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信託公司兌付不了,政府會不會出面墊資
這種可能性不大,當然如果背後的大股東是政府背景的話,倒是有一定可能,當然這個更加可能為背後的資本運作而不是出麵店子這樣的舉動。
如果項目兌付不了,一方面可以走項目的增信措施的法律程序,比如拍賣抵押,向擔保人擔保公司追償等等,如果還是兌付不了,多數可能會是信託公司自有資金進行墊付(信託公司的背景通常實力雄厚)
⑵ 購買的信託產品兌付都及時么
信託產品到期都能及時兌付 可能有個別信託因為某些原因出現延期 後來還是兌付了
⑶ 海航信託能不能給我們一個合理解釋
我相信海航是應該給一個合理公正的解釋
⑷ 目前為止有信託不能兌付案例嗎
從06年信託整頓以來還沒有出現過這種情況,信託項目都准時足額的兌付了收益;但是有一些項目確實是出了一些問題,例如最後收益沒有達到,但是信託公司為了保全名譽,都自己為客戶兌付了收益。
投資有風險,這對任何投資都是一樣的,即使信託這樣的低風險項目也有風險,畢竟銀監會規定信託合同不能出現保本保息的字樣。
⑸ 信託公司被騙,造成信託不能兌付,算盡職調查沒問題嗎
你說的是XX信託-大連機床項目么?當然不能算盡調沒問題。作為一個項目的項目經理需要落實文件中的每一項資料的真實性和安全性。這就是盡調失職。作為應收賬款,肯定是需要核實債權債務關系落實具體金額。在這個環節上,如果信託經理還沒發現問題,那隻能說這家信託公司的信託經理也太水了。
⑹ 信託產品,有延期兌付,或兌付不了的案例嗎
07年至今,固定收益信託只能按期或者提前兌付,沒有延期兌付的,這是監管層的要求,以後的事情都說不準往往最繁榮的時刻都是危機到來的時候。
⑺ 信託產品兌付風險是怎麼做到的
你是想表達信託產品的零兌付風險是怎麼做到的吧?
信託公司作為僅次於銀行的全國第二大金融機構,長期堅持剛性兌付的潛規則使命,隨著資產管理規模的做大,目前總體已經超過21萬億,監管層已有意打破剛性兌付,防範風險積聚甚至系統性風險的發生。
信託公司發行的每一隻信託產品都有各自的風控措施:資產抵押、股權質押、大型公司擔保、實際控制人無限連帶責任、應收賬款……等等,信託公司的不良率長期保持低於銀行,是值得託付的管理人。
⑻ 海航欠員工信託能還嗎
這得等公司緩過氣來了,而且還要看高層態度。
⑼ 信託產品竟然延期兌付,能找誰把錢拿回
大家好,我是老徐,一個在努力奮斗的金融民工,請大家關注我,共同探討財經問題!
信託產品出現延期兌付,如果想把錢拿回來,那麼你就只能是去找信託和資金使用方溝通,讓他們盡早解決這個資金的問題,這樣你才有可能拿回屬於自己的投資款。
對於信託產品回款出現逾期,想要資金使用方快速回款還是困難的,主要還是取決於資金使用方對於資金的調配情況,如果資金使用方能夠調理好資金,那麼這個問題解決就會比較順利,如果資金使用方不能夠調理好資金,那麼這個問題解決就會拖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