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为什么1991阿根廷比索危机中比索升值会导致阿根廷出口下降
比索升值就要相对同时美元下降。出口商品得到的是美元,越出口赚美元越赔钱,所以出口企业积极性下降,导致出口贸易额下降。
② 为何阿根廷的汇率会突然暴跌
阿根廷的汇率暴跌,给很多的投资人造成了困扰,也给阿根廷人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由于阿根廷的经济结构化太过于单一而且太过于依赖美元导致了受到一些经济压力就会阿根廷汇率暴跌。
阿根廷曾经发生了很多从的债务危机,导致了本国的汇率很大程度上的降低,但是让人高兴的是虽然这样但是经济还是在增长、失业率有所下降了。同时,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仍低于2001年金融危机时。而且,当前阿根廷金融体系的抗风险能力也显著增强。
③ 阿根廷的汇率创历史新低会引发全球经济危机吗
我觉得就是现在的阿根廷的汇率再创新低,就如同他们财长所说的一样,是不会全球汇市动荡拖累盾币,也是不会引发全球的经济危机的。
阿根廷至今都未能找到一个可持续的经济增长路径。在全球大宗商品上行时,阿根廷享受了全球宏观经济的红利,而一旦红利退潮,缺乏内在增长机制的阿根廷就立刻陷入被动局面。
这就是现在的阿根廷所面临的一些烦恼,可以说是十分的严峻的,而报道援引阿根廷一些经济专家的分析称,政府未能出台有效遏制货币持续贬值的明确计划,让阿根廷经济仍充满极大的不确定性。
当然这个是否会因为阿根廷的原因就造成世界的经济危机最重要的还是要看阿根廷当局的处理方法,还有外界的人的一些举措。
④ 阿根廷到底欠中国多少钱
没有聚体说明,只知道截至2019年底阿根廷外债达到了2776.48亿美元。截至2019年底,约62%的阿根廷外债属于政府,约26%属于非金融机构或企业,约9%属于央行。
2019年阿根廷完成的名义GDP约为216503.51亿比索,按与美元的平均汇率折算为4487.83亿美元,相当于目前阿根廷的外债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60%以上,这个比例远远超过国际公认的20%警戒线。
(4)阿根廷汇率暴跌扩展阅读:
阿根廷的外债之所以不断增长,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经济发展缓慢。
阿根廷目前已经陷入了中等收入国家陷阱,在2017年的时候,阿根廷的人均GDP还维持在1.4万美元左右,已经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但是因为最近几年的阿根廷经济发展放缓,人均GDP已经下跌到1万美元左右,在经济发展停滞甚至出现下滑的情况下,阿根廷的偿债能力进一步下降。
第二、汇率暴跌。
因为经济表现不理想,偿债能力减弱,人们对阿根廷的主权债务的偿还能力开始出现信任危机,很多人都把钱从阿根廷转出来,结果导致短期内阿根廷外汇迅速暴跌,从2016年到2020年,阿根廷对美元的汇率已经暴跌80%以上,汇率的迅速暴跌,大大削弱了阿根廷外债偿还能力,让阿根廷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当中。
第三、与经济不匹配的社会福利。
目前阿根廷的总体经济水平一般,但是阿根廷的社会福利水平却比较高,为了维持高社会福利,每年政府都花大量的财政用于支付社会福利。
⑤ 阿根廷比索汇率开始稳定了吗
近期,阿根廷本币比索对美元汇率大幅贬值。在阿央行向市场抛售美元储备和调整基准利率后,比索对美元汇率5月7日趋于稳定。分析人士认为,未来阿根廷经济仍面临诸多考验。
阿根廷经济学家伊万·卡里诺认为,本轮货币贬值有内外两方面诱因。一方面,国内通胀形势使阿根廷民众和企业对比索贬值的预期增强。另一方面,美联储加息节奏可能加快使美元持续走强,包括阿根廷比索在内的许多新兴经济体货币受到不同程度冲击。来源:
新华网
⑥ 阿根廷比索为什么暴跌
我虽然没研究过阿根廷的经济,但可以确定三点导致了比索的暴跌。
一是美元加息,导致美元的价值提升,翻过来就是比索的贬值。谁持有比索,谁就吃亏。
二是阿根廷经济肯定出现了问题,导致外资的撤离。
三是投机的放大效应。由于比索下跌,导致投机资本都想先人一步减持比索,导致比索进一步下跌;进一步下跌又导致更快的下跌,就出现了暴跌。
⑦ 阿根廷如果持续金融危机会导致什么严重后果
hi,阿根廷货币比索自4月下旬以来对美元汇率不断走低,这场贬值风暴为上半年的阿根廷经济划出了一道分水岭:第一季度阿经济延续了2017年的复苏势头,增速维持在2.4%左右;4月开始出现萎缩迹象,形势急转而下。汇市风险诱发通货膨胀和资本无序流动,导致经济不确定因素增多。
2018年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阿根廷今年经济增速在2%左右。但6月28日,阿根廷内阁首席部长马科斯·佩纳表示,阿根廷4月经济活动萎缩0.9%,并宣布将国家经济增长预期从3%下调到1%。
