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外汇黄金 » 权益类衍生品规避汇率风险
扩展阅读
股票投资经济学 2021-06-17 16:24:20

权益类衍生品规避汇率风险

发布时间: 2021-06-07 09:07:05

⑴ 如何使用金融衍生品规避风险

举几个例子说明吧:
1.某基金按监管要求需要持仓保持在60%以上,并且只能持有大型而富有流通性的能源类股票,该经理人根据调研分析,认为未来半年内能源类股票趋势不乐观,所以他在持仓60%的情况下,使用15%的现金购买了买跌期权,当股票下跌时候,他所持有的期权价值呈非线性增长,弥补了部分损失,减少了亏损,这是一种对冲。
2.某大型航空公司经营国际航线,对于未来一年销售和成本的预算中,可以利用的只有年初的油价,在计算下来,目前定价中,占大部分成本的燃油价格必须维持在目前水平才能盈利,所以,该公司财务管理人员决定与卷商订立油价远期合同,以确保未来未知的成本。(注意,对冲跟对赌的根本区别是航空公司有‘自然仓位’因为经营过程中他们希望油价越低越好,他们所避免的是油价上升带来的亏损也同时放弃了油价下跌时带来的额外利润,而卷商在订立合约后也会有专业的交易员在市场上不断的买卖石油现货来平衡风险,而不会置之不理)
3.某油管建造公司承包了一个欧洲国家的天然气管道工程,支付方式是欧元,按工程进度分批支付,但是国内公司无论是薪酬还是成本核算都是按照人民币现价做的报价,在签署合同后,工程公司会找到卷商,与他们订立汇率远期,以确保收益,相当于预先确定收款时候的汇率(关于自然仓位跟上述的航空公司一样的)
4.某绩效优异的国内公司(A公司)希望在美国拓展市场,希望在美国融资一笔钱,但是因为该公司在美国的全资分公司无论在信贷额度,或者是业务熟悉度上都与美国的金融机构交往不深,所以美国的金融机构要求的利率相当的高,所以A公司的找到了某国际投行,而通过该投行的业务网,A公司通过国内公司的业务记录和信贷额度以低廉的利率(RMB基础+某点)借到了需要的钱,而投行以它的客户关系找到了跟A公司所处位置相反的B公司(美国公司想借人民币),B公司在美国以相对低廉的价格借到了美元,而往后,B公司支付人民币利率给中间人,A公司支付美元利率给中间人,结果是两家公司的借贷成本都得到了减少,通过汇率掉期这一种合约。

⑵ 什么金融衍生品可以降低外汇风险

金融衍生品的主要功能是风险转移,根据产品和交易形式不同,有些交易可以区分出风险的转出方和转入方,例如:期权买卖,转出方没有风险但需要为此付费,转入方承担风险但可以收费。另一些交易,例如短期浮动利率对长期浮动利率的利率互换,双方各自面临着不同的市场风险。
同普通外汇买卖或者债券交易相比,衍生合约在签订之初通常无需缴付任何本金(即所谓名义本金),属高杠杆的表外交易,而其后的损益结算完全看未来市场表现,亏损可以上不封顶。如是,导致利用衍生品投机的人可以把机构弄破产。

⑶ 几种方式来规避汇率风险

1.最低成本原则。采用任何一种方法规避外汇风险,都要支付一定的成本,所以在众多方法中,就有一个具体选择哪种方法的成本比较问题。如果遭受外汇风险而造成的损失小于采用防范方法所花费的成本,那么采用该种方法就没有必要。比如,企业为了回避远期支付而可能产生外币汇率升值的风险,往往会采用按即期汇率购入外币的方法。衡量这一方法的可行性,就要分析远期支付产生外币升值的风险程度是否大于企业用本币购买即期外币的到期利息损失。如果企业的本币资金来自贷款,就要与到期的贷款利息相比较来确定这一避险方法的取舍。
2.回避为主原则。企业进行汇率变动预测,选择适当的操作方法,其目的不在于利用风险进行投机活动,而在于规避可能面临的风险。根据这一原则,企业在选择各种方法时,应本着保守的原则,不能把企业的理财活动变成一次赌注,为赚取较大的收益而采取激进的冒险措施。
3.预测先导原则。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成功地回避外汇风险必须建立在对汇率变动走势的科学预测基础上。这就要求在选择具体操作方法时,坚持理论与实际、定量与定性、历史与未来相结合的办法对汇率波动的趋势进行外推预测,以确保实施方法的准确有效性。

