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恆生銀行的集團架構
根據2005年恆生銀行年報,按照香港公司條例第2條釋義其附屬公司共39間如下:
銀業聯合保險有限公司、Beautiful Fountain Investment Company Ltd、Everlasting International Ltd、正鋒投資有限公司、恆致利有限公司、恆生資產管理(私人)有限公司、恆生銀行(巴哈馬)有限公司、恆生銀行信託有限公司、恆生銀行信託(巴哈馬)有限公司、恆生銀行信託國際有限公司、恆生金業有限公司、恆生授信有限公司、恆生存款(巴哈馬)有限公司、恆生信用卡有限公司、恆生資訊服務有限公司、恆生財務有限公司、恆生財務(巴哈馬)有限公司、恆生財經資訊有限公司、恆生期貨有限公司、恆生保險有限公司、恆生保險(巴哈馬)有限公司、恆生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恆生投資服務有限公司、恆生人壽保險有限公司、恆生(代理人)有限公司、恆生物業管理有限公司、恆生保安管理有限公司、恆生證券有限公司、恆生投資有限公司、Hayden Lake Ltd、高泰投資有限公司、恆指國際有限公司、恆指服務有限公司、Imenson Ltd、宏略投資有限公司、永年廣告有限公司、Silver Jubilee Ltd、巧玉投資有限公司、恩年發展有限公司
❷ 恆生銀行個人開戶被拒怎麼辦
為何開戶總難以成功?
資料未准備齊全 這是很多客戶被拒絕的主要原因。資料不全開戶成功率極低,不少客戶因為未能提供有效文件,令申請時間拖長,甚至失敗,並在銀行留下開戶不成功記錄。
公司名稱有敏感詞彙 公司注冊時沒有排除類似「信託、集團、中華、環球」等敏感字眼,讓銀行審核難以通過,一般這種情況銀行就會要求提供相關的資料審核。
銀行不信任 跟客戶經理溝通過程中讓銀行產生了懷疑,比如詢問開戶的用途,從事的行業,資金來源等,模糊的回答會導致銀行對開戶人的信任產生懷疑,最終導致不予開戶。
問題回答不完善 香港有銀行在開戶進行「客戶盡職審查」時,要求准客戶回答十分多的問題和遞交一些難以取得的陳年文件,令開戶過程變得冗長困難。
開戶成功有捷徑
公司自己去開戶,不僅會出現准備工作不足,或對香港開戶要求不了解,導致卻多次審核無法通過還會留下開戶不成功記錄,還會因為不了解銀行隨時變化的開戶要求,出現好不容易排到號也無法開戶的現象。這方面廣州森迅挺專業的
❸ 香港恆生銀行的簡介
恆生銀行是一間以香港及中國大陸業務為重點的銀行,其母公司是在英國注冊的匯豐控股有限公司,匯豐控股旗下的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持有恆生銀行62.14%股權。 「恆生」二字含有「永恆生長」之意,象徵香港恆生銀行與客戶和香港一同成長;但據曾經出任恆生副董事長何添表示,「恆生」二字分別取自當時盛春霖開設的恆興銀號及林炳炎的生大銀號。香港恆生銀行充滿活力的現代化銀行服務,以配合客戶愈趨復雜的需求。恆生資本雄厚,是一間以香港及中國內地為業務重點的商業銀行。主要業務包括個人理財、商業銀行、工商及金融機構業務、財資服務、以及私人銀行服務。恆生銀行致力引進先進科技,為客戶提供創新及切合需求的產品,協助客戶掌握理財良機並賺取額外的回報。追求卓越,精益求精一直是香港恆生銀行的服務宗旨。香港恆生銀行在香港設有145間分行及自助理財中心,澳門設有1間分行,中國大陸共設有三十二個網點,包括10間分行(位於北京、上海、杭州、廣州、東莞、深圳、福州、南京、寧波及天津)、22間支行(9間在上海、4間在廣州、4間在深圳、2間在北京、1間在南京、天津及1間在東莞)。在台北也設有辦事處。恆生銀行約7200名員工。
恆生銀行亦負責算出香港股市的參考指數:恆生指數。恆生銀行是恆生指數三十三隻成份股之一,該指數為香港股市的一個重要指標。此外,香港恆生銀行的股份亦在倫敦證券交易所掛牌買賣,並在美國為投資者提供第一級贊助形式之美國預托證券計劃。
截至2007年2月,恆生的總市值達2150億港元,以市值計,是香港最大的本地注冊上市銀行。長遠的目標是成為大中華區具領導地位之區域銀行,重心是華南及長江三角洲一帶。
根據2005年恆生銀行年報,其附屬公司共39間如下: 銀業聯合保險有限公司 Beautiful Fountain Investment Company Ltd Everlasting International Ltd 正鋒投資有限公司 恆致利有限公司 恆生資產管理(私人)有限公司 恆生銀行(巴哈馬)有限公司 恆生銀行信託有限公司 恆生銀行信託(巴哈馬)有限公司 恆生銀行信託國際有限公司 恆生金業有限公司 恆生授信有限公司 恆生存款(巴哈馬)有限公司 恆生信用卡有限公司 恆生信息服務有限公司 恆生財務有限公司 恆生財務(巴哈馬)有限公司 恆生財經信息有限公司 恆生期貨有限公司 恆生保險有限公司 恆生保險(巴哈馬)有限公司 恆生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恆生投資服務有限公司 恆生人壽保險有限公司 恆生(代理人)有限公司 恆生物業管理有限公司 恆生保安管理有限公司 恆生證券有限公司 恆生投資有限公司 Hayden Lake Ltd 高泰投資有限公司 恆指國際有限公司 恆指服務有限公司 Imenson Ltd 宏略投資有限公司 永年廣告有限公司 Silver Jubilee Ltd 巧玉投資有限公司 恩年發展有限公司
❹ 恆生銀行來歷
歷史
創辦初期
1933年恆生銀號創辦時期,4位創辦人中,何善衡出資最少,只有港幣1,000元,但他卻與恆生的發展關系最為密切。 恆生銀號最初設於銀號錢庄林立的上環永樂街70號一幢舊建築物內,何善衡面積只有800平方呎。當時,銀號董事長由林炳炎出任,經理和副經理則分別為何善衡及梁植偉,全銀號職員僅11人,規模較小。初期主要經營買賣黃金,匯兌及找換的業務。開業首年,獲利10,389港元。恆生銀號以香港為基地,其後業務擴張至廣州、上海等大城市。
日本侵華時期
1937年,日本發動侵華戰爭,大陸富戶紛紛南下,急於把銀元兌成港幣。由於恆生已在中國大陸遍設業務網路,生意滔滔不絕。中國國民政府急需外匯以資軍費,恆生更獨家代理政府的兌換業務,從中抽佣,獲利甚豐。 1941年,香港淪陷,恆生被迫停業。林炳炎、何善衡等人帶同資金及18位員工往澳門暫避。由於當時澳門已有由區榮諤創辦了同名的恆生銀號,他們遂改名「永華銀號」繼續經營。 1945年,香港光復後,他們返港,並把恆生銀號搬往新址中環皇後大道中181號自置物業重新開業,新店規模較以前大。1946年,利國偉應邀加入,主理海外黃金買賣。
戰後初期
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於中國大陸實行一連串嚴格的外匯管制。至韓戰時期,聯合國對中國大陸實行經濟封鎖,這既打擊了海外對中國大陸的投資信心,也對原先擁有大陸網路的銀行業務不利。此外,戰後香港經濟起飛,製造業及地產業崛起,借貸需求增加。在這兩種因素下,香港的銀行開始轉型。 由於失去了中國大陸的聯系,恆生也開始了業務轉型。1952年12月5日,恆生注冊為香港的私人有限公司,注冊資本1,000萬港元,實收資本500萬港元,並成立新的董事局。當時,林炳炎已去世,由何善衡出任董事長,梁植偉任副董事長,何添任總經理。1953年,恆生遷入位於中環皇後大道中163至165號一幢5層高的自置物業,全面開展商業銀行的業務。 當時,恆生主要客戶是巿民大眾及中小型企業。何善衡為職員訂下了一系列服務守則,規定員工必須以誠待客,深得社會大眾歡迎。至於中小企客戶,主要為廣東籍的制衣、玩具、電子、塑膠、五金的廠商。他們希望得到信貸,但卻沒有公司資產負債表及支持他們取得信貸的足夠條件。由於恆生早已了解他們的背景,故不介意批出信貸。這些小公司,後來也發展成大公司、大集團,並成為恆生的長期客戶。 1959年10月,恆生將注冊資本增至3,000萬港元,實收資本1,500萬港元。1960年2月7日,恆生改組成香港的公共有限公司,正式改名為「恆生銀行」。同年,在九龍油麻地及旺角成立兩間分行,積極開拓港九的分行網路。1962年聖誕節,新總行大廈恆生大廈落成啟用,樓高22層,是當時香港最高的建築物,而恆生總行則於1991年遷至中區消防局舊址。恆生銀行 從1954年至1964年,恆生的資本帳戶從630萬港元增至5,250萬港元,存款從2,100萬港元增至7.2億港元;總資產從3,200萬港元增至7.61億港元。在1965年香港股災發生前,恆生在存款和資產方面是香港最大的華資銀行,並在銀行零售業務方面逐漸成為香港上海匯豐銀行的主要競爭對手。
