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外汇黄金 » 贵金属课题研究
扩展阅读
股票投资经济学 2021-06-17 16:24:20

贵金属课题研究

发布时间: 2021-06-01 03:25:03

贵金属包括哪些元素,其分析有何特点

贵金属分析有以下特点:(1)贵金属在自然界中含量甚微,价格昂贵。因此,对分析测定结果准确度要求较高。(2)贵金属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都很低,即使富集在某些某些矿床中,其实际含量也不高。除银(可达1000g/t)外,一般多为0.1~10 g/t或更低,因此,准确测定其含量,需要有高灵敏度的测定方法和特效的分离与富集技术。(3)贵金属在自然界中多以颗粒状的自然金属和合金状态分布在矿床中,其次以呈类质同象形式分布于某些矿物中。此外,几中状态同时存在也是常见的,使取样和制样变得十分复杂,这是贵金属矿石分析的一个特性。如果没有足够的代表性试样,就会使后面的分析变得没有实际意义,这是分析工作者值得注意的问题。(4)贵金属元素的分析,特别是铂族元素的分析是现今人们公认的一个难题。铂族元素具有相似的电子层结构和化学性质,使很多分析试剂能同时与多种铂族元素发生相似的反应并产生互相干扰,很难找到一些特效的分析试剂。加之,它们又多伴生在一起,因此分离和测定十分困难。如铑、铱的分离,无论是在分析和湿法 治金方面都仍然是一个未能很好地解决的课题。铂族元素具有d电子层结构,因此它们有多种变价状态,且有形成络合物的趋势。这对于分析化学是十分重要的,了 解和掌握生成各种络合物的条件及其稳定性是分析取得成功的关键。(5)贵金属分析应用最早的技术是火试金法,虽然操作较繁杂,但它是贵金属分析的特效方法,迄今仍广泛采用。利用贵金属的变价性质建立的氧化还原滴定法是测定高含量贵金属的有效方法。络合滴定法由于选择性差,在贵金属分析中用得不多。目前发展最快的是使 用各种有机显色剂的吸光光度法,是各种技术中应用最广的方法。极谱催化法已成功地用于痕量铂族金属的测定。溶出伏安法、离子选择性电极电位法在贵金属分析 中也有新的发展。原子发射光谱法(AES)用于纯贵金属的分析已日趋成熟。ICP-AES法及ICP-MS法的应用,为各种贵金属的分析开拓了广阔前景。 原子吸收光谱法(AAS)用于Au、Ag的测定是十分成功的,并用于某些铂族元素的分析。此外,X射线荧光光谱法 (XRF)、中子活化分析(NAA)也有应用。根据不同的分析对象和要求选用适当的分析技术是十分重要的。元素分析仪

㈡ 昆明贵金属研究所就业好吗 一般工资能拿多少读研期间所里工业催化方向项目多吗

1500,左右啊 !

㈢ 选题背景、目的及研究意义

研究区位于兴蒙造山带东端松嫩-张广才岭地块和佳木斯-兴凯地块碰撞带的伊春-延寿构造岩浆带上,构成了规模巨大的东北中生代“花岗岩海”的一部分,其形成的地球动力学机制、中亚造山带显生宙花岗岩成因与地壳增长、多金属成矿作用等地学问题,一直被国内外地学界所关注(李之彤等,1988,2001;张海驲,1991;黑龙江省地质矿产局,1993;邵济安等,1995;赵春荆等,1996;任纪舜等,1997;李锦轶,1998;Jahn et al ,1999,2000;吴福元等,1997,1999a, b;Jahn,et al.,1999~2000;Wu et al.,2000~2004;孙德有等,2001,2004a,b;唐克东等,2004;刘宝山, 2005,2007;张兴洲等,2006;万天丰,2007;刘志逊等,2007;张昱,2008;韩振哲等,2008,2009)。

