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1. 中国银行2006年1月12日的外汇牌价表如下:(人民币/100外币)
(1)5000港币*102.56/100=5128人民币(2)200000美元*7.2641=1452820人民币(3)100000日元*6.5643/100=6564.3人民币
『贰』 2006年12月31日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各是多少
这是2006年12月31日外汇牌价:
http://www.boc.cn/cn/common/service.jsp?category=ROOT%3E%D6%D0%D0%D0%D7%DC%D0%D0%3E%D0%D0%C7%E9%B7%D6%CE%F6%CA%D2%3E%D6%D0%D0%D0%BB%E3%C6%C0%3E%CD%E2%BB%E3%C5%C6%BC%DB&querytype=bydate&t_oneday=2006%2F12%2F31&b_bydate=%B0%B4%C8%D5%C6%DA%B2%E9%D1%AF
点开上面这个网页,在最下面按日期查询,就能查到某年某月某日的外汇款牌价了。
『叁』 2006年8月1日的美元兑换人民币汇率是多少
来自中国银行外汇牌价
货币名称 现汇买入价 现钞买入价 卖出价 基准价 中行折算价 发布时间
英镑 1503.26 1471.56 1515.33 1507.62 1507.62 00:00:03
港币 102.31 101.49 102.7 102.5 102.5 00:00:03
美元 795.55 789.29 798.73 797.26 797.08 00:00:03
瑞士法郎 643.47 629.9 648.64 644.29 00:00:03
新加坡元 503.28 492.67 507.32 505.64 00:00:03
瑞典克朗 110.44 108.12 111.33 110.66 00:00:03
丹麦克朗 136.24 133.37 137.34 136.39 00:00:03
挪威克朗 125.74 123.08 126.75 126.39 00:00:03
日元 6.8257 6.6818 6.8806 6.8454 6.8454 00:00:03
加拿大元 714.41 699.35 720.15 716.29 00:00:03
澳大利亚元 605.84 593.06 610.7 606.22 00:00:03
欧元 1016.29 994.86 1024.45 1018.5 1018.5 00:00:03
澳门元 99.59 98.76 99.97 99.76 00:00:03
菲律宾比索 15.39 15.07 15.52 15.44 00:00:03
泰国铢 21.08 20.64 21.25 21.17 00:00:03
新西兰元 506.54 510.61 505.99 00:00:03
韩国元 0.7879 0.8478 0.8186 00:00:03
『肆』 2006年7月1日的美元中间价汇率是多少
一、近期人民币汇率走势
从目前市场运行情况来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振荡曲折上行,已明确处于上升通道。从7月22日到11月29日,近90个交易日中累计升值0.37%。美元对人民币收盘价最低达到8.0796人民币元/1美元,最高为8.1128人民币元/1美元,波幅为332个基点。10月28日突破了重要心理关口人民币8.0857人民币元/1美元,8.0857人民币元/1美元较人民币汇率改革起点8.11人民币元/1美元低0.3%。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交易商预计,美元兑人民币近期将进一步下滑,下一个心理价位有可能会是8.0800人民币元/1美元,即0.37%。可以从图中看出,人民币反复震荡下跌,但是升值幅度和速度逐渐降低,从技术分析的角度来看,预计近期走势将在8.0800价位附近整理。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就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进行的专题调查显示,今年7月21日汇率改革对企业、居民和金融机构等市场主体的影响在可承受范围之内,升值对企业进出口的影响有限。调查显示,汇率改革对企业外币资产、负债的影响不大,近50%的样本企业事先采取了尽快结汇、提前收汇和预收货款等防范措施。7月末,样本企业因2%的汇率升值而导致的汇兑损失为1.3亿元人民币,仅占同期企业销售收入的0.013%。只有6.6%和13.7%的企业选择减少出口产品产量和减少出口、增加国内销量。有85.9%的企业提高出口产品价格的空间在3%以内,有50.5%的企业提高出口产品价格的空间在1%以内。
