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銀杏是什麼植物 水杉又是什麼植物
銀杏,為銀杏科、銀杏屬落葉喬木。銀杏為落葉大喬木。4月開花,10月成熟,種子具長梗,下垂,常為橢圓形、長倒卵形、卵圓形或近圓球形。外種皮肉質,被白粉,外種皮肉質,熟時黃色或橙黃色。
水杉,裸子植物杉科。落葉喬木,小枝對生,下垂。葉線形,交互對生,假二列成羽狀復葉狀,長1-1.7厘米,下面兩側有4-8條氣孔線。雌雄同株。球果下垂,近球形,微具4棱,長1.8-2.5厘米,有長柄;種鱗木質,盾形,每種鱗具5~9種子,種子扁平,周圍具窄翅。
(1)中鐵信託銀杏1941擴展閱讀
銀杏為速生珍貴的用材樹種,邊材淡黃色,心材淡黃褐色,結構細,質輕軟,富彈性,易加工,有光澤,比重0.45-0.48,不易開裂,不反撓,為優良木材,供建築、傢具、室內裝飾、雕刻、繪圖版等用。
水杉是「活化石」樹種,是秋葉觀賞樹種。在園林中最適於列植,也可叢植、片植,可用於堤岸、湖濱、池畔、庭院等綠化,也可盆栽,也可成片栽植營造風景林,並適配常綠地被植物;還可栽於建築物前或用作行道樹。水杉對二氧化硫有一定的抵抗能力,是工礦區綠化的優良樹種。
㈡ 銀杏葉的葯用成分是怎樣發現的
長期以來,從銀杏的長壽特點及其悠久的起源歷史出發,許多人認定它富含抗菌物質。除了利用銀杏外種皮製作土農葯外,也對銀杏葉的提取物做了大量研究。研究肯定,銀杏葉的水煎液對金色葡萄球菌、痢疾桿菌及綠膿桿菌均有抑製作用。而銀杏葉的乙醇提取物,可用於製造擴張血管的有效葯物。
目前已知的銀杏葉乙醇提取物內,有黃酮類物質35種。最初把銀杏葉素、異銀杏葉素等雙黃酮類物質看作有效成分。60年代的葯典內,一直將它們作為重要的葯物有效成分。
這些成分是1932年古川周二首次從銀杏葉里提取的。1941年,中澤浩一又成功地分離出了銀杏黃素,並確定了它的分子式為C32H22010。以後,Barker等人又用逆流分配法,從銀杏黃素的混合物里,分離出了三種雙黃酮,除銀杏黃素(ginkgetin)外,還有異銀杏黃素(isoginkgetin)和白果黃素(bilobetin,又名去甲基銀杏雙黃酮),並於1959年分別提出了假定的結構式,不久,中澤浩一經過人工合成,完全確認了這些化合物的結構式。
70年代以後,深入的研究表明,雙黃酮並不是主要有效葯用成分。而槲皮素、山奈素、異鼠李素及其甙類,才是真正活性成分,同時發現,這些物質還要保持一定的比例,效果才最明顯。銀杏葉提取物內還有另一類物質,即內酯類物質,在治療中起著更為重要的作用。內酯類物質與黃酮類物質也要保持一定的比例,才能充分發揮各種成分的作用。有人做了數百次試驗,採用第761號的比例試驗,才取得了最好的結果,於是「銀杏葉提取物761」(即GBE761)就成了用於製造葯物的標准銀杏葉提取物,銀杏內酯A∶B∶C=2∶2∶1取名為BN52063,則成了國際上最早進入臨床試驗的PAF拮抗劑,在防治哮喘和血栓形成方面,首先取得了突破性療效。