[編輯本段]1965年銀行危機:恆生控股權易手
1965年1月,香港爆發了有史以來第一次大型的銀行危機。 事緣在1月23日,明德銀號發出的約值700萬港元的美元支票遭拒付。消息傳出後,許多存戶紛紛擁至提取現金,由於銀號一時間無法支付數額龐大的提款,最後1月27日,香港政府正式接管明德銀號。其後,擠提蔓延至其他華資銀行,如廣東信託銀行、恆生銀行、廣安銀行、道亨銀行、永隆銀行等等。經香港上海匯豐銀行及渣打銀行聲明對香港的華資銀行作出無限量支持,加上港府採取多項措施,至2月10日,風波暫告平息。但事件並未就此完結。直到3月,仍有部分報紙刊登了一些沒有根據、中傷本地銀行的流言,恆生是其中之一。期間,大客戶悄悄地取消帳戶;至4月初,擠提再次爆發,恆生銀行更是首當其沖。 最先出事的是香港仔分行。當時大批客戶涌至提取存款,身為總經理的何添勸告不要急於提款。個別二、三十萬港元的大客戶如警司韓森,要求何添簽名擔保才停止提款。在總行,提款的人潮更伸延至皇後像廣場的香港會所。匯豐再次表明支持恆生銀行,並委派職員駐守恆生總行大堂,以證明有足夠的現金供應,一疊疊的鈔票遍布大堂的各個角落。但是,情況並未有改善的跡象。4月5日,恆生銀行一日之內失去了8,000萬港元存款,占銀行存款總額的六分之一,至4月上旬共失去了2億港元。 面對這個困境,何善衡召開了董事局會議商討對策。其時,得出了三個解決方案:恆生銀行 1. 接受美國大通銀行的援助; 2. 停業並由政府接管; 3. 向匯豐尋求協助。 經過多日商討,在4月8日,董事局決議把銀行控股權售予匯豐,並交由通曉英語的利國偉全權處理。4月9日,在得到香港財政司郭伯偉的批准後,立即與匯豐進行談判。在談判中,雙方在恆生的總價值及出售股權數量分歧較大。匯豐認為恆生總值6,700萬港元及要求收購恆生76%股權;但恆生方面認為其總值1億港元,並只願意出售51%股權。由於匯豐顧慮到若恆生倒閉自己也難以獨善其身,遂於4月12日答允以5,100萬元收購恆生51%股權(其後增持至 62.14%)。消息傳出後,風潮也告平息。 據悉,何善衡因恆生控股權從此斷送而哭了兩個晚上。不過,在出售當日,他親自召開大會向員工解釋,穩定人心。匯豐卻無疑成了大贏家。匯豐不單以低廉的價錢買入最寶貴的資產,也除去了香港銀行業最具威脅的對手,奠定了其在香港銀行零售業的壟斷優勢。在收購後,匯豐只派出4位代表加入董事局,並繼續保持原來的華人管理層,何善衡等人也得以留任,這是匯豐的遠識卓見。當時,香港上海匯豐銀行總經理桑達士認為,恆生銀行的成功在於其華人的管理層,所以匯豐不必插手。
[編輯本段]被匯豐收購後的恆生
在匯豐作為後盾下,恆生業務更大為擴展。
主力中小企業務
管理層仍堅持著專向中小企業埋首為主要方針。當時1960至70年代,香港工業起飛,中小企普遍缺乏資金擴展,恆生卻給予財政上的支持,提供信用證及出入口融資服務。如華資大戶鄭裕彤發跡前,由他主理的周大福珠寶,得力於恆生的資助,往後由珠寶業進軍地產業。而長實也與恆生素有淵源,當年李嘉誠經營塑膠花廠時,曾設法與何善衡會面。會面後,何善衡對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並認為他做事干練,是有潛質的客戶。 小公司演變成大企業後,更成為恆生的長期客戶。例如長實不少的樓盤,就由恆生提供按揭;由鄭裕彤主政的新世界,恆生至今仍是其主要往來的銀行。
住宅樓宇按揭服務
自1960年代開始,香港地產業也逐漸變得興旺。為了力爭中小型樓宇按揭市場,在1967年,恆生首創為中產階級(又稱「夾心階層」)提供長達7年期的住宅樓宇按揭服務,一改當時最多為期3年的做法,令中產階級得以置業。
招股上市
1972年,恆生銀行在香港上市。它將股份面值降低,由1股變為10股,並發行新股,使實收資本從4,500萬港元增至1億港元。同年5月,恆生將其已發行股份的十分之一,每股面值10元共100萬股,以每股價格100元公開發售,結果獲得29倍的超額認購,凍結資金28億港元,相等於香港政府1971年財政收入的一半。6月13日,恆生在香港交易所掛牌上市,這是戰後在香港上市的第一家銀行。當天,恆生以175元高開,全日最高升至186元,最後以165元收市,即恆生市值已高達16.5億。恆生銀行 此外,恆生的名字更因其在1969年編制的「恆生指數」而深入人心。 擴展分行網路 另外,恆生銀行也在香港及中國大陸擴展分行,建立更廣泛的網路。至1972年上市為止,恆生在香港已擁有20間分行,超過2,000名員工,成為僅次於匯豐的商業銀行。及至1981年,分行數目更增至45間。同年,更取得在地鐡沿線開設分行的專營權。在1980年代中期開始,恆生在中國大陸陸續建立分行。
收購永安銀行
1980年中期,銀行危機爆發。1984年,永安銀行傳出醜聞,總經理郭志匡挪用1,000萬美元作為己用。1985年,永安由於無法收回該行董事及行政領導人的貸款,銀行資本出現負值。1986年5月,恆生銀行與永安銀行達成協議,由恆生向永安注資1.76億港元,取得該行50.29%股權,至此,恆生銀行成為永安銀行的最大股東。在恆生經營下,永安轉虧為盈。1993年1月,恆生將永安銀行賣給大新金融集團,獲利4.78億港元。
開拓中國大陸市場
主條目:恆生銀行 (中國) 恆生銀行 (中國)為恆生銀行全資子公司,於2007年5月28日成立,在北京、上海、杭州、廣州、東莞、深圳、福州、南京及寧波共九間分行及21間支行,並於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及南京設離行式的自動櫃員機。
❺ 什麼是股份制銀行
股份制商業銀行是非國有資本參股銀行。相對國有商業銀行公有制性質來說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屬於股份制。截止2010年,中國通過銀監會批准成立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共有13家,包括:中信銀行、光大銀行、華夏銀行、廣東發展銀行、深圳發展銀行、招商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興業銀行、民生銀行、恆豐銀行、浙商銀行和渤海銀行以及平安銀行。
綜述
英文:joint-equity banks 我國第一家完全由企業法人持股的股份制商業銀行——招商銀行成立於1987年4月8日,是我國第一家完全由企業法人持股的股份制商業銀行,總行設在深圳。
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定位
中國的股份制商業銀行產生於中國改革開放之後的八十年代中後期。1987年4月8日招商銀行成立之後,中國股份制商業銀行如雨後春筍般相繼成立。從此,中國商業銀行的改革和發展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中國股份制商業銀行從創建伊始,就是以一個企業的角色定位於市場,實行資產負 股份制銀行
債比例管理,獨立核算,自負盈虧,它有著明晰的產權和股權分配,董事會是最高決策機構,完全以企業方式按照市場准則來運作。因此,股份制商業銀行與計劃經濟條件下建立的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有顯著差異。短短十幾年來,這些新生的股份制商業銀行,緊緊以市場為導向並以客戶需求至上為經營理念,展現給社會的是耳目一新的主動的貼身服務、相對靈活的經營機制和現代化的銀行管理,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認同和快速的發展。截止2004年7月,根據英國《銀行家》以核心資本主體為標準的最新排名,本文所研究的十家股份制商業銀行全部進入世界1000家大銀行之列,其中,中信實業銀行、招商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中國光大銀行五家銀行位列300名以內。
建立現代企業金融制度
