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現在世界上最高的大樓是哪個
現在世界上最高的大樓是:台北101塔原名台北國際金融中心
1.台北101塔原名台北國際金融中心,位於中國台灣省台北市信義區,工程於2004年竣工,是現今世界上最高的建築。它的高度為509米(1,671英尺),共有地上101層和地下5層,內設購物中心、銀行、證券交易所、餐廳和觀景台。它採用一個重達800噸的調諧質量阻尼系統來保持大廈的穩定性,系統放置在餐廳層和觀景台間。大廈裝有兩部觀景電梯,這在世界上非常少見。大廈設有世界第二高的室外觀景台,排在其前的是上海世界貿易金融中心。它的尖塔於2003年10月9日安裝到位,賦予它世界第一高樓的頭銜。
建築師:C.Y. Lee & Partners 開發商:台北金融中心有限公司(Taipei Financial Center Corporation)
2.吉隆坡雙塔位於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曾經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築,整個建築耗資16億美元,工程於1998年竣工。它的高度為452 米(1,483英尺),高88層,其中一幢為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Petronas National Oil)的總部,而另外一幢則是石油公司的關聯公司和跨國公司的辦公室。兩幢建築在41和42層由一座鋼橋連接,橋面距離地面170米(558英尺)。大廈的安保系統包括:刷卡門禁和報警監控系統、閉路電視系統、對講系統和照片識別系統等。兩幢大樓共安裝有76部電梯,其中每幢樓有29部雙層轎廂高速乘客電梯,而每部高速電梯可乘坐26名乘客。
建築師:西薩·佩里建築師事務所(Cesar Pelli & Associates Architects) 開發商:KLCC Holdings Sdn Bhd
3.直至2004年台北101塔建成以前,西爾斯大廈一直保持著「世界最高屋頂」和「世界最高居住層」的桂冠。它由著名的SOM建築師事務所設計,整個施工工期不到兩年半時間,工程於1974年竣工。它的高度為442米(1,450英尺),共108層,內部總共有450萬平方英尺的辦公室和商業空間。在西爾斯大廈開工建設前,大廈的場址被西昆西街(West Quincy Street)一分為二,西爾斯公司為此支付給芝加哥市270萬美元實現了街道分割。
建築師:Skidmore, Owings & Merrill LLP(SOM) 開發商:Sears Roebuck & Co.
4.金茂大廈上海浦東新區陸家嘴中心金融區世紀大街,是中國大陸第一高樓,項目於1993年開工建設,於1998年竣工。它的高度為421米(1,380英尺),共有88層,佔地面積278,707平方米。大廈的88層是一個觀測台,高340.1米,是中國最大、最高的觀測台。它的建築外形採用傳統的中國樣式,特別是層疊的寶塔,建築的設計能承受6級地震和最強的台風。它的53至87層為上海凱悅大酒店。
建築師:Skidmore, Owings & Merrill LLP(SOM) |開發商:上海市對外貿易中心有限公司
5.香港國際金融中心位於香港島金融區,是香港最高的建築,工程於2003年竣工。它的高度為415米(1,362英尺),共有88層,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安裝雙層轎廂高速電梯的建築之一。當施工進行到第30層的時候,9·11慘劇發生了,這對項目小組無疑是一個打擊,因為國際金融中心與世貿中心幾乎等高。後來,由消防、風險、安全和結構工程組成的專家小組展開了為期四周的研究與分析,就9·11事件給高層建築的設計和施工的暗示做出了回復。在施工的高峰期,有3500多來自世界各地的工人多來自世界各地的工人同時在施工場地工作。香港金融管理局(Hong Kong Monetary Authority)花費了4.8億美元買下了頂部的幾層作為其辦公室。香港國際金融中心作為香港第一高樓不會持續很長時間,因為聯合廣場七期正在建設中,2007年竣工時後者將成為新的第一高樓。該中心曾作為好萊塢電影《古墓麗影II》的特寫鏡頭出現在劇中。
建築師:Rocco Design Limited; 開發商:新鴻基地產發展有限公司(Sun Hung Kai Properties Ltd.)、恆基兆業地產有限公司(Henderson Land Development)、香港中華煤氣有限公司(The Hong Kong and China Gas Company Ltd.)和Sun Chung Estate Company Ltd;
6.中信廣場位於廣州市天河區天河北路,1997至1998年間曾是亞洲最高的建築,它於1993年開工建設,於1997年竣工。它的高度為391米(1,283英尺),共有80層,佔地面積205,239平方米。中信廣場是世界上最高的鋼筋混凝土建築,它的兩座裙樓是中信廣場公寓。
建築師:DLN Architects & Engineers 開發商: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
施工方:香港建設有限公司(Hong Kong Construction (Holdings) Ltd.)
7.深圳信興廣場位於深圳羅湖區深南東路5002號,是中國最高的「鋼鐵」建築,其內設有辦公室、公寓、停車場和購物中心。購物中心高五層,配有四部自動扶梯、五部載客電梯和兩部貨梯,面積為3,450至4,900平方米。它的施工進度神速,9天內建成4層,整個工程於1996年竣工。它高為384米(1,260英尺),共有69層。
建築師:K.Y. Cheung Design Associates 開發商:Karbony Investment、國際德祥集團有限公司(International Tak Cheung Holdings)、Kumagai Gumi Co.和Playmates Properties Ltd.
8.帝國大廈位於紐約曼哈頓區第五大街,建於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土方開挖始於1930年1月22日,當時它超過克萊斯勒大廈成為世界上最高的大樓。在規劃和施工期間,它的設計方案曾做過16次改動,然而3000名工人還是以創紀錄的一年零四十五天(包括節假日)完成了大廈的建造工作。它的高度為381米(1,250英尺),共有102層,總耗資4,100萬美元。帝國大廈的建造使用了60,000噸鋼材、200,000立方英尺印第安納石灰石和花崗岩、1,000萬塊磚和730噸鋁材和不銹鋼。1945年7月一個星球六的清晨,一架美國B-25轟炸機撞在79層的天主教戰爭救濟服務公司(Catholic War Relief Services)的辦公室,當場造成14人死亡,盡管部分地方發生了火災並出現20英尺深的裂縫,但是帝國大廈仍於星期一正常營業。1931至1972年間,帝國大廈一直保持著世界最高建築的頭銜,直至世貿中心建成後才奪走了這一桂冠。
建築師:Shreve, Lamb & Harmon Associates 開發商:John J. Raskob和Alfred E. Smith
9.在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竣工之前,香港中環廣場是香港最高的建築,其最高一層建有金字塔形的中庭,此處便是世界上最高的教堂的所在地。它位於香港灣仔港灣道18號,是美國境外第二幢打破1000英尺高度的建築,於1992年竣工。它的佔地面積為7,23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為173,000平方米,高374米(1,227英尺)。它採用鋼筋混凝土結構建成,高78層(其中58層為辦公室),耗資44億港幣(約5.7億美元)。
建築師:DLN Architects & Engineers 開發商:新鴻基地產發展有限公司(Sun Hung Kai Properties Ltd.)、Ryoden Development Ltd.和信和置業有限公司(Sino Land Company Limited)
10.阿聯酋大廈於1999年11月竣工,其官方的准確高度是354.6米。
位置:阿聯酋迪拜Sheikh Zayed Road;
結構高度:355 m(1,163英尺); 樓層數:54層;
竣工時間:2000年;業主:Sheikh Maktoum; 建築設計:Norr Group Consultants Int. Ltd、Hazel W.S. Wong、Woods Bagot United Arab Emirates;
施工公司:NASA Multiplex、Belhasa; 框架施工:Sendai Eversendai Engineering Group;
結構工程:Hyder Consulting Middle East Limited; 機械工程:Donald Smith, Seymour & Rooley;
室內設計:Al Habtoor Marble Company L.L.C.; 電梯供應商:三菱電梯(Mitsubishi Elevator and Escalator);
玻璃供應商:Emirates Glass; 鋼材供應商:Cleveland Bridge Ltd;
11.怡安中心
1970年4月6日,怡安中心舉行破土動工儀式,當時一架置身飛機盤旋在現址上方向世人展示該中心建成後的高度。1973至1974年間,它一直是芝加哥最高的建築,後來被西爾斯塔(Sears Tower)超越。
位置:美國芝加哥市中心New Eastside; 結構高度:346 m(1,136英尺);
樓層高:83層; 竣工時間:1973年;
業主:Wells 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 Inc.; 開發商:印地安納標准石油公司(Standard Oil Company of Indiana);
建築設計:Edward Durell Stone & Associates、Busby Perkins + Will Architects Co.; 結構工程:Busby Perkins + Will Architects Co.;
景觀設計:Jacobs/Ryan Associates; 岩土工程:STS Consultants, Ltd.;
電梯供應商:奧的斯電梯公司(Otis Elevator Co.); 密封劑與粘合劑供應商:Sager Sealant Corporation;
12. 中環中心
位置:中國香港香港島; 結構高度:346 m(1,135英尺);
樓層數:73層; 竣工時間:1998年;
開發商:Cheung Kong (Holdings) Ltd.; 建築設計:DLN Architects & Engineers;
施工公司:Paul Y-ITC Construction; 結構工程:Maunsell Group;
景觀設計:Belt Collins Hong Kong Ltd.; 岩土工程:Maunsell Group;
電梯供應商:奧的斯電梯有限公司(Otis Elevator Company (H.K.) Limited);
13.武漢國際證券大廈
