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信託公司是持有國家金融牌照的正規金融機構,和銀行一樣受銀監會監管。目前全國共有68家信託公司,70%為政府背景和央企,因此不用擔心信託公司的資質,它是正規的金融機構,有「領導」看著,有「法律」約束。
其次信託理財計劃絕不是「非法集資」,信託公司在風險控制上和銀行流程基本一樣,必須在抵押足值和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幫企業融資。而且信託產品自發售至今13年來都是剛性兌付的。安全性還是很高的,想要買到安全保障性更高的信託產品,要具體看項目本身。
但是任何理財方式都是有風險的,並非所有的信託理財項目都是能100%控制好風險的,有些項目專業人士是能夠發現其中的問題的,所以要麼投資者能獨立審查項目的優劣,要麼就需要金融機構的專業人士幫客戶審核項目的風控措施是否完善。
❷ 信託資金安全嗎
任何投資,沒有絕對的安全
優勢:
1、比較合規,信託產品為信託公司發行,信託公司為正規金融機構,需要通過銀監會的審批
2、風控措施,信託產品有設計上有借款主體審核、抵押物審核、還款來源審核、額外擔保、資金用途調查等風險控制手段,以保證信託資金的本息安全
3、隱性兜底,信託公司的股東為實力較強的集團公司,一般為了保住信託牌照,股東承擔隱性的兜底,具有一定的保障
劣勢:
1、投向行業多為銀行信貸受限制行業,類似地產、政信等項目風險會較為集中
2、影子銀行角色,受經濟環境影響較大
補充:因此信託產品只能說是相對安全,最好選擇具有國企背景的信託公司發行的產品。
❸ 信託投資安全嗎利息是多少
你好,信託投資得看你選擇投資哪個產品,投資的風險自然是會有的,任何投資都有風險,只是投資的風險是否在可控的范圍之內這才是投資者目前需要了解的事情,目前銀行的許多資金都是在做信託的,不過一般若是客戶不直接咨詢信託產品,銀行也是不會向你你推銷的,因為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不讓客戶知道信託這種低風險高收益的產品。
信託公司的利息收益是8%到13%
銀行由於是購買信託公司的產品,收益相對來說較信託公司的要低點
希望可以幫到你,望採納
❹ 信託安全么
根據我國的信託法,信託產品是不能承諾保本和保收益的,實際上,銀監會對信託公司有一定的要求,必須做到在產品出現問題的情況下,確保客戶利益.當然信託公司的產品都具有抵押品作為擔保,而抵押品的折扣率非常高.
目前尚未在中國出現到期不能承付本金和約定收益的信託產品,信託產品本身的准入門檻相當高,同時非常搶手.
❺ 日本現在對信託業的監管
日本採取的是統一化的信託監管模式,我們從信託法律網(TrustLaws.Net)獲知,日本的信託銀行由金融廳負責監管,主要由監管局執行,具體落實在銀行二部.
理解日本的信託監管要從研究日本的信託機構變遷開始,並注意<兼營法>和<銀行法>在信託監管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❻ 信託投資安全嗎
信託投資概念:
信託投資,是金融信託投資機構用自有資金及組織的資金進行的投資。以投資者身份直接參與對企業的投資。信託投資屬於一種理財方式,是一種特殊的財產管理制度和法律行為,同時又是一種金融制度。信託與銀行、保險、證券一起構成了現代金融體系。信託是一種以信用為基礎的法律行為,一般涉及到三方面當事人,即投入信用的委託人,受信於人的受託人,以及受益於人的受益人。
目前市場上信託產品分類主要有以下幾種:
1.基礎設施信託產品分類
這是一種風險較小的信託產品分類,主要用於地方政府的基礎設施建設。由於有政府信用作保障,甚至得到當地立法機關的認可,批准同意將信託計劃還貸資金本金和利息納入同期年度財政預算。因此,此類信託具有風險較小,收益穩定、市場影響力大等特點。
2.房地產信託
這是最常見的信託產品分類,在產品設計中一般會把已建成房產或土地進行超值抵押,把房產建成後的銷售收入或租金收入作為信託收益。隨著國內房地產政策的調整,此類產品的風險較大。
3.股權投資
股權投資是目前相對比較廣泛的信託產品,有的信託產品募集資金投向某個有限合夥企業、從而實現間接的股權投資;有的則通過直接質押融資方股權(包括上市公司股權)或者購買股權收益權等方式實現股權投資收入,這類產品也通常輔助有相關的抵押、擔保等信用增級措施,實現以股為主、股權+債權的信託產品系列。