根據中國銀監會2005年1月公布的銀行業金融機構的總資產與總負債情況可知,截止2004年底,股份制商業銀行資產總額46972.12億元,增長22.2%,股份制商業銀行負債總額45366.12億元,增長22.2%;股份制商業銀行不良貸款合計1424.06億元,比年初下降448.76億元;不良貸款率4.93%,比年初下降2.68個百分點;所有者權益1606.0億元,比年初增加232.78億元,增幅為16.95%。平均資本充足率6.59%,平均核心資本充足率3.95%,分別比去年增加了3.22和1.61個百分點。截止2004年底,股份制商業銀行在全部銀行業金融機構中的比例由2003年的13.8%上升到14.86%。毋庸置疑,中國股份制商業銀行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成就可謂輝煌,尤其是在建立現代企業金融制度,促進中國銀行業競爭機制的形成,提升銀行服務水平,培養現代銀行管理體制等方面意義深遠。
促進中國銀行業競爭機制的形成
當然,一般地說,壟斷的存在,是效率降低的重要原因。但我國現階段銀行業競爭性效率較低的最為主要的原因,首先並不在於銀行業是否存在壟斷,而在於存在的是什麼性質的壟斷。如果是在市場競爭中形成的與銀行產業集中度及相應的規模經濟要求相適應的銀行業高集中度,那是並不排斥競爭的,而是在競爭中形成的一種結果。問題的症結在於,如果這種壟斷不是通過市場力量形成的,而是通過政府行政力量形成的壁壘,那就必然導致保護性的軟預算約束,導致低效率。我國銀行業低效率的根本原因,在於以國有制獨占為基礎的政府行政性壟斷。所以,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加入,有促進我國銀行業競爭機制的形成,提升服務水平,這是提高銀行競爭性效率的根本。
編輯本段股份制銀行高盈利背後
綜述
盡管利差收入仍是這些股份制銀行們凈利潤最大的組成部分,但是,剛剛過去的2006年裡,這些備受國有銀行規模壓制的股份制銀行已開始嘗試著通過細分市場、產品創新和特色營銷等方式進行差異化轉型。 收入增長30%,凈利潤增長40%,中間業務增長50%…… 伴隨著股份制銀行公布年報,一份份高成長的業績單讓投資者們欣喜若狂。
息差收入增加
2007年一季度末,各家股份制銀行都交出了一份令人欣喜的2006年業績答卷。 民生銀行凈利潤38.32億元,比上年增加11.59億元,增長43%。浦發銀行實現稅後利潤33.53億元,增加7.95億元,同比增長31.08%。興業銀行實現稅後利潤37.98億元,同比增長驚人的 股份制銀行
達到54.09%。 一位分析人士指出,加息帶來的存貸差的高利息收入仍然是股份制收入增長加速的主要原因。 浦發銀行受調控影響2006 年存貸款增長有所放緩,但正是2006年兩次加息,利差的擴大彌補了規模增速的下降;而深發展,凈利息收入分別佔2006年和2005年凈營業收入的90.9%和89.8%,2006年這一收入增長了33%至65億元人民幣。 樂觀人士認為,隨著進入加息周期,2007 年股份制銀行的利差收入還將進一步擴大。 然而,在高盈利背後,不少業內人士擔心我國中小股份制銀行主營收入過分依賴於存貸息差。隨著2006 年年底中國金融業全面對外開放,原有的國有商業銀行利用網點優勢繼續占據大部分市場份額;城市商業銀行藉助區域優勢也將參與競爭;而國外銀行攜技術和管理優勢,將對本土銀行造成很大的沖擊。面對眾多的競爭者,這種無差別的息差市場將會面臨逐步利潤攤薄的危險。
探路差異化
究竟是滿足於加息所帶來的息差增長,還是探索新的盈利模式,這是擺在各家股份制銀行面前的現實問題。 由於現在銀行的盈利模式主要還是依靠傳統的存貸款利差,銀行間的產品同質化嚴重,導致銀行間的競爭異常激烈。銀行網點拉存款的綜合成本越來越高,利息加上人工、折舊、銷售、稅金等,平均成本要達到3%左右,中小銀行甚至可能達到4%。 一位中國銀行人士表示,為了能夠拉來客戶,少數銀行還拚命想辦法高息攬儲,或者降低貸款利率。而客戶經理往往也是碰到什麼行業就做什麼行業,結果是什麼行業都懂一點,但什麼都不專。「這種情況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對貸款風險的加大。」他說。 銀監會主席劉明康也曾多次表示,國內商業銀行在市場需求和同業競爭的推動下,金融產品成倍增長,但服務同質化現象嚴重,創新深度、廣度不夠,管理不善,缺乏品牌效應。 這種矛盾在當前轟轟烈烈的人民幣理財業務方面表現得尤為明顯。債券型、外匯掛鉤型……進入2006年,隨著股市的暴漲又出現了打新股信託型和與指數掛鉤的人民幣理財……為了與國有銀行爭奪理財客戶,股份制銀行想盡各種辦法來提高產品收益率。但其結果總是很容易被大銀行復制過去,再利用網點便利大規模銷售。 一位中信銀行人士分析指出,在這種壓力下,股份制銀行應該向他們的國外同行學習,必須進行差異化轉軌。「例如一些國外的銀行,它只做一個比較固定的行業。例如中小企業或者電子企業,它對這個行業的研究很透徹,有很多經驗,它就可以進行比較深層次的業務,同時控制風險。」 他說。 現實中,通過轉軌徹底轉變經營管理模式,重塑核心競爭力,避免同質化的競爭 股份制銀行
已經成為最近幾年股份制銀行的共同任務。 這一點在2006年的年報當中已初露端倪。 2006年,浦發銀行公司銀行業務首家推出了國內政府回購型資產證券化項目和城市建設類資產證券化項目。在綜合經營方面,浦發銀行正在籌建基金管理公司、與國外著名保險集團洽談銀保合作、研究制定金融租賃業務試點、探討投資養老金公司的可行性方案等。 中信銀行也試圖利用金融控股集團的優勢,整合集團內的金融機構共同推出新的產品。2006年中信銀行與中新信託和中信證券聯手推出的打新股人民幣理財計劃,由於其預期收益率高,吸引了上百億的資金追捧,業已形成穩定的客戶群。 而深圳發展銀行與民生銀行則在貿易融資方面先走一步。 一位業內人士認為,從2006年開始,股份制銀行們,盡管盈利方式仍然相似,但實際上,各行的盈利方式已經開始發生了潛移默化的改變。他們已經在細分市場中邁出了第一步。
編輯本段股份制銀行轉型:實力決定競爭格局
綜述
對於股份制銀行而言,能否把轉型的目標變成現實,最關鍵的是要看實力——是否有足夠的財務實力支撐轉型所需要的巨大財務投入。
轉型和戰略調整
在國有銀行實施股份制改造、外資銀行全面進入在即的情況下,受到沖擊和挑戰最多的就是處於內外夾擊中的股份制銀行。 招商銀行把主要競爭對手視為完成股改之後的四大銀行;民生銀行則把全面進入後的外資銀行視為最大的競爭對象。公認最好的兩家股份制銀行尚且有如此強烈的感受和壓力,其他的股份制銀行自不待言。 事實上,傳統股份制銀行「三甲」——招行、民生和浦發都在轉型。 2005年招商銀行行長從著手零售業務組織架構的事業部制開始改革試點;民生銀行在2006年初把所有支行變成零售業務終端的同時,啟動了公司業務的組織架構調整;2005年年中,浦發銀行兩個核心業務總部——公司業務總部和零售銀行總部的組建完成,標志著在總行層面已經完成了組織架構的調整,不以而足。 根據中國交通銀行3月份在香港公布的首份上市後年報,其戰略轉型成效初步顯現的標志就是「零售業務收入、凈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分別達到11.70%和6.00%。」目前,交行已將總行個人金融部分拆成四個獨立部門——產品部、營銷部、制度部和內控部,各部門總經理直接向副行長葉迪奇匯報。 中信銀行也正在試圖擺脫公司業務銀行的形象,向零售銀行轉型。興業銀行、華夏銀行、光大銀行等,也紛紛提出戰略轉型的口號。 各股份制銀行戰略轉型最核心內容就是:提高零售業務占整個業務的比重,提高中間業務收入佔比。 當今國際銀行業,零售銀行已經占據主導地位。以香港恆生銀行為例,2005年,在恆生銀行133.58億港元的稅前利潤中,來自個人銀行業務的達到76.86億元。佔比高達57.5%,而國內銀行中零售業務發展最好的招行,佔比不過1/4左右。
實力決定轉型
