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外汇黄金 » 与汇率操纵有关的论文
扩展阅读
股票投资经济学 2021-06-17 16:24:20

与汇率操纵有关的论文

发布时间: 2021-05-25 16:22:12

汇率操纵国的标准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协定》(以下简称《协定》)规定,IMF执行董事会于1977年4月29日通过了一项旨在避免操纵汇率或国际货币体系的决议。该决议规定了三项原则:第一项,基金成员国有义务避免操纵汇率、操纵国际货币体系、阻碍其他成员国对国际收支的有效调整,或者不公平地取得优于其他成员国的竞争地位;第二项,如果外汇市场的紊乱情势构成对成员国货币汇率的短期干扰,为消除这种紊乱的情势,相关成员国必要时,应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第三项,此项干预应当充分考虑到其他成员国,包括所涉及外汇的发行国的利益。
有分析指出,是否将一个国家列入汇率操纵国,更多是出于政治因素,经济和金融因素可能将退居其次。美国近期针对中国反倾销动作已经很频繁,不但对用于油井和天然气井的中国钢管征收31%的关税,还向进口中国车胎开征35%的关税。美国若再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恐怕会令中美关系极度紧张,不利于奥巴马政府寻求中国合作,应对朝鲜核问题和全球气候变化等议题。

⑵ 人民币升值与中国摆脱汇率操纵国有关系吗

难说,从特朗普选举开始 美元就相当强势,2017年美国说可能加快加息步伐,后期美元还是看涨较多。欧元,英镑机会也是多多的,

⑶ 汇率操纵国 后果

被列为汇率操纵国:会对中国出口美国的产品征收高额关税 然后中国产品失去美国市场 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的出口会受到严重影响 我们大部分靠出口的企业将会倒闭 然后工人失业 然后更严重的楼主自己想像一下吧
不要觉得美国会认为中国产品性价比高 为了他们的国民所以就不搞中国了 现在东南亚的产品的性价比和中国产的已经差不多了 中国的发展已经严重影响美国世界霸主的地位 所以美国绝对不会放弃任何一个能够打击中国的机会

⑷ 汇率操纵国的分析

认定是否操纵汇率,应从主客观两个层面分析: 一是进行调控和影响的条件,包括三种情况:某成员国对其汇率的
调整和政策改变与起主导作用的经济金融情势不相关,并将影响其竞争能力和资本长期流动的情况;某成员国对国际收支项下或经常性交易项下的资金兑汇或资金移转重新增加限制、加重限制或施以长期限制时,没有充分的经济金融情势作为依据;某成员国对资本国际流动实施不正常的鼓励或限制的金融政策,超越了为实现其国际收支平衡所需要的范围和程度。二是指行为的结果,指实施这些政策是否给其他国家的正当利益造成负面影响。根据GATT第15条的规定,WTO和IMF是合作的关系,凡是遵守《协定》的措施,可在GATT/WTO下豁免,即使WTO认为构成贸易障碍,也不能采取行动,而要向IMF报告,由IMF出面管辖。可见,IMF处于主导地位,WTO须听从IMF的意见。另一方面,如果某些措施的目的是为达到限制进口,而不是为了保障其国际收支平衡、维护其金融稳定,则这种措施不仅与WTO宗旨相违背,也是IMF所不允许的。

⑸ 关于人民币汇率论文

这是2010年6月发表的一篇论文,够新了吧,紧跟时代:

-----------------------正文内容-----------------------

《金融危机与人民币汇率制度》

一、 金融危机不会加剧外部对人民币汇率制度的责难

受金融危机影响,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显现。美国财政部长盖纳在候任期间曾指责我国操纵人民币汇率,这与布什政府拒绝认定我国为汇率操纵国的态度显著不同。但美国当前的主要目的,是要迅速走出金融危机、摆脱经济衰退,而人民币汇率制度安排总体上有助于美国达到这一目的,起码不悖于这一目的。因此,新一届美国政府在危机中应不会对人民币汇率制度采取实质性的对抗行动,从摆脱实体经济衰退的角度看,人民币大幅升值对美国缩小贸易逆差不会产生实质影响。当前以中美贸易差额为代表的全球经济失衡问题,根源于美国有较大的储蓄缺口(储蓄不足),而包括我国在内的东亚新兴市场经济体则有较大的投资缺口(储蓄过剩)。从全球经济平衡的角度来看,拥有较高储蓄率的东亚新兴市场经济体是集体性地被迫与储蓄率较低的美国保持贸易差额关系。显然,这种失衡根源于全球经济的结构性失衡,即使人民币大幅升值至我国对美贸易顺差大幅下降的程度。鉴于美国的储蓄率在短期内难以提高, 其贸易逆差将依然存在,只不过转变为对其他国家的逆差而已。上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美国的贸易逆差一直存在且愈演愈烈,只是其贸易顺差对手国顺次由日本转变为“亚洲四小龙”、“亚洲四小虎”,然后转变为我国而已。

