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贵金属的现状、使用情况、储量、剩余情况
不知道你要问什么,最近香港的贵金属交易所比较火,个人投的是香港天富宝的。
⑵ 世界贵金属市场是怎样的特点我国贵金属市场的现状如何
好专业的问题 不愧为挂着天交所的字号
世界的很火 中国的刚起步 国家在大力推广 至少要成为亚洲最大的最重要的贵金属市场
⑶ 黄金投资市场现状是怎么样的
近些年来,中国投资者的投资热情不断上涨,他们在投资市场都展现出很强的投资欲望,自今为止,中国国内的贵金属交易机构的成立只有短短的十多年时间。贵金属交易却已经成为很多人的首选,而其中黄金白银又是重中之重。自古以来,黄金和白银在中国就是流通的货币,在大多数国人心中有着崇高的地位,受到很多人的追捧,所以我相信在未来黄金投资将会有更多的发展机会。
在未来黄金投资的发展将会变得越来越多元化,随着中国的金融产业的发展,国内的投资市场将会改变目前市场当中投资品种单一的情况。而在黄金产业的发展之下,现时市场上可供投资者选择的黄金类品种已经有现货黄金、纸黄金、上海期金、黄金定投等,这正好适应投资者不断提高的交易需求。而从黄金投资的现状上看,黄金投资产品的不断丰富将会刺激更多的资金进入到黄金市场。
由于中国国内投资者的投资意识正日益增强,一些实力强的贵金属投资机构已经开始在国内为投资者提供专业的投资渠道,在这个黄金投资蓬勃发展的时期,投资者应该把握机会。
⑷ 目前国内外冶金行业的现状及其发展形势怎样其中有色冶金中的贵金属可以具体说说
贵金属
行业的现状:看看现在的黄金价格,再看看现在美元、人民币的颓势,你就能感觉到,钞票已经变成了纸,唯有贵金属才是真正的钞票。随着钞票的不断贬值,不断的通货膨胀,贵金属会一直火下去。
发展形势:最近几年,已经是在不断的冲高,预计最近几年会有一个回落。当然,总体会在高位运行。
你要是搞投资的,目前还可以搞搞,你要是搞技术的,这个行业值得加入,有过硬技术的人,永远是稀缺的。
⑸ 俄罗斯贵金属与宝石的开发利用现状
159.俄罗斯托库尔黄金公司
该公司是新型的非国有采金企业之一,该企业在阿穆尔州有7处金矿,阿穆尔州被认为是采金生产最有前途的地区之一。为开发这些金矿,这家公司于1992年建立的有限股份公司于1993年9月开始发行本公司总额为77亿卢布的股票,到1994年初该股票的上市价格已是其票面价格1000卢布的5倍。可是发行股票筹集的资金只能开采储量为250~260吨的金矿。托库尔黄金公司提出了各种方案:一方面与西方采矿公司进行谈判,吸收他们开采黄金;另一方面可能进一步扩大法定资本和发行新的股票。
采金部门成立了股份公司,这些股份公司通常是开放型的,部分股份(38%~81%)划归国有,由国家资产管理委员会或它的地方机构持有。俄罗斯贵金属委员会认为应该由它代表国家管理这部分股票,这个问题至今一直尚未得到解决。
⑹ 中国贵金属(黄金、白银)投资的发展现状前景
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呵呵,要了解历史,现状及前景。中国国内的贵金属市场还不健全。不过这确实是不错的行业。值得关注
⑺ 谁知道中国的黄金历史与现状是什么样的
从五千年的中国历史来看,中国一直是一个黄金贫乏的国家。虽然与世界其他民族一样,黄金在我国历史上也是财富的计量单位和拥有财富象征,黄金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非同一般。但事实上由于中国黄金总量上的缺乏,使得黄金很难成为财富流通中介的主角。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承担流通货币功能主角的是白银。中国“贫金”的现实一直延续到21世纪的今天。而产生“中国贫金”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原因:
(1)历史原因:
据考古发现,在汉代以前中国社会商品流通领域中并不缺乏黄金,整个社会中黄金流通总量也并不缺乏,这可以从汉代以前的墓葬考古中发现了大量的黄金饰物可见一斑,从各种历史文献中也可以看到当时黄金的重要地位。据当时的历史文献记载,皇帝对有功的大臣战将等往往就动辄赏赐几百斤的黄金。
