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信託交易 » 招生博士信託方向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招生博士信託方向

發布時間: 2021-06-02 22:57:31

A. 西南財經大學哪些專業最值得讀

金融工程系

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金融工程系成立於2001年,現有專業教師16位,全部具有博士學位,其中10位是從美國名校學成歸國的海外博士。目前教授2人,副教授13人,講師1 人。師資隊伍知識結構合理、學科搭配科學,教學水平高,學術研究能力強。金融工程系從2002年招收金融工程本科學生,是全國首批設立金融工程專業的5所高校之一。十多年來,培養了近千名金融工程人才。其學生深受用人單位的歡迎和社會好評。

B. 北京信託公司一般都怎麼進呢我是學金融的,畢業不到一年,現在想在北京找個信託行業的公司,可本科學歷

很難,我個人做信託和基金行業,實話告訴你,我在信託行業有一段時間了,基本都是研究生起步,博士生佔有一部分,本科學歷除非你能力特別強,不然根本進不去,而且信託公司現在人員很少,薪資很高,所以對人員的能力要求特別嚴格,現在正好金融市場不太好,大部分信託行業的項目有部分延期,為了加強流動性,所以可能會降低一些要求,但是起投金額300萬的高凈值客戶,你需要自己去尋找,不然真的很難幹得下去。而且你沒有自己的資源,靠本科學歷進去太難了,或者你有過基金等從業經驗,有服務高凈值客戶的經歷,除非排名靠後的信託公司,不然你是進不去的,而且你從事的金融行業不能有金融失誤,比如你做基金,延期了,你是不能進入信託行業的,因為信託大部分都是國家政府全資或者大股東,調查的方面會很多,而且信託現在全國只有68家,之後也不會再增加,圈子很小,所以最好要慎重,不要一下子就去大的信託,比如中信信託,平安信託之類的,如果沒成功,其他信託公司基本很難要,畢竟誰都不想要別人不要的,話不好聽,但是事實。


C. 聽說外資投行收人不看專業看學校,那麼信託呢,基金公司呢(最好把國內外的比較下)

投行應該說既看學校也看專業,國內外大行都是,如果是ibd基本就集中在金融和會計等幾個相關專業。名校非相關專業也有進去的,相比之下,名校比專業重要一點,但僅是一點點,很多進去都是機緣巧合,不可復制。
國外信託是一種融資方式,國內因為信託需要牌照才成為一個行業的,如果你是要出去讀,建議不用考慮信託,一是國外沒有傳統意義的信託,都是reits這樣,信託是個殼,裝的什麼資產不一定,要的是對交易品種熟悉,對信託模式熟悉只能做後台。國內信託行情馬上就會過去,而且信託起點低,去了大行再回來是一樣的。
基金這方面,國內工具較少,市場不成熟,去國內基金學理工科再學個會計比較容易,做宏觀研究的,海龜經濟學也是有的,不過宏觀的碩士稍微差點,最好博士,另外買方的宏觀研究不適合應屆生。國外基金,mutual fund 國內留學生去的的不多,無論是行研還是宏觀,背景差異大沒法做。quant國內去的還是有的,但是business 和economics肯定不能勝任。統計的、金工的、計量的博士比較好。
結論是,business 和 econ都不適合上述地方,前十可以爭取一下,30沒啥意思。business太水,去咨詢可能可以,金融很難混。econ本身就不適合業內做,很多targetschool鎖定的不是學校,而是學院甚至專業甚至項目。建議找工作還是金融和會計,不要為了出國而出國,也不要為了名氣而出國。

D. 如何申請出國讀博

1、語言首先出國的第一關當然是語言了。所申請的學校在招生簡章上都會有最低語言要求。英聯邦國家一般要求雅思,美國則要求GRE、托福。博士的雅思要求一般都是6.5以上,GRE則一般在2400以上。

2、准備推薦信(Recommendation Letter)申請者一般需要提供3封英文的推薦信。也有的學校只要求提供2封即可。推薦信一般由系主任、專業導師來寫,最好是能夠拿到校長或者具備高級學術職稱或在學術界較有影響的導師來寫,這樣會更有說服力。

3、個人陳述(Personal Statement)和文章(Essay)個人陳述是影響錄取的重要文件。個人陳述能體現一個學生的素養,最多兩頁,你可以通過文字來向你的導師反應自己的能力。

