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賣出回購證券業務的業務的會計核算
賣出回購證券款
一、本科目核算通過國家規定的場所進行證券回購業務賣出證券取得的款項。
二、賣出回購證券的賬務處理:
(一)通過證券交易所賣出證券成交時,按成交日應收金額,借記證券清算款、其他費用科目,貸記本科目;資金交收日,按實際收到的價款,借記清算備付金科目,貸記證券清算款科目。在融資期限內逐日計提融資利息支出,借記賣出回購證券支出科目,貸記應付利息科目。到期購回該批證券時,借記本科目,按已提未付利息,借記應付利息科目,按應付金額,貸記證券清算款科目;資金交收日,按實際支付金額,借記證券清算款科目,貸記清算備付金科目。
(二)通過銀行間市場賣出回購證券,按賣出證券實收金額,借記銀行存款科目,貸記本科目;在融資期限內逐日計提融資利息支出,借記賣出回購證券支出科目,貸記應付利息科目。到期購回該批證券時,借記本科目,按已提未付利息,借記應付利息科目,按實際支付金額,貸記銀行存款科目。
三、本科目應按證券種類等設置明細賬,進行明細核算。
四、本科目期末貸方余額反映賣出尚未回購的證券款。
賣出回購證券支出一、本科目核算發生的賣出回購證券支出。
二、賣出回購證券支出的核算原則:
賣出回購證券支出應在該證券持有期內採用直線法逐日計提,並按計提的金額入賬。
三、賣出回購證券支出的賬務處理:
賣出回購證券在融資期限內逐日計提的利息支出,借記本科目,貸記應付利息科目。
四、本科目應按賣出回購證券的種類等設置明細賬,進行明細核算。
五、期末,應將本科目的借方余額全部轉入本期收益科目,結轉後本科目應無余額。
B. 股票回購價格的問題,多謝啊
一兩句話也講不清,網上找了點資料,自己看
場內公開收購和場外協議收購
按照股票回購的地點不同,可分為場內公開收購和場外協議收購兩種。
場內公開收購是指上市公司把自己等同於任何潛在的投資者,委託在證券交易所有正式交易席位的證券公司,代自己按照公司股票當前市場價格回購。在國外較為成熟的股票市場上,這一種方式較為流行。據不完全統計,整個80年代,美國公司採用這一種方式回購的股票總金額為2300億美元左右,占整個回購金額的85%以上。雖然這一種方式的透明度比較高,但很難防止價格操縱和內幕交易,因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對實施場內回購的時間、價格和數量等均有嚴格的監管規則。
場外協議收購是指股票發行公司與某一類(如國家股)或某幾類(如法人股、B股)投資者直接見面,通過在店頭市場協商來回購股票的一種方式。協商的內容包括價格和數量的確定,以及執行時間等。很顯然,這一種方式的缺陷就在於透明度比較低,有違於股市「三公」原則。
舉債回購、現金回購和混合回購
按照籌資方式,可分為舉債回購、現金回購和混合回購。
舉債回購 是指企業通過向銀行等金融機構借款的辦法來回購本公司股票。如果企業認為其股東權益所佔的比例過大,資本結構不合理,就可能對外舉債,並用舉債獲得的資金進行股票回購,以實現企業資本結構的合理化。有時候還是一種防禦其他公司的敵意兼並與收購的保護措施。
現金回購是指企業利用剩餘資金來回購本公司的股票。這種情況可以實現分配企業的超額現金,起到替代現金股利的目的。
混合回購是指企業動用剩餘資金,及向銀行等金融機構借貸來回購本公司股票。
出售資產回購或利用債券和優先股交換
按照資產置換范圍,劃分為出售資產回購股票、利用手持債券和優先股交換(回購)公司普通股、債務股權置換。
出售資產回購股票是指公司通過出售資產籌集資金回購本公司股票。
利用手持債券和優先股交換(回購)公司普通股是指公司使用手持債券和優先股換回(回購)本公司股票。
