你向经纪人买美元,经纪人为报价方,汇率的选择是以报价方利益考虑的,即用报价方的美元卖出价.在四个报价的卖出价中, 经纪C的报价为7.7990,是最低的,因此你该与经纪人C交易最为有利,汇价为7.7990.

❻ 某银行询问美元兑港元汇价,身为交易员的你答复道:“1美元

不是是个银行就可以转外汇的
1美元=7.7963港元
1港元=0.1283美元

❼ 为什么97金融危机会发生泰国政府动用几百亿美金对抗索罗斯却失败,但是香港只用了不到1800亿港币却成功

主要的原因可能就是像泰国政府这样的国家过分依赖外资的短期投资
而香港那时的经济属于对外投资阶段,也就是说它已经不再是发展阶段,而是由发展阶段演变成了经济最成熟的阶段.投资阶段. 所以在一个经济发达的团体,像这种以短期投资来冲击本国汇率变动对香港的港币汇率波动不大.
还有一点就是这个政府干预经济的行动香港政府用的比较到位.
很高兴你对这问题干兴趣,我也干兴趣,我来琢磨一下
争取给你更好的答案

❽ 在97金融危机会发生泰国动用几百亿美金对抗索罗斯失败,但香港只用了不到1800亿港币却成功

1997年7月2日,就在香港回归的第2天,在经过几天与国际炒家的短兵相接之後,泰国中央银行所有美元储备全部告罄、未能够阻止市场上对泰铢的抛售,泰国被迫放弃固定汇率制度,泰铢一泄千里,拉开了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序幕。最初,香港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但在国际炒家的精心策划与操作下,短短两个月,危机迅速蔓延,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南韩先後卷入其中,东亚大部分国家地区的股市崩盤,货币贬值。10月下旬台湾弃守新台币之後,香港已是在风雨中飘摇的危城。在1997前三季度,香港的股市走势良好,但有过热之嫌,积聚了较大的下挫压力,在此情况下,国际炒家瞄准了恒生指数, 他们采用了股市和汇市双管齐下的策略,企图从股市暴跌及港元贬值中获得投机暴利。10月20日至24日四天之内香港股市狂泄3175点,到了10月28日,一天之内恒生指数跌了1428点,跌破一万大关,降到了9060点。虽然随後在1998年4月份反弹至12000点,但到了1998年的8月13日,恒生指数已经是6660点。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股票市值缩水超过一半。同时在汇市方面,国际炒家疯狂抛售港币,香港货币当局为了维持联系汇率制度不得不大量回购,导致利率大幅提高,货币供应量骤减,使大量资金抽离股市,进一步加剧了股价的下跌。对香港而言,受金融风暴的冲击,整体经济陷入了多年来未见的困境。股市的暴跌大大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流入香港的资金量减少,新上市公司的数量和交易量也大幅骤减,直接影响了香港经济的发展,与前三季度本地生产总值6%的高速增长相比,第四季度的增长速度跌至2.7%,到了1998年第一季度,更是出现了此前13年的首次负增长2.8%,在这一年本地生产总值下降了4.6%。这种负增长趋势一直持续到1999年第二季度。香港作为一个高外贸依存度的经济体,贸易可谓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在这次风暴中,由於在东南亚国家货币贬值的过程中港币坚守联系汇率制不贬值,与此同时外部需求疲软,导致香港的出口出现了明显的下滑。1998年上半年整体出口比上年同期下降2.1%,7月份情况持续恶化,同期下降幅度超过了10%,服务贸易同样呈下降趋势。与金融风暴造成的外部需求疲软类似,香港的内部需求也陷入疲软,1998年整一年,私人消费以及固定资产投资额持续下降,内外需求同时低迷使得经济最终陷入停滞以至衰退。金融风暴的影响除了表现在原来泡沫经济的破灭上,还表现在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上。