花岗岩类是组成大陆地壳的主要岩石,对花岗岩研究属于地质科学中的前沿课题。造山带又是大陆上花岗岩最为发育的区域,造山带演化的各个阶段都可能产生花岗岩类。因此,花岗岩的研究也是造山带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花岗岩与成矿关系也是一个研究时间最长的地质科学问题之一,被中外地质学家所关注,并且成为岩石学家、矿床学家研究的基本内容。涂光炽等(1997)将花岗岩有关的成矿作用进行了分类,一类为花岗质岩浆本身的成矿作用,进一步可细分为花岗质岩浆结晶分异产生的成矿作用岩浆晚期-岩浆热液成矿作用(脉型、斑岩型、云英岩型、矽卡岩型、伟晶岩矿床)、改造-混合岩化成矿作用等;另一类是花岗质岩浆作用于围岩而产生的成矿作用。汪雄武等(2002)将与花岗岩岩浆活动有关的热液系统分为:Sn-W云英岩型矿床有关的浅-深位花岗岩岩浆热液系统;斑岩-矽卡岩型和浅成低温热液多金属、贵金属矿床有关岩浆-大气水热液系统;浅成低温热液脉型和角砾岩型金矿床有关的大气水为主的热液系统等。

近年来花岗岩ISMA成因类型的划分研究发现,不同成因类型花岗岩产出的构造背景及在地壳中的部位不同,造成不同类型、不同成因花岗岩有着完全不同的成矿作用和特征。这在秦岭、华南等地区表现都很明显,华南的铜、铁、钼矿产多与I型或同熔型花岗岩有关,而钨、锡、铀、钍等矿产多与S型花岗岩或改造型花岗岩有关(徐克勤等,1982;卢欣祥等,1994;王德滋等,2002),秦岭造山带花岗岩与金、钼成矿作用(卢欣祥等,1989,2000;李先梓等,1993),以及A型花岗岩与锡、铌、钽、钨、钼矿产具特定的成矿专属性特点(Collins et al.,1982; Pitcher,1983;卢欣祥等,1989;郑基俭等,2001;汪雄武等,2002)。又近年来发现许多铜、金、铁、钼、钨等重要金属矿床都与小侵入体有关,进而提出小岩体成大矿(汤中立等,2006)。腾吉文等(2009)认为大型岩基体(或成矿母岩体)与壳幔相互作用、巨大的岩浆-流体成矿系统密切有关,而大型岩基体派生的众多小岩枝与周边介质耦合,使成矿元素不断聚积,形成了大型、超大型金属矿床或矿集区。

20世纪90年代开始,对小兴安岭地区区域地质调查、矿产普查及专题科研工作的系统开展,对“花岗岩海”的形成时代、成因和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及其大陆动力学演化历史和与贵金属、多金属成矿作用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特别是近年来在小兴安岭东南一带相继探明了鹿鸣斑岩钼矿、东安岩金矿等超大型矿床,以及众多钼铅锌矿(化)点等多金属矿床,且矿床均与早中生代花岗岩类关系密切,其矿床成因类型主要包括斑岩型、矽卡岩型、矽卡岩-热液叠加型、热液型、火山-次火山热液型和低温热液型矿床等(尹冰川等,1997;赵明玉,2000;韩振新,2004;张炯飞等,2004;杨言辰等,2005;时永明等,2007;韩振哲等,2009c,2010a,b),说明该地区有色金属及金等找矿潜力仍十分巨大。但目前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重大基础地质问题,如花岗岩时空分布规律、显生宙花岗岩与壳幔相互作用以及地壳垂向增生以及多金属、贵金属成矿作用之间内在关系;早中生代底侵作用与巨量花岗岩成因、地壳垂向增生、演化以及碰撞后大规模伸展构造体制下的多金属矿集区、(超)大型矿床形成之间的关系(毛景文等,2004;胡瑞忠等,2008);古亚洲洋与环太平洋两大构造域转换过程的机制及时代等一系列基础问题,制约着与两大构造域有关成矿带的划分、展布、叠加关系等成矿作用的认识,以及早中生代花岗岩类有关多金属、金矿床成矿系列、找矿方向、成矿模式建立等。

㈣ 本项目主要研究进展

本项目在 2008 年至 2010 年的工作中,系统收集了研究区 1 ∶ 25 万区调资料,及时掌握最新的 1 ∶ 5 万区域地质调查、矿产远景调查和矿产评价等项目进展。在此基础上,在重大地质问题综合研究、地质矿产和物探、化探、遥感编图、班—怒带成矿地质背景等几方面取得显著进展。2011年6月7、8日由计划项目承担单位成都地调中心组织专家组对“西藏班公湖—怒江构造带基础地质综合研究”成果(综合研究报告、专题报告和图件、图件说明书等)进行了审查,项目成果评为优秀等级。项目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取得进展。

