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集合信託計劃的定義
《中國人民銀行關於信託投資公司資金信託業務有關問題的通知》第一條規定「《信託投資公司資金信託管理暫行辦法》第六條規定「信託投資公司集合管理、運用、處分信託資金時,接受委託人的資金信託合同不得超過200份(含200份),每份合同金額不得低於人民幣5萬元(含5萬元)。」根據這條規定,具有相同運用范圍並被集合管理、運用、處分的信託資金,為一個集合信託計劃。信託投資公司應當依信託資金運用范圍的不同,為被集合管理、運用、處分的信託網資金分別設立集合信託計劃。」該條還規定「一份信託合同只能夠接受一名委託人的委託。」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關於進一步規范集合資金信託業務有關問題的通知》第一條規定「集合資金信託業務是指信託投資公司根據委託人意願、將兩個以上(含兩個)委託人交付的資金集中管理、運用和處分的資金信託業務。」第二條規定「信託投資公司辦理集合資金信託業務時,應設立集合信託計劃」。
在《中國人民銀行關於信託投資公司人民幣銀行結算賬戶開立和使用有關事項的通知》中可以看出,該文件將「單獨管理、運用和處分信託財產」簡稱為「單個信託」,而將集合信託計劃簡稱為「信託計劃」。
從上述文件可以看出「集合管理、運用、處分利得財富信託資金」、「集合信託計劃」和「集合資金信託業務」、「信託計劃」基本上具有相同的含義。
Ⅱ 單一資金信託計劃和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的區別
區別就是投資人數量。
單一資金信託計劃,只有一個投資者的信託產品。
集合資金信託計劃,有多個投資者的信託產品。
Ⅲ 什麼是集合投資類信託
集合投資類信託,目前在我國包括證券投資基金,證監會的券商理財計劃、銀監會的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商業銀行理財計劃、央行的信貸資產支持證券投資計劃、保監會的保險資金投資計劃、銀行間債券交易協會目前力推的資產支持商業票據(abcp)或資產支持票據(abn),以及證監會和央行目前力推的房地產信託投資基金(reits)。
從這些基金和計劃等名稱和主管機構來看,主要是由我國「一行三會」下的各類金融機構作為集合投資類信託的受託人,從所有規範文件來看,主要規范的是受託人的資質和管理制度。因此,集合投資類信託,就是指具有資質的受託人發起的,按信託責任要求對投資者投資設立的特殊目的載體進行依法管理。
Ⅳ 應收賬款投資集合信託計劃對融資方來說,有什麼意義
應收賬款投資集合信託計劃發行的最大意義是緩解了融資方的資金壓力。
應收賬款投資集合信託計劃的發行有以下優勢:
1、有效解決融資方針對融資缺少抵押物的問題;
2、盤活融資方的未來收益權;
3、縮短融資方的經營周期;
4、擴大經營所謂的資金杠桿。
補充:應收賬款投資集合信託計劃是一種不錯的融資方式,比較適合大型企業的上下游。但是也存在著應收賬款確權難度較大的瑕疵。
Ⅳ 什麼是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合格投資者
根據《信託公司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管理辦法》第六條規定,合格投資者是指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能夠識別、判斷和承擔信託計劃相應風險的人:
(一)投資一個信託計劃的最低金額不少於100萬元人民幣的自然人、法人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組織;
(二)個人或家庭金融資產總計在其認購時超過100萬元人民幣,且能提供相關財產證明的自然人;
(三)個人收入在最近3年內每年收入超過20萬元人民幣或者夫妻雙方合計收入在最近3年內每年收入超過30萬元人民幣,且能提供相關收入證明的自然人。
Ⅵ 什麼是結構化證券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產品
您好結構化信託理財產品與一般信託產品的不同,主要就在於「結構」上。目前,國內信託公司設計的結構化證券投資信託理財產品具有幾個可識別的特徵。首先,在信託計劃的委託人上採用「一般/優先」模式。社會投資者是優先受益權委託人,一般受益權委託人則為機構投資者。「一般/優先」模式使委託人的收益與風險成正比。從理論上說,初始信託資金由優先受益權資金和一般受益權資金按一定比例配比。其次,在風險承擔上,一般受益權委託人(一般受益人)以其初始信託資金承擔有限風險在先,而優先受益權委託人(優先受益人)承擔相對較低的風險在後;在收益分配上,優先受益人則優先於一般受益人。結構化信託理財產品的避震功能也就體現於此,當該信託計劃出現較大的風險並由此造成虧損時,機構投資者的資金沖鋒在前,保障投資者的資金安全。與此相對應,當投資獲得豐厚回報時,機構投資者的收益也要比個人投資者多得多。此外,「結構」還體現在投資模式上。結構化證券投資信託產品就是投資的多元組合,此類產品可以投資股票、基金、債券、貨幣市場工具等多種有價證券,具體的投資比例由該信託的投資團隊掌握。
