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信託違約該怎麼處理最好
你購買了信託,目前信託違約?還是你是信託的合作機構,信託沒按預定合同執行?
前者屬於很大的問題,屬於社會公眾問題,投資人應該互相通氣通過媒體等給信託施加壓力,並了解項目進展情況,及時處置抵押物等。
後者屬於信託信託違反合同約定,可以與信託公司協商按合同追究違約責任,無果可以向信託業協會或者銀監會反饋信息。
祝你好運
B. 政信信託類和資管類的產品目前有沒有沒兌付的
政信類信託和資管未兌付的情況極少。因為在中國,政府超強的公信力。還有一點是政府可以做債務置換。把要到期的債務置換到幾年以後再還。而且隨著地區的發展。地方政府每年的GDP增長,經濟增速如果保持穩定的話。不存在過高赤字的情況。所以政信類信託和資管還是非常安全的。
但是在選擇具體項目的時候還是要參考當地的經濟實力,地域,一般預算收入等等。
總體來說有幾個原則:
東部發達地區要比西部偏遠地區要好。畢竟東部地區經濟發達,還款能力也強,但是收益相對來說就要低一些。
行政劃分等級越高越好。一個縣的融資政信信託和一個市的政信信託項目。如果其他方面差別不會很大的話。肯定首選市級信託項目。
財政收入越高越好。借錢給有錢人總比借錢給一個窮人要放心的多。
C. 信託產品風險如何維權
實際上,如果按照合同,銀行在代銷產品和推介產品發生虧損時幾乎不需要承擔責任,信託公司承擔的責任亦有限。
比如在一般的格式風險提示書中,訂立合同的幾方會約定:信託公司依據信託計劃文件管理信託財產產生的風險,有信託財產承擔;信託公司違背信託計劃文件、處理信託失誤不當而造成的損失,由信託公司以固有財產賠償,不足賠償時,由投資者自擔。
若依據合同,在這中間沒有銀行的責任,而信託公司則看是否處置不當承擔責任。當然,投資者不甘心,比如一位金先生投資山東一信託項目,無法按期兌現,找銀行,銀行說我們只是代銷,你是跟信託公司簽合同的,還得找信託公司;找到信託公司,信託公司說正在聯系融資方,盡量減少損失,關鍵是看項目方;找項目方,項目方說你跟誰簽約,就找誰索賠。最後又找到信託公司,無奈之下,信託公司會拿出擋箭牌:按照信託法有關規定,信託公司不得承諾信託財產不受損失,或者保證最低收益。
那麼,如果真遇到上述金先生這種情況,向誰來維權呢?對此,六和律師事務所主任鄭金都表示,「如果銷售過程中出現誤導導致投資虧損事實發生,那麼投資者可根據虧損程度,讓代銷方來承擔一定的賠償,當然,前提是有證據,證明確實有銷售誤導。」鄭律師說,事實上,因為缺少證據,也因為有書面簽字,投資者維權很難有樂觀的結果。
「投資者在銀行渠道購買信託理財產品,如果銀行方面事先盡到了告知義務和風險提示責任,那麼,最終要根據信託合同來定責,不過,由於投資者有書面簽字,最終的風險只能由投資者承擔。」
因此,想購買高風險產品的投資者,一定要確認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和對產品是否足夠了解。此外,對合夥購買信託的投資者來說,事先一定要簽個合同,可以請律師、公證處和其他第三者證明,保證合夥人在利益分配和虧損分擔的時候不發生糾紛。
T
D. 信託產品會有違約的現象么
最直觀的,違約多時,金融機構都不願意提供融資,信託會少發產品,銀行會抽貸。比如最近在青島,聽到不少抽貸的消息。雖說是市場經濟的結果,無可厚非。但不得不說,經濟低迷時信心非常重要。市場的崩潰,未必是個體全壞了
E. 信託產品竟然延期兌付,能找誰把錢拿回
大家好,我是老徐,一個在努力奮斗的金融民工,請大家關注我,共同探討財經問題!