1.地质矿产综合编图

根据区域地层、构造和岩浆岩资料,编制了班公湖—怒江带及邻区地层对比表、构造单元划分图、岩浆岩构造相图、1 ∶ 50 万区域地质图、1 ∶ 50 万成矿地质背景图和龙木错—双湖构造带专题构造图等。利用物探、化探、遥感数据编制了重力、航磁和化探系列图件。这些图件是班—怒带首次完成的系列图件,为本带今后的地质矿产调查奠定了基础。

2.大地构造相划分

根据本地区构造单元时空展布和各单元具体地质特征,将本区大地构造相划分为结合带大相、弧盆系大相和地块大相,进一步划分为 35 个亚相和 70 个岩性建造。该构造相划分方案不同于传统的板块离散、汇聚等划分方案,更加符合本区的地质特征。该方案作为成矿地质背景图编图和成矿地质背景研究的基础,提供了思路。

3.羌塘盆地基底问题研究初步认识

羌塘地区显著的变质(造山)作用为两期,分别为泛非期(560 ~ 630Ma)和印支期(230 ~ 270Ma),分别形成羌塘古生代沉积盆地和中生代沉积盆地的基底。还测得更早的花岗岩浆侵入—变质事件(766 ~ 890Ma)、1000 ~ 2700Ma 的岩浆—变质事件。推测羌塘地块经历了至少 3 次造山作用形成不同期次的变质基底。

4.羌塘古生物地层研究取得进展

羌塘中部的戈木日、果干加年山和玛依岗日一带出露的变质岩系的时代历来有所争议。根据岩石变质程度和碎屑锆石的同位素测年,曾将这套岩石推测为元古宙变质基底。1 ∶ 25 万区域地质调查根据其整合在含化石的中二叠统之下、局部含有冈瓦纳相指示意义的含砾板岩和少量的同位素年代学测试等证据,将这套浅变质岩系划分为擦蒙组、展金组和曲地组等,但仍缺乏化石证据。笔者在在大沙河—果干加年山剖面的展金(岩群)组中首次发现珊瑚化石赫氏鲍斯维耳剌毛虫 Chatetes(Boswellia)heritschi Sokolov,说明展金组中存在晚石炭世的生物时代证据,但是该化石并不属于冈瓦纳冷水生物区,而是来自温水环境的特提斯型生物区。在绒玛乡黑石山剖面中首次发现大量的中二叠世 科化石,既出现典型的冈瓦纳相冷水生物,如 Wannerophyllam 及 Monodiexodina,也存在大量的暖水型生物,如田氏朱森 Chusenella tieni Chen,散尔多希瓦格 Schwagerina saneroensis Nieet Song,假孙氏假纺锤 Pseudofusulina pseudosuni Sheng 等。化石特征属于冈瓦纳相与特提斯相的混合类型。根据前人和本文资料,说明羌塘中部的喀喇昆仑—龙木错—双湖一带是石炭纪、二叠纪冈瓦纳和特提斯生物混生区,不存在明显的生物大区界线。推测龙木错—双湖蛇绿岩带所代表的洋盆可能仅为特提斯南缘弧盆系统中的小盆地。

5.特提斯演化综合研究初步认识

①早古生代—泥盆纪以陆棚和碳酸盐岩台地为主,发育陆源细碎屑岩建造和碳酸盐岩建造,代表冈瓦纳大陆北缘的被动大陆边缘。②石炭纪—二叠纪为古特提斯弧盆演化阶段,金沙江洋盆向南西俯冲形成岩浆弧;龙木错—双湖古特提斯洋可能在早石炭世开始向北的俯冲消减,在二叠纪形成含洋岛、海山的成熟洋壳和弧前增生楔;班—怒带向南俯冲形成初始岩浆弧。③中生代的新特提斯阶段,弧盆系分布在班—怒带及南侧。三叠纪末古特提斯闭合。侏罗纪—早白垩世班—怒带特提斯发生南、北两侧的双向俯冲,形成日土—多龙岩浆弧和昂龙岗日—班戈岩浆弧,为重要的成矿阶段。晚白垩世之后特提斯洋闭合进入陆内阶段。对重力和航磁异常的研究认为,班—怒带特提斯双向俯冲有地球物理证据。

