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外汇黄金 » 汇改后人民币汇率表
扩展阅读
股票投资经济学 2021-06-17 16:24:20

汇改后人民币汇率表

发布时间: 2021-06-07 01:56:37

Ⅰ 致远期货: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变动情况是怎样的

当前最新货币兑换:1人民币元=0.1576美元,以上数据仅供参考,交易时以银行柜台成交价为准。

Ⅱ 简述2005年汇改之后人民币汇率制度的主要特点

我们国家目前采取是主要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国家统一管理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Ⅲ 人民币汇率的大事记

焦点:人民币汇率涨跌有迹可循市场化波动反令投资者变冷静

路透香港5月27日 - 市场从疯狂到理性,只需一个811汇改的洗礼。是的,尽管目前美元加息预期再起、人民币贬值压力仍在,但在人民币兑美元逼近前期低点的当下,整个市场却表现冷静,不得不令人感叹:811汇改惊险一跳的人民币,目前已冲过险滩步入市场化波动的另一重天地。

恰如一位中资大行交易员所描绘的:人民币目前可谓轻舟已过万重山。汇改前的人民币,只是围着美元这颗恒星旋转的行星;现在,已经变成与美元、欧元等保持相对平衡状态的恒星了。

而这种变化,则令市场对未来人民币汇率走势的预期更依赖于宏观基本面,从而使投资者保持更多理性,大幅减弱了汇改之前的迷茫与汇改伊始的情绪化影响因素。

“说实话,境外的贬值预期并没有消退,但更加理性了。因为市场是可预期的,至少预测人民币中间价更精准了。”华侨银行资深人民币投资分析专家谢栋铭就表示。

花旗银行中国区资金交易部主管姚振华则指出,811汇改以后,该行对人民币中间价的每日测算跟央行公布的实际值吻合度很高,而市场价与中间价的偏离也很小。

“今年以来,央行确实是根据与市场沟通的规则,要求报价行来计算和发布中间价的。”他称。

“这表明了中间价对即期价格的联动和指导效应。”姚振华称。

央行在本月公布的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称,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

**市场化反而更利人民币汇率的稳定预期**

另有美资投行的交易员也表示,目前的人民币市场相当淡静,在整个市场弄清楚人民币中间价形成机制后,海外市场的疯狂炒作热情反而偃旗息鼓了。

“兑美元的单边不太好炒了...,一篮子汇率里有美元、欧元、日圆,以及新兴市场货币,中间价的变化显得更复杂,市场化程度太高了。”他称。

在中间价符合央行提出的形成逻辑后,美元对人民币中间价与即期汇率的相关性就成为市场关注的另一个问题。简单说,即期价格与中间价的偏离度,就变成中间价是否有效的重要衡量因素。

根据花旗银行的数据纪录,自3月份至今的61个交易日中,有35个交易日美元对人民币中间价处于当日即期交易价格区间内;有59个交易日中间价不偏离当日即期交易价格区间0.1%。

“这足以证明中间价对即期价格的联动和指导效应。”姚振华称。

**兑美元贬值幅度温和**

在人民币汇率的涨跌有迹可循之后,市场对其未来的走势则更多地集中在了基本面的分析上。特别是对美元的走势分析,则成为金融市场重点关注的对象。

“现在市场不再会像1月份那次,觉得人民币会大幅贬值或者一次性贬值,比较接受目前这种兑美元温和贬值。”谢栋铭称。

他称,人民币和其他亚洲货币没啥区别,属于跟着美元大趋势变化。目前总体还是看多美元,所以今年相对应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可能会到6.6-6.7之间。

对于美元未来的走势,香港中文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前美联储达拉斯高级经济学家王健在接受路透专访时则表示,美元目前处在第三个升值周期,已经达到上一个周期的高位,也算是历史高位,而且美元升值的影响已经传导到实体经济,所以继续大幅升值的动能不足。

“我上周在美国很很多海外基金经理聊过,他们认为中国经济虽然放缓,但是即便增速下滑到5%-6%,依然高于世界大多数国家,美国近几年的经济增速只有2%左右。”他称,“所以他们认为,如果此时撤出中国,会丧失比较好的机会。”

