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慈城的歷史
慈城鎮
寧波市慈城鎮
[1]是浙江省寧波市江北區轄鎮。地處浙江東部沿海寧紹平原,位於寧波市江北區西北部,東與鎮海區相連,西與餘姚市接壤,北與慈溪市相臨,南隔餘姚江與鄞州區相望,可謂是「眾星拱月」。其鎮域面積102.57平方公里,下轄景明、望京、浮碧、古井4個社區,15個居民區,41個村,2008年人口約6萬,是寧波市15個中心城鎮之一。轄區三面環山,一面臨江,平均海拔3.3米,地形北高南低,山水相依,其自然環境優美秀麗,而其山色,城池更因「慈湖、雲湖(英雄水庫)、鄮湖(毛力水庫)」三湖之交相輝映而尤顯風姿。慈湖是慈城的點晴之筆,為慈城增添了水靈秀氣,而獅子山、大寶山、清道山等卻烘託了慈城的雄渾霸氣。
慈城地域優勢明顯,交通便捷。其距寧波市中心約15公里,距離寧波櫟社機場20餘公里、距離北侖港約38公里;有市公交車331、333、335、336、337路直通慈城,行程15-20分鍾;西側的餘姚江即是浙東運河的部分。境內有蕭甬鐵路(簫山-寧波)、甬余公路(寧波-餘姚)、慈駱公路(慈城-駱駝)、庄浦公路(庄橋-慈城)。杭州灣大通道貫穿慈城、進入寧波,使慈城成為寧波市北端的門戶客廳上海遠郊。
慈城土壤肥沃,物產豐富,且可開發利用率高。2008年全鎮共有各類企業400餘家,已形成了有色金屬、服裝、建築、機械、化工、輕紡、醫葯等門類較為齊全的工業體系。以種植業、林特業、畜牧業為主要結構的都市農業已成為慈城經濟發展的一個新亮點。
慈城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歷代名人輩出,且具有優越的、獨具特色的旅遊資源,2000年來,相繼被命名為浙江省歷史文化名鎮、全國綜合改革試點鎮和寧波市中心鎮。經過高起點規劃、高標准建設,慈城將逐漸顯示古色、綠色、山色、水色和現代經濟特色。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和平居委會(光華路14號)、東街居委會(竺巷東路42號)、新民居委會(竺巷東路42號)、尚志居委會(尚志路62-1號)、北門居委會(尚志路62-1號)、慈東居委會(民權路34-1號)、得勝居委會(日新路38號)、支援居委會(中山路82號)、中山居委會(中山路82號)、解放居委會(雷家巷1號)、新生居委會(雷家巷1號)、妙山居委會(妙山衛生院內)、雲湖居委會(雲湖公有村)、街道辦事處(民權路34-1號);金沙村(後新屋)、五聯村(菜場)、公有村(回龍庵)、南聯村、八字村(石人橋)、五湖村(湖頭)、五星村(山林隊)、妙山村(妙山橋)、三聯村(楊家)、向上村(郭浪橋)、民豐村(高地段)、浦豐村、國慶村(橫碧橋)、勤豐村(雷家弄8號)、新聯村(山沿)、湖山村(湖山)、觀庄村(後觀庄)、山東村(禮睦廟)、山西村(姚家)、白朱灣村、南門村(裘街)、東鎮村(覺民路7號)、北門村(中華路23號)、東門村(東門外路135-1號)、東山村(東山下)、慈湖村(大池頭)、上嶴村(梧桐下)、毛嶴村(大路下)、毛力村(孔家)。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慈城設治始於吳越勾踐時(約公元前495年),名叫句章。縣治在餘姚江畔城山地方,作為越國的屏障。