位置:中國武漢; 結構高度:331 m(1,087英尺);
樓層數:68層; 竣工時間:2005年;
開發商:延津實業有限公司;
14.1930~1931年間,克萊斯勒大廈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築,後來被紐約的帝國大廈所超越。
位置:美國紐約曼哈頓區East 42nd Street; 結構高度:319 m(1,046英尺);
樓層數:77層; 竣工時間:1930年;
業主:GVP AG; 開發商:沃爾特·P.克萊斯勒(Walter P. Chrysler);
建築設計:威廉·范·阿倫(William Van Alen); 施工公司:Fred T. Ley & Company, Inc.;
結構工程:Ralph Squire & Sons; 消防工程:AK Proctions LLC;
電梯供應商:奧的斯電梯公司(Otis Elevator Company); 鋼材供應商:Bethlehem Steel Company;
承租戶:Jenkens & Gilchrist PC;
15.美國銀行廣場是美國南部最高的建築,整個建造過程僅耗時14個月,是1,000英尺大廈中施工進度最快的建築之一。它佔地3.7英畝,正面以45度角面對毗鄰的街道,因此北面和南面看到的輪廓最大。建築的頂部是一個金字塔形的鋼架,形成一個高90英尺的尖頂,面積為450平方英尺,採用23開金葉進行裝飾。
位置:美國亞特蘭大市中心區600 Peachtree Street NE; 結構高度:312 m(1,023英尺);
樓層數:55層; 竣工時間:1992年;
業主:CSC Associates, LP; 建築設計:Kevin Roche John Dinkeloo & Associates LLC;
施工公司:Beers Skanska, Inc.; 結構工程:CBM Engineers、Newcomb & Boyd;
機械工程:Environmental Systems Design; 景觀設計:Gibbs Landscape;
電梯供應商:奧的斯電梯公司(Otis Elevator Co.); 系統供應商:HighRise Systems, Inc.;
承租戶:美國銀行、永安公司(Ernst & Young)、Hunton & Williams和波士頓顧問集團(The Boston Consulting Group);
16.聯邦銀行大廈(US Bank Tower)
大廈的設計可經受里氏8.3級的地震,它是世界上建造在主地震區最高的建築,是1997年電影《獨立日》中第一幢被異族入侵者毀壞的建築。在它的屋頂上,建有世界上最高的直升機停機坪。
位置:美國洛杉磯商業中心區633 West Fifth Street; 結構高度:310 m(1,018英尺);
樓層數:73層; 竣工時間:1989年;
業主:Maguire Properties, Inc.; 建築設計:Pei Cobb Freed & Partners、Ellerbe Becket, Inc.;
結構工程:CBM Engineers; 景觀設計:Lawrence Halprin & Associates;
電梯供應商:奧的斯電梯公司(Otis Elevator Co.); 承租戶:Latham & Watkins律師事務所、Thomson Financial;
17.馬來西亞電信大廈(Menara Telekom)
它的設計深受竹筍的影響,而竹筍則被視為馬來西亞的象徵。它設有一個可容納2500名觀眾的專業表演劇場、展覽大廳和一個娛樂中心。
位置:馬來西亞吉隆坡; 結構高度:310 m(1,017英尺);
樓層數:55層; 竣工時間:2001年;
建築設計:Hijjas Kasturi Associates; 施工公司:Peremba Construction;
模板與腳手架工程:PERI-HORY Malaysia Formwork Sdn Bhd;
18.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大廈(AT&T Corporate Center)
位置:美國芝加哥市中心South Franklin Street; 結構高度:307 m(1,007英尺);
樓層數:60層; 竣工時間:1989年;
開發商:Stein & Company; 建築設計:Skidmore, Owings & Merrill LLP;
結構工程:Skidmore, Owings & Merrill LLP; 岩土工程:STS Consultants, Ltd.;
消防工程:Gage-Babcock & Associates; 電梯供應商:奧的斯電梯公司(Otis Elevator Co.);
19.剛建成時,摩根大通大廈是美國國內除紐約和芝加哥外最高的建築,同時也是世界上第七高的大廈。
位置:美國休斯敦內環東區600 Travis Street; 結構高度:305 m(1,002英尺);
樓層數:72層; 竣工時間:1982年;
建築設計:貝聿銘建築師事務所(I.M. Pei & Partners)、3D/International; 施工公司:Peterson Beckner Instries;
結構工程:CBM Engineers; MEP工程:I.A. Naman + Associates, Inc.;
承租戶:Andrews & Kurth L.L.P.、摩根大通集團(JP Morgan Chase & Co.);
② 現在世界上最高的大樓是
1.台北101塔原名台北國際金融中心,位於中國台灣省台北市信義區,工程於2004年竣工,是現今世界上最高的建築。它的高度為509米(1,671英尺),共有地上101層和地下5層,內設購物中心、銀行、證券交易所、餐廳和觀景台。它採用一個重達800噸的調諧質量阻尼系統來保持大廈的穩定性,系統放置在餐廳層和觀景台間。大廈裝有兩部觀景電梯,這在世界上非常少見。大廈設有世界第二高的室外觀景台,排在其前的是上海世界貿易金融中心。它的尖塔於2003年10月9日安裝到位,賦予它世界第一高樓的頭銜。
建築師:C.Y. Lee & Partners 開發商:台北金融中心有限公司(Taipei Financial Center Corporation)
2.吉隆坡雙塔位於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曾經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築,整個建築耗資16億美元,工程於1998年竣工。它的高度為452 米(1,483英尺),高88層,其中一幢為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Petronas National Oil)的總部,而另外一幢則是石油公司的關聯公司和跨國公司的辦公室。兩幢建築在41和42層由一座鋼橋連接,橋面距離地面170米(558英尺)。大廈的安保系統包括:刷卡門禁和報警監控系統、閉路電視系統、對講系統和照片識別系統等。兩幢大樓共安裝有76部電梯,其中每幢樓有29部雙層轎廂高速乘客電梯,而每部高速電梯可乘坐26名乘客。
建築師:西薩·佩里建築師事務所(Cesar Pelli & Associates Architects) 開發商:KLCC Holdings Sdn Bhd
3.直至2004年台北101塔建成以前,西爾斯大廈一直保持著「世界最高屋頂」和「世界最高居住層」的桂冠。它由著名的SOM建築師事務所設計,整個施工工期不到兩年半時間,工程於1974年竣工。它的高度為442米(1,450英尺),共108層,內部總共有450萬平方英尺的辦公室和商業空間。在西爾斯大廈開工建設前,大廈的場址被西昆西街(West Quincy Street)一分為二,西爾斯公司為此支付給芝加哥市270萬美元實現了街道分割。
建築師:Skidmore, Owings & Merrill LLP(SOM) 開發商:Sears Roebuck & Co.
4.金茂大廈上海浦東新區陸家嘴中心金融區世紀大街,是中國大陸第一高樓,項目於1993年開工建設,於1998年竣工。它的高度為421米(1,380英尺),共有88層,佔地面積278,707平方米。大廈的88層是一個觀測台,高340.1米,是中國最大、最高的觀測台。它的建築外形採用傳統的中國樣式,特別是層疊的寶塔,建築的設計能承受6級地震和最強的台風。它的53至87層為上海凱悅大酒店。
建築師:Skidmore, Owings & Merrill LLP(SOM) |開發商:上海市對外貿易中心有限公司
5.香港國際金融中心位於香港島金融區,是香港最高的建築,工程於2003年竣工。它的高度為415米(1,362英尺),共有88層,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安裝雙層轎廂高速電梯的建築之一。當施工進行到第30層的時候,9·11慘劇發生了,這對項目小組無疑是一個打擊,因為國際金融中心與世貿中心幾乎等高。後來,由消防、風險、安全和結構工程組成的專家小組展開了為期四周的研究與分析,就9·11事件給高層建築的設計和施工的暗示做出了回復。在施工的高峰期,有3500多來自世界各地的工人多來自世界各地的工人同時在施工場地工作。香港金融管理局(Hong Kong Monetary Authority)花費了4.8億美元買下了頂部的幾層作為其辦公室。香港國際金融中心作為香港第一高樓不會持續很長時間,因為聯合廣場七期正在建設中,2007年竣工時後者將成為新的第一高樓。該中心曾作為好萊塢電影《古墓麗影II》的特寫鏡頭出現在劇中。
建築師:Rocco Design Limited; 開發商:新鴻基地產發展有限公司(Sun Hung Kai Properties Ltd.)、恆基兆業地產有限公司(Henderson Land Development)、香港中華煤氣有限公司(The Hong Kong and China Gas Company Ltd.)和Sun Chung Estate Company Ltd;
6.中信廣場位於廣州市天河區天河北路,1997至1998年間曾是亞洲最高的建築,它於1993年開工建設,於1997年竣工。它的高度為391米(1,283英尺),共有80層,佔地面積205,239平方米。中信廣場是世界上最高的鋼筋混凝土建築,它的兩座裙樓是中信廣場公寓。
建築師:DLN Architects & Engineers 開發商: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
施工方:香港建設有限公司(Hong Kong Construction (Holdings) Ltd.)
7.深圳信興廣場位於深圳羅湖區深南東路5002號,是中國最高的「鋼鐵」建築,其內設有辦公室、公寓、停車場和購物中心。購物中心高五層,配有四部自動扶梯、五部載客電梯和兩部貨梯,面積為3,450至4,900平方米。它的施工進度神速,9天內建成4層,整個工程於1996年竣工。它高為384米(1,260英尺),共有69層。
建築師:K.Y. Cheung Design Associates 開發商:Karbony Investment、國際德祥集團有限公司(International Tak Cheung Holdings)、Kumagai Gumi Co.和Playmates Properties Ltd.
