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信託交易 » 五礦信託2018年年報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五礦信託2018年年報

發布時間: 2021-05-12 06:37:18

㈠ 中信信託2020年規模縮水3495億,為何出現大規模縮水

大部分的企業今年都出現過嚴重的考試,A股也是如此,所以的罪魁禍首都是因為新冠疫情,如果要怪就去怪新冠疫情吧,顯然新冠疫情今年是不可能好終的,我個人只希望能夠盡快解決新冠疫情的問題。中信信託的負責人說過,截至2020年末,公司信託資產余額為12.247億元,報告期內,公司新增信託項目1,198個,支付信託資金2,608億元,向受益人分配信託收入682億元,主動管理的信託資產占信託資產的54%,涵蓋基礎設施,金融市場,文化技術和其他領域。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信信託2019年年報中,截至2019年底,公司信託資產余額15742億元,營業總收入71.83億元,凈利潤35.93億元,相比之下,作為主要信託,在信託資產總余額中,中信信託截至2020年底比2019年減少3495億元,同比下降22.2%,只能說企業其實也會變老的,企業的老化並不一定意味著其員工的平均年齡過大。

以上的回答是我個人的想法,如果各位還有其他想法,可以在下方進行討論。

㈡ 我收到一條簡訊,五礦國際信託公司向我銀行卡轉賬500元,但我沒收到,而且我跟這公司也認識,這啥情況

銀行賬戶在網上匯款時,有一個簡訊通知收款人的選填項目,匯款人可以自己填寫任意一個手機號碼,銀行系統就會自動發信息。由於這個號碼是手動輸入的,所以出錯率很高,因此不必在意。如果真的有人匯錢給你,請務必以到賬為准,不要相信任何簡訊。

㈢ 我委託一個中介機構的朋友貸款在五礦信託貸的款,但是他們要求先付百分之三的利息這是真的嗎

非銀行貸款要看他們綜合成本,他們一個月多少利息?

㈣ 五礦信託靠譜嗎

記得四年前跟一個朋友聊天,說到五礦,對方表示:還有名字這么奇怪的信託公司?
他可是理財師啊……可見五礦之低調。
但僅僅過了三年,情形就大有不同。就在5月底,五礦信託控股股東五礦資本(600390)公布了80億元的優先股發行計劃,准備對子公司五礦信託增資55億。
同時,三大股東五礦資本、青海國資、西寧城投會進行同比例增資,這意味著三股東共同增資可達70.5億。如果增資全部進入注冊資本的話,五礦信託注冊資本將達到130.5億,位列行業第三。
五礦從低調神秘的央企選手到劍指前三的野心畢露,「擴張」是繞不開的主題。
增資不斷,五礦系「現金牛」
五礦信託自2010年10月完成重組以來,注冊資本共進行了4輪上調,從最早的 3.28億增加到目前的60億。前幾輪主要由央企股東五礦資本進行。
五礦資本的頻繁增資,原因估計還是在於信託這個牌照創收和盈利能力確實很強。
從年報來看,雖然信託業務收入只佔到總收入的22.35%,但是57.7%的毛利潤,使得信託創造了母公司一半以上的凈利潤。看錶:

舉個例子,五礦資本發1塊錢給五礦信託,能收回來1.6元;發給證券公司,能拿回來1.1元;最慘的是期貨,幾乎不賺錢。
這一點,跟之前寫過的愛建信託頗為類似,都是上市公司的利潤扛把子選手。
2019年五礦信託凈利潤21.05億,歸屬五礦資本部分利潤為16.42億。而2019年五礦資本合並報表中歸母凈利潤為27.35億億,相當於五礦信託創造了母公司60%的凈利潤。
說是「現金牛,不為過吧。
四年六倍,五礦信託的快速擴張之路
我整理了2013年以來五礦信託管理的信託資產以及主動管理規模的數據。
如果忽略掉通道類,單純從管理規模上來看,2016年之前,五礦的主動管理規模在1000億上下浮動。從2017年就開啟「扶搖直上」,從2016年末的969.33億到2019年末6500.22億,佔比上升到近四分之三

2019年末,五礦信託以8849.76億規模,位列行業第四,僅次於中信、建信和華潤信託。
而在幾年之前,五礦排名還在20名之後的中位水平,重點就在2016年。
2016年是個重要的轉折點,就在次年,五礦信託母公司——五礦資本借殼*ST金瑞上市了。作為上市公司旗下最主要的資產之一,上市後更開闊的資源和更緊迫的業績壓力,可能都促成了五礦規模上的迅速增長。
此外,從報表裡看,五礦信託主動管理規模中,變化最大的是「融資類」:從 2016年的 729.6億,到2019年5009.13億,增長近6倍。光2019年當年,融資類就比前一年增加了3000多億。
擴張好不好?
對於幾年內快速登頂的信託公司,市場比較傾向於謹慎地看待它的擴張行為。原因也好理解,步子邁大了,路還能不能走好?
說白了就是:
你的管理能力跟不跟得上?
項目團隊有沒有搭建好?
市面上有沒有這么多好資源被你拿到?
你又會不會為了迅速擴大規模而降低風控准入呢?
以史為鑒,曾經的幾匹「黑馬」,前幾年的新華,近些年的中江和安信;最後都各自出了幺蛾子和爛攤子。
五礦信託針對個人投資者的業務目前沒有公開違約信息;從年報披露中,其實可以看到訴訟信息,大部分是地產類和工商管理類。其實管理規模大了,涉訴倒也算正常,至少從年報裡面的「壞賬准備」(5億)和「資產減值」上來看,佔比還是很小的,目前算比較「穩」。
最後,一個迷思:盡管信託牌照是公認地尊貴,盈利能力也強;但似乎上了市的信託公司,正股股價表現都不太好……希望央企背景的五礦,能跳出這個「上市怪圈」吧。

㈤ 同時收到五礦信託和嘉實基金兩個offer,如何取捨都是行政崗位…

做業務不同,但是做行政都差不多!你要是個女的就選個錢多的!你要是男的就選個前台胸大的!

㈥ 五礦信託逾期是如何處理的

貸款公司對貸款逾期未還情況,一般開始由本公司負責催收,超過三個月以上會自動移交催收公司催收,爾後視情起訴至法院並申請強制執行。

㈦ 五礦國際信託有限公司的股東簡介

經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批准,慶泰信託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完成司法重整的基礎上,變更設立五礦國際信託有限公司。

㈧ 信託公司年報

不是上市公司,沒有義務公開,查不到的

㈨ 年度報告填寫時顯示您已申報2018年度年報數據無需再次申報

估計是你過了填寫申報2018年規定時間,系統就會默認你沒達到需要填報的標准,因此不需再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