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證券發行之初,尚無集中交易的證券交易所,證券交易大都在咖啡館和拍賣行里進行,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792年5月17日,當時24個證券經紀人在紐約華爾街68號外一棵梧桐樹下簽署了梧桐樹協議,協議規定了經紀人的「聯盟與合作」規則,通過華爾街現代老闆俱樂部會員制度交易股票和高級商品,這也是紐約交易所的誕生日。1817年3月8日這個組織起草了一項章程,並把名字更改為「紐約證券交易委員會」。1863年改為現名,紐約證券交易所。從1868年起,只有從當時老成員中買得席位方可取得成員資格。
紐約證券交易所的第一個總部是1817年一間月租200美金,位於華爾街40號的房間。1865年交易所才擁有自己的大樓。坐落在紐約市華爾街11號的大樓是1903年啟用的。交易所內設有主廳、藍廳、「車房」等三個股票交易廳和一個債券交易廳,是證券經紀人聚集和互相交易的場所,共設有十六個交易亭,每個交易亭有十六至二十個交易櫃台,均裝備有現代化辦公設備和通訊設施。交易所經營對象主要為股票,其次為各種國內外債券。除節假日外,交易時間每周五天,每天五小時。自20世紀20年代起,它一直是國際金融中心,這里股票行市的暴漲與暴跌,都會在其他資本主義國家的股票市場產生連鎖反應,引起波動。現在它還是紐約市最受歡迎的旅遊名勝之一。
交易所在一戰發生後不久(1914年7月)就被關閉了,但是這一年的11月28日又重新開放,使得各種債券自由交易支持作戰。1929年10月24日,「黑色星期四」,美國股票市場崩潰,股價下跌引起的恐慌又促使了大蕭條。1938年10月31日,為了恢復投資者的信心,提高對投資公眾的保護,交易所推出了15點計劃。
1934年10月1日,交易所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注冊為一家全國性證券交易所,有一位主席和33位成員的董事會,1971年2月18日,非營利法人團體正式成立,董事會成員的數量減少到25位。2006年6月1日,紐約證券交易所宣布與泛歐證券交易所合並組成紐約證交所-泛歐證交所公司。1股紐約證交所的股票換成1股新公司股票,泛歐證交所股東以1股泛歐證交所股票換取新公司的0.98股股票和21.32歐元現金。新公司總部設在紐約。
1953年起,成員限定為1366名。只有盈利250萬美元(稅前)、最低發行售出股票100萬股、給普通股東以投票權並定期公布財務的公司,其股票才有資格在交易所掛牌。至1999年2月,交易所的日均交易量達億股,交易額約達300億美元。截至1999年2月,在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已超過3000家,其中包括來自48個國家的385家外國公司,在全球資本市場上籌措資金超過10萬億。另外,美國政府、公司和外國政府、公司及國際銀行的數千種債券也在交易所上市交易。
2006年年底,歐盟監管機構初步批准了紐約證交所(NYSE)與歐洲證券交易所(Euronext)的合並交易,從而為這筆交易的完成掃清了一個重大障礙。這預示著第一個橫跨大西洋的證交所並購交易在經過六個月的跋涉後向終點更進一步。
⑵ 美國股市是從哪年哪月哪日開始的
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於1811年由經紀人按照粗糙的《梧桐樹協議》建立起來並開始運營,從此有了美國股市。
美國股票市場和股票投資的200年的發展大體經歷過了四個歷史時期。
1、第一個歷史時期是從18世紀末到1886年,美國股票市場初步得到發展。
2、第二個歷史時期是從1886年——1929年,此一階段美國股票市場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市場操縱和內幕交易的情況非常嚴重。
