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信託交易 » 信託的牌照為什麼含金量高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信託的牌照為什麼含金量高

發布時間: 2021-06-08 11:37:43

⑴ 申請信託牌照的條件有哪些

1審批機關
設立信託公司,應當經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批准,並領取金融許可證
2法律依據
《信託公司管理辦法》(銀監會令[2007]第2號)、《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非銀行金融機構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銀監會令[2007]第13號)
3申請條件
設立信託公司,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有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和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規定的公司章程;
(二)有具備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規定的入股資格的股東;
(三)具有本辦法規定的最低限額的注冊資本;
(四)有具備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規定任職資格的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和與其業務相適應的信託從業人員;
(五)具有健全的組織機構、信託業務操作規程和風險控制制度;
(六)有符合要求的營業場所、安全防範措施和與業務有關的其他設施;
(七)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規定的其他條件。
4注冊資本要求
信託公司注冊資本最低限額為3億元人民幣或等值的可自由兌換貨幣,注冊資本為實繳貨幣資本。

⑵ 什麼是信託牌照

信託公司要想發行信託產品,必須具有資格,這個資格的證明就是銀監會發放的信託牌照

⑶ 信託公司的牌照由誰領

信託公司的牌照是頒發給信託公司的。
1、信託公司為非銀行金融機構,牌照稀缺。
2、信託公司主營業務為發行信託產品,收取信託報酬,盈利能力強。
3、牌照發起企業上報銀監會,由銀監會負責審批。
補充:目前的信託公司及其股東由於資產過於集中問題,面臨較大的隱性剛兌的問題。

⑷ 信託10大好處,為什麼要選擇信託理財呢

1、信託是銀行理財產品最主要的源頭;
2、目前信託資產12.3萬億,是我國第一大理財資產;
3、銀行理財募集資金中,有2/3投向了信託;
4、信託的收益期間是9-11%/年;75%的認購者獲得了9%以上的年化收益;低於9%的主要原因:通過銀行認購信託、期限少於一年的、認購資金在300萬以下的。
5、信託是唯一可以橫跨貨幣、資本和實業三大投資領域的金融機構;
6、只要不在銀行買的,所有的融資類集合信託都是100%兌付;
7、一張信託牌照價值至少35億,多家銀行試圖收購信託牌照無功而返;
8、全國僅68家信託公司,基本是央企、國企、地方政府背景,銀監會不會再新發牌照;
9、剛性兌付潛規則是指信託公司、股東或者政府、銀行、資產管理公司等第三方掏錢兜底;沒有法律基礎,但沒有信託公司願意第一個打破;
10、信託項目經理採取終身責任制度。
11、信託資產具備破產、債務、稅收隔離功能,是全世界成功人士最喜歡的財產保護、財富傳承工具。
12、信託在我國金融機構中,地位、規模僅次於銀行,甩開券商、保險、基金一大截;在西方發達國家,信託業遠比銀行業發達。

⑸ 為什麼說信託是最貴牌照

信託牌照當然貴啦,國家審核發放信託牌照是特別嚴格的,對於實力和資質的要求很高,一般的金融企業很難達到要求。所以中國現在也才68家信託公司,裡面很多公司都是國內出名的大企業。也正是因為牌照的珍貴,所以每家信託公司都特別重視自己的名譽,誰都不想丟掉自己的這塊金子招牌。

⑹ 信託公司所持有的牌照是和銀行牌照的區別在哪裡,具體怎麼個稱呼

信託公司不能做存款業務、不能做結匯支付業務、不能設立子分公司

⑺ 信託牌照究竟值多少錢

目前來說。還沒有直接交易過牌照的案例。不過有銀行想買一張牌照。結果開價30億,人家也不賣

⑻ 信託理財產品的門檻為什麼那麼高

首先,取決於信託產品的稀缺性:由於全國只有68家公司獲得信託牌照,發行有限制;其次,取決於信託產品的特性,風險較低、收益較高。畢竟佔有多資產的客戶還是不多,在一定程度上過濾一部分投資者。

⑼ 信託公司有什麼資質才是真實靠譜的

信託公司的查證最簡單不過了,去銀監會的官網,一覽無余,畢竟只有68家。信託公司的資質就是它的牌照,意即公司名稱中有「信託」字樣

⑽ 信託牌照有什麼作用,為什麼這么多公司沒拍照也能開展信託業務

信託牌照即信託公司的經營資質,也就是「金融機構經營許可證「,是入門信託及相關業務的門檻。沒有牌照也在開展業務的,開展的應該不是發行信託計劃業務,而是第三方理財公司范疇,是代銷信託產品的公司。

由於當前我國金融行業實行的是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制度,每個行業都要受到極其嚴格的約束。但是信託投資的經營范圍卻相對寬泛,作為唯一一個可以涉足資本市場、貨幣市場和產業市場的金融行業,信託牌照的具有很大的靈活性。

信託是一種可以橫跨資本市場、貨幣市場、實業市場的金融行業,其獨特的制度設計賦予了信託功能的多樣性和運用的靈活性。依託於此種特性,信託公司可以開展融資業務、貸款業務、證券投資業務、債券承銷業務、股權投資業務、融資租賃業務、資產管理業務等幾乎全部金融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