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南岭地区贵金属成矿规律
一、贵金属矿床成因类型及成矿机理分析
(一)金矿床成因类型划分
根据矿床的成矿作用及其成矿方式、物质来源、控矿条件及矿床特征等,南岭地区金矿床及与金相关的有色金属矿床可以划分为10种主要成因类型:①与岩浆岩有关的金矿床;②火山岩型金矿床;③斑岩型金矿床;④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⑤微细浸染型金矿床;⑥变质碎屑岩中脉型金矿床;⑦与表生作用有关的金矿床;⑧砂金矿床;⑨红土型金矿床;⑩铁帽型金矿床。
(二)银矿床成因类型划分
根据矿床成因分类原则,成矿作用及其成矿方式、物质来源、控矿条件及矿床特征等,南岭地区银矿床及与银相关的有色金属矿床可以划分为8种主要成因类型:斑岩型、接触交代型、高中温热液型、中低温热液型、火山热液型、同生沉积型、沉积改造型、表生型等。
(1)斑岩型矿床
该类型矿床分布于赣南武夷山西坡岩背、凤凰岽、粤东莲花山、西岭等。围岩为侏罗纪火山岩及上古生界,成矿岩体为燕山早期花岗斑岩,呈Sn、W-Cu、Pb、Zn-Ag矿化组合,矿体产于岩体内外接触带上,似层状、透镜状,围岩蚀变有钾长石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萤石化。常以伴生和含银矿床出现,矿床规模以小型为主。
(2)接触交代型矿床
主要分布于赣南、湘南、粤北、粤中、桂西、桂东和滇东南等地。如焦里、宝山、坪头岭、金子坳、船肚、东坡、瑶岗仙、香花岭、大义山、大厂拉么和佛子冲等地。一般都沿构造岩浆带分布,赋矿地层大多为上古生界D2—P1,围岩主要为碳酸盐岩或含钙的碎屑岩,成矿与燕山早期第三阶段至燕山晚期黑云母花岗岩类小侵入体有关。矿床大多受NE向褶皱断裂控制,在区域性多组断裂构造和不同类型构造的复合部位往往对成矿极为有利。矿体多在花岗岩类岩体与围岩接触带上形成,呈透镜状、似层状、扁豆状,部分为脉状。主要有用元素组合:W、Sn-Pb、Zn-Cu(Au)-Ag(伴生),Ag-Pb、Zn-Cu,Sn-W-Bi-Be-Ag(含Ag),W-Mo-Bi-Cu-Ag(含Ag),Pb、Zn-Ag(共生或伴生)等。矿石中银可以构成独立银矿物或含银矿物;银的储量规模以中小型为主,部分银矿床可达中型规模,如拉么、焦里、宝山、佛子冲等。
(3)高中温热液型矿床
主要分布于赣南、湘南、粤北、桂北和滇东南等地,主要为大脉型或细脉型钨锡多金属矿床,过去统称为石英脉型。近年发现这些矿床或矿段中银含量达共生甚至独立银矿床要求,它们多数沿构造-岩浆带内外带分布,赋矿围岩为震旦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的碎屑岩、碳酸盐岩。主要与加里东期—燕山期花岗岩类侵入岩有关,成矿主要是燕山早期第一阶段到燕山晚期第一阶段,其中铅、锌、银主要成矿期是燕山早期第三阶段到燕山晚期,少数属雪峰期和印支期。如西华山、漂塘、茅坪、大吉山、黄沙、锯板坑、石人嶂、红岭、梅子窝、东坡、大义山、瑶岗仙、珊瑚、芒场大山、武鸣两江、个旧卡房等矿床。
银在各类成矿元素组合矿床中,呈共生矿、伴生矿或其他含银矿产出,矿体局部地段银品位可达独立银矿要求。银储量规模一般为中型。
(4)中低温热液型矿床
本类矿床是南岭地区银矿床的最主要类型之一。全区都有分布,如:蛤湖、柳木坑、赤坑、大兴山、长岗岭、厚婆坳、银屎、田东、宝山、黄沙坪、铜山岭、香花岭、芒场、马鞍山、老厂、凤凰山、金山、中苏、虾洞和下厂等。分布于不同构造单元,以晚古生代—中生代坳陷区为主,隆起区次之。赋矿围岩从震旦系—三叠系。成矿主要与燕山期花岗岩有关。部分与加里期或印支期的花岗岩类有关,控矿构造以EW向和NNE向及NW向断裂为主。矿体以脉状为主,部分为透镜状。主要成矿元素有Pb、Zn、Ag、Au、w等。以Pb、Zn为主的矿床伴生Ag、Cu、As、W、Cd;独立银矿床,往往伴生Pb、Zn、Cu、Sn,个别伴生Au(如张公岭、金山、大兴山、长岗岭等);钨矿则属单一白钨矿(如一六矿区等)。
(5)火山热液型矿床
该类典型的矿床仅在粤东地区发现。侏罗系下统金鸡组碳质页岩底部为安山岩,银锑矿的含矿围岩为爆发角砾岩-英安流纹质凝灰岩-英安质流纹岩-斑杂角砾熔岩(钟丘洋)和熔结凝灰岩-凝灰角砾岩-流纹质凝灰熔岩(宝山)等。矿化主要元素组合分为Ag-Sb,Pb、Zn、Cu、Ag和Sn、Pb、Zn、Ag等,银、锑组合中,银品位富,其他组分为伴生或含银。银储量大、中、小型都有。
(6)同生沉积矿床
该类型矿床主要分布于粤北坳陷区晚古生代碳酸盐台地沉积区内,如杨柳塘、天子岭等铅锌银矿床。受NE向古构造断陷带控制,矿区可见大量同生沉积构造特征。赋矿层位为泥盆—石炭系,矿体形态有层状、似层状、透镜状。矿石结构常保留层纹状、浸染状及生物残余结构,主要元素为Pb、Zn、Ag,伴生有菱铁矿、辉锑矿等。属中小型共(伴)生银矿床。
(7)沉积改造型矿床
该类型矿床是最具工业价值的银矿床之一。主要分布于隆起区边缘,即坳陷区与隆起区的过渡带,多为碳酸盐台地沉积。如凡口、曼家寨等铅锌银矿床或锑、银矿床。另一亚类为沉积-岩浆热液叠加改造型,如白牛厂银、铅锌和大宝山多金属矿床等,矿床形成除保留沉积特点外,出现大量岩浆热液成矿特征。矿体形态有层状、似层状、透镜状、少数脉状。矿床主要元素组合有:Cu-Pb-Zn-Ag、Pb-Zn-Ag、Pb-Zn-Sb-Ag。银品位富,达独立和共生银矿要求。银储量主要为大、中型矿床。这类矿床中的凡口银、铅、锌矿和白牛厂锡、铅、锌、银矿的成因,尚有不同认识。
(8)表生型矿床
经地表风化作用改造富集成矿的有关银矿床。原生矿床与表生矿床受到同一构造控制,矿床主要元素组合有W-Sn(禾尚田)、Mn-Pb、Zn(小带)、Mn-Ag(凤凰山氧化带)、Sn-Pb、Zn-Ag(虾洞、龙树脚)等,银品位贫富都有,银储量规模多为中、小型。
(三)成矿机理分析
1.与构造破碎带(剪切带)有关金矿构造体制转换与成矿富集机理
在20世纪90年代找金热潮中,与构造破碎带(剪切带)有关金矿本次研究与相关观点颇多,根据野外调查总结,认为区内金矿调查评价工作中应重视金矿构造控矿分析,特别是与金矿有关的构造破裂、流体流动与矿质聚集机理问题(韦昌山等,1996),这涉及矿质富集机制和找矿方向等问题。在广东河台金矿,湖南铲子坪金矿、大坪金矿、沈家垭金矿、仙人岩金矿等,多见到逆冲或低缓构造破碎带、韧性剪切带内,存在早期石英脉韧性变形叠加富集成矿、石英脉再破碎赋矿、可拼合角砾群、垂直与平缓网脉组合等,很多含矿破碎带旁侧内有稍晚期形成的透镜体,其侧伏向指示着主构造带运动方向,其构造-流体-成矿机理可以利用“断层阀-地震泵”模式来解释。在水口山矿田,构造破碎带(剪切带)不同发展阶段生成的裂隙及石英脉体,其含金性具有较大差异,相关的找矿标志是与断裂有关的构造减压带和硅化岩带;在大坪-铲子坪金矿区,金矿体呈透镜状产于与区域片理交切的剪切带内,剪切带以外的大量蚀变带仅具金矿化或无矿化;而含金矿体主要为早期构造岩强烈硅化所致的硅化岩,富金的灰白色硅化岩往往具有韧性变形现象,亦可见黄铁矿破碎和具压力影,弱应变域残存的石英近似糖粒状,晚期又有裂隙网脉体即乳白色硅化岩叠加(曹进良,2000;陈明扬,1996),表明硅化体成生后,经历了脆→韧性转换和韧→脆性转换。类似的构造动力成矿作用也见于锡矿山锑矿。
2.“红土型”金矿及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成因
“红土型”金矿是一种表生型金矿床,但并不完全是由微细粒浸染型金矿经风化而成。区内“红土型”金矿发育,主要见于桂西、湘南、粤北、赣西等地,该类型金矿具有分布广、规模大、品位较低、暴露地表易采选、找矿标志明显、见效快等特点,本身既可成为矿床,同时也可作为寻找其他类型金属矿床的指示物,在矿产资源评价中的综合找矿方法应予以重视。
湘南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以水口山矿田仙人岩、坪宝矿田大坊矿区为代表,其成矿条件可概括为:“含金矿坯层、断裂构造、岩浆和热泉作用”三位一体的成矿必备条件(刘正桃,2000),其中以中上石炭统壶天群硅质白云岩、微石英岩等古热泉沉积含金建造,下二叠统当冲组热水沉积硅质岩、钙硅泥质页岩等含金建造层成矿较为有利,其中以水口山地区、桂阳北部洋市至郴县许家洞地区、坪宝等地区,为寻找该类型金矿的有望地段。
在仙人岩金矿区,主推覆断层带以强硅化为特色,组成硅化角砾带,其断层泥及角砾带经风化淋滤形成含金黑土夹角砾型金矿床,在断裂交汇部位和倒转背斜与区域性推覆滑脱构造相交切部位,往往控制厚大富金矿体的产出。而热泉“硅帽”带一般呈NNE向和SN向线性展布,互不相连,成群成带分布,形成陡峭山脊和孤立的山包。单个“硅帽”形态在平面上呈椭圆状、圆状、长条状;在剖面上多呈向上分支的锥体状和圆筒状、不规则的树枝状。“硅帽”带大致分为两类,硅化角砾岩体(带),即早期与推覆构造有关的硅化角砾岩体(带)和晚期热泉活动形成的硅华、泉胶等“硅帽”。不同时期形成的黑土型金矿和“硅帽”带含矿性不同。
湘南红土型金矿受基底断裂控制,呈带状分布,具有风化剖面厚度小、成熟度偏低、对矿源体类型及含Au性依赖强、含矿层单一且厚度较小的特点。金的次生富集与黄铁矿的氧化及褐铁矿的吸附密切相关(曾志方等,2002)。