从摆脱金融危机的角度看,人民币大幅升值并非美国解决金融危机的出路。近期,西方学术界流传着一种“祸水东引”的谬论,即将人民币汇率制度与美国次贷危机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人民币汇率低估是我国对美贸易顺差的主要成因,我国将积累的大量外汇储备投资于美国国债,这压低了美国长期利率,进而低利率刺激了美国金融创新并使其金融机构过度承担风险,最终引发了次贷危机。大量事实表明,金融发展和风险认知之间的不匹配才是当前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的金融创新和金融发展不断深入,尽管金融风险认知在同一时期也有进步,但明显滞后于实践的需要。金融发展和风险认知的不匹配大大降低了原有金融稳定安排的效力,金融机构内控、市场纪律和金融监管的效率下降与此均有密切关联。从这一视角看,次贷危机爆发具有必然性,它与人民币汇率制度没有必然联系。

事实上,维持现有包括人民币汇率制度在内的中美经济模式,对美国化解金融危机是有利的。当前,美国政府在实体经济和金融领域同时展开行动来化解危机。在实体经济领域,美国主要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来稳定经济增长;在金融领域,美国主要通过金融机构救助、收购金融机构有毒资产、为市场提供流动性三种方式来稳定金融系统。美国的危机化解方案需要耗费大量资金,这迫使美国政府不得不大量发行国债。在美国国债投资需求中,外国投资者的地位举足轻重。2008年,美国政府净发行国债1.47万亿美元,其中外国投资者就购买了7720亿美元。中美之间的经济交往模式以人民币“软”钉住美元、我国对美保持大量贸易顺差和我国持有大量美国国债为主要特征,这一模式有助于美国筹集资金、稳定国债市场。应当说,危机加强了中美经济模式的“捆绑性”,即我国需要美国市场实现劳动力就业,美国则需要我国的资金来稳定其金融系统。破坏这一模式的稳定性,对中美双方都没有好处。

二、 金融危机不会根本威胁我国外汇储备的安全

次贷危机爆发后,我国外汇储备的安全问题引起国人广泛关注。部分国内学者认为,美联储向金融体系不断注入流动性,使得美国未来经济发展面临巨大的通货膨胀威胁,我国外汇储备也极有可能因此遭受重大损失,人民币汇率制度应该加速弹性化改革。为应对危机,美国货币当局不断放松其货币政策。美联储的最初反应是,通过更积极的储备管理使短期货币市场利率与目标水平一致。随后,为缓解定期货币市场和回购市场的压力,美联储延长了银行再融资期限,扩展了合格抵押品和交易对手的范围,扩大了证券融资范围。鉴于金融市场混乱还在继续且实体经济出现衰退,美联储迅速调整了其货币政策立场,将联邦基金利率在短期内由5.25%下调至0-0.25%。在缺乏利率下调空间的情况下,美联储开始实施所谓“数量宽松”的货币政策,即货币政策直接关注货币投放数量而非利率。从货币供应量的角度看,以上货币政策操作并无特别之处,所有操作都是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当面临通货膨胀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出售其当前购买的国债和其他类型金融资产以收缩流动性。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在美国这样一个贫富较为悬殊而又实行议会民主的国家,美联储不可能为了损伤我国外汇储备价值而故意推动通货膨胀。

主要是发达国家金融自由化和发展中国家金融改革,刺激了投机性货币需求的增长,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流动性膨胀对通货膨胀的压力。全球在次贷危机中投放的大量流动性在危机后大部分不会直接进入实体经济,它们中的绝大部分极有可能是从谨慎状态转为投机状态,这为全球收缩流动性提供充裕的反应时间。我国没必要进行大的储备币种结构调整。反而,由于我国在美外汇储备数量较大,任何急切的币种结构调整很可能会因交易成本过高和外汇市场的博弈性反应而损害我国外汇储备的价值。例如,如果我国迅速将美元国债储备转换成欧元储备,则大量抛售很有可能会使美元国债收益率迅速上升,这将导致我国继续持有的美元储备的贴现值下降。更何况,在当前全球主要储备货币中,美元的安全性仍然居于首位。