4.其他類別
在近年的信託發展過程中,各種信託資金池的產品開始逐步發展壯大,但因為這些信託產品屬於創新型業務,規模以及存續時間等都需要時間來驗證,因此暫時歸為其他類別。
資金安全:
任何投資都存在風險,信託投資也是如此。信託類投資相對安全,信託資金的投向(投資方向)一般為政府基礎設施建設類(城市建設、修路等)和房地產類(商業地產和保障房建設等)以及工商企業融資貸款類(上市公司融資貸款等)。
❼ 網上買信託產品安全嗎
信託產品在近幾年越來越受到投資朋友的青睞,但是凡是理財產品都有一定的風險存在,威脅著投資者的利益安全,那麼信託怎麼樣呢?買信託產品安全嗎?下面為您詳細介紹分析。
一、法律層面
1,《信託法》第16條規定,信託資產具有獨立性,不能抵債不能被清算,具有債務隔離功能;
2,存在銀行的錢一旦發生債務糾紛,錢就不是自己的啦!(其它資產,如股票、基金、黃金、住房等等,全部要抵債的)
二、收益的實際兌現情況
1,自2001年《信託法》成立以來至今,信託業對投資者100%兌現收益,即使2011、2012年度,媒體不斷炒作房地產信託兌現壓力大,風險高,但實際上房地產信託的收益全部兌現!去網路搜下,看看哪個信託的購買者說自己買信託虧了?找不到!而其它金融產品,都可以搜到不少投資者虧損的。
2,再去去網路下就可以搜到2010年銀行一共38款理財產品沒有兌現預期收益
3,今年以來還不時爆出銀行理財產品虧損的,比如有客戶王女士在銀行(原深發展)理財,180萬被理成1萬(50萬理成1萬);雖然最後查出客戶買的理財產品不是銀行自己推出的,而是銀行業務員私下代理的黃金交易產品,高風險的,交易對手是家普通的投資公司,所以,即使在銀行買理財也要小心再小心。
4,股市就不用提了,哀鴻遍野。
三,從對風險的控制來看
1,信託類融資有幾個條件:A,融資人的資企資質,信用評估;B,還款來源是否充足?是否可以覆蓋本息?C,過去的經營業績如何?項目是否有較高的復合增長率?D,抵押物凈值如何?變現能力如何?一旦融資人換不起錢,是否可以及時變現抵押物?
2,銀行的風控指標呢?大同小異。銀行同樣也遇到融資人(借款人)還不起錢的時候,銀行的做法是處理抵押物,銀行的抵押率是70%,信託基本是50%以下。大不了銀行當做不良資產自己買單,信託也一樣。
四、從收益的分配來看
1,銀行給了大家低的利率,自己去賺大錢,利潤高到不好意思說,可以200米就開一家;2012年上市公司年報,最賺錢的10家上市公司裡面7家是銀行,16家上市銀行的利潤超過了其它2200多家上市公司。
2.騰訊財經圖片報告《萬億銀行理財與龐氏騙局》揭秘了銀行理財產品收益主要來自信託與城投債,銀行發行信託產品再買信託,不做產品研發與設計,輕松賺錢收益差。
五、從信託發行看
1,信託產品有大半是通過銀行賣出去的(為什麼?老百姓相信銀行,銀行知道你存多少錢,沒辦法這就是優勢)。而其中有些銀行是直接賣信託產品,有些是銀行的理財資金池。銀行的理財產品收益4-5%,信託理財產品收益10%左右,知道其中的利潤差了嗎?此外銀行還要賺大部分發行費。銀行理財資金佔了信託規模的1/3。
2,現在銀行已經很少公開賣信託產品了,至少筆者接觸到的銀行是這樣的。因為這樣客戶就會知道信託這種低風險高收益的產品,銀行肯定不願意;所以除非客戶主動要求,否則銀行很少主動推銷信託,即使客戶問起來,銀行代銷的信託產品收益率也大大低於信託公司直銷的?銀行美其名曰是產品經過銀行的篩選風險更低,但仔細一看,不僅收益率低於信託公司直銷的,而且基本是小信託公司的。主要原因當然是利益分配。小信託公司收費便宜,通常僅僅是法律意義上的通道而已,這樣利差比較大,品牌好的信託公司銀行不願代銷,如中融信託、平安信託的產品,市面口碑好,但銀行很少見到。如果要風險低,為什麼只要代銷小信託公司的呢?真正出問題了,銀行也不會負責的,因為信託公司才是法律意義上的受託人。比如中誠信託30億礦產風波,項目是工行推薦的,工行賺了4%的發行費,中誠賺的不會超過0.5%,中誠信託不過是銀行的通道而已。但出事了,銀行把責任撇得乾乾凈凈,說自己只是代銷,信託公司才是受託人?大家心裡應該明白這是怎麼回事吧。
3,你相信銀行,銀行相信信託。
六,從全球信託業發展趨勢看
1,這些年我國信託迅速崛起,自2008年起資產管理規模以每年1萬億遞增,自2012年9月已達5.75萬億管,資產千萬以上的富翁40%以上已經選擇信託公司管理財富。這么多年信託收益都在兌現,5.75萬億的資金都在信任信託,難道您的錢一進來,信託的口碑就倒了?您有這么厲害嗎?