广西“红土型”金矿分为7类,包括碳酸盐岩类、火山岩类、蚀变构造岩类、细碎屑岩类、基-超基性岩类、矽卡岩类、热水沉积岩类和古砂砾岩类等,以前3类较发育,金矿产出受矿源体、红色风化壳的发育程度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控制。
赣西地区“红土型”金矿主要分布于袁水坳陷,具有“3个有利赋矿层位、3个有利赋矿岩性和3种有利元素组合”特点(陈大经,2001)。其中萍乐坳陷带中与微细粒浸染型金矿母岩风化有关形成的红土区是寻找“红土型”金矿最有利的地区。
3.与构造蚀变破碎带有关银矿产出特征
与构造蚀变破碎带有关的银矿主要产于粤西和粤西北地区,如连南必坑银矿、云安高枨银矿和高明叠平银矿等。该类银矿往往与金属硫化物如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等共生。
高枨银矿围岩为蚀变花岗岩,矿体明显受近EW向断裂构造带控制,构造带产状为170°∠71°,紧靠顶板发育宽约15cm角砾岩带,角砾为硅化岩,其中含有细-粉状黄铁矿,角砾外形圆滑,长轴平行构造面。带内以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为主,断面不规则。矿石矿物主要有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菱锌矿、菱锰矿,方铅矿呈胶状团块状产出。矿区内蚀变矿化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①硅化黄铁矿化阶段;②碳酸盐化阶段,主要为菱锰矿化;③硅化、黄铁矿化(呈细脉状产出)铅锌矿化阶段。其中早期的①阶段黄铁矿较自形,呈块状、团块状;②阶段为菱锰矿阶段,其内分布有浸染状黄铁矿;③阶段为石英细脉(含硫化物阶段)。钻孔岩心观察表明构造带深部铅锌矿化加强,菱锰矿明显减少。银矿体延入白垩系砾岩中仍有矿化显示,品位分别为Ag270g/t,Pb0.056%,Zn0.052%,反映成矿作用为燕山晚期或喜马拉雅早期。
连南必坑银矿为NE向异常带近SN向含矿硅化破碎带,矿(化)带多沿层间破碎带产出,V2矿体金属矿物以黄铁矿、黄铜矿、斑铜矿为主,V5矿体岩矿鉴定发现有黄铜矿、蓝黝铜矿弱矿化,显示其原生矿为铜银矿化体的特征。矿石稀土经北美页岩标准化的配分曲线具有负Ce异常和负Eu异常,结合微量元素含量,推断早期可能具有海底火山作用,晚期具岩浆热液叠加。
4.邻区滇黔桂微细粒浸染型(卡林型)金矿地质特征和蚀变作用类型
微细粒浸染型(卡林型)是一种成因独特,储量和经济意义巨大的矿床类型。邻区滇黔桂以及区内湘中坳陷西北缘、粤中坳陷等地该类型矿床蕴藏量丰富。
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具有一套低温热液矿物组合,包括黄铁矿、重晶石、辉锑矿、雄黄、雌黄、毒砂、辰砂和少量重金属硫化物如闪锌矿、方铅矿、黝铜矿、黄铜矿、白铁矿等。
结合前人大量的地球化学研究结果,可以认为微细粒浸染型金矿成矿流体介质大部分来源于大气降水,介质水穿过盆地内地层和建造水混合循环,溶滤了其中的成矿物质。成矿流体的运移明显与盆地内大规模构造-热事件(岩浆事件)过程相关,成矿经历了流体的混合、冷却、氧化作用。
滇黔桂地区的微细粒浸染型金矿,集中分布在右江裂谷盆地之中,处于NE向南盘江断裂带和NW向右江断裂带所夹持地段,略呈三角形,构造上位于扬子地块西南边缘与华南褶皱系右江印支褶皱带交接部位,区内寒武系和泥盆系地层零星分布,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地层广泛分布。南盘江断裂西北部为台地相区,主要分布有二叠—三叠系地层,除北部边缘下、上二叠系之间有峨眉山玄武岩出露,上二叠系下部为海陆交互相的煤系地层外,大面积分布的是碳酸盐岩;南盘江断裂东南部为海槽碎屑岩相区,三叠系地层以碎屑岩相为主,夹含碳酸盐岩。碎屑沉积韵律发育,可观察到鲍玛序列、槽模、同生滑移-滑塌堆积、包卷层理等浊流沉积结构,是区域内主要的含金岩系。区内已发现系列微细粒浸染型金矿,除贵州紫木凼、戈塘、烂泥沟和广西金牙、高龙等大型金矿外,云南富宁革档、罗平鲁布格等也发现了类似金矿床,表明了滇黔桂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微细粒浸染型金矿成矿区和找矿远景区。
对该区金矿成矿作用影响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该区北侧广泛分布的二叠系峨眉山玄武岩,和区内发育的三叠系深水和半深水盆地浊流沉积。
区域上没有岩浆岩,但根据区域重力资料认为该区深部存在两个隐伏的花岗岩带,一是兴仁-南丹隐伏花岗岩带,一是隆林-巴马隐伏花岗岩带,但它们与区内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在成因上的联系如何,尚有待研究。
本区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的蚀变作用不是很强,分带也不明显,交代溶蚀不发育,因而在宏观上较难划分围岩、矿化围岩、矿体之间的确切界线。但是,其基本的围岩蚀变类型是可以确定的,主要有去碳酸盐化、硅化、泥化、硫化物化和碳酸盐化。
硅化至少可以区分出3期,即成矿早期的硅化,形成隐粒和微粒状石英,在板其、戈塘金矿表现突出;主成矿期硅化,多形成细小网脉状石英,该期石英突出特征是表面干净和透明度好,常常与白云石、毒砂、黄铁矿相伴生;成矿晚期的硅化,形成粗大干净的石英脉或梳状石英,其中多含有粗粒自形黄铁矿,并见黄铜矿、闪锌矿、白铁矿,同时还有白云石-石英脉。
泥化作用是金矿化重要的蚀变作用之一,主要形成伊利石和地开石,各矿床中均普遍发育,从分析结果看,泥化作用越强,粘土矿物含量越高,金的含量也越高,表明了二者的正相关关系。碳酸盐化皆发生于成矿晚期,形成方解石为主和少量白云石。
滇黔桂地区的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的形成一般可以划分成4个矿化阶段,即黄铁矿-石英阶段,毒砂-黄铁矿-伊利石-石英阶段,多金属-地开石或多金属硫化物-石英阶段,矿化晚期阶段,成矿期一般划分成两期:热液期和表生期。
5.与中酸性花岗(斑)岩体有关的金银矿床形成机制
主要见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矿体产于燕山期花岗闪长斑岩体与三叠系碳酸盐岩接触带中,成矿作用多与燕山期中酸性花岗(斑)岩体有关,其形成时代与中酸性花岗(斑)岩体一致(140±5Ma),代表性矿床有:鸡笼山、封三洞、李家湾、鸡冠嘴等大-中型铜金多金属矿床,构成长江中下游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贵金属与有色金属的成矿关系
钨、锡矿床是成矿专属性很强的一类矿床,与花岗岩类岩浆活动关系密切。钨、锡、铌、钽矿床与燕山早期壳源型花岗岩有密切成因联系,而铜(铁)、铅、锌等矿床则与壳幔混源型花岗岩有密切的成因关系,属受断裂带控制的浅成花岗岩类。程裕淇、陈毓川等(1979)提出了“与壳幔混源型的花岗闪长岩有关的铅、锌、硫(银、铜、汞、锑)矿床成矿系列类型和与壳源黑云母花岗岩有关的稀有、稀土、钨、锡、铜、铅、锌、锑、汞、银(钼、铀)矿床成矿系列类型”。南岭各地区矿化种类不同,总体上赣南地区主要为钨矿化,桂北地区的西部南丹河池地区以锡、铅、锌、锑矿化为主,东部则主要为铅、锌,湘南粤北地区钨、锡、铅、锌都重要,而粤东和滇东南地区以锡为主,滇东南则以铅、锌为主。银与钨、锡、(铅、锌)矿的关系也随地区和矿化时代等不同而有差别。这种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决定于构造-岩浆-成矿的时空演化,在一定程度上与元素分布的不均一性有关。
南岭地区贵金属矿床与钨、锡、铅锌矿床有十分明显的亲缘关系,主要表现在:
1.金矿与钨锡矿的关系
随着工作程度和研究程度的不断提高,在赣南地区发现了一批原生金矿床(点)。截至目前,研究区内共发现岩金矿床(点)50余处,分布在兴国-瑞金、上犹-信丰、三南(定南、龙南和全南)-寻乌等地区,主要集中在钨锡矿集区或钨锡矿床的外围。
本次研究表明,赣南的金矿床具有以下特征:①95%的金矿床分布在前寒武系地层中,赋矿围岩地层金丰度较高,一般为地壳丰度的2~3倍(王定生,2001);②金矿床与岩浆岩的关系密切,几乎所有金矿床(点)附近的岩浆岩金的丰度比较高;③构造对金矿床控制明显,几乎所有金银矿床的空间分布直接受断裂构造的控制;④金银矿床主要分布在钨锡矿集区或钨锡矿床的外围,钨锡矿床具有明显的矿化分带现象。虽然部分研究者认识到该区金矿床与钨锡矿床可能存在某些成因联系,但没有把钨锡矿床和金矿床作为一个成矿体系进行深入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1)金矿床的成矿时代问题。虽然金矿床与钨锡矿床在空间上共存,但它们在成矿时间上是否同步,是由不同时代的成矿作用叠加形成的还是同期成矿岩浆在不同演化阶段的产物?