而对于人民币汇率今年波动引发的换汇潮,王健认为,目前人民币是从固定汇率向浮动汇率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可能还不习惯波动,稍微贬值一点,就导致国内很多人把人民币换成美元。

“但像美国和加拿大,汇率波动非常大,人们并没有频繁的把资产从一种货币换成另一种货币,因为他们都习惯了。”他称。(完)

Ⅳ 人民币汇率历史查询1978 至今的~~~

其实如果要公开数据的话,外管局的最权威

http://www.safe.gov.cn/model_safe/tjsj/rmb_list.jsp?ct_name=人民币汇率中间价&id=5&ID=110200000000000000

但是因为是汇改之后才公布的数据,以前的都是固定汇率,所以只能去查查汇率的沿革了

Ⅳ 811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变化有何特点

对美元来说,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是下降的,对人民币来说,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是上升的

Ⅵ 中国从2005年进行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如何

2006年人民币升值历程

2006年1月4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以8.0702起步,人民币汇率经历了从缓步上行到快跑,再到“加速跑”的过程。按照12月29日的汇率中间价7.8087计算,人民币在这一年中升值了2615个基点。

2006年1月4日的报价与上年最后一个交易日完全相同。从这一天开始,询价交易这一国际主流交易机制被引进中国,揭示了外汇交易方式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重大改革,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也被赋予了更为市场化的形成方式。人民币汇率注定在这一年里以更富弹性的方式运行。

5月15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首度突破1美元对8元人民币。在此后的2个月内,人民币汇率始终围绕着这个重要关口上下波动。7月20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再次“破8”后一路向下,从此告别了这个关键的位置。

8月30日破7.96,9月28日破7.90,10月30日人民币汇率突破7.88。此后的一个月间,人民币汇率相继突破7.87、7.86、7.85、11月29日突破7.84关口,12月4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再破7.83关口,以7.8240再创汇改以来新高。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累计升值幅度已超过3.65%。12月14日,首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举行的当天,人民币汇率中间价首度突破了7.82关口。第二天,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又以7.8185再创汇改后的新高。按照当日的数据计算,汇改之后人民币已累计升值超过3.72%。12月29日,人民币汇率再创汇改以来的新高,并首次突破7.81关口达到7.8074。

2007年:
1月11日人民币对美元7.80关口告破,同时贵过港币;

3月8日保尔森访华,人民币突破7.73关口;

5月8日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前夕,人民币突破7.70关口;

7月3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突破7.60关口;

10月24日G7财长会议举行后,人民币突破7.50关口;

11月23日中国10月份贸易顺差以270.5亿美元创出新高,人民币突破7.40关口;

11月27日第十次中欧领导人峰会后,人民币对欧元汇率从11.007一路上涨至10.5434;

12月12日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前后,人民币对美元连续5日上涨,连破3关破;

12月20日中国央行意外加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加速,连续6个交易日上涨;

2007年,人民币汇率整体上呈现单边升值状态。其中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在振荡中不断改写汇改以来历史新高。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最终以7.3046收,较2006年末的7.8087,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幅度6.5%。这一升值幅度较年初市场普遍的年内5%左右升值预期高出很多