2,在西方發達國家,比如歐美/日本等國,信託業遠比銀行業發達。信託資產對GDP的佔比超過了100%,在在中國,即使如今信託業風光無限,這一佔比也不過才10%左右而已。信託業遠遠沒有發揮出它應該發揮的社會作用。如果以發達國家為標桿,信託規模還是太小了。
3,西方發達國家的富豪基本接受信託公司管理資產,比如肯尼迪家族,洛克菲勒家族,喬布斯等等,都將大量的家族財產交給信託公司打理,並作為財富傳承工具。信託作為財富管理方式已經十分普遍,國人還不夠了解而已。中國遠沒到普及的程度。相反地,不懂採用信託公司管理資產的富豪,中國富豪胡潤排行榜每每易主,今年的胡潤排行榜上的多數人財富嚴重縮水,2011年中國億萬富豪財富縮水高達1/3。中國胡潤上的富豪能守住財富7年的不到20%!而全球億萬富豪難受財富20年。(我的博客其他博文有轉載)。當然在西方信託之所以受青睞,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信託財產免交遺產稅,信託資產規模受保護(不能公開);而在中國,尚未開立遺產稅。
4,如果有錢人都懂得信託作為財富管理工具,作為資產配置重要的一部分,哪裡會遭遇財富縮水?
七、既然信託這么好,為什麼不大力推廣?
在西方發達國家,信託是比銀行還發達的金融機構,而在中國,信託遠遠落後於銀行。這是中國特色,其中最大的原因是國家相關法規、政策規定不允許信託公開搞推介、宣傳,廣告也不能做;信託公司的發行人員也不能做公開推廣,公開的宣傳活動、博客、QQ、簡訊推廣等全部被禁止。
因為,如果信託發展過快,大家都去追求這種低風險高收益的金融產品,銀行的可用存款必然大量減少。而在中國,銀行是國企、央企、地方政府的融資平台;銀行可用存款少了,地方政府、國企、央企就沒辦法獲得那麼便利的低成本融資。所以,信託產品基本通過銀行或者第三方理財機構購買。這些年信託公司的直銷業務也建立起來,但總體銷量仍然不容樂觀。
❽ 信託安全性
不知道是怎麼把那個答案給弄上推薦答案的,沒有文化真是害死人。限售流通股質押的安全性高是因為抵押物的變現能力強,如果是流通股的話,那安全性就更好了,因為直接可以在股票交易市場上出手,保障本息安全。其設計思路是這樣的,如果借款人要借1億元,就要拿2億市值的股票抵押,另外還要有人每日盯盤,確保價值足額,當跌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設置警戒線,如150%就是市值到15000萬的時候,還有就是平倉線,一般為130%,就是市值跌到13000萬的時候,如果融資方不提供追加抵押的話,信託就有權力把股票賣掉,這時候即使跌停,也能獲得11700萬,比起信託的收益9左右,還能結余很多。當然融資方是一般是不願意被平倉的,這樣就等於損失了,本來我自己就可以賣2億的東西,只借了1億元,說明他看重股票的價值或者有控股的意願,不願意放棄控制權,所以寧可高息去借款,也不賣股票,對股票實質是利好。限售股不如流通股變現能力強,但是也可以通過一些平台叫輕易的轉讓,何況限售股的質押率一般低到4折左右,有很大的安全邊際,所以相對來說也是安全性很高的產品。不過看產品也要看股票的質地,以及股東的實力和背後的背景,來綜合考慮產品的安全性。
希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