2)与金矿成矿有关岩浆岩的问题。即与金矿成矿有关岩浆岩的成岩时代、岩性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产出的构造背景等,需要进行系统的划分、归类,并总结其规律,与钨锡成矿有关的岩浆岩进行对比分析,明确二者的区别与联系;
3)该区金矿床的成矿机制及其成矿模式问题。
2.银矿化与钨、锡、铅锌矿化时间关系
研究区内钨、锡(铅、锌)的成矿时代可分为前加里东期、加里东期、华力西期、印支期和燕山期5个成矿期,其中,燕山期又可分为燕山早期第二、三阶段和燕山晚期早阶段。燕山期为区内最主要的成矿期。不同成矿期次有不同的矿床类型组合。银矿随不同期次和不同类型的钨、锡、铅锌矿的产出而产出,同时还具有自身的矿化特征。
赣南地区以钨、(锡)矿化作用为主,形成于170~104Ma,与燕山早期第二、三阶段和燕山晚期早阶段花岗岩类的侵入活动密切相关。整个矿化作用可分为5~7个阶段,银矿化从早期钨矿化时开始,终止于最末的碳酸盐化阶段以前,但主要在第Ⅲ或第Ⅴ阶段,形成成因类型和矿化元素组合不同的一个矿床系列,包括接触交代型银钨矿床,含银石英脉型钨、(锡)矿床、中温热液型银钨矿床和银矿床。这一钨、(锡)、银矿床系列是在同一岩浆-热液演化作用下不同温压成矿条件下的系列产物。银与钨在同一矿床中的不同矿化阶段富集,富集高峰期银晚于钨,因而空间上钨含量高时银含量不高,银含量在高中温-中低温阶段增强时,钨的含量已降低。
湘南区钨、锡、铅、锌矿床密集产出,成因类型从接触交代型到中低温热液型都有。成矿作用与燕山期花岗岩的侵位关系密切。已知矿床大多定位于高侵位的小岩体接触带或旁侧围岩中。钨矿成矿作用多限于高温热液阶段,锡成矿时间稍晚于钨,以高中温热液为主。铅、锌、银成矿时间较晚,以中-低温热液阶段为主。锡矿化作用开始时银富集增强,而到铅锌大量富集时,锡已为强弩之末而银则富集强度增大。总体上,成矿作用的时间顺序为钨→锡(铜、银)→铅、锌、银。
大厂矿田(矿床)为与燕山晚期浅成花岗岩(Rb-Sr年龄为99±6Ma~115±3Ma。陈毓川等,1993)有关的锡石-硫化物多金属、银、锑、砷、汞成矿亚系列,其成矿作用可分成5个阶段。银矿主要形成于锡、银、硫化物-硫盐-碳酸盐成矿的第二成矿阶段。
滇东南地区钨、锡、铅、锌、银矿床都沿3个燕山期花岗岩基上突起的小岩体附近分布。由于该区亲硫锡矿床系列发育,铅、锌、银主要在硫化物阶段沉淀成矿,成矿温度范围个旧为260~350℃,白牛厂为108~31℃(於崇文,1987)。总的看来,银与钨、锡成矿时代相同,但成矿时间晚于钨,稍晚于锡,略早于铅锌,而结束于碳酸盐阶段前。
钨、锡为主的矿化作用,凡从高温到低温多期次发育者其伴生的银矿化明显,而单期次者银的矿化很差或没有。
3.银矿化与钨、锡矿床空间关系
南岭地区银矿化与钨、锡矿床在空间上常“形影不离”相伴随产出,且往往呈现以燕山期花岗岩体为中心,向外依次出现由高温→中低温矿床演化的特征。如滇东南个旧成矿区以燕山期花岗岩体为中心,向外依次出现:W、Mo、Bi→Cu、Sn→Sn、Zn、Ag→Pb、Zn、Ag递变的矿床系列;桂西大厂矿田也以笼箱盖花岗岩体为中心,向外依次出现:Co、Zn、Ag(矽卡岩成矿期)→Sn、Zn、Pb、Ag、Sb(锡石-硫化物多金属成矿期)→W、Sb(钨、锑成矿期)的分带现象。大型独立银矿床深部常伴生或含锡。如潮州市厚婆拗银、锡、铅、锌矿,银是大型矿床,锡、铅锌均达中型规模;白牛厂银矿床深部与银伴生的锡也达工业品位。这反映了热效应的温度递降矿床分带专属性的关系,在南岭地区是一种普遍现象。
区域成矿地质环境与具体矿床定位机制,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依从,因地而异,故在同一区(带)中出现多种矿床组合形式,多种类型和不同规模。如粤东地区钨、银矿床空间分布于永梅惠坳陷带,特别集中于北部梅县坳陷内,产于加里东褶皱断裂-岩浆带,受燕山第3期复式花岗岩体控制。锡、银矿床则受莲花山、潮州-普宁海丰深断裂控制。铅、锌、银矿床又相对集中于莲花山断裂-岩浆带上及其附近。而铜、铅、锌、银,银、锑,金、银矿床空间分布主要受火山岩盆地及EW向断裂控制。又如桂东南地区沿云开隆起边缘,从廉江庞西洞-金山-中苏-望天洞、石科-夏郢-龙水-张公岭等一带的金银矿床,明显受到博白-岑溪深断裂和深源同熔型的花岗岩浆活动控制。
本区的钨、锡与银的成矿作用在空间关系上,有“同生共体”和“同生异体”的重叠过渡关系。如瑶岗仙钨银矿床,由多期多阶段成矿重叠,各期次岩浆活动都经历气成高温热液到中低温热液,形成多种类型的钨、锡、铜、钼、铅、锌等多矿种共生和钨、锡“同生异体”的银矿床。但总体上从岩体向外或由深至浅,由含银、钨、锡矿床过渡为银、铅、锌矿床。例如,瑶岗仙501号矿脉由标高950m→820m→110m,银的平均品位由57.6g/t→118.5g/t→180g/t,反映银矿产出类型由伴生银矿床→共生银矿床→独立银矿床的演化规律。赣南及湘南地区钨银矿床中,成矿元素出现分带和不分带两种:①钨(锡)、银共生的矿床均出现钨、银分带,其中,含银石英脉型钨矿和中温热液钨银矿床,一般出现逆向垂直分带,钨富集在中上部,银在下部;矽卡岩型银钨矿,一般出现顺向分带,钨矿体在下,银矿体在上。这种分带有时也表现在水平方向上,出现钨矿体和银矿体的平行式或鱼贯式分带。②铅、银共生的矿床一般不出现分带或分带现象甚不明显。粤东地区银与钨、锡矿在垂直分带上,也具明显规律性:一般钨、锡成矿均具多期多阶段的逆向分带特点,钨、锡矿化多集中于矿体中上部,往下多金属硫化物递增,即一般矿体中上部为钨、锡矿,下部递变为铅、锌、铜、银矿体。如潮州厚婆坳矿区呈现上部为锡,下部为铅、锌、银;官坑矿区上钨、(锡),下铜、银的分带现象。
4.银矿化与钨锡矿化的相关性和与成矿花岗岩类型的关系
1)同熔型花岗岩类有关的银矿床,银多与金及多金属矿伴生或共生,与钨、锡矿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其矿床地球化学特征是Ni、Co、Cu、Mo、Ag等元素含量较高,与同熔型花岗岩微量元素特征基本一致或近似。如庞西洞、金山、张公岭等矿床,原生晕的垂直分带:前缘元素为Sr-Mn-Ni-Co,矿中元素为Cu-Ag-Pb-As-Zn-Au,矿尾元素为Sb-Mo。这类深源同熔型花岗岩多沿博白-岑溪断裂带,莲花山断裂带侵入,岩体一般含Ag较高,可形成独立(或共生)银矿床。湘南、粤东地区与同熔型花岗岩类有关成矿作用,主要见于坳陷区及其边缘,以燕山期第二阶段中酸性花岗岩的成矿作用为主,形成以铅、锌、银矿床为主,常伴生有铜、锡、钨的成矿作用。
2)陆壳重熔型花岗岩类有关的成矿作用表现在隆起区,以燕山早期第一阶段花岗岩的成矿作用为主,形成以钨矿床为主的矿化集中区。如赣南隆起区燕山早期黑云母花岗岩或黑云母钾长花岗岩形成含银石英脉型钨、(锡)矿床、接触交代型银、钨矿床、中温热液型银、钨矿床和银矿床(包括含W、Sn的金银矿床)。隆、拗边缘则形成以钨、锡为主,伴生铜、铅、锌、银矿床的成矿区(带)。郴州地区处于隆、拗边缘,花岗岩浆活动从燕山早期延续至燕山晚期,成矿作用经历以钨为主→以钨、锡为主→以铅、锌、银为主的成矿阶段,多次成矿高峰重叠,形成柿竹园、红旗岭、瑶岗仙、大吉岭、东坡矿等众多大型矿床。
3)花岗岩浆多次侵入,多次成矿也是南岭成矿作用的又一特点。例如瑶岗仙复式花岗岩体有4次侵入和4次成矿作用,岩体规模从早到晚,由大变小,以前3次成矿作用为主,各次侵入都伴有金属矿化。第一至第三次金属硫化物逐渐增强,由南东向北西侵入,形成钨银矿化→铅、锌、银矿化分带。又如个旧矿田,印支—燕山期花岗岩出露的西区有贾沙辉长-二长岩体、龙岔河斑状黑云花岗岩、白云山碱性正长岩及长岭岗霞石正长岩等岩体,围绕龙岔河杂岩体外缘有众多的含银铅和锡、铅矿点。东区为隐伏复式黑云母花岗岩基,埋深200~1000m,仅在白沙冲、北炮台、白沙坡等处有小面积出露,隐伏岩体上突部位(马松、老卡一带)均有工业锡、铅、锌、银矿化。
