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接触电阻的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真正接触电阻应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实际测量电连接器接触件的接触电阻时,都是在接点引出端进行的,故实际测得的接触电阻还包含接触表面以外接触件和引出导线本身的导体电阻。导体电阻主要取决于金属材料本身的导电性能,它与周围环境温度的关系可用温度系数来表征。
为便于区分,将集中电阻加上膜层电阻称为真实接触电阻。而将实际测得包含有导体电阻的称为总接触电阻。
在实际测量接触电阻时,常使用按开尔文电桥四端子法原理设计的接触电阻测试仪(毫欧计),其专用夹具夹在被测接触件端接部位两端,故实际测量的总接触电阻R由以下三部分组成,可由下式表示:
R=
RC
+
Rf
+
Rp,式中:RC—集中电阻;Rf—膜层电阻;Rp—导体电阻。
接触电阻检验目的是确定电流流经接触件的接触表面的电触点时产生的电阻。如果有大电流通过高阻触点时,就可能产生过分的能量消耗,并使触点产生危险的过热现象。在很多应用中要求接触电阻低且稳定,以使触点上的电压降不致影响电路状况的精度。
B. 用作电接触的贵金属材料有哪些
传递电讯号、电能及接通或切断电路等使用的贵金属材料叫做贵金属电接触材料。
银基电接触材料银合金是最重要、用量最大和最廉价的贵金属电接触材料。银具有极好的导电性、导热性、抗氧化能力和抗有机蒸气作用的能力,并且加工性能极好。缺点是强度和硬度低,不耐磨,易硫化。
金基电接触材料金具有极好的化学稳定性,接触电阻低而稳定,导电性和导热性均好。金的缺点是弹性差,屈服点低,易起弧焊接及在电流作用下形成尖刺等。
铂基电接触材料铂基电接触材料具有耐腐蚀、耐磨损、电接触可靠、寿命长等优点,适于做条件苛刻的弱电接点;其缺点是价格昂贵,在有机气氛中会产生“褐粉”。
钯基电接触材料钯的密度小、价格便宜、化学稳定性稍次于铂,有良好的抗硫化性能、抗腐蚀性和耐磨性,常可作为铂的代用品。
C. 为什么电线的接头处会有接触电阻
.
导体的接触电阻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1.
导体的表面即使再光洁,在显微条件下看也是高低不平的,这就使接触时真正的接触只是一些“点”,面积远小于实际面积,大约在实际接触面的几十分之一到几千分之一之间;
2.
任何金属表面都会有氧化层,而且形成速度很快,使得导体接触部分能够完全达到金属接触的部分还要少许多。(接触上的部分有许多不能完全导通,存在较大电阻);
3.
电流要“绕道”流到接触的“点”上,这中间也要克服电阻。
目前克服接触电阻的主要措施:
1.
增加接触时对接触位置的压力;
2.
对继电器触点来说,可以增加接触瞬间的冲击力;
3.