佩纳认为,阿根廷经济萎缩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支柱产业农业生产出现下滑。阿根廷遭遇了近年来最为严重的旱灾,许多农产品减产严重,预计本次旱灾会给阿根廷出口造成85亿美元的损失。二是国际油价上涨给经济带来负面影响,加剧了阿根廷的通胀压力。三是国际金融市场波动给阿根廷货币带来压力,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今年加息节奏提速,导致比索加速贬值。同时阿央行债券陆续到期也引发了市场的不安情绪。
阿根廷比索今年以来贬值幅度已超过50%。为应对汇率危机,阿政府与央行同时采用了抛售美元、提高利率和减少赤字“三管齐下”的做法。阿央行自5月以来将基准利率迅速调高至40%,政府宣布将财政赤字率从3.2%减少至2.7%,并大幅减少政府公共项目和采购开支。然而,这些做法迄今仍未能令比索止跌。
货币贬值使得阿根廷民众购买美元的意愿更加强烈。记者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最大的美元兑换点看到,前来办理美元业务的人数明显比货币稳定时增多。由于阿根廷放开外汇管制,一些民众选择在乌拉圭等周边国家开设账户,将存款转至海外。
分析人士认为,比索贬值加剧了资本从阿根廷逃逸,本国人争相抛售本币和转移资产,外国企业因汇率波动遭受损失,外资对阿根廷投资也会变得更加谨慎,这都抑制了阿根廷的经济活力。
此外,受货币贬值影响,阿根廷物价上涨迅速,民众购买能力急速缩水。数据显示,阿根廷上半年零售业销售额同比下降2.8%。阿根廷经济分析师费德里科·菲利波尼认为,今年前几个月阿根廷民众的消费基本与去年持平,但随后的货币贬值使人们的消费能力迅速下降,低收入和特困家庭是受影响最大的群体。预计今年下半年消费水平下降趋势或难有改观。
阿根廷经济学家巴勃罗·萨尔瓦多认为,阿根廷经济要保持增长首先需要遏制住货币的大幅贬值,重建投资者对央行和阿根廷经济的信心至关重要。阿根廷政府已经采取了诸多重要举措来恢复市场信心,如将财政部与金融部合并、更换央行行长等。
阿根廷经济固然面临严峻形势,但危机中依然存在机遇。一般而言,货币贬值可以刺激一国出口,而农业大国阿根廷下半年的农作物产量会有所恢复,政府也通过减税方式鼓励企业加大农产品出口,这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其外汇储备不足的问题。
分析人士认为,经济困难会促使阿根廷更倾向谋求与其他国家合作。随着外贸在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阿根廷本土企业可乘势而上,在国际竞争中提升自身实力,这对阿根廷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十分有好处。
以上为你找到的新闻我给你标出了粗体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superjames
【阿根廷智囊团】
⑧ 阿根廷从上世纪到现在经济一直下降衰落民众贫穷,未来会不会改革走社会主义道路成为社会主义国家
这是政治走向问题很复杂的。更多在于做政治的人。如果以中国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得到了高速的发展,得到所所有的世界人民看到了光明,他们走社会主义道路也不可能的。
⑨ 关于阿根廷金融危机
2002年新年伊始,阿根廷新政府宣布继续执行停止偿还外债的政策,不久又宣布其货币比索对美元贬值29%,这是解决阿根廷金融危机的两大关键举措。其效果如何,尚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阿根廷金融危机是一件意味深长、不可忽视的大事,它再次引起了人们对国际金融体系内在缺陷的深刻思考。
一、阿根廷金融危机的基本经过
到目前为止,阿根廷金融危机大致可以分成四个阶段。
2001年初到7月,为第一阶段。2001年3月,阿根廷出现了一个小的偿债高峰,而此时市场对阿根廷政府借新债还旧债的能力有些疑虑。于是,在2001年3月下旬新上任的阿根廷经济部长卡瓦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付,主要内容是削减政府开支,降低赤字,与外国债权人谈判进行债务重整,这样暂时躲过一劫。但是,整个市场对阿根廷的疑虑没有完全消除。到7月10日,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各兑换所的汇率突然出现波动,到7月12日达到高峰,此时比索实际上已贬值5%左右。
2001年7月到12月初为第二阶段。7月风波过后,由于阿根廷政府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总算渐渐趋于平息。11月1日,德拉鲁阿总统宣布,阿根廷将实施重新谈判外债、调整税收、支持困难企业、发行新债券等一揽子经济调整措施,以克服金融危机。但这些措施并未得到积极的反应,相反,却出现了7月以来最大的动荡。11月2日,阿根廷证券市场梅尔瓦股票指数比前一个交易日下降2?84%。政府公共债券价格持续下跌。与此同时,货币市场利率急剧飚升,以致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竟高达250%至300%。受此影响,纽约摩根银行评定的阿根廷国家风险指数曾一度突破了2500点大关,创历史纪录。于是阿根廷政府继续紧急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但到了12月5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拒绝向债务累累的阿根廷提供13亿美元紧急援助贷款,从而使该国面临着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债务危机。