香港经济在多年高速发展中积累了大量泡沫,尤其表现在房地产市场上。房地产价格的虚高经不起金融危机的考验,1998年平均每月的楼宇买卖数量和金额,比1997年同期分别下降了50%以上,资产价格的大幅下降导致了泡沫的破灭,从而引发了严重的负财富效应,极大地抑制了内部需求,直接影响了对实体经济的投资。经济的衰退的直接影响是失业率的上升。在回归後的一年时间裏,失业率从1997年7至9月的2.2%,上升到1998年8月的5%,失业人口达到17.5万人,这是自1976年以来香港失业率的最高水准,一时间失业成了困扰香港社会的突出问题。由此造成的民众的不安心态加剧了恐慌,民众对经济的信心受到严重打击,他们持有货币不敢消费,造成零售业萧条、企业倒闭、失业率上升,由此形成的恶性回圈加剧了经济复蘇的难度。面对艰难的时局,香港当局表现出了令人称道的勇气、决心和应变能力。特区政府清醒地认识到必须首先恢复民众以及投资者对香港经济的信心,因此在1998年2月,在独立编制的首份财政预算案中,当局提出高达568亿港元的税务减免措施,并增加房屋,交通运输等方面的公共开支,以纾解民困,增加信心。10月,时任特首董建华在施政报告中又提出了全面振兴经济的计划,包括政府扩大基础建设投资,发展创新科技,稳定金融体系和房屋政策以及加强人才培养等。在政府采取的种种措施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在国际炒家疯狂打压股市、抛售港币的关键时刻,当局毅然利用外汇储备来干预市场,最终粉碎了国际投机者恶意操控市场的企图。从1997年7月开始到1998年8月,香港政府经历了一年的金融风暴的考验,也从中吸取了一定的教训,从而决定转变应对措施,对金融市场进行必要干预。1998年8月中旬,国际炒家发动了新一轮的攻势,恒生指数连续大跌三天,到13日跌至了6660点,在此危机时刻,14日政府利用外汇储备入场干预,大量购入蓝筹股,当日恒指大升584点,使得国际炒家的如意算盤落空。在接下来的8月28日,面对国际炒家的卷土重来,当局再次沉著应战,最终击溃了国际炒家的进攻,稳住了恒生指数,当日市场成交额达到了790多亿港元,创造了香港证券市场有史以来最高纪录。这两次较量,後来被称为“香港金融保卫战”或“世纪之战”,虽然此後香港政府入市干预的作法受到某些西方媒体的指责,但在特殊情况下政府出面干预经济的做法也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同。此後在曾严厉抨击香港政府入市行为的美国传统基金会所公布的98年经济自由度指数报告中,香港依然被评为全球最自由开放的市场。“金融保卫战”打退了国际炒家企图利用股市下跌大发横财的如意算盤,而在汇市方面也正是由於香港当局坚守联系汇率制度不动摇,使得港币并未大幅贬值,未出现东南亚一些国家那样财富缩水、经济倒退的现象,从而使以往香港的经济发展成果基本未受到影响。这为後来经济的复蘇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使得香港经济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摆脱了阴霾。香港之所以能屹立於金融风暴中而不倒,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祖国内地的强大支援,在香港股市和汇市受到国际炒家的轮番冲击时,中央政府曾严正声明,一旦港元与美元的联系汇率制度受到冲击,中央政府将坚决支援港元汇率。正是中央政府的明确表态,打击了国家炒家的嚣张气焰和信心,使其在内地1300亿美元与香港980亿美元的强大外汇储备面前,不得不退缩。 而内地在1997年经济“软著陆”之後的强劲发展势头,也使得国际投资者对香港经济的信心在短时间内得以恢复,到1998年底,香港经济已出现喘息趋稳的迹象,并在此之後走上了经济复兴的道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原文 http://big5.china.com.cn/overseas/zhuanti/hkszn/2007-06/27/content_8447874.htm

