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外汇黄金 » 华尔街汇率
扩展阅读
股票投资经济学 2021-06-17 16:24:20

华尔街汇率

发布时间: 2021-05-12 18:37:01

1. 中美汇率战 中国怎么打

此举矛头直指人民币汇率问题旨在逼迫人民币加速升值。人民币汇率问题再成焦点议题。
美国为什么总是抓住中国的汇率问题不放呢?从历史经验来看,每当美国经济面临困境,每当临近总统大选,人民币汇率都会首当其冲受到责难,可见这已完全成为了一场政治游戏。就当前美国形势而言,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美国经济停滞,甚至有二次探底的风险,华尔街危机不断升级,美国政府需要为自身的政策失误找到一个替罪羊来转移国内民众的注意力,美国国会议员们试图说服民众接受他们所鼓吹的“中国出口导致美国人民失业”这一说法,从而平息民愤并转嫁压力。第二,美方希望通过人民币汇率升值来消减贸易逆差,刺激经济增长,提振美国的制造业。第三,通过贬值美元稀释美国债务,从而减轻对华债务压力。最后,从国际战略层面上考虑,美国迫使人民币升值和汇率自由化,可以抑制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还可借助该手段间接打开我国资本市场对外资的全面开放。
针对该法案,中方表明严正立场,坚决反对就人民币汇率问题炒作施压。因为如果如美国所愿,将人民币汇率政治化,势必会对中美经济,甚至是全球复苏造成巨大负面影响。
对于中国经济而言,出口和就业受到的严重冲击首当其冲,如果人民币大幅度升值,靠低价位策略生存的中小企业势必被挤出市场,从而会造成失业人口的增长,这将不利于社会稳定。其次,
外汇储备与投资收益将遭到极大损失。由于升值预期而涌入的大量的外汇占款将会“挤占”人民币基础货币的投放渠道,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中国国内货币流动性过剩,限制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和有效性。此外,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对中国对外投资不利,增加了中国资本对外投资的汇率风险。最后,具体到产业上,石化行业、传统的具有出口优势的行业及进口产品替代的行业将受到不利影响。
对于美国而言,毫无疑问其希望通过此弥补自身竞争力不足造成的国际收支逆差,坐享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财富转移。但事实是,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绝对不是治疗美国经济复苏乏力的良药,根本解决不了美国储蓄不足、贸易赤字和高失业率等问题,也无助于中美经贸关系健康发展。而且,人民汇率如果升值,在华经营美资将受到损失,美国消费市场物价也将随之上涨。
在全球经济密切联系的今天,中美两大经济体引起争端,必将影响全球经济的复苏。首先,全球经济复苏基础依然薄弱,复苏有赖于中国经济的稳定和拉动。人民币的加速升值无疑将拉低中国经济增长,势必阻碍全球的经济复苏。其次,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和弹性的增加,而这无疑将带来美元资产的稳定性问题,将导致美元和美国国债价格的频繁波动,不利于美国及全球经济的稳定。
那么,面对美国发起的一浪高过一浪的汇率大战,中国该如何应对呢?从短期来看,第一,中国应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严谨的数据分析来证明美国的悖论。这也是以往中国应对汇率执政的欠缺之处。与中国人偏重说理的习惯不同,美国政界更习惯于接受。在近日商务部与世贸组织在成都联合举办召开的一项研讨会上,国内外官员与学者共同探讨改革现行的国际贸易统计方法。依据新的统计方法中美之间的贸易顺差额或将缩小30%左右。一旦明确旧有的统计方式存在“猫腻”后,美国以顺差过大导致贸易不平衡来给人民币升值施压,将更加站不住脚。第二,要充分利用国际组织的帮助。WTO《反补贴协定》对补贴的界定非常严谨。就法律技术而言,美国根本无法提供相关证据,更无从证明中国操纵了汇率,中国要充分利用WTO规则为自己辩护。
从长期来看,首先,中国应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在保持我国汇率水平基本稳定的基础上,对人民币的汇率水平进行渐进调整,避免汇率大幅度波动对经济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注重防范国际经济金融风险。其次,应坚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先建立人民币在亚洲的硬通货地位,然后向全球辐射。最后,中国应坚持国内经济结构演进与升级。过高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则可能会在危机时对国内经济形成较大的冲击。因此,国内的发展要清晰地认识风险和重点,抓住历史机遇,积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从经济硬实力上来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发展差距。

