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解决外资企业注册资本因汇率原因导致未达到最低注册资本金的问题!
其实这是一个常识,当地的工商局连这种最基本的规定都不知道,真可悲!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务部、海关总署及国家外汇管理局于2006年联合颁布了《关于外商投资的公司审批登记管理法律适用若干问题的执行意见》,其中明确规定:
外商投资公司的注册资本只能采用收到出资当日的即期汇率,不再适用合同汇率,也不使用与即期汇率近似的汇率。因此,外币投入资本不会产生汇兑差额。
⑵ 注册资本是外资汇率变动怎么处理
如果是外资公司,注册资金就是按照外币来体现的。
如果公司已经成立了,汇率变动跟你们没有多大关系,如果你们需要增资,实际货币进来那么汇率波动就有点关系了。
⑶ 注册资本汇率折算
实收资本不许调整。就按照当时的计价。与实际的差额计入汇兑损益里。
⑷ 中外合资企业变更为内资企业的注册资本的汇率怎样折算
按当时结汇的汇率
比如注册资本为100万美元,第一期打入80万美元,当时汇率为1:6.8 折算为544万元人民币;第二期打入20美元,当时汇率为1:6.9 折算为138万元人民币。
外资转内资后内资的注册资本为544万+138万=682万。
⑸ 由于汇率变动导致资本金不等怎么做账务处理
由于汇率变动导致资本金不等,不等的差额计入“财务费用---汇兑损益”
汇兑损益亦称汇兑差额,就是由于汇率的浮动所产生的结果。企业在发生外币交易、兑换业务和期末账户调整及外币报表换算时,由于采用不同货币,或同一货币不同比价的汇率核算时产生的、按记账本位币折算的差额。简单地讲,汇兑损益是在各种外币业务的会计处理过程中,因采用不同的汇率而产生的会计记账本位币金额的差异。
汇兑损益分类
(一)按业务归属划分
企业经营期间正常发生的汇兑损益,根据产生的业务,一般,可划分为四种:
1、交易损益
在发生以外币计价的交易业务时,因收回或偿付债权、债务而产生的汇兑损益,称为“交易外币汇兑损益”;
2、兑换损益
在发生外币与记账本位币,或一种外币与另一种外币进行兑换时产生的汇兑损益,称为“兑换外币汇兑损益”;
3、调整损益
在现行汇率制下,会计期末将所有外币性债权、债务和外币性货币资金账户,按期末社会公认的汇率进行调整而产生的汇兑损益,称为“调整外币汇兑损益”;
4、换算损益
会计期末为了合并会计报表或为了重新修正会计记录和重编会计报表,而把外币计量单位的金额转化为记账本位币计量单位的金额,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汇兑损益,称为 “换算外币汇兑损益”。
企业除了上述四种正常经营期间内发生的一般外币业务汇兑损益以外,还有非正常经营期间发生的汇兑损益和经营期间特殊外币业务发生的汇兑益。包括企业开办期间收到外币性投资而产生的资本折算差额的汇兑损益;企业筹建期间由于外币收付业务产生的汇兑损益;企业清算期间由于企业各项资产及外币性长短期债权、债务的调整和结算处理而产生的汇兑损益;企业经营期间发生的特殊外币业务,如外币性长期投资、外币性长期负债、外币性的风险规避措施等经济业务也都会产生汇兑损益。
一般认为,只要汇率发生变动,就应在期末确认其汇兑损益实现,而不管其实实际的业务是否已经发生。也有人认为,本期汇兑损益的确认,应以实现为准,即以实际的外币买入卖出已经发生,外币性的债权、债务在本期已经结算,以此作为确认汇兑损益的依据,未实现的汇兑损益要递延到以后会计期间,即当实际业务发生或已经结算完成后,才能作为已实现汇兑损益,计入该期的损益表。
(二)按本期实现与否划分
汇兑损益按其是否在本期实现,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1、已实现的汇兑损益
已实现的汇兑损益,是指产生汇兑损益的外币业务在本期内已经全部完成所产生的汇兑损益。
2、未实现的汇兑损益
未实现的汇兑损益,是指产生汇兑损益的外币业务尚未完成。
⑹ 营业执照上的注册资金是人民币,怎么这算成美元
按现在的汇率算。
⑺ 关于注册资本金的汇兑损益问题
借 银行存款-美元户 360*6.8=2448
贷 实收资本 2448
只能采用即期汇率作为实收资本
⑻ 注册资本 汇兑损益
投资时产生的汇兑损益全部进入财务费用。
⑼ 营业执照上的注册资金是美元
营业执照上标注的注册资本额是工商局按照申请人申请注册额并经领导审核签字日的当日汇率折算为人民币数额而登记备案的。
记账应根据工商局核准登记注册实收资本额进行账目处理。而不应根据外汇汇率的不断变化而日日更改。否则,到来年企业年检时,提交的资产负债表将与工商局登记备案的实收资本不一致,无法通过年检的。
营业执照是企业或组织合法经营权的凭证。《营业执照》的登记事项为:名称、地址、负责人、资金数额、经济成分、经营范围、经营方式、从业人数、经营期限等。营业执照分正本和副本,二者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正本应当置于公司住所或营业场所的醒目位置,营业执照不得伪造、涂改、出租、出借、转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