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五礦信託靠譜嗎
記得四年前跟一個朋友聊天,說到五礦,對方表示:還有名字這么奇怪的信託公司?
他可是理財師啊……可見五礦之低調。
但僅僅過了三年,情形就大有不同。就在5月底,五礦信託控股股東五礦資本(600390)公布了80億元的優先股發行計劃,准備對子公司五礦信託增資55億。
同時,三大股東五礦資本、青海國資、西寧城投會進行同比例增資,這意味著三股東共同增資可達70.5億。如果增資全部進入注冊資本的話,五礦信託注冊資本將達到130.5億,位列行業第三。
五礦從低調神秘的央企選手到劍指前三的野心畢露,「擴張」是繞不開的主題。
增資不斷,五礦系「現金牛」
五礦信託自2010年10月完成重組以來,注冊資本共進行了4輪上調,從最早的 3.28億增加到目前的60億。前幾輪主要由央企股東五礦資本進行。
五礦資本的頻繁增資,原因估計還是在於信託這個牌照創收和盈利能力確實很強。
從年報來看,雖然信託業務收入只佔到總收入的22.35%,但是57.7%的毛利潤,使得信託創造了母公司一半以上的凈利潤。看錶:
舉個例子,五礦資本發1塊錢給五礦信託,能收回來1.6元;發給證券公司,能拿回來1.1元;最慘的是期貨,幾乎不賺錢。
這一點,跟之前寫過的愛建信託頗為類似,都是上市公司的利潤扛把子選手。
2019年五礦信託凈利潤21.05億,歸屬五礦資本部分利潤為16.42億。而2019年五礦資本合並報表中歸母凈利潤為27.35億億,相當於五礦信託創造了母公司60%的凈利潤。
說是「現金牛,不為過吧。
四年六倍,五礦信託的快速擴張之路
我整理了2013年以來五礦信託管理的信託資產以及主動管理規模的數據。
如果忽略掉通道類,單純從管理規模上來看,2016年之前,五礦的主動管理規模在1000億上下浮動。從2017年就開啟「扶搖直上」,從2016年末的969.33億到2019年末6500.22億,佔比上升到近四分之三
2019年末,五礦信託以8849.76億規模,位列行業第四,僅次於中信、建信和華潤信託。
而在幾年之前,五礦排名還在20名之後的中位水平,重點就在2016年。
2016年是個重要的轉折點,就在次年,五礦信託母公司——五礦資本借殼*ST金瑞上市了。作為上市公司旗下最主要的資產之一,上市後更開闊的資源和更緊迫的業績壓力,可能都促成了五礦規模上的迅速增長。
此外,從報表裡看,五礦信託主動管理規模中,變化最大的是「融資類」:從 2016年的 729.6億,到2019年5009.13億,增長近6倍。光2019年當年,融資類就比前一年增加了3000多億。
擴張好不好?
對於幾年內快速登頂的信託公司,市場比較傾向於謹慎地看待它的擴張行為。原因也好理解,步子邁大了,路還能不能走好?
說白了就是:
你的管理能力跟不跟得上?
項目團隊有沒有搭建好?
市面上有沒有這么多好資源被你拿到?
你又會不會為了迅速擴大規模而降低風控准入呢?
以史為鑒,曾經的幾匹「黑馬」,前幾年的新華,近些年的中江和安信;最後都各自出了幺蛾子和爛攤子。
五礦信託針對個人投資者的業務目前沒有公開違約信息;從年報披露中,其實可以看到訴訟信息,大部分是地產類和工商管理類。其實管理規模大了,涉訴倒也算正常,至少從年報裡面的「壞賬准備」(5億)和「資產減值」上來看,佔比還是很小的,目前算比較「穩」。
最後,一個迷思:盡管信託牌照是公認地尊貴,盈利能力也強;但似乎上了市的信託公司,正股股價表現都不太好……希望央企背景的五礦,能跳出這個「上市怪圈」吧。
2. 博將旗下博鼎的資產管理規模達到多少
據不完全統計,在2016年的時候,博鼎資產管理規模就已經超過10億美元和50億人民幣。
3. 中國信託規模已降至了25.61萬億嗎
據報道,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全國68家信託公司受託資產規模為25.61萬億元,較2017年四季度末下降2.41%,為近兩年來首次負增長;同比增速較2017年四季度末的29.8%進一步放緩至16.6%。
分析人士表示,下一步在防風險、嚴合規、穩轉型、提質效的指導思想下,傳統房地產與政府融資平台信託業務合規風險提高,展業難度增大,信託公司的展業范圍將逐漸從房地產、政府融資平台擴展至消費升級、產業升級等新興領域。
4. 基金公司的資產管理規模的大小意味著什麼
基金公司是靠收取基金管理費來生存的, 比如募集100億資金,每年管理費1% 那麼就是1億
無論年末基金總資產是多少,公司都會提取1% 作為管理費
所以說資產規模的大小決定了管理費的收入多少。 基金公司是寡頭壟斷的,所以說基金公司的員工90%
都是超高收入 而且無大風險。
資產規模大,說明申購其下各類基金的人多,大多數人都相信此公司, 並不代表次公司基金的業績最好。
基金業績的好壞會影響到新發行基金的募集規模,募集規模也就意味著公司能否繼續大筆撈錢
5. aum 管理資產規模 與余額的區別
規模一般是受託資產總額來計算的,余額一般是按照現在的值來計算的
這么說吧,我給你100元錢進行管理,你現在管理到102元了
管理資產規模就是100元
余額就是102元
6. 怎樣在審計報告中看受託管理資產規模
受託管理資產規模是根據資產負債表上的資產內容及實際盤點情況據實體現的。
7. 資產管理規模的介紹
資產管理規模是指衡量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規模的指標,是該機構當前管理客戶資產的總市值。
8. 資產配置規模和資產管理規模有什麼區別
資產管理改善資產配置,並督促資產配置的有效利用。
具體介紹資產配置和資產管理的區別: 資產配置: 在現代投資管理體制下,投資一般分為規劃、實施和優化管理三個階段。投資規劃即資產配置,它是資產組合管理決策制定步驟中最重要的環節。對資。
9. 財險 資產管理規模排行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首先,需要釐清統計口徑的問題。
1、以資產規模、總體市場份額統計,國壽集團最大(細化到民營企業的口徑,則平安集團最大)。
2、以公司業務經營范圍統計,貌似平安集團業務范圍最大,涵蓋了保險、銀行、證券、信託、資產管理等等全方位金融業務。
還有以注冊資金規模統計、以全國分支機構數量統計等等不同口徑,答案可能是完全不一樣的。
由於目前國內保險業管理模式,重新回復到了產壽混業經營,所以基本已經不存在「壽險公司」、「財險公司」的區分概念,早幾年就已經是集團化經營了,比如國壽下面有國壽財險,人保下面有人保壽險,當然,還有對應的資產管理公司、養老保險公司等等。
截止到2008年,中國人壽(一般簡稱「國壽」)集團總保費收入達到3218億元,境內壽險市場份額為42.7%;國壽在《財富》全球500強的排名為第159位(平安集團排名第462位,詳見下文)。集團總資產達到1.28萬億元,成為國內唯一一家資產過萬億的保險集團。集團所屬壽險公司繼2003年在紐約、香港兩地同步上市之後,又於2007年1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成功掛牌上市,市值高居全球上市保險公司首位。集團所屬資產公司管理資產達1.14萬億元,是我國資本市場最大的機構投資者。
2008年7月,《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公布,中國平安集團以2007年180億美元的營業收入,首次進入全球500強,位列第462位,並成為入選該榜單的中國【非國有企業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