8.帝國大廈位於紐約曼哈頓區第五大街,建於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土方開挖始於1930年1月22日,當時它超過克萊斯勒大廈成為世界上最高的大樓。在規劃和施工期間,它的設計方案曾做過16次改動,然而3000名工人還是以創紀錄的一年零四十五天(包括節假日)完成了大廈的建造工作。它的高度為381米(1,250英尺),共有102層,總耗資4,100萬美元。帝國大廈的建造使用了60,000噸鋼材、200,000立方英尺印第安納石灰石和花崗岩、1,000萬塊磚和730噸鋁材和不銹鋼。1945年7月一個星球六的清晨,一架美國B-25轟炸機撞在79層的天主教戰爭救濟服務公司(Catholic War Relief Services)的辦公室,當場造成14人死亡,盡管部分地方發生了火災並出現20英尺深的裂縫,但是帝國大廈仍於星期一正常營業。1931至1972年間,帝國大廈一直保持著世界最高建築的頭銜,直至世貿中心建成後才奪走了這一桂冠。
建築師:Shreve, Lamb & Harmon Associates 開發商:John J. Raskob和Alfred E. Smith
9.在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竣工之前,香港中環廣場是香港最高的建築,其最高一層建有金字塔形的中庭,此處便是世界上最高的教堂的所在地。它位於香港灣仔港灣道18號,是美國境外第二幢打破1000英尺高度的建築,於1992年竣工。它的佔地面積為7,23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為173,000平方米,高374米(1,227英尺)。它採用鋼筋混凝土結構建成,高78層(其中58層為辦公室),耗資44億港幣(約5.7億美元)。
建築師:DLN Architects & Engineers 開發商:新鴻基地產發展有限公司(Sun Hung Kai Properties Ltd.)、Ryoden Development Ltd.和信和置業有限公司(Sino Land Company Limited)
10.阿聯酋大廈於1999年11月竣工,其官方的准確高度是354.6米。
位置:阿聯酋迪拜Sheikh Zayed Road;
結構高度:355 m(1,163英尺); 樓層數:54層;
竣工時間:2000年;業主:Sheikh Maktoum; 建築設計:Norr Group Consultants Int. Ltd、Hazel W.S. Wong、Woods Bagot United Arab Emirates;
施工公司:NASA Multiplex、Belhasa; 框架施工:Sendai Eversendai Engineering Group;
結構工程:Hyder Consulting Middle East Limited; 機械工程:Donald Smith, Seymour & Rooley;
室內設計:Al Habtoor Marble Company L.L.C.; 電梯供應商:三菱電梯(Mitsubishi Elevator and Escalator);
玻璃供應商:Emirates Glass; 鋼材供應商:Cleveland Bridge Ltd;
11.怡安中心
1970年4月6日,怡安中心舉行破土動工儀式,當時一架置身飛機盤旋在現址上方向世人展示該中心建成後的高度。1973至1974年間,它一直是芝加哥最高的建築,後來被西爾斯塔(Sears Tower)超越。
位置:美國芝加哥市中心New Eastside; 結構高度:346 m(1,136英尺);
樓層高:83層; 竣工時間:1973年;
業主:Wells 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 Inc.; 開發商:印地安納標准石油公司(Standard Oil Company of Indiana);
建築設計:Edward Durell Stone & Associates、Busby Perkins + Will Architects Co.; 結構工程:Busby Perkins + Will Architects Co.;
景觀設計:Jacobs/Ryan Associates; 岩土工程:STS Consultants, Ltd.;
電梯供應商:奧的斯電梯公司(Otis Elevator Co.); 密封劑與粘合劑供應商:Sager Sealant Corporation;
12. 中環中心
位置:中國香港香港島; 結構高度:346 m(1,135英尺);
樓層數:73層; 竣工時間:1998年;
開發商:Cheung Kong (Holdings) Ltd.; 建築設計:DLN Architects & Engineers;
施工公司:Paul Y-ITC Construction; 結構工程:Maunsell Group;
景觀設計:Belt Collins Hong Kong Ltd.; 岩土工程:Maunsell Group;
電梯供應商:奧的斯電梯有限公司(Otis Elevator Company (H.K.) Limited);
13.武漢國際證券大廈
位置:中國武漢; 結構高度:331 m(1,087英尺);
樓層數:68層; 竣工時間:2005年;
開發商:延津實業有限公司;
14.1930~1931年間,克萊斯勒大廈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築,後來被紐約的帝國大廈所超越。
位置:美國紐約曼哈頓區East 42nd Street; 結構高度:319 m(1,046英尺);
樓層數:77層; 竣工時間:1930年;
業主:GVP AG; 開發商:沃爾特·P.克萊斯勒(Walter P. Chrysler);
建築設計:威廉·范·阿倫(William Van Alen); 施工公司:Fred T. Ley & Company, Inc.;
結構工程:Ralph Squire & Sons; 消防工程:AK Proctions LLC;
電梯供應商:奧的斯電梯公司(Otis Elevator Company); 鋼材供應商:Bethlehem Steel Company;
承租戶:Jenkens & Gilchrist PC;
15.美國銀行廣場是美國南部最高的建築,整個建造過程僅耗時14個月,是1,000英尺大廈中施工進度最快的建築之一。它佔地3.7英畝,正面以45度角面對毗鄰的街道,因此北面和南面看到的輪廓最大。建築的頂部是一個金字塔形的鋼架,形成一個高90英尺的尖頂,面積為450平方英尺,採用23開金葉進行裝飾。
位置:美國亞特蘭大市中心區600 Peachtree Street NE; 結構高度:312 m(1,023英尺);
樓層數:55層; 竣工時間:1992年;
業主:CSC Associates, LP; 建築設計:Kevin Roche John Dinkeloo & Associates LLC;
施工公司:Beers Skanska, Inc.; 結構工程:CBM Engineers、Newcomb & Boyd;
機械工程:Environmental Systems Design; 景觀設計:Gibbs Landscape;
電梯供應商:奧的斯電梯公司(Otis Elevator Co.); 系統供應商:HighRise Systems, Inc.;
承租戶:美國銀行、永安公司(Ernst & Young)、Hunton & Williams和波士頓顧問集團(The Boston Consulting Group);
16.聯邦銀行大廈(US Bank Tower)
大廈的設計可經受里氏8.3級的地震,它是世界上建造在主地震區最高的建築,是1997年電影《獨立日》中第一幢被異族入侵者毀壞的建築。在它的屋頂上,建有世界上最高的直升機停機坪。
位置:美國洛杉磯商業中心區633 West Fifth Street; 結構高度:310 m(1,018英尺);
樓層數:73層; 竣工時間:1989年;
業主:Maguire Properties, Inc.; 建築設計:Pei Cobb Freed & Partners、Ellerbe Becket, Inc.;
結構工程:CBM Engineers; 景觀設計:Lawrence Halprin & Associates;
電梯供應商:奧的斯電梯公司(Otis Elevator Co.); 承租戶:Latham & Watkins律師事務所、Thomson Financial;
17.馬來西亞電信大廈(Menara Telekom)
它的設計深受竹筍的影響,而竹筍則被視為馬來西亞的象徵。它設有一個可容納2500名觀眾的專業表演劇場、展覽大廳和一個娛樂中心。
位置:馬來西亞吉隆坡; 結構高度:310 m(1,017英尺);
樓層數:55層; 竣工時間:2001年;
建築設計:Hijjas Kasturi Associates; 施工公司:Peremba Construction;
模板與腳手架工程:PERI-HORY Malaysia Formwork Sdn Bhd;
18.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大廈(AT&T Corporate Center)
位置:美國芝加哥市中心South Franklin Street; 結構高度:307 m(1,007英尺);
樓層數:60層; 竣工時間:1989年;
開發商:Stein & Company; 建築設計:Skidmore, Owings & Merrill LLP;
結構工程:Skidmore, Owings & Merrill LLP; 岩土工程:STS Consultants, Ltd.;
消防工程:Gage-Babcock & Associates; 電梯供應商:奧的斯電梯公司(Otis Elevator Co.);
19.剛建成時,摩根大通大廈是美國國內除紐約和芝加哥外最高的建築,同時也是世界上第七高的大廈。
位置:美國休斯敦內環東區600 Travis Street; 結構高度:305 m(1,002英尺);
樓層數:72層; 竣工時間:1982年;
建築設計:貝聿銘建築師事務所(I.M. Pei & Partners)、3D/International; 施工公司:Peterson Beckner Instries;
