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在元素周期表上的过渡金属是哪些
元素周期表上的过渡金属是指ⅢB、ⅣB、ⅤB、ⅥB、ⅦB、Ⅷ、ⅠB、ⅡB所属元素。
这类的元素有:钪21
、钛22、钒23、铬24、锰25、铁26、钴27、镍28、铜/29、锌/30、钇39、锆40、铌41、钼42、锝43、钌44、
铑/45、
钯46;
银47、镉48、铪72、
钽73、钨74、铼75、锇
76、铱77、铂78、金79、钅卢104、钅杜105、钅喜106、钅波107、钅黑108、钅麦109、鐽110、錀111、鎶112、汞80。
(1)过渡金属就是非贵金属吗扩展阅读:
过渡区金属的性质:
由于这一区很多元素的电子构型中都有不少单电子(锰这一族尤为突出,d(5)构型),较容易失去,所以这些金属都有可变价态,有的(如铁)还有多种稳定存在的金属离子。
过渡金属最高可以显+7(锰)、+8(锇)氧化态,前者由于单电子的存在,后者由于能级太高,价电子结合的较为松散。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网络-过渡金属
㈡ 什么是过渡金属它与金属的和非金属的区别是什么它有什么性质
定义
过渡元素是指元素周期表中d区的一系列金属元素,又称过渡金属。
一般来说,这一区域包括3到12一共十个族的元素,但不包括f区的内过渡元素。“过渡元素”这一名词首先由门捷列夫提出,用于指代8、9、10三族元素。他认为从碱金属到锰族是一个“周期”,铜族到卤素又是一个,那么夹在两个周期之间的元素就一定有过渡的性质。这个词虽然还在使用,但已失去了原意。 过渡金属元素的一个周期称为一个过渡系,第4、5、6周期的元素分别属于第一、二、三过渡系。
㈢ 什么是过渡金属
过渡金属是指七个副族和第VIII族所有元素,因为它们都是金属,所以叫过渡金属。
㈣ 贵金属和过渡金属有什么区别
贵金属与过渡金属有本质区别
过度金属指化学周期表中所有副族无放射性金属
贵金属指在人类发展中可做货币或可做货币替代物的金属,如金、银
一个是化学概念,一个是经济概念
㈤ 过渡金属是什么
钪 ( 21) ▪ 钛 ( 22) ▪ 钒 ( 23) ▪ 铬 ( 24) ▪ 锰 ( 25)
▪ 铁 ( 26) ▪ 钴 ( 27) ▪ 镍 ( 28) ▪ 铜 ( 29) ▪ 锌 ( 30)
▪ 钇 ( 39) ▪ 锆 ( 40) ▪ 铌 ( 41) ▪ 钼 ( 42) ▪ 锝 ( 43)
▪ 钌 ( 44) ▪ 铑 ( 45) ▪ 钯 ( 46) ▪ 银 ( 47) ▪ 镉 ( 48)
▪ 铪 ( 72) ▪ 钽 ( 73) ▪ 钨 ( 74) ▪ 铼 ( 75) ▪ 锇 ( 76)
▪ 铱 ( 77) ▪ 铂 ( 78) ▪ 金 ( 79) ▪ 钅卢 ( 104) ▪ 钅杜 ( 105)
▪ 钅喜 ( 106) ▪ 钅波 ( 107) ▪ 钅黑 ( 108) ▪ 钅麦 ( 109) ▪ 鐽 ( 110)
▪ 錀 ( 111) ▪ 鎶 ( 112) ▪ 汞 ( 80)
过渡元素是指元素周期表中d区的一系列金属元素,又称过渡金属。一般来说,这一区域包括3到12一共十个族的元素,但不包括f区的内过渡元素。 “过渡元素”这一名词首先由门捷列夫提出,用于指代8、9、10三族元素。他认为从碱金属到锰族是一个“周期”,铜族到卤素又是一个,那么夹在两个周期之间的元素就一定有过渡的性质。这个词虽然还在使用,但已失去了原意。 过渡金属元素的一个周期称为一个过渡系,第4、5、6周期的元素分别属于第一、二、三过渡系。
来源于http://ke..com/link?url=_S#2
㈥ 过渡金属是什么有哪些
过渡元素是指元素周期表中d区的一系列金属元素,又称过渡金属。一般来说,这一区域包括3到12一共十个族的元素,但不包括f区的内过渡元素。
"过渡元素"这一名词首先由门捷列夫提出,用于指代8、9、10三族元素。他认为从碱金属到锰族是一个"周期",铜族到卤素又是一个,那么夹在两个周期之间的元素就一定有过渡的性质。这个词虽然还在使用,但已失去了原意。
过渡金属元素的一个周期称为一个过渡系,第4、5、6周期的元素分别属于第一、二、三过渡系。
㈦ 关于过渡金属
啊哈 ~ 建议你去买厦门大学出版的无机元素化学来看看
我看看哈~
第三个问题,因为镧系的电子变化主要在4f轨道上而非最5d层的变化,
锕系主要在5f上变化,而最外层电子数是相同的,所以性质基本上相同并没有像其它元素那样逐个递增,所以被单独排列出来。
其它就不晓得了,我还只是高中生,还是个文科仔,嘻嘻。
㈧ 元素周期表中,哪些是过渡金属