唐朝開元26年(公元729年)房琯為令,遷縣治於浮碧山以南,浚疏闞湖,以灌溉城郊;又以漢名儒董仲舒雲世孫董黯母患屢疾,喜歡大隱溪水,奉母築室以待,擔溪水供母飲,母病漸愈,以此故事以名縣稱為慈溪,屬明州。
慈溪原屬明州,到洪武十四年以犯明諱,改為寧波府,下轄鄞、慈溪、奉化、定海(鎮海),象山五縣,後來到清咸豐間,將昌國衛(舟山群島)改為定海,原定海改為鎮海,是為寧屬六縣。
明永樂十六(1418年)慈溪縣令失縣印,請示於朝廷,詔令重鑄新印,改溪字從谷,名為慈溪。
明嘉靖年間,慈溪縣境濱海,遭到倭寇侵犯,始建慈溪城 ,積極防禦倭奴侵犯,清同治十五年重修加高。民國二十六年(1973年)拆城。
一九四九年五月,慈城解放,建立了人民政權。以解放路為界分孝東孝西兩鎮。1954年十月慈溪縣治遷至今慈溪縣滸山鎮,舊慈溪改稱「慈溪鎮」,劃歸餘姚線。一九五八年一度轉為人民公社,為東風人民公社。 一九六零年十月又恢復建制鎮劃歸寧波市管轄。一九八四年十月原慈東鄉合並於慈城鎮而劃歸寧波市江北區管轄,為區內最大的建制鎮。一九九二年五月,雲湖鄉和妙山鄉劃歸慈城鎮。
2001年10月27日,乍浦鄉劃歸慈城鎮。
編輯本段風景名勝
[慈城孔廟]
慈城孔廟
孔廟(亦稱文廟、學宮)
孔廟[2]坐落在慈城竺巷東路55號,基地18畝五分九厘,南至竺巷東路、北至太陽殿路、東至綠化地帶及電影院、西至民居,四周均有紅色高牆外留滴水約2尺余。
根據舊志記載:孔廟是一個祀孔和縣屬的教育行政機構,主祀大成殿及配祠外,專設「教諭」和「訓導」二署,置專職,以登記生員,並輔導學生。生員對縣令和縣丞皆以打拱作捐為禮,免除下跪.倘若生員犯法,則例須先行通知教諭和訓導(當時稱為學老師)召集鄉試中式生員在明倫堂共議,查明實情,革去功名,作為庶民,則見令、丞時須下跪刑責所以「教倫」「訓導」二學官在生員中有崇高的地位。
[慈城孔廟石碑]
慈城孔廟石碑
慈城學宮最早建於宋朝,雍熙二年由縣令初建於縣治西40步(據雍正志所主,即城隍廟地基,先師殿即大成殿居其中;慶歷八年遷至縣志東南一里,適居城之中部,歷代累有興毀,以迄於今,除大成殿外其餘稍有改建,仍保持光緒原貌,修復較易。設若一但修復,則在浙東地區是為最為完整的文廟。在寧波市的文化景點上,發揮燦爛的光芒。
當時建廟之初,延攬色邑宿儒杜醇為諸生師。光緒志有傳,鄞宰王安石有記。在宋建炎四年毀於金寇南侵。淳熙四年重建,元至元八年增建儀門,並闢地建通道至學前埠頭。明洪武改成德堂為明倫堂,後於堂後建梯雲亭,歷洪熙至嘉靖35年毀於夷冠,三十六年又重建大成殿,明倫堂、尊經閣、梯雲亭等齋戾,宇祠廨字,清朝數經重修,獲御書「萬世師表」,御制「孔子」贊,及「顏、曾、思、孟」四子贊勒石置和御書』生民未有」「與天地參」額,諸多建置。殆至道光十一年,太子天國攻陷慈城,焚毀明倫堂及教諭住宅,同治元年邑人馮氏創捐重建,重修梯雲亭,增建兩旁齋房六間,疏浚泮池。
甲第世家
甲第世家[3]即錢宅之別稱,坐落於寧波市慈 城鎮 金家 井巷內。東與福字門關接鄰,西約100米出巷口即民權路,北達尚志路,由於曾遭人災,現僅存東向部分約1600平方米的建築。
[錢宅]
錢宅
據《慈溪縣志》記載,它始建於明嘉靖年間,為嘉靖進士錢照之住宅。平面布縱長方形,硬山造前後二廳,建築面積422餘平方米,前廳五間,通面寬17.35米,用六架梁,樑柱粗壯,截面呈橢形,脊瓜柱和童柱裙瓣呈圓舌形,柱料卷殺,前後檐柱,小株角形,施平身科一斗三升或一斗六升,明間四攢,次間二攢,塑斗作為靴斛,為典型的明代建築。