4、個人簡歷(Resume)個人簡歷不管是在求職還是求學中都是很重要的,招生辦老師可以在最快的時間內了解你的所有實踐信息。好的簡歷對於申請來說尤為重要。

(4)招生博士信託方向擴展閱讀:

1、對留學意向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背景和教育體制,學術水平進行較為全面的了解。

2、全面了解和掌握國外學校的情況,包括歷史、學費、學制、專業、師資配備、教學設施、學術地位、學生人數等,要特別注意該校國際學生有多少,其中有多少中國學生在讀。此外,還要落實該學校頒發的文憑是否受到我國的承認。

3、該學校的住宿、交通、醫療保險情況如何。

4、該學校在中國是否有授權代理招生的留學中介公司。

5、留學簽證情況。

6、該國政府是否允許留學生合法打工。

7、本專業在該國的就業情況。

8、畢業之後可否移民。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出國留學




E. 工科女碩想考金融博士

跨專業報考金融學有優勢嗎?
雖然現在金融人才需求旺盛,但是我們也要看到進入這個行業的門檻正在水漲船高。金融招聘會上,學歷的要求仍然很高,比較好的金融機構,幾乎都要求碩士以上學歷,名校畢業,甚至要海歸。
除了學歷要求之外,銀行也需要越來越多的復合型人才。目前的情況是銀行中有一半人,甚至更多是非金融、經濟、財務專業的人員。他們本科專業各異,有計算機、通信、法律甚至機械和物理。現在備考和在讀的金融研究生也有很多是跨專業的,導師們非常歡迎這些跨專業學生。有些金融分析機構指明要有工科背景的畢業生,他們要的就是工科那種嚴謹理性的思維和分析。

讀了金融學,將來做什麼?
從近幾年就業情況來看,金融學專業畢業生通常有這些流向:
1、商業性質的銀行,其中包括中國工商、建設、農業銀行等四大行和招商等股份制商行、城市商業銀行、外資銀行駐國內分支機構;
2、保險公司、保險經紀公司,如中國人壽、平安、太平洋保險等;
3、中央人民銀行、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證券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保險業監督管理委員會;
4、金融控股集團、四大資產管理公司、金融租賃、擔保公司;
5、證券公司,含基金管理公司;上交所、深交所、期交所;
6、信託投資公司,金融投資控股公司,投資咨詢顧問公司.大型企業財務公司;
7、國家公務員系列的政府行政機構,如財政、審計、海關部門等;
8、社保基金管理中心或社保局;
9、一些政策性銀行,比如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等;
10、上市(或欲上市)股份公司證券部、財務部等;
11、高等院校金融財政專業教師,研究機構研究人員,出版傳播機構等。

怎樣選擇和自己發展相符的專業方向呢?
1、職業導向
從上面的就業流向可以看出,職業方向和報考專業有很大的聯系。因此如何你准備從事基金類工作,報金融工程方向比較好;如果你想到保險公司工作當然要選擇保險方向。
2、學校導向
首先,報考時盡量選擇名校。現在金融行業都有「名校情結」,企業在選擇學生時,比較看重學生就讀的院校,一般情況下會選擇比較知名的,如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對外經貿大學等的學生,因為這些學校已經在企業心目中樹立良好的口碑。
其次從人際關系方面考慮你所報考的院校。最好是選擇傳統上具有優良的金融學教育積淀的學校,比如一些著名財經類專業院校,如上財、中財,或是金融經濟類傳統較好的綜合類大學,比如復旦、南開。這樣的院校通常在金融經濟界有一定的校友資源,對於未來就業好處頗多。
第三,學校的地域也是一個重要因素。你所要報考的院校,應該在你未來准備發展的地區或附近。因為學校在該地區有一定的影響力,這樣在你畢業之後會方便你到該地區擇業。比如考上海的學校就把目標定在上海發展。2020年,上海將建成國際金融中心,從倫敦、紐約、東京等國際金融中心的情況看,其金融人才都在30萬人以上,而目前上海市的金融從業人員在10萬人左右,上海與其他金融中心相比,人才方面存在著巨大的差距,尤其是高級金融人才更是短缺。
3、專業導向
既然你准備在這個行業發展,那麼選擇什麼專業方向更符合你的發展目標呢?從當前的金融學科專業分布來看,比較有發展前景的專業方向有:公司財務、風險管理與控制、金融工程、金融市場、保險精算、證券投資等。
目前基金市場最為活躍,而熟練的基金經理人只有3000人左右,人才缺口過萬;目前中級基金經理人的年收入已經達到40萬元。而擔任高級職位的經理人年薪已經突破百萬元,可見金融行業是一座未開採的金礦。