3、第三個歷史時期是從1929年大蕭條以後至1954年,美國股市開始進入重要的規范發展期。
4、第四個歷史時期是從1954年--,機構投資迅速發展、美國股票市場進入現代投資時代。
(2)紐約交易所起源擴展閱讀:
1811年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的建立標志著嚴格意義的美國證券市場真正形成。1850年代,華爾街成為美國股票和證券交易的中心。
1790年,當時的財政部長亞歷山大.漢密爾頓,大規模發行債券直接導致了證券市場的活躍。1861至1865年的南北戰爭時期,美國聯邦政府為軍費融資,證券市場得到空前發展,股票發行也迅速增加。
1860至1870年,鐵路股票在美國大量上市,出現了鐵路股票泡沫,使美國證券市場開始從過去的債券市場向股票市場轉化,但1886年以前的大部分時間里,美國證券市場以國債、地方政府債和企業債券的交易為主,19世紀的後幾十年股票市場才開始迅速發展起來,並成為華爾街的主角。
⑶ 世界三大證券交易所是哪三個
世界三大證券交易所是:紐約證券交易所,倫敦證券交易所,東京證券交易所。
一、紐約證券交易所
股票市場真正的王者。紐約證券交易所的所在地——紐約華爾街——被譽為國際貿易的麥加(譯註:Mecca,位於沙烏地阿拉伯,伊斯蘭教的第一聖地,比喻眾人都嚮往的地方)。紐約證券交易所又被稱作「大行情牌「(Big Board),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792年。如今紐約證券交易所是世界上最大的證交所,在2013年5月市場價值高達166130億美金,2013年平均每日的交易額超過1690億美金。由於規模宏達,紐約證券交易所總是恐怖威脅的對象。和納斯達克不同,它既提供電子股票交易也提供人工股票交易。
(3)紐約交易所起源擴展閱讀
在二百多年的發展過程中,紐約證券交易所為美國經濟的發展、社會化大生產的順利進行、現代市場經濟體制的構建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對美國國內公司上市要求
公司最近一年的稅前盈利不少於250萬美元;
社會公眾擁有該公司的股票不少於l10萬股;
公司至少有2000名投資者,每個投資者擁有100股以上的股票;
普通股的發行額按市場價格例算不少於4000 萬美元;
公司的有形資產凈值不少於4000萬美元。
二、對非美國公司上市要求
作為世界性的證券交易場所,紐約證交所也接受外國公司掛牌上市,上市條件較美國國內公司更為嚴格,主要包括:
1、最低公眾持股數量和業務記錄公司最少要有2000名股東(每名股東擁有100股以上);或2200名股東(上市前6個月月平均交易量為10萬股);或500名股東(上市前12個月月平均交易量為100萬股);至少有110萬股的股數在市面上為投資者所擁有(公眾股110萬股)。
2、最低市值公眾股市場價值為4000萬美金;有形資產凈值為4000萬美金。
3、盈利要求上市前兩年,每年稅前收益為200萬美金,最近一年稅前收益為250萬美金;或三年必須全部盈利,稅前收益總計為650萬美金,最近一年最低稅前收益為450萬美金;或上市前一個會計年度市值總額不低於5億美金且收入達到2億美金的公司:三年調整後凈收益合計2500萬美金(每年報告中必須是正數)。
4、上市企業類型主要面向成熟企業。
5、採用會計准則美國一般公認會計原則。
6、公司注冊和業務地點無具體規定。
7、公司經營業務信息披露規定要遵守交易所的年報、季報和中期報告制度。
8、其他因素對公司的管理和操作有多項要求;詳細說明公司所屬行業的相對穩定性,公司在該行業中的地位,公司產品的市場情況。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紐約證券交易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倫敦證券交易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東京證券交易所