事實上,提高零售銀行業務的佔比和向零售銀行轉型是兩個概念。多數股份制銀行目前做的是提高零售業務佔比的工作,距離向零售銀行轉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所謂的轉型為零售銀行,並不是指商業銀行僅僅從事零售銀行業務,而是指在整個銀行的業務構成和利潤構成中,零售銀行業務佔有重要甚至主要的地位。國際銀行業對此的衡量標準是:零售銀行業務的收入比重和利潤比重應佔到整個銀行收入和利潤的40%以上。目前國內絕大多數銀行都是「公司銀行」,公司銀行業務占絕對比重,而零售銀行業務佔比多在10%左右,即使佔比最高的時候也不過20%左右。 而在貴賓理財、信用卡等零售業務產品方面進行突破,或者加大個人消費貸款的發放力度,以增加個人儲蓄存款或者個人貸款的比重,這只是向零售銀行轉型的初級階段。 要實現向零售銀行的轉型,需要建立先進的信息技術平台;需要進行組織架構的調整,變各家銀行現行的總分支行塊狀架構為國際通行的事業部制條線架構;需要進行激勵機制的重新設計,鼓勵各級機構開拓在初期並不盈利的零售業務。 此外,雖然網上銀行近年來發展迅速,但是對於開展零售業務而言,通過更多的零售網點、更多的自助設備為個人客戶提供更加快捷便利的服務,在現階段仍然至關重要。而增設網點就需要增加很多人工的成本。這些都需要在零售銀行轉型前期進行大量的財務資源投入。與傳統的公司業務不同的是,零售銀行業務的盈利周期很長,就以信用卡業務為例,要想實現盈利,至少也要在三年之後。因此,要想實現向零售銀行轉型,必須做好前期進行大量投入並承擔大量虧損的心理准備和財力准備。 「並不是每家銀行都能夠實現轉型的,關鍵要看哪家銀行有實力進行轉型」,某股份制銀行的一位高層人士指出。在他看來:「具備轉型實力的股份制銀行,只有招行、民生、浦發以及交行這幾家」。在這位人士看來,在這些股份制銀行中,民生和浦發的公司業務盈利能力最強、資產質量最好,具備了為轉型持續提供大量財務支援的實力;招行的零售業務在2005年已經實現了11億元的利潤,再加上公司業務給予一定的支持,有實力完成轉型。而交行一方面通過引進戰略投資者匯豐和上市籌集了大量資金,另一方面自身的盈利能力也在提高,具備了轉型的財務實力。 相比之下,其他股份制銀行就沒有這樣的實力了。沉重的歷史包袱或者微薄的公司業務盈利使得他們不具備轉型的財務實力,只能在信用卡等某些零售銀行產品上實現突破,全面轉型為時尚早。
公司業務的角色
「不抓批發銀行業務現在沒飯吃;不抓零售銀行業務將來沒飯吃」。馬蔚華的這一精闢描述指出了在零售銀行轉型中公司業務和零售業務各自的地位。 目前,國內的銀行還都是公司銀行,主要的利潤來源還是公司業務。如果沒有公司業務獲得的較高利潤來彌補零售業務前期的持續投入和虧損,向零售銀行轉型根本沒法進行。 現在,有的股份制銀行似乎存在這種傾向:向零售銀行轉型就是放慢公司業務的發展速度,或者把主要精力放在零售業務方面,對公司業務的發展減少關注。招行行長助理唐志宏告訴本報,戰略調整並不意味著公司業務不重要了,而是意味著:過去個人業務的佔比太小,要加大,是結構調整而非總量調整;商業銀行面臨的市場變化,使得未來零售業務發展空間更大,更應該關注這一塊;發展零售業務和非利息收入的平均速度快於平均業務增長速度,而不是公司業務速度放慢。 事實上,在向零售銀行轉型的同時,各家銀行的公司業務也面臨較大的轉型壓力。去年以來,短期融資券的推出、利率市場化進程的加速、綜合經營的試點,都令股份制銀行的公司業務不能再依靠傳統的模式經營。 民生銀行公司業務部總經理馮劍松向本報指出:公司銀行業務的轉型是中國銀行業向零售銀行轉型的重點和難點,沒有公司銀行業務的轉型成功,國內銀行不可能向零售銀行轉型成功。 因此,股份制銀行的戰略調整和轉型應該是在公司業務強大的財務支持下加快零售銀行轉型。從這個角度上講,那些公司業務盈利能力較差或者不良貸款包袱較重的股份制銀行,在轉型方面要慢於公司業務做得好的銀行。其結果是:由於公司業務創造的利潤低,有的股份制銀行缺少強有力的財務投入,發展零售銀行業務只能在開發某個產品上做文章,組織架構的事業部制調整在短期內不可能進行,從而與具備實力、先行一步的股份制銀行不能同步轉型,差距越來越大。
編輯本段股份制銀行的挑戰
時至今日,中國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正在加快速度。2004年1月6日,國務院決定注資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450億美元(3724.65億人民幣),並引進戰略合作夥伴,這標志著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已經拉開了序幕。2004年8月24日,中國銀行股份制有限公司正式成立,2004年9月21日,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對外掛牌,這標志著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股份制改造已經完成。接著中國工商銀行也完成股份制改造,而中國農業銀行也將在2010年下半年進行IPO並上市,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將會以其擁有的占壟斷地位的資源,按真正的市場運作機制撲向市場。股份制商業銀行原先所擁有的,諸如經營機制、銀行服務、高效決策、激勵機制等競爭優勢將會逐漸弱化,帶給股份制商業銀行新的競爭和挑戰,已經悄然來臨。其次,隨著中國加入WTO,對銀行業的五年保護期已經臨近,外資銀行正大舉進入中國市場。截至2004年7月,已有19個國家和地區的64家外資銀行,在我國設立了192家營業性機構,資產達到495億美元,獲准經營人民幣業務的在華外資銀行機構達到100家,占外資銀行營業機構總數的50%,其中上海53家,深圳19家,天津8家,廣州7家,大連6家,珠海2家,青島2家,福州2家(資料來源:中國銀監會)。根據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承諾,2004年12月1日,我國進一步向外資銀行開放北京、昆明和廈門三地的人民幣業務。隨著外資銀行大規模進入,中國的金融環境逐漸與國際接軌的新形勢,中國銀行業面對的將是世界范圍的銀行間的競爭。
中國股份制商業銀行不僅面臨著變化了的國內銀行之間的新的競爭,而且將越來越感受到來自外資銀行的多層次沖擊。對於實力遠遠超過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花旗銀行、匯豐銀行、東京三菱銀行等許多外資銀行而言,他們先進的經營理念、經營模式、服務品質等無疑是中國股份制商業銀行學習的標桿,同時也是中國股份制商業銀行在競爭中的劣勢所在。
與國有商業銀行對比
2003年,亞洲權威銀行業期刊《亞洲銀行家》在上海宣布了年度亞洲300強商業銀行的最新排名。包括三家上市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招商銀行和民生銀行)在內的中國股份制銀行在排行榜上風頭盡顯,而規模龐大的四大國有銀行,卻不敵風頭正勁的股份制銀行,排名相對靠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以超過330億美元的資產規模排在亞洲300銀行的第15位,居人榜的中國銀行業之首。雖然中國工商銀行和中國銀行的總資產分別達5760億美元和4330億美元,但兩者的排名卻分別為第157位和第100位[1]。 據《亞洲銀行家》分析,按照慣例,單據資產規模排名,中國四大商業銀行肯定會排在前10位。但是,資產規模總額只是其中一個參考因素,主要還是依據各銀行的財務運作質量、資產質量、收益改善以及與去年資產相比較的情況等四大因素。 成立不過近二十年的股份制商業銀行排名超過歷史久、規模龐大的四大國有商業銀行,這本身就說明了股份制商業銀行在中國金融市場競爭中所具有的制度競爭優勢。因此在新的形勢和壓力下,國有銀行必須探索深化體制改革的新思路。2002年2月,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提出,國有銀行要建立良好公司治理機制和進行股份制改革。2003年10月,十六屆三中全會決議進一步明確,選擇有條件的國有商業銀行實行股份制改造,加快處置不良資產,充實資本金,創造條件上市。走股份制改造之路,是當前國有銀行走出困境的戰略抉擇。 