債務股權置換是指公司使用同等市場價值的債券換回本公司股票。例如1986年,Owenc Corning公司使用52美元的現金和票面價值35美元的債券交換其發行在外的每股股票,以提高公司的負債比例。
固定價格要約回購和荷蘭式拍賣回購
按照回購價格的確定方式,可分為固定價格要約回購和荷蘭式拍賣回購。
固定價格要約回購是指企業在特定時間發出的以某一高出股票當前市場價格的價格水平,回購既定數量股票的要約。為了在短時間內回購數量相對較多的股票,公司可以宣布固定價格回購要約。它的優點是賦予
所有股東向公司出售其所持股票的均等機會,而且通常情況下公司享有在回購數量不足時取消回購計劃或延長要約有效期的權力。與公開收購相比,固定價格要約回購通常被認為是更積極的信號,其原因可能是要約價格存在高出市場當前價格的溢價。但是,溢價的存在也使得固定價格回購要約的執行成本較高。
荷蘭式拍賣回購首次出現於1981年Todd造船公司的股票回購。此種方式的股票回購在回購價格確定方面給予公司更大的靈活性。在荷蘭式拍賣的股票回購中,首先公司指定回購價格的范圍(通常較寬)和計劃回購的股票數量(可以上下限的形式表示);而後股東進行投標,說明願意以某一特定價格水平(股東在公司指定的回購價格範圍內任選)出售股票的數量;公司匯總所有股東提交的價格和數量,確定此次股票回購的「價格——數量曲線」,並根據實際回購數量確定最終的回購價格。
C. 什麼是沖擊成本
偶給你轉了一下:
國際上通常用價格沖擊成本來衡量股市的流動性。價格沖擊成本也可稱為流動性成本,是指一定數量的委託(訂單)迅速成交時對價格的影響,因此是一個包含即時性和合理價格兩方面要素的指標。
上海證券交易所《市場質量報告》計算了相應的流動性成本指標(價格沖擊指數),即一定數量(如10萬元)交易對市場價格的沖擊程度。從流動性成本看,盡管近十年來我國股市流動性有很大的改善,但與國際市場相比,仍存在非常大的差距。比較上海市場與歐、美、亞洲等市場的流動性成本,可以發現,上海市場的流動性不僅遠遠低於德國、東京、紐約、泛歐、倫敦、納斯達克等成熟市場,也低於印度、墨西哥等新興市場。
再舉個開放基金為例說說沖擊成本:
如果開放式基金是由大量的小額持有人持有的話,每日和長期申購贖回的流量是均衡的,所引發的交易成本和沖擊成本較低。如果大額持有人頻繁申購將引發短期的流量失衡,所引發的交易成本和沖擊成本較高。開放式基金在美國稱為共同基金,是小額持有人資金的集合投資,不應該成為大額持有人甚至是大型機構投資人翻江倒海的工具。
在國內,目前對單一持有人的申購規模是不做限制的。基於此,如果大型機構持要頻繁進出,應該向這些機構收取費用以彌補長期持有人。應該給中小投資者補貼的贖回費並沒有全部計入基金資產做為對長期持有人的成本彌補。相反,基金管理公司提取了贖回費之後,反而有一定的財力變相減免機構持有人的交易成本。在贖回費和申購費「補貼」下,機構投資人更加頻繁進出開放式基金,形成惡性循環,進一步加劇了中小投資人的交易成本負擔。
打個比方,開放式基金猶如一艘在大海中航行的船,基金管理公司是船長,持有人是乘客。一部分乘客頻繁上船和下船,導致航行時斷時續,給還在船上的乘客造成沖擊。頻繁的申購和贖回讓基金資產處於不穩定狀態,而由此增加的交易成本由長期持有人即還在船上的乘客承擔。贖回費本來是作為對長期持有人的補償,卻被基金管理公司提取作為銷售費用。基金行業希望持有人長期投資,但結果卻是長期投資者負擔短線客交易成本並承受由此引起的沖擊。這背後暴露的是全球開放式基金「共同集合」理財存在的內在缺陷問題
D. 一投資者在上海證券交易所進行債券回購交易,購回價為110元,回購天數為2天,則其回購年收益率是多少
查詢國債的收益率可以看這里,以及買賣國債的交易代碼、應計利息、年利率、期限、成交價等,和訊財經的債券頻道:
通常選擇行業排名靠前的企業,風險性較小;同時因為馬上要醫改了,對醫葯都是比較利好的。
希望採納