❾ 国际炒家在98年的金融危机中是为什么能获得利润怎么获得

索罗斯采用的是立体投机的策略,并不是单一的只是外汇的操作。 所谓立体投机,就是利用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金融工具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的金融投机
1997年上半年,以量子基金为代表的一些大型基金大规模运用“杠杆”不断挤压泰国金融市场,触发泰国金融危机,在随后东南亚金融危机演变过程中,这些基金大规模运用“杠杆”,加重了危机的程度。他们怎么做的呢?正如索罗斯本人所描述的“我们用自己的钱买股票,付5%的现金,另外95%的资金用借的;如果用债券做抵押,可以借更多钱,我们用一千美元,至少可以买进价值五万美元的长期债券……”。(索罗斯等著《Soros on Soros》,海南出版社,1997年版)。它们以自有资本做抵押,从银行借款购买证券,再以证券抵押继续借款,迅速扩大了债务比率,不仅如此,它们还将借款广泛投机于具有“高杠杆”特点的各种衍生工具,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杠杆比率。据《经济学家》的报道,量子基金确实早在1997年3月就大量买入看跌期权,以掉期方式借入大量泰铢,卖出泰铢期货和远期,因料定交易对手要抛出泰铢现货为衍生合同保值,轻而易举地借他人之手制造泰铢贬值压力。值得一提的是他在香港的做法,更是立体投机的经典例子。
一般情况下,由于金融市场之间存在无套利均衡关系,随着各种金融衍生工具及其市场的诞生和发展,外汇即期市场、远期市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衍生市场之间环环相扣,节节锁定,牵一发而动全身。典型例子如1997年10月份以及随后几次国际投机家冲击香港金融市场时,国际投机家先在货币市场上大量拆借港币,抛售港币,迫使港府急剧拉高货币市场同业拆息;货币市场同业拆息急剧上升引起股票市场下跌;同时引起衍生市场上恒生股票指数期货大幅下跌;恒指期货大幅下跌又加速了股票市场的下跌;股票下跌又使外国投资者对香港经济和港币信心锐减,纷纷抛出港股换回美元,使港币面临新一轮贬值压力……。各个市场的连锁反应,最终全面扩大了投机家的胜利果实。
国际投机家进攻香港金融市场时充分运用了这种“立体投机”策略:首先在货币市场上,拆借大量港币;在股票市场上,借入成分股;在股票期指市场累计期指空头;然后在外汇市场上利用即期交易抛空港币,同时卖出港币远期合约;迫使港府提高利率捍卫联系汇率;在股票市场上,将借入成分股抛出,打压期指……。综合看来,基于金融市场之间的密切联系,“立体布局”使投机家的风险暴露相互加强的同时更令杠杆投机威力和收益大增。
港币实行联系汇率制,联系汇率制有自动调节机制,不易攻破。但港币利率容易急升,利率急升将影响股市大幅下跌,这样的话,只要事先在股市及期市沽空,然后再大量向银行借贷港币,使港币利率急升,促使恒生指数暴跌,便可象在其他国家一样获得投机暴利。自1997年10月以来,国际炒家4次在香港股、汇、期三市上下手,前三次均获暴利。1998年7月底至8月初,国际炒家再次通过对冲基金,接连不断地狙击港币,以推高拆息和利率。很明显,他们对港币进行的只是表面的进攻,股市和期市才是真正的主攻目标,声东击西是索罗斯投机活动的一贯手段,并多次成功。
炒家们在证券市场上大手笔沽空股票和期指,大幅打压恒生指数和期指指数,使恒生指数从1万点大幅度跌至8000点,并直指6000点。在山雨欲来的时候,证券市场利空消息满天飞,炒家们趁机大肆造谣,扬言“人民币顶不住了,马上就要贬值,且要贬10%以上”。“港币即将与美元脱钩,贬值40%”,“恒指将跌至4000点”云云。其目的无非是扰乱人心,制造“羊群心态”,然后趁机浑水摸鱼。8月13日,恒生指数一度下跌300点,跌穿6600点关口,收市时跌幅收窄,但仍跌去199点,报收6660点。其势与沪深股市2001年下半年的情况非常相似,天天响地雷,周周都下跌,“推倒”趋势震撼人心。
在压低恒生指数的同时,国际炒家在恒指期货市场积累大量淡仓。恒生指数每跌1点,每张淡仓合约即可赚50港币,而在8月14日的前19个交易日,恒生指数就急跌2000多点,每张合约可赚10多万港币,可见收益之高!

❿ 十亿港元值多少人民币

货币兑换
1000000000港币=780518264.1274人民币元
兑换为转换
数据仅供参考,交易时以银行柜台成交价为准 更新时间:2014-02-03 18:00

外币换人民币的 看最新现钞买入价

根据当日最新外汇牌率,100外币可兑换人民币:(现钞买入价)

公式为:(外币÷100)×现钞买入价=可换人民币

不信我你就自己算一下,嘿嘿

汇率信息来源于http://www.boc.cn/sourcedb/whpj/
中国银行每日外汇牌价

如果答得好,请及时点击【采纳为满意回答】按钮^ω^ 谢谢您的支持!!)o(∩_∩)o
手机提问者在客户端右上角评价点【满意】即可! o(∩_∩)o

原创只为你,施主的采纳,是贫道修行的动力!!o(∩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