結構工程:CBM Engineers; MEP工程:I.A. Naman + Associates, Inc.;
承租戶:Andrews & Kurth L.L.P.、摩根大通集團(JP Morgan Chase & Co.);
③ 美國十大財團的十大財團簡介
(Rockefeller Financ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是以洛克菲勒家族的石油壟斷為基礎,通過不斷控制金融機構,把勢力范圍伸向國民經濟各部門的美國最大的壟斷集團。創始人J.D.洛克菲勒以石油起家,1863年在克利夫蘭開辦煉油廠,1870年以該廠為基礎,擴大組成俄亥俄標淮(原譯美字)石油公司,又很快壟斷了美國的石油工業,並以其獲得的巨額利潤,投資於金融業和製造業,經濟實力發展迅猛。資產總額在1935年僅66億美元,至1960年增至826億美元,25年中增長了11.5倍。其後又繼續獲得巨大發展,1974年資產總額增達3305億美元,超過了摩根財團,躍居美國十大財團的首位。美國最大的石油公司有16家,其中有8家屬於洛克菲勒財團。
洛克菲勒財團是以銀行資本控制工業資本的典型。它擁有一個龐大的金融網,以大通曼哈頓銀行為核心,下有紐約化學銀行、都會人壽保險公司以及公平人壽保險公司等百餘家金融機構。通過這些金融機構,直接或間接控制了許多工礦企業,在冶金、化學、橡膠、汽車、食品、航空運輸、電訊事業等各個經濟部門以及軍火工業中佔有重要地位。在它控制下的軍火公司有: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公司、馬丁·馬里埃塔公司(與梅隆財團共同控制)、斯佩里·蘭德公司和威斯汀豪斯電氣公司(與梅隆財團共同控制)等。洛克菲勒財團還單獨或與其他財團共同控制著聯合航空公司、泛美航空公司、美國航空公司、環球航空公司和東方航空公司等5家美國最大的航空公司。
1973年能源危機以後,石油輸出國組織國家同美國壟斷資本展開了針鋒相對的斗爭,給洛克菲勒財團以沉重打擊。該財團採取各種措施挽回這種不利的局面。首先參與美國國內石油的開發,爭取國內沿海地區近海油田的租賃權,1976年獲得阿拉斯加和大西洋沿岸中部的石油租賃地130萬英畝。又與英荷殼牌石油公司共同開發英國北海油田。它還滲入能源工業的其他有關部門。此外,還大力向石油化學工業發展。
洛克菲勒財團不但在經濟領域里占統治地位,在政府中也安插了一大批代理人,左右著美國政府的內政外交政策。它還通過洛克菲勒基金會、洛克菲勒兄弟基金會等組織,向教育、科學、衛生以至藝術和社會生活各方面滲透,以擴大其影響。
但是洛克菲勒財團80年代以來,經濟實力日益衰退,地位也隨之下降,已為摩根財團所超過。主要是因為美國財團互相滲透,洛克菲勒財團所屬的大企業如埃克森公司等和大銀行如大通曼哈頓銀行等,都已受到別的財團的滲透而成為共同控制的企業。 (Morgan Financ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19世紀末20世紀初形成,為統治美國經濟的壟斷資本財團。創始人J.P.摩根在其父J.S.摩根資財的基礎上,1871年與人合夥創辦德雷克塞爾—摩根公司,從事投資與信貸等銀行業務。1894年合夥人逝世,由其獨資經營,1895年改名為J.P.摩根公司,並以該公司為大本營,向金融事業和經濟各部門(諸如鋼鐵、鐵路以及公用事業等)擴張勢力,開始形成壟斷財團。1912年,摩根財團控制了金融機構13家,合計資產總額30.4億美元,其中以摩根公司實力為最雄厚,稱雄於美國金融界,華爾街的金融老闆稱摩根公司為「銀行家的銀行家」。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摩根財團大發橫財,戰後以其雄厚的金融資本,滲入國民經濟各個部門;30年代,摩根財團所控制的大銀行、大企業的資產總額占當時美國八大財團的50%以上。
由於財團之間的競爭不斷加劇,其他財團又無不以摩根財團為進攻的主要目標,因而其實力地位相對下降,曾一度為洛克菲勒財團所超過。為挽回頹勢,它採取了多種措施。在金融方面,利用雄厚的金融基礎,擴展實力。在工業方面,積極開拓新興技術工業,60年代以來,在電子計算機、高速復印機和微型膠卷等工藝部門中,已躍居首位。財團所屬的國際商業機器公司,是全世界生產電子計算機最大的企業。財團原來基礎較好的電器設備、電力設備和原子能設備等工業也取得很大發展。在軍火工業方面,摩根財團控制的通用電氣公司、通用動力公司和格魯曼飛機公司,名列美國國防部最大軍火承包商的前茅。至70年代後期,摩根財團的信託資產迅速增長,大大超過了其他財團,加以電子計算機等尖端技術工業的興起,又使該財團的經濟實力成倍增長。摩根財團不論在控制的企業數目和擁有的資產方面,又都凌駕於洛克菲勒財團之上。
摩根財團在金融業方面擁有雄厚的基礎。其主要支柱是J.P.摩根公司。摩根公司是世界最大跨國銀行之一,在國內有10個子公司和許多分支行,還有1000多個通信銀行。在國外約20個大城市設有支行或代表處,在近40個國家的金融機構中擁有股權。其經營特點是大量買賣股票和經營巨額信託資產。它控制著外國37個商業銀行、開發銀行、投資公司和其他企業的股權。此外,還有製造商漢諾威公司、紐約銀行家信託公司以及西北銀行公司、謹慎人壽保險公司以及紐約人壽保障公司等。在工礦企業方面主要有國際商業機器公司、通用電氣公司、國際電話電報公司、美國鋼鐵公司以及通用汽車公司等;在公用事業方面則有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和南方公司。
(First National City Bank Financ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是戰後興起的東部大財團。歷史雖短,但其控制的資產總額已超過幾家老財團,躍居十大財團的前列。該財團以第一花旗銀行為核心,依靠它的巨額資金,向軍火工業(如火箭、導彈以及飛機等)和民用工業(如電子、化工、石油以及有色冶金等)擴張勢力,控制了一大批著名的大企業和大公司。它也是對外擴張最活躍的財團之一。
第一花旗銀行的前身是創立於1812年的紐約花旗銀行,該行為華爾街最老的銀行之一。至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受斯蒂爾曼和洛克菲勒兩大家族的控制,作為標准石油系統(美孚石油系統)資金調度中心,並因此獲得迅速發展。30年代受到世界經濟危機的打擊,業務一蹶不振。在50年代發生的企業兼並浪潮中,它又重新活躍起來,1955年與紐約第一國民銀行合並,更名為紐約第一花旗銀行,1962年改用現名。以該銀行為核心形成了第一花旗銀行財團,擠入美國十大財團的行列。
第一花旗銀行財團所以發展得如此迅速,主要是由於該財團的經濟實力是由第一花旗銀行同與軍火生產有密切關系的大公司和大企業所構成。它所控制的從事軍火生產的波音公司和聯合飛機公司,除生產大型民航客機外,歷來都是美國主要的軍火承包商,主要承包噴氣式轟炸機、民兵Ⅲ洲際導彈、阿波羅計劃以及製造火箭和宇宙空間發射器等軍用產品,每年從軍事訂貨中獲得驚人的高額利潤。財團所屬其他企業還有大西洋里奇菲爾德石油公司(與摩根財團共同控制)、菲利普斯石油公司(與摩根財團共同控制)、施樂公司、明尼蘇達采礦與製造公司、履帶拖拉機公司(與摩根財團和杜邦財團共同控制)以及生產電子計算機的國民現金出納機公司。在商業方面則有彭尼公司(與摩根財團共同控制)和珠寶商店(與芝加哥財團共同控制)。上述企業都在國內外居於壟斷地位。 (Du pont Financ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是由杜邦家族組成的依靠化學工業和軍火工業起家的財團。創始人為法國移民E.I.杜邦·德內穆爾。他在法國大革命期間逃到美國,1802年在特拉華州威爾明頓市創辦杜邦公司,經營火葯生意;經過杜邦家族5代人的經營,終於使杜邦公司變成典型的家族托拉斯。杜邦公司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資產從戰前的7500萬美元增加到1918年的3億美元;成為當時最大的壟斷公司之一。杜邦財團也由此形成。1935年,杜邦財團的資產總額增達26.3億美元,在當時的美國八大財團中居於第六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杜邦財團從五角大樓獲得價值210億美元的軍事訂貨,戰後又參加原子彈的製造,經濟實力大為增強,在十大財團中躍居第五位;但至60年代,由於財團之間的競爭加劇,杜邦財團的地位下降,退居第九位。
杜邦財團的經濟實力以工礦業為主。1974年該財團的工礦企業資產占其資產總額的69%。工業資本又主要集中在杜邦公司和通用汽車公司。杜邦公司是美國最大的化學公司,其所需原料80%是石油。自1973年以來,一再受到石油危機的沖擊。80年代以來,該公司轉向發展塑料工業和大力開展科學研究,生產不以石油為原料的產品,如用微生物發酵生產合成纖維等。杜邦財團的另一家大公司通用汽車公司(與摩根財團共同控制),是美國規模最大的汽車公司。
杜邦財團的銀行資本較其他財團薄弱,缺少一個資金雄厚的金融機構作為核心,長期來,其金融業務不得不依附於摩根財團和其他財團提供資金。杜邦財團是一個典型的家族托拉斯,杜邦財團基本上是由杜邦家族組成,其資本多半是家族的財富。所有重要職務都為家族的成員所控制,直到70年代上半期;公司的董事長和總經理才相繼由外界「能人」擔任。
杜邦家族是美國最古老、最富有、最奇特的財富家族。這個家族至今已保持了200年長盛不衰,世所罕見。20世紀90年代杜邦家族控制財富1500億美元,出了250個大富豪,50個超級富豪。其家族創始人是伊雷內.杜邦,靠製造火葯發財,後來因一次火葯大爆炸,家族財富盪然無存。20世紀初杜邦家族出了杜邦「三巨頭」。他們再次創業,將家族帶入史無前例的鼎盛時期。這個家族視家族財富為第二生命,權力傳代非常獨特。在第三代中,家族內部至少有10對堂表親之間的婚配,成為美國近親聯姻最多的大家族。 (Boston Financ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也是美國最老的壟斷財團之一。它是由19世紀經營奴隸貿易而致富的波士頓地區的洛威爾、勞倫斯、亞當斯以及洛奇等家族同新興的肯尼迪家族聯合組成的。當時,這幾個家族把從海外殖民掠奪中積累起來的巨額資金投資於商業銀行、保險事業和投資公司,並依靠這些金融機構提供資金,經營紡織、製革、製鞋、服裝、食品以及化工等輕紡工業。由於輕紡工業發展迅速,至20世紀初,波士頓這幾家世代互相通婚的家族,便以波士頓第一國民銀行為核心,形成了波士頓財團。