1、制度競爭力: 由制度差異所帶來的市場競爭力的差異----法人治理結構差異 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責任公司都是以股東出資形成的法人財產為基礎的法人實體。由於公司的出資人即股東很多(現代大公司甚至達到幾百萬人),股份相當分散,所有權與經營控制權的分離就越來越明顯,因而公司並不是由股東直接經營管理,而是通過一系列代理關系和制度安排,由少數人進行管理的,這一系列制度安排就是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公司法人治理結構與公司法人產權制度有著極其密切的聯系,治理結構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企業法人產權制度的組織結構形式,同時,企業法人產權的有效安排又是公司有效性的基本前提。治理結構命題的提出,根本原因在於現代企業法人產權制度的形成。因為現代企業產權制度是一種典型的關於資產權利的委託--代理制,便有了權利的分離和相應的權利主體多元化,從而相互間的監督、制衡成為重要的問題,因此,理解治理結構首先必須把握企業法人產權的實質及特徵。 2、公司治理制度差異分析 現代企業法人治理結構由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由高層經理人員組成的執行機構四部分組成其中股東大會選舉董事組成董事會並將自己的資產交給董事會託管董事會是公司的最高決策結構,擁有對高層經理人員的聘用、獎懲及解僱權;股東大會同時選舉監事組成監事會,負責監督檢查股市的財務狀況和業務執行狀況;高層經理人員組成的執行機構在董事會的授權范圍內負責公司的日常經營。 可見,公司治理結構是公司內不同參與者(包括董事會、經理人、股東和其他利益相關者)的權利和責任的分配,以及為處理公司事務所制定的一套規則和程序。 2004年,一份全稱為《北京中外資商業銀行競爭力比較調研報告》出台:該報告根據銀行的外部環境、經營狀況、業務拓展能力、創新能力和組織管理等五個方面對其進行了比較,在京的所有銀行中,外資股份制商業銀行一路遙遙領先,而中資銀行則望塵莫及,工、中、建、農四大行排在了最後。為什麼佔有國內金融資源最多、獲得壟斷好處最多、政府對其傾向性最多的四大國有銀行的競爭力會最差?是評價的標准有問題還是四大國有銀行本身競爭力不足?而且此報告是出自人民銀行之手,作者認為差別在銀行的治理結構是否規范,近幾年來,無論是用金融債券給四大國有銀行補充資本金,還是14000億銀行不良資產的剝離,無論是銀行內控風險管理制度設立,還是四大國有銀行大規模的裁員等,國有銀行的改革可謂一波又一波,一環扣一環。但是,國有銀行改革的效果為什麼不是那樣好?為什麼與其他銀行比成長得那樣慢?問題出在何處?現在看來,最大的問題就在於四大國有銀行現代銀行制度的缺失。 3、激勵與約束機制差異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銀行界高管的主要收入均來自股票期權等中、長期激勵。擴大高層報酬中變動部分與固定部分的比例,增加內部報酬級別差距是中國銀行業完善治理結構過程中高管薪酬改革的方向。
在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時。一方面必須建立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合理的績效評價制度和有效的激勵制度。是使管理者和員工的行為與銀行的經營成果緊密結合、確保落實銀行經營目標的有效保障。另一方面必須完善稽核評價機制。依據審慎會計原則加強透明度建設。有效運用由內外審計人員所做出的工作指導.在績效評價的基礎上建立起董事、經理人員的薪酬與公司績效和個人業績相聯系的激勵機制,以鼓勵董事勤勉盡責。保持經理人員的穩定.並且保證報酬辦法與銀行的戰略目標、管理環境和企業文化的一致性。
❻ 如何購買香港恆生股票
港股開戶只需提供身份證和居住地址證明,然後簽署一份資料表格即可。隨後,招商證券(香港)會幫助客戶開設港股交易賬戶,並幫客戶在渣打銀行開設資金賬戶;客戶收齊上述資料後就可進行港股買賣了。
一、 資料准備
1、居住地址證明:香港證監會要求港股投資者必須提供現居住地址證明,以此保證投資者能夠收到證券公司郵寄的資料。居住地址證明可使用:水電單、電話單、燃氣單、基金對賬單、保險對賬單、信用卡對賬單等代替。前提是單據必須為機打單據,而且要有客戶名字、地址,且在三個月以內。
2、身份證及復印件
二、簽署開戶文件
1、客戶招商證券(香港)職員的見證下填寫個人基本信息資料,並簽字。
三、開戶資料送達
招商證券(香港)在收到客戶開戶申請並審核合格後,會為客戶開設股票交易賬戶和渣打銀行專用信託戶口。並通過EMAIL方式將賬戶送達。
招商證券(香港)會將1)股票交易賬號的「登錄密碼」和「交易密碼」;2)渣打銀行專用信託戶口和客戶經理名字及聯系方式,通過email的形式發給客戶。
至此,整個開戶過程完成,客戶可以使用賬戶進行港股交易了。
❼ 香港銀行開Lc是什麼意思
貨物收據的日期不能晚於簽發日期,由申請人簽字,簽字樣和簽發機構必須和貴行的記錄相符,貨物收據上面標明接收貨物狀況完好,貨物收據以香港恆生銀行為信託,上面還需要顯示發票金額和信用證號碼。
❽ UniCredit Corporate Banking S.P.A.是什麼銀行
匯豐銀行 渣打銀行 恆豐銀行 花旗銀行 東亞銀行(以上是香港本土銀行) 還有:中銀香港分行 建行香港分行 工行香港分行 招行香港分行 新加坡星展銀行香港分行 巴黎銀行香港分行 盤古銀行香港分行樓下的回答漏了幾家,[編輯] 香港成立持牌銀行 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 東亞銀行有限公司 中國建設銀行(亞洲)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工商銀行(亞洲)有限公司 集友銀行有限公司 花旗銀行(香港)有限公司 中信嘉華銀行有限公司 大新銀行有限公司 星展銀行(香港)有限公司 富邦銀行(香港)有限公司 恆生銀行有限公司 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有限公司 創興銀行有限公司 豐明銀行有限公司 南洋商業銀行有限公司 大眾銀行(香港)有限公司 上海商業銀行有限公司 標准銀行亞洲有限公司 渣打銀行(香港)有限公司 大生銀行有限公司 大有銀行有限公司 永亨銀行有限公司 永隆銀行有限公司 [編輯] 香港以外成立持牌銀行 荷蘭銀行 (ABN AMRO Bank N.V.) 中國農業銀行 澳大利亞紐西蘭銀行集團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Banking Group Limited) Baden-Württembergische Bank Aktiengesellschaft 羅馬銀行 (Banca di Roma, Societa' Per Azioni) 義大利聯合銀行 (Banca Intesa S.P.A., also known as: Intesa S.P.A.) 義大利西雅那銀行香港分行 (Banca Monte Dei Paschi Di Siena S.P.A. Hong Kong Branch) 義大利國家勞工銀行 (Banca Nazionale Del Lavoro S.P.A.) 西班牙對外銀行 (Banco Bilbao Vizcaya Argentaria S.A.) 