短时期内人民币升值幅度依然会很慢,主要是基于两个原因:一是技术上的原因,外汇衍生产品等市场的发展落后于决策者的预期,银行提供远期产品缺少对冲机制;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对于人民币兑美元升值2%后到底对整体经济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目前还需要全面评估。因此,管理层对人民币升值还是持比较谨慎的态度。汇率改革本身意在防止外贸的大起大落,从这个侧重点看,未来波动幅度会控制在中国企业平均承受能力3%之内。在对冲操作和行政力量的双重保护下,短期内央行有充分政策空间微调汇率水平,引起较大幅度汇率调整的可能性至少在短期内不大。
二、中期人民币汇率走势
近一段时间,央行已经多次宣布人民币汇率将继续由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决定,而不会再由官方重新估值。那么我们该如何判断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呢?一般来说,判断人民币升值预期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看远期价格走势,二是看外汇储备增长情况。
当前市场有三种参考价格:境外无本金交割人民币远期外汇合约(NDF)报价、国内各大银行的远期结售汇报价和外汇交易中心的外汇远期报价。其中,NDF报价大致反映了国际资金对人民币远期的估值。境外NDF流动性较高,自人民币汇率改革后交易量已经扩大了几十倍。香港推出零售NDF产品后,散户可直接参与,成交量还将进一步上升。11月10日NDF一年期报价为 7.7670人民币元/1美元,即国际金融界预测一年后人民币在调整后8.11人民币元/1美元的基础上再升值4.2%。但是比7月22日最高时的7.7100人民币元/1美元升幅有所减弱。目前国内外汇市场远期交易十分清淡,还不能起到形成均衡市场价格的作用。11月21日国内各大银行的一年远期结汇售中间报价为7.8019人民币元/1美元,预测一年后人民币在调整后8.11人民币元/1美元的基础上再升值3.8%,幅度和速度也呈现逐渐趋缓的态势。境内人民币远期市场和境外 NDF的价格,都在向按照以利率平价计算的远期汇率水平收敛。
9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7690亿美元,其中9月份外汇储备增长为158亿美元,这是5月份以来单月外汇储备增长首次低于200亿美元,这也是热钱流入增速趋缓的一个信号。另据海关数据显示,9月份当月贸易顺差75.7亿美元,是今年5月份以来月度贸易顺差最少的一个月。可以看出外汇流入速度有所减缓,外汇储备增长速度明显放慢。按照目前中国外汇储备的增长速度,预计到2005年底将超过8000亿美元。
另外,银行柜台远期结售汇签约由净结汇转变为净售汇,8月份银行柜台远期净售汇签约8.37亿美元,9月份进一步扩大至12.36亿美元。从这些数据来看,人民币升值预期有所减弱,但幅度不大。分析人士指出,人民币升值预期减弱能否在短时间内成为一种趋势,尚待有关数据加以确认。中国政府权威部门也公开表明,人民币升值将是“曲折”发展的过程,最可能采取的举措就是:增大人民币对美元每日实际的波动幅度。毕竟,市场风云变幻,升值预期再次强化或许就在瞬息之间。
三、长期人民币升值预判
要预判人民币的长期走势,必须观察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
当前,全球经济受到两大因素的影响:
一是高油价加剧全球通胀压力,美元利率处于上升周期,美元与主要货币利差进一步扩大。11月1日,美联储宣布再度提升联储基金利率25基点,至4.0%,此外美联储还表示未来将继续加息。经济学家预计,明年2月前还将加息25基点。专家分析指出,未来数年人民币汇率走势还将与美元走势密切相关。
二是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和美、日复苏给全球经济带来利好。这都导致国际流动资金的减少,借美元的成本已相当可观。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迫切性将会进一步增强,国际舆论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也会进一步增强,这是我们所面临的真正挑战。