但在汉朝以后中国社会中的黄金总量就突然减少了,对于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总量的突然减少直到现在还是一个谜,还需要中国考古学界来继续研究破解这个谜团。其中有一个说法,从汉代以后,中国朝代更替频繁,农民起义层出不穷,各种战争一直绵延不断,而当时的黄金事实上是储备在中国社会的王公贵族和地主阶层里,这些王公贵族和地主阶层恰恰是各种战争与农民革命的掠夺对象,为了保存这些财富,这些王公贵族和地主阶层必然要藏匿类似黄金这样的高价值财富。社会动荡各种绵延不断的战争过程中这些王公贵族和地主阶层中的很大一部分被革命浪潮所消灭,这些被藏匿的黄金财富就成了无主的、消失了的财富。由于从汉朝以来,各种战争革命频繁爆发延续了几百年时间,大量的诸如黄金这样的高价值财富就被埋在了华夏大地的各个角落中,“一人藏匿百人难寻”,大量黄金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消失了的财富。也许这真是中国“贫金”的一个历史解释。
(2)近现代的战乱因素:
除了上面的历史疑案外,在近代中国历史上的诸多事件,进一步造成了中国大陆上贫金的现实。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遭受西方列强的近100年的鸦片贸易巧取和武装抢夺与盘剥,大量的白银和黄金被当作鸦片货款和战争赔款流出中国,进一步造成了中国黄金与白银等贵金属硬通货的严重匮乏。自此以后中国境内的连年内战和日本侵略中国,更是造成了我国黄金与白银的大量外流,一部分黄金与白银用作了军械物资的购买,另一部分被大量达官显贵外逃携带出国。至今中国民间依然有这样的国际黄金疑案未了结。
(3)国民党内战时期的“金圆券”事件
抗战胜利后,国共内战时期国民党政府炮制的“金圆券”事件就是另一个有代表性的黄金外流事件。国民党政府财政连年出现巨额赤字,为了弥补赤字,就大量发行法币,法币猛增,物价随之飞涨。为了挽救经济崩溃,1948年8月19日,国民党政府实行所谓的“币制改革”和“限价政策”。其中国民党政府颁发的《金圆券发行办法》规定金圆券每元含黄金0.22217克,发行额以20亿为限。按1金圆券折合法币300万元的比率收兑法币。同时规定黄金1两等于金圆券200元。白银1两等于金圆券3元。美元1元等于金圆券4元。
当时国民党政府使用高压和诱骗等手段强制推行这个法令,命令国统区的人民必须在1948年9月30日前将所持黄金和白银全部兑换成金圆券,过期不交者,一律强制没收。不到两个月,就从人民手中榨取金银外币总值达2亿美元。
1948年10月初,由上海开始的抢购风潮波及国民党统治区各大城市,物价更进一步飞涨。11月10日,国民党政府被迫宣布取消限价政策。12日又公布《修正金圆券发行办法》法令,规定1金圆券的含金量减为0.044434克。公开宣布金圆券贬价4/5,撤销金圆券发行20亿元的限额。之后金圆券无限量发行,至1949年5月,金圆券发行额为六十七万多亿元,金圆券也像法币一样成为废纸。
这些用“金圆券”兑换来的黄金、白银,以及国民党政府中央银行历年的黄金、白银储备等,在1949年由军舰押送至台湾。1949年1月10日,大公子蒋经国拿出一封蒋介石的“手谕”,上面明令俞鸿钧尽快将全部库存的黄金、白银和美钞运往台湾。当时,国民党经过所谓的“币制改革”,发行金圆券,强行将民间的几乎所有黄金和美元收归国库。关于这笔款的数目,说法不一。国民党的文人陈孝威说是“黄金50万两”;也有的说是美金8000万元,黄金92.4万余两, 银元3000万元; 而李宗仁的秘书梁升俊说南京失守时,“国库尚有黄金280万两,美钞5000余万元,经合署的棉花纱布出售总值不下美元1500万元,还有价值巨大的有价证券”。 总之,在当时这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数字,在蒋介石的直接指挥下,这笔巨额财富用海军军舰全部抢运到台湾。
(4)当代中国仍然“黄金匮乏”