波士頓第一國民銀行創立於1859年。1903年與馬薩諸塞銀行合並後,仍稱波士頓第一國民銀行。它是美國最早的一家跨國銀行。除銀行外,波土頓財團還擁有4家著名的保險公司,以約翰·漢科克互惠人壽保險公司和馬薩諸塞互惠人壽保險公司為最大。
波士頓財團在工礦企業方面的實力不及東部大財團。它所控制的工業原來主要是輕紡工業,從50年代起,利用麻省理工學院的科研成果發展新興技術工業,從輕紡工業轉向電子、光學、空間、導彈等方面發展。例如它所控制的特克斯特隆公司,戰後兼並了許多中小公司,實力壯大,經營方向也由輕紡工業轉向宇航工業和電子工業發展,成為擁有70多家子公司的多樣化公司。它既製造航空和宇航產品、各種電子部件、飛機部件,又經營鍾表發條、傢具和家禽等行業。它的一家於公司貝爾宜升飛機公司,是一家軍火出口商,為五角大樓和外國製造直升飛機。波士頓財團在發展新興技術工業方面具有優越的技術力量,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著名大學的科研成果,有力地推動了波士頓地區尖端工業的發展。其所屬特克斯特隆公司、雷錫昂公司和波拉羅伊德公司等,由於新興技術工業的刺激,經濟實力增長很快。在政治上,波士頓財團曾聯合洛克菲勒財團支持J.F.肯尼迪擔任總統。肯尼迪入主白宮,替波土頓財團爭得大批軍事訂貨,引起摩根財團的強烈不滿。1963年11月盟日肯尼迪遇刺身亡,給波士頓財團一大打擊,使它在同其他財團的競爭中地位不斷下降。 (Mellon Financ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是以梅隆家族為中心,以金融起家的大壟斷資本集團。創始人T.梅隆於1869年創辦托馬斯.梅隆父子銀行,發展迅速。1902年改名梅隆國民銀行是梅隆財團賴以起家的金融支柱。它以此為起點,逐步與工業資本融合,財團逐步形成。梅隆財團所控制的金融機構,除梅隆國民銀行外,還有匹茲堡國民銀行和通用再保險公司。長期來,梅隆財團通過這些金融機構控制了匹茲堡地區的銀行資本和工業資本。
梅隆財團所控制的工礦企業,資格最老的是美國鋁公司。它的前身是匹茲堡冶煉公司,1890年就為梅隆父子銀行所控制。1910年以來,美國鋁公司一直壟斷著美國鋁的生產,是梅隆財團的工業支柱之一。另一個重要工業支柱是海灣石油公司。它是美國最大的石油壟斷企業之一,主要業務包括石油開采、提煉、運輸和銷售;80年代以來擴大了石油化工和乙烯的生產能力,在美國化學公司中占第三位。梅隆財團在鋼鐵工業生產中也佔有一定的地位,擁有阿姆科鋼鐵公司(與洛克菲勒財團、克利夫蘭財團共同控制)、國民鋼鐵公司(與克利夫蘭財團共同控制)及惠靈—匹茲堡鋼鐵公司、阿勒格尼—勒德盧姆工業公司等4家大鋼鐵公司。此外,財團還擁有威斯汀豪斯電氣公司(與洛克菲勒財團共同控制)、固特異輪胎橡膠公司(與洛克菲勒、芝加哥及克利夫蘭財團共同控制)及羅克韋爾國際公司。羅克韋爾公司末受任何財團滲透,專門設計和製造飛機、導彈以及火箭,長期以來一直是五角大樓和國家宇航局的主要承包商,獲利甚巨。 (Cleveland Finan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以所在地克利夫蘭得名。
19世紀後半葉,克利夫蘭地區的幾家相互密切聯系的富豪家族,主要有馬瑟、漢納、漢弗萊、伊頓等家族,利用當地豐富的煤鐵資源,創辦鋼鐵工業,獲得巨額利潤後,又投資於銀行業,並向橡膠工業和鐵路運輸方面發展。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具備了財團的條件,1935年擁有資產14億美元,為當時美國的第八家財團。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又獲得進一步發展,1955年資產增達157億美元,上升為美國第六家財團。60年代,由於財團所處的地區限制,實力衰退。
克利夫蘭財團的經濟實力以鋼鐵、橡膠、鐵路運輸等部門為主,在美國基本工業中有一定的地位。鋼鐵工業是該財團的主要利益所在,它控制了美國最大10家鋼鐵公司中的4家,即共和鋼鐵公司、萊克斯—楊斯頓公司、阿姆科鋼鐵公司(與梅隆財團、洛克菲勒財團共同控制)和國民鋼鐵公司(與梅隆財團共同控制)。克利夫蘭財團在美國橡膠工業中也有重要利益,美國最大的兩家橡膠公司——固特異輪胎橡膠公司和費爾斯通輪胎橡膠公司,均為克利夫蘭和其他財團共同控制。克利夫蘭財團金融資本薄弱,它擁有的克利夫蘭信託公司等5家金融機構,實力有限,籌措資金只得仰賴東部財團,特別是摩根財團的金融機構。 (Chicago Finan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是美國中西部地區的財團。20世紀初期,由當地的富豪家族麥考密克家族、伍德家族及新興的克朗家族組成,以芝加哥地區為活動中心而得名。
芝加哥地區氣候適宜,雨量充足,土地肥沃,宜於發展農牧業,很早就成為美國重要的糧食區和牲畜區。農業和畜牧業發達,肉類加工和農業機械工業隨之發展,很快就使芝加哥地區成為僅次於紐約的工商業中心和金融中心。這些富豪家族結合在一起,形成了壟斷財團。1935年擁有資產43億美元,在當時美國八大財團中居於第四位。
芝加哥財團的金融實力比較雄厚,擁有5家大銀行:大陸伊利諾伊公司、第一芝加哥公司、哈里斯銀行公司、北方信託公司以及美國銀行公司。此外,還有兩家保險公司:西納(CNA)金融公司和各州保險公司。近年來,芝加哥財團受到華爾街大財團的排擠,金融實力遠不如前。大陸伊利諾伊公司受到摩根財團的滲透,已成為兩家財團共同控制的公司;第一芝加哥公司又為洛克菲勒財團所控制,芝加哥財團實際上已從屬於這兩個大財團。
芝加哥財團所控制的工業部門,主要是農產品加工工業和傳統的農業機械製造業以及以農業地區為對象的商業。在農產品加工工業方面,它控制了12家肉類加工公司,其中規模較大的有埃斯馬克公司和聯合食品公司。在農業機械方面,它擁有國際收割機公司、履帶拖拉機公司(與洛克菲勒財團兩家財團共同控制)以及迪爾公司。這3家農業機械公司生產的拖拉機佔全國拖拉機銷售市場的60%。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芝加哥財團在石油工業方面的擴展引人注目,它在屬於洛克菲勒財團的印第安納標准石油公司和德士古公司擁有大量投資,而且有重要的人事結合。
芝加哥財團在商業方面佔有重要地位。擁有西爾斯—婁巴克公司、聯合百貨公司、珠寶商店和馬歇爾·菲爾德公司等巨大的商業零售公司。西爾斯—婁巴克公司創立於1866年,20世紀初經營郵購業務獲得巨大發展,零售商店和供應點遍及美國各地,1982年公司資產增366億美元,全年銷售額300億美元,在美國的百貨公司中居於首位。 (California Financ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倔起的新興大財團,包括美洲銀行集團、舊金山集團及格杉磯集團。這三個集團的經濟實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隨著加利福尼亞州軍火工業的迅速發展而獲得急劇增長,特別是金融資本的增長速度尤為驚人,形成以美洲銀行為金融中心的大財團。1974年擁有資產1671億美元,在美國十大財團中居第三位,在美國的政治、經濟生活中起著主要作用。它與南部財團組成一股新興的軍火工業集團勢力,成為與東北部老財團相抗衡的力量。
加利福尼亞財團的金融資本極為雄厚,擁有的主要商業銀行有美洲銀行、西方銀行公司、安全太平洋公司以及舊金山地區的韋爾斯·法戈公司和克羅克國民公司等。
美洲銀行是加利福尼亞財團的金融核心,其前身為義大利移民後裔A.P.基安尼尼於20世紀初所創辦的義大利銀行。由於業務的迅速發展,至20年代就成為美國西部最大的銀行;30年代初,與加利福尼亞美洲銀行合並,改名為美洲銀行(全稱美洲國民信託儲蓄銀行)。第二次世界大戰給它帶來了巨額利潤,超過了當時紐約的大通國民銀行,成為美國最大的商業銀行。只是美洲銀行的最大表決權已為摩根財團和第一花旗銀行財團所控制,加利福尼亞財團在美洲銀行的勢力遠不如前。
加利福尼亞財團所控制的工礦企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以農業和采礦業為主;大戰期間和戰後,由於加利福尼亞州已成為美國最大的軍火生產基地,該財團所控制的工業公司以軍火生產為主。例如洛克希德飛機公司、利頓工業公司以及諾斯羅普公司。這些公司都是美國前十名的軍火商和軍火出口商。戰後,洛克希德飛機公司在美國國防部的軍火訂單中,長期居於首位。但是這些生產軍火的公司的控制權,逐漸落入東部大財團的手裡,加利福尼亞財團的實力地位已相對下降。 (Texas Financ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得克薩斯州倔起的一個新財團,主要是依靠石油工業和軍火工業發展起來的。以K.W.麥基遜、S.理查遜、H.L.亨特、J.柏朗、J.A.埃爾金斯等創立的家族為代表。
得克薩斯財團的銀行資本比較薄弱,雖擁有4家銀行和3家保險公司,但沒有形成強大的金融中心。4家銀行是:達拉斯第一國民銀行、休斯敦第—城市國民銀行、達拉斯共和國民銀行和得克薩斯商業銀行。得克薩斯財團所控制的工礦企業以休斯頓的坦尼科公司為最大。它本是美國最大的一家石油天然氣管道運輸公司,現已發展成多種經營的綜合公司,該公司因受到洛克菲勒財團的滲透,已成為兩家財團共同控制的公司。在軍火工業方面,得克薩斯財團控制了兩家著名的公司。一家是LTV公司(原譯林—特姆科—沃特公司),創辦人J.J.林,善於兼並,在1960年兼並特姆科飛機製造公司,後又於1961年兼並沃特公司(製造飛機和導彈)。80年代以來進行多樣化經營,但仍以製造軍火為主,獲利甚厚,發展迅速。另一家為休斯飛機公司,創辦於1933年,經營業務本限於設計和實驗性製造,1942年才開始商業性生產,製造飛船、偵察攝影機以及各種飛機零件。80年代上半期,該公司生產的電子控制系統和其他電器部件,在美國飛機製造業中處於領先地位,因此該公司生意興隆,營業額大增。此外,得克薩斯財團還擁有一些生產尖端技術工業產品的公司,如得克薩斯儀器公司。
④ 為什麼芝加哥家庭生命保險大廈是第一棟高層建築
A 為什麼芝加哥家庭生命保險大廈是第一棟高層建築?