錢照嘉陵七年中舉,十一年中進士,官至僉事,後來他的下代又數人登第,因被稱為「甲第世家」。原台門內曾立有文徵明題的「甲第世家」匾一方(文革間被毀〕。
該宅座北面南,平面布局和建築特點都具有浙東明代居民建築的特點,是寧波市保存較完整的組建築群,也是研究明代晚期信宅建築的典型。
福字門頭
該宅原為明嘉靖間布政史馮叔吉故居的一部分,後因馮氏後裔衰落,賣給應氏,改建院落,大門東側,為衣架錦式屏門二扇,牌科式;二門的照壁在南端,有一磚刻大「福」字,故稱「福字門頭」。 前廳為五開間,通闊18.8米時浮9.9米,明間為為抬梁式,平樑上支蜀柱,前中柱金檁下的童柱下端為舌形,而前後上金檁下的童柱為方形,後金柱前名柱頭皆施十字科,前檐柱為小八角,下為方形腰沿柱基,其餘柱其皆為扁珠形,柱頭卷殺,梁袱間隙用蘆葦為心,谷殼拌泥抹灰,硬山屋頂,明間後方兩檐柱旁砌八字形牆,上端斗磚雕做出斗拱,後牆中間辟有主架錦式門。朝北一面有門楣題額上款書「乙丑冬月」中題「澤流思順」下款書「陳鳴寶題」。
後進為一「三合院」,有左右廂房,皆為樓屋,經教證,前廳具明代建築之待點和風貌,後樓建築為清初其之風貌,迄今保存尚完整。
馮岳彩繪台門
[慈城鎮]
慈城鎮
大門之正南分為三開間照壁,也稱影牆。石砌須彌座,上刻卷草、鳳凰、牡丹。牆體由磚砌成,上部磚雕,頂端砌出中間高,兩側低約65厘米。通高約4米,原約40厘米。全壁分三開間,一明間寬3.4米,北距台門4.9米。二次間略斜,平面各八字形。全壁長7米。 瓦當圓開,有龍葵花等紋飾。以兩柱將明間與次間分隔,檐下有平身科,明間四朵,次間兩朵,柱頭有柱頭科,背為一斗三井。座斗下為伏遠瓣,無出跳。
實勘在照壁之正北有台門,尚殘存數間。上部留蘆芯、泥沫的牆體,珠式立柱。西方中廳與廳前為天井,在左右之隔牆,其中朝里一側上端原來也有精細的磚雕,都已砸去。右邊的天井又有一堵牆,左右兩端有一道拱門,這牆將天井分為南北兩段,天井中有一口古井。東廳為高平屋,硬山式的兩開間,宋架結構類似布政房東大廳,此東廳,前有廊,西邊門前開六扇柱子門,進六往東有門可以進入中間。東門前部下有欄牆,上面開柱子門四扇,地面為石板。東間有地板鋪地,柱礎全部是珠形。西間天花板上油漆花卉至今還沒有褪色。
編輯本段歷史名人
[4]
京劇界的一顆巨星——周信芳
[慈城鎮]
慈城鎮
周信芳(1895—1975),我國當代傑出的京劇表演藝術家和藝術革新家,字士楚,藝名「麒麟童」。浙江寧波江北區慈城鎮人。1895年1月14日,生於江蘇清江浦(今清江市)。周信芳六歲隨父旅居杭州,從陳長興練功學戲。七歲登台演《鐵蓮花》中的定生,藝名「七齡童」,1906年後,隨王鴻壽赴漢口演出。1907年在上海,改用「麒麟童」,此後一直沿用此名。1908年到北京入喜連成社,與梅蘭芳、林樹森、高百歲同台。1912年返滬,在新舞台等劇場與譚鑫培、李吉瑞、金秀山、馮子和等人同台,頗受熏陶,演技漸趨成熟。1915年至1926年間,先後在上海丹桂第一台、更新舞台、大新舞台、天蟾舞台演出,排演了連台本戲《漢劉邦》《天雨花》《封神榜》等。在此期間兩度赴北京、天津演出,將《蕭何月下追韓信》、《鴻門宴》、《鹿台恨》、《反五關》等戲介紹給北方觀眾,人稱「麒派」。1975年3月8日逝世。
錢太希
[慈城鎮]
慈城鎮