② 冀东地区地壳演化和成矿耦合
冀东地区是全球地壳演化历史最漫长的地区之一,它是我国最古老的华北古大陆的一部分。从太古宙华北古大陆的构造格架初步形成至元古宙的原始地壳的增生发展,直到显生宙特别是中新生代的强烈活化改造,地壳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复杂多变的演化历史,地壳的增长方式从早期的以垂直增生为主,到中后期被水平增生方式为主所代替,形成地壳的物质早期为地幔分异的直接产物,而中后期则是以先存地壳经过部分熔融而形成的物质,仅有少量是通过热点(或地幔柱)和壳下底侵作用来自地幔的、添加到先存地壳的新物质。冀东地区地壳的形成、发展、演化和成矿耦合,至少经历了8次重大的地质事件和演化阶段(沈保丰等,2001)。
一、始太古代—古太古代陆核形成的萌芽阶段(>3200Ma)
近些年来,在冀东曹庄地区曾获得许多较老的同位素年龄值,在灰色片麻岩中呈大小不等的曹庄岩组斜长角闪岩,取得了一批Sm-Nd同位素年龄值。江博明(1987)认为多数斜长角闪岩形成于3500Ma以前;乔广生等(1987)获得6个斜长角闪岩的Sm-Nd等时线年龄为(3561±15)Ma;此外,江博明(1987)还测得2个灰色片麻岩的3240Ma的Nd模式年龄。这些数据说明在古太古代冀东曹庄一带存在以镁铁质火山岩为主的表壳岩。
曹庄岩组的表壳岩主要出露在迁安曹庄、黄柏峪一带,是我国最古老的地层之一(伍家善等,1998)。该岩组出露的层序不连续、不完整,但大致可以划分为下部为斜长角闪岩、(矽线)黑云斜长片麻岩夹石榴或堇青石英岩,中部为黑云斜长片麻岩夹斜长角闪岩和薄层不纯大理岩,上部为黑云片岩、斜长角闪岩及具工业意义的条带状铁建造(BIF)。斜长角闪岩的原岩为镁铁质火山岩,主要属于拉斑玄武岩,该岩组的原岩主要为泥砂质、不纯钙质建造夹基性火山岩和铁建造,处于相对稳定的浅水沉积环境。
在黄柏峪村北与斜长角闪岩相伴产出有铬云母石英岩、石榴透辉斜长岩、条带状铁建造等变质沉积岩。Liu等(1990)用离子探针质谱仪(SHRIMP)测定了铬云母石英岩中68粒碎屑锆石U-Pb年龄,共获得4个明显207Pb/206Pb年龄峰值,分别为3830~3820Ma、3800~3780Ma、3720~3700Ma和3680~3660Ma,其中最老的一粒年龄为3851Ma,另一个较小的年龄峰值为3610Ma。虽然碎屑锆石的测年结果不能反映铬云母石英岩的形成年龄,但所有的测年结果都大于3610Ma,可以推测这套变质岩系的形成年龄大于3600Ma(刘敦一等,1994)。从这套变质火山沉积岩系的地质特征以及碎屑矿物的种类和形态特征分析,蚀源区以花岗质岩石为主,夹少量镁铁质火山岩,说明本区附近具有一定规模的硅铝质古陆壳。
在此期间,在冀东黄柏峪一带形成杏山、脑峪门等小型BIF型铁矿床,这可能也是我国最早形成的矿床。
二、中太古代陆核初步形成阶段(3200~2800Ma)
中太古代,冀东地区已存在一定规模的表壳岩,2800Ma左右的迁西运动中发生的构造岩浆活动,在冀东迁安一带形成了古陆块。
迁西岩群和片麻岩、紫苏花岗岩等主要分布在迁安水厂-松汀一带,形成以卵形构造为特征的高级变质区。迁西岩群主要为暗色麻粒岩、二辉斜长角闪岩、含辉石黑云斜长片麻岩(或黑云斜长变粒岩)、辉石磁铁石英岩等,是形成水厂铁矿等重要含铁层位。在迁安羊崖山,侵入到迁西岩群铁建造的席状花岗岩的锆石U-Pb一致线年龄为2960Ma,羊崖山含紫苏辉石花岗岩中基性麻粒岩包体的Sm-Nd模式年龄为3280Ma和3230Ma(Liuet a1.,1990)。说明迁西岩群形成时间应大于3000Ma。上述资料说明在中太古代时迁安一带古陆核已初步形成,而且可以推测,其分布面积应比现代出露面积要大一些。
随着地壳活动的加剧,火山-沉积作用的加强和陆核面积的增大,相应的成矿作用也增强。在此期间,在冀东迁西岩群内,形成产于高级变质区内的水厂、龙湾、大石河、太平寨等BIF型铁矿床,其中水厂铁矿床探明属超大型矿床,是首钢铁矿资源的主要供应基地。
三、新太古代华北古陆块的汇聚和古大陆克拉通化阶段(2800~2500Ma)
最近某些研究者提出,在太古宙末期可能存在一次全球规模的超大陆汇聚事件。在我国华北古大陆,也存在由几个古陆核被新太古代花岗岩-绿岩带焊接、汇聚而形成华北古大陆的重要造壳事件。伍家善等(1998)提出,在太古宙末中朝古大陆是由胶辽陆块、迁怀陆块、晋冀陆块、蒙陕陆块和豫皖陆块等5个陆块通过陆块间洋盆的消减、弧陆拼合直至陆陆碰撞而聚合的。白瑾等(1996)认为,在3500Ma至2900Ma以前,华北原地台可以划分为东胜、临汾、济宁、渤海、赤峰、辽吉和阿拉善等几个小陆核,新太古代的绿岩带分布在古太古代—中太古代陆核的周边,是陆核聚集的焊接带,在太古宙末期横向挤压-剪切的涡旋构造机制中被焊接成太古宙原始陆壳。沈保丰等(1994)认为,华北陆台可分为东胜、岚县、临汾、埕子口、济宁、燕辽和辽吉等7个块体,绿岩带就分布在这些块体的边缘,即陆核和陆核之间,花岗岩-绿岩带代表早期这些小型陆块之间的焊接带,太古宙末它们构成了陆台的基本单元和格架,表明陆台的不均一性。李江海等认为,华北克拉通是Kenorland超大陆的组成部分,Kenorland超大陆至少包括了波罗的海地盾、苏必利尔地盾、Wyoming区、西伯利亚克拉通、北大西洋克拉通、旧金山克拉通、达瓦克拉通、伊尔岗克拉通和东南极地盾。
冀东地区属于华北古大陆的北缘中段,新太古代是主要的造壳事件。遵化岩群斜长角闪岩的Sm-Nd等时线年龄为(2756±177)Ma和(2674±59.8)Ma等数据都说明,在新太古代早期冀东地区古陆核边缘的海盆中广泛发育了火山沉积岩系,而在新太古代晚期青龙一带的狭长海盆中,也有火山喷发和陆缘沉积作用,形成了表壳岩(齐鸿烈等,1999)。在2500Ma左右在遵化、青龙绿岩带,地壳发生了广泛的深熔作用,大规模的花岗质岩浆侵入活动,使本区古陆核的洋盆消减、陆陆碰撞,地壳的强烈缩短,汇聚形成了克拉通。
新太古代是地球形成过程十分重要的阶段,也是华北古大陆各陆核汇聚成陆块的时期。在此地史期间,成矿规模增大,矿种增多,不仅有铁矿,还有金、铜、锌等矿床。本区也不例外,以镁铁质火山岩为主的海底火山活动强烈,绿岩带发育,在绿岩海盆中形成了大量的与绿岩带有关的阿尔戈马型BIF铁矿床,尤其是冀东的石人沟、湾杖子、大贾庄、司家营、马城等一批大型、超大型铁矿床,其中司家营铁矿床南北长10km,分布面积约36km2,探明储量居华北地区之首。同时,在本区还形成了与碰撞造山作用有关的绿岩带同构造晚期初生型脉状金矿床,如冀东的金厂峪、半壁山、苗杖子等金矿床,其中金厂峪为超大型金矿床。
四、古元古代裂谷阶段(2500~1800Ma)
古元古代初,在太古宙末形成的统一的华北古大陆开始裂解,构造体制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呈现不同性质的活动带同刚性地块并存的构造格局。在华北古大陆内部,既有克拉通基底的裂陷槽,又有曾是古大陆的边缘活动带和岛孤带演化而来的碰撞带,同时在基底内出现具一定规模的基性—超基性岩墙群和层状杂岩体的侵位。这些岩墙群和层状杂岩体,主要发育在华北地台的中北部,大致在2.5~2.4Ga。经过1850~1800Ma的吕梁运动,华北古大陆再次拼接为统一的克拉通,而且由于边缘侧向增生,克拉通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本区作为华北古大陆的一部分,同样经历了这一过程。在2.4Ga左右,在本区北部尚义-赤城-平泉深断裂和康保-围场深断裂之间,发育古大陆边缘的海盆,沉积了含铅锌矿的火山-沉积岩(红旗营子群)。在1.85~1.80Ga,海盆的削减,深熔花岗质岩浆的侵入,韧性剪切作用发育,本区变质基底克拉通化,边缘侧向增生,其面积再次扩大,比目前的出露范围要大。