中国各个领域经济体制改革步伐加快,特别是金融体制和土地管理体制改革保证了信贷和土地的调控政策得到较好落实,宏观调控的政策效果将进一步显现。全国各地在加快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同时随着前几年投资形成的生产能力陆续投产,国内支持经济增长的供给能力更加宽松,煤电油运的紧张状况将进一步得到改善。但是,国际环境中高油价和贸易摩擦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人民币小幅升值对各行业的影响也需要逐步消化。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是否合理,将长期影响外贸企业和跨国公司的经营状况。
人民币升值的基础实际上是四个:一是美元相对贬值;二是国际短期资本的大量流入;三是出口的大幅增长与经常项目的大量逆差;四是在投资与出口推动下的经济增长。人民币升值的四个近期基础都不很稳定。美元的汇率波动性比较强,在大幅贬值后,近来随着利率的提高又走向坚挺。国际短期资本更不确定,既有预期人民币进一步升值而继续进入中国的可能;也有受美元坚挺和加息影响,这样国际资金将放缓进入中国,甚至撤离中国的可能。出口的快速增长已受到美欧的强烈抵制与报复,这种高增长扭曲了经济结构,经济增长的质量不高,显然也不具可持续性。
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和人民币汇率调整趋势分析,人民币在近期将保持基本稳定。见下图: 按照中国的实际经济状况和未来五年发展前景预测,人民币每年只有1-2%的升值空间,最多不超过3%。国外投资银行和经济分析师预测,人民币在今年和明年的增幅加起来,将达4%到6%的水平。即使央行提高人民币汇率,也会遵循三个基本原则进行,即尽可能的渐进性、不受外界施压的自主性和不给经济条件制造大影响的可控性。
我们综合国内外金融界和中国政府对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态度,以及上述公布的经济统计数据等,再根据当前人民币汇兑市场的发展趋势,见下图:
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年底人民币不会大幅升值,2006-2007年央行有可能扩大3‰汇率浮动区间,人民币在汇率政策改革后8.11人民币/美元的基础上,升值幅度将控制在年2%左右。
『伍』 2006年一美元折合人民币多少元
2006年中国经济大事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路走高
5月15日,经过4月份以来的数次试探之后,人民币汇率终于迎来“破8”的
重要时刻--当日上午公布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突破8:1的心理关口,较上
一交易日上涨100点,达到1美元兑7.99822元人民币,这是自去年7月2
1日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的新高点,创下中国汇改近10个月来的新高。近期人民币
仍在上演强势。
关键词:升值对外贸易
关注程度:政府:★★★★★民众:★★☆
宏观影响指数:★★★★★
【点评】:人民币升值是2006年经济生活中的一条鲜明主线。在这条主线中
,“破8”无疑是最具突破性意义的一幕。自此,人民币兑美元就进入了“7”时代
,其升值的步伐开始明显加快。11月,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在短短20个交易日内,
相继突破7.87、7.86、7.85、7.84四个整数关口,12月以来,人
民币更是愈战愈勇连破7.83、7.82两大关口。12月15日,以7.818
5的中间价创出汇改以来的新高,至今为止,人民币升值的幅度已累计达3.2%(
不包括2%的一次性升值)。
人民币汇率持续走高,特别是下半年数次出现“加速跑”态势,有其内在的因素
和外在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美国经济引擎明显减速,市场对于美联储降息的预期增
强,令美元全面走软。另一方面,中国外汇储备10月份突破了1万亿美元大关,而
前11个月的贸易顺差累计已达到1500亿美元,这成为人民币升值的重要推动因
素。
在未来几年内,人民币升值都将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中央政府很理智地选取了一
条渐进式的道路以避免对出口型经济造成过大冲击。下半年来,虽然汇率不断创新高
,但贸易顺差不降反升佐证了这一策略的正确性。不过,中国却由此要面对以美国为
代表的贸易伙伴持续施加的压力。国际市场要求中国扩大人民币汇率日浮动区间的呼