錢太希(1882-1950)近代書法家,小學家。錢罕,字太希,又名吟棠,慈城聰馬橋人,世代書香,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先受聘為嵊縣中學國文師。抹雲老人秦潤卿創辦上海修能學社,錢太希先生受聘為教師,後到效實中學任教。其教授文字學(小學)尤有特色。曾從章太炎先生共研小學,章太炎先生與馮君木先生譽他為「活字典」,冷僻俚語,能不加思索,都能獲解。從梅調鼎先生學書法。錢太希先生博採漢晉、南北朝、隋、唐諸書法家元眾長,又受晚清崇尚碑學之風影響而致力碑學,又崇晉王楷書。故落筆揮灑,跌宕自如,婀娜多姿。西冷社諸同人譽與任革叔為「 浙東二炒」。近代金石書畫泰斗趙叔孺對錢太希的字評價甚高。稱其字「天資卓絕,下筆幽雅,無時下之俗」。沙孟海投於其門下,獲受教益,稱其師「碑誌文字,每石皆有特色,古今書法家殆無第二手」。錢太希先生曾有《錢太希書品》行世,惜流傳不廣,晚年隱於慈城。
應昌期
[慈城鎮]
慈城鎮
1917――1999)寧波市江北區慈城鎮人,1917年10月23日出生於慈城玉皇閣桂花廳兩側的樓房內。應氏為寧波大族,相傳先世系漢代河南汝南郡名門,西晉末為躲避「八五之亂」而遷到浙江沿海一帶,子孫繁衍,人才輩出,以德望事功,文章著稱於世。
到抗戰結束後,先生欣然應命到台灣銀行任職,長達18年之久,期間歷任總行營業,業務及國外各部經理,並升到副總理代總經理,採取了各種切合國家經濟發展及工商業實際需要的措施。
秦潤卿
[慈城鎮]
慈城鎮
(1877――1966)名祖澤,號抹雲老人,今寧波江北區慈城人,其父秦九齡曾任招商局帳房後常失業,坐守家中,門第清寒,15歲由其表叔介紹海豫源錢庄學業,由於深自體會到家境清貧,不能比擬富家子弟,因而生活儉朴奮發向上,逐級由學徒信房外職到經理、督理。
清宣統元年(1909)豫源改組為福源秦仍任經理,乃博採各銀行,錢庄之長,改用新式薄遍,設資產負債表,開設信託等金融業務。民國6年(1917),上海南北市錢庄合並成立錢業公會,秦任副會長。後又升任會長,參與創建了錢業市場,現金公庫和銀錢業聯合準備庫。民國10年起創辦『錢業日報』。
他不僅在金融領域卓有成績,而且對故鄉的教育事業也頗為關心。他於1915年在慈城西營建校舍,辦學校,專收貧寒子弟免費入學,定名為"普迪小學"誠聘謝益三先生為校長,延聘左聯五烈士之一的趙平復(即柔石)。著名文藝理論家和作家巴人執教,教學質量在當時全省私立小學中名列前茅
㈡ 601818光大銀行何時整體上市最新消息
你好! 光大集團整體上市猜想:或仍會選擇在香港上市
剛剛完成重組改革的光大集團正在加快發展步伐。
近日,光大銀行行長趙歡在光大銀行中期報發布會上披露了光大集團的改制進程。其表示,光大集團下一步會積極做好資產評估、股東變更審批、公司章程制定等相關工作,中國光大集團股份公司將爭取在年底前掛牌。在此基礎上,爭取實現整體上市。
光大控股副主席劉珺也在8月27日的中期業績會上表示,光大集團整體上市是國務院的要求,目前正在致力於引入國際戰略投資者。而光大集團董事長唐雙寧也於日前撰文透露,目前正在周密部署新光大集團公司掛牌事宜,集團下一步發展的總體目標是擇機實現整體上市。
9月16日,光大興隴信託(前甘肅信託)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揭牌。至此,光大集團終於拿到缺失多年、夢寐以求的信託牌照,為全牌照征程畫上句號,從而奠定了光大未來的上市之路。
IPO還是借殼?