1949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就是在这样一个几乎“无金”的中国大陆上开始经济建设和金融体系建设。中国政府只能从新生产黄金中获得增加,而没有历史存留的积累。在1949年建国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在黄金问题上一直是严格管制阶段,黄金开采企业必须将所生产出来的黄金交售给中国人民银行,而后由中国人民银行将黄金配售给用金单位。那时新生产出来的黄金主要用于我国紧急国际支付和国家储备。到1982年社会大众才重新开始有权力拥有黄金,拥有黄金的渠道还只是通过商场可以购买到黄金首饰而已。
综上所述,中国大陆当前的“黄金匮乏”的历史原因就非常清楚了,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和地域大国里,从1949年到1982年我们国家整个社会存在一个“黄金断层”,这个“黄金断层”持续时间长达30年,整整影响了两代人。在两代人的时间里,中国人民与黄金无缘,只是很朴素的知道黄金很值钱,黄金很贵重,但无法接触到黄金,缺乏对黄金的各种知识的了解与认识,对于黄金的重要作用和金融功能了解甚少。这个黄金断层实际上导致了整个社会对黄金的普遍性无知和漠视。
中国社会大众需要对黄金理念与投资意识的大补课,迫切需要弥补中国社会与大众在黄金意识层面的大断层,中国需要一个重新唤醒民众真切认识黄金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5)中国央行黄金储备
截止2005年12月底,中国中央银行公布的黄金储备为1929万盎司,折合约为600吨。(实际情况可能要超过1000吨以上)
按150元/克的市场价格计算,600吨黄金的价值约为900亿人民币。按580美元/盎司的价格计算,1929万盎司黄金价值约111.88亿美元。截止2005年12月,中国的外汇储备约8000亿美元,黄金储备约占外汇储备1.3%左右
(6)中国黄金生产状况与矿藏储备
2003年我国的黄金产量名列世界第三,黄金年产量约180吨,折合到当时的黄金价格约为200亿人民币,而且最近6年来的产量波动不大。
以2004年1-5月份的我国黄金生产情况来分析,全国5月份生产黄金(成品金)16.837吨。1-5月累计完成79.065吨。与去年同期相比,黄金产量增加7.341吨,同比增长10.24%。2004年1-5月,黄金矿山企业矿产金(成品金+含量金)累计完成64.263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0.80%;冶炼企业(有色、黄金冶炼企业)累计完成成品金32.680吨,比去年同期增长9.22%。
2004年我国黄金产量达到212.348吨,与上年同比增长5.86%。产金量较大的省有山东、河南、福建、陕西、辽宁、河北等省,山东仍为我国最大产金省,全年产金64.509吨,占全国产量的30.38%。
2005年,中国黄金行业总体经济运行情况良好。中国黄金协会的《全国黄金统计月报》显示,2005年全国黄金产量达224.050吨,中国黄金产业的“十五”规划,要求在2006年达到约240吨的黄金年产量,可见,我国要迅速大幅提高黄金产量的空间已经不大。
中国国内的黄金探明储量为4000至5000吨,约占世界探明储量的10%,以现有开采速度还可维持22至28年。
(7)民间储金量较低黄金投资意识匮乏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对黄金产业一直实行严格管制,黄金生产企业须将开采和冶炼的黄金,全部售给中国人民银行,再由中国人民银行经过审批环节配售给各用金单位。
1982年,在国内恢复出售黄金饰品,以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发行熊猫金币为标志,中国开放金银市场迈出第一步,1999年11月,中国放开白银市场,封闭了半个世纪的白银自由交易开禁,上海华通有色金属现货中心批发市场成为我国唯一的白银现货交易市场。白银的放开视为黄金市场开放的“预演”。2001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宣布取消黄金“统购统配”的计划管理体制,在上海组建黄金交易所。同年6月,中央银行启动黄金价格周报价制度,根据国际市场价格变动兑国内金价进行调整。随后足金饰品、金精矿、金块矿和金银产品价格全部放开。
2002年10月30日以上海黄金交易所正式开业为标志,中国黄金市场走向全面开放,黄金投资逐步走进社会大众,黄金投资在中国迎来了全新开端。