2. 华尔街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多大

美国发生剧烈的金融危机,一定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

这种影响的第一个层面是显性的。首先是不少投资机构,尤其是我国金融企业对美国投行的投资,随着投行的倒闭或经营不景气而蒙受损失;另外,一些走出去企业与美国本土企业合资或合作因危机影响将导致一定的利润缩减。其次,华尔街金融危机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美国经济衰退,抑制美国市场的消费需求,从而影响到中国的出口业增长。在我国传统的外向型经济地区广东和浙江等地,由于外需的萎缩,很多企业已经十分艰难,甚至有一些企业面临倒闭的困境。

另一个层面的影响是隐性的,就是通过不断的经济传导来实现。比方,美国政府救市和即将可能发生的美国经济衰退,将成为美元贬值的动因。汇率的变化不仅削弱我国外向型企业出口利润的增长,增加出口成本,而且会直接导致汇兑损失。在我国长期依靠投资、出口和消费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中,后两个动力都会因华尔街金融危机的传导而受到挤压。

从中美经济相关度看,虽然两国经济发展互有咬合,但中国经济涉足美国经济程度毕竟不很深,中国金融体系相对独立和稳定,中国工农业生产形势稳定,内需强劲,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日益提高。因此,华尔街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总体有限。

3. 金融危机对美国汇率的影响

《金融危机使美元汇率得以强劲反弹》
由于世界正在遭受几十年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美元汇率得以强劲反弹。

过去四个月中,由于世界各地的投资者纷纷采取措施规避风险,美元兑众多货币的汇率都收复了两年多来的失地,其今年早些时候的跌幅已被悉数抹去。

自8月初以来,美元兑欧元汇率上涨了23%,兑英镑汇率上涨了34%,兑一些发展中国家货币的升幅甚至更大。

当然,美元汇率尚未完全收复2002年以来的失地。不过,本轮反弹仍然是美元汇率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长期处于弱势的美元已经成了美国人的一个自嘲对象。

风暴中的安全港湾

令许多观察人士感到意外的是,在全球投资者纷纷逃离高风险资产并解除用借入资金(大多为美元)建立的投机性头寸之际,美元成为了主要受益者。在金融危机十分严重之际,投资者开始看重美元这种储备货币的相对安全性,如果可能,他们会买进美国国债。

金融危机波及范围的不断扩大也给美元助了一臂之力。一个清晰的事实迅速呈现在人们面前:美国远非唯一遭遇经济困境和银行业出现问题的国家。

对投资者而言,美元反弹给他们出了一道颇费思量的谜题。一些人认为,鉴于美国经济面临的巨大挑战,美元汇率的回升只是短暂的。但其它人则认为,由于世界许多国家的经济增长都急速放缓,美元的升势明年有可能维持相当一段时间。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货币研究部门全球负责人任永力(Stephen Jen)最近在一份研究报告中预测说,美元本轮的回升进程大约只完成了一半。他说,随着各国政府经济救助计划的全部成本开始清晰显现,美元的回升难度明年下半年将会加大。

目前而言,对出国旅行的美国人来说美元走强是好事一桩。他们此前对美元的海外购买力越来越低已经习以为常了。

但对一些美国企业来说,美元升值却不那么值得欢迎。美元走强意味着,对海外买家来说美国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将会上涨、市场竞争力相应降低。美元升值对美国跨国公司来说也是负面因素,它们的海外收入兑换成的美元将因此而减少,从而压低公司的销售额和利润。

美元升值也有助于打击美国近年来最热门的一个投资趋势:购买外国股票。在过去6年的大部分时间里,美国人将钱投到海外都可以获得一项额外的好处。随着美元汇率的下滑,海外投资收益可兑换成的美元也越来越多,折算成美元的投资回报当然也水涨船高。

投资海外股市蒙受亏损

现在与之相反的趋势正在展现。全球股市纷纷下挫,而美元兑几乎所有货币的汇率都在飙升(兑日圆汇率是个主要例外)。所以对美国投资者来说,不仅外国股市下跌会使他们蒙受损失,而且他们海外投资折算成的美元也在不断减少,从而进一步加大了他们的投资损失。

在某些方面这一负面影响十分明显。以追踪发展中国家股市表现的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新兴市场指数为例,以所追踪国家的本币计算该指数今年下跌了约50%,但如果以美元计算,该指数的跌幅则达到60%左右。

管理着UMB Scout International Fund这只30亿美元基金的墨菲特(James Moffett)说,过去5年美元汇率一直对该基金收益起着推动作用,而今年则转而起到了阻碍作用。

墨菲特还说,投资海外股市的负面汇率影响已接近结束,换言之,美元从现在开始已不大可能继续走强。

有人认为,随着提振美国经济的各项庞大计划逐步落实到位,美元头上的阴云也在日渐聚积。问题倒未必出在美国财政赤字的增加上。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最近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从经济理论和历史记录中都得不出财政刺激计划和货币汇率间有必然联系。