除美元外,人民币相对于其它主要货币,如英镑、日元等在2007年也呈现一定程度的升值;只是相对欧元表现为贬值。

2008年4月10日人民币中间价破7.0大关 。

Ⅶ 二次汇改之后我国人民币汇率定价机制的好处

(一)使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更加市场化
汇率形成机制问题是影响货币自主权和定价权的决定性变量。2005年汇率改革后,人民币参考一篮子货币定价,但在一篮子货币中,美元权重过大,事实上形成了人民币围绕美元波动的走势。近年来随着美元持续走强、欧元和日元趋弱,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持续被动升值。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测算,2005年7月份以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累计升值55.5%,其中过去一年来升值达到15.1%。因此,打破单边被动升值的“魔咒”,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势在必行。此次汇率改革人民币中间价由此前的外汇交易中心询价改为作为市场主体的做市商报价,回归到以上日收盘价作为定价基础,有利于提高中间价形成的市场化程度,保持价格的连续性和透明度,提升中间价的市场基准地位。
(二)对即期市场汇率偏差进行修正
近一段时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与市场汇率出现了较长时间的偏离,而且偏离幅度比较大,影响了中间价的市场基准地位和权威性。根据市场调查和分析师的普遍估计,偏差大约累积了3%左右。这种误差不可能长期持续,亟需通过增强中间价的市场化程度和基准性加以调整,以免失衡过度累积。此次调整做市商报价,使中间价形成参考外汇市场总体供求关系,从机制上防止中间价与市场汇率持续大幅偏离,提高了中间价报价的合理性。
(三)掌握人民币汇率政策调整的主动权
考虑到美元加息周期日益临近,如果人民币汇率要选择主动贬值,时间点放在美元加息后会比较被动,可能会面临更大的资本外流压力。在美联储开始加息前,人民币快速贬值到位,并在未来一段时间企稳,市场对人民币的信心可能重新增强,央行将掌握更大的主动权,避免美国加息对人民币汇率和资金流动更大的影响。同时,我国正在努力推动人民币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而货币由市场定价是加入SDR的重要条件。因而人民币中间价市场化改革有助于推动加入SDR。此外,目前央行正在加快推进资本账户开放以及海外离岸人民币市场建设,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顺应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需要。
二、对人民币汇率下一步走势的判断
这次汇率报价机制调整,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一步,虽然短期人民币兑美元出现了一定幅度贬值,但不存在持续贬值的基础。
一是我国经济增速相对较高。今年上半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环境和各种困难挑战,我国经济仍增长7%,从全球横向比较看仍保持了较高的增速。下半年,在一系列稳增长政策逐步见效后,我国经济有望保持小幅回稳态势,为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二是我国经常项目长期保持顺差。这是决定外汇市场供求的主要基本面因素,也是支持人民币汇率的重要基础。三是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和金融市场对外开放进程加快,境外主体在贸易投资和资产配置等方面对人民币的需求逐渐增加,为稳定人民币汇率注入了新动力。四是市场预期美联储加息导致美元在较长一段时间走强,市场对此已在消化之中。未来美联储加息这一时点性震动过后,市场会有更加理性的判断。五是我国外汇储备充裕,财政状况良好,金融体系稳健,为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
总体来看,人民币汇率在一次性贬值3%左右弥补了与即期汇率偏差后,央行在采取多种措施极力维护汇率的基本稳定。预计年底前,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将维持在1:6.3至1:6.5之间波动。但是,由于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美元加息预期、短期资本出逃等因素,海外远期市场人民币贬值预期仍然较强,不排除明年央行再次采取一次性贬值的可能性。
三、对国内外经济的影响分析
(一)总体有利于提振国内经济
一是有助于长期经济稳定。此次汇改使市场供求在决定中间价的过程中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人民币汇率弹性显著增强。有弹性的汇率是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它会逐步调整一些不平衡问题,使得整个经济发展、国际收支处于均衡状态。二是有利于出口型企业的复苏与成长。人民币贬值有助于降低出口产品价格,提升出口竞争力。但是,由于此次人民币贬值幅度有限,特别是人民币对非美货币保持升值,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依然在升值,人民币汇率短期内仍然是抑制出口的因素。当然,汇改也有一些负面影响。一是可能引发更多短期资本外流。近来在美国加息预期、我国经济减速的情况下,短期资本呈现净流出态势,人民币贬值将会进一步加大热钱流出规模,并影响到国内流动性。二是将增加出境旅游、海外留学的换汇成本。三是加大企业外债负担。近年来,由于美元等资金利率较低,国内企业外币借贷显著增加,目前尚未偿还的美元债务(包括债券和贷款)总额为3677亿美元。初步测算,此次人民币贬值将会直接增加约160亿美元的偿债成本。
(二)金融调控政策面临“三元悖论”
“三元悖论”是指一个国家不可能同时实现资本账户开放、货币政策独立以及汇率稳定。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引发了政府决策层的两难选择。对于中国这样庞大的经济体,显然不能放弃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那么,央行如果选择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就必须允许人民币汇率更自由、更大幅度地调整,或者通过收紧资本管制来保持汇率稳定。从政策操作来看,央行并不希望当前人民币汇率过多调整,8月11日以来已经动用了超过1000亿美元,来阻止人民币进一步贬值。而收紧资本账户管制并不符合实现资本项目完全可兑换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既定改革目标,还可能会招致“改革后退”的指责。
(三)短期对“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带来不利影响
近年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大幅增长,年度对外投资规模超过1000亿美元。落实“一带一路”战略,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国际产能合作、油气资源并购等,需要大量对外投资。过去人民币持续走强有利于企业对外投资和扩张建设,而人民币的贬值无疑将使得企业面临更高的成本,从而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进而不利于“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当前,我国能源对外投资合作尤其是油气合作在非洲、中亚和中东地区的投资比较密集,油气行业受到人民币贬值的影响比其他行业会更明显。
(四)对大宗商品贸易带来一定影响
当前,中国从亚洲其他国家进口原材料或初级产品,经加工装配后销往发达国家。亚洲地区已形成以中国为生产中心的区域内产业分工链。据IMF测算,经中国加工出口的最终商品,约20%的附加值是由其他亚洲国家生产的。只要人民币不是持续大幅贬值,短期贬值促进中国出口的同时,也会带动其他亚洲国家对中国的出口,对其他亚洲国家具有一定正外溢效应。然而,人民币贬值背后反映的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放缓,而经济下行、需求减少将会抑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给资源型国家出口和经济增长带来压力。
(五)影响相关国家货币币值走向
人民币汇率贬值对相关国家货币有影响,但并非根本因素。8月中旬以来,周边国家和地区乃至全球金融市场出现新一轮动荡,有人据此担心新一轮金融危机可能到来,并把原因归咎于人民币贬值。8月19日,越南央行让越南盾贬值1%,今年以来累计贬值近3%。21日,哈萨克斯坦坚戈兑美元的汇率由188.38:1骤贬至255.26:1,贬值幅度高达26.2%。其他新兴经济体货币亦纷纷贬值,今年1-8月份,俄罗斯卢布、巴西雷亚尔、南非兰特和马来西亚林吉特分别贬值15.4%、26.1%、13.3%和16.7%。事实上,导致金融市场动荡的核心因素是美元走强及美联储加息预期。