目前,中国国内的黄金总存量约为4000-5000吨。这包括中央银行的黄金储备和民间大众拥有的黄金制品。
中国国内的黄金需求一直是以首饰性消费需求为主,每年中国市场销售的黄金绝大部分都成为了黄金饰品,工业、医疗、科研等行业占消费需求的比重较小,而黄金的金融投资需求目前还只是刚刚起步,所占的比重更是小的可怜。中国民众对黄金的理解和认识更多停留在首饰品的认识上,对黄金的金融投资功能知之甚少,黄金金融投资的参与度极低。
是种种历史原因和金融体制的原因,造成中国大陆人均黄金制品只有3.5克左右的现状。目前,中国大陆人均黄金年消费量只有0.2克,消费数量集中在黄金饰品上,与港、台地区和西方国家的水平差距悬殊(阿联酋人均年消费黄金最多,达30克),离印度人均约1克的水平也有很大距离。预计今后几年中国的黄金消费将从以往每年200吨左右增加到400吨至500吨,这对国际黄金市场的价格将会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 综观中国国内现状,国家缺乏长远的黄金储备规划,普通民众对黄金的投资意识、保值增值应对金融危机、通货膨胀的功能远未了解。但目前国内大众投资黄金的意识正在被唤醒,从投资需求来看,中国黄金市场在彻底开放之后,将令世界再度吃惊,中国民众在黄金金融市场上的投资能力不可低估。
⑻ 南岭贵金属矿床研究现状与进展
与侵入岩有关金矿床的一种重要特征就是产在已知的W、Sn成矿省内,而中国境内W、Sn矿床分布十分广泛。中生代以来,受太平洋板块俯冲的影响,在中国东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钨锡成矿省,它们有些与大规模的金矿省重叠,暗示了中国具有寻找与侵入岩有关金矿床的广阔前景。这些Au、W、Sn成矿省叠加区域往往伴随有大规模的燕山期钙碱性花岗质岩浆的侵入活动,是形成与侵入岩有关金矿床的有利地段,如华南造山带的武夷-云开构造带、三江造山带的哀牢山构造带、华北克拉通南缘的东秦岭构造带等。陈毓川等(2001)在总结中国金矿床的成矿系列类型和中国成矿体系与区域成矿评价(陈毓川等,2007)时,划分出陆内断陷边缘与花岗岩有关的钨、锑、金成矿系列类型,包括湘中-湘西陆内断陷边缘与燕山期花岗岩有关的金、钨、锑、铅、锌矿床成矿系列和西秦岭川陕甘三角区陆内断陷边缘与印支-燕山期岩浆作用有关的钨、锑、金、汞、砷矿床成矿系列,典型矿床包括沃溪、漠滨、李坝、金山、马泉、双王等金矿床,由于它们特征性的金属矿床组合以及与钙碱性侵入体密切的时空联系,似乎表明它们应是与侵入岩有关的金矿床,尽管其中很多金矿床的成因存在很大的争论。
与侵入岩有关的金矿床的另一个共同特征是矿床或矿脉有不同程度的钨矿化现象,其特征元素组合是Au+Bi+W+As+Mo+Te±Sb。在玻利维亚的若瑞可勒(Rorikollo)金矿中发现有含钨金红石,加拿大汤伯斯通金矿田内伴生大量白钨矿,我国新疆阿勒泰托库孜巴依金矿石英脉中也有白钨矿;反之,钨矿床中也有金矿化,如越南规模最大的钨矿床、世界第五大萤石矿床———纽法欧矿床含金达17.6t。由此可见,在全球范围内,金与钨共生是一个普遍的地质现象。
南岭是全球著名的钨锡成矿带,陈毓川等(1989,1990)系统地研究了该区与中生代花岗岩类有关的成矿系列,其中含有金矿的有两个成矿系列,分别是与燕山期中酸-酸性火山-侵入岩有关的W、Sn、Nb、Ta、Mo、Cu、Pb、Zn、(Ag、Au)成矿系列和与深变质的海西—印支期为主的混合花岗岩有关的Nb(Ta)、Sn、Au成矿系列,前者主要分布在闽粤火山断陷区,成矿花岗岩类为壳-幔混源的石英斑岩、花岗斑岩、英安岩、流纹岩等火山-侵入岩;后者主要分布在武夷-云开后加里东隆起区,成矿花岗岩类主要是一套深变质和混合岩化程度不等的混合岩、混合花岗岩、花岗伟晶岩、花岗斑岩等。近年来,在南岭及其邻区发现中型规模以上的金(银)矿床40余处,其中规模最大的为闽西的紫金山铜金矿,产出金(银)矿床数量最多的地区是湖南省(王登红等,2007),也是金矿与钨锡矿床共存的典型地区,典型的矿床以湘西的沃溪W/Sb/Au矿床为代表。但沃溪矿床的成因争议颇大,概括起来主要有3种观点:岩浆成因说(张振儒等,1978;杨舜全,1986)、沉积-变质成因说(涂光炽等,1984;马东升等,1991;罗献林等,1991)和海底热卤水喷流(或热泉)成矿说(张理刚,1985)。