其实观察人士关注的是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的行动,后者已经扩大了其资产负债表的规模,这实际上是在为各种纾困计划“印钱”筹资。

一旦美国经济开始复苏,Fed大量注入的这些资金就有可能引发猖獗的通货膨胀,从而侵蚀美元的价值,对美元汇率产生负面影响。也有人说,Fed在这种情况出现之前就会通过加息或其它手段减少流动性的注入。而Fed目前正在努力避免通货紧缩这种与之截然相反的风险。所谓通货紧缩就是信贷收缩和价格下跌的恶性循环。

投资者还在担心另外一种情况,即外国投资者对美国经济失去信心,开始减少甚至停止购买美国资产。这会导致美元汇率大幅下挫、美国利率大幅上升。

投资机会

当然,这种可能性依然遥远。从某些方面说,目前呈现出的是与上述危机截然相反的一种局面。投资者非但没有对美国国债等美国资产敬而远之,反而纷纷加以投资,这表明他们在当前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况下仍然将美国资产视为投资避风港。

对投资者而言,美元汇率最近的飙升及未来的不明朗前景给他们提供了众多投资选择。有许多基金都在追踪多种其它货币兑美元汇率的动向,比如Rydex Investments旗下的9只上市交易基金。这类产品实际上是靠押注于汇率走向而获利,而这种押注总是极具风险的。

长远来看,美元很有可能走弱,一种可从这一趋势中获利的投资策略就是持有以其它货币计价的股票或债券。如果美元汇率下跌,那么投资这些产品所获得的收益将可兑换成更多美元。

持有以其它货币计价的债券更能直接从美元的贬值中获利,因为投资股票的回报大都来自汇率变动损益以外的其它因素。

参考资料:金融界网站

4. 最新世界汇率排行榜

世界货币汇率排行:英镑、欧元、瑞士法郎、加拿大元、澳大利亚元。
汇率(又称外汇利率,外汇汇率或外汇行市)两种货币之间的对换的比率,亦可视为一个国家的货币对另一种货币的价值。
汇率又是各个国家为了达到其政治目的的金融手段。
汇率会因为利率,通货膨胀,国家的政治和每个国家的经济等原因而变动。
而汇率是由外汇市场决定。外汇市场开放予不同类型的买家和卖家以作广泛及连续的货币交易(外汇交易除周末外每天24小时进行,即从GMT时间周日8:15至GMT时间周五22:00。即期汇率是指于当前的汇率,而远期汇率则指于当日报价及交易,但于未来特定日期支付的汇率)。

5. 关于黄金对汇率的问题!!

黄金的主要作用是对汇率的影响。这句语是错误的.原因如下:1.各国的货币性黄金在储备中占的比例很少5%左右.2.中国现有的外汇储备的1/4就可以买下所有国家的储备黄金.3.1976年开始实行的浮动汇率制度的重要内容是黄金非货币化,也就是黄金不能作国际交易的支付手段.

