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信託交易 » 中美交易所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中美交易所

發布時間: 2021-06-09 22:31:57

Ⅰ 世界最大的證券交易所是哪個

12月11日,中國批准設立的首家外國證券交易所駐華代表機構———紐約證券交易所(紐交所)北京代表處正式開業,為中國企業提供一流的上市融資服務。據紐交所公布的數據,截至今年11月30日,在紐交所上市的中國內地企業總數已達到38家。

紐交所北京代表處的設立,是中美戰略經濟對話的重要成果。加入世貿組織(WTO)後,中國認真履行了證券業對外開放的承諾,而且主動採取了一系列開放資本市場的政策措施。允許境外證券交易所設立駐華代表機構就是我國實施的一項自主開放政策。

紐約證券交易所(New York Stock Exchange-NYSE,簡稱nyse )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證券交易市場。在美國證券發行之初,尚無集中交易的證券交易所,證券交易大都在咖啡館和拍賣行里進行。

1792年5月17日,24名經紀人在紐約華爾街和威廉街的西北角一咖啡館門前的梧桐樹下簽訂了「梧桐樹協定」,這是紐約交易所的前身。到了1817年,華爾街上的股票交易已十分活躍,於是市場參加者成立了「紐約證券和交易管理處」,一個集中的證券交易市場基本形成,1863年,管理處易名為紐約證券交易所,此名一直沿用至今。

自20世紀20年代起,紐約證券交易所一直是國際金融中心,這里股票的暴漲與暴跌,都會在其他國家的股票市場產生連鎖反應,引起波動。現在它還是紐約市最受歡迎的旅遊名勝之一。

紐約證券交易所因為歷史較為悠久,因此市場較成熟,上市條件也較為嚴格,像那些還沒有賺錢就想上市籌資的公司是無法進入紐約證交所的,而歷史悠久的世界五百強大多在紐約證交所掛牌,像強生、輝瑞制葯、聯邦快遞等都是紐交所的成員。

除紐約證券交易所外,世界上主要的境外證券交易所也在積極准備申請設立駐華代表機構,目前已有多家正式提交了申請。

世界上還有哪些主要的證券交易所

倫敦證券交易所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證券交易所。它的前身為17世紀末倫敦交易街的露天市場,1773年露天市場交易遷入司威丁街的室內進行,並正式更名為「倫敦證券交易所」。證券交易所的成立為英國工業革命提供了重要的融資渠道,確立了英國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截至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倫敦交易所一直是世界第一大證券交易市場。

東京證券交易所的前身是1879年5月成立的東京證券交易株式會社。目前在世界證券交易市場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如果按上市的股票市場價格計算,它已超過倫敦證券交易所,成為僅次於紐約證券交易所的世界第二大證券市場。

與上述三大證券交易所悠久的發展歷史相比,成立於1971年的納斯達克證券市場只是一個新生兒,但它在美國新經濟的崛起中卻發揮了無與倫比的作用,它是全球第一個電子化的股票市場。如果說,紐交所代表了工業文明的金融時代,那麼納斯達克無疑為知識經濟而生的。

期貨中美小麥和國內強麥的區別

制定的標准不一樣,因為小麥根據產地,季節的不同,品質,成分含量有所不同。
(一)標准品,生芽粒小於等於2.0%。
硬冬白小麥期貨合約。
(四)硬冬白小麥期貨合約見附件一,霉變粒小於等於2.0%)貼水30元/噸;
(三)同等級硬冬白小麥的不完善粒大於6.0%小於10;噸;噸;ZSJ 001-2003)的二等優質強筋小麥。
(二)替代品:符合鄭州商品交易所期貨交易用優質強筋小麥標准(Q/。
優質強筋小麥期貨合約:

Ⅲ 中美貿易戰對股市有什麼影響

中美貿易戰終因美國特朗普政府開打「第一炮」而終於不可避免地爆發了。雖然中美貿易戰對中國資本市場沒有直接影響,但資本市場與金融經濟是一個有機整體。

中美貿易戰影響的是中國基本經濟面,而基本經濟面則是中國資本市場的根本支撐。顯然,中美貿易戰對中國股市依然將產生重大影響。

有可能對我國當前穩健中性貨幣政策帶來影響。雖然美聯儲加息有可能引發我國央行做出相應反映,提高存款准備金率或中短期貨幣操作工具的利率水平以抑制過多的市場流動性,以提高人民幣幣值穩定或匯率穩定,防止國際熱錢外流,從而確保我國金融市場的基本穩定。

然而,中美貿易戰挑起之後,有可能引發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尤其會導致大批以製造業為核心的實體經濟陷入經營困局,中國又有可能採取寬松貨幣政策刺激經濟增長, 這樣會加大貨幣政策操作的波動性,進而對股市產生影響。