E. 交易所債券回購和銀行間債券回購有什麼區別,兩種方式回購的品種有什麼限制融資融券是如何進行交易的
銀行間債券逆回購和交易所債券逆回購都是存在銀行間債券交易市場的,區別就在於回購,債券回購是指債券交易的雙方在進行債券交易的同時,以契約方式約定在將來某一日期以約定的價格(本金和按約定回購利率計算的利息)。
銀行間債券市場是金融機構(包括銀行、證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險公司等)進行債券買賣和回購的市場。而交易所市場是所謂的二級市場,是面向所有投資者(包括上述機構投資者,以及個人投資者)開放的市場。中國的債券市場中,前者佔了絕大部分,而作為個人投資者,只能進入後者交易投資。
回購品種限制不多,主要是很多債根本不會在交易所市場發,而且兩個市場上交易體量相差很大。
交易所的融資融券是集合競價形式,基本和股票差不多,券款交割都是自主完成的。不需要交易雙方交流,託管賬戶開在交易所,也就沒有第三方介入。
F. 外匯市場中,交易量小,流動性不足,為什麼投資者在此時交易會產生較大的滑點和沖擊成本呢對滑點和沖擊
知道了流動性和滑點的關系,就知道如何去避免風險,避免在數據行情中作交易,一旦發生滑點和短線,將會對投資者的資產和心態產生不良的影響。
外匯市場非常大,不正規平台或者叫做黑平台,幾乎沒有任何行情波動。就手動給你滑點,導致你虧損。
正規平台主要滑點是因為市場流動小。所以我們一般選擇知名度高的平台。
首先,投資者需了解外匯市場中最大的做市商是各國的央行,他們決定了市場匯率的定價,而各商業銀行按照這個定價的匯率提供給其機構和個人客戶交易所需要的流動性,因此流動性的決定因素就是買賣的數量。
其次,流動性的另一個因素是在不同價格上的買賣量,外匯交易是場外交易,因此投資者在不同價格上的凈量是不同的。在這種情況下就是所謂的「滑點」,所以往往在數據行情的時候,容易產生滑點,這是因為交易量瞬間放大,銀行在不同價位上的供求關系發生巨大的變化,這樣投資者需要的價格就不容易被成交。
如果你還是沒有搞清楚。建議你可以看看基礎知識欄目,有一個市場流動性的說明
G. 請問什麼是沖擊成本
國際上通常用價格沖擊成本來衡量股市的流動性。價格沖擊成本也可稱為流動性成本,是指一定數量的委託(訂單)迅速成交時對價格的影響,因此是一個包含即時性和合理價格兩方面要素的指標。
上海證券交易所《市場質量報告》計算了相應的流動性成本指標(價格沖擊指數),即一定數量(如10萬元)交易對市場價格的沖擊程度。從流動性成本看,盡管近十年來我國股市流動性有很大的改善,但與國際市場相比,仍存在非常大的差距。比較上海市場與歐、美、亞洲等市場的流動性成本,可以發現,上海市場的流動性不僅遠遠低於德國、東京、紐約、泛歐、倫敦、納斯達克等成熟市場,也低於印度、墨西哥等新興市場。
再舉個開放基金為例說說沖擊成本:
如果開放式基金是由大量的小額持有人持有的話,每日和長期申購贖回的流量是均衡的,所引發的交易成本和沖擊成本較低。如果大額持有人頻繁申購將引發短期的流量失衡,所引發的交易成本和沖擊成本較高。開放式基金在美國稱為共同基金,是小額持有人資金的集合投資,不應該成為大額持有人甚至是大型機構投資人翻江倒海的工具。
在國內,目前對單一持有人的申購規模是不做限制的。基於此,如果大型機構持要頻繁進出,應該向這些機構收取費用以彌補長期持有人。應該給中小投資者補貼的贖回費並沒有全部計入基金資產做為對長期持有人的成本彌補。相反,基金管理公司提取了贖回費之後,反而有一定的財力變相減免機構持有人的交易成本。在贖回費和申購費「補貼」下,機構投資人更加頻繁進出開放式基金,形成惡性循環,進一步加劇了中小投資人的交易成本負擔。
