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信託制和公司制的比較
這兩個是一個問題嗎?
信託是經營模式
公司是企業模式
不能這么比較的吧
『貳』 信託公司跟基金公司的本質區別是什麼
信託和基金一樣都是委託理財的關系。信託與基金的區別更多是在國內監管政策下的經營方式的不同。基金分為公募和私募,公募就是公開發行的。信託有特定的規則,在發行、認購和贖回方式上都有別於基金。
信託產品的安全性高於基金,風險較低。信託是由銀監會(同時監管國內銀行)監管。基金是由證監會監管。
(2)比較信託與公司制的異同擴展閱讀:
當前能夠從事資產管理業務的公司除了證券公司、基金公司、信託公司以外還有第三方理財公司,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第三方理財公司在資產管理市場上的拓展和定位有些類似於現如今的私募基金,將專家理財和靈活的合作條款捆綁嫁接作為打開資產管理市場的突破口。
信託業務方式靈活多樣,適應性強,有利於搞活經濟,加強地區間的經濟技術協作;有利於吸收國內外資金,支持企業的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
信託業務主要包括委託和代理兩個方面的內容。前者是指財產的所有者為自己或其指定人的利益,將其財產委託給他人,要求按照一定的目的,代為妥善地管理和有利地經營;後者是指一方授權另一方,代為辦理的一定經濟事項。
參考資料:網路—信託
『叄』 信託公司和銀行的區別
1、經濟關系不同。信託體現的是委託人、受託人、受益人之間多邊的信用關系,銀行業務則多屬於與存款人或貸款人之間發生的雙邊信用關系。
2、基本職能不同。信託的基本職能是財產事務管理職能,側重於理財,而銀行業務的基本職能是融通資金。
3、業務范圍不同。信託業務是集「融資」與「融物」於一體,除信託存貸款外,還有許多其他業務,范圍較廣。而銀行業務則是以吸收存款和發放貸款為主,主要是融通資金,范圍較小。
4、融資方式不同。信託機構作為受託人代替委託人充當直接籌資和融資的主體,起直接金融作用。而銀行則是信用中介,把社會閑置資金或暫時不用的資金集中起來,轉交給貸款人,起間接金融的作用。
5、承擔風險不同。信託一般按委託人的意圖經營管理信託財產,在受託人無過失的情況下,一般由委託人承擔。銀行則是根據國家金融政策、制度辦理業務,自主經營,因而銀行承擔整個存貸資金運營風險。
『肆』 信託制和受益制的區別是什麼
受益制
英國中世紀的受益制又稱為「用益權制」即為了他人的利益佔有和使用土地。
在受益關系中,土地所有人(出託人)將地產交給受託人代管,受託人享有對地產的使用、收益權,並按約定將地產的收益交給出託人制定的受益人。
信託制
信託制起源於英國中世紀的受益制,由積極收益制發展而來。是指財產所有人為了第三人的利益,將財產交給受託人管理的一項制度。
受益制止針對土地,信託針對財產,范圍廣。其他的你在看字面意思自己總結下。
『伍』 信託制模式的優劣勢有哪些
信託公司作為營業性的信託機構,其存在的根本價值,在於能夠將廣泛的社會資金,通過特定的規則(信託制度)和載體(具體信託業務形態)轉化為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所需的投資資本。 其次,在目前的制度架構之下,信託產品是一種標準的金融產品,不但信託財產的保管職能由銀行專司,而且信託公司的受託管理活動也必須嚴格依照法律和法規的規定,並且在銀監會的監督管理之下。這個特點與合夥制模式的缺點恰恰形成鮮明對照。 再次,新的信託公司管理辦法和資金信託管理辦法對信託公司的業務進行了重新定位,私人股權投資信託是一種符合新的信託公司管理辦法的非債權融資信託,既符合信託行業的功能定位,又能體現出信託制度優勢,發揮信託公司運作領域廣泛、手段靈活的業務特點,必然成為信託公司重點拓展的業務領域。 缺點是: 信託資金往往是一次性募集,但是PE業務運作時需要根據每個具體項目投資進行資金的分階段投入,信託募集資金可能出現暫時閑置現象。 從國外看,PE業務的開展可以採用投資公司制、有限合夥制、信託制等多種模式。 中國PE可行的公司制度模式實際上只有三種:合夥制、公司制和信託制模式。 中國在目前的階段,發展信託模式的PE更具優勢,以信託模式作為PE的組織載體具有更強的可操作性,且現有法規齊全。
『陸』 合夥制、信託制和公司制的優劣分別是什麼
合夥制設立簡單,不用交企業所得稅,收益分配給合夥人後再分別交個稅或者並入企業應納稅所得額交稅;
信託制不需要進行工商登記等相關手續,而且信託財產具有風險隔離功能,同時收益也不需要交納所得稅,但是由於政策障礙目前做PE不能明確股東關系,不能實現上市退出方式,利益會受損;
公司制設立規范,但是要繳納企業所得稅,股東會面臨被雙重征稅的問題。
『柒』 怎樣比較信託公司和信託產品的好壞
信託公司和產品有評級嗎?