古元古代是地史上十分重要的成矿期,著名的南非金铀砾岩矿床,VHMS型和SEDEX型铅锌矿床,苏必利尔湖型铁矿床等均在此期间形成。本区北部在古大陆边缘的海盆中沉积了与红旗营子群有关的VHSM型蔡家营子式含银铅锌矿床。
五、中新元古代的裂解和汇聚阶段(1800~800Ma)
经过吕梁运动,华北古大陆最终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统一的克拉通。但随后又发生了克拉通的伸展裂解事件,其主要表现为超基性岩体的侵入、大量的基性岩墙群的产出和非造山的斜长岩-辉长岩(白瑾等,1996)及环斑花岗岩体侵位等重要的地质事件。在中元古代初期,在华北克拉通内形成了巨型的坳拉谷(或裂陷槽、裂谷),堆积了巨厚的沉积物,如燕辽拗拉谷。大量的基性岩墙群侵位在拗拉谷之间的变质基底内。本区1800~800Ma,在蓟县一带为裂陷槽的中心,沉积了中新元古界长城、蓟县和青白口系的碳酸盐岩、砂岩和页岩等,以蓟县剖面为代表堆积了厚达万米,发育较完整的中上元古界地层。在裂陷槽内还发育了非造山期的岩浆活动,大红峪期火山活动标志裂陷作用达到顶峰,大红峪组火山岩颗粒锆石的U-Pb年龄为(1625.3±6.2)Ma(陆松年等,1991)。在1700Ma左右,沿大庙-娘娘庙的东西向深断裂,在伸展构造体制下,大庙斜长岩和密云沙厂环斑花岗杂岩的侵位,反映了中元古代早期华北古大陆的裂解作用。本区中元古代稳定的沉积盖层发育,在蓟县剖面等地的中元古界(蓟县系)地层顶部被新元古界青白口系下马岭组中厚层含铁砂岩、砾岩所覆盖,为芹峪上升,标志着克拉通的抬升和海退等事件。
中元古代末期和新元古代早期的造山运动,使全球大地构造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由于碰撞作用使若干大陆块汇聚成超大陆,汇聚后的超大陆在不同部位和不同时期又重新裂解成若干大陆块体,这就是目前国际地学界关注的Rodinia超大陆的形成和裂解。但在这时期,华北古大陆的响应,除北缘外,其他地区尚有待进一步研究。中、新元古代也是本区重要的成矿时期,在燕辽坳拉谷内,受同生断裂的控制形成了高板河等SEDEX型铅锌矿床,在蓟县、兴隆、涿鹿等形成了我国最古老的赋存于高于庄组内的东水厂、上井沟等锰方硼石和菱锰矿层,此外还有可能与大红峪期火山作用有关的洞子沟式银铜金矿床等。
六、古亚洲洋边缘演化和Pangea泛大陆形成阶段(543~250Ma)
在古生代,华北陆块和西伯利亚陆块之间为古亚洲洋。近3亿年中,经历了多次洋壳扩张、俯冲和碰撞造山,古亚洲洋的规模和范围不断缩小,直至古生代末期,古亚洲洋最后封闭,华北陆块和西伯利亚陆块拼合,成为欧亚大陆板块东部,为Pangea泛大陆的组成部分。
冀东地区处于稳定的大陆和陆表海环境,形成克拉通的盖层沉积。寒武系—中奥陶统地层,主要出露在燕山南麓,为一套半深海—浅海相的页岩和碳酸盐岩。中石炭统—二叠系地层零星分布在燕山前缘坳陷盆地中,以滨、浅海相及海陆交互相含煤砂、页岩为主,上二叠统以内陆河湖相泥砂岩、砂砾岩为主。
本区成矿作用不强,仅在邻区张宣一带产出与碱性侵入杂岩有关的东坪等金矿床,在承德高寺台有赋存于橄榄岩内的铬铁矿床和与透辉岩有关的红石砬子铂矿等。
七、滨西太平洋构造域陆缘的陆内造山作用阶段(250~65Ma)
中生代,华北陆块北缘中段处于陆内环境,属欧亚大陆板块的东部,距离当时陆洋边界近2000km,其造山作用明显有别于板缘俯冲造山带和陆间碰撞造山带,因而称为陆内造山作用。中生代陆内造山作用不仅在本区,而且在欧亚大陆的东部其他地区均十分发育,在全球造山带的分类上均有重要的地位。本区自印支期开始一直到燕山期始终处于陆内造山作用阶段。
印支期(250~205Ma)本区构造-岩浆活动比较强烈,发育多种类型的构造变形,及以都山岩体为代表的数十个规模较大的中酸性侵入体和局部地区强烈的中基性火山活动。构造线的方向以近东西向为主,向东至辽西地区则北东东-北东向构造活动增强。在此期间,构造变形较为强烈,韧性或塑性变形显著,地壳中深层次的构造占主要比例,主要构造线的方向以近东西向为主,说明区域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以近南北向为主。在尚义-赤城-平泉-凌源-阜新的构造线以北,以隆升剥蚀为主,缺失三叠纪火山沉积岩系;而在构造线以南的燕山地区,则发育较多的三叠纪火山沉积盆地,在局部地区如红石砬子一带有角闪岩体和透辉岩岩体侵位。
燕山期(205~65Ma)本区的地壳运动和陆内造山作用的强度均达到中生代以来的最高峰,构造活动的新生性居主导地位,山脉与盆地相间分布,形成新的、颇具特色的构造格局。
燕山运动是我国颇具特色的陆内造山运动,由于各家对燕山运动期次划分不一致,有两分和3分的区别,我们根据程裕淇等(1994)的意见,将燕山运动分为早、中、晚3期,其同位素年龄界限分别为205~163Ma、163~135Ma和135~65Ma。
燕山早期的区域构造格局与印支期相比,有较大的变化。区域构造线的方向以北东向为主,部分近东西向,还发育少量北西向断裂构造带。构造活动的新生性非常明显,新生构造线的方向以北东向为主,反映区域最大主压应力的方向以北西-南东为主,有些地区仍有较大的近南北向继承性最大主压应力。构造变形强烈,褶皱相对较为宽缓,逆冲-推覆构造遍及全区,韧性剪切变形微弱,地壳中浅层次构造变形居主导地位。岩浆活动发育,伴有多期强烈的中、基性火山活动和峪耳崖、牛心山等中酸性岩浆岩的侵位,构造-岩浆活动的强度明显大于印支期。
燕山中—晚期的构造-岩浆活动进一步增强,达到高峰,燕山地区的肖家营、盘山等中酸性岩体都在此期间形成。岩体的侵位常伴有规模不等的环状构造,如盘山等环状构造、帚状构造和变质核杂岩等构造体系。火山岩的分布范围进一步扩大,火山喷发活动也十分强烈,同时次火山岩及其有关的隐爆角砾岩也较发育。构造活动的新生性占主导地位,部分继承性北东向与东西向断裂活动,区域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以北西西-南东东向为主。构造变形较为强烈,但绝大多数以地壳浅层次构造为主。在燕山地区还发育一些张性—张扭性同沉积断裂,控制了白垩纪盆地及其火山沉积建造的空间分布。
中生代是本区贵金属、有色金属的最重要的成矿期(章百明等,1996;吴珍汉等,1998)。随着从印支期→燕山早期→燕山中、晚期的陆内造山作用的不断加剧,构造-岩浆活动极其发育,与之相伴的金、银、铜、铅、锌、钼、铁等成矿亦进入高峰,其中不少为大中型矿床规模,是我国重要的成矿时期。由于燕山陆内造山作用发生在早前寒武纪变质基底上,因而成矿作用不仅有新生性,而更多有继承性,对已形成的矿源岩、矿床等进行活化改造、富集、添加等各种成矿作用。本区早期地壳广泛发育花岗岩-绿岩带及其有关的金矿床及富金岩系,因而,在印支-燕山期形成与壳源深熔岩浆作用有关的绿岩带构造期后再生型热液金矿床,如峪耳崖、牛心山等金矿床和与次火山岩及与岩浆隐爆作用有关的唐杖子、水泉南沟等金矿床。此外,区内还产出寿王坟等矽卡岩型铜矿床。
八、喜马拉雅期的盆-岭构造形成阶段(65Ma至现在)