盤谷銀行 (Bangkok Bank Public Company Limited) 伊朗國家銀行 (Bank Melli Iran) 美國銀行 (Bank of America, National Association) 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交通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印度銀行 (Bank of India) 蒙特利爾銀行 (Bank of Montreal) 紐約銀行 (Bank of New York, The) 加拿大豐業銀行 (The Bank of Nova Scotia) 台灣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三菱東京UFJ銀行 (Bank of Tokyo-Mitsubishi UFJ, Ltd.,The) 永豐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Bank Sinopac) 巴克萊銀行 Bayerische Hypo-Und Vereinsbank Aktiengesellschaft Bayerische Landesbank 法國巴黎銀行 (BNP Paribas) BNP Paribas Private Bank 東方匯理銀行 (Calyon) 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 (Canadian Imperial Bank of Commerce) 國泰世華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Cathay United Bank Company, Limited) 彰化銀行 Chiba Bank, Ltd. (The) 中國建設銀行 招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Chinatrust Commercial Bank, Ltd. Chugoku Bank, Ltd. (The) 花旗銀行 (Citibank, N.A.) Commerzbank Commonwealth Bank of Australia 荷蘭合作銀行 (Coöperatieve Centrale Raiffeisen - Boerenleenbank B.A.) Coutts Bank Von Ernst AG, also known as: Coutts Bank Von Ernst SA, Coutts Bank Von Ernst Ltd 里昂信貸銀行 (Crédit Lyonnais) 瑞士信貸銀行 (Crédit Suisse) 星展銀行有限公司 德意志銀行 (Deutsche Bank Aktiengesellschaft) DZ Bank AG (Deutsche Zentral-Genossenschaftsbank), Frankfurt Am Main E.Sun Commercial Bank, Ltd. EFG Private Bank SA Equitable Pci Bank, Inc. Erste Bank Der Oesterreichischen Sparkassen AG First Commercial Bank, Ltd. Fleet National Bank 富通銀行 (Fortis Bank) Governor and Company of The Bank of Scotland (The) 八十二銀行 (The Hachijuni Bank, Ltd.) Hana Bank 豐隆銀行有限公司 (Hong Leong Bank Berhad) 匯豐銀行國際有限公司 英國匯豐銀行有限公司 美國匯豐銀行 匯豐私人銀行(瑞士)有限公司 德國北方銀行有限公司 (HSH Nordbank AG) 華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Hua Nan Commercial Bank, Ltd.) 印度海外銀行 (Indian Overseas Bank) 中國工商銀行 荷蘭商業銀行 (ING Bank N.V.) 台北國際商業銀行 (International Bank of Taipei) 兆豐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伊予銀行 (The Iyo Bank, Ltd., Hong Kong Branch) JPMorgan Chase Bank, National Association 比利時聯合銀行 (KBC Bank N.V., Hong Kong Branch) 韓國外換銀行 (Korea Exchange Bank) 馬來亞銀行 三菱UFJ信託銀行 ((The) Mitsubishi UFJ Trust and Banking Corporation) Mizuho Corporate Bank, Ltd. 法國外貿銀行 (Natexis Banques Populaires) 澳大利亞銀行 巴基斯坦銀行 (National Bank of Pakistan) 華僑銀行有限公司 (Oversea-Chinese Banking Corporation Ltd.) Philippine National Bank 印尼國家銀行 (Pt. Bank Negara Indonesia Persero Tbk.) 大眾銀行有限公司 加拿大皇家銀行 (Royal Bank of Canada) 蘇格蘭皇家銀行有限公司 (Royal Bank of Scotland Plc (The) 義大利聖保羅意米銀行 (Sanpaolo Imi S.P.A.) Shiga Bank Limited (The) 信金中央金庫 (Shinkin Central Bank) 靜岡銀行 (Shizuoka Bank, Ltd.) 法國興業銀行 (Société Générale) 渣打銀行 印度國家銀行 (State Bank of India) State Street Bank and Trust Company 三井住友銀行 (Sumitomo Mitsui Banking Corporation) Svenska Handelsbanken Ab (Publ) 台北富邦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Taipei Fubon Commercial Bank Co., Ltd.) 台新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Taishin International Bank Co., Ltd) 台灣中小企業銀行 (Taiwan Business Bank) 多倫多道明銀行 (Toronto-Dominion Bank) UBS AG, also known as: UBS SA, UBS Ltd UCO Bank Unicredito Italiano Societa' Per Azioni 聯合銀行 (United Commercial Bank) 大華銀行有限公司 (United Overseas Bank Ltd.) 富國銀行 西德銀行 (Westlb AG) 西太平洋銀行 (Westpac)
❾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有哪些證券公司、期貨公司和信託投資公司、基金公司
Domestic Financial Institutions
China Banking Association
China Development Bank
The Export-Import Bank of China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Bank of China
--------------------------------------------------------------------------------
In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td 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Bank of China
Bank of Communications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
China Citic Bank Corporationg Limited China Everbright Bank Co., Ltd Hua Xia Bank Co.,Limited