一、這里的所謂的高層建築,並不單純地以建築的高度來確定的,而是以建築技術來劃分的;當然這里也有個話語權的問題。
二、1885年建成10層高的家庭生命保險大廈(詹尼設計, 1931年被拆除),通常被認為是世界第一棟高層建築。其特點是:
結構上沒有承重牆,整個建築的重量由金屬框架支撐,圓形鑄鐵柱子內填水泥灰,1至6層為鍛鐵工字梁,其餘樓層用鋼梁。標準的梁距5英尺,支撐磚拱樓板。磚石外立面,窗間牆和窗下牆為磚石構造,象幕牆一樣掛在框架之上。建築史稱它為"鋼鐵結構進化中決定性的一步"。
這時期的建築有一個革命性的建築技術:放棄傳統的石頭承重牆,採用一種輕型的鑄鐵結構和石頭或陶磚外牆,框架與外牆分離。
三、高層建築發展史;
1870 年後,高層建築的技術發展進入了新的階段。紐約公正生命保險大廈被認為是高層建築的早期版本,因為除了高度和結構外,它採用了幾乎全部必需的高層建築技術元素。建築採用裝飾性的法國雙重斜坡屋頂,雖只有5層,但高度達到130英尺,並且在辦公樓中首次使用電梯。可以說它是電梯建築或原始高層建築的最早實例。
1871年芝加哥發生火災,建築中鐵部件的失敗教訓促成了建築防火設計的進步。建造者開始在鐵梁和鐵柱外面覆蓋面磚,並應用空心磚樓板,提高金屬骨架的耐火性能。1879年,威廉·詹尼設計第一拉埃特大廈,這個七層貨棧是磚牆與混凝土混合結構。1880 年巴黎建起高312m 的埃菲爾鐵塔,1889年工程師埃菲爾在鐵塔的斜腿上使用了雙轎箱的水力電梯,其中一部能到塔頂。 終於在1885年,真正的高層建築誕生了--10層高的芝加哥家庭生命保險大樓建成。 從此高層建築經歷了一個多世紀的蓬勃發展 。
1880年後的十餘年間,芝加哥取得高層建築發展史上的輝煌成就。大量的建築設計任務吸引了一批有才華的建築工程師(也是建築師)聚集到芝加哥,如: ·詹尼 (設計第一棟高層建築--家庭生命保險公司大樓) ·布思海姆 (設計信託大樓一第一個採用大面積玻璃外牆) ·魯特 (設計蒙納諾克大樓--世界最高磚結構建築) ·沙里文 (高層建築之父) 在這一批巨匠的不斷努力下,形成了影響深遠的"芝加哥學派"。這時期的建築有一個革命性的建築技術:放棄傳統的石頭承重牆,採用一種輕型的鑄鐵結構和石頭或陶磚外牆,框架與外牆分離。
⑤ 曼哈頓1930年有多少摩天大樓
美國的摩天大樓排名折疊編輯本段
名次
中文名稱
英文名稱
高度
樓層
所在城市
興建年份
全球排名
1
西爾斯大廈
Sears Tower
442米(1,451英尺)
110
芝加哥
1974
4
2
帝國大廈
Empire State Building
381米(1,250英尺)
102
紐約
1931
9
3
怡安中心
Aon Center
346米(1,136英尺)
83
芝加哥
1973
14
4
約翰漢考克中心
John Hancock Center
343米(1,127英尺)
100
芝加哥
1969
16
5
克萊斯勒大廈
Chrysler Building
320米(1,050英尺)
77
紐約
1930
22
6
美洲銀行廣場
Bank of America Plaza
312米(1,023 英尺)
55
亞特蘭大
1992
24
7
聯邦銀行大廈
U.S. Bank Tower
310米(1,018英尺)
73
洛杉磯
1990
25
8
美國電話電報公司中心
AT&T Corporate Center
307米(1,007英尺)
60
芝加哥
1989
28
9
JP摩根大通大廈
JPMorgan Chase Tower
305米(1,002英尺)
75
休斯頓
1982
29
10
慎行廣場二號大廈
Two Prudential Plaza
303米(995英尺)
64
芝加哥
1990
31
11
偉斯費高廣場
Wells Fargo Plaza
296米(970英尺)
71
休斯頓
1983
32
12
偉基河畔南311號
311 South Wacker Drive
293米(961英尺)
65
芝加哥
1990
37
13
美國國際大廈
American International Building
290米(952英尺)
66
紐約
1932
39
14
科依大廈
Key Tower
289米(947英尺)
57
克里夫蘭
1991
40
15
自由廣場一號大廈
One Liberty Place
288米(945英尺)
61
費城
1987
42
16
哥倫比亞中心
Columbia Center
295米(967英尺)
76
西雅圖
1985
43
17
川普大樓
Trump Building
283米(927英尺)
71
紐約
1930
47
18
美洲銀行廣場
Bank of America Plaza
281米(921英尺)
72
達拉斯
1985
48
19
花旗集團中心
Citigroup Center
279米(915英尺)
59
紐約
1977
52
20
威廉斯大廈
Williams Tower
275米(901英尺)
64
休斯頓
1983
55
21
文藝復興大樓
Renaissance Tower
270米(886英尺)
56
達拉斯
1974
57
22
北密歇根900
900 North Michigan
265米(871英尺)
66
芝加哥
1989
61
23
美國銀行企業中心
Bank of America Corporate Center
265米(871英尺)
60
夏洛特
1992
62
24
太陽信託廣場
SunTrust Plaza
265米(870英尺)
60
亞特蘭大
1992
63
25
川普世界中心
Trump World Tower
262米(860英尺)
72
紐約
2001
68
⑥ 深圳市上步中路信託大樓
325路到崗廈換乘202路到
荔園小學
下車。
⑦ 美國KPF建築師事務所的發展歷程
成功源自合作與對話――這是KPF一貫秉承的設計哲理,因為其相信:相互認同的設計理念造就因地制宜的設計手法,從而成就與環境和諧共生的建築作品。KPF認為:「相近的理念與認同感可使建築融入環境。」對於KPF這樣一個大型事務所而言,KPF承擔了非同尋常的大量的改建工程。其中包括世界銀行總部、聯合利華倫敦總部以及香港置地廣場。KPF在工作上的合作得到了認可。KPF的公司內網「建築論壇」更是被《建築實錄》描述為一個成功的典範「通過指導支持團隊和充滿新想法的個人,打造了有利的學習環境,並分享最佳實踐」。
成立於美國(1976-1980年)
KPF於1976年成立後不久,美國廣播公司(ABC) 選擇KPF重新設計和改造位於曼哈頓西區的前軍械庫,將其打造為電視演播室和辦公室。以這次合作為開端,KPF與ABC在之後的11年中又繼續合作了14個其他項目。同時,KPF接到來自全國各地的大企業的委託設計項目,包括AT&T和Hercules公司。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KPF有近250名建築師,致力於美國各城市的項目。到1985年,甚至約翰·伯奇(John Burgee) (來自競爭對手John Burgee建築師事務所)稱KPF為「美國最好的商業設計公司」。KPF設計的芝加哥威克大道333號(1983)於1984年被授予美國建築師協會國家榮譽獎,更使得KPF斐聲全美。該建築至今仍然是芝加哥的地標,曾在1995年和1997年兩度被「芝加哥論壇報」的讀者票選為「最受歡迎建築」。1986年,KPF設計的位於辛辛那提市的寶潔公司總部,包括由帕特里夏o康威(Patricia Conway)設計的開放式室內空間,因其創新的設計榮獲美國建築師協會國家榮譽獎。這些項目取得成功後,KPF應邀設計了包括IBM在紐約阿蒙克的全球總部(1997),芝加哥權利信託大廈(1992)和達拉斯聯邦儲蓄銀行(1993)等在內的一系列著名項目。
在20世紀90年代,KPF還承擔了大量的政府和城市公共項目,包括位於紐約弗利廣場的美國法院(1995),位於波特蘭的馬克哈特斐美國法院(1996),位於明尼阿波里斯市的美國法院(1996),布法羅尼亞加拉國際機場(1993)和獲得多個獎項的位於華盛頓的世界銀行總部改造(1996)。
KPF為世界銀行總部設計的方案在國際方案競標中勝出,該競賽吸引了來自26個國家的76位參賽者,KPF的設計方案是入圍參賽作品中唯一保留原有結構的作品。世界銀行作為KPF在華盛頓的第一個項目,其敏銳的設計思路奠定了其後KPF一系列高品質國際項目的基礎。
向歐洲擴張(1980-1990年)
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KPF從一家以企業總部設計聞名的美國公司轉型為一家更為國際化的公司,業務范圍也擴大至事業機構、政府項目和交通建築等領域。
