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信託交易 » 平安信託出現過兌付問題嗎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平安信託出現過兌付問題嗎

發布時間: 2021-06-03 14:13:17

『壹』 平安信託產品有平安集團的擔保嗎 有沒有出現到期無法兌現的

平安信託屬於平安的子公司,信託產品都存在風險,不是信託公司決定的,不過你風險承受能力低一些,可以選擇一些保本或固定收益類的

『貳』 平安信託到期多久兌付

正常看合同。不超過10個工作日。一般都是到期後第二個或者第三個工作日兌付

『叄』 平安信託匯利8號到底出什麼事了

出了啥事。當然是沒法兌付了唄。河北融投沒法還錢了。延期,延期。

『肆』 平安信託有虧過嗎

固定收益類產品沒有虧過,即使項目虧了憑借平安的強大實力也會給你剛性兌付的,這個不要擔心,投資股票的陽光私募信託是有風險的

『伍』 有做過信託投資,遭遇過虧損的嗎

那些說信託不會虧損的人都是托或者是信託業的從業人員,目前信託業已經發生了一連串兌付風險和虧損事件,出現問題的原因各不相同,但一個值得警惕的共同點是,投資者在購買時往往被告知產品「無風險」,或者暗示產品出問題肯定有人兜底。
信託行業已開始顯現疲態,數年來「剛性兌付」的潛規則被逐步打破已是大勢所趨。
我只想對廣大金融投資者說,要樹立理性投資、科學投資的理念,要拋棄一夜致富理念,拋棄對收益率的痴迷。我並不是說信託不好,只是峰有多高,谷有多深有多大收益,就要承擔相應的風險。如果輕易的就10%甚至20%多的收益,那我們就都買信託,躺家裡數錢得了。總而言之天上是不會掉餡餅的,在看到信託產品高收益的同時,也要認清其中的風險。

『陸』 平安信託可靠嗎,有更好的理財嗎,求高人指點

看了樓上的回答,我大概也能猜出是哪幾個產品,這種心情我能理解,我剛進PA接的第一個客戶就是前同事留下的爛攤子,維護了大半年吧,盡管在項目投資上,一個銷售基本發揮不了任何作用,但也很感激她在我離開PA後,依舊選擇支持我。
在買一個產品之前,是要看【70%銷售+30%售後】
70%銷售= 公司品牌 + 產品底層 + 理財顧問 + 個人偏好
30%售後= 歷史兌付率 + 風險事件處置情況 +處理態度和能力(等等)
看完這個我相信你心裡能夠有個大致的概念,公司品牌只佔小部分。中國有68家信託公司,PA也只是第一梯隊之一而已。如果非要列個排序,產品底層的投資邏輯才是最重要的,但這對於一個小白客戶來講要求有些高了,你在了解品牌之前,不妨先搞清楚信託到底是個什麼游戲規則。太多人把股權當固收賣,固收當理財賣,想想不覺得恐怖么

老手客戶更注重看產品底層、歷史兌付、以及出了風險事件公司處理的手段和態度,那種瞎幾把扯淡的大品牌、保收益、穩妥拍胸脯等等之類的話就別當真了,真實的世界,投資的成功和失敗都是個概率性事件,所謂可不可靠,那是要綜合多方面因素後判斷出最大勝率才來決定要不要投,不是買個空調冰箱,壞了還可以返修。
多了解一個細節,你都是賺的,日積月累的做下去,你的認知能力才會變現更多的價值。而好的公司,是要跟客戶一起成長的,而不是他成長,你留步。
PA信託(並入銀行後的)產品有以下幾類,非標,性價比一般;陽光私募,確實還不錯,但國內其他機構也有再賣。股權系列,海外股權美元債等等,見仁見智吧
為什麼要特別寫明並入銀行?哈哈,多了個中間商,不方便再說了

『柒』 平安信託發行的產品是否可以剛性兌付

目前的信託產品都是剛性兌付

『捌』 平安信託的私募怎麼樣

平安信託只發信託產品,平安集團旗下的私募牌照可以發行私募基金。
無論是平安信託還是平安私募,他們作為管理人,受託管理客戶資金並監管對應的資產端,都將不再履行行業潛規則——剛性兌付,客戶自身需要對產品本身的設計有所了解,最終實現本金的保值、增值,管理人的作用不再那麼明顯的時候,資產的突出作用就顯示出來了,認清資產本身,防範資不抵債。

『玖』 信託穩定嗎

其實信託和銀行都一樣。因為有的時候不知道您注意過沒有,就是在銀行買的理財產品會是保險。 其實信託也是一樣,有的時候資金周轉不開就會把自己的產品賣給銀行,然後銀行在賣給客戶。 LZ可以考慮做P2P這個收益也比較高。但是做之前一定要了解徹底。 如果有什麼不懂的也可以加我好友

『拾』 平安信託昌泰紙業延期兌付公告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信託正在打破剛兌的路上。希望項目順利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