6. 美国华尔街金融风暴对我国有什么影响

中国经济或在明年中期遇最大困难 金融海啸已经在全球许多国家登陆,面对可能到来的经济衰退,全球正在采取救市措施。在我国三季度GDP增速仅为9%的情况下,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走向如何?我想谈几点看法。 经济下行难以逆转 国家统计局20日发布数据显示,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9.9%,比上年同期回落2.3个百分点。以此来推算,三季度GDP增速仅为9%。因此许多人对中国经济四季度以及2009年走势表示担忧。 实际上,经济下滑已经相当严重,根据早前公布的9月份用电量增速已经滑落至3%,1~9月用电量增速滑落至9.9%,按照经验值,这个用电量水平对应的经济增速应该至少在9%以下。 主要问题在于出口和投资贡献下降,其中出口贡献下降了0.9个点。 现在看来,经济下行加剧正在进行中,很难判断何时见底,因为未来中国经济有硬着陆的风险。一旦发生,底可能是一个很长时期。 从金融动荡到全球总需求大幅下降,会存在一个滞后期,所以明年中期是一个很困难的时期。 四大因素影响通胀压力 国内9月份CPI上涨4.6%,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PPI上涨9.1%,涨幅比上月回落1.0个百分点。PPI与CPI双降之后,四季度及2009年的 通胀形势如何? (建议别复制,复制者检举。本回答属◇蓶чī℡ 版权) 其实,CPI回落主要是翘尾因素大幅消失,PPI回落主要是国际商品市场近期大幅下跌。当前国内通胀压力减轻,四季度通胀有望继续回落,但2009年通胀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本回答属◇蓶чī℡ 版权,谢绝粘贴} 西方国家兜底式规模空前的救援计划,始终是未来中长期内引发通货膨胀的潜在源头。就国内来看,几个方面因素值得注意: 1、能源、粮食等初级产品的价格会否震荡后返身向上。因为市场流动性疏缓后,资金是要找出路的,如果美国经济没有出现新的产业亮点的话,只可能有三个去向,消费信贷、新兴市场和能源等资源市场。如此一来,商品市场反弹,从而对PPI产生新的推力。 2、财政能力的减弱将迫使政府放松价格管制,从而使积压已久的通胀压力释放出来。 3、制造业大量企业倒闭后,制造品的供给层面将产生新的通胀压力。 4、不得不采取的扩张性货币政策与扩张性财政政策将从货币供应层面推动物价上涨。 企业最大压力是外需骤降 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2%,比上年同期回落3.3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增长11.4%。这一数据反映出了企业经营状况的恶化加剧,增速回到个位数是大概率事件。 企业面临四大压力:汇率升值、原材料成本上升、劳动力成本上升、外需骤降。如果欧美经济陷入深度衰退,对于一个出口已经占到GDP40%的国家,是致命的。 现在看来,三季度出口依然平稳,主要是上半年订单延续,而1~9月美国金融危机还没有从市场明显扩散至实体经济层面,美国经济还维持2%的增长。但是9月份后期,雷曼事件后,感觉明显不一样了,市场与实体经济的防火墙被冲垮,未来几个季度美国经济将进入显著衰退,溢出效应波及全球,中国出口很不乐观。明年上半年有可能回落至个位数增长。 明年人民币贬值可能性增加 截至2008年9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1.9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2.92%。9月份外汇储备增加214亿美元,远低于当月293亿美元的贸易顺差。 总的看来,7、8、9这三个月资本流入下降很厉害。金融海啸过后,国际资本从新兴市场撤离应该是一个趋势,而且正在发生。 美国经济去杠杆,消费信贷会大幅萎缩,与之对应的新兴市场出口模式的经济前景悲观。同时,变卖资产大量资本撤离去回补母国金融机构的损失,满足去杠杆的财务调整的要求也是重要因素。若趋势延续下去,不排除中国外储2009年中期后出现下降的月份。 事实上,2007年,中国经济已经走到了一个既有经济模式的尽头,劳动生产率的进步已经出现明显拐点。在中国新的模式出现以前,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升值空间已经耗尽。 这一点,海外最清楚,新加坡1年期不可交割的人民币汇率已经出现了明显贴水。2009年人民币汇率出现贬值得可能性在增加 中国制造业很脆弱 全球经济放缓对中国制造业影响有多大呢? 在我看来,这是灾难性的。因为中国制造业都是大进大出的结构,资源和市场都捏在美欧的手里。 一方面中国制造业得承受原材料价格上升这种输入型通胀的压力;而另一方面,中国制造业又无法将成本压力外移,因为全球制成品的定价权不在中国,尽管中国被冠以“世界工厂”或者“世界车间”。但现代制造业价值链的两端都不在中国掌控,研发、原材料采购、品牌设计、销售渠道管理、售后服务、零售垄断巨头等等高附加值领域都在美欧手里。中国制造业只是拿订单干活,并不直接面对最终消费者。 这样的结构非常脆弱,资源和市场双向一挤,必然是企业大量倒闭。 要做产业价值链的延伸 (建议别复制,复制者检举。本回答属◇蓶чī℡ 版权) 中国是否存在新的增长点支撑经济呢?对于这个问题,要伤筋动骨的改革才能看到,也才能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 宏观上看,主要是调节投资和消费的结构,通过加快资源性产品和要素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力度,通过加快居民、政府、企业以及居民与居民之间的财富分配上的调整,坚定地转向内需消费主导的经济体。 微观层面上,企业所谓转型也好,升级也好,都不准确,并不是把我们劳动密集型赶走,内迁,这些都不能解决问题。中国制造业的问题是处于价值分配链的低端,在国际分工中任人宰割。 所以问题关键是做产业价值链的延伸,只有向两头延伸,如原材料采购、研发、物流、仓储、销售网络、品牌等,才能创造出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从而也就达成了与宏观目标的一致。

7. 中国银行人民币对美元一天的汇率在哪找

在中国银行官网上有的。首页-金融市场-中国银行外汇牌价。或者在网络里面找下中国银行外汇,也有很多其他网上可以找到,东方财富网有的,平时我在这边看的。

8. 如何理解“美元—华尔街体系”(DWSR)