(3)中美交易所擴展閱讀

另外外貿出口減少,對我國外向型企業會帶來較大的打擊。產品銷售量減少,生產萎縮,盈利能力下降,貸款償還能力亦跟著下降。

同時,我國為外貿企業提供產品或服務的上、下游產業不在少數,如此則會引發連鎖反映,對國內不少生產業帶來不利影響,導致大量企業生產經營不景氣,從而影響資本市場穩定。

Ⅳ 中美國際這個投資平台怎麼樣,好不好呢

這些都是有關外匯和商品原油投資的,水很深,同時手續費很高,建議你不要過於看重這些非正規的投資平台,國內有正規備案交易的三大商品交易所可以來投資大宗商品,證監會有備案才能保護投資者的本金不受非法侵吞的,那些違規搞外匯投資的國際平台就不要想了。

Ⅳ 景順長城作為第一家中美合資基金公司有什麼不同

外方股東是景順資產,隸屬景順集團(Invesco),是全球最大獨立資產管理公司之一,在全球超過20個國家設有分支機構,全球資產管理規模達9633億美元,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是MSCI World和S&P 500指數的成分股。
其實有外方股東背景的基金公司,在人才培養和投資經驗上都是一種優勢,外方股東不僅協助公司培養人才,同時也能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持。比如在產品開發、品牌管理、市場營銷、客戶投教、智能投顧、IT運營等多個領域景順都可以為景順長城提供先進經驗分享。
憑借這些優勢,景順長城基金在股票投資方面是處在行業前列的,再加上固收投資的良好表現,適合想要進行多資產配置的投資者關注。

Ⅵ 中美主要證券交易所是什麼意思

你說的題目,有點讓人難理解。我先嘗試的說下,要是不是你說的意思,你可以追問。

中國有2個證券交易所,

  1. 上海證券交易所,它的指數叫上證指數

  2. 深圳證券交易所,它的指數叫深證指數

美國主要有:紐約證券交易所、全美證券交易所兩大交易所、納斯達克證券市場、芝家哥證券交易所、太平洋交易所、費城證券交易所、波士頓證券交易所、辛辛那提證券交易所、美國國際證券交易所等。最被人廣知的就是紐約證券,全美證券和納斯達克(它是場外交易,OTC)

Ⅶ 中國原油期貨上市,對中美貿易戰多大影響

3月26日9點,中國原油期貨在上海期貨交易所掛牌交易,並以人民幣計價。

中國版原油期貨的推出,雖然醞釀多時,但此次真的橫空出世還是引發國際社會的普遍關注。甚至有人把此事和瀕於貿易戰的中美關系聯系在一起,認為這是中美貿易爭端的原因或是結果。但實事求是地說,他們想多了。石油期貨的推出至少在短期內不會影響中美貿易,也不會對美國造成什麼損失,而且美國不管出於什麼目的也無法阻止中國石油期貨的推出。對於中國而言,石油期貨的推出順應了中國經濟的發展,是中國在世界石油貿易地位的自然反映。


在全球石油運輸的版圖中,從海灣和非洲東部經過印度洋到達中國沿海是全球石油運輸量示意中最粗的那條線。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進口量排世界第一,對外依存度超過65%。雖然在市場中如此舉足輕重,但目前全球范圍內卻沒有能夠反映這種需求的原油期貨合約,沒有形成能夠反映亞太地區原油實際供需狀況的定價基準。上海原油期貨的推出,有助於形成反映中國乃至亞太地區市場供需關系的原油定價基準,進一步完善國際原油定價體系,增強中國對於原油價格的話語權。

上海原油期貨真正引發人們浮想聯翩的地方是以人民幣計價。迄今為止全球的大宗商品,基本上都是用美元來定價。從原油市場角度來看,中國原油期貨正式掛牌交易後,「美元石油」和「石油美元」幾乎長期作為左右國際大宗貨物和貨幣市場的唯一要素的時代從理論上宣告結束,「人民幣石油」和「石油人民幣」的應運而生,將是新國際秩序的重要組成部分。

