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股權收益權信託是什麼 有何功能
股權收益權信託是股權所有人將股權收益權轉移給信託公司,由信託公司管理和處分股權收益權的信託關系。
股權信託收益權信託,之所以能得到社會的青睞和追捧,足因為這種信託產品具有很好的融資功能,對於委託人來說,既能融資又不失去控制權。
在股權收益權信託中,委託人以兩年或三年的股權收益權換來了一筆巨大的資金,實際上是以可能存在的兩年或三年股票的股息、分紅為杠桿籌措了一筆巨資。企業可能由於很多原因不能順利從銀行貸到款,並且從銀行貸款要接受很多的審查,還有貸但在股款用途的限制。信託公司推出的股權收益權信託,則沒有那麼多的限制,能很快從社會閑散資金中籌措到很大的資金來。並且,委託人只是用股權中的收益權設立信託,不用轉移投票權等其他股東權利,既取得了資金,又保留了投票權而不會使控制權旁落。這實在是一種聰明快捷、效率很高的融資途徑。
② 境外信託和國內信託是一回事嗎
境外信託和境內信託,雖然都是家族信託,但是區別很大。
1、政策方面
在政策、法則法規方面,由於國內《信託法》是根據英美法樹立而成,對於家族信託,國內《信託法》在法理層面與境外信託有著很大的區別。
《中國物權法》中並沒有所有權,因此也並沒有收益權。譬如說,國內《信託法》第十五條規定了委託人不是惟一受益人時,若要進行信託存續,信託財產就不作為其遺產或者清算財產。在信託轉移方面,不動產、股權等資產,由於等級制度等限制,國內信託難以完全轉移到信託方案名下,所以在操作層面也存在難度。
而海外信託,《英美法系信託法》中信託財產三權分立,信託人擁有所有權,受益人擁有收益權。而在《信託法》中第15/16/17條中,委託人、受託人終止,信託財產不屬於清算財產,除了信託財產設立過擔保或者自身產生的債務,法院對信託財產不得強制執行。在資產轉移的需求方面,利用海外信託便可輕松做到將資產轉移到國外,如吳亞軍、潘石屹等人將自己即將上市的公司股權樹立信託,極其有利於公司海外上市。
2、信託公司
對於設立信託公司,,因為兩地的經濟政治發展環境都不太一樣,而海外和國內的做法也不太一樣。
國內的信託公司多在建國後才樹立起來,且國內信託長期以來多以為資金需求方為導向,而並非從高凈值客戶需求方面出發為其供應財富處理方案,所以國內的信託公司在此方面的閱歷也顯缺位。
海外信託公司多以咨詢顧問的身份出面,按照委託人實踐狀況與需求、供應信託方案、稅務方案、方案信託構造,僅一套方案便可收取高額的咨詢費用。海外的信託公司都已樹立幾十年甚至百年以上,有長期的運營經驗以及高度誠信的管理體系。
3、遺產稅
海外信託和國內信託一樣,都是出資者進行理財出資的一種首要選擇。但是,對比於國內的信託品種,海外信託更能促進財富處理和傳承,因此受到了家族企業的喜愛和追捧,變成一種轉移財富的首要方式。
在遺產稅方面,雖然《遺產稅暫行條例》出台已久,但至今未實施初步徵收,國內富豪將資產傳承給下一代並沒有很大阻礙,這就減少了國內對於傳承信託的需求。但是由於國內的家族信託還未能夠做到資產隔絕的效果,當富人家族在死後分配財產時則會出現各種糾紛,甚至導致將親人訴諸法庭的後果。
在海外信託,最值得一提的就是良好的避稅功能。海外的信託法律保護了信託財產的所有權轉移給受託人所有,在整個信託法律關系存續期間,所有權都歸屬受託人。也就是說,當受託人去世之後,留在信託中的財產因其名義所有權已不屬於委託人,切與委託人的固有財產獨立,是不計入應交稅的遺產總額的,從而避免了家庭之間的多種糾紛。
最後,對於委託人來說,最有效、快速而且安全的財富保存、財富傳承才是最好的信託產品,而海外信託則能夠賦予更多正確的理財觀念、技術平台乃至健全的法律保護給你,讓你的投資收益最大化,相信你也應跟上多數高凈值人士的正確投資腳步。
③ 股權收益權信託是財產權信託還是資金信託
股權收益權信託是股權所有人將股權收益權轉移給信託公司,由信託公司管理和處分股權收益權的信託關系。
股權收益權信託的具體操作流程大致如下:
1.公司股東(委託人)與信託公司(受託人)磋商並簽訂信託合同,股東將自己股權中的收益權有償轉讓給信託公司,允許信託公司將股權的收益權轉讓給社會投資者。除收益權外的其他股東權利仍由委託人行使。
2.信託公司(受託人)與社會投資者(受益人)簽訂股權收益權投資信託合同。信託公司將股權信託收益權分成若干份賣給社會投資者,社會投資者按照股權信託收益權投資信託合同規定支付合同價款。信託公司按照信託合同約定方式向受益人支付股權收益。