声日渐高涨。12月14日,首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在北京举行。美国财长保尔森以
最明确的方式告知中国“需要增强人民币汇率的弹性”,而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则明确
批评中国的汇率制度,要求人民币以较快速度升值,并呼吁中国结束有利出口厂商的
“扭曲”。
展望未来人民币的命运,一方面是来自外部的压力,一方面是贸易顺差增长的内
部机制(储蓄投资缺口的存在及内需不足引致了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的急剧增长)难
以在短期内改变,这就注定了未来人民币升值的道路将是方向确定,但过程坎坷。在
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下,摆在中国政府面前的一项重大难题就是如何避免日本故事在中
国重演(1985年“广场协议”后的五年,日元大幅升值47%,升值带来的流动
性泛滥及其低利率政策助涨股市飙升4倍,年均涨幅达78%,地产升值1.5倍,
年均涨幅达25%,资产价格出现了严重泡沫,其后泡沫的破灭更使日本经济陷入了
十年的萧条期)。目前,国内流动性过剩,房地产及股票的价格也正经历着一轮上涨
高潮,与当初日本的情形有或多或少的相似之处。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央行或许能
够吸取教训,更好的去应对,人民币升值或许能走出别样的一条路来。
我从来没关心这个,没有具体数字能提供。搜了篇文,不知能不能帮到雪海大哥
『陆』 如何查询历史汇率
若是招行外汇牌价,招商银行外汇“实时汇率”,请进入招行主页,点击右侧的“ 外汇实时汇率”网页查看。如需查询历史汇率,在对应汇率后点击"查看历史"。汇率实时波动,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0年6月15日,最新业务变动请以招行官网公布为准。)
『柒』 2006年到2008年澳元兑美元汇率走势分析
请登陆招行官网,官网界面中间找到“外汇”菜单点击后左下角下载“外汇行情软件”,外汇行情软件是显示的是路透社的报价,不是我行的报价,报价可供您参考,您可以通过这个软件来查看及分析走势。(外汇通行情软件只能在电脑上下载,暂无手机或IPAD版本)
『捌』 2006年现行银行汇率是多少
查询2006年汇率链接http://www..com/s?wd=%E8%B4%A7%E5%B8%81%E5%85%91%E6%8D%A2&ie=utf-8:
途径:
1.在期货外汇行情软件上附带外汇行情走势
2.各大财经网站也有外汇报价
3.通过手机自带的外汇查询工具也可查询汇率情况
4.手机期货行情软件大多也带有主要货币汇率行情
注意事项:
汇率是不断变化的,使用时请参考自身所需当日当时汇率,在银行柜台和网银上兑换时依据的是当时的实时报价。
比如:最新汇率查询,可以网络输入"英镑兑换人民币汇率",即可直接看到最新兑换比例
『玖』 2006年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变化
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一直呈现单边小幅升值的走势。市场普遍预期2006年人民币汇率还将有较大升值。然而,有专家则说,实体因素是一方面,也确实决定着人民币中长期存在升值压力,但这种升值压力是否像现在那样或者市场所猜测的那样表现?这很难判断,因为人民币升值预期中也存在着货币性因素,如果再考虑到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调整对汇率的影响、世界经济的调整等,人民币汇率甚至还有贬值的风险。在当前局面
下,人民币汇率贸然大幅升值后果很难把握,小幅升值、保持相对的稳定可能是最好的选择。
升值不是问题
一般来说,对人民币汇率的关注无非是两个方面,一是人民币汇率是如何形成的(汇率机制问题),一是人民币汇率走势怎么样?升值还是贬值?(汇率水平问题)。
2005年7月21日,央行将人民币汇率从单一盯住美元改成盯住一篮子货币,解决了前一个问题,新的汇率机制有望保持相当长一段时间。于是,市场就将更多的目光转移到了后一个问题上。央行当初利用汇改之机将人民币汇率升值2%后,人民币汇率就此踏上了升值的通道。截至到现在,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幅度达到了2.38%。对于2006年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升值”成了共同的预期。特别是,在央行首次实施的掉期操作中,一年期美元兑人民币定价为7.85,这对人民币远期定价无疑具有一定的影响,市场据此也更加确信,未来人民币汇率升值不可避免。