6.成矿带、成矿系列划分

根据成矿地质背景和矿点时空分布特征,将本区划分为9个三级成矿带、11个四级成矿带和26个五级成矿带。成矿作用主要分布在扎普—多龙岩浆弧(成矿时代J2—K1),狮泉河—昂龙岗日、班戈岩浆弧(成矿时代K1),美多—唐古拉—杂多弧后前陆盆地带(成矿时代K和T3)和班公湖—怒江蛇绿岩带、狮泉河—纳木错蛇绿岩带(成矿时代K)。本区主要有5个成矿系列,分别为:Ⅰ.与镁铁—超镁铁岩相关的铬—镍及贵金属成矿系列(东巧、丁青和班公湖等),Ⅱ.弧后前陆盆地沉积—热液改造型铁—铜—锑—金成矿系列(当曲、美多等),Ⅲ.俯冲阶段花岗岩浆弧铁—铜—金成矿系列(包括2个亚系列:增生弧斑岩型铜金矿系列,如多龙、嘎尔穷、嘎拉勒;岩浆弧含磁铁矿床花岗斑岩系列,如材玛、弗野),Ⅳ.碰撞阶段花岗岩带铁—铜—铅—锌多金属成矿系列(木乃铜银矿、拉青铜矿等),Ⅴ.结合带内与镁铁、超镁铁岩有关的热液型金矿系列(达查金矿等)。

7.成矿有利构造带。

根据研究区物探、化探、遥感图件的编制和研究,初步对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远景区进行了划分和研究。①班—怒带西段五峰尖—拉热拉新—埃永错—材玛—多龙岩浆弧。②班公湖—狮泉河—昂龙岗日岩浆弧。③格拉丹东—唐古拉—仓来拉弧后前陆盆地。④丁青—类乌齐—左贡造山带。

㈤ 如何提炼贵金属

买本书,《贵金属深加工及其应用》,周全法的。看看大部分都知道了。

㈥ 珠宝行业科研工作进展

陆太进

为加快提升珠宝行业科研的整体实力,保证科研工作持续和协调发展,充分发挥科学研究在推动行业发展方面的作用,结合本行业科研工作发展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了一些科研发展规划的设想,以明确发展的目标、方向和重点,促进科研工作长期、持续、稳定地发展。

1.行业科研发展规划

1.1科研发展规划的基本原则

科研发展的基本原则是:“强化创新、突出特色、发挥优势、整体推进、服务行业”,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科研投入为保障,以成果奖励为导向,树立成果意识,推动科研工作的持续、协调发展。

1.2科研发展规划的主要目标

科研发展规划的主要目标是推进我国科研工作的全面发展。

(1)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对我国特有资源及主要市场的珠宝玉石进行详细、系统的基础矿物学、岩石学、宝石学研究,争取在基础理论研究上有所创新和突破,在实际鉴定、评级及生产上找出明确、科学的实用方法和指标。对国际上主要宝石的研究和鉴定,在基础研究方面力争快速赶上国际顶级研究机构水平,在应用研究上积极创新,达到先进水平。

(2)加强应用研究。加强“产、学、研”相结合,解决珠宝企业、珠宝检测中面临的疑难技术问题。

(3)加强科研人员和队伍建设。建立一支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老中青相结合、以解决行业内实际问题为主要任务的科研队伍,对具我国国情的重点科研难题进行攻关研究。

(4)加强科技交流与合作。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全国性和国际性学术交流会、专题研讨会,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法,加强科研人员之间,特别是年轻科研人员与国际同行交流的机会。

图7-1-10 OCT用于珍珠珠层测厚的成像图

与其他珠层测厚方法相比,光学相干层析技术具有图像清晰直观,无辐射,测量珠层厚度快速、准确、无损、安全等优势。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O CT)是一种对物体进行层析成像的新技术。作为一种高分辨率成像的无损检测手段,O CT可用来鉴别真假珍珠、区别海水有核珍珠与淡水无核珍珠、测定珍珠层厚度,并可用于探讨珍珠生长动力学规律,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3.3其他无损图像类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近年来,国内外珠宝玉石市场上出现了多种表面处理或优化过的商品,如多层表面镀膜、无机染色、离子注入改色、人工印记等。传统的宝石显微镜由于其放大倍率及分辨力的局限已不能有效地观察到此类局部经处理过的珠宝材料表面的微细鉴定特征。为此,我国珠宝科技工作者正积极开拓高倍率、高分辨力显微镜在珠宝检测中的应用。如使用微分干涉显微镜观测天然和合成珠宝表面生长、溶蚀、变形的微观形貌特征,找出切磨宝石表面覆膜、染色等处理特征;观察切磨宝石各类表面脉理和人工印记特征等。高倍率、高分辨力显微镜在珠宝研究和鉴定中的应用研究将有利于我们解决珠宝鉴定中的一些难题。