Ⅷ 811汇改之后对人民币汇率波动有什么影响

今日实吋汇率:1人民币元=0.1503美元,交易时以银行柜台成交价为准。

Ⅸ 8.11汇改周年 人民币汇率跌破6.70是什么意味

总的看来,8.11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明显,灵活性和弹性也有所加大,贬值压力也明显增大。人民币汇率运行呈现出如下五大特点:
1、“汇率双向波动明显”首当其中。8.11汇改至今年3月初,人民币汇率先后出现两轮影响较大的贬值。今年3月3日以来,汇率总体运行相对平稳,略有回升。
但5、6月份尤其是受英国脱欧事件的影响,人民币汇率又出现新的一轮贬值势头,甚至一度击破1美元兑6.7元。
2、汇率呈现出贬值趋势。总的来看,不论人民币兑美元,还是人民币兑一篮子货币都呈现出小幅贬值。
今年8月2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6451元,较2015年末贬值2.33%。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计算,8.11汇改以来至今年6月末,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贬值6.21%,实际有效汇率贬值5.99%。
3、离、在岸人民币价差有所加大,CNH与CNY价差最高时达1300多点,加剧了市场货币投机行为。
4、由盯住单一美元转向参考一篮子货币。
8.11汇改后,人民币汇率运行机制的主要特点就是由单一“锚定”美元转向了“双锚”机制,即以美元或一篮子货币作为人民币汇率调整的“锚定物”,使人民币汇率波动摆脱了受单一美元汇率的影响。
但由于美元仍是我国对外贸易和对外债务债权的主要计价和结算货币,美元汇率变化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仍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5、市场贬值预期强化,加剧了人民币汇率贬值,并加大了资本外流的压力。

8.11汇改以来,今年7月7日离岸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首次跌破6.7,7月8日和11日分别为6.7018和6.7070。
7月15日再度跌破6.70,为6.7116,18至19日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处于6.70-6.71之间波动。
7月18日在岸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也曾一度跌破6.70心理关口,这的确加大了市场人民币贬值的心理预期。
实际上,对人民币汇率水平及其走势的分析和判断是一件难度很大的事情。总的来看,随着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水平的逐步提升,汇率的双向波动将成为常态,一段时间内出现人民币升值或贬值应该是正常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