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持倉收益 » 這些上市公司會被野蠻人盯上嗎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這些上市公司會被野蠻人盯上嗎

發布時間: 2021-04-15 10:00:23

Ⅰ 證監會為什麼不讓野蠻人入主格力

證監會為什麼不讓野蠻人入主格力,因為野蠻人通過舉牌,成為公司的大股東,然後通過調整管理層,完全控制上市公司,再把公司拆分出售,獲取高額利益,如此一來,受益的只有資本方、中小股東,但對這些優質上市公司的損害卻是十分巨大。

Ⅱ 上市公司被監管人員都不能做什麼

上市公司被監管人員都不能隨意外出旅遊,大筆交易

Ⅲ 已有12家上市公司實控人被抓,公司上市是可以高枕無憂還是風險更大

已有12家上市公司實控人被抓,公司上市就應該遵紀守法,不要等出事了才後悔。

Ⅳ 萬科一樣是ab股權為什麼被收購了

多年來,萬科一直被嚴重低估,龐大的規模和良好的業績背後,是與之並不匹配的低股價。作為中國房企的龍頭,萬科現金流非常充裕,還有豐厚的可變賣家當,而買下這座「金山」卻出乎意料的便宜。萬科股權非常分散,且管理層持股很少,在「寶能系」露出獠牙之時,前十大股東合計股份持有權比例僅為22.72%。只要200億元人民幣就能在二級市場拿下萬科第一大股東之位——這是萬科總裁郁亮去年3月提出的擔憂,如今被「寶能系」的實踐證明。在選擇創業平台的時候,一定要謹慎一些,盡量選擇規模比較大一點的平台,比如像騰訊眾創空間這種,可信度會高一點。另一方面,面對門外的「野蠻人」,萬科管理層雖有所警覺,但並未有積極的防範。1994年,萬科曾陷入「君萬之爭」,那是萬科第一次面對「野蠻人」,最終王石找到了君安的破綻,避免了萬科被拆分的命運。如同君安的「意志繼承者」一般,「寶能系」20年後卷土重來,而萬科依然如20年前一樣不堪一擊,在「寶能系」並未出現違規的情況下,王石和監管層手中的牌比20年前還要更少。如今,猜測萬科未來命運如何還為時尚早,外界也拭目以待王石能否如20年前一般找到「白騎士」救場,然而,此事無論結果如何,都應成為中國所有上市公司引以為鑒的標志性事件。在上市圈錢的同時,也面臨著被「野蠻人」踢門而入的風險,而謝絕「野蠻人」,除了保證公司股權合理分配外,也要增加風險意識,使企業可以掌握自己的命運。

Ⅳ 再見「野蠻人」,險資舉牌次數超去年全年,西證國際(00812)洞燭先機

自從去年,國家放開保險企業的投資後,由於國家戰略已經再一次看好險資,各大保險公司也開啟強大業績增加。今年以來,險資舉牌動作頻繁,目前舉牌次數已超去年全年。從目前已披露的2019年年報來看,險資偏愛金融行業。從最新的調研情況看,險資關注中小創公司。從調研對象來看,中小板和創業板上市公司為險企的關注焦點,分別被調研29次和31次。


在港股裡面,作為西部地區最大的券商西南證券,同時擁有內地與境外的資本,尤其是其在國際市場前哨的港股上市的子公司西證國際(00812),在母公司撐腰情況下,業務正持續改善。由於西南證券大本營位於重慶,而中歐班列作為中國來往歐洲的鐵路系統,亦是「一帶一路」其中一個相當重要的串連工具。

「西證國際證券」於過去一年曾先後進行供股集資及發債補充資本,以改善資本架構、用作再融資現有海外債務及補充營運資金。目下坐擁20億港元,足見公司洞燭先機,作為未來發展之用。從股票的 技術上,目前西證企穩於各條移動平均線樓上,在匯聚均線情況下隨時出現突破。再轉看周線圖,應已完成4浪走勢並醞釀第5浪,升勢將一觸即發,投資者不妨於現價買入。


而同樣在港股,中芯國際「00981」是N+1代工藝和台積電第一代7nm工藝相近,N+2代工藝則與台積電的7nm+相近。目前中芯國際無需EUV光刻機也能實現7nm工藝的生產,台積電第一代7nm工藝也是沒有使用EUV,但是之後的5nm、3nm則必須具備EUV。