对插头的接触来说,可以利用材料之间的摩擦,“锉”出一些填充空隙的东东。
D. 电器触点材料是什么金属
纯金属材料等。
触头材料(contact material)是用于开关、继电器、电气连接及电气接插元件的电接触材料,又称电触头材料,一般分强电用触头材料和弱电用触头材料两种。
触头是开关电器中最薄弱的环节和容易出故障的部分:一旦触头系统不能正常工作,如电力系统发生短路寸,高压断路器触头拒绝断开,将引起极为严重的后果。
(4)gbt150782008贵金属电触点材料接触电阻的测量方法扩展阅读:
物理性质
1、一般物理性质:触头材料应具有合适的硬度,较小的硬度在一定接触压力下可增大接触面积,减小接触电阻、降低静态接触时的触头发热和静熔焊倾向,并且可降低闭合过程中的动触头弹跳。较高的硬度可降低熔焊面积和提高抗机械磨损能力。
触头材料应具有合适的弹性模数。较高的弹性模数则容易达到塑性变形的极限值,因此表面膜容易破坏,有利于降低表面膜电阻,较低的弹性变形则可增大弹性变形的接触面积。
2、电性能:触头材料应具有较高的电导率以降低接触电阻,低的二次发射和光发射以降低电弧电流和燃弧时间。
3、热物理性质:高的热传导性,以便电弧或焦耳热源产生的热量尽快输至触头底座。高的比热容、高的熔化、气化和分解潜热。高的燃点和沸点以降低燃弧的趋势。低的蒸气压以限制电弧中的金属蒸气密度。
E. 接触电阻有哪些电阻组成
真正接触电阻应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实际测量电连接器接触件的接触电阻时,都是在接点引出端进行的,故实际测得的接触电阻还包含接触表面以外接触件和引出导线本身的导体电阻。导体电阻主要取决于金属材料本身的导电性能,它与周围环境温度的关系可用温度系数来表征。
为便于区分,将集中电阻加上膜层电阻称为真实接触电阻。而将实际测得包含有导体电阻的称为总接触电阻。
在实际测量接触电阻时,常使用按开尔文电桥四端子法原理设计的接触电阻测试仪(毫欧计),其专用夹具夹在被测接触件端接部位两端,故实际测量的总接触电阻R由以下三部分组成,可由下式表示:
R= RC + Rf + Rp,式中:RC—集中电阻;Rf—膜层电阻;Rp—导体电阻。
接触电阻检验目的是确定电流流经接触件的接触表面的电触点时产生的电阻。如果有大电流通过高阻触点时,就可能产生过分的能量消耗,并使触点产生危险的过热现象。在很多应用中要求接触电阻低且稳定,以使触点上的电压降不致影响电路状况的精度
F. 材料的体积电阻和表面电阻怎么测试方法
材料的体积电阻和表面电阻怎么测试方法
2、体积电阻率:在绝缘材料里面的直流电场强度与稳态电流密度之商,即单位体积内的体积电阻.
3、表面电阻:在试样的某一表面上两电极间所加电压与经过一定时间后流过两电极间的电流之商;访伸展流主要为流过试样表层的电流,也包括一部分流过试样体积的电流成分.在两电极间可能形成的极化忽略不计.
4、表面电阻率:在绝缘材料的表面层的直流电场强度与线电流密度之商,即单位面积内的表面电阻.
材料说明A、通常,绝缘材料用于电气系统的各部件相互绝缘和对地绝缘,固体绝缘材料还起机械支撑作用.一般希望材料有尽可能高的绝缘电阻,并具有合适的机械、化学和耐热性能.
B、体积电阻班组可作为选择绝缘材料的一个参数,电阻率随温度和湿度的京戏化而显著变化.体积电阻率的测量常常用来检查绝缘材料是否均匀,或都用来检测那些能影响材料质量而又不能作其他方法检测到的导电杂质.
C、当直流电压加到与试样接触的两电极间时,通过试样的电流会指数式地衰减到一个稳定值.电流随时间的减小可能是由于电介质极化和可动离子位移到电极所致.对于体积电阻小于10的10Ω.m
的材料,其稳定状态通常在1min内达到.因此,要经过这个电化时间后测定电阻.对于电阻率较高的材料,电流减小的过程可能会持续几分钟、几小时、几天,因此需要用较长的电化时间.如果需要的话,可用体积电阻率与关系来描述材料的特性 .