2001年12月12日到2001年底,为阿根廷金融危机的第三阶段,这个阶段的突出特征是金融危机演变为政治危机。从12月12日起,阿根廷街头开始爆发抗议活动,而12月18日反对经济紧缩措施的游行转变为一场暴乱,导致28人丧生。12月20日总统德拉鲁阿和经济部长卡瓦诺引咎辞职。此后11天里,阿根廷更换了4位总统,成为历史上非常罕见的由金融危机导致的政治危机事件。
2002年初到现在为第四阶段,矛盾开始缓和。主要表现是阿根廷新总统宣布了两个重要政策,一是坚持停止偿还外债(共计1500亿美元),二是宣布比索贬值,即将比索从1美元兑1比索贬到1美元兑1?4比索,贬值幅度为29%。这两个政策都没有引起市场太激烈的反应。特别是宣布贬值政策后市场波动不大,不象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中宣布比索贬值后的动荡。
二、阿根廷金融危机背景分析
经济衰退――基本诱因
1999年开始,阿根廷经济发展态势急剧恶化。从经济增长速度上看,1998年GDP增长速度尚有3.8%,而1999年则变成了负的3.4%,2000年为负0.5%,2001年也肯定是负增长。由于国际经济环境变化,不利的外部因素进一步加重了阿根廷的经济衰退。突出地表现为两点:一是2001年以来,由于美国经济大幅下滑,给阿根廷的出口造成极大损害;二是1999年拉美经济实力最强的巴西为了促进出口,将其货币贬值40%,这对阿根廷出口的冲击也是非常大的。
货币局制度(CurrencyBoard)――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20世纪90年代初,在经历了整个80年代的恶性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之后,阿根廷政府采取了货币局制度,即将阿根廷比索和美元以1∶1固定汇率挂钩,其目的是恢复公众对本国货币的信心。在具体操作上,其中央银行每发行一个比索,就要有一个美元的外汇储备做基础。相应的,中央银行要无条件以固定汇率接受市场对美元的买卖要求。换言之,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由外汇储备决定。应该说,货币局制度对付恶性通货膨胀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阿根廷也因此从1991年起迅速恢复了经济增长。但由于阿根廷的货币供给要由外汇储备决定,这就意味着决定外汇储备的外国资本流入一旦发生波动时,阿根廷的货币供给也要发生波动,进而引起经济震荡。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资本对新兴市场的流入减少,阿根廷未能幸免。由于货币局制度的作用,阿根廷货币供给受挫,从而极大地抑制了经济增长。结果,从1999年开始,阿根廷正式进入经济衰退。
国际社会救援不力
阿根廷发生金融危机后,从传统和道义上而言,国际社会中最重要的救援伙伴是美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但这二者都没有积极开展救援。
早在“9.11”事件之前,布什政府的财政部长保罗.奥尼尔(Paul0'Neill)就曾暗示,美国对于像阿根廷这样的新兴市场所出现的危机将采取更为强硬的方针。“9.11”事件后,美国忙于反恐怖战争,对阿根廷的金融危机自然无暇以顾。
2000年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牵头,组织了约400亿美元的紧急救援贷款,帮助阿根廷过关,但是条件是2001年经济增长2.5%,财政赤字不得超过65亿美元。这两个条件阿根廷都未能实现,加上2001年美国布什政府上台后态度转变,于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救援阿根廷的态度也转为消极,乃至出现了2001年12月5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拒绝向阿根廷提供贷款的一幕。
三、阿根廷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启示
首先,金融危机在阿根廷演变成了全面的危机。在经济上,金融危机使得阿根廷政府和企业更加难以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筹集资金,并加剧了经济衰退。在政治上造成了社会动荡,和政权频繁更迭。如12月18日的游行演变为暴乱,有28人死亡,并导致在12月20日到12月31日连续更换了五名总统,这是非常少有的政治事件。