F. 港科大有私人銀行或相近方向的博士點嗎

港科大,
當然有私人銀行或相近方向的博士點,
如金融學。
相關信息,
可詢問學校管理當局。
只要努力付出過,
就會有收獲。

G. 保險法方向博士生導師

法學的前景確實是法碩不能比的。
吉大的法學很強,考吉大的法學競爭必然是激烈的;而且因為不考數學,法學、法碩考的人都很多。
你的性格文靜,本身就不適合從事律師行業。而且中國的律師不像外國的律師地位高薪酬高,我們國家的律師對已經判好的案子改變不了什麼。
民商法和經濟法相對於你的專業來說考研的難度是差不多的,看自己的興趣和了解再決定吧。
另外,下面是吉大法學院資料:
1.歷史沿革
吉林大學法學院民商法學學科歷史悠久,始於上世紀50年代左右,70年代中期就形成了較為系統的課程體系。在陳國柱教授、李忠芳教授、王忠教授、龍斯榮教授、蘇惠祥教授、王衛東教授等前輩民商法學者的開創與引導下,目前本學科已形成結構合理、師資力量雄厚、發展潛力巨大的學術梯隊。1978年以後,我院在全國首批獲得民商法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以此為契機,在以徐衛東教授為帶頭人的民商法學學科在2003年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
2.學科基本情況
吉林大學法學院民商法學科是國內較有影響的學科,含有碩士點和博士點,招收民法學、商法學、婚姻法、繼承法、勞動法和知識產權法方向的碩士生和博士生。本學科梯隊完整,梯隊結構合理,共有29名專業研究人員,其中教授10名、副教授3名、講師15名、助教1名。其中博士學位獲得者17人,博士後1人,在職攻讀博士學位者10人。2006年中國科學評價中心中國研究生教育分專業評價等級表顯示,我校民商法學在國內排名第五。本學科建設中,注重選派教師到國內外著名大學和研究機構進行學術交流,近年來,多名教師到美國杜克大學、天普大學、英國牛津大學、倫敦大學、日本的札幌大學、西南學院大學、早稻田大學、北海道大學進行學習和交流。
主要研究方向
1、比較民法研究方向,帶頭人為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博士生導師馬新彥教授。
學術梯隊為孫學致副教授、孫良國講師、李國強講師,本方向以英美法制度為研究對象,借鑒國外的成功經驗,致力於解決中國民法問題。代表性研究成果為《美國財產法與判例研究》(法律出版社)、《一物二買的防範與救濟》(《法學研究》2005年第2期)、《羅馬法所有權理論的當代發展》(《法學研究》2006年第1期)。
2、財產法研究方向,帶頭人為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理事、博士生導師李建華教授。學術梯隊為蔡立東教授、趙軍副教授、李昕講師、楊代雄講師、張丹丹講師。
研究特色為利用我國的本土資源,通過理論化、體系化解決我國的財產法問題。代表性研究成果是《民法總論》(吉林大學出版社)、《公司自治論》(北京大學出版社)、《論私法自治與我國民法典》(《法制與社會發展》)。
3、民法基礎理論和民法哲學方向,帶頭人為博士生導師彭誠信教授。
學術梯隊為李洪祥副教授、曹險峰講師、霍海紅講師。該方向的特色在於基於又超越於制度設計,從歷史發展、理論梳理等視角進行分析。代表性成果為《主體性與私權制度研究——以財產、契約的歷史考察為基礎》(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財產理論》(譯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物權法專題初論》(吉林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民法總論》(吉林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我國物權變動理論的立法選擇》(上、下)(《法律科學》2000年第1-2期)、《民事責任現代歸責原則的確立》(《法制與社會發展》2001年第2期)等。
4、保險法學方向簡介
學術帶頭人:中國法學會商法學研究會副會長、教育部法學學科教育指導委員會秘書長、博士生導師徐衛東教授
學術團隊:傅穹教授、韋經建教授、劉雅君教授、周曉紅副教授、高宇講師、潘紅艷講師、齊明講師等。
主要研究保險合同法基礎理論、財產保險合同法、人身保險合同法、保險組織法以及保險監管法的基本理論與實踐問題,注重從保險法的應然存在、實然存在和社會事實等不同視角研究其變動和發展。本專業在國內較早地開設了保險法學的研究方向以及正式將保險法學列入本科教學計劃。徐衛東教授編寫的《保險法》是國內最早地系統研究保險法的專門著作之一。保險法學在我國同類科學研究中具有鮮明特色,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5、票據法學方向
學術帶頭人:中國法學會商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博士生導師趙新華教授
學術團隊:於瑩教授、馮彥君教授、王彥明教授、王艷梅講師、邢丹講師等
主要研究內容是票據法理論與實務、外國票據法、國際票據法等,本學科力圖將理論結合實踐,揭示票據法的基本理念與特有思維方式,並借鑒國外已有研究成果,以促進我國票據法立法和理論研究的進步。該研究方向早在1988年開始就已經初具規模,目前已經成為國內票據法研究的重鎮。趙新華教授撰寫的票據法相關論著,在國內外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並屢獲省部級獎項。其中《票據法問題研究》2004年被教育部研究生工作辦公室指定為研究生教學用書。
6、證券法學方向
學術帶頭人:博士生導師於瑩教授
學術團隊:蔡立東教授、趙驚濤教授、胡曉靜講師、楊光講師、祝傑講師等。
證券法是調整和規范證券市場發展的重要法律。證券法方向的教學科研人員先後對證券欺詐的法律控制、證券法中的民事責任、證券監管等課題進行了深入系統的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目前,該方向的科研人員一方面繼續針對傳統證券法領域的課題進行深入研究,另一方面開展證券法與票據法、信託法等其他部門法的交叉研究。該方向學術帶頭人於瑩教授,是早期涉足證券法研究的學者之一,曾赴加拿大西蒙弗雷澤大學進行訪問研究,在該領域主持和參加教育部、司法部等科研項目3項、代表性論著包括《證券法中的民事責任》、《內幕交易法律監管的正當性分析》、《證券市場與誠實信用原則》等,在國內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H. 本人是計算機專業,現在讀研一,想考經濟或金融方向的博士,請問這個是否可行

