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請問營業執照上經營范圍有投資咨詢的可以賣理財產品嗎
不可以
保險、銀行之類推出的理財產品是需要另外的資質及報備的。
Ⅱ 最近對於投資理財比較感興趣,但就是不知道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范圍,大家能夠幫我解答一下嗎
建議中金理財官網上面看看吧,這是一個安全透明的理財平台。你想要的答案,上面應該都會有的,趕快去登陸吧。
Ⅲ 銀行理財,券商資管和信託之間的投資范圍有何區
就投資范疇來說,由於監禁的題目,銀行理財產品的可投資范疇是最小的,券商資管的投資范疇較大,信託可投的最廣。
就投資門檻來說,銀行理財產品門檻最低,資管次之,信託最高,尤其單一信託,一樣平常都不是個人私家投資者玩的。
就寂靜性來說,銀行理財最寂靜,但收益最低;券商資管危害較大,信託危害最高;
就收益率來說,與產品的寂靜性成反比。
詳細的說:
銀行理財產品的申購出發點最低5萬(妥當型以上的10萬),產品投向包括儲備、國債、金融債、貨基、銀行單子(保本、妥當型);高評級地方債或企業債、股基、貿易單子(均衡型);股票、貴金屬、外匯、期貨、金融衍生品等(朝上進步、激進型)。如今,市場上常見的銀行理財產品以妥當型或均衡型為主,收益率在4-6左右浮動,根本剛性兌付。(以上投資范疇僅指常見產品,實際環境太巨大無法盡述,危害分類也大概有所差別,下同)
信託分為單一信託和聚集信託兩類。聚集信託的出發點較低(最低是5萬,但一樣平常都在20萬上下,100萬的也常見),單一信託的出發點一樣平常都是千萬元等級。產品投向除銀行的那幾類外,還包括種種股權、債權、收益權類的金融資產,以及高等酒、藝術品、房地產等實物資產。除了執法不容許做的,根本上都能投。根據危害程度差別,收益率起伏很大,低的與銀行產品差未幾,高的上不封頂(但大概血本無歸)。兌付環境的話,如今市場上根本是隱性的剛性兌付(有其他資金渠道墊底),但也已經出現過多起信託違約的案例。
券商資管的最低出發點也是5萬(限定性產品),但一樣平常常見的是10萬以上的非限定性產品。限定性產品的投資范疇介於妥當寂靜衡型的銀行產品之間,非限定產品的投資范疇則雷同信託。收益率方面,一樣平常在5-10左右,高的能到達兩位數,低的也有虧損的。兌付環境,一樣平常都能按約兌付,但是市場上也時時會有某個資管出現兌付壓力的傳言。
【幾何金融】
Ⅳ 購買理財產品是按照銀行個人結算賬戶分類管理規定中的賬戶使用范圍嗎
一、購買理財產品的銀行賬戶同樣適用「銀行個人結算賬戶分類管理規定"。
二、中國人民銀行規定,從2016年4月1日起,銀行應當在系統中實現對Ⅰ類戶、Ⅱ類戶和Ⅲ類戶的有效區分、標識,並按規定報備向人民幣銀行。
三、個人結算賬戶分類管理規定介紹。
「Ⅰ類戶」可辦理存款、購買投資理財產品、支取現金、轉賬、消費及繳費支付等,是全功能的銀行結算賬戶。
「Ⅱ類戶」可辦理存款、購買投資理財產品、辦理限定金額(10000元以內)的消費和繳費支付等。
「Ⅲ類戶」可辦理小額消費和繳費支付(1000元以內)。
Ⅱ類戶與Ⅰ類戶最大的區別是不能存取現金、不能向非綁定賬戶轉賬;Ⅲ類戶與Ⅱ類戶最大的區別是僅能辦理小額消費及繳費支付,不得辦理其他業務。
四、中國人民銀行規定,自2016年12月1日起,同一個人在同一家銀行(以法人為單位)只能開立一個Ⅰ類戶(為銀行結算賬戶,含銀行卡),在同一家支付機構只能開立一個Ⅲ類戶。
Ⅳ 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范圍與銀行的投資范圍一樣嗎
銀行理財產品風險一共五個檔次。有保本保收益,也有不保本不保收益的。可以自己選擇合適的。
投資范圍非常廣泛,有信託的,債券的,股權的,外匯的,期貨的等等。
Ⅵ 金蘋果專戶理財產品的投資范圍不包括哪些
帳戶的金融產品通常設計為相對高端的朋友。
這里向大家推薦一個特殊的融資嘉實基金 - 量化對沖套利的第二
預期回報率:12%至16%(的金融產品,本擔保的收入不能保證安全,銀監會要求)。 /> 2。封閉期:3個月(每3個月後,開放時間退出,但不接受進一步參與)
3。基金投資於股票和股指期貨對沖套利(買多少股票股票指數期貨來對沖風險,損失的概率極低)
風險非常低,幾乎為0風險
答案來從金斧子股票答問
Ⅶ 理財產品投資范圍都有哪些
銀行理財6-60個月
互聯網理財1-30個月的,理財選擇活動性高,收益穩健,財富能增長,適合自己的才是關鍵
開通證券賬戶需通過證券公司開立股票賬戶,並辦理第三方存管業務即建立銀行與證券的轉賬協議,開通協議的銀行賬戶和證券賬戶必須為同一證件開戶。
理財產品和開證券賬戶沒有關系的。目前,我行的個人理財產品在主頁上有公布,您可以進入主頁,點擊「理財產品」-「個人理財產品」-「搜索」,分類您需要的產品信息。如需建議,請聯系客戶經理了解。(溫馨提示:購買前請詳細閱讀產品說明書)
Ⅸ 理財產品終止投資交易只能在全省范圍內辦理是否正確
農行個人客戶持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及在農行開立的個人結算賬戶(借記卡或憑密支取的結算賬戶存摺)到開戶行所在省內的任意營業機構進行理財業務解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