打個比方,開放式基金猶如一艘在大海中航行的船,基金管理公司是船長,持有人是乘客。一部分乘客頻繁上船和下船,導致航行時斷時續,給還在船上的乘客造成沖擊。頻繁的申購和贖回讓基金資產處於不穩定狀態,而由此增加的交易成本由長期持有人即還在船上的乘客承擔。贖回費本來是作為對長期持有人的補償,卻被基金管理公司提取作為銷售費用。基金行業希望持有人長期投資,但結果卻是長期投資者負擔短線客交易成本並承受由此引起的沖擊。這背後暴露的是全球開放式基金「共同集合」理財存在的內在缺陷問題。
H. 交易所逆回購問題
你就想 是1.375%
I. 為什麼證券交易所不公開真實的籌碼分布,或者說持倉成本
證券交易所不公開真實的籌碼分布沒有什麼理由。
由於證券交易所不向公眾提供投資者的帳目信息,所以各類軟體中的籌碼分布狀況均是通過歷史交易計算出來的近似值。
假定籌碼的拋出概率與浮動盈利及持股時間有關,可以在一定數量的投資群體中進行抽樣檢測,以獲得這個拋出概率的函數,然後再根據這個拋出概率,認定每日交易中哪些原先的老籌碼被沖銷,並由現在的新籌碼來代替。
(9)交易所回購沖擊成本擴展閱讀:
證券交易所職責
(1)證券交易所應當為組織公平的集中交易提供保障,公布證券交易即時行情,並按交易日製作證券市場行情表,予以公布。未經證券交易所許可,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發布證券交易即時行情。
(2)證券交易所有權依照法律、行政法規,以及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的規定,辦理股票、公司債券的暫停上市、恢復上市或者終止上市的事務。
(3)因突發性事件而影響證券交易的正常進行時,證券交易所可以採取技術性停牌的措施;因不可抗力的突發性事件或者為維護證券交易的正常秩序,證券交易所可以決定臨時停市。證券交易所採取技術性停牌或者決定臨時停市,必須及時報告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
(4)證券交易所對證券交易實行實時監控,並按照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的要求,對異常交易的情況提出報告。證券交易所應當對上市公司及相關信息披露義務人披露信息進行監督,督促其依法及時、准確地披露信息。證券交易所根據需要,可以對出現重大異常交易情況的證券賬戶限制交易,並報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備案。
(5)證券交易所應當從其收取的交易費用和會員費、席位費中提取一定比例的金額設立風險基金。風險基金由證券交易所理事會管理。證券交易所應當將收存的風險基金存入開戶銀行專門賬戶,不得擅自使用。
(6)證券交易所依照證券法律、行政法規制定上市規則、交易規則、會員管理規則和其他有關規則,並報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批准。
J. 證券交易所質押式回購的清算交收
質押式回購實質上就是一種抵押貸款,或者說質押式回購的憑證就是一種有抵押的債券
回購起始之日,資金融入方(正回購方)在將債券質押給資金融出方(逆回購方),資金融出方將合同約定的「成交金額」付給資金融入方
回購到期日。資金融入方向資金融出方返還成交金額的本金和按約定回購利率計算的利息,逆回購方向正回購方返還原出質債券。
到期時所付的利息使用的利率就是「成交年收益率×回購天數÷360」
把利率這個百分比加上本金的百分比(100%),再乘以100,就得到你給的第二個公式:購回價格
你第一個公式就是資金融入方到期時要付的本息和,所以就等於購回價格×成交金額÷100
有不明白再問我,歡迎向金融考研團隊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