⑷ 紐約證券交易所建立時間
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792年5月17日,當時24個證券經紀人在紐約華爾街68號外一棵梧桐樹下簽署了梧桐樹協議,協議規定了經紀人的「聯盟與合作」規則,通過華爾街現代老闆俱樂部會員制度交易股票和高級商品,這也是紐約交易所的誕生日。
1817年3月8日這個組織起草了一項章程,並把名字更改為「紐約證券交易委員會」。1863年改為現名,紐約證券交易所。從1868年起,只有從當時老成員中買得席位方可取得成員資格。
(4)紐約交易所起源擴展閱讀:
對美國國內公司上市要求:
1、公司最近一年的稅前盈利不少於250萬美元;
2、社會公眾擁有該公司的股票不少於l10萬股;
3、公司至少有2000名投資者,每個投資者擁有100股以上的股票;
4、普通股的發行額按市場價格例算不少於4000 萬美元;
5、公司的有形資產凈值不少於4000萬美元。
參考資料:網路-紐約證券交易所
⑸ 證券交易的由來
13世紀初,義大利數學家費波納奇提出神奇數列。14世紀,倫巴第商人對貨幣的兌換,標志著倫敦外匯市場產生。16世紀,日本出現最早的期貨市場雛形。1602年,荷蘭東印度公司成立,其於1606年印製的股票是目前發現的最早。1611年,阿姆斯特丹建成世界第一座證券交易所。17世紀下半葉,日本的大米市場發展起來。1710年,日本大坂堂島大米會所開始交易大米的倉庫收據(即大米倉單)。日本這一時期的遠期稻米市場上誕生了蠟燭圖的價格記錄和分析方法。1790年,美國第一家證券交易所(費城)成立。1792年,紐約證券交易所誕生,紐約的證券交易進入了集中交易的時代。19世紀30年代,電報發明,幫助開創了現代股票市場,促進金融市場和企業全球化。1848年,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正式成立,期貨交易邁入有組織的時代。1865年,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實現了合約標准化,推出第一批標准期貨合約。同時,還規定了按合約總價值的10%繳納交易保證金。19世紀80年代,美國出現有記載的傳統技術分析方法,但使用並不普遍。1882年,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允許以對沖方式免除履約責任,促進了投資者的加入,增加了期貨市場的流動性。1891年,明尼亞波里穀物交易所成立結算所,真正意義上的期貨交易產生,期貨市場完整地建立了起來。1896年,查爾斯
⑹ 紐約證券交易所的歷史發展
在美國證券發行之初,尚無集中交易的證券交易所,證券交易大都在咖啡館和拍賣行里進行,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792年5月17日,當時24個證券經紀人在紐約華爾街68號外一棵梧桐樹下簽署了梧桐樹協議。1817年3月8日這個組織起草了一項章程,並把名字更改為「紐約證券交易委員會」,1863年改為現名。1792年5月17日,當時24個證券經紀人在紐約華爾街68號外一棵梧桐樹下簽署了梧桐樹協議,協議規定了經紀人的「聯盟與合作」規則,通過華爾街現代老闆俱樂部會員制度交易股票和高級商品,這也是紐約交易所的誕生日。1817年3月8日這個組織起草了一項章程,並把名字更改為「紐約證券交易委員會」。1863年改為現名,紐約證券交易所。從1868年起,只有從當時老成員中買得席位方可取得成員資格。 紐約證券交易所的第一個總部是1817年一間月租200美金,位於華爾街40號的房間。1865年交易所才擁有自己的大樓。座落在紐約市華爾街11號的大樓是1903年啟用的。交易所內設有主廳、藍廳、「車房」等三個股票交易廳和一個債券交易廳,是證券經紀人聚集和互相交易的場所,共設有十六個交易亭,每個交易亭有十六至二十個交易櫃台,均裝備有現代化辦公設備和通訊設施。