Guangdong Development Bank Co., Ltd Shenzhen Development Bank Co,Ltd China Merchants Bank CO.,LTD
Shanghai Pudong Development Bank Instrial Bank Co.,Ltd China Minsheng Banking Corp., Ltd
Evergrowing Bank CO.,Ltd China Zheshang Bank China Bohai Bank Co.,Ltd.
--------------------------------------------------------------------------------
Anshan City Commercial Bank Co.,Ltd Baotou City Commercial Bank Co.,Ltd Bank of Beijing
Cangzhou City Commercial Bank Co.Ltd Changchun City Commercial Bank Co.Ltd Changsha City Commercial Bank Co.,Ltd
Cheng City Commercial Bank Co.,Ltd Chengde City Commercial Bank Co.,Ltd Bank Of Chongqing Co.,Ltd
Bank Of Dalian Co.,Ltd Dan Dong City Commerial Bankco.,Ltd Daqing City Commercial Bank Co.,Ltd
Deyang City Commercial Bank Co.,Ltd Dongying City Commercial Bank Co., Ltd Ordos Commercial Bank Co.,Ltd
Fuzhou City Commercial Bank Co.,Ltd Fushun Commerial Bankco.,Ltd Fuxin City Commerial Bank
Ganzhou City Commercial Bank Co.Ltd Guiyangcommerclalbank Guilin City Commercial Bank
Harbin City Commercial Bank Co.,Ltd Hangzhou City Commercial Bank Co.,Ltd Hengyang City Commercial Bank
Huhhot City Commercial Bank Hulu City Commercial Bank Huzhou City Commercial Bank Co.,Ltd
Huangshi City Commercial Bank Co.,Ltd Huishang Bank Corporation Limited Jilin City Commercial Bank
Jinan City Commercial Bank Co., Ltd Jiaxing City Commercial Bank Corporation Limited Bank Of Jiangsu Co.,Ltd
Commercial Bank Co.Ltd Of Jiaozuo Jinhua City Commercial Bank Jin Zhou City Commercial Bank Co.,Ltd
Jingzhou City Commercial Bank Co., Ltd Jiujiang City Commercial Bank Co., Ltd Kunming City Commercial Bank
Laiwu City Commercial Bank Co.,Ltd Lanzhou City Commercial Bank Langfang City Commercial Bank
Leshan City Commercial Bank Co.,Ltd Liaoyang City Commercial Bank Co.,Ltd Liuzhou City Commercial Bank
Luzhou City Commercial Bank Co.,Ltd Commercial Bank Of Luoyang Mudanjiang City Commercial Bank
Nanchang City Commercial Bank Bank Of Nanjing Co.,Ltd Nanning City Commerce Bank
Bank Of Ningbo Co.,Ltd Panjin City Commercial Bank Co.,Ltd Qiqihar City Commercial Bank Co.,Ltd
Qinhuang City Commercial Bank Co.,Ltd Qing City Commercial Bank Co., Ltd Qujing City Commercial Bank Co.,ltd
Quanzhou City Commercial Bank Co.,Ltd Rizhaocitycommercial Bank Bank Of Shanghai
Shangrao City Commercial Bank Shaoxing City Commercial Bank Pingan Bank Co.,Ltd
Shengjing Bank Shijiazhuang.Citycommercial.Bank Taizhou City Commercial Bank Co., Ltd
Tang Shan Citycommercial Bank Bank Of Tianjin Co.Ltd Tieling Commerial Bankco.,Ltd
Weifang City Commercial Bank Wenzhou City Commercial Bank Corportion Limited Wuhai City Commercial Bank Co.,Ltd
Urumqi City Commercial Bank Wuhan Urban Commercial Bank Xiamen City Commercial Bank
Xiang Tan City Commercial Bank Xiawgfan City Commercial Bank Co,Ltd Xiaogan City Commercial Bank Co.,Limited
Xinxiangcity Commercial Bank Yantai City Commercial Bank Co.,Limited Yichang City Commercial Bank Co.,Ltd
Yinchuan City Commercial Co.Ltd Yinkkou Commercial Bank Yuxi City Commercial Bank
Yueyang City Commercial Zhangjiakou City Commercial Bank Co.Ltd Zhejiang Chouzhou Commercial Bank
Zhejiang Mintai Commercial Bank Co.,Ltd Zhejiang Tailong Commercial Bank Co.,Ltd Zhuzhou City Commercial Bank Co.,Ltd
Zunyi City Commercial Bank Dezhou City Commercial Bank Co.,Ltd
--------------------------------------------------------------------------------
POSTAL SAVINGS BANK OF CHINA
--------------------------------------------------------------------------------
HSBC Bank (China) Company Limited The Bank of East Asia (China) Limited Citibank (China) Co., Ltd.