十分可行
跨專業報考金融學有優勢嗎?
雖然現在金融人才需求旺盛,但是我們也要看到進入這個行業的門檻正在水漲船高。金融招聘會上,學歷的要求仍然很高,比較好的金融機構,幾乎都要求碩士以上學歷,名校畢業,甚至要海歸。
除了學歷要求之外,銀行也需要越來越多的復合型人才。目前的情況是銀行中有一半人,甚至更多是非金融、經濟、財務專業的人員。他們本科專業各異,有計算機、通信、法律甚至機械和物理。現在備考和在讀的金融研究生也有很多是跨專業的,導師們非常歡迎這些跨專業學生。有些金融分析機構指明要有工科背景的畢業生,他們要的就是工科那種嚴謹理性的思維和分析。

讀了金融學,將來做什麼?
從近幾年就業情況來看,金融學專業畢業生通常有這些流向:
1、商業性質的銀行,其中包括中國工商、建設、農業銀行等四大行和招商等股份制商行、城市商業銀行、外資銀行駐國內分支機構;
2、保險公司、保險經紀公司,如中國人壽、平安、太平洋保險等;
3、中央人民銀行、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證券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保險業監督管理委員會;
4、金融控股集團、四大資產管理公司、金融租賃、擔保公司;
5、證券公司,含基金管理公司;上交所、深交所、期交所;
6、信託投資公司,金融投資控股公司,投資咨詢顧問公司.大型企業財務公司;
7、國家公務員系列的政府行政機構,如財政、審計、海關部門等;
8、社保基金管理中心或社保局;
9、一些政策性銀行,比如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等;
10、上市(或欲上市)股份公司證券部、財務部等;
11、高等院校金融財政專業教師,研究機構研究人員,出版傳播機構等。