新生代本区进入了又一个新的构造演化阶段,即以伸展体制为主的盆-岭构造演化阶段,形成了大型山系和大型盆地相间分布的现今盆-岭构造格局。与燕山期相比,地壳运动的强度大为减少,水平挤压与褶皱变形不占主导地位,地壳垂向隆升与拗陷作用明显,伸展构造活动居主导地位,伸展成盆的活动显著。本区裂谷盆地的展布明显受盆缘同沉积断裂控制,盆地裂陷的同时,周缘山脉快速隆升,形成现今盆-岭相间的构造-地貌格局。区域岩浆活动强度较弱,地表有时出露小规模的岩脉和个别规模较小的辉长岩体,仅在局部地区火山作用强烈,发育以幔源为主的新近纪和第四纪的玄武岩。火山活动和地震是区内新生代地壳活动的重要标志,受新生代断裂所控制。新生代成矿作用在本区十分微弱,主要形成第四纪冲积型砂金矿床,如冀东马兰峪砂金矿床等。
③ 珠宝首饰设计与加工的图书目录
1绪论/1
1?1珠宝首饰的发展史及产业调整方向/1
1?1?1首饰的定义及词义延伸/1
1?1?2中国古代首饰的起源和发展历史/2
1?1?3外国珠宝首饰的发展历史/7
1?1?4珠宝首饰产业的调整与变革方向/12
1?1?5珠宝首饰市场与发展前景/13
1?2珠宝首饰的丰富多彩造型设计和时尚品种/14
1?2?1强调主题和个性的高档首饰/14
1?2?2美观新潮的中档和低档仿真首饰/14
1?2?3注重整体配套的现代首饰/14
1?2?4讲究实用性的多功能首饰/15
1?2?5适合大批量生产的时尚首饰/15
1?2?6引领潮流的展览和参赛首饰/15
1?2?7消费者参与制作或组合的组件首饰/15
1?2?8怀念传统文化的仿古首饰/15
1?2?9情侣、婚庆和节日纪念性的热销首饰/15
1?3珠宝首饰制作常用材料的品种分类和选用要求/15
1?3?1常用材料的品种分类/16
1?3?2常用制作材料的选用要求/16
1?4珠宝首饰常用制作材料的资源及开发应用/17
1?4?1世界天然宝玉石资源及主要产区/17
1?4?2我国天然宝玉石资源及主要产区/17
1?4?3国内一些主要宝玉石品种的产地/18
1?4?4黄金的资源及应用/18
1?4?5银的资源及应用/19
1?4?6铂的资源及应用/19
1?4?7其他材料资源及应用/20
1?5珠宝首饰独特的精致的制作方法及技术/20
1?5?1珠宝首饰独特的精致的制作方法/20
1?5?2珠宝首饰独特的精致的制作方法/202制作珠宝首饰的常用宝玉石材料/21
2?1制作工艺对宝玉石材料的材质要求/21
2?2具有美丽彩色的天然宝玉石材料/22
2?3具有特殊光学效应的天然宝玉石材料/22
2?3?1具有“猫眼效应”的天然宝玉石/22
2?3?2具有“星光效应”的天然宝玉石/23
2?3?3具有“月光效应”的天然宝玉石/23
2?3?4具有“变彩效应”的天然宝玉石/23
2?3?5具有“变色效应”的天然宝玉石/23
2?3?6具有“砂金效应”的天然宝玉石/24
2?4名贵的天然宝石材料/24
2?4?1金刚石(钻石)/24
2?4?2红宝石和蓝宝石/26
2?4?3祖母绿/28
2?4?4金绿宝石/29
2?5一般的天然宝玉石材料/30
2?5?1石榴子石/30
2?5?2绿柱石/31
2?5?3电气石(碧玺)/32
2?5?4尖晶石/33
2?5?5锆石/34
2?5?6橄榄石/35
2?5?7托帕石/35
2?5?8长石/36
2?5?9水晶/37
2?5?10透辉石/38
2?5?11顽辉石/39
2?5?12 红柱石/40
2?5?13蓝晶石/41
2?5?14堇青石/41
2?5?15黝帘石/42
2?5?16方柱石/43
2?5?17柱晶石/43
2?5?18赛黄晶/44
2?5?19磷灰石/44
2?5?20萤石/45
2?5?21锂辉石/46
2?5?22硅线石/47
2?5?23方钠石/48
2?5?24符山石/48
2?6天然玉石材料/49
2?6?1翡翠/49
2?6?2软玉/52
2?6?3欧泊/53
2?6?4绿松石/53
2?6?5蛇纹石玉/54
2?6?6独山玉/55
2?6?7玛瑙/56
2?6?8玉髓/56
2?6?9碧玉/57
2?6?10青金岩/57
2?6?11孔雀石/58
2?6?12寿山石/59
2?7有机宝石/59
2?7?1珍珠/60
2?7?2珊瑚/61
2?7?3琥珀/62
2?7?4象牙/63
2?7?5煤精/64
2?7?6龟甲(玳瑁)/65
2?8观赏石/65
2?8?1观赏石及其基本特征/66
2?8?2观赏石的主要类型/66
2?8?3观赏石的评价/66
2?8?4中国的主要观赏石/67
2?9人工合成的宝玉石材料/67
2?9?1人工合成宝玉石材料的发展前景/68
2?9?2人工合成的名贵宝玉石材料/68
2?9?3人工合成的一般宝玉石材料/693制作珠宝首饰的常用金属材料/70
3?1贵金属材料及理化性能/70
3?2金的应用与加工特性/71
3?2?1黄金的发现与早期应用/71
3?2?2金的物理性质/71
3?2?3金的化学性质/72
3?2?4金的成色/72
3?2?5金的衡制/74
3?2?6金合金/75
3?2?7金质首饰的加工工艺及技术/75
3?2?8金的回收/75
3?3银的应用与加工特性/77
3?3?1银的发现与早期应用/77
3?3?2银的物理性质/78
3?3?3银的化学性质/78
3?3?4银的成色/78
3?3?5银的衡制/79
3?3?6银合金/79
3?3?7银质首饰的加工工艺及技术/79
3?3?8银的回收/79
3?4铂的应用与加工特性/80
3?4?1铂的发现与早期应用/80
3?4?2铂族元素的物理性质/81
3?4?3铂族元素的化学性质/82
3?4?4铂的成色和标记/83
3?4?5铂的衡制/84
3?4?6铂的合金/84
3?4?7铂质首饰的加工工艺及技术/84
3?4?8铂的回收/85
3?5一般金属材料/86
3?5?1铜与铜合金/86
3?5?2亚金/87
3?5?3稀金/87
3?5?4不锈钢/87
3?5?5低温合金材料/88
3?5?6钛及钛合金/884玻璃和塑料与其他仿宝玉石材料/89
4?1玻璃/89
4?1?1概述/89
4?1?2玻璃的分类与化学组成/92
4?1?3玻璃的生产工艺/97
4?1?4玻璃脱蜡铸造法/103
4?2塑料/104
4?2?1塑料的组分与分类/105
4?2?2塑料的特性/105
4?2?3仿宝玉石材质的塑料饰品/106
4?2?4有机玻璃饰品及制作方法/106
4?3其他人造晶体材料/108
4?3?1立方氧化锆/108
4?3?2钇铝榴石/108
4?3?3钆镓榴石/108
4?3?4钛酸锶/109
4?3?5碳化硅/109
4?4拼合石/110
4?4?1拼合石的构成与搭配原则/110
4?4?2举例/1105珠宝首饰的美学原理与设计基础/112
5?1美和美学/112
5?1?1美的内涵和特征/112
5?1?2美的三大类具体表现形态/114
5?1?3人的美感与审美过程/115
5?1?4美学与美学的组成/116
5?1?5美学中关于美的表现特征/116
5?2服饰美与首饰美/117
5?2?1服饰与服饰美/117
5?2?2人体美与人体装饰/11
5?2?3首饰美/119
5?3设计形式美/120
5?3?1形式美的定义和特征/120
5?3?2形式美的法则/121
5?3?3服饰款式形态美/127
5?4首饰款式形态美/128
5?4?1首饰款式形态美的构成/128
5?4?2首饰款式的点、线、面和体/128
5?4?3首饰款式的立体构成形式/131
5?4?4首饰款式的整体变化与局部变化/133
5?4?5首饰款式与人体的几个关系/133
5?4?6人体美与首饰的关系/133
5?5首饰色彩和谐美/134
5?5?1色彩美的基本知识/134
5?5?2色彩和谐美的调和方法/136
5?5?3色彩的感情特性/137
5?5?4影响首饰色彩感觉的外在因素与内在因素/138
5?6材料质地美与工艺精巧美/139
5?6?1材料质地美与选用/139
5?6?2工艺精巧美与加工/140