現在用於製造葯物的標准銀杏葉提取物內,黃酮類物質總含量為44.0%,黃酮甙類物質含量為24.0%,內酯類物質含量為6.0%。三類黃酮類物質的大體比例是3∶2.6∶1。內酯類物質內,白果內酯與銀杏內酯的含量大體相等,而銀杏內酯內,A、B、C三類一般以1∶2∶1的比例出現,銀杏內酯J的峰線往往與白果內酯相重疊。
到目前為止,對於銀杏葉內各種成分的葯理作用大多都做過試驗。因為各種物質都有特殊作用,所以正在研究各種實用的新葯。但是,大量試驗證明:按照銀杏提取物761的標准配製成的葯物,治療效果最穩定。這就是為什麼目前由銀杏葉提取物製造的多種葯劑都採用GBE761標準的原因。
㈢ 銀杏樹和什麼被譽為我國植物界的國寶
水杉,裸子植物杉科,落葉喬木,,都屬於世界的孑遺植物,與銀杏同一時期出現在地球上。在中生代白堊紀和新生代約有6~7種,過去認為早已絕滅,1941年中國植物學者在四川萬縣(今重慶市萬州區)謀道溪(今稱磨刀溪)首次發現這一聞名中外古老珍稀孑遺樹種。據近年調查,重慶萬州、重慶石柱縣、湖北利川和湖南龍山、桑植均發現300餘年的巨樹。由於其適應性極強,現在已成為我國黃河以南地區主要的綠化樹種。
其它的還有:
桫欏(suoluo),木本蕨類植物,又稱"樹蕨",既是觀賞植物又是經濟樹種,是一種高澱粉含量的植物,產於我國南方諸省;
銀杉 ,松科常綠喬木,為我國特有的孑遺樹種;樹史達一千萬年以上,在第三紀晚期的冰川活動中幾乎滅絕,僅在地處低緯度的我國西南殘存。五十年代被發現;
珙桐(gongtong),珙桐科落葉喬木,為馳名世界的觀賞樹種,由於其花宛如棲息的鴿子,因此又被稱為"中國的鴿子樹"。珙桐成活率低,很難移植,因此目前處於日益減少的趨勢;
金花茶,山茶科小喬木,為我國最珍貴的觀賞植物之一。它不僅有絢麗悅目的花朵,其葉還是高級茶料並能入葯。僅產於廣西昌寧、東興兩地,目前尚不可移植;
人參,人參是名貴葯材,是我國八種重點保護植物中唯一的草木植物。僅產於我國東北和朝鮮北部,栽植技術要求高,是有名的經濟植物;
禿杉,杉科常綠大喬木,是我國最有名的建材樹種之一,其木質輕軟緻密,紋理順直,產於雲南、貴州等地及緬甸北部,但稀少罕見;
望天樹,望天樹是常綠大喬木。顧名思義,它有望天之功,樹高可達七十餘米,是世界上最好的船舶、車輛用材的樹種,獨產於我國西雙版納的原始森林。
以上被稱為我國的八大國寶植物。
㈣ 學了課文我知道銀杏和水杉都是最古老的樹種科學家們把他們稱之為植物界的活化石我通過什麼方式還知道什麼
銀杏(學名:Ginkgo biloba L.),為銀杏科、銀杏屬落葉喬木。銀杏為落葉大喬木,胸徑可達4米,幼樹樹皮近平滑,淺灰色,大樹之皮灰褐色,不規則縱裂,粗糙;有長枝與生長緩慢的距狀短枝。幼年及壯年樹冠圓錐形,老則廣卵形;枝近輪生,斜上伸展(雌株的大枝常較雄株開展)。葉互生,在長枝上輻射狀散生,有細長的葉柄,扇形,兩面淡綠色,無毛。在長枝上散生,在短枝上簇生。它的葉脈形式為「二歧狀分叉葉脈」。在長枝上常2裂,基部寬楔形。球花雌雄異株,單性,生於短枝頂端的鱗片狀葉的腋內,呈簇生狀。4月開花,10月成熟,種子具長梗,下垂,常為橢圓形、長倒卵形、卵圓形或近圓球形。外種皮肉質,被白粉,外種皮肉質,熟時黃色或橙黃色。[1]