三、 不宜采用人民币大幅贬值来摆脱当前经济紧缩

关于人民币汇率的合理均衡水平,理论界存在很大争议。一种常见的观点认为,人民币汇率的合理均衡水平应该有利于实现国际收支平衡。从我国的国际收支状况看,人民币应该大幅升值。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是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根本目标,包括人民币汇率政策在内的一切宏观调控政策都须以此为最基本的出发点。换言之,人民币汇率的合理均衡水平应该首先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增长的总目标,其次才能考虑平衡国际收支。

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我国经济出现了剧烈下滑,对外出口和投资的增长率同比皆有大幅下滑。由于投资下滑主要是由出口下滑导致的,此轮我国经济紧缩可以归为外部需求冲击型的经济紧缩。为保持经济增长,我国政府及时有力地出台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汇率政策领域,我国迄今为止尚未采取大的举措。我国是否应当采用人民币大幅贬值来摆脱当前经济紧缩,这也是我国汇率政策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世界贸易组织的统计表明:全球真实GDP增长率从2007年的3.5%下滑为2008年的1.7%,其中,除了中东的真实GDP增长率上升了0.2%,北美洲、中南美洲、欧洲、独联体、非洲和亚 洲的真实GDP增长率分别下滑了1.0%、0.9%、1.8%、2.9%、0.8%、1.0%和2.9%;全球真实商品贸易增长率从2007年的6%下滑为2008年的2%,其中,北美洲、中南美洲、欧洲、独联体、非洲、中东和亚洲的真实商品出口增长率分别下滑了3.5%、1.5%、3.5%、1.0%、1.5%、1.0%和7.0%。全球真实GDP和真实商品出口的全面萎缩表明,在所有导致我国出口紧缩的原因中,贸易对象收入的全面下降肯定居于首位。

在人民币“软”钉住美元的汇率安排下,美元2008年对日元和欧元大幅升值,间接推升了中国的实际有效汇率。可以讲,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相对稳定在危机期间恶化了我国的贸易条件,中国当前具有人民币贬值的潜在动力。

尽管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对于我国出口的稳定可能有不利影响,我国当前仍然不宜采用人民币大幅贬值的办法来摆脱经济紧缩。根本原因在于,在全球经济下滑、贸易对象收入萎缩的情况下,人民币贬值是否一定产生足够的刺激效应,我们并无把握。相反,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危机中世界各国“以邻为壑”式的贬值,从来就没有给任何国家带来过好处。亚洲金融危机中,我国政府在全面权衡之后,作出了人民币不贬值的决策。这一决策在事后被证明是完全正确的:它不仅制止了亚洲各国竞争性贬值的浪潮,而且使得我国国内生产获得了稳定的外部环境,并据以率先走出了危机的阴影。也正是在此决策的推动下,我国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声誉,从此确立了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毋庸讳言,亚洲危机中我国作出的不贬值的决策,使得我国成为那次危机中最大的赢家。

在坚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同时,我国要格外关注出口行业是否在危机中出现转移。我们的一项研究表明,在我国,以使用中间产品生产最终出口产品为核心特征的垂直化专业分工贸易模式正在加速形成,外资企业在这一贸易模式中占据主导地位,而我国在这一贸易模式中主要是获得低端的劳动要素收入。垂直化专业分工主导我国的贸易模式,意味着我国对外贸易可能存在临界状态,一旦外部竞争环境达到抵消我国劳动力成本优势的程度,大量外资主导的垂直化分工贸易企业很可能突然集体性地从我国退出。相比于出口下降,危机导致我国外贸转移的威胁更需警惕,因为直接投资决策因沉淀成本巨大而不会轻易改变,出口行业的国际转移会对我国经济增长造成长久性的根本损伤。

⑹ 什么是汇率操纵国,以及影响

汇率操纵国
是指一个国家人为地操控汇率,使它显得相对地低,令其出口价看似便宜,或会引起进口贸易伙伴批评它为汇率操纵国。由于产品较便宜,人们喜欢它的产品并减少购买本土产品。这将导致入口国就业流失。操纵国则牺牲别国利益而为本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及享受较高的国内生产总值。
汇率调整属一国主权范畴,但操纵汇率却为IMF和WTO明确禁止。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一再指控中国“操纵汇率”,认为应该对中国采取反补贴措施。其中,美国国会一些议员提出了一系列针对中国的法案,如汇率报复法案、中国货币法案和美国贸易权行使法案。在此我们分析中美之间发生的关于中国是否操纵汇率并构成反补贴要件,以正视听。所以对操纵汇率的界定,一方面因为汇率制度关系到一个国家的主权问题,另一方面因为汇率问题也是一个金融问题,而不是贸易问题,所以应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管辖。若美国以中国操纵汇率是财政补贴为由向WTO申诉,则会因前提条件不具备或程序上的冲突而被争端解决机构(以下简称DSB)驳回。
而且按照IMF制定的原则,应该尊重各会员国国内的社会和政治政策,并且对各会员国的境况给予应有的注意。显然,我国汇率制度符合基金协定的规定;另一方面,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有秩序的经济和金融条件,保持汇率不经常变动,努力促进外汇制度的稳定。
如果美国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它就必须据此对中国实施严厉的贸易制裁,届时很可能引发双方的大规模贸易战,并超出两国范围、波及全球。