Ⅷ 在美國設立人民幣交易中心中國得到的好處

中國得到的好處是人民幣艱難的國際化漸進道路及初步目標基本成功。
人民幣國際化目標,簡單講就是人民幣作為國際貨幣,能走出去,又回得來。其中走出去比較容易,回得來相對復雜。中國作為世界最大貿易國,旅遊及服務大國,人民幣通過各種途徑流向世界,是自然的事,世界各國當然需要人民幣。但人民幣還不是完全自由兌換的貨幣,因此,即使作為國際貨幣,人民幣兌換美元的額度,目前還受數量控制,比如每人每年人民幣換美元只有5萬美元額度。同樣,人民幣作為國際貨幣走出去,也就是通過各種途徑流出去時,迴流也需要一個數量的控制,否則人民幣就是完全自由兌換的貨幣了。所以,人民幣在沒有完全自由兌換的情況下,要實現「走出去,回得來」的國際化目標,需要一個漸進的過程。
人民銀行推行的人民幣境外合格機構投資者(RQFLL),就是為了人民幣尚未完全自由兌換情況下,允許境外人民幣資金有序、可控迴流的制度安排。RQFLL首先在中國香港推行,接著新加坡、巴黎、倫敦等地推廣,最後是世界金融中心,金融市場最大規模的美國,終於與中國達成人民幣國際化的戰略協議。這意味著人民幣正式成為國際化的貨幣,世界貨幣之一,這當然會進一步推動人民幣完全自由兌換的進程。比如,中國會加快居民境外投資便利化的改革進程,人民幣匯率進一步市場化的進程。
由於人民幣目前的貨幣總量(M2)達140餘萬億元,按目前兌換價,與美元的貨幣總量大致相當。人民幣一旦進入國際貨幣的行列,其體能在美元、歐元其後,但由於中國每年的經濟增長率及貨幣供應量年度增長率均高於美國、歐洲,所以人民幣在世界各國的使用量和影響力逐年放大。國內的投資人原來一直看美元動向,對於美國是否加息等信息特別關注,到了唯美國為一切。今天,當美國人也開始使用人民幣,用人民幣清算、結算和投資中國時,中國貨幣政策外在影響力必然逐步擴大。中國目前140萬億M2中,各商業銀行法定存款准備金率約17%,中國人民銀行調控資金的能量全世界第一,為應對美國加息、世界資金量波動,中國人民銀行完全有足夠的底氣和措施。所以,股市中經常有人擔心美國加息,中國資金外流等,完全是過時理念。中國目前所擁有的資金量非常充裕,不過大家信心不足,願意進入股市的資金量目前太少,所以,股市漲幅全世界墊底,這是完全不相稱的現實。
據英國《衛報》評述,倫敦金融城在20世紀70年代重建的目的就是要脫離美國市場成為歐元美元交易中心。由於目前市場衰退,倫敦為尋求競爭力,將目光著眼於慢慢崛起的儲備貨幣---人民幣。
通過國際貨幣美元衡量,英國經濟衰退數額可謂巨大。英國國內生產總值從2007年到2010年下降了5620億美元,是義大利經濟衰退數額的8倍,且至今未有明顯的復甦跡象。為此,英國亟需尋找一個擺脫衰退的新的經濟增長點。
「奧斯本希望能夠將德國在製造業的成功復制到金融服務中。」《衛報》的文章稱。德國從全球金融危機中復甦顯著歸功於對中國的准確定位。目前德國出口中國的產品的數量遠超過美國。在過去的4年,中國經濟增長了42.2%,因此德國權衡美國停滯的經濟狀況後,將目標轉移到飛速發展的亞洲國家。
另外,英國有其競爭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優勢。倫敦是全球最大外匯交易中心,每天約有佔全球4萬億美元交易量的37%在該城市進行。金融城的地理位置使它永遠不會倒閉,所有主要時區的貿易商都可以在此交易。
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加快
英國積極參與人民幣離岸業務合作,凸顯當下全球各地爭當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局面。
《衛報》稱,英國想要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的決策當然是正確的。如果不這樣,中國將只會讓法蘭克福、迪拜、新加坡或者是其他的中心配合香港業務。
盡管倫敦可能申請成為歐洲版本的香港,但是中國卻將整個歐洲當做是重要的合作夥伴。《衛報》稱,「英國太小,只有美國和歐盟那些大規模的經濟體才能充當這一角色。因此中國多次明確表示對歐洲一體化的支持,不幸的是英國首相剛剛發出退出歐盟的聲音。」
同時,《金融時報》指出,英國還要等待人民幣進一步國際化,因為阻礙人民幣成為金融中心主要的流通貨幣的原因是人民幣不可以隨意兌換。
倫敦在20世紀60年代曾是全球美元交易中心,像通用電氣這類的美國公司可以隨意從英國取出美元,同時美元的借貸也很方便。相比之下,中國公司在沒有得到政府的允許下,不能隨意投資海外或是從海外借貸,這也很少能得到政府的批准。
中國的離岸貨幣占其持有的向岸貨幣的一小部分。在香港的人民幣儲蓄總額達到6300億人民幣(約1000億美元),比去年翻了一番,但是仍然不足中國內地儲蓄額度的1%。
不過,外國機構顯然看到了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正在推進。