銀杏樹的種子俗稱白果,因此銀杏又名白果樹。銀杏樹生長較慢,壽命極長,自然條件下從栽種到結銀杏果要二十多年,四十年後才能大量結果,因此又有人把它稱作「公孫樹」,有「公種而孫得食」的含義,是樹中的老壽星,具有觀賞、經濟、葯用等價值。
銀杏為落葉大喬木,胸徑可達4米,幼樹樹皮近平滑,淺灰色,大樹之皮灰褐色,不規則縱裂,粗糙;有長枝與生長緩慢的距狀短枝。
幼年及壯年樹冠圓錐形,老則廣卵形;枝近輪生,斜上伸展(雌株的大枝常較雄株開展);一年生的長枝淡褐黃色,二年生以上變為灰色,並有細縱裂紋;短枝密被葉痕,黑灰色,短枝上亦可長出長枝;冬芽黃褐色,常為卵圓形,先端鈍尖。
葉互生,在長枝上輻射狀散生,在短枝上3~5枚成簇生狀,有細長的葉柄,扇形,兩面淡綠色,無毛,有多數叉狀並列細脈,在寬闊的頂緣多少具缺刻或2裂,寬5-8(-15)厘米,具多數叉狀並歹帕細脈。在長枝上散生,在短枝上簇生。它的葉脈形式為「二歧狀分叉葉脈」。在長枝上常2裂,基部寬楔形,柄長3-10(多為5~8)厘米,幼樹及萌生枝上的葉常較而深裂(葉片長達13厘米,寬15厘米),有時裂片再分裂(這與較原始的化石種類之葉相似),葉在一年生長枝上螺旋狀散生,在短枝上3-8葉呈簇生狀,秋季落葉前變為黃色。
球花雌雄異株,單性,生於短枝頂端的鱗片狀葉的腋內,呈簇生狀。雄球花葇荑花序狀,下垂,雄蕊排列疏鬆,具短梗,花葯常2個,長橢圓形,葯室縱裂,葯隔不發;雌球花具長梗,梗端常分兩叉,稀3-5叉或不分叉,每叉頂生一盤狀珠座,胚珠著生其上,通常僅一個叉端的胚珠發育成種子,內媒傳粉。它的雄花花粉萌發時僅產生兩個有纖毛會游動的精子。
4月開花,10月成熟,種子具長梗,下垂,常為橢圓形、長倒卵形、卵圓形或近圓球形,長2.5-3.5厘米,徑為2厘米,中種皮骨質,白色,常具2(稀3)縱棱;內種皮膜質。外種皮肉質,熟時黃色或橙黃色,外被白粉,有臭葉;中處皮白色,骨質,具2-3條縱脊;內種皮膜質,淡紅褐色;胚乳肉質,味甘略苦;子葉2枚,稀3枚,發芽時不出土,初生葉2-5片,寬條形,長約5毫米,寬約2毫米,先端微凹,第4或第5片起之後生葉扇形,先端具一深裂及不規則的波狀缺刻,葉柄長0.9-2.5厘米;有主根。
希望我能幫助你解疑釋惑。
㈤ 銀杏水杉活化石什麼意思
因為銀杏和水杉都是數萬年前就存在的植物,所謂被稱為活化石。
銀杏最早出現於3.45億年前的石炭紀。曾廣泛分布於北半球的歐、亞、美洲,中生代侏羅紀銀杏曾廣泛分布於北半球,白堊紀晚期開始衰退。
至50萬年前,在歐洲、北美和亞洲絕大部分地區滅絕,只有中國的保存下來。銀杏分布大都屬於人工栽培區域,主要大量栽培於中國、法國和美國南卡羅萊納州。毫無疑問,國外的銀杏都是直接或間接從中國傳入的。
水杉屬在中生代白堊紀和新生代約有6~7種,過去認為早已絕滅,1941年中國植物學者在湖北利川謀道鎮(當時四川萬縣磨刀溪)首次發現這一聞名中外古老珍稀孑遺樹種。據近年調查,重慶萬州、重慶石柱縣、湖北利川和湖南龍山、桑植均發現300餘年的巨樹。