Ⅶ 集合信託和單一信託的區別
1、本質不同
集合信託,信託投資公司辦理資金信託業務時可以按照要求,為委託人單獨管理信託資金,也可以為了共同的信託目的,將不同委託人的資金集合在一起管理,這種資金信託方式稱為集合資金信託。
單一信託,信託公司接受單個委託人的資金委託,依據委託人確定的管理方式,或由信託公司代為確定的管理方式,單獨管理和運用貨幣資金的信託。
2、性質不同
單一信託性質:差異性:單一資金信託的委託人具有不同的風險偏好和收益率要求,因此也就具有不同的期限要求,這些個體性問題都可以體現在不同的信託合同上,因此,單一資金信託合同的差異性特徵非常明顯。私密性:單一信託具有完全的私密性。
集合信託性質:投資於集合資金信託的中小投資者人數眾多,社會影響面廣,而抗風險和承擔損失的能力較弱,因此,保護投資者利益是集合資金信託的首要設計原則。
3、私密性不同
集合資金信託業務在進行產品推介的時候,均通過信託公司的網站、銀行的櫃台等發布公開信息,而單一資金信託業務的信息無需公開,具有完全的私密性。
Ⅷ 集合資產管理計劃 基金 信託三者的區別
1、形式和發行方式不同
集合理財也叫券商集合理財屬於資產管理業務的一種形式;它和證券投資基金一樣,都屬於資產管理業務類型;證券投資基金、資金信託產品、集合資產管理產品,分別由基金管理公司、信託投資公司、具備客戶資產管理業務資格的證券公司管理、運作。
證券投資基金的投資者,可以將所持份額贖回或轉讓。集合資產管理產品和資金信託產品不得公開發行,因而也不能在證券交易場所流通。
2、投資者定位以及投資風格不同
基金是大眾化的理財品種,是公募產品;而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帶有一定的私募性質,它目標群多為中高端客戶。券商設立的非限定性集合計劃接受單個客戶的資金不得低於10萬元,而設立的限定性集合理財計劃接受單個客戶的資金不得低於5萬元。
券商集合計劃的股票投資下限最低可以為0,而基金都有持倉下限,尤其是股票型基金的最低持倉下限為80%。
3、范圍不同
資產管理業務的范圍很大,囊括了大部分的 信託業務和委託理財業務。信託合同的當事人是委託人、受託人、受益人三方, 營業信託的受託人在法律上要求較為嚴格,是經有關部門批准專門經營信託業務的法人。
Ⅸ 您好,請問您是否知道,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的投資范圍
你找不到的。
1、信託是個法律概念,不是個經濟或金融概念。
2、國內就信託公司所為的「信託業務」或「信託產品」,實際上包含了兩個關鍵內容。一個是信託財產的來源與形態,一個是信託財產管理運用和處分的方式。
3、所以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在信託財產的來源為向多個投資募集,所為「集合」,信託財產的形態一般表現為現金,所為「資金」;你問的投資范圍,實質上就是信託財產管理運用和處分的方式了。
4、信託相關法規中沒有明確規定。但,用來放貸款,就要遵從貸款通則及擔保法相關規定;用來投資企業,就要遵從公司法相關規定。用來進行證券投資,就要遵從證監會相關法規,凡此種種。
Ⅹ 集合信託計劃的前景
集合投資工具的目標在於提供投資管理。集合投資的功能為:通過完全管理權的授予,實現規模管理、專業經營和分散投資風險。
集合信託計劃與投資基金是目前中國金融市場中兩個最為類似的投資工具,由於集合信託計劃目前存在金額和份數的限制和不能公開的宣傳.完全不同於投資基金大量.公開和多渠道的發行.後者獲得了廣泛的運用.並存在著巨大的潛在市場。與集合信託計劃另一個相類似的投資工具是銀行推出的多方委託貸款計劃.後者的做法是.銀行作為受託人.按照多方委託人確定的貸款對象、用途、金額、期限.利率等條件代為發放、監督使用並協助收回委託貸款的業務品種.該種計劃.只有最低數額的限制.沒有份數的限制.在銀行營業網點的櫃台直銷.承諾固定的回報率,銀行將之定位為中間業務,由於豐富客戶資源和眾多網點的銷售優勢.報道稱.該產品銷售勢頭非常樂觀。
通過對三種類似集合投資計劃的簡單比較,從目前市場的層面和功能上.集合信託計劃作為一種投資工具並沒有明顯的優勢.它所具有的制度優勢沒有被充分的認同和產生明顯的實效。從美國的實踐看,集合信託計劃在監管和功能上的定位清楚.但在發展上一直處於共同基金的打壓下.不能有效地壯大規模。隨著對於銀行業務和功能的重新認識 近來美國已經有很多集合信託計劃轉化為銀行專有共同基金(Pr0prietarY MutualFunds).突破原有的限制.這其中很大的原因在於金融服務機構經營上的壓力,但很難說是為了受益人的最大利益。目前我國對於功能趨近的投資工具.進行分業監管.沒有統一的監管目標和政策標准.在這種背景下.是否提供了充分的監管成為衡量投資者保護、投資產品成本和收益的重要的標准。在監管的層面上,又將產生是否重復監管的問題。
集合資金信託作為一種集合投資工具.如能獲得長遠的發展.必需進行更為具體而鮮明的功能定位.充分利用信託機制的靈活性和破產隔離機制.同時,對集合資金信託的監管應當符合集合投資計劃的一般規制要點。即確定登記和披露制度實現對受託人的監管。只有建立和完善為受益人利益最大化的機制.集合信託計劃才會具有美好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