当今的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既是国际“经济体系”,又是美国经济政策和权力政治的潜在工具,因此,又被称为“美元—华尔街体系”(DWSR)。它建立于20世纪70年代尼克松当政时期,这是当时的美国为了摆脱本国资本主义渐趋衰落的噩梦、重获在国际货币政治中的主宰地位的一个“成功的”决策。这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了这个全新的体系绝不会是一个纯粹的经济体系,而应是服务于美国利益的经济、政治工具。

美元—华尔街体系建立之初,因为两个决定性的步骤,使得美国资本主义重树主导地位:一个是割断美元与黄金的直接联系,使得美元价格能按美国财政部的意愿来变动,整个世界经济因此被推向一个纯美元标准。就这样,美国政府能够随意左右美元的国际价格,由此造成的经济后果由其他国家来承担,美国能够自我保护,不受影响。还有一个是试图确保国际金融关系不再受国家中央银行的控制,而是越来越多地由英美私人金融机构进行操纵,这样就使得英美金融体系和美国金融机构迅速建立了国际主导地位;它使许多国家特别是南部国家的金融体系和汇率,越来越受到美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一体系中,美国几乎不受任何法规的制约,相反,它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决定国际金融市场上竞争压力的形式和所使用的国际规范种类,它在政策选择上的自由度相当大,一切以符合美国资本主义的利益为标准,而且不用承担任何风险。到此,我们就大抵明了了华盛顿全球赌博的两个主要的赌资,这两大赌资似乎大抵确保了华盛顿在这场全球赌博中居于绝对主导性的地位,而且只会赢不会输。

美元—华尔街体系的触角强迫性地延伸至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没有一个国家和地区可以避免与它发生关系,不同的只是不同的国家可以自己选择与它发生关系的方式(有时候也许是别无选择),以尽量地保全本国的利益。美元—华尔街体系与各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系:美元价格的突然变化会导致一个国家的贸易差额和贸易条件发生突然的变化,政府就会面临这样一个选择:从华尔街融资,以此作为一种缓冲,或者进行本国经济的宏观调整。这就是上面所说的各国政府可以自己选择与华尔街发生关系的方式。说是自己选择,其实是看各国政府的社会和政治力量,看它能否通过向国内的各种社会团体摊派费用,来平衡预算并扭转贸易逆差的局面。如果这样做有困难,那么该国政府可能就会选择从华尔街融资。但是政府选择这样做,只会在将来造成更大的调整方面的问题。那些采取借款方式的国家——中东国家、拉美国家和部分原苏联集团国家(特别是波兰、匈牙利和南斯拉夫),都陷入了债务危机以及经济萧条。而走国内调整路线、避免债务陷阱的国家主要在东亚,这些国家经受住了由新体系的建立带来的冲击,并持续发展。但是,华盛顿不会听任这些新的经济增长中心发展成为它的威胁,克林顿政府时期美元—华尔街体系的首要任务是打入东亚市场,1997—1998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则是美元政策突变、国际游资涌入、对冲基金冲击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当然,金融危机并非美国及其同盟(西欧)这些赌徒操纵美元—华尔街体系的最终目的,它们只是想利用这些国家的经济萧条和金融危机,来作为它们力图打开这些国家的市场、重组这些国家的国内社会体系的一种借口,这样,它们就可以在这些国家获得最大程度的优势:控制当地产品市场;购买当地公司资产,以使资本集中于美国及其同盟的控制之下;利用当地巨大的廉价劳动力资源;为了投机目的而有效控制当地的金融体系;等等。当然,强权国家往往会为这些活动中的大部分找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例如是为了指导那些被认为是无知和无能的南部国家政府恰当地处理国家事务,是为了帮助它们偿付债务,或者是为了以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向它们提供援助,等等。

在这场许多国家经济衰退和陷入金融危机的潮流中,美国果真是那个笑到最后的大赢家吗?它果真是一个能控制世界经济和政治的无所不能的霸主吗?彼得·高恩给了我们一个断然的否定。随即,他撕破了美国的画皮,一语点中了它的要害处。经济全球化注定了美元—华尔街体系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关系是互相影响的,南部国家及原苏联集团国家的经济衰退与金融危机对世界产品市场的影响势必会间接地反作用于美元—华尔街体系。而这时候,美国经济已经由于国际金融自由化的极度膨胀而变得极度扭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脆弱,已经无力抵挡它无法完全控制的市场力量的冲击。

在世界经济领域中,市场是一只无形的手,虽然它曾被美元—华尔街体系这个赌徒牢牢控制,为所欲为,但它终会摆脱畸形的控制,回到其自身的轨道,并给肆意违反规则、妄图控制全局的赌徒一个大大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