G. 四探针法消除接触电阻的原理
KDY—1型四探针电阻率/方阻测试仪
使 用 说 明 书
广州市昆德科技有限公司
1、概述
KDY-1型四探针电阻率/方阻测试仪(以下简称电阻率测试仪)是用来测量半导体材料(主要是硅单晶、锗单晶、硅片)电阻率,以及扩散层、外延层、ITO导电薄膜、导电橡胶方块电阻的测量仪器。它主要由电气测量部份(简称:主机)、测试架及四探针头组成。
本仪器的特点是主机配置双数字表,在测量电阻率的同时,另一块数字表(以万分之几的精度)适时监测全程的电流变化,免除了测量电流/测量电阻率的转换,更及时掌控测量电流。主机还提供精度为0.05%的恒流源,使测量电流高度稳定。本机配有恒流源开关,在测量某些薄层材料时,可免除探针尖与被测材料之间接触火花的发生,更好地保护箔膜。仪器配置了本公司的专利产品:“小游移四探针头”,探针游移率在0.1~0.2%。保证了仪器测量电阻率的重复性和准确度。本机如加配HQ-710E数据处理器,测量硅片时可自动进行厚度、直径、探针间距的修正,并计算、打印出硅片电阻率、径向电阻率的最大百分变化、平均百分变化、径向电阻率不均匀度,给测量带来很大方便。
2、测试仪结构及工作原理
测试仪主机由主机板、电源板、前面板、后背板、机箱组成。电压表、电流表、电流调节电位器、恒流源开关及各种选择开关均装在前面板上(见图2)。后背板上只装有电源插座、电源开关、四探针头连接插座、数据处理器连接插座及保险管(见图3)。机箱底座上安装了主机板及电源板,相互间均通过接插件联接。仪器的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
测试仪的基本原理仍然是恒流源给探针头(1、4探针)提供稳定的测量电流I(由DVM1监测),探针头(2、3)探针测取电位差V(由DVM2测量),由下式即可计算出材料的电阻率:
厚度小于4倍探针间距的样片均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V——DVM2的读数,mV。
I——DVM1的读数,mA。
W——被测样片的厚度值以cm为单位。
F(W/S)——厚度修正系数,数值可查附录二。
F(S/D)——直径修正系数,数值可查附录三。
Fsp——探针间距修正系数。
Ft——温度修正系数,数值可查附录一。
由于本机中已有小数点处理环节,因此使用时无需再考虑电流、电压的单位问题。如果用户配置了HQ-710E数据处理器只要置入厚度W、FSP、测量电流I等有关参数,一切计算、记录均由它代劳了。如果没有数据处理器(HQ-710E),用户同样可以依据上式用普通计算器算出准确的样片电阻率。
对厚度大于4倍探针间距的样片或晶锭,电阻率可按下式计算:
ρ=2πSV/I (2)
这是大家熟悉的样品厚度和任一探针离样品边界的距离均大于4倍探针间距(近似半无穹大的边界条件),无需进行厚度、直接修正的经典公式。此时如用间距S=1mm的探头,电流I选择0.628;用S=1.59mm的探头,电流I选择0.999,即可从本仪器的电压表(DVM2)上直接读出电阻率。
用KDY-1测量导电薄膜、硅的异型外延层、扩散层、导电薄膜的方块电阻时,计身算公式为:
R = V/I F(D/S) F(W/S)FSP
由于导电层非常薄故F(W/S)=1,所以只要选取电流 I=F(D/S) FSP, ,F(D/S)=4.532
测量时电流调节到04532,ρ/R选择在R灯亮
从KDY-1右边的电压表(DVM2)上即可直接读出扩散薄层的方块电阻R 。
备注:在测量方块电阻时ρ/R选择要在R,仅在电流0.01mA档时电压表最后一位数溢出(其它档位可以正常读数),故读数时需要注意,如电流在0.01档时电压表读数为00123,实际读数应该是001230.。
3、使用方法
(1)主机面板、背板介绍