其次,金融危机影响了国际资本对新兴市场的信心,导致资本重新选择注入欧洲或美国这样成熟的资本市场。比索贬值后,阿根廷政府无法赎回债券,或者外币借贷的呆坏账增加,均会影响全球性金融机构的盈利。由于从长远来看,这可能会引发投资者的紧张情绪,因此阿根廷的邻国,如巴西、委内瑞拉及哥伦比亚,更难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筹得资金。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国际资本好不容易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对新兴市场的信心,但随即又受到阿根廷事件的影响。2001年突出的一个例子是,香港的“小超人”李泽楷发行25亿美元债券的计划就受到投资者对新兴市场信心下降的影响而宣告流产。
第三,由于中国和阿根廷的经贸联系有限,加上两国相距甚远,因此在阿根廷金融危机不大规模扩散的情况下,这场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是有限的。但它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却是深远的。
最大的启示是在人民币汇率安排方面。从1994年1月1日到现在,人民币汇率安排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安排,从实际运行上看接近于盯住(美元)汇率制度,与联系汇率制度有相似的地方。这就意味着在我国的货币政策操作中,有相当一部分货币供给是受外汇储备变动影响的。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而言,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一定要注意汇率安排对货币政策乃至整个宏观经济的影响。
四、从阿根廷金融危机看
国际金融体系缺陷
阿根廷金融危机让人们很自然地又联想起1982年爆发的拉美债务危机,以及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1998年的俄罗斯金融危机。在这些金融危机中,受损最严重的无一例外都是发展中国家。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除了发生金融危机国家自身的内部因素之外,国际金融体系的内在缺陷也是导致危机发生或使危机进一步恶化的重要因素。国际金融体系的内在缺陷,突出表现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表现和国际汇率体系安排上。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被认为是国际金融体系的卫士。但近年来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维护国际金融体系中扮演的角色,却有很多的批评,总体上可归为四方面:第一是不能准确估计可能爆发危机的国家和地区,即预防危机的能力比较差;第二是出现危机后反应速度往往比较慢,即有很长的决策时滞;第三是对接受救援国家所提出的条件,即所谓“药方”,往往千篇一律,总是以紧缩为特征的三板斧;第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资金实力显得越发有限,难以充分提供被救援国家所需的资金。
在这次阿根廷金融危机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突出缺点是,反应速度太慢,而且要求实行紧缩政策的“药方”恰恰加重了阿根廷的经济衰退。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01年7月称,阿根廷如果想获得去年批准的400亿美元债务支付补助的话,2001年就必须把财政赤字限制在65亿美元以下,同时把2002年的财政赤字限制在400亿美元以下。而非常关键的是,在阿根廷经济衰退的情况下,如果遵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紧缩政策,必然进一步恶化经济形势。
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国际金融体系中对汇率的安排实际上处于一种无安排的状态,即每个国家或地区可以自由选择其汇率制度。结果形成美元、欧元和日元三大国际储备货币汇率相对浮动,多数国家货币以各种形式与上述三大货币挂钩的局面。对于许多经济总量不大,但对外依赖度很高的国家和地区而言,货币局制度,就成为汇率安排方面一种重要的选择方式。在拉美国家,除了阿根廷以外,还有好几个国家甚至采取了更加激进的美元化政策,即放弃本国货币,采用美元为通货。现在阿根廷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人们重新去思考货币局制度、美元化问题以及全球的汇率安排。阿根廷金融危机的爆发,迫使我们重新去思考,在现行的国际金融体系下,实行货币局制度或实行美元化的国家如何避免和阿根廷类似的金融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