信託公司有評級,每年中國信託業協會都會對信託公司做一個A類、B類、C類的排名。
信託產品有風險等級(R1、R2、R3、R4和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等級類似,信託產品多數為R3),但是沒有評級。
會暴雷嗎?
信託會暴雷。投資都有風險。沒有風險那不叫投資。2020年包商銀行都能變成蒙商銀行。中國銀行「原油寶」事件。信託產品作為一種投資產品,自然也會爆雷。
有具體指標判斷嗎?
對於信託公司來說,A類、B類、C類的評級,都有一系列的標准。
評級內容包括信託公司資本實力(Capital Strength)、風險管理能力(Risk Management)、增值能力(Incremental Value)、社會責任(Social Responsibility)四個方面,簡稱「短劍」(CRIS)體系。
資本實力:主要評價信託公司凈資本充足程度及其與業務風險的匹配程度,旨在引導信託公司優化資本結構,合理控制業務發展,確保固有資本充足並保持必要的流動性。
風險管理能力:主要評價信託公司信託業務的風險處置情況,以及固有信用風險資產不良情況,旨在引導信託公司強化「賣者盡責」的經營理念,提升風險管控能力,建立全面的風險管理體系,有效防範和化解風險。
增值能力:主要評價信託公司作為專業受託機構對資產的管理能力,旨在引導信託公司通過提高資產運營效率、提供專業化服務,優化收入和成本結構、重視信託主業發展、提升客戶滿意度,不斷增強市場核心競爭力。
社會責任:主要評價信託公司作為社會經濟組織對國家和社會的和諧發展、公共利益實現、自然環境保護和資源科學利用,以及對利益相關方所應承擔的責任,旨在引導信託公司與經濟社會的良性互動,樹立良好社會形象,實現行業可持續發展。
《指引》本著簡單易行的思路,將信託公司劃分為A(85[含]-100分)、B(70[含]-85分)、C(70分以下)三級。
資本實力板塊(28分):包含凈資本(9分)、凈資本/風險資本(13分)、凈資本/加權信託風險項目規模(6分);
風險管理能力板塊(36分):包含信託項目正常清算率(16分)、信託項目風險化解率(10分)、固有信用風險資產不良率(10分);
增值能力板塊(26分):包含凈資產收益率(7分)、信託業務收入佔比(6分)、營業費用收入比(6分)、人均信託凈收益(7分);
社會責任板塊(10分):該指標主要針對社會價值貢獻度(10分)。
但是這個評級排名都沒對外公布過。要想了解各家信託公司評級,只能等信託公司自己在官網官宣。但是這有個問題,得了A的信託公司可以宣傳一波,得了B和C的信託公司那就不好意思宣傳了。還有些得了A的信託公司,也不一定會在官網官宣,因為這類信託公司呢網路建設不一定好,但是它業務做得好。
這個排名有用嗎?有用,但是這不能成為評價一家公司的核心指標。因為現實中就有去年得了A,今年全暴雷的信託公司。
關於爆雷的問題太大。而且原因很多,需要單一產品單一分析原因,不好展開。需要明確的是,你需要一位盡職的投資顧問,需要一位除了了解他自家產品之外,還要對行業里另外67家信託公司的產品有一定了解的投資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