仪器除电源开关在背板外其它控制部分均安装在面板上,面板的左边集中了所有与测量电流有关的显示和控制部份,电流表(DMV1)显示各档电流值,电流选择值(随运按钮)供电流选档用,~220V电源接通后仪器自动选择在常用的1.0mA档,此时1.0上方的红色指示灯亮,随着选择开关的按动,指示灯在不同的档位亮起,直选到档位合适为止。打开恒流源,上方指示灯亮,电流表显示电流值,调节粗调旋钮使前三位数达到目标值,再调细调旋钮使后两位数达到目标值。这样就完成了电流调节工作,此时我们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到右边,面板的右边集中了所有电压测量有关的控制部件,电压表(DMV2)显示各档(ρ/R手动/自动)的正向、反向电压测量值。ρ/R键必须选对,否则测量值会相差10倍;同样手/自动档也必须选对,否则仪器拒绝工作。
后背板上主要安装的是电缆插座,图上标得很清楚,安装时请注意插头与插座的对位标志。因为在背后容易漏插,松动时不易被发现,所以安装必须插全、插牢。
(2)使用仪器前将电源线、测试架联接线、主机与数据处理器的联接线(如使用处理器)联接好,并注意一下测试架上是否已接好探针头。电源线插头插入~220V座插后,开启背板上的电源开关,此时前面板上的数字表、发光二极管都会亮起来。探针头压在被测单晶上,打开恒流源开关,左边的表显示从1、4探针流入单晶的测量电流,右边的表显示电阻率(测单晶锭时)或2、3探针间的电位差。电流大小通过旋转前面板左下方的两个电位器旋钮加以调节,其它正、反向测量、ρ/R选择、自动/手动测量都通过前面板上可自锁的按钮开关控制。
(3)仪器测量电流分五档:0.01mA(10μA)、0.1mA(100μA)、1mA、10mA、100mA,读数方法如下:
在0.01mA档显示5位数时:10000 表示电流为:0.01mA(10μA)
又如在0.01mA档显示:06282 即表示电流为:6.28μA
在0.1mA档显示5位数时:10000 表示电流为:0.1mA(100μA)
又如在0.1mA档显示:04532 表示电流为:45.32μA
在1mA档显示5位数时:10000 表示电流为:1mA
又如在1mA档显示:06282 表示电流为:0.6282mA
同样在10mA档显示:10000 表示电流为:10mA
显示:04532 表示电流为:4.532mA
100mA档显示:10000 表示电流为:100mA
显示:06282 表示电流为:62.82mA
电流档的选择采用循环步进式的选择方式,在仪器面板上有一个电流选择按钮,每按一次进一档,仪器通电后自动设定在常用的1.0mA档,如果你不断地按下“电流选择”按钮,电流档位按下列顺序不断地循环。
1.0mA→10mA→100mA→0.01mA→0.1mA→1.0mA→10mA→……
可以快速找到你所需的档位。
(4)电压表读数:因为为了方便直接用电压表读电阻率,所以我们人为改动了电压表的小数点移位,如需要直接读取电压值时需注意,本电压表为199.99mV的数值电压表,读电压值时小数点是固定位置的,
例如:电压表显示 读电压值
1.9999 199.99mV
19.999 199.99mV
199.99 199.99mV
1999.9 199.99mV
19999 199.99mV
根据国标GB/T1552-1995,不同电阻率硅试样所需要的电流值如下表所示:
电阻率,Ω.cm 电流,mA 推荐的园片测量电流值
<0.03 ≤100 100
0.03~0.30 <100 25
0.3~3 ≤10 2.5
3~30 ≤1 0.25
30~300 ≤0.1 0.025
300~3000 ≤0.01 0.0025
根据ASTM F374-84标准方法测量方块电阻所需要的电流值如下表所示:
方块电阻Ω 电流,mA
2.0~25 10
20~250 1
200~2500 0.1
2000~25000 0.01
(5)恒流源开关是在发现探针带电压接触被测材料影响测量数据(或材料性能)时,再使用,即先让探针头压触在被测材料上,后开恒流源开关,避免接触时瞬间打火。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如探针带电压接触被测材料对测量并无影响时,恒流源开关可一直处于开的状态。