5?7图案艺术美和图案设计/141
5?7?1首饰图案设计过程与图案艺术美的含义和作用/141
5?7?2图案的组织结构和类型/141
5?7?3首饰图案的特性/145
5?7?4首饰图案的各种关系/146
5?8首饰点缀美和服饰配套美/147
5?8?1首饰点缀美和服饰搭配/147
5?8?2其他饰物与服饰配套美/150
5?9首饰个性美和时代流行美/151
5?9?1首饰的个性美/151
5?9?2首饰的时代流行美/1526珠宝首饰主要品种和结构设计/154
6?1手饰的品种和结构设计/154
6?1?1戒指的品种/154
6?1?2戒指的结构设计/155
6?2耳饰的品种和结构设计/157
6?2?1耳饰的品种/157
6?2?2耳饰的结构设计/158
6?3颈饰的品种和结构设计/159
6?3?1颈饰的品种/159
6?3?2颈饰的结构设计/160
6?4胸饰的品种和结构设计/162
6?4?1胸饰的品种/162
6?4?2胸饰的结构设计/163
6?5臂饰的品种和结构设计/163
6?5?1臂饰的品种/163
6?5?2手镯和手链的结构设计/163
6?6头饰的品种和结构设计/164
6?6?1头饰的品种/164
6?6?2头饰的结构设计/164
6?7软首饰的品种和结构设计/165
6?7?1软首饰的品种/165
6?7?2软首饰的结构设计/1657珠宝首饰的设计图绘制和设计选题及构思技巧/167
7?1首饰设计图与基本画法/167
7?1?1机械制图与首饰设计制图/167
7?1?2机械制图的基础知识/167
7?1?3绘画的透视原理/170
7?1?4首饰设计图纸的绘制与规范化/178
7?1?5彩色立体效果图/178
7?1?6绘图工具/180
7?1?7通常采用的绘制步骤/181
7?1?8设计说明书及主要内容/181
7?1?9设计的修改和完善/182
7?2宝玉石款式设计图纸的绘制及实例/182
7?2?1常见宝玉石款式基本体和切割体的三视图/182
7?2?2宝石的圆多面型款式三视图的绘制/182
7?2?3阶梯型款式三视图的绘制/182
7?2?4弧面型款式三视图的绘制/182
7?3珠宝首饰款式设计图纸的绘制及实例/187
7?3?1戒指三视图/187
7?3?2耳饰三视图/187
7?3?3坠饰三视图/187
7?4现代珠宝首饰设计基础/188
7?4?1现代设计的特点/188
7?4?2造型和图案的艺术风格/190
7?4?3珠宝首饰图案和造型设计的基本方法/193
7?4?4珠宝首饰的设计程序/195
7?4?5珠宝首饰的个性化造型设计/196
7?5珠宝首饰的设计及举例/197
7?5?1金属首饰及配件的造型设计/197
7?5?2线戒的造型设计实例/197
7?5?3镶嵌首饰的造型设计及举例/199
7?5?4链状首饰的造型设计/205
7?5?5时尚首饰的造型设计/208
8首饰的加工、优化和鉴定原理及质量要求/211
④ 玉器种类都有哪些
玉一般分为九大类
一、硬玉
硬玉,我国俗称“翡翠”,是我国传统玉石中的后起之秀,又是近代所有玉石中的上品。
翡翠不管是“山料”(原生矿石)还是“籽料”(次生矿石),主要是由硬玉矿物组成的致密块体。在显微镜下观察,组成翡翠的硬玉矿物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形成翡翠的纤维状结构。这种紧密的纤维状结构,使翡翠具有细腻和坚韧的特点.
常见的翡翠颜色有白、灰、粉、淡褐、绿、翠绿、黄绿、紫红等,多数不透明,个别半透明,有玻璃光泽。按颜色和质地分,有宝石绿、艳绿、黄阳绿、阳俏绿、玻璃绿、鹦哥绿、菠菜绿、浅水绿、浅阳绿、蛙绿、瓜皮绿、梅花绿、蓝绿、灰绿、油绿,以及紫罗兰和藕粉地等二十多个品种.
二、软玉
软玉在我国有白玉、青玉、碧玉、黄玉和墨玉等品种。它们与硬玉不同,是由角闪石族矿物中透闪石阳起石矿物(以透闪石为主)组成的致密块体。在显微镜下观察,软玉同硬玉一样也呈纤维状结构。这种由透闪石或阳起石组成的纤维状结构,是软玉具有细腻和坚韧性质的主要原因。
软玉常见颜色有白、灰白、绿、暗绿、黄、黑等色。多数不透明,个别半透明,有玻璃光泽。软玉的品种主要是按颜色不同来划分的。白玉中最佳者白如羊脂,称“羊脂玉”。青玉呈灰白至青白色,目前有人将灰白色的青玉称为“青白玉”。碧玉呈绿至暗绿色,有时可见黑色脏点,是含杂质如铬尖晶石矿物等所致。当含杂质多而呈黑色时,即为珍贵的墨玉。黄玉也是一种较珍贵的品种。青玉中有糖水黄色皮壳,现有人称其为“糖玉”。白色略带粉红色者有人称为“粉玉”。虎皮色的则称为“虎皮玉”等。
三`岫岩玉,简称岫玉,因产辽宁省岫岩县而得名。这种玉石的主要品种表面看来,同新疆的青玉或碧玉有些相似,但组成的矿物和硬度则不同。组成岫玉的主要矿物是蛇纹石。成分中常含有二价铁、三价铁,还混有锰、铝、镍、钴等杂质,这些混入物使岫岩玉具有各种颜色。岫玉的颜色有白、黄、淡黄、粉红、浅绿、绿、翠绿、暗绿、褐绿及其它杂色。其中常以绿色调为主,颜色介于青玉和碧玉之间。组成岫玉的蛇纹石矿物,通常占85%以上,常见少量方解石、透闪石等其它矿物。透闪石的混入,可增大岫玉的硬度。
岫玉的五质非常细腻,半透明至不透明,蜡状至油脂光泽。硬度2.5~5.5,比重2.5~2.8。蛇纹石矿物的平均折光率1.54~1.55。蛇纹石是镁质碳酸盐岩、镁质基性宕、超基性岩的交代蚀变矿物,也可与滑石、绿泥石等共生。
岫玉玉质同翡翠和软玉极易区分,主要是光泽(老带油脂光泽)和硬度的不同。
南方玉开采史不详,因产于广东省信宜县泗流地区,故又称“信宜玉”。玉质大多数由蛇纹石组成,并含有少量金云母、滑石、方解石、透闪石、绿泥石、绿帘石等。因含杂质多,颜色常与岫玉不同,色调暗绿至褐绿。同时产出的地质条件与岫玉也有差别,它产于云母片岩和条带状混合片麻岩组成的地层中,玉石矿体下面常有0.2~5.5米厚的滑石层。
祁连玉产祁连山,玉色暗绿,带有较多的黑色脏点,岫玉和南方玉没有这一特点。
京黄玉淡黄色,也由蛇纹石组成,因产北京十三陵老君堂接触变质大理岩中而得名。本世纪60年代发现,历史上是否开采过,情况不明。因产量过少,现已停采。
安绿石也是蛇纹石玉质,因首次发现于吉林集安县的绿水河而得名。产于蛇纹石化大理岩古老的地层中。玉质较纯,细腻光洁,苹果绿至墨绿色,微透明至半透明。
与岫玉相似的蛇纹石玉石还有不少产地和品种。因此,当我们鉴别新石器时代以来属于这类玉质的玉器时,切不可轻易断定玉质的来源。1977年,南京博物院在江苏吴县草鞋山、张陵山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玉器中,经鉴定有一件玉管为蛇纹石玉石,就不是辽宁产生的岫玉,玉料可能是江苏镇江的产物。
四、蓝田玉
蓝田玉的名称初见于《汉书·地理志》,美玉产自“京北(今西安北)蓝田山”。其后,《后汉书·外戚传》、张衡《西京赋》、《广雅》、《水经注》和《元和郡县图志》等古书,都有蓝田产玉的记载。至明万历年间,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称:“所谓蓝田,即葱岭(昆仑山)出玉之别名,而后也误以为西安之蓝田也。”从此引起后世人的纷争,有的说蓝田根本不产玉,有的说即使产玉可能是莱玉(色绿似菜叶的玉石)。近些年,陕西地质工作者在蓝田发现了蛇纹石化大理岩玉料,认为它就是古代记载的蓝田玉(1978年11月23日《人民日报》)。这一发现不仅引起了寻找珠玉原料的地质界重视,也引起了考古工作者的兴趣。1982年,地质矿产部地质博物馆,展出了上述蓝田玉的原石。这种蛇纹石化强烈时,局部已经变成与岫玉相同的玉石了。玉质从外观上看,有黄色、浅绿色等不均匀的色调,并伴随浅白色的大理岩。这种玉石虽然不很美观,但因为蓝田地处西安古城附近,玉质硬度为4左右,容易加工.