交易所經營對象主要為股票,其次為各種國內外債券。除節假日外,交易時間每周五天,每天五小時。自20世紀20年代起,它一直是國際金融中心,這里股票行市的暴漲與暴跌,都會在其他資本主義國家的股票市場產生連鎖反應,引起波動。現在它還是紐約市最受歡迎的旅遊名勝之一。 紐約證券交易所交易所在一戰發生後不久(1914年7月)就被關閉了,但是這一年的11月28日又重新開放,使得各種債券自由交易支持作戰。1929年10月24日,「黑色星期四」,美國股票市場崩潰,股價下跌引起的恐慌又促使了大蕭條。1938年10月31日,為了恢復投資者的信心,提高對投資公眾的保護,交易所推出了15點計劃。 1934年10月1日,交易所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注冊為一家全國性證券交易所,有一位主席和33位成員的董事會。1971年2月18日,非營利法人團體正式成立,董事會成員的數量減少到25位。 1953年起,成員限定為1366名。只有盈利250萬美(稅前)、最低發行售出股票100萬股、給普通股東以投票權並定期公布財務的公司,其股票才有資格在交易所掛牌。至1999年2月,交易所的日均交易量達6.7億股,交易額約達 300億美元。截至1999年2月,在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已超過3000家,其中包括來自48個國家的385家外國公司,在全球資本市場上籌措資金超過10 萬億。另外,美國政府、公司和外國政府、公司及國際銀行的數千種債券也在交易所上市交易。 1934年10月1日,交易所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注冊為一家全國性證券交易所,有一位主席和33位成員的董事會,1971年2月18日,非營利法人團體正式成立,董事會成員的數量減少到25位。2006年6月1日,紐約證券交易所宣布與泛歐證券交易所合並組成紐約證交所-泛歐證交所公司。1股紐約證交所的股票換成1股新公司股票,泛歐證交所股東以1股泛歐證交所股票換取新公司的0.98股股票和21.32歐元現金。新公司總部設在紐約。 1953年起,成員限定為1366名。只有盈利250萬美元(稅前)、最低發行售出股票100萬股、給普通股東以投票權並定期公布財務的公司,其股票才有資格在交易所掛牌。至1999年2月,交易所的日均交易量達億股,交易額約達300億美元。截至1999年2月,在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已超過3000家,其中包括來自48個國家的385家外國公司,在全球資本市場上籌措資金超過10萬億。另外,美國政府、公司和外國政府、公司及國際銀行的數千種債券也在交易所上市交易。 2006年年底,歐盟監管機構初步批准了紐約證交所(NYSE)與歐洲證券交易所(Euronext)的合並交易,從而為這筆交易的完成掃清了一個重大障礙。這預示著第一個橫跨大西洋的證交所並購交易在經過六個月的跋涉後向終點更進一步。
⑺ 股票的起源
股票的由來:眾所周知,資本主義萌芽最早出現在荷蘭。由於貿易的發展,荷蘭人在17世紀中期,就開始動腦筋想:做生意一定要冒風險,但誰做生意的時候,也不願意把家產全搭進去,於是就出現了股份制。大家都拿一點錢,而責任就僅僅限於拿出的這點錢,如果虧了,就虧掉這部分錢,自己家的房子、糧食、醬油、醋的錢都還有,不影響家庭和個人生活。這是荷蘭人的聰明才智,也是有限股份公司的雛形。這之後,為了一些公司的轉讓或者繼續發展,就創造了憑證,就是股票,這就是股票的由來。而遷徙美洲新大陸的荷蘭人便把有限股份責任公司和股票自然而然帶到了華爾街。
在18世紀中葉,美國實際上有四個區域性的金融中心。四個區域中心裏面,一開始都沒有股票交易所,實際上是大家坐在咖啡館里交易股票,甚至在樹底下,大家圍成一個圈,互相了解怎麼轉讓股權,還有所謂的在街邊台階上,大家站著互相交流。