另外,辽宁丹东市宝协正试图将成熟的X射线检测技术应用到珠宝检测领域,开发的X射线珠宝鉴别仪使大型无损检测仪器小型化、智能化。国内珠宝检测机构近年来对一些操作便利的光谱类仪器,如光纤光谱仪、携带式红外光谱、拉曼散乱光谱仪进行了开发性应用研究,取得了一些实效性成果。在贵金属首饰检测中,国家首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开展了铂钌合金标样的研制等研究。国检中心开展了中低档贵金属首饰中可能存在的有害元素如何检测的探讨研究。

㈦ 刘益春的科研项目

目前主持在研课题3项: 1. “适用于太阳能电池的透明导电薄膜的性能优化和新材料新结构探索(一)”,国家科技部,221万元,2012-12—2013-12 2. “石墨片及其复合体系的电子结构调制与功能化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90.0万元,2009-01—2012-12 3. “基于金属氧化物/贵金属复合纳米晶中贵金属等离子体吸收的光存储性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36万元,2010-01—2012-12 完成课题情况: 已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国家“863”课题,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大项目培育等课题12项。

㈧ 广贵金和同济大学的《我国贵金属市场发展战略研究——以广东为例》课题是什么时候启动的

2014年启动

㈨ 孙晓明的科研项目

1. 1992~1996:新疆阿其克布拉克—梧桐沟一带找矿前景及找矿靶区优选与评价,国家八五攻关项目(三0五项目),第二完成人、负责矿床学部分。
2. 1993~1996:粤北大宝山多金属矿中伴金银赋存状态和分布规律研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人;
3. 1996~1999:粤中长坑大型热泉型金银矿成矿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人;
4. 1998~2001:粤东嵩溪大型独立银锑矿成矿流体四维体系矿化轨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人。
5. 1998~2001:粤东大型独立银锑矿成矿流体四维体系(3Dt)矿化路径,国家教育部优秀年轻教师基金项目,主持人。
6. 1998~2001:粤东独立银矿成矿流体矿化轨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人;
7. 2002.1~2004.12, 华南黑色岩系铂多金属矿中贵金属元素赋存状态和来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人
8. 2000.1~2002.12,卡林型金矿中不可见金和纳米金的原子级分辨率Z衬度图象技术及电子能损失光谱(EELS)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人。
9. 2003-2008:印-亚大陆碰撞造山与成矿综合研究,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二级课题,主持人.
10. 2003~2006: 苏北大陆深钻中的流体地球化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主持人
11. 2004-2006, 西太平洋海底富钴结壳中铂族和稀土元素及钴的赋存状态及富集机理,国际海底区域研究开发“十五” 项目, 主持人.
12. 2003-2006: 海底富钴结壳中微量气体组成及铂族元素(PGE)赋存状态,国家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项目,主持人。
14. 2005~2007: 西太平洋海山富钴结壳中铂族和稀土元素及钴的赋存状态及纳米地球化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主持人.
15. 2005~2007: 西太平洋海山富钴结壳中铂族元素稀土元素和钴的纳米地球化学研究,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主持人;
16. 2007~2009: 哀牢山金矿带韧性变形过程及其纳米尺度水/岩反应和金矿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主持人;
17. 2007~2008. 江苏溧水观山铜多金属矿矿床成因和找矿预测, 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委托研究项目。主持人;
18. 2007~2009. 海底多金属硫化物中贵金属元素和微量气体地球化学。国际海底区域研究开发“十一五” 项目, 主持人。
19. 2008-2011. 印度洋海底热液硫化物中贵金属元素赋存状态和成矿流体地球化学,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研究基金课题,主持人 ;
20. 2008-2012: 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期碰撞造山型金矿成矿机制和矿化模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主持人.
21. 2008-2012: 碰撞造山过程中的Au成矿作用.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二级课题, 主持人.

㈩ 小课题研究

可从这样几个方面写:
1)什么是春联?
2)春联有什么作用?适用场合等
3)春联的题材要求。
4)拟定春联内容应注意的一些问题,比如语法。
5)春联选材、颜色、字体等。
6)还可以考虑写一些春联创新方面的内容。
以上内容供参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