(6)正、反向测量开关只有在手动状态下才能工作人工控制,在自动状态下由数据处理器控制,因此在手动正反向开关不起作用时,先检查手动/自动开关是否处于手动状态。相反在使用数据处理器测量材料电阻率时,仪器必须处于自动状态,否则数据处理拒绝工作。
(7)在使用数据处理器自动计算及记录时,必须严格按照使用说明操作,特别注意输入数据的位数。有关数据处理器的使用方法请仔细阅读KDY测量系统的操作说明。
4、主机技术能数
(1)测量范围:
可测电阻率:0.0001~19000Ω•cm
可测方块电阻:0.001~190000Ω•□
(2)恒流源:
输出电流:DC 0.001~100mA 五档连续可调
量程:0.001~0.01mA
0.01~0.10mA
0.10~1.0mA
1.0~10mA
10~100mA
恒流精度:各档均低于±0.05%
(3)直流数字电压表:
测量范围:0~199.99mV
灵敏度:10μV
基本误差:±(0.004%读数+0.01%满度)
输入阻抗:≥1000MΩ
(4)供电电源:
AC 220V±10% 50/60 Hz 功率:12W
(5)使用环境:
温度:23±2℃ 相对湿度:≤65%
无较强的电场干扰,电源隔离滤波,无强光直接照射
(6)重量、体积:
主机重量:7.5kg
体积:365×380×160(单位:mm 长度×宽度×高度)
附录1.1
温度修正系数表 ρT = FT *ρ23
标称电阻率
Ω.cm
温度 FT
ºC 0.005 0.01 0.1 1 5 10
10
0.9768 0.9969 0.9550 0.9097 0.9010 0.9010
12 0.9803 0.9970 0.9617 0.9232 0.9157 0.9140
14 0.9838 0.9972 0.9680 0.9370 0.9302 0.9290
16 0.9873 0.9975 0.9747 0.9502 0.9450 0.9440
18 0.9908 0.9984 0.9815 0.9635 0.9600 0.9596
20 0.9943 0.9986 0.9890 0.9785 0.9760 0.9758
22 0.9982 0.9999 0.9962 0.9927 0.9920 0.9920
23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24 1.0016 1.0003 1.0037 1.0075 1.0080 1.0080
26 1.0045 1.0009 1.0107 1.0222 1.0240 1.0248
28 1.0086 1.0016 1.0187 1.0365 1.0400 1.0410
30 1.0121 1.0028 1.0252 1.0524 1.0570 1.0606
注 :① 温度修正系数表的数据来源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附录1.2
温度修正系数表(续1) ρT = FT *ρ23
标称电阻率
Ω.cm
温度 FT
ºC 25
(17.5—49.9) 75
(50.0—127.49) 180
(127.5—214.9) 250/500/1000
( ≥ 215 )
10 0.9020 0.9012 0.9006 0.8921
12 0.9138 0.9138 0.9140 0.9087
14 0.9275 0.9275 0.9278 0.9253
16 0.9422 0.9425 0.9428 0.9419
18 0.9582 0.9580 0.9582 0.9585
20 0.9748 0.9750 0.9750 0.9751
22 0.9915 0.9920 0.9922 0.9919
23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24 1.0078 1.0080 1.0082 1.0083
26 1.0248 1.0251 1.0252 1.0249
28 1.0440 1.0428 1.0414 1.0415
30 1.0600 1.0610 1.0612 1.0581
附录2.