⑷ 金融衍生工具避险具体是避免那些风险

首先我们要清楚金融衍生工具指的是什么?金融衍生工具是指建立在基础产品或基础变量之上(货币、债券、股票等为传统金融工具)其价格决定于后者变动的派生金融产品.其基本特征有:1、跨期交易 ,2、杠杆效应, 3、不确定性和高风险 ,4、套期保值和投机套利共存;
常见工具有:
1、期货合约。期货合约是指由期货交易所统一制定的、规定在将来某一特定时间和地点交割一定数量和质量实物商品或金融商品的标准化合约。
2、期权合约。期权合约是指合同的买方支付一定金额的款项后即可获得的一种选择权合同。证券市场上推出的认股权证,属于看涨期权,认沽权证则属于看跌期权。
3、远期合同。远期合同是指合同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日期以约定价值,由买方向卖方购买某一数量的标的项目的合同。
4、互换合同。互换合同是指合同双方在未来某一期间内交换一系列现金流量的合同。按合同标的项目不同,互换可以分为利率互换、货币互换、商品互换、权益互换等。其中,利率互换和货币互换比较常见。
需要注意的风险:
①交易中对方违约,没有履行承诺造成损失的信用风险;
②因资产或指数价格不利变动可能带来损失的市场风险;
③因市场缺乏交易对手而导致投资者不能平仓或变现所带来的流动性风险;
④因交易对手无法按时付款或交割可能带来的结算风险;
⑤因交易或管理人员的人为错误或系统故障、控制失灵而造成的操作风险;
⑥因合约不符合所在国法律,无法履行或合约条款遗漏及模糊导致的法律风险。

⑸ 金融危机下进出口企业如何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规避汇率风险

你可以到银行做外币期货或其期权合约。就是安排汇率风险对冲,当然是有些费用,就加上在供货的报价中。这样子才合理一点,因为如果把可能发生的汇率风险都打到报价上,打得大你就会失去业务,打得少就平衡不了你的风险。

这种外汇合约在国内比较少人用,因为中国商人都有赌徒思想,觉得确实是有亏本机会但也有多赚的可能性,干吗要给银行赚呢。但有一点要弄清楚是,这些赌博行为确实有可能多赚,但一次看错就足以一盘清袋!所以外国公司都会做对冲的。

⑹ 如何利用衍生金融工具规避外汇风险

  1. 利用远期结售汇规避外汇风险 远期结售汇是指进出口企业与银行签订远期结售汇合约, 约定将来办理结汇或售汇的外汇币种、金额、汇率和期限,在到 期日外汇收入或支出发生时,再按照该远期结售汇台同约定的币 种、金额、汇率办理的结汇或售汇业务. 远期结售汇的交易期限最长至12个月,分为7天、20天、1个 月至12个月14个档次。交易币种包括美元、港币、欧元、日元、 英镑、瑞士法郎、澳元、加元、新加坡元(纽元)等9个币种。每 次费用大约2%,需要占用保证金3%。 的议价能力来承受各种各样的经营风险,包括汇率风险。

  2. 加强对贸易渠道控制力。有能力的出口企业要“走出去”建立 自主营销网络,将贸易链延伸到境外批发和零售终端,增强渠道控制 力,提高贸易附加值,也使进出口中问环节中的汇率风险消于无形。

  3. 尽量多采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今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联 合财政部等六部委发布‘关于出口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企业管理有关 问题的通知’,规定所有具有进出口经营资格的企业均可开展出口货 物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而不仅限于试点企业。外贸企业要充分利用 该政策,对于有条件的贸易对象,特别是贸易国同中国签有本币互换 协议的,要主动地要求客户用人民币来结算,让客户感觉使用人民币 结算对于他们也是有利的,互惠互利。

  4. 利用合同约定、外汇远期交易等手段进行来镄定汇率,避免 汇率波动风险。在商品贸易往来中,时问越长。由汇率变动所带来的 风险也就越大,而进出口商从签订买卖合同到交货、付款又往往需要 相当长时间(通常达30天~90天,有的更长)。

因此有必要利用合同约 定、外汇远期交易等手段进行来锁定汇率,规避风险。

⑺ 案例分析 (1)利用人民币远期结售汇业务规避汇率风险 (2)利用期权交易规避汇率风险

(1)做远期,到期时收到2000万美元,出售得人民币2000万*8.3649
不做远期,到期收到的美元,兑换人民币:2000万*8.2649
做了远期结售汇业务,多获人民币:2000万*(8.3649-8.2649)=200万
(2)一是远期避险:
日元升值,3个月后现汇汇率为$1=JP¥220,与预期一致,执行期权,即240的价格兑换24亿日元,需要美元1000万
如果远期保值,同样需要美元1000万,相比较,期权保值多付了期权费
日元稳定不变,3个月后现汇汇率仍为$1=JP¥240,放弃期权,按市场购买日元与做远期一样,均支付美元1000万,期权交易多支付了期权费。
日元贬值,3个月后现汇汇率为$1=JP¥260。放弃期权,按市场支付,需要美元24亿/260=923.0769万美元,远期避险需要美元1000万
期权交易比较灵活,对自己有利时执行,不利时放弃,远期交易是锁定将来的支付,防范损失的同时也抑制了收益,且有信用风险的存在。期权交易需要支付期权费,且无论执行与否都不能返还。

⑻ 利用金融衍生工具来规避利率风险的方法包括什么

经金融的延伸工具来来隔壁理理风险的方法,即使是有很多

⑼ 有可能使投资者完全规避其资产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的金融衍生品是()

没有什么产品能完全规避风险你投资的话肯定会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