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信託業務和資管業務的區別是什麼
信託是銀監事前審批,資管是證監事後備案,從發行難度和發行效率上都是資管勝出。
信託由於有剛性兌付的潛規則,因此整體來說風控更嚴,之前有段時間信託產品也確實比資管產品好賣,但是最近出的事情讓投資人對剛性兌付的信心在動搖,且資管暫時也還沒出現無法兌付的案例,所以投資人對資管產品的熱情不減。
資管還分為券商的資管計劃和基金子公司的資管計劃。現在基金子公司受到的限制最少,路子也最野。券商在集合資管方面雖然受限制較多,但由於券商有營業部等渠道優勢,募集能力遠高於基金子公司,現在的基金子公司一般都過三方來銷售產品。
今年年初證券業協會出的124號文及其補充通知里對券商資管又收緊了,提高了銀證合作銀行方面的總資產要求,因此未來很多銀信合作及銀證合作的業務會被基金子公司搶食。
資管和信託的區別補充:
價格因素,二者計提風險資本要求不一樣,所以券商廉價。
之前一部分通道業務本身就是券商提供的客戶,礙於自己不能做,所以聯系信託。87號文過後,自家養的雞能自己吃,幹嘛還拿出去給別人。
談及剛兌,無論信託,資管也同樣面臨剛兌,不過12年底13年初才開始起步的資管,按平均2年的項目存續期來講,只不過是還沒露頭而已。
B. 信託計劃和資管計劃有什麼區別
1、信託計劃一般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簡稱信託計劃),即由信託公司擔任受託人,按照委託人意願,為受益人的利益,將兩個以上(含兩個)委託人交付的資金進行集中管理、運用或處分的資金信託業務活動。
2、資管計劃一般指集合資產管理計劃,集合資產管理計劃:顧名思義是集合客戶的資產,由專業的投資者(券商/基金子公司)進行管理。它是證券公司/基金子公司針對高端客戶開發的理財服務創新產品,投資於產品約定的權益類或固定收益類投資產品的資產。
應答時間:2021-03-01,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C. 信託產品和資管產品有什麼區別
資管產品:就是證券公司在合同約定范圍內,按照合同要求幫客戶管理資產的業務!
信託產品:就是通過社會集資,然後利用這筆資金去進行投資,或者貸款!
D. 資管和信託有什麼區別嗎
資管產品,是獲得監管機構批準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或證券公司,向特定客戶募集資金或者接受特定客戶財產委託擔任資產管理人,由託管機構擔任資產託管人,為資產委託人的利益,運用委託財產進行投資的一種標准化金融產品。
資產管理業務是指證券公司或基金管理公司向特定客戶募集資金或者接受特定客戶財產委託擔任資產管理人,由託管機構擔任資產託管人,根據資產管理合同約定的方式、條件、要求及限制,對特定客戶資產進行經營運作,為客戶提供證券及其他金融產品的投資管理服務。
而目前資管業務用來發行固定收益類信託產品,是證監會提倡的金融創新的結果,未來基金資管和券商資管用來分拆信託或發起類信託產品是一種趨勢。基金資管是證監會監管的產品之一,證監會監管產品統一要求資金託管某一指定銀行,基金資管及券商不能接觸客戶資金,來保證資金安全。
主要區別如下:
1)本質相同,只是通道不同,即發行主體不同:一個是信託公司,一個是資產管理公司,系公募基金公司的子公司,目前全國有32家有這樣的資格發行(截止7月5日);
2)監管不同:信託是銀監會監管,資管計劃是證監會監管;
3)報備次數不同:信託報備銀監會1次,募集滿即可成立;資管計劃要報備2次,募集開始時報備1次,募集滿後驗資報備1次,驗資2天後成立;
4)小額數量不同:信託300萬以下小額50個,資管計劃小額可以有200個
E. 淺析資管和信託的區別
資管和信託的區別:
發行主體不同:資管是基金子公司/證券公司,而信託是信託公司;
監管機構不同:資管是證監會,而信託是銀監會;
法律法規不同:資管是《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暫行規定》、《證券公司客戶資產管理業務管理辦法》,而信託是一法三規;
報備要求不同:資管是募集開始時報備1次,募集滿後驗資報備1次,驗資2天後成立,而信託是報備1次,募集滿即可成立;
額度限制不同:資管是300萬以下小額200個,而信託是300萬以下小額50個
收益水平不同:資管是9-13%/年;而信託是8-12%/年