五、南阳玉
南阳玉因产河南省南阳而得名,又因矿区在南阳的独山,故又称“独山玉”。
南阳玉色泽鲜艳,质地比较细腻,光泽好,硬度高,可同翡翠媲美。德国人曾称其为“南阳翡翠”,苏联地质学家基也夫林科曾把南阳玉归属于翡翠类型的玉石矿床。据河南地质工作者近几年的研究,探明南阳玉是一种蚀变斜长岩,组成矿物除斜长石外,还有黝帘石、绿帘石、透闪石、绢云母、黑云母和榍石等。经过显微镜鉴定,玉质含有多种蚀变矿物,蚀变作用以黝帘石化、绿帘石化和透闪石化为主。由于玉石中含各种金属杂质电素离子),所以玉质的颜色有多种色调,以绿、白、杂色为主,也见有紫、蓝、黄等色.
六、绿松石
绿松石是由细小的绿松石矿物为主组成的隐晶质致密块体,含有铜、铝和水的磷酸盐,通常产于次生浅成矿床中。多呈天蓝色、暗蓝色、蓝绿色和绿色,风化强烈的呈绿白色。具有柔和的蜡状光泽。硬度6,比重2.6~2.8。平均折光率1.61~1.63。
绿松石在我国也是古老的传统玉石,早在新石器时代,它同青玉、玛瑙等玉石一起用作装饰品。据《中国古代矿业开发史》一书中的统计,从新石器晚期的齐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遗址到南北朝时代的墓葬中,有多处发现过绿松石装饰品.
七、玛瑙
玛瑙由于纹带美丽,自古就被人们饰用。出土玉器中,常见成串的玛瑙珠,以项饰为多。
组成玛瑙的细小矿物除玉髓外,有时也见少量蛋白石或隐晶质微粒状石英。严格地说,没有纹带花纹的特征,不能称玛瑙,只能称玉髓。现今市场上一些没有纹带花纹的玉髓也称为“玛瑙”,这同古代玛瑙的含义是不相符的。玛瑙纯者为白色,因含其它金属元素(如Fe、Ni等)出现灰、褐、红、蓝、绿、翠绿、粉绿、黑等色,有时几种颜色相杂或相间出现。玛瑙块体有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的,玻璃光泽至蜡状光泽。硬度6.5~7,比重2.65。
玛瑙依其纹带花纹的粗细和形态分有许多品种。纹带呈“缟”状者称“缟玛瑙”,其中有红色纹带者最珍贵,称为“红缟玛瑙”。此外尚有“带状玛瑙”、“城砦玛瑙”、“昙玛瑙”、“苔藓玛瑙”、“锦红玛瑙”、“合子玛瑙”、“酱斑玛瑙”、“柏枝玛瑙”、“曲蟮玛瑙”、“水胆玛瑙”等品种(见李时珍《本草纲目》)。
在没有纹带花纹的“玉髓”中,也有不少是玉石原料。根据颜色的不同,有“红玉髓”、“绿玉髓”(亦称英卡石)、“葱绿玉髓”、“血玉髓”(亦称血石)和“
⑤ 福建翔奥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怎么样
福建翔奥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是2010-12-20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福州市仓山区建新镇金岩路157号2号楼5层504~507单元。
福建翔奥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50104567305243G,企业法人施佳丽,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福建翔奥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机电产品、监控设备、仪器仪表、水泵、阀门、消防器材及设备、电梯、建筑材料、五金交电(不含电动自行车)、纺织品、工艺品、节能产品、电子产品、机械设备、摩托车配件、汽车配件、纸、纸制品、装饰材料、卫生洁具、金属材料(不含稀贵金属)、化工产品(不含危险化学品及易制毒化学品)、日用百货、文化用品、家用电器的批发、代购代销;机电设备的安装、保养。(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通过爱企查查看福建翔奥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⑥ 玉器的种类有哪些
1、按质地:
①硬玉,中国俗称 “翡翠”。
②软玉,中国传统的玉料。
2、按产地
①岫岩玉:
简称岫玉,因产辽宁省岫岩县而得名。
②南阳玉:
因产河南省南阳而得名,又因矿区在南阳的独山,故又称“独山玉”。
③蓝田玉:
李商隐有诗曰: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④绿松石:
是由细小的绿松石矿物为主组成的隐晶质致密块体,含有铜、铝和水的磷酸盐,通常产于次生浅成矿床中。
3、按用途
玉器可分为玉兵器、玉工具、礼器玉、丧葬玉、佩饰玉、玉器皿和玉摆件等几大类。
(6)金岩贵金属扩展阅读
古玉器的经济价值:
1)玉器作为聚敛财富的手段、显示富贵的一种标志,在新石器时代已见端倪,如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
2)商代,已用玉作币,以玉作交换和贡品。
3)西周,"玉璋价值80朋"相当于10块良田的价格。
4)春秋时期,名贵的玉器价值连城,出现以玉熄战事、以玉求宽释、以玉得官爵;以白玉为币。争玉,战争,割地相让。
5)宋代,已有玉肆经营玉器。
6)明代以后,玉器商店更多。
7)到清朝,玉器身价普遍升高,有"古铜旧玉无身价"之说。
参考资料
网络-玉器
⑦ 玉石分几种如何鉴别
常见的玉石有:硬玉(宝石学名叫翡翠)/软玉(商业名叫新疆玉或和阗玉)/蛇纹石质玉石(如岫玉,蓝田玉等等)/独山玉(黝帘石化斜长岩)/石英岩质玉石(如东陵石/木变石/芙蓉石/京白玉等等)/非晶质二氧化硅玉石(欧泊)/隐晶质石英岩质玉石(如玛瑙/玉髓等等)/青金岩(如青金石和方钠石)/绿松石/蔷薇辉石(宝石学名叫桃花玉)/酸性火山岩(如黑耀石/梅花玉)/孔雀石和硅孔雀石/菱锰矿(商业名叫红纹石)/丁香紫玉(锂云母岩)等等三十几种.
而每种的鉴定方法都完全不同,不可一概而论.
至于楼上的所说的"宝石"则是指单晶体矿物,而非集合体矿物(玉石),因此是废话了!
我是学宝石鉴定的科班出身,如果还有不明,就到网络贴吧"宝石"吧来找我吧!
http://post..com/f?ct=&tn=&rn=&pn=&lm=&sc=&kw=%B1%A6%CA%AF&rs2=0&myselectvalue=1&word=%B1%A6%CA%AF&tb=on
⑧ 玉石分为几个种类什么“种”最有价值
从西方宝石文化的角度讲,玉有软、硬两种,平常说的玉多指软玉。属于最常见珠宝(Jewel)之一。
软玉:亦称角闪石,硬度为摩氏6-6.5,比重为2.55-2.65,其主要成分是硅酸钙的纤维矿物。软玉的产地,以中国的和阗地区最为有名。软玉的色泽较接近于油脂的凝脂美,纯者色白,细腻温润。其次软玉含有少量的氧化金属离子而呈现青、绿、黄等色。
(8)金岩贵金属扩展阅读:
硬玉标准
1.颜色:绿色最好。最好的绿色翡翠是正阳绿(指鲜艳翠绿色)。
2.种类:最好的翡翠是“玻璃种”又称“灵地儿翡翠”。通透程度十分高。
3.坑 一般老坑比新坑好,籽料比山料和半山料好,半山料比山料好。
4.大小越大越好。当前大块的翡翠少见了。
软玉标准
1.白色最佳,羊脂玉为最佳。其它各色也有佳品。黄玉紫玉色浓的好,墨玉墨点多的好。玉颜色内蕴通透的好。
2.种类:和田玉最佳,其它玉种亦有佳品。
3.历史:古玉最佳。关于古玉的划分标准,有人认为民国时的玉为古玉,有人认为汉以前的玉为古玉。鄙人拙见:把明以前的玉划分为为古玉较好。
4.雕工:软玉硬玉不同,软玉更注重雕工的。
玉石——网络
⑨ 金岩贵金属怎么样
金岩贵金属平台就是骗子,我就是在那被骗的,还有和我一样在那被骗的网友么,我们联合起来维权,把骗我们的钱退回来,562345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