種種跡象表明,光大集團整體上市時間正越來越近。
而光大集團整體上市的懸念在於,集團整體將採取何種方式登陸資本市場?是選擇國內還是香港市場?是IPO模式還是參考中信集團借殼旗下已上市的子公司?
國泰君安一位投行人士認為香港市場是更好的選擇,可以更快實現整體上市,「香港因為市場化程度高,無論是IPO還是借殼都會比內地快,雖然一般來說在內地發行新股可以獲得更高的估值,但新股發行的速度太慢,時間成本比香港高得多。」
國金證券的分析師賀國文也向時代周報表示,「由於A股市場不能母子公司同時上市,因此,我們判斷未來光大集團仍會選擇香港上市」。此前,中信集團剛完成借殼中信泰富實現整體上市,成為國企改制「樣本」,而光大是否也會採取「中信模式」,將資產注入旗下香港上市平台,借殼上市?
「IPO的成本主要有保薦承銷費、會計費、法律費,路演過程的費用以及其他的一些咨詢服務發生的費用,總額可能會達到募集資金總額的5%左右。而借殼的成本則要遠低於IPO。」中信證券一位投行人士認為,在時間成本和資金成本上,借殼都比IPO的成本低。
目前,光大集團在A股的上市公司有光大銀行和光大證券;在H股的上市公司有光大銀行、光大控股和光大國際。「光大銀行是光大最主要的資產,應該會保持其獨立性。光大國際是一家環保企業,光大控股是一家金融控股企業,這兩家作為被借殼的公司可能性較大。」
不過,光大控股副主席劉珺表示,光大集團將根據內部結構,採用自己的模式,不會與其他機構相同,變相否認借光大控股上市。而對於上市時間,劉珺表示暫無時間表。
上海一位私募副總認為,「兩種方式各有特點,具體要看光大集團的整體資本布局,很難猜測會採用哪一種」。
上述人士指出:「如果要借殼子公司,需要將集團內的優質資產注入到子公司內,等於將集團內的資產再重組一遍,而之前光大剛剛完成重組改制,如果有意向採用借殼的方式應該會有相應的布局。另外,IPO可以立即募集資金,而借殼卻不適合一上市就開始融資,中間會有一個時間差。如果條件允許,IPO一定是首選。」
全牌照金控集團
值得一提的是,在光大集團即將掛牌前夜,光大集團終於如願將信託牌照攬入懷中。
9月16日,光大興隴信託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揭牌。至此,光大集團已擁有銀行、信託、證券、保險、資產管理、期貨、金融租賃、實業、基金等業務。
此前,2012年12月,光大集團就與甘肅省政府簽訂甘肅信託資產重組合作意向書,擬收購其35%股份成為第一大股東,再進行增資擴股;2013年,甘肅國資投資擬掛牌轉讓所持有的甘肅信託51%的股權,當時便有消息稱受讓方基本鎖定為光大集團,時隔一年,光大集團終於如願以償獲得信託牌照。
實際上,早在上世紀90年代,光大集團曾擁有過信託公司,而光大信託業曾是香港市場上最活躍的並購者。不過,在1995年光大信託投資外匯期貨出現巨額虧損。2002年,因嚴重資不抵債,不能支付到期債務而最終被撤銷。
而隨著信託牌照的回歸,使得光大成為繼中信、平安之後,第三家集齊全牌照的金控集團。
在光大錯失信託牌照的十餘年中,信託業飛速發展,從2006年的3600萬元攀升至2014年一季度的11.73萬億元,幾乎每年整體增速基本都維持在50%以上。中信集團和平安集團的信託業務也在這樣的大環境中獲益頗豐。