信託產品出現延期兌付,如果想把錢拿回來,那麼你就只能是去找信託和資金使用方溝通,讓他們盡早解決這個資金的問題,這樣你才有可能拿回屬於自己的投資款。
對於信託產品回款出現逾期,想要資金使用方快速回款還是困難的,主要還是取決於資金使用方對於資金的調配情況,如果資金使用方能夠調理好資金,那麼這個問題解決就會比較順利,如果資金使用方不能夠調理好資金,那麼這個問題解決就會拖很久。
F. 信託產品發生違約的話怎麼辦
信託產品有剛性兌付的特性,當然信託公司剛性兌付的前提是現在基本即使延期或者暫時有能力墊付都是風險在可控范圍之內,在自己能承受的現金流之內。更多信託信息了解到投三六零。
G. 信託產品虛假的是屬欺詐行為還是屬違約行為信託公司負什麼法律責任!銀監會管嗎可請你們邦打官買嗎
具體要看你這個問題是怎麼樣的一個情況。目前就信託公司的一些產品來說,嗯,這個道德風險是沒有的。不會出現說有故意欺詐的這個行為。然後你說這個違約的話,違約往往是來自於這個融資方這塊的,跟信託公司這邊相關的沒有什麼太大關系。如果是信託公司盡調產品的時候出現了一些問題,那這個是由信託公司來負責的。
H. 中青旅5億元信託貸款違約了嗎
近日,中國青旅實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稱中青旅實業)旗下子公司北京黃金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稱北京黃金)5億元信託貸款構成違約。
該產品系金融機構定製類型,受託人按照合同約定,根據受益人大會決策執行,目前相關方正在協調妥善處理。
中信信託為信託業一梯隊,2017年公司固有資產達到362億元,同比增加28%,凈利潤35.9億元,較2016年上升18%,創歷史新高,連續6年保持30億元。金融機構定製型產品在其業務構成中佔到21%。
信託業協會數據顯示,今年下半年信託產品到期規模約3.34萬億元,同比增長23.91%。信託專家、西南財大兼職教授陳赤向表示,近年信託公司資產管理規模一直持續上升,產品到期金額有所增加,相應的兌付壓力也自然會加大;隨著去杠桿過程不斷深入,對企業而言,外部融資環境會越來越嚴峻,部分企業如果屬於資產負債率較高,主營業務不突出,經營性現金流不充沛的話,它們可能會成為去杠桿化中金融機構首先收貸的對象。
《資管新規》嚴厲禁止金融機構對資管產品進行剛性兌付,信託行業一直以來存在的剛性兌付將被打破,信託業也將面臨重新洗牌的局面。陳赤指出,目前針對信託行業的相關細則尚未出台,對投資者的影響尚未直接顯現,但是信託機構針對打破剛兌就需要建立新的風險緩沖機制,否則今後信託公司的聲譽風險就會增大。「信託公司需要進一步提高融資類業務的門檻,尤其是對企業的流動性更為關注,要小心避開那些資產負債率顯著高於行業平均水平、短期內債務到期數量大、有較大額度民間融資或明股實債的企業。」
I. 政信類項目有過違約嗎
實際違約率為0,政府信用>國企信用>民企信用,簡單說,以政府信用為依託的金融產品是非常可靠安全的。國 家通過基建穩增長,一定會加強政府履約能力,在這種情況下投資人可重點選擇政信投資,因為政信投資具有國資建、國資管、國資融、國資還的「四國」優勢。政信債務不會被取消,實質違約率為0。
J. 山西信託信卓1號信託8億產品違約,還能繼續購買這家公司的信託嗎
逾期的項目積極公司積極給了解決方案,山西信託依然有著較高的安全度,他是山西省唯一的信託獨苗,有資金有技術支持,所以我一直堅持買山西信託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