Standard Chartered Bank (China) Limited Mizuho Corporate Bank (China), Ltd Sumitomo Mitsui Banking Corporation (China) Limited
Hang Seng Bank (China) Limited DBS Bank (China) Limited Wing Hang Bank (China) Limited
Bank of Tokyo-Mitsubishi UFJ (China), Ltd. ABN AMRO Bank (China) Co., Ltd OCBC Bank (China) Limited
Morgan Stanley Bank International(China) Limited JPMorgan Chase Bank (China) Company Limited Woori Bank (China) Limited
Nanyang Commercial Bank (China), Limited United Overseas Bank (China) Limited Hana Bank (China) Company Limited
Instrial Bank of Korea (China) Limited Deutsche Bank (China) Co.,Ltd. Concord Bank
Bank International Ningbo East West Bank (China) Limited Chinese Mercantile Bank
First Sino Bank BNP Paribas (China) Ltd. Societe Generale (China) Limited
Credit Agricole Corporate and Investment Bank (China) Limited Xiamen International Bank CITIC KA WAH Bank (China) Limited
Shinhan Bank (China) Limited Dah Sing Bank (China) Limited KEB Bank (China) Co., Ltd.
Bangkok Bank (China) Company Limited Metropolitan Bank (China) Ltd. Zheng Xin Bank Co., Ltd.
GE CAPITAL FINANCE (CHINA) CO., LTD
--------------------------------------------------------------------------------
Shanghai Stock Exchange Shenzhen Stock Exchange
金融機構
--------------------------------------------------------------------------------
中國銀行業協會 中國信託業協會 中國財務公司協會
--------------------------------------------------------------------------------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進出口銀行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
--------------------------------------------------------------------------------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農業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交通銀行
--------------------------------------------------------------------------------
中信銀行 中國光大銀行 華夏銀行 廣東發展銀行 深圳發展銀行
招商銀行 上海浦東發展銀行 興業銀行 民生銀行 恆豐銀行
浙商銀行 渤海銀行
--------------------------------------------------------------------------------
鞍山商行 包商銀行 北京銀行 滄州銀行 龍江銀行
長沙銀行 成都銀行 承德銀行 重慶銀行 大連銀行
大慶市商業銀行 丹東商行 德陽商行 東營商行 鄂爾多斯銀行
福建海峽銀行 撫順商行 阜新銀行 贛州商行 貴陽商行
桂林商行 哈爾濱銀行 杭州銀行 衡陽商行 內蒙古銀行
湖州銀行 葫蘆島銀行 黃石銀行 徽商銀行 吉林銀行
齊魯銀行 嘉興銀行 江蘇銀行 焦作商行 金華銀行
錦州銀行 荊州商行 九江銀行 富滇銀行 萊商銀行
蘭州銀行 廊坊銀行 樂山商行 遼陽銀行 柳州商行
瀘州商行 洛陽銀行 牡丹江市商業銀行 南昌銀行 南京銀行
南寧市商業銀行 寧波銀行 盤錦商行 齊齊哈爾市商業銀行 秦皇島商行
青島銀行 曲靖市商業銀行 泉州銀行 日照銀行 上海銀行
上饒銀行 紹興銀行 平安銀行 盛京銀行 河北銀行
台州商行 唐山商行 天津銀行 鐵嶺商行 濰坊銀行
溫州銀行 烏海銀行 烏魯木齊商行 漢口銀行 廈門銀行
湘潭商行 襄樊商行 孝感商行 新鄉銀行 煙台銀行
宜昌商行 寧夏銀行 營口銀行 玉溪商行 岳陽商行
張家口商行 稠州商行 民泰商行 泰隆商行 株洲商行
遵義商行 德州銀行 邢台商行 保定商行 邯鄲商行
衡水商行 晉商銀行 大同商行 長治商行 晉城商行
晉中商行 陽泉商行 朝陽商行 本溪商行 江蘇長江商行
奎屯商行 齊商銀行 臨商銀行 威海商行 濟寧銀行
泰安商行 棗庄商行 鄭州銀行 開封商行 南陽商行
許昌銀行 平頂山商行 鶴壁商行 信陽商行 安陽商行
駐馬店商行 三門峽商行 漯河商行 周口商行 商丘商行
廣州銀行 珠海商行 湛江商行 東莞銀行 廣西北部灣銀行
攀枝花商行 宜賓商行 南充商行 自貢商行 遂寧商行
綿陽商行 涼山州商行 雅安商行 達州商行 重慶三峽銀行
六盤水商行 安順商行 西安商行 平涼商行 青海銀行
石嘴山銀行 昆侖銀行 庫爾勒商行 長安銀行
--------------------------------------------------------------------------------
北京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錫州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江陰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常熟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張家港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吳江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東吳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崑山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太倉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蕪湖揚子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合肥科技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鄂爾多斯市東勝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池州九華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濱海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滄州融信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江蘇射陽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寧夏黃河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吉林九台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山東萊州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山東鄒平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山東壽光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南昌洪都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馬鞍山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長春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武漢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遼寧葫蘆島連山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伊川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安慶獨秀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江蘇靖江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許昌魏都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廣州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三門峽湖濱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羅山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新縣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佛山順德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東莞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成都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江蘇贛榆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江蘇江南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肥西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
--------------------------------------------------------------------------------
匯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東亞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渣打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瑞穗實業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三井住友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恆生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星展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永亨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三菱東京日聯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荷蘭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華僑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摩根士丹利國際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摩根大通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友利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南洋商業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大華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韓亞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企業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德意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協和銀行 寧波國際銀行 華美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華商銀行 華一銀行
法國巴黎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法國興業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東方匯理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廈門國際銀行 中信嘉華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新韓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大新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外換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盤谷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首都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正信銀行有限公司 通用電氣金融財務(中國)有限公司
--------------------------------------------------------------------------------
中國農村金融網 信託網 中國信託基金網 國家郵政局郵政儲匯局
上海證券交易所 深圳證券交易所 中國期貨證券金融網 中國期貨業協會 中國期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