厚度修正系数F(W/S)为圆片厚度W与探针间距S之比的函数
W/S F(W/S) W/S F(W/S) W/S F(W/S) W/S F(W/S)
0.40 0.9993
0.41 0.9992
0.42 0.9990
0.43 0.9989
0.44 0.9987
0.45 0.9986
0.46 0.9984
0.47 0.9981
0.48 0.9978
0.49 0.9976
0.50 0.9975
0.51 0.9971
0.52 0.9967
0.53 0.9962
0.54 0.9958
0.55 0.9953
0.56 0.9947
0.57 0.9941
0.58 0.9934
0.59 0.9927 0.60 0.9920
0.61 0.9912
0.62 0.9903
0.63 0.9894
0.64 0.9885
0.65 0.9875
0.66 0.9865
0.67 0.9853
0.68 0.9842
0.69 0.9830
0.70 0.9818
0.71 0.9804
0.72 0.9791
0.73 0.9777
0.74 0.9762
0.75 0.9747
0.76 0.9731
0.77 0.9715
0.78 0.9699
0.79 0.9681 0.80 0.9664
0.81 0.9645
0.82 0.9627
0.83 0.9608
0.84 0.9588
0.85 0.9566
0.86 0.9547
0.87 0.9526
0.88 0.9505
0.89 0.9483
0.90 0.9460
0.91 0.9438
0.92 0.9414
0.93 0.9391
0.94 0.9367
0.95 0.9343
0.96 0.9318
0.97 0.9293
0.98 0.9263
0.99 0.9242 1.0 0.921
1.2 0.864
1.4 0.803
1.6 0.742
1.8 0.685
2.0 0.634
2.2 0.587
2.4 0.546
2.6 0.510
2.8 0.477
3.0 0.448
3.2 0.422
3.4 0.399
3.6 0.378
3.8 0.359
4.0 0.342
注:①厚度修正系数表的数据来源于国标 GB/T1552-1995
《硅、锗单晶电阻率测定直排四探针法》
附录3.
修正系数F2为探针间距S与圆片直径D之比的函数
S/D F(S/D) S/D F(S/D) S/D F(S/D)
0 4.532
0.005 4.531
0.010 4.528
0.015 4.524
0.020 4.517
0.025 4.508
0.030 4.497 0.035 4.485
0.040 4.470
0.045 4.454
0.050 4.436
0.055 4.417
0.060 4.395
0.065 4.372 0.070 4.348
0.075 4.322
0.080 4.294
0.085 4.265
0.090 4.235
0.095 4.204
0.100 4.171
注:①厚度修正系数表的数据来源于国标 GB/T1552-1995
《硅、锗单晶电阻率测定直排四探针法》
H. 怎么测量电气系统电缆电阻及接触电阻
一、电缆绝缘电阻测量方法
测量电力电缆的主绝缘电阻可以检查电缆绝缘是否老化、受潮,以及耐压试验中暴露出来的绝缘缺陷。
对1000V以下的电缆测量时用1000V绝缘电阻测试仪,对1000V及以上的电缆用2500V绝缘电阻测试仪,对6kV及以上电缆用5000V绝缘电阻测试仪。
像塑绝缘电力电缆的绝缘电阻很低时,应用万用表正、反接线分别测屏蔽层对铠装、铠装层对地的直流电阻,以检查它们是否受潮。当绝缘确实受潮时,应安排检修。
当电缆埋于地下后,测量钢铠甲对地的绝缘电阻,可检查出外护套有无损伤;同理,测量铜屏蔽层对钢铠甲间的绝缘电阻也可以检查出内护套有无损伤。通过这两项测量可以判断绝缘是否已经受潮。当电缆敷设在电缆沟、隧道支架上时,其外护套的损伤点不在支点处且又未浸泡在水中或置于特别潮湿的环境中,则外护套的操作很难通过测量绝缘电阻来发现,此时测量铜屏蔽层对钢铠甲的绝缘电阻则更为重要。
电缆终端或套管表面脏污、潮湿对绝缘电阻有较大的影响。除擦拭干净外,还应加屏蔽环,将屏蔽环接到绝缘电阻测试仪的“屏蔽”端子上,当电缆为三芯电缆时,可利用非测量相作为两端屏蔽环的连线,见图1-1。
图1-1
测量绝缘电阻时的屏蔽接线
(a)单芯电缆;(b)三芯电缆
当被测电缆较长时,充电电流很大,因而绝缘电阻测试仪开始指示的数值很小,这并不表示绝缘不良,必须经过较长时间遥测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
测量中若采用手动绝缘电阻测试仪,则转速不得低于额定转速的80%,且当绝缘电阻测试仪达到额定转速后才能接到被试设备上并记录时间,读取15s和60s的绝缘电阻值。绝缘电阻测试仪停止摇动时,更应进行充分放电,放电时间最少不少于2min。
二、开关接触电阻测量方法
由于接触电阻非常小,普通的三用表肯定不行.