(5)中鐵信託銀杏1941擴展閱讀:
園林價值
銀杏樹高大挺拔,葉似扇形。冠大蔭狀,具有降溫作用。葉形古雅,壽命綿長。無病蟲害,不污染環境,樹干光潔,是著名的無公害樹種、有利於銀杏的繁殖和增添風景。
適應性強,銀杏對氣候土壤要求都很寬范。抗煙塵、抗火災、抗有毒氣體。銀杏樹體高大,樹干通直,姿態優美,春夏翠綠,深秋金黃,是理想的園林綠化、行道樹種。
水杉是「活化石」樹種,是秋葉觀賞樹種。在園林中最適於列植,也可叢植、片植,可用於堤岸、湖濱、池畔、庭院等綠化,也可盆栽,也可成片栽植營造風景林,並適配常綠地被植物;還可栽於建築物前或用作行道樹。水杉對二氧化硫有一定的抵抗能力,是工礦區綠化的優良樹種。
㈥ 銀杏水杉為什麼叫活化石
因為銀杏和水杉都是數萬年前的植物,它們都有悠久的歷史,與它們同期的動植物早就滅絕了,所以它們也是第一批列為中國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的稀有種類,有植物王國「活化石」之稱。
水杉屬在中生代白堊紀和新生代約有6~7種,過去認為早已絕滅,1941年中國植物學者在湖北利川謀道鎮(當時四川萬縣磨刀溪)首次發現這一聞名中外古老珍稀孑遺樹種。據近年調查,重慶萬州、重慶石柱縣、湖北利川和湖南龍山、桑植均發現300餘年的巨樹。
銀杏最早出現於3.45億年前的石炭紀。曾廣泛分布於北半球的歐、亞、美洲,中生代侏羅紀銀杏曾廣泛分布於北半球,白堊紀晚期開始衰退。至50萬年前,在歐洲、北美和亞洲絕大部分地區滅絕,只有中國的保存下來。
(6)中鐵信託銀杏1941擴展閱讀:
1、水杉的生長習性
喜氣候溫暖濕潤,夏季涼爽,冬季有雪而不嚴寒,並且產地年平均溫度在13℃,極端最低溫-8℃,極端最高溫24℃左右,無霜期230天;年降水量1500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82%。土壤為酸性山地黃壤、紫色土或沖積土,pH值4.5~5.5。
多生於山谷或山麓附近地勢平緩、土層深厚、濕潤或稍有積水的地方,耐寒性強,耐水濕能力強,在輕鹽鹼地可以生長為喜光性樹種,根系發達,生長的快慢常受土壤水分的支配,在長期積水排水不良的地方生長緩慢,樹干基部通常膨大和有縱棱。
2、銀杏的生長習性
銀杏為喜光樹種,深根性,對氣候、土壤的適應性較寬,能在高溫多雨及雨量稀少、冬季寒冷的地區生長,但生長緩慢或不良;能生於酸性土壤(pH值4.5)、石灰性土壤(pH值8)及中性土壤上,但不耐鹽鹼土及過濕的土壤。
以生於海拔1000(雲南1500-2000)米以下,氣候溫暖濕潤,年降水量700-1500毫米,土層深厚、肥沃濕潤、排水良好的地區生長最好的地區和平共處在土壤瘠薄乾燥、多石山坡過度潮濕的地方均不晚成活或生長不良。
㈦ 銀杏樹 大熊貓 松樹 水杉哪個不是活化石
松樹不是活化石
銀杏樹又名白果樹、公孫樹,曾是僅遺存於我國的珍稀樹種之一,素有「活化石」之稱.