1817年的一紙協議宣布紐約交易所誕生,這個階段中,交易所仍然沒有擺脫私人俱樂部的形式。新的會員要加入,只要3個老會員反對,新會員就不能得到批准,可見它的封閉性和自我保護性,這樣,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紐約交易所的交易量比場外交易少許多,盡管這是一個逐漸發展的過程。
華爾街從萌芽到最終確立了金融中心的地位,有一些里程碑式的標志,一是先進的華爾街文化形成,二是迅速改善的執業環境,三是以摩根為代表的一些新型的華爾街銀行家的出現。這3個主要因素鞏固了華爾街在美國的金融中心地位。同時快速向世界金融中心靠攏,並最終在世界大戰後超過當時的倫敦成為世界金融中心。
對交易所而言,有幾個重要的內容不容忽視:一是1896年的時候,道瓊斯指數的誕生。第一天是40個點。後面資本市場的標准化和不斷改善跟標准化指數的推出聯系密切。二是同年是在紐約州率先立法通過注冊會計法案,就是上市公司一定要用注冊會計師通過財務審計。
這個時期交易所的交易量終於超過了場外交易,原因有兩個,一是專業化造成了職業經紀人的出現。第二是規范化,在財務上需要注冊會計師,並且要符合公認的注冊會計制度。最重要的是美國的主流經濟蒸蒸日上,實體經濟在背後支持交易所的發展。
交易所發展的最重要階段是《證券交易法案》的出台。《證券交易法案》有3個非常重要的內容:一是以前的交易所是私人俱樂部,具有行業自我保護性質。它的代表性行為是一口價傭金。《證券交易法案》明確了交易所除了私人俱樂部性質之外,同時還要為公眾服務。二是打擊投機,保護投資人利益。以前紐約交易所的會員本身是「球員」,卻還吹哨,《證券交易法案》規定,交易所要考慮到公眾的利益,不能同時擔負市場監控和參與的雙重角色。交易所裡面和交易所的成員不能操縱市場,不能對倒。三是為經紀人的定位做了相當詳細的規定。
這個時期,交易所和SEC(聯邦證券交易委員會)的關系也日益明朗,什麼情況下,上市公司或其他市場行為會引起交易所和SEC的「重視」呢?一般有3種情況:小股東中有人舉報,交易所需要法律執行委員會做這些調查,公司一旦被正式立案調查說明你確實有問題了。第二,除了有立案調查之外,還有一些警告,再向上一級作出說明,罰款,最後交易所自己有權可以給他摘牌。第三,既沒有SEC也沒有公眾輿論的舉報,交易所會發現交易量不正常,或者是暴跌,這都會引起交易所的警覺。
1971年,納斯達克成立,這是市場需要的必然結果。當時,紐交所因為壟斷地位而產生了僵化,比如說9∶30開盤,中間還有休息時間,然後4∶00就收市了。隨著經濟的日益發展,特別是全球性的交易,9∶30之前的交易就沒辦法實施,4∶00之後的交易也沒辦法實施了。在這種情況下,一個公平、公開和鼓勵競爭的新型市場就順應而生。納斯達克本身是因為市場的需要而成立,服務至上是其核心,倡導公開競爭。只有公開競爭才能速度快、成本低、流動性好。
1992年以來,納斯達克占據了美國82%的IPO市場份額。1998年,納斯達克交易量(年均)超過紐交所。多年來,納斯達克已經發展成為了一個成熟的綜合性證券市場。目前的3300多家上市公司匯聚了各行各業的領先企業,其中科技類公司佔到了30%,另外金融類公司有700多家,佔21%,位於第二位。其他還有眾多的醫療衛生、工業、消費類行業公司等等。
⑻ 國債期貨最初起源於那個國家的哪個交易所
期貨的產生與發展
(一)期貨交易的起源
期貨市場的歷史可以追索到中世紀。最初創建期貨市場的目的是為了滿足農民和商人的需要。假定某年5月份一位農民的狀況,他預計在9月份收獲穀物的價格將會不確定。如果當時供小於求,穀物價格可能漲到很高--尤其是當農民不急於賣出穀物時,顯示易見,此時農民及其家人面臨著很大價格不確定的風險。
下面我們假定有一位商人對穀物有長期的需求,他也面臨著很大的價格風險。在供大於求的情況下,價格對他會很有利。但是當供小於求時,價格都有可能漲得過高。這樣一來,對農民和商人來說,在9月份(或更早)時見面,根據雙方對9月份穀物的供求的預期而達成一個一致的價格,就很有意義。換句話說,他們可以協商制定某種類型的期貨合約,這個期貨合約可以消除雙方各自面臨的因未來價格不確定而產生的風險。