香港金融管理局17日表示,已適當放寬香港銀行經營離岸人民幣業務的一些監管要求,將銀行的人民幣未平倉凈額不得超過人民幣資產或負債的10%上限提高一倍至20%。此外,香港金管局還擴大了銀行可以納入人民幣風險管理限額的人民幣資產類型。
金管局總裁陳德霖表示,相信這些措施會加大香港銀行離岸人民幣業務的發展空間。
人民幣國際化即將攻下最後一個堡壘——美國。
2016年6月7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出席第八輪中美戰略經濟論壇吹風會,通報了6月7日早上第三場中美經濟對話的成果。重點之一是:中國決定給予美國2500億元人民幣合格境外投資者額度(RQFII)。易綱表示,隨著人民幣國際化不斷推進,人民幣清算和結算業務在美國市場取得了進一步發展,中方也將在美國設立人民幣清算行。
對於為何給到了2500億元這么高的額度,易綱解釋稱,主要是考慮到美國的市場規模。可見的是,作為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工具,中國目前已經給全球10幾個國家和地區總計過萬億元的RQFII額度,最高的是香港2700億元,其次是新加坡1000億元,倫敦、巴黎等均是800億元。所謂RQFII,境外機構獲批額度後,可募集境外人民幣資金直接投資於中國國內資本市場,包括股市和債市等。值得說明的是,中國給了額度,對應的國家或地區不一定用足。
據國家外匯局公布的數據,截至2016年5月30日,全球10個國家和地區165家機構,已經獲批使用5017.68億元的RQFII額度。
值得一提的是,央行此舉應是支持美國設立人民幣交易中心的前奏。美國財政部在此次對話前就放風:在美國設立人民幣交易中心是重要議題之一。
一般而言,中國支持一個國家或地區設立離岸人民幣市場,雙方央行需要簽署本幣互換協議、獲得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額度、設立人民幣清算行,進而發行人民幣計價金融產品、發展人民幣金融市場等。
隨著人民幣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SDR)的貨幣籃子,人民幣國際化的勢頭已不可阻擋。截至目前,倫敦、巴黎、新加坡、香港、法蘭克福、多倫多、東京等全球主要金融中心均設立了相應的人民幣交易市場。
反觀紐約,因為種種原因,在人民幣國際化浪潮中落在了後面。當然從中國角度看,紐約也成為人民幣交易全球化布局的最後堡壘。
對於此次有望在美國建立人民幣交易中心,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丁一凡認為,「如果紐約成為人民幣國際清算中心,這將意味著人民幣實質上作為世界貨幣的開始」。
關於此,易綱在吹風會上也表示,人民幣國際化是把人民幣和美元、歐元放在一起,「對所有貨幣一視同仁,放在公平競爭的位置上。」『他非常大度的笑言:「我們要讓市場選擇用人民幣還是用美元,用人民幣我們當然高興,選擇用美元、歐元也是好事。」
實際上,美國方面也早就動起了設立人民幣交易中心的念頭。
2015年11月30日,原紐約市長、彭博公司創始人布隆伯格(Michael Bloomberg)聯手合名財金高官成立了人民幣交易和清算工作組,牽頭推動人民幣在華爾街的交易,並游說美國和中國官員在紐約建立人民幣清算中心。包括花旗集團、摩根大通、高盛和中國工商銀行在內的許多中美大銀行也已加入該工作小組。工作組稱,引入人民幣交易和清算服務將降低美國公司從亞洲進口商品和服務的成本,並為迫切想開展人民幣對沖和其他業務的美國金融機構創造商機。紐約的競爭對手,芝加哥則早已行動。芝加哥交易所集團在2014年就推出了人民幣期貨合約。從實際操作層面,美國也已經開始參與離岸人民幣市場。2016年5月20日,中國工商銀行紐約分支發行5億元人民幣定期存單,是首個通過美國證券託管結算公司(DTCC)結算的人民幣金融產品。(——來自澎湃新聞)
你好,謝謝,請採用。

Ⅸ 怎樣理解中美期貨市場大豆的價格,好像價差很大,是嗎謝謝!

美國大豆比我國的大豆便宜。

美國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BOT的大豆,其價格的變化反映了世界大豆市場的供需狀況。其中大豆的報價單位是美分/ 蒲式耳,而蒲式耳是容量單位,1美蒲式耳=35.24升,而1蒲式耳大豆的標准重量為27.215公斤。
我們習慣於用斤、公斤、噸報價,可將CBOT的報價換成噸價位:大豆:(美分/蒲式耳)×(36.744蒲式耳/噸)×(美元/100美分)= 0.36744(美元/噸),只要將CBOT大豆報價×0.36744,即可得出美元/噸的價格。
如目前3月大豆合約的價格為955,即955美分/蒲式耳,其價格相等於955×0.36744=351美元/噸。按1美元=6.83元人民幣的匯率計算,合2397元人民幣/噸。
連豆0905今天的收盤價是3364元/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