近期,构造-岩浆成因说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陈国达,1956;彭渤等,2000)。对于雪峰地区金的成矿年龄,不同的研究者获得数据差别也很大,彭建堂等(2003)利用白钨矿Sm-Nd和石英Ar-Ar同位素定年,分别获得420±20Ma和414±19Ma;本次研究获得湘西南的铲子坪金矿的石英Rb-Sr等时线年龄为205Ma左右,其矿区附近的黄茅园岩体锆石SHRIMPU-Pb年龄为222.3Ma左右,铲子坪金矿的成矿年龄为印支期;彭渤等(2000)从区域成矿背景的角度,认为湖南省的金锑矿的成矿时代为中生代。董和金等(2006)从成矿系列的角度,对湖南省的岩金进行了全面分析,划分为4个成矿系列:①与浅变质有关的热液成矿系列(黄金洞、沃溪、龙山、万古);②沉积-热液变质型成矿系列(廖家坪金矿);③与幔源花岗岩有关的热液交代充填成矿系列(常宁水口山金矿和浏阳七宝山金矿);④红土金矿成矿系列(铁、锰帽型)。在钨锡成矿带内发现有金矿床产出的同时,在铜金成矿带内也发现了钨矿床,如长江中下游Fe-Cu-Au成矿带西段内就有大型矽卡岩型钨铜钼矿床产出(阮家湾矽卡岩型钨多金属矿床);产在锡林浩特Fe-Cu-Au成矿带上内蒙古沙麦石英脉型钨矿床(胡朋等,2005)与赣南地区同类型矿床具有类似的矿床地质及其成矿机制特征;甚至金矿脉中也有钨的矿物产出(新疆阿尔泰地区的赛都金矿床含有白钨矿、赣南地区的留龙金矿中含有少量的黑钨矿)。由此可见,钨矿与金矿在空间共存是很普遍的地质现象,只是在不同地区的矿化程度不同而已。
南岭地区贵金属科研工作也积累了不少资料,如康先济等(1991~1995)完成的“广西大瑶山地区斑岩体的地质特征及斑岩型金矿的找矿前景”研究;谌建国等(1990~1992)完成的“湖南省雪峰山地区金矿成矿条件研究及远景预测”;饶家光等(1991~1993)完成的“海南岛主要金矿床地质特征形成条件及找矿靶区研究”;袁正新等(1990~1993)完成的“粤西地区构造特征与金矿成矿关系”以及宜昌所在“九五”期间牵头完成的原地矿部“九五”科技攻关项目“云开地区重要成矿区带金、银、铜、铅、锌成矿背景及找矿靶区优选”等。黄崇轲等编著的《南岭银矿》则提高了南岭银矿的研究程度。
赣南地区金矿的研究起步较晚,赣南地调大队1991年通过“赣南金矿成矿条件、找矿方向和靶区选择”项目,对该区金矿产出的地质背景、成因及其靶区的优选进行了初步研究;部分研究者对具体的金矿床进行了研究(张乾等,1995;彭人勇等,2000;胡本语,2003;胡云沪等,2001;施明兴等,2006),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该区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及其成因;王定生(2001,2002)概述了赣南地区金矿床的地质特征,探讨了金银矿床与脉状黑钨矿床的成因联系,提出了钨锡矿床“三环一帽”的矿化分带模式,即外环为W、Sn、Bi、Cu、Zn弱异常带、中环为W、Sn、Bi、Cu、Zn中异常带、内环为W、Sn(Mo、Be)、Bi、Cu、Zn强异常带和帽为F、B、Li、Rb、As、Se异常带,确定了3个金矿成矿远景区(表3-1)。
表3-1 南岭及邻区部分中型以上贵金属矿床工作程度一览表
注:陈毓川等(2001)金矿分类方案:Ⅰ—产于花岗岩-绿岩建造中的金矿床(绿岩带型金矿床);Ⅱ—与岩浆岩有关的金矿床:Ⅱ1—与火山岩有关的金矿床(火山岩型金矿床),Ⅱ2—斑岩型金矿床,Ⅱ3—侵入岩体内和接触带型金矿床,Ⅱ4—远接触带型金矿床,Ⅱ5—岩体内外变形带热液金矿床(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Ⅲ—产于沉积建造中的金矿床:Ⅲ1—细碎屑—碳酸盐岩中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Ⅲ2—变质碎屑岩中脉型金矿床;Ⅳ—与表生作用有关的金矿床:Ⅳ1—砂金矿床,Ⅳ2—红土型金矿床,Ⅳ3—铁帽型金矿床。
⑼ 我国贵金属市场的现状如何
怎一个乱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