KPF完成了佔地兩個街區的金絲雀碼頭(Canary Wharf) 的大規模重新開發(1987)以及佛里特街上的高盛總部(1987-1991) 。直到今天, KPF還一直被邀請為金絲雀碼頭(Canary Wharf)區域內的建築進行設計,包括高偉紳律師事務所(2002)及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2009)歐洲總部。 KPF在英國的其他項目還包括倫敦泰晤士法院(1998),牛津大學羅瑟米爾美國研究所(2001)和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總體規劃(2002)。 KPF的獲獎設計作品法蘭克福德意志銀行總部(1992),更是被視作為綜合體設計的早期範例,從而進一步提高了公司的國際知名度,鞏固了KPF在設計實踐領域的全球領先地位。KPF之後受邀進行設計的項目遍及歐洲,包括在海牙的Provinciehuis (1998) ,布拉格多瑙河之家(2003) ,阿姆斯特丹世界貿易中心擴建及改造(2004) 和恩德薩公司在馬德里的總部 (2003) 。
向亞洲及全球發展(1990-2009年)
KPF進軍亞洲市場始於日本名古屋的450萬平方英尺(420,000平方米) 的日本鐵路中心大廈(1999) 。KPF在10年中的足跡遍布日本、韓國、印尼、泰國、香港、台灣和中國大陸。其中在亞洲已建成的項目包括上海南京西路的恆隆廣場(2001),日本東京的六本木山(2003),首爾的羅丹美術館(2003),東京美林銀行總部(2004)和上海環球金融中心(2008)。其中,上海環球金融中心於2008年被高層建築和城市居住理事會評為「最佳高層建築」。KPF與著名結構工程師Leslie E. Robertson Associates一起完善其錐形的形式,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上海環球金融中心的樓板和材料效率。除亞洲地區外,KPF在中東地區已建成的項目有阿布扎比投資局總部(2007)和Marina大廈(2008),並在南美、非洲和澳大利亞也有設計作品。
⑧ 世界第一高樓,曾經都在哪些國家存在
1890–1894年:美國紐約世界大樓
1894–1895年:美國紐約曼哈頓壽險大樓
1895–1899年:美國密爾沃基市政廳
1899–1908年:美國紐約公園街大樓
1908–1909年;美國紐約勝家大樓
1909–1913年:美國紐約大都會人壽保險大樓
1913–1930年:美國紐約伍爾沃斯大樓
1930年:美國紐約曼哈頓信託銀行大樓(現名特朗普大樓)
1930–1931年:美國紐約克萊斯勒大廈
1931–1972年:美國紐約帝國大廈(目前保持世界最高紀錄時間最長)
1972–1974年:美國紐約世界貿易中心雙子塔
1974–1998年:美國芝加哥威利斯大廈
1998–2004年:馬來西亞吉隆坡雙峰塔(國家石油大廈)
2004–2010年:台灣台北國際金融中心(台北101)
2010年至今:阿聯酋迪拜哈利法塔,高度:828米,層數:169
⑨ 沙美大樓 原上海信託怎麼樣
一棟具有意義的歷史建築物,記載著上海的歷史。來上海旅遊的朋友,值得去看一下~!
⑩ 世界上最高的大樓是什麼
現在世界上最高的大樓是:台北101塔原名台北國際金融中心
1.台北101塔原名台北國際金融中心,位於中國台灣省台北市信義區,工程於2004年竣工,是現今世界上最高的建築。它的高度為509米(1,671英尺),共有地上101層和地下5層,內設購物中心、銀行、證券交易所、餐廳和觀景台。它採用一個重達800噸的調諧質量阻尼系統來保持大廈的穩定性,系統放置在餐廳層和觀景台間。大廈裝有兩部觀景電梯,這在世界上非常少見。大廈設有世界第二高的室外觀景台,排在其前的是上海世界貿易金融中心。它的尖塔於2003年10月9日安裝到位,賦予它世界第一高樓的頭銜。
建築師:C.Y. Lee & Partners 開發商:台北金融中心有限公司(Taipei Financial Center Corporation)
2.吉隆坡雙塔位於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曾經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築,整個建築耗資16億美元,工程於1998年竣工。它的高度為452 米(1,483英尺),高88層,其中一幢為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Petronas National Oil)的總部,而另外一幢則是石油公司的關聯公司和跨國公司的辦公室。兩幢建築在41和42層由一座鋼橋連接,橋面距離地面170米(558英尺)。大廈的安保系統包括:刷卡門禁和報警監控系統、閉路電視系統、對講系統和照片識別系統等。兩幢大樓共安裝有76部電梯,其中每幢樓有29部雙層轎廂高速乘客電梯,而每部高速電梯可乘坐26名乘客。
建築師:西薩·佩里建築師事務所(Cesar Pelli & Associates Architects) 開發商:KLCC Holdings Sdn Bhd
3.直至2004年台北101塔建成以前,西爾斯大廈一直保持著「世界最高屋頂」和「世界最高居住層」的桂冠。它由著名的SOM建築師事務所設計,整個施工工期不到兩年半時間,工程於1974年竣工。它的高度為442米(1,450英尺),共108層,內部總共有450萬平方英尺的辦公室和商業空間。在西爾斯大廈開工建設前,大廈的場址被西昆西街(West Quincy Street)一分為二,西爾斯公司為此支付給芝加哥市270萬美元實現了街道分割。
建築師:Skidmore, Owings & Merrill LLP(SOM) 開發商:Sears Roebuck & Co.
4.金茂大廈上海浦東新區陸家嘴中心金融區世紀大街,是中國大陸第一高樓,項目於1993年開工建設,於1998年竣工。它的高度為421米(1,380英尺),共有88層,佔地面積278,707平方米。大廈的88層是一個觀測台,高340.1米,是中國最大、最高的觀測台。它的建築外形採用傳統的中國樣式,特別是層疊的寶塔,建築的設計能承受6級地震和最強的台風。它的53至87層為上海凱悅大酒店。
建築師:Skidmore, Owings & Merrill LLP(SOM) |開發商:上海市對外貿易中心有限公司
5.香港國際金融中心位於香港島金融區,是香港最高的建築,工程於2003年竣工。它的高度為415米(1,362英尺),共有88層,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安裝雙層轎廂高速電梯的建築之一。當施工進行到第30層的時候,9·11慘劇發生了,這對項目小組無疑是一個打擊,因為國際金融中心與世貿中心幾乎等高。後來,由消防、風險、安全和結構工程組成的專家小組展開了為期四周的研究與分析,就9·11事件給高層建築的設計和施工的暗示做出了回復。在施工的高峰期,有3500多來自世界各地的工人多來自世界各地的工人同時在施工場地工作。香港金融管理局(Hong Kong Monetary Authority)花費了4.8億美元買下了頂部的幾層作為其辦公室。香港國際金融中心作為香港第一高樓不會持續很長時間,因為聯合廣場七期正在建設中,2007年竣工時後者將成為新的第一高樓。該中心曾作為好萊塢電影《古墓麗影II》的特寫鏡頭出現在劇中。
建築師:Rocco Design Limited; 開發商:新鴻基地產發展有限公司(Sun Hung Kai Properties Ltd.)、恆基兆業地產有限公司(Henderson Land Development)、香港中華煤氣有限公司(The Hong Kong and China Gas Company Ltd.)和Sun Chung Estate Company Ltd;
6.中信廣場位於廣州市天河區天河北路,1997至1998年間曾是亞洲最高的建築,它於1993年開工建設,於1997年竣工。它的高度為391米(1,283英尺),共有80層,佔地面積205,239平方米。中信廣場是世界上最高的鋼筋混凝土建築,它的兩座裙樓是中信廣場公寓。
建築師:DLN Architects & Engineers 開發商: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
施工方:香港建設有限公司(Hong Kong Construction (Holdings) Ltd.)