期貨交易是從現貨交易中遠期市場發展而來的。
現代意義上的期貨交易在19世紀中期產生於美國中北部地區。1848年芝加哥的82位商人發起組建了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並採用遠期合約方式進行交易,到了1865年,又推出了標准化合約。同時實行了保證金制度,向簽約雙方收取不超過合約價值10%的保證金作為履約保證。這些具有歷史意義的制度創新,促成了真正意義上期貨交易的誕生。而投機者很快對這種合約產生了興趣。他們發現,交易活動中合約的交易比交易穀物本身更有吸引力。
(二) 期貨的發展
從早期的農產品期貨開始後的一百多年來,期貨交易的對象不斷擴大,種類日益繁多,花樣不斷翻新。有傳統的農產品的期貨,如穀物、棉花、小麥、油菜籽、燕麥、黃豆、玉米、糖、咖啡、可可、豬、豬肚、活牛、木材等等期貨;有金屬期貨,如黃金、白銀、鉑、銅、鋁等期貨,有方興未艾的能源期貨;如原油、汽油等。有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後迅速崛起的金融期貨;如:外匯、利率、股票指數等期貨。
金融期貨自從本世紀70年代初問世以來,發展十分迅速,交易量呈"爆炸性"上升之勢。金融期貨主要包括利率期貨、外匯期貨和股票指數期貨。在美國期貨市場上,目前主要的外匯期貨包括日元期貨、德國馬剋期貨、加元期貨、歐元期貨等。利率期貨包括美國政府長期、中期和短期國債期貨等。股票指數期貨有標准·普爾500股價指數(S&P500)期貨、道·瓊斯指數期貨、紐約證券交易所綜合股價指數期貨等。
近十年來期貨交易從發達國家到發展中國家迅速發展,幾近成為當今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中的標志性特徵之一。尤其是金融期貨交易量的增長十分驚人。在當今全球期貨交易量中金融期貨的交易量已經遠遠超過商品期貨的交易量,佔全部總成交量的80%以上。在歐洲,隨著歐元區經濟一體化過程的深化,金融期貨交易量呈現出突飛猛進的發展。金融期貨的交易量更是一度超過股票現貨的交易量。
⑼ 紐約證劵交易所產生的原因是什麼
尚無集中交易的證券交易所
⑽ 全球三大石油交易所是哪幾個
一、紐約證券交易所:
股票市場真正的王者。紐約證券交易所的所在地——紐約華爾街——被譽為國際貿易的麥加(譯註:Mecca,位於沙烏地阿拉伯,伊斯蘭教的第一聖地,比喻眾人都嚮往的地方)。紐約證券交易所又被稱作「大行情牌「(Big Board),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792年。如今紐約證券交易所是世界上最大的證交所,在2013年5月市場價值高達166130億美金,2013年平均每日的交易額超過1690億美金。由於規模宏達,紐約證券交易所總是恐怖威脅的對象。和納斯達克不同,它既提供電子股票交易也提供人工股票交易。
二、倫敦證券交易所:
倫敦證券交易所創立於1801年,是世界上最老的證券交易所之一。如今有70個國家共3000家公司在此掛牌,堪稱一個大規模的國際股票買賣市場,總部設在倫敦帕特諾斯特廣場(Paternoster Square)。2011年與多倫多證券交易所集團(TMX group)合並,成為英國最大的證交所。倫敦證券交易所是歐洲市值最高的證交所。
三、東京證券交易所:
東京證券交易所是亞洲最大、世界第三大的證交所,自稱市值達到34780億美金。它創立於1878年,總部設在日本東京,到2012年止有2292家公司在此掛牌。2005年東京證券交易所引入了新的交易程序,但卻因富士通公司開發的系統有漏洞不得不關閉交易4.5小時。2012年中期與大阪證券交易所合並。同時,它與倫敦證券交易所結成友好同盟,使國際交易更為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