大熊貓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被譽為「活化石」和「中國國寶」,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旗艦物種。
水杉屬在中生代白堊紀和新生代約有6~7種,過去認為早已絕滅,1941年中國植物學者在湖北利川謀道鎮(當時四川萬縣磨刀溪)首次發現這一聞名中外古老珍稀孑遺樹種。
㈧ 銀杏和水杉哪個樹種更古老
首先:
時代先後順序大概如下——
太古代 寒武紀 奧陶紀 志留紀 泥盆紀 石炭紀 二疊紀 三疊紀 侏羅紀 白堊紀
其次:參考文獻如下——
銀杏(Ginkgo Liloba L.)俗稱白果,公孫樹。最早出現於3.45億年前的石炭紀,曾廣泛分布於北半球的歐、亞、美洲,與動物界的恐龍一樣稱王稱霸於世,至50萬年前,發生了第四紀冰川運動,地球突然變冷,絕大多數銀杏類植物瀕於絕種,唯有我國自然條件優越,才奇跡般的保存下來。所以,科學家稱它為「活化石」,「植物界的熊貓」。目前,浙江天目山,湖北大別山、神農架等地都有野生、半野生狀態的銀杏群落。毫無疑問,國外的銀杏都是直接或間接從我國傳入的。
水杉是世界上珍稀的孑遺植物。遠在中生代白堊紀,地球上已出現水杉類植物,並廣泛分布於北半球。冰期以後,這類植物幾乎全部絕跡。在歐洲、北美、和東亞,從晚白堊至新世的地層中均發現過水杉化石,本世紀四十年代中國的植物學家在湖北、四川交界的謀道溪(磨刀溪)發現了倖存的水杉巨樹,樹齡約400餘年。後在湖北利川縣水杉壩與小河發現了殘存的水杉林,胸徑在20厘米以上的有5000多株,還在溝谷與農田裡找到了數量較多的樹乾和伐兜。隨後,又相繼在四川石柱縣冷水與湖南龍山縣珞塔、塔泥湖發現了200--300年以上的大樹。
由此看出銀杏是石炭紀時期,水杉是白堊紀時期
總結:
銀杏比水杉古老
㈨ 為什麼說銀衫.水杉.銀杏等植物是"活化石"植物
化石是沒有生命的,可是,在生物界卻存在著活的化石。原來在地質歷史時期,許多動植物類群曾經繁盛一時,後來由於自然環境發生變化,這些類群中的絕大多數種類都滅絕了,成了化石,剩下來的個別種類,只是在局部地域得以保持下來,一直活到今天。
這里說的是活化石植物。在我國,著名的活化石植物有銀杏、水杉、銀杉、水松、台灣杉、金錢松等。它們都有悠久的歷史,是植物界的"明星",地球上的子遺植物。
銀杏是落葉喬木,高約40米,枝開展上升,長枝上另生短枝,短枝上簇生葉子。葉形像扇子,也像鴨掌,頂端中央常二裂。夏天,樹冠張開像華蓋,翠綠光潤;秋天,綠葉變黃,另是一番景色。銀杏雌樹花落後結成棗子大小的種子,初時青色,熟時變黃,累累滿掛。
銀杏是古老的較原始的裸子植物。遠在2.7億年前石炭紀末期,銀杏已開始生發,到侏羅紀時已處於極盛時期,遍布全球。到了白堊紀,地球上的氣候發生巨變,適應性更強的被子植物出現,銀杏就趨向衰退了。到了第四紀,由於氣候巨變,冰川的侵襲,銀杏在歐洲、北美洲全部絕了跡,亞洲大陸也瀕於絕種。
水杉是杉科喬木,葉形和落葉習性與水松相似,但水松球果上的果鱗是覆瓦狀排列的,而水杉的果鱗是交互對生的,同相科植物相似。水杉在白堊紀已經出現在地球上了,後來也曾廣泛地分布在北半球。到了第四紀,在巨大的冰川影響下,它被毀滅了,成為化石植物,終於退出生物界的舞台。這種植物化石在中國東北和庫頁島上曾相繼被發現,科學家們斷言,這種植物已經在地球上絕跡了。
1941年,我國植物學工作者第一次在四川省萬縣磨刀溪發現了一株奇樹,後來又發現了更多的樹木。經過研究鑒定,定名為水杉,是"活的化石",成了20世紀植物學上的一項重大事件,轟動了世界。
水衫高30-40米,主幹挺拔,倒枝橫伸,交替著生主幹,下長上短,層層舒展,宛如尖塔。線形而扁平的葉子,分左右兩側著生在小枝上,葉子隨季節而改變顏色,春季嫩綠,夏季黛綠,秋季金黃,冬季轉紅,然後凋落。水杉是速生的用材樹,又是風景林,既耐嚴寒,又不怕高溫,現在,全世界已有50多個國家栽種水杉成功。