怎樣選擇和自己發展相符的專業方向呢?
1、職業導向
從上面的就業流向可以看出,職業方向和報考專業有很大的聯系。因此如何你准備從事基金類工作,報金融工程方向比較好;如果你想到保險公司工作當然要選擇保險方向。
2、學校導向
首先,報考時盡量選擇名校。現在金融行業都有「名校情結」,企業在選擇學生時,比較看重學生就讀的院校,一般情況下會選擇比較知名的,如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對外經貿大學等的學生,因為這些學校已經在企業心目中樹立良好的口碑。
其次從人際關系方面考慮你所報考的院校。最好是選擇傳統上具有優良的金融學教育積淀的學校,比如一些著名財經類專業院校,如上財、中財,或是金融經濟類傳統較好的綜合類大學,比如復旦、南開。這樣的院校通常在金融經濟界有一定的校友資源,對於未來就業好處頗多。
第三,學校的地域也是一個重要因素。你所要報考的院校,應該在你未來准備發展的地區或附近。因為學校在該地區有一定的影響力,這樣在你畢業之後會方便你到該地區擇業。比如考上海的學校就把目標定在上海發展。2020年,上海將建成國際金融中心,從倫敦、紐約、東京等國際金融中心的情況看,其金融人才都在30萬人以上,而目前上海市的金融從業人員在10萬人左右,上海與其他金融中心相比,人才方面存在著巨大的差距,尤其是高級金融人才更是短缺。
3、專業導向
既然你准備在這個行業發展,那麼選擇什麼專業方向更符合你的發展目標呢?從當前的金融學科專業分布來看,比較有發展前景的專業方向有:公司財務、風險管理與控制、金融工程、金融市場、保險精算、證券投資等。
目前基金市場最為活躍,而熟練的基金經理人只有3000人左右,人才缺口過萬;目前中級基金經理人的年收入已經達到40萬元。而擔任高級職位的經理人年薪已經突破百萬元,可見金融行業是一座未開採的金礦。

I. 金融博士就業主要去向

--轉載

1樓 [原創]金融學專業畢業生就業去向分析

從近幾年就業情況來看,金融學專業畢業通常有這樣幾種去向:
一、商業銀行 包括四大行和股份制商行、外資銀行駐國內分支機構。。
二、證券公司 含基金管理公司
三、信託投資公司、投資咨詢公司
四、四大資產管理公司、金融租賃、擔保公司
五、保險公司
六、中央(人行)銀行、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證券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保險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這是金融監管管理機構。
七、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等政策性銀行
八、社保基金管理中心(或社保局,通常為保險方向)
九、國家公務員序列。。政府行政機構 如財政、審計、海關部門等;高等院校金融財政專業教師;研究機構研究人員。
十、上市(或欲上市)股份公司證券部、財務部、證券事務代表、董事會秘書處等

分析:
一、一九九八以來,銀行及證券、保險行業管理機構加大了對金融專業畢業生的需求,進入行業管理部門做金融公務員,對於金融畢業生而言應是首選,因其一中國金融學是立足於宏觀經濟學,基於金融市場宏觀調控,專業應用較易入手,其二是在行業管理部門做上三五年再入行到實踐機構至少能給個中層以上的職位。局限是:要進入這幾個行業主管部門難度較大,可能還需要背景依託,本科生想進較難,研究生也要有一定的關系。
二、進入國有四大商業銀行是很好的選擇。具備一定的銀行業從業經驗,專業背景,到股份制商行或外資行的可能性會增大。。
三、政策性銀行如開發行、農發行亦是較佳選擇,但其工作性質類似公務員,金融業務並不突出,是靠政策吃飯的地方,若想在金融領域成一時氣候最好不要,但目前工資水平待遇等都較商業銀行為好。。
四、證券、信託、基金這三家均是靠風險管理吃飯,存在行業系統風險因素,但一旺俱旺,賺錢相對較易,短期回報較高(風險亦大),且按真正的企業管理機制運行,如果想在專業方面有所發展,有所建樹,在這一行業做是極佳選擇,很多基金經理、投資銀行經理人員都年薪過百M。。難點是學歷要求在逐步提高,相對於銀行等金融機構其個人投資管理、金融運營能力要求更高。。
五、保險公司可以參照對商業銀行的分析、社保以及財政審計部門等等是養老的地方,穩定有餘,靈動不足。。
六、四大資產管理公司類似於政策性銀行,金融租賃擔保這個行業發展迅速,可以考慮進入。
七、上市公司證券部工作亦可,先天上橫跨證券產業兩行,再要發展有立腳點。
八、高校、研究所是有志於做學術的同學的首選。

就寫到這兒吧,上述分析或評價主要是根據我及我的同學、朋友在從業方面的一點經歷體會和所見所聞,未必全面,判斷亦未必准確,或有缺失,但管中窺豹,可見一斑,若能對大家有所啟示,也算有點意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