3.信託公司向公司股東(委託人)支付信託轉讓收益權的價款。委託人將出資憑證轉移給受託人,並將信託合同副本交給公司;受託人應將出資證明交還公司,由公司換發新證,或者在原始憑證上簽章註明該收益權已經信託,並在股東名冊上予以說明,受託人憑新證或簽章後的憑證行使收益權。
4.該種信託一般都有收益權回購協議。信託期限屆滿,由委託人按照約定回購股權收益權,一般還有第三方保證回購,從而使股權恢復圓滿狀態。
④ 信託收益權與受益權的區別
首先要明確詞語的范疇,一般我們講得是信託收益,而不非信託受益權;
信託收益,指的是信託產品的盈利,通過各種增值手段,信託產品實現盈利而非虧損。
受益,則是指信託參與各方投資所得到的回報。這里也包含著不同層次的受益,可分為優先受益和次級受益。這一塊涉及到信託公司和信託產品的設計模式。
⑤ 收賬款收益權信託是什麼意思
1、應收賬款信託產品是指企業以自己的應收賬款作抵押向 信託公司 申請貸款,滿足借款人因應收賬款佔用造成短期流動資金不足的融資需求。借款人應當是經國家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核准登記、按規定辦理年檢、實現獨立核算的企業法人。
2、選擇此類信託產品應注意三點:
第一,需要弄清產品背後的交易對手,即融資方是誰。
第二,要考察應收賬款的債務人是否具備四個基本條件:信用記錄良好;無惡意拖欠上游企業款項的行為;生產經營正常,現金流量充足,無重大經濟糾紛或資不抵債等潛在風險;是賣方的非關聯企業。
第三,要考察增信措施的設置,採用股權、土地抵質押或第三方擔保等模式的產品安全性較高,信託規模相對應收賬款的折扣率越低越好。
⑥ 股權收益權信託的股權收益權信託的功能
股權信託收益權信託,之所以能得到社會的青睞和追捧,足因為這種信託產品具有很好的融資功能,對於委託人來說,既能融資又不失去控制權。
在股權收益權信託中,委託人以兩年或三年的股權收益權換來了一筆巨大的資金,實際上是以可能存在的兩年或三年股票的股息、分紅為杠桿籌措了一筆巨資。企業可能由於很多原因不能順利從銀行貸到款,並且從銀行貸款要接受很多的審查,還有貸但在股款用途的限制。信託公司推出的股權收益權信託,則沒有那麼多的限制,能很快從社會閑散資金中籌措到很大的資金來。並且,委託人只是用股權中的收益權設立信託,不用轉移投票權等其他股東權利,既取得了資金,又保留了投票權而不會使控制權旁落。這實在是一種聰明快捷、效率很高的融資途徑。
⑦ 什麼是信託收益權,有這個會計科目嗎
信託受益權轉讓是指將信託受益的權利進行轉讓。信託受益權是信託合同中規定的關系人享受信託財產經過管理或處理後的收益權利。也包括信託合同結束時,合同中規定的關系人可享受信託財產本身利益的權利。信託受益權是指受益人請求受託人支付信託利益的權利,廣義的信託受益權中的受益人除有請求支付信託利益的權利外,還有保證信託利益得以實現的其他權利,如《信託法》規定的知情權、調整信託財產管理方法權、撤銷受託人違反信託的處分權、受託人的解任權。信託受益權具有以下特徵:其一,信託受益權屬於兼具物權和債權性質的財產權。信託受益權是受益人對信託享有的權利和利益,因此該權利首先必須是財產權。其二,信託受益權屬於可轉讓的財產權利。信託受益權的權利是通過轉讓質物實現的,因此能夠質押的權利應當滿足可轉讓的條件。
⑧ 什麼是信託收益權
信託受益權是信託合同中規定的關系人享受信託財產經過管理或處理後的收益權利。也包括信託合同結束時,合同中規定的關系人可享受信託財產本身利益的權利。 信託受益權定位於物權不僅是信託及運行機制的本質性質要求和需要,而且在信託法律制度的具體規范中也有相當的根據。 信託受益權具有物權的追及與優先效力。一方面,因信託財產處於受託人的佔有、管理和處分之下,為了防止受託人的不當行為對受益人利益的影響;另一方面,在信託法上,信託財產盡管名義上屬於受託人,但它並非受託人的固有財產,而是僅以信託目的即為受益人利益而存在的特定財產,為此,受託人的債權人無權對信託財產進行追索。 信託受益權具有物權請求權的效力。在信託法上,受託人違反信託目的處分信託財產或者因違背管理職責致使信託財產受到損失的,受益人有權要求受託人恢復原狀或者予以賠償,該信託財產的受讓人明知是違反信託目的而接受該財產的,應當予以返還或者予以賠償。 信託受益權具有物權的直接支配力。這種直接支配力在物權中並非都現實地存在,有些物權如抵押權等擔保物權,其支配力在一般情況下是潛在存在,只有當債權得不到滿足時,支配力才現實地發生。信託受益權的支配力也是如此。在受託人正常管理時,受益權的支配力隱而不現,當受託人不當處理信託財產時,其支配力開始顯現。只不過較為特殊的是,該支配力要經過撤銷程序才可實現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