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信託中底層資產純標准化是什麼意思
指的是信託資金的投資標的為標准化資產;
標准化資產一般為:公募債券、中票、短融、PPN、一些證券化的產品如ABS等;
這樣的資產具有:低風險、高流動性、低收益性的特點。
㈡ 銀監會對信託產品審核的 四三二 標準是什麼
「四三二」規定,具體是指地產商必須「項目四證齊全、企業資本金達到30%、開發商二級以上資質」。當時銀監會還要求進行總量控制,穩中有降,並且對房地產信託業務進行「摸底」,下發《房地產信託業務風險監測表》,重申「事前審批」制度。
銀監會對房地產信託再次發力,下發《關於做好房地產信託業務風險監測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各地銀監局逐筆監測3個月以內到期信託項目的預期兌付情況,判斷兌付風險,並採取相應的措施,做到對房地產信託項目兌付風險「早發現、早預警、早處置」。
㈢ 誰能用很簡單的話解釋什麼是基金的「底層資產」謝謝!
你看到的基金、信託、銀行理財產品, 都是包裝過之後做成可供用戶直接購買的狀態。就如同超市購買的開袋即食的肉脯一樣。而用來做肉脯的原料——豬肉,就是所謂的「底層資產」。
一般做成上述基金、信託、銀行理財產品的「底層資產」有固定收益類的(債券、銀行存款、同業存單……),也有權益類的(股票等);有標准化的(公開市場能夠交易的品種,如股票、短融中票、公司債券、公募基金等),也有非標的(如某央企應收賬款、各種收益權等
㈣ 信託業務中的底層資產指的是什麼
就是指
信託計劃所依託的東西。這個信託計劃依靠什麼東西成立的。這個東西就是底層資產。
一般有房子。股權。債權。財產權。這些都可以做為底層資產來設立信託計劃。
㈤ 信託產品的投資門檻為什麼都是100萬以上
在2001年的時候,根據相關規定,信託公司作為受託人,接受委託人的資金信託合同不得超過200份,每份合同金額不得低於人民幣5萬元,這是集合資金信託計劃最初的門檻設定,也跟現在銀行理財產品相當。
2007年,實施了新的《信託公司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管理辦法》 後,合格投資人變成投資一個信託計劃的最低金額不少於100萬元人民幣,或者其他能夠提供相關財產及收入證明的自然人。
由此可見,信託產品不可能平民化,其門檻將會長期存在,並且水漲船高。隨著通貨膨脹率上升與貨幣貶值,個人投資集合信託投資的起點已由早期的幾萬元就能參與,提升到了100萬的門檻,並且有可能進一步提高,其中「大額」門檻可能會由目前的300萬元提升至600萬元。
㈥ 集合資金信託的申請條件
(一)具有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和嚴密的內控制度,且執行良好;
(二)具有完備的信託業務操作制度,且執行規范;
(三)公司及資金信託業務均具有健全的風險管理制度,且執行良好;
(四)在關鍵崗位上具備充足的專業人才,包括具有合格的高級管理人員、財務總監(CFO)、資源運營總監(CRO)和信託執行經理。
(五)已在其注冊地推介的集合信託計劃不少於2個,且在最近一年來結束的集合信託計劃中,沒有信託本金發生損失且應由信託投資公司承擔責任的情形;
(六)最近兩年自營業務未發生重大風險隱患,且按照銀監發〔2004〕4號文件要求提足全部准備金後,凈資產不少於人民幣5億元;
(七)嚴格執行信託公司及集合資金信託業務的信息披露規定;
(八)最近兩年內沒有受到金融監管部門(包括銀行業監督管理部門和證券監督管理部門)的行政處罰;
(九)中國銀監會規定的其他條件。
㈦ 什麼是底層資產
2015年11月,中央結算公司發布《關於增強全國銀行業理財信息登記要素等事項的通知》,首次明確了底層資產的類別及定義。
底層資產劃分為15類,其中主要是金融資產,分別是現金及銀行存款、貨幣市場工具、債券、理財直接融資工具、新增可投資資產、非標准化債權類資產、金融衍生品、代課境外理財投資、商品類資產、另類資產、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和產業投資基金。
舉個例子來說,比如你買根火腿腸,它用的是哪家的豬腿肉,這個豬腿肉就是火腿腸的「底層資產」。
我們看到的銀行理財、信託、基金事實上都是包裝過之後再賣給你的狀態。如神童一樣,或多或少都有誇大和掩蓋不良資產的成分,所以剝離一切包裝之後的底層資產流向,才真正的決定理財產品的盈利和虧損。
以銀行理財為例,銀行理財產品的「底層資產」多是固收產品,像債券、存款、存單,也有權益類資產(股票);有標准化的能夠在公開市場交易的股票、債券、公募基金,也有非標的應收賬款、非上市公司股權。
雖然大部分都是相當穩健的投資渠道,但是往往風險就出現在小部分當中。比如R2級的低風險理財產品,投的都是國債、銀行存款類標准化產品,都出現了凈值虧損。
所以如何選擇適合自己風險承受能力的理財產品,就是很多投資者需要面對的問題了。
辨險識財在7月新版本中加入風險榜功能,揭示理財產品風險,進行提前預警,幫助投資者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
同時辨險識財還具有定製測評功能,專業理財產品分析師團隊幫助投資者分析和測評理財產品性價比,幫助投資者在選擇理財產品的時候可以做到主動「避坑」。
最後,對於我們普通投資者來說,盡量不要買非標類的固收產品(信託、P2P、私募固收、非標企業債)。標准化的債基即便跌一跌,時間長點也就回本(不違約),不行還能贖回。非標理財搞得不好,真有可能血本無歸。
㈧ 為什麼有的信託認購額低於100萬集合信託管理辦法不是規定最低投資金額是100萬嗎
三個標准之一滿足就行,且滿足300萬以下的合格投資者不超過50人
合格的個人投資者應當符合三項條件之一:個人收入在最近3年內每年收入超過20萬元人民幣,或者夫妻雙方合計收入在最近3年內每年收入超過30萬元人民幣,且能提供收入證明;在認購信託計劃時,個人或家庭金融資產總計超過100萬元,且能提供財產證明;投資一個信託計劃的最低金額不少於100萬元。
㈨ 什麼是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合格投資者
根據《信託公司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管理辦法》第六條規定,合格投資者是指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能夠識別、判斷和承擔信託計劃相應風險的人:
(一)投資一個信託計劃的最低金額不少於100萬元人民幣的自然人、法人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組織;
(二)個人或家庭金融資產總計在其認購時超過100萬元人民幣,且能提供相關財產證明的自然人;
(三)個人收入在最近3年內每年收入超過20萬元人民幣或者夫妻雙方合計收入在最近3年內每年收入超過30萬元人民幣,且能提供相關收入證明的自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