过渡元素:周期表中从IIIB族到VIII族的元素。共有三个系列的元素(钪到镍、钇到钯和镧到铂),电子逐个填入他们的3d、4d和5d轨道。有时人们把过渡元素的范围扩大到包括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因此有时也把铜族元素包括在过渡元素范围之内。锌族元素(IIB)在形成稳定配位化合物的能力上与过渡元素很相似,因此也有人建议把锌族元素归入过渡元素范围。各系列过渡元素的与阿兹半径自左而右缓慢递减,各族元素的半径自上而下略有增加,但不像主族元素增加的那样显著。过渡元素的特征性质有以下几点。
(1 ) 都是金属,具有熔点高、沸点高、硬度高、密度大等特性;并有金属管则及延展性、高导电性和导热性。例如钨和钽的通电分别是3410摄氏度和2996摄氏度。不同的过渡金属之间可以形成多种合金。
(2) 过渡元素中的d电子参与了化学键的形成,所以在它们的化合物中常表现出多种氧化态。最高氧化态从每行起始元素(钪、钇、镧)的+3增加到第六个元素(钌、锇)的+8。在过渡元素的每个竖列中,元素的最高氧化态一般体现在该列底部的元素中,例如铁、钌、锇这一列里,铁的最高氧化态是+6,而锇的则达到+8。
(3 ) 过渡元素具有能用于成键的空d轨道和较高的电荷/半径比,容易形成稳定的配位化合物,例如能形成Au(CN)2-配离子,可用于地品味金矿中回收金。此外,维生素B12是Co(III)的配合物,血红素是Fe(III)的配合物。过渡元素常用作催化剂。
㈨ 什么是过渡金属,种类有哪些
:过渡金属定义过渡金属由于具有未充满的价层d轨道,性质与其他元素有明显差别。过渡金属由于具有未充满的价层d轨道,性质与其他元素有明显差别。过渡金属介绍由于这一区很多元素的电子构型中都有不少单电子(锰这一族尤为突出,d5构型),较容易失去,所以这些金属都有可变价态,有的(如铁)还有多种稳定存在的金属离子。过渡金属最高可以显+7(锰)、+8(锇)氧化态,前者由于单电子的存在,后者由于能级太高,价电子结合的较为松散。高氧化态存在于金属的酸根或酰基中(如:VO43-钒酸根,VO22+钒酰基)。对于第一过渡系,高氧化态经常是强氧化剂,并且它们都能形成有还原性的二价金属离子。对于二、三过渡系,由于原子半径大、价电子能量高的原因,低氧化态很难形成,其高氧化态也没有氧化性。同一族的二、三过渡系元素具有相仿的原子半径和相同的性质,这是由于镧系收缩造成的。由于空的d轨道的存在,过渡金属很容易形成配合物。金属元素采用杂化轨道接受电子以达到16或18电子的稳定状态。当配合物需要价层d轨道参与杂化时,d轨道上的电子就会发生重排,有些元素重排后可以使电子完全成对,这类物质称为反磁性物质。相反,当价层d轨道不需要重排,或重排后还有单电子时,生成的配合物就是顺磁性的。反磁性的物质没有颜色,而顺磁性的物质有颜色,其颜色因物质而异,甚至两种异构体的颜色都是不同的。一些金属离子的颜色也是有单电子的缘故。大多数过渡金属都是以氧化物或硫化物的形式存在于地壳中,只有金、银等几种单质可以稳定存在。最典型的过渡金属是4-10族。铜一族能形成配合物,但由于d10构型太稳定,最高价只能达到+3。靠近主族的稀土金属没有可变价态,也不能形成配合物。12族元素只有汞有可变价态,锌基本上就是主族金属。由于性质上的差异,有时铜、锌两族元素并不看作是过渡金属,这时d区元素这一概念也就缩小至3到10族,铜锌两族合称ds区元素。由于这一区很多元素的电子构型中都有不少单电子(锰这一族尤为突出,d5构型),较容易失去,所以这些金属都有可变价态,有的(如铁)还有多种稳定存在的金属离子。过渡金属最高可以显+7(锰)、+8(锇)氧化态,前者由于单电子的存在,后者由于能级太高,价电子结合的较为松散。高氧化态存在于金属的酸根或酰基中(如:VO43-钒酸根,VO22+钒酰基)。对于第一过渡系,高氧化态经常是强氧化剂,并且它们都能形成有还原性的二价金属离子。对于二、三过渡系,由于原子半径大、价电子能量高的原因,低氧化态很难形成,其高氧化态也没有氧化性。同一族的二、三过渡系元素具有相仿的原子半径和相同的性质,这是由于镧系收缩造成的。由于空的d轨道的存在,过渡金属很容易形成配合物。金属元素采用杂化轨道接受电子以达到16或18电子的稳定状态。当配合物需要价层d轨道参与杂化时,d轨道上的电子就会发生重排,有些元素重排后可以使电子完全成对,这类物质称为反磁性物质。相反,当价层d轨道不需要重排,或重排后还有单电子时,生成的配合物就是顺磁性的。反磁性的物质没有颜色,而顺磁性的物质有颜色,其颜色因物质而异,甚至两种异构体的颜色都是不同的。一些金属离子的颜色也是有单电子的缘故。大多数过渡金属都是以氧化物或硫化物的形式存在于地壳中,只有金、银等几种单质可以稳定存在。最典型的过渡金属是4-10族。铜一族能形成配合物,但由于d10构型太稳定,最高价只能达到+3。靠近主族的稀土金属没有可变价态,也不能形成配合物。12族元素只有汞有可变价态,锌基本上就是主族金属。由于性质上的差异,有时铜、锌两族元素并不看作是过渡金属,这时d区元素这一概念也就缩小至3到10族,铜锌两族合称ds区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