Ⅵ 上市公司一般會做假虛報業績嗎。如果被查出有什麼後果

一般來說,上市公司多多少少會有一些做假虛報業績的行為。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就有不真實全面的披露信息的嫌疑。
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的法律責任:
財務作假,投資者可通過法律途徑向審計所索賠,而相關審計人員的從業資格也可能會被取消,並處一定罰金。
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以及證監會聯合發布《關於經濟犯罪案件追訴標準的補充規定》(以下簡稱《補充規定》),對違規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等案件的追訴標准做了規定。
其中明確指出,依法負有信息披露義務的公司、企業虛增或者虛減資產達到當期披露的資產總額30%以上的將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所有的財務造假都與公司高管有關,只要斷絕了高管的推卸責任之路,上市公司造假的動力就可以消除大半。因此,在我國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現象屢禁不絕的情況下,不妨借鑒美國的做法,通過立法,讓高管對財務造假承擔法律責任。這樣,既可以確保上市公司財務信息的真實性,保護投資者利益,也能促使整個社會誠信度的提高。

Ⅶ 上市公司流通股就是用來買賣的憑什麼就說人家是野蠻人

有關系沒辦法

Ⅷ 12家上市公司實控人被抓,為何近幾年股市頻頻爆出黑料

我認為就是因為現在科技發達了,能發錄像視頻的東西太多了,而且網路也發達了,傳播速度非常快。爆料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這些投入身家性命的人就只能選擇自殺,因為欠下的錢實在太多,真的還不上啊。股票真的會讓你一夜暴富,一夜陷入絕境。這只是瞬間的事情,在股市中每分每秒都在變化,我個人建議大家慎重投入,因為有太多不可控因素在裡面了,而且現在大行情都不穩定,我覺得基本上都沒有人有慧眼對辨別哪股掙錢。

現在國家對這個股市控制,我覺得一是為了國家安定考慮。能讓大家在一個「干凈」的環境下炒股。我覺得這樣挺好的,至少那些不法分子能收斂一下,免得一些無辜大眾受到到傷害。對於普通家庭來說,有時候這種打擊都是致命的。