水杉被發現以後不久,我國植物學家又發現了另一種珍貴的活化五--銀杉,它被譽為"林海里的珍珠"。
1954年,我國植物學工作者在廣西龍勝花坪林區,發現它是一個天然的綠色寶庫,採集到了特有植物80多種,並發現了一種特有樹種,經鑒定它是松科常綠大喬木,是松科植物中的一個新屬,是新發現的松杉類植物的特有種,加上它那銀白色的樹冠,就取名為銀杉,用"華夏"作銀杉的拉丁屬名,用"銀色的葉"作為銀杉的拉丁種名。
銀杉分布在1600-2000米的山頂或懸崖上,適宜在向陽、溫暖、多霧的氣候和石灰岩結構的山地黃壤上生長。銀杉樹干挺直,分枝平展,剛健秀麗,儀態高雅。暗綠色的線形葉,葉下面有兩條銀白色的氣孔帶。微風吹拂,枝葉飄盪,銀光閃閃,美麗動人。
銀杉在第三紀時曾廣泛分布於北半球的亞歐大陸。法國。俄羅斯等地曾多次發現漸新世、第三紀沉積層中的銀杉花粉和球果化石。到了第四紀,冰川覆蓋了北半球,許多植物遭到浩劫,相繼死亡,銀杉也瀕於絕跡。
銀杏、水杉和銀杉等植物為什麼能夠生存下來成為活的化石植物呢?原來,銀杏的殘存地浙江西天目山深谷,水杉的殘存地川鄂邊境的磨刀溪,銀杉的殘存地廣西龍勝花坪林區、四川南充金佛山等地,都位於中國南部的低緯度區,地形復雜,阻擋著冰川的襲擊,而中國的冰川比較零星,大多是山麓冰川,加上河谷地區受到溫暖濕潤的夏季風影響,冰川活動被限制在局部地區。這種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成了這些古老植物的避難所,它們得以保存下來。
㈩ 銀杏水杉為什麼叫活化石
它們都有悠久的歷史,與它們同期的動植物早就滅絕了,所以它們也是第一批列為中國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的稀有種類,有植物王國「活化石」之稱。
銀杏樹的種子俗稱白果,因此銀杏又名白果樹。銀杏樹生長較慢,壽命極長,自然條件下從栽種到結銀杏果要二十多年,四十年後才能大量結果,因此又有人把它稱作「公孫樹」,有「公種而孫得食」的含義,是樹中的老壽星,具有觀賞、經濟、葯用等價值。
水杉屬在中生代白堊紀和新生代約有6~7種,過去認為早已絕滅,1941年中國植物學者在湖北利川謀道鎮(當時四川萬縣磨刀溪)首次發現這一聞名中外古老珍稀孑遺樹種。據近年調查,重慶萬州、重慶石柱縣、湖北利川和湖南龍山、桑植均發現300餘年的巨樹。
(10)中鐵信託銀杏1941擴展閱讀:
銀杏(學名:Ginkgo bilobaL.),為銀杏科、銀杏屬落葉喬木。銀杏為落葉大喬木,胸徑可達4米,幼樹樹皮近平滑,淺灰色,大樹之皮灰褐色,不規則縱裂,粗糙;有長枝與生長緩慢的距狀短枝。幼年及壯年樹冠圓錐形,老則廣卵形;枝近輪生,斜上伸展(雌株的大枝常較雄株開展)。葉互生,在長枝上輻射狀散生,有細長的葉柄,扇形,兩面淡綠色,無毛。
在長枝上散生,在短枝上簇生。它的葉脈形式為「二歧狀分叉葉脈」。在長枝上常2裂,基部寬楔形。球花雌雄異株,單性,生於短枝頂端的鱗片狀葉的腋內,呈簇生狀。4月開花,10月成熟,種子具長梗,下垂,常為橢圓形、長倒卵形、卵圓形或近圓球形。外種皮肉質,被白粉,外種皮肉質,熟時黃色或橙黃色。
水杉(學名: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Hu & W. C. Cheng):裸子植物柏科。落葉喬木,小枝對生,下垂。葉線形,交互對生,假二列成羽狀復葉狀,長1-1.7厘米,下面兩側有4-8條氣孔線。雌雄同株。球果下垂,近球形,微具4棱,長1.8-2.5厘米,有長柄;種鱗木質,盾形,每種鱗具5~9種子,種子扁平,周圍具窄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