⑺ 根据WTO有关规则,请分析WTO同意成员国因人民币汇率操纵而对中国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的可能性和原因。

接受《经济参考报(微博)》采访的专家表示,关于汇率政策是否构成贸易补贴,在现有的WTO规则里并没有相应规定。根据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的规定,构成禁止性补贴或者可诉补贴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存在由政府或任何公共机构提供的财政资助;企业因此而获得利益;该补贴行为具有专向性。
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业务总监龚柏华表示,在分析人民币汇率是否能构成WTO协定下的补贴时,首先有个前提,即人民币汇率是否被人为地低估。此外,从WTO相关判例来看,汇率低估不构成资金的直接或间接提供和转移。退一步讲,即便人民币汇率低估构成财政资助,但要构成补贴,还需要证明中国政府通过人民币汇率授予了出口商以利益,需要将人民币汇率与所谓人民币自由市场价值做比较。但对什么是人民币的自由市场价值难以达成一致意见。美国企业提出的用一种推定汇率来衡量人民币现行汇率是没有经济学和法学依据的。
再从专向性来看,要确定一项补贴是否在事实上取决于出口实绩,需要对补贴的事实、补贴与出口促进的关联性质进行分析。仅有出口企业收汇后按照市场汇率将外汇兑换成人民币这一事实,并不足以得出补贴事实上取决于出口实绩的结论。

⑻ 被列为汇率操纵国对普通百姓会有哪些影响

被列为汇率操纵国所有出口到美国产品就会被征收百分之27的特别税,这样我们的产品就没有竞争力,就会失去美国市场,出口企业就会受到打击,企业破产,工人失业,经济衰退的许多现象都会出现,从而影响老百姓的生活。

⑼ 美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对双方有什么影响

对中国的影响:
老美这样做无非是想限制一下中国的快速发展!一旦被列为汇率操纵国,人民币被迫升值的压力会大很多很多,从而被迫加速人民币的升值!一旦人民币加速升值,大量的热钱就涌入中国,当升值到一定程度是,这些热钱一撤,当初和现在的差价就是那些炒热钱的人想看到的!如:人民币从兑美元8开始到现在的差不多6,如果世界其他国家用10万亿美元买走当时的人民币,现在撤走,那么现在他们能获得13.3万亿美元!即,在短短3年内我们就损失了3.3万亿美元啊!这相当于我国2008年全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损失的又仅仅是08年的GDP,我国改革开放的成果都全没了!我国经济将倒退至少10年的时间,如果升值的更快!全世界炒热钱的又仅仅只是10万亿美元!那中国岂不是更惨!只要中国保持汇率半年不变,那些炒热钱的就死定了!所以这对中国完全没有任何好处。不过有一点,人民币还是要升值的!不过不能太快!
对美国的影响:
当然,会得到中国的报复,(这是美国为什么不敢把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的原因),具体哪方面不好说,至少伊朗核问题我们不会和美国合作!那么美国可能受到伊朗的核威胁!具体还可能引发其他无核国家参加核的研发!美国也是有好处的,就是炒热钱!因为美国人有钱啊!还有,就是能限制中国的发展!当初日本在95年的时候,GDP就达到美国的70%差不多,达到差不多4亿美元,那时就是日本被美国逼着日元升值,结果日本在未来的14年中GDP都差不多是4亿多美元!这是西方想看到的,所以西方世界总想方设防逼中国人民币升值!所以就弄出个汇率操纵国来压中国。
以上均属个人观点!与经济学无关!

⑽ 汇率操纵与固定汇率的区别如何界定

固定汇率制是指汇率的制定以货币的含金量为基础,形成汇率之间的固定比值。是货币当局把本国货币对其他货币的汇率加以基本固定,波动幅度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保证汇率的稳定。其实就是本国法律规定的汇率水平。与浮动汇率相对。汇率操纵一般是使用浮动汇率的国家,违反价值规律,人为地压低汇率或抬高汇率。界定:是否符合价值规律,是否是人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