Ⅸ 為什麼說中國股市應該感謝「野蠻人」姚振華

您好,【量價驕陽】為您解答:
前海人壽激進投資A股,實質上不僅起到了倒逼監管體制完善之效,而且還起到了倒逼A股上市場公司完善企業治理之效。
2016年12月13日,對於「野蠻人」姚振華而言,將註定是一個刻骨銘心的日子。
這一天,繼證監會主席劉士余意有所指地痛斥、保監會檢查組進駐前海人壽和恆大人壽之後,更強烈的緊箍咒來襲——保監會緊急召開專題會議,保監會主席項俊波在會上指出,要全面落實「保險業姓保、保監會姓監」要求,正確把握保險業的定位和發展方向,築牢從嚴監管和防範風險的防線,並誓言「絕不讓險資成為泥石流」。
這一天,據傳焦點人士姚振華中午就提前趕到了會場,但是,在民意滔滔、且上升到保護中國實體經濟這一政治正確的論調之下,姚振華不管是有意、還是無奈擺出的「低調服從」姿態,也註定無法改變監管部門對險資監管趨嚴的態勢。
這是「晴轉陰」的一天!
在這一天之前,姚振華腳踩「前海人壽」之風火輪,將杠桿雜技玩得出神入化,僅短短一年時間,就儼然有威鎮海內之金融大佬風范,在富豪榜躥升前四的同時,更引得無數A股掌門人競折腰。
而在這一天之後,「野蠻人」姚振華或許會將資本雄心寄託於海外。據傳姚振華今年上半年就已在香港資本市場布局,券商、資管等多個香港金融牌照已經間接收入囊中。
監管部門的訓戒,並非說明姚振華是中國資本市場的罪人。事實上,中國資本市場反而應該感謝他,前海人壽激進投資A股,實質上不僅起到了倒逼監管體制完善之效,而且還起到了倒逼A股上市場公司完善企業治理之效。這不,部分遭到舉牌的上市公司,有的加大分紅比例了,有的給員工加工資了。
姚振華的罪與罰,是監管體制缺失與「資產荒」偶合下的必然現象,我們不必對其持過於激烈的批判態度。監管體制的缺失,使得「分紅險」這一帶有明顯理財屬性的險種恣肆繁衍,中國經濟的「資產荒」,則使得險資火中取栗、不惜加杠桿搶奪優質藍籌股。
回顧一下去年以來險資的洶湧入市,一系列惡意收購在激發市場矛盾、引發輿論爭議的同時,也的確暴露了目前險資監管領域存在的問題。不過,一個可能存在、需要澄清的誤解是,當下的監管升級並非否定險資入市的合理性,事實上,從保險公司的收入結構來看,投資收益與承保利潤都是保險公司重要的利潤來源。2014年,險資權益類投資的上限提高到30%,也意在拓寬險資的投資渠道。
之於當下而言,我們有必要強調和明確,當下的險資監管升級,並不應該傷及合理的價值投資。為此,監管應該聚焦入市險資的資金來源,以制度手段從源頭上約束險資不合理的入市行為。
必須看到,一方面,險資舉牌等類似行為本身是一種市場行為,監管者對此應該保持價值中立,不宜進行針對特定對象的道德評判和過度監管;另一方面,以寶能系舉牌萬科代表的險資舉牌行為,雖然略顯激進,但基本是合乎規定和市場倫理的,其風險主要集中在資金杠桿的過度運用,對此,主要應以制度化的形式規范險資使用、彌補以往的監管漏洞。
就資金來源的監管而言,首先應該針對「萬能險」這一特定險種的使用確立規范。
從險資入市的實際情況來看,萬能險是保險資金入市最為重要的資金來源之一。與其他險種相比,萬能險作為壽險的一種,具有很強的理財屬性,由於收益較高,對保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而壽險公司對萬能險也有較強的依賴。
例如,前海人壽2015年實現業務收入173億,其中萬能險產品的保費收入就高達170億元。在兌現保民收益的壓力下,萬能險收入的相當一部分可能直接進入投資賬戶,進而使萬能險成為類似信託公司和銀行提供的理財產品。
這樣的萬能險弱化了保險的本質,同時很容易異化為保險公司吸收資金、進行股權投資的工具。對此,保險監管機構應該嚴格定義萬能險產品、限制其資金使用,確保萬能險發揮其保險功能。
其次,應該區分自有資金和保費等其他資金,通過資金的分類監管限制非自有資金舉牌上市公司,實現風險隔離——保監會近日即將出台的新規,或將明確提出類似的限制。
在寶能系對萬科的舉牌事件中,高杠桿帶來的高風險是主要的爭議點,事實上,前海人壽的舉牌資金部分來自通過「萬能險」融來的資金,相當一部分為短期債務。
如果只是對上市公司進行單純的財務投資,可以放寬資金使用范圍,允許使用非自有資金,而如果涉及到舉牌、惡意收購,就有必要限制非自有資金的使用比例,或者禁止使用非自有資金。
而從保險業的定位和商業倫理上講,保險資金應該堅持財務投資為主,不宜進行過多的收購,特別是跨行業的收購,因為對這些公司的管理,很可能會超出保險公司的能力范疇。
我國《保險資金運用管理暫行辦法》規定,保險資金實現控股的股權投資應該限定為保險或非保險類金融企業,以及「與保險業務相關的企業」,而目前來看,這一規定並沒有得到嚴格地執行。
總的來說,在當下加強險資監管,強調「保險姓保」是有必要的。
整體而言,我國保險業目前處於成長期,既需要寬松的發展環境,更需要堅持其服務社會保障需求的基本定位。在成熟的保險市場,投資型產品是在滿足了社會保障的基礎性需求後作為升級換代產品出現的,而我國保險業的這一基礎還比較薄弱。
從這個角度看,規范險資在資本市場上的運用,最終的目的是讓保險資金更多地服務於保險市場本身。
2016年12月13日之後,高懸於中國資本市場的險資屠刀,或許已被強行去刃。這沒什麼不對,畢竟,回歸到保險業的屬性,投資利潤本不應該成為保險公司的主要利潤,承保利潤才是保險業利潤的真正來源。
但我們依然需要反思,只要存在缺位的監管,就會滋長錯位的資本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