不過,信託行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去年信託業資產規模增速跌至46%,結束了自2009年以來連續四年超過50%的同比增長率。
而隨著信託業增速放緩,行業發展進入平緩期,信託行業高速發展的一些風險問題開始顯現,多個涉及礦產、房地產等的信託項目陷入危機,監管層鼓勵信託公司改變傳統型融資類業務,逐漸向股權投資業務、並購業務、資產證券化業務以及家族信託、公益信託等方向進行轉型。
而甘肅信託本身的發展也並不盡如人意。業內人士表示,甘肅信託目前在所有信託公司中處於中間地位,2012年的信託資金管理余額排在第37位,從營業收入水平來看則排在倒數。
據悉,截至2013年末,甘肅信託總資產為15.5億元,實現營業收入3.68億元,利潤總額2.63億元,較上年末1.74億元增加0.89億元。信託資產規模僅778.6億元,較2012年略微下滑。
上海一位信託經理認為,由於目前大環境不理想,光大現在收購甘肅信託難有大的作為。對於集團來說,收集信託牌照實現「全牌照金控夢」的意義更大。
國有獨資改股份制
而在全牌照金控夢實現之前,光大集團歷時十餘年的重組改革剛剛落下帷幕。其重組方案將中國光大(集團)總公司由國有獨資企業改制為股份制公司,並更名為「中國光大集團股份公司」,由財政部和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發起設立。重組改制後,集團全部資產、負債、機構和人員由中國光大集團股份公司承繼,光大集團將實現對所有下屬企業的並表管理。
至此,財政部、匯金公司、光大集團、光大銀行股權關系終被全面理清,三十年來光大集團北京、香港兩個總部無法並表的問題也就此解決完畢。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中信和平安,光大集團對於旗下資源的整合和控制力明顯弱於前兩者,長期以來鬆散的股權結構,使得光大集團加強金融集團整合力面臨諸多掣肘。
此前的股東大會上,唐雙寧曾以「共和制」、「聯邦制」和「邦聯制」形容中國金融機構組織架構現狀。他表示,如果說工、農、中、建、交等銀行的總分行體制是「共和制」的話,中信集團就是「聯邦制」,而光大集團則是「邦聯制」。自己這些年的主要工作就是在引導光大從「邦聯制」走向「聯邦制」。
唐雙寧表示,從2003年開始設計重組方案到今天一共11年,光大集團改革重組可謂「十年磨一劍」。「標志著光大的歷史遺留問題得到徹底解決,為光大的發展注入新動力,為打造百年老店奠定了基礎,對光大而言意義十分重大。」
光大集團成立於1983年,是國家改革開放初期的重要對外窗口之一。30多年來,光大集團從成立早期的發展對外貿易,引進技術設備,積極踐行改革開放破冰之旅,到上世紀90年代起,全力推動經營轉型,業務向金融領域傾斜。
截至2013年末,集團管理資產總額已達2.54萬億元,當年實現營業收入784億元,實現利潤374億元。
唐雙寧認為,光大的優勢在聯動,出路在聯動,這是光大集團與其他金融機構的最大區別。「一方面,光大集團金融牌照齊全,銀行、證券、保險、信託、資管、租賃、期貨、基金等各類金融機構都有,這是我們的優勢。另一方面,光大旗下的金融機構規模都不是很大,無論是按照資產規模、利潤總額還是按人員網點衡量,在業內都算不上第一梯隊。」
望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