7.深圳信興廣場位於深圳羅湖區深南東路5002號,是中國最高的「鋼鐵」建築,其內設有辦公室、公寓、停車場和購物中心。購物中心高五層,配有四部自動扶梯、五部載客電梯和兩部貨梯,面積為3,450至4,900平方米。它的施工進度神速,9天內建成4層,整個工程於1996年竣工。它高為384米(1,260英尺),共有69層。
建築師:K.Y. Cheung Design Associates 開發商:Karbony Investment、國際德祥集團有限公司(International Tak Cheung Holdings)、Kumagai Gumi Co.和Playmates Properties Ltd.
8.帝國大廈位於紐約曼哈頓區第五大街,建於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土方開挖始於1930年1月22日,當時它超過克萊斯勒大廈成為世界上最高的大樓。在規劃和施工期間,它的設計方案曾做過16次改動,然而3000名工人還是以創紀錄的一年零四十五天(包括節假日)完成了大廈的建造工作。它的高度為381米(1,250英尺),共有102層,總耗資4,100萬美元。帝國大廈的建造使用了60,000噸鋼材、200,000立方英尺印第安納石灰石和花崗岩、1,000萬塊磚和730噸鋁材和不銹鋼。1945年7月一個星球六的清晨,一架美國B-25轟炸機撞在79層的天主教戰爭救濟服務公司(Catholic War Relief Services)的辦公室,當場造成14人死亡,盡管部分地方發生了火災並出現20英尺深的裂縫,但是帝國大廈仍於星期一正常營業。1931至1972年間,帝國大廈一直保持著世界最高建築的頭銜,直至世貿中心建成後才奪走了這一桂冠。
建築師:Shreve, Lamb & Harmon Associates 開發商:John J. Raskob和Alfred E. Smith
9.在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竣工之前,香港中環廣場是香港最高的建築,其最高一層建有金字塔形的中庭,此處便是世界上最高的教堂的所在地。它位於香港灣仔港灣道18號,是美國境外第二幢打破1000英尺高度的建築,於1992年竣工。它的佔地面積為7,23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為173,000平方米,高374米(1,227英尺)。它採用鋼筋混凝土結構建成,高78層(其中58層為辦公室),耗資44億港幣(約5.7億美元)。
建築師:DLN Architects & Engineers 開發商:新鴻基地產發展有限公司(Sun Hung Kai Properties Ltd.)、Ryoden Development Ltd.和信和置業有限公司(Sino Land Company Limited)
10.阿聯酋大廈於1999年11月竣工,其官方的准確高度是354.6米。
位置:阿聯酋迪拜Sheikh Zayed Road;
結構高度:355 m(1,163英尺); 樓層數:54層;
竣工時間:2000年;業主:Sheikh Maktoum; 建築設計:Norr Group Consultants Int. Ltd、Hazel W.S. Wong、Woods Bagot United Arab Emirates;
施工公司:NASA Multiplex、Belhasa; 框架施工:Sendai Eversendai Engineering Group;
結構工程:Hyder Consulting Middle East Limited; 機械工程:Donald Smith, Seymour & Rooley;
室內設計:Al Habtoor Marble Company L.L.C.; 電梯供應商:三菱電梯(Mitsubishi Elevator and Escalator);
玻璃供應商:Emirates Glass; 鋼材供應商:Cleveland Bridge Ltd;
11.怡安中心
1970年4月6日,怡安中心舉行破土動工儀式,當時一架置身飛機盤旋在現址上方向世人展示該中心建成後的高度。1973至1974年間,它一直是芝加哥最高的建築,後來被西爾斯塔(Sears Tower)超越。
位置:美國芝加哥市中心New Eastside; 結構高度:346 m(1,136英尺);
樓層高:83層; 竣工時間:1973年;
業主:Wells 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 Inc.; 開發商:印地安納標准石油公司(Standard Oil Company of Indiana);
建築設計:Edward Durell Stone & Associates、Busby Perkins + Will Architects Co.; 結構工程:Busby Perkins + Will Architects Co.;
景觀設計:Jacobs/Ryan Associates; 岩土工程:STS Consultants, Ltd.;
電梯供應商:奧的斯電梯公司(Otis Elevator Co.); 密封劑與粘合劑供應商:Sager Sealant Corporation;
12. 中環中心
位置:中國香港香港島; 結構高度:346 m(1,135英尺);
樓層數:73層; 竣工時間:1998年;
開發商:Cheung Kong (Holdings) Ltd.; 建築設計:DLN Architects & Engineers;
施工公司:Paul Y-ITC Construction; 結構工程:Maunsell Group;
景觀設計:Belt Collins Hong Kong Ltd.; 岩土工程:Maunsell Group;
電梯供應商:奧的斯電梯有限公司(Otis Elevator Company (H.K.) Limited);
13.武漢國際證券大廈
位置:中國武漢; 結構高度:331 m(1,087英尺);
樓層數:68層; 竣工時間:2005年;
開發商:延津實業有限公司;
14.1930~1931年間,克萊斯勒大廈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築,後來被紐約的帝國大廈所超越。
位置:美國紐約曼哈頓區East 42nd Street; 結構高度:319 m(1,046英尺);
樓層數:77層; 竣工時間:1930年;
業主:GVP AG; 開發商:沃爾特·P.克萊斯勒(Walter P. Chrysler);
建築設計:威廉·范·阿倫(William Van Alen); 施工公司:Fred T. Ley & Company, Inc.;
結構工程:Ralph Squire & Sons; 消防工程:AK Proctions LLC;
電梯供應商:奧的斯電梯公司(Otis Elevator Company); 鋼材供應商:Bethlehem Steel Company;
承租戶:Jenkens & Gilchrist PC;
15.美國銀行廣場是美國南部最高的建築,整個建造過程僅耗時14個月,是1,000英尺大廈中施工進度最快的建築之一。它佔地3.7英畝,正面以45度角面對毗鄰的街道,因此北面和南面看到的輪廓最大。建築的頂部是一個金字塔形的鋼架,形成一個高90英尺的尖頂,面積為450平方英尺,採用23開金葉進行裝飾。
位置:美國亞特蘭大市中心區600 Peachtree Street NE; 結構高度:312 m(1,023英尺);
樓層數:55層; 竣工時間:1992年;
業主:CSC Associates, LP; 建築設計:Kevin Roche John Dinkeloo & Associates LLC;
施工公司:Beers Skanska, Inc.; 結構工程:CBM Engineers、Newcomb & Boyd;
機械工程:Environmental Systems Design; 景觀設計:Gibbs Landscape;
電梯供應商:奧的斯電梯公司(Otis Elevator Co.); 系統供應商:HighRise Systems, Inc.;
承租戶:美國銀行、永安公司(Ernst & Young)、Hunton & Williams和波士頓顧問集團(The Boston Consulting Group);
16.聯邦銀行大廈(US Bank Tower)
大廈的設計可經受里氏8.3級的地震,它是世界上建造在主地震區最高的建築,是1997年電影《獨立日》中第一幢被異族入侵者毀壞的建築。在它的屋頂上,建有世界上最高的直升機停機坪。
位置:美國洛杉磯商業中心區633 West Fifth Street; 結構高度:310 m(1,018英尺);
樓層數:73層; 竣工時間:1989年;
業主:Maguire Properties, Inc.; 建築設計:Pei Cobb Freed & Partners、Ellerbe Becket, Inc.;
結構工程:CBM Engineers; 景觀設計:Lawrence Halprin & Associates;
電梯供應商:奧的斯電梯公司(Otis Elevator Co.); 承租戶:Latham & Watkins律師事務所、Thomson Financial;
17.馬來西亞電信大廈(Menara Telekom)
它的設計深受竹筍的影響,而竹筍則被視為馬來西亞的象徵。它設有一個可容納2500名觀眾的專業表演劇場、展覽大廳和一個娛樂中心。
位置:馬來西亞吉隆坡; 結構高度:310 m(1,017英尺);
樓層數:55層; 竣工時間:2001年;
建築設計:Hijjas Kasturi Associates; 施工公司:Peremba Construction;
模板與腳手架工程:PERI-HORY Malaysia Formwork Sdn Bhd;
18.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大廈(AT&T Corporate Center)
位置:美國芝加哥市中心South Franklin Street; 結構高度:307 m(1,007英尺);
樓層數:60層; 竣工時間:1989年;
開發商:Stein & Company; 建築設計:Skidmore, Owings & Merrill LLP;
結構工程:Skidmore, Owings & Merrill LLP; 岩土工程:STS Consultants, Ltd.;
消防工程:Gage-Babcock & Associates; 電梯供應商:奧的斯電梯公司(Otis Elevator Co.);
19.剛建成時,摩根大通大廈是美國國內除紐約和芝加哥外最高的建築,同時也是世界上第七高的大廈。
位置:美國休斯敦內環東區600 Travis Street; 結構高度:305 m(1,002英尺);
樓層數:72層; 竣工時間:1982年;
建築設計:貝聿銘建築師事務所(I.M. Pei & Partners)、3D/International; 施工公司:Peterson Beckner Instries;
結構工程:CBM Engineers; MEP工程:I.A. Naman + Associates, Inc.;
承租戶:Andrews & Kurth L.L.P.、摩根大通集團(JP Morgan Chase & 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