总体而言,升值的基本理由有两条:其一,实体经济发展和增长情况是基本因素。业内人士分析说,如果一国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国力日盛,本国货币必然出现持续升值情况,当年的马克、日元都是经历过一段较长时期的升值周期,当前,人民币汇率的情况也是如此。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制造业生产水平提高迅速。据专家估计,1995―2003年间,中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与美国和欧盟国家相比累计相对增长了1.2~1.5倍。我国GDP平均增长率在8%以上,最近的全国普查又重估了2004年的GDP总量,为159878亿,增加了2.3万亿,排名提高一位,升至第六。其二,贸易顺差也给人民币升值带来一定压力。2005年我国出口增长迅速。据海关统计,截至到2005年11月,本年累计出口6865.4亿美元,累计进口5957.3亿美元,累计顺差908.1亿美元。近期,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在一次中纺圆桌论坛上说到,贸易顺差将进一步增加,全年将在千亿美元左右。这一数字较去年番了三倍多。同时姚景源还认为,国际收支不平衡已成为影响国内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其突出表现,就是巨额贸易顺差。一方面会招致更剧烈的贸易摩擦加剧,另一方面则进一步加大了人民币的升值压力。
升多少怎么升是个问题
然而,尽管市场对升值存在较多共识,但对升多少、如何升却存在明显分歧。据报道,有专家从调整进出口顺差的角度出发,得出了升值13%的结论。而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则认为,2007年之前人民币升值幅度最多不超过10%。摩根士丹利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则更加谨慎,他预计人民币到明年底只会升值2%。
如何升值也是个问题。此前,国际上强烈要求人民币汇率一次性升值20%甚至30%。更多的业内人士认为渐进性升值更加合理。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余永定此前就强调,人民币汇率应当有所提升,但要缓升而不能急升。渐进性升值思路也略有不同。有的希望央行先通过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区间,加大市场波动性,在此基础上逐渐升值;有的则认为先逐步小幅升值,待市场各方都适应、条件较好时再扩大浮动区间,这可能是市场上的主流观点。其中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夏斌和陈道富为代表。两位专家在其《2005年汇率制度报告》中分析说,在目前人民币升值预期压力明显大于实体经济内在升值需求的情况下,特别是在中国金融改革进入关键时期,经济金融变数较多,中国金融机构和企业对浮动汇率制度尚需要有个适应过程,大幅提升人民币汇率不利于经济的稳定,需要在小幅升值过程中继续保持相对的稳定。只有在基本吸纳和消化前期的政策、产生了新的市场供求后,才能适度的扩大浮动区间。
更有专家提出,2006年人民币汇率的升值过程可能不会“一帆风顺”,阶段性贬值亦有可能。在该专家看来,我国经济发展并不均衡,煤电油运等瓶颈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银行等金融体系的改革目前都还在“攻坚”阶段,有待进一步深化。另外,2005年人民币升值预期一直较高也有货币性因素。世界富裕资金在全球寻找投资机会,制造舆论压力,炒作人民币升值也是一种投机方式。汇率波动更多的反映了金融性交易,而不是贸易性交易,而金融市场本来就是变化无常的。因此,当基本面和市场面都有新情况、新变化时,人民币汇率出现阶段性贬值亦未可知。
总结专家们的观点,2006年人民币汇率在现在基础上继续升值似乎并不是问题,升多少、怎么升却是个问题,这取决于改革实施效果、外汇新政策以及市场环境的变化等等。
+++++++++meiyuan.tp3.cn/s/1074098928/ClassList/?bHjtZ1=h36rXIHme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