歷史沿革不同:資管是2012年底,基金公司被允許成立子公司開展特定客戶資產管理業務,證券公司被允許開展資產管理業務,而信託是第一家信託公司成立於1979年,自2007年開始快速發展,目前資產管理超過余額10萬億;
背景實力不同:資管是股東背景多元,而信託是股東大部分為國企;
優勢不同:資管是小額充足,收益略高於信託,而信託是經驗豐富,運作成熟;
劣勢不同:資管是運作尚不成熟,產品需精挑細選,而信託是小額稀缺,收益略低於資管。
F. 信託產品和資管產品有什麼區別
1、發行機構不同。
信託產品由信託公司發行,基金資管產品由基金子公司發行。目前,國內絕大多數的公募基金都成立了基金子公司。
2、監管部門不同。
信託公司由銀監會監管,基金子公司的監管和公募基金一樣,都是由證監會監管。
3、行業發展時間長短不同。
第一批基金子公司2012年11月份獲批,基本上2013年才開展業務,當初設立基金子公司的一個原因也是因為股票市場長期處於熊市,基金公司日子比較難過,而同期信託行業卻突飛猛進。所以基金子公司的出現帶有平衡照顧的性質。
4、經驗積累有差別。
基於上一條基金子公司比信託公司發展時間短,所以客觀地說,其在風控經驗積累、項目資源、客戶資源方面,總體上要弱於信託公司。
5、注冊資本金差異較大。
現在信託公司的注冊資本金基本都在10億級別,而基金子公司的產品則在幾千萬的級別。
6、「剛性兌付」的潛規則需要觀察。
雖然「剛性兌付」對行業來說是一把雙刃劍,但投資者還是非常關心這一問題。基金子公司成立時間不長,多數項目還沒到期,所以爆出風險問題的比較少,如果出現了兌付風險問題,能否延續信託產品的「剛性兌付」規則還很難說。
7、小額投資者數量限制不同。
一個信託產品最多隻能有50個投資金額在300萬以下的小額投資者,而基金資管產品最多能擁有200個投資金額在300萬以下的小額投資者。
基於上述分析,可以認為,信託產品總體上要優於基金資管產品。但是,基金資管產品的劣勢主要體現在受託人層面,而在一個產品的風險主要還是取決於產品本身,很多基金資管產品的融資方、還款來源和保障措施都非常不錯,比部分信託產品還要好,這種產品可以其實也可以考慮。而且,一般來說,基金資管產品的收益要比信託產品高1-2個百分點。
G. 信託與資管的區別,資管和信託的區別是什麼
資管和信託的區別
1、監管部門不同
①資管產品的監管部門一般是證監會
②信託產品的監管部門是銀監會
2、適用的法律不同
①資管產品以《證券法》為主
②信託產品《信託法》為主
3、發行主體不同
①資管產品發行主體為資產管理公司,一般為證券公司或者基金公司的子公司
②信託產品的發行主體為信託公司
信託主體包括委託人、受託人以及受益人。
① 委託人是信託關系的創設者,他應是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或依法成立的其他組織。委託人提供信託財產,確定誰是受益人以及受益人享有的受益權。指定受託人、並有權監督受託人實施信託。
② 受託人承擔著管理、處分信託財產的責任。應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自然人或法人。受託人必須恪盡職守、履約誠實、信用、謹慎、有效管理的義務。必須為受益人的最大利益,依照信託文件的法律規定管理好信託財產的義務。
在我國受託人是特指經中國銀監會批准成立的信託投資公司,屬於非銀行金融機構。
③ 受益人是在信託中享有信託受益權的人,可以是自然人、法人、或依法成立的其他組織。也可以是未出生的胎兒。公益信託的受益人則是社會公眾。
H. 信託,資管計劃,基金,私募基金這些有什麼區別
1.信託:即信用委託,信託業務是一種以信用為基礎的法律行為。它涉及投入信用的委信託託人、受信於人的受託人和受益於人的受益人三方。由委託人依照契約或遺囑的規定,為自己或第三者(即受益人)的利益,將財產上的權利轉給受託人(自然人或法人),受託人按規定條件和范圍,佔有、管理、使用信託財產,並處理其收益。
2.資管計劃:集合客戶的資產,由專業的投資者(券商)進行管理。它是證券公司針對高端客戶開發的理財服務創新產品,投資於產品約定的權益類或固定收益類投資產品的資產。
3.基金,這里是指公募基金,即受政府主管部門監管的,向不特定投資者公開發行受益憑證的證券投資基金。
4.私募基金,即私下或直接向特定群體(合格投資者)募集資金。
其實從定義基本可以進行基本區分,4者的主體不同,另外形式及對象也都不同。當然具體區別,還需要更加細致的進行理解,這里只給出基本的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