一般用到专用的回路电阻测试仪测试,如下图:
原来也用QJ44型直流电桥测直流接触电阻。
通过测试数据,主要用来分析被测回路的接触情况、连接性能,导电能力等。
I. 什么是接触电阻
对导体间呈现的电阻称为接触电阻。
一般要求接触电阻在10-20 mohm以下。 有的开关则要求在100-500uohm以下。有些电路对接触电阻的变化很敏感。 应该指出, 开关的接触电阻是开关在若干次的接触中的所允许的接触电阻的最大值。
在电路板上是专指金手指与连接器之接触点,当电流通过时所呈现的电阻之谓。为了减少金属表面氧化物的生成,通常阳性的金手指部份,及连接器的阴性卡夹子皆需镀以金属,以抑抵其“接载电阻”的发生。其他电器品的插头挤入插座中,或导针与其接座间也都有接触电阻存在。
(9)gbt150782008贵金属电触点材料接触电阻的测量方法扩展阅读:
影响因素:
1) 接触件材料
电连接器技术条件对不同材质制作的同规格插配接触件,规定了不同的接触电阻考核指标。如小圆形快速分离耐环境电连接器总规范GJB101-86规定,直径为1mm的插配接触件接触电阻,铜合金≤5mΩ,铁合金≤15mΩ。
2) 正压力
接触件的正压力是指彼此接触的表面产生并垂直于接触表面的力。随正压力增加,接触微点数量及面积也逐渐增加,同时接触微点从弹性变形过渡到塑性变形。由于集中电阻逐渐减小,而使接触电阻降低。接触正压力主要取决于接触件的几何形状和材料性能。
3) 表面状态
接触件表面一是由于尘埃、松香、油污等在接点表面机械附着沉积形成的较松散的表膜,这层表膜由于带有微粒物质极易嵌藏在接触表面的微观凹坑处,使接触面积缩小,接触电阻增大,且极不稳定。
二是由于物理吸附及化学吸附所形成的污染膜,对金属表面主要是化学吸附,它是在物理吸附后伴随电子迁移而产生的。故对一些高可靠性要求的产品,如航天用电连接器必须要有洁净的装配生产环境条件,完善的清洗工艺及必要的结构密封措施,使用单位必须要有良好的贮存和使用操作环境条件。
4) 使用电压
使用电压达到一定阈值,会使接触件膜层被击穿,而使接触电阻迅速下降。但由于热效应加速了膜层附近区域的化学反应,对膜层有一定的修复作用。
于是阻值呈现非线性。在阈值电压附近,电压降的微小波动会引起电流可能二十倍或几十倍范围内变化。使接触电阻发生很大变化,不了解这种非线性变化,就会在测试和使用接触件时产生错误。
5) 电流
当电流超过一定值时,接触件界面微小点处通电后产生的焦耳热作用而使金属软化或熔化,会对集中电阻产生影响,随之降低接触电阻。
J. 非接触电阻仪EC-80P与四点探针区别
EC-80P非接触式电阻测量仪是向被测材料发射电磁波,然后检测材料中产生的电涡流大小来检测电阻率的(材料电阻率不同,产生的涡流强度也不同)。测量时探头不要求紧密接触材料。
4探针电阻率测量仪,则是用精密的恒定电流通过探针注入材料,然后检测电流经过的途径上两点之间的微电压,经计算后得到材料电阻率。测量时要求4根探针必须与材料实现紧密良好的欧姆连接。
目前看,4探针接触式电阻测试仪的测量精度远大于非接触式,在精度要求比较高的测试场合应以4探针为准。在测试量较大且要求快速的场合,可以使用非接触式测量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