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持倉收益 » 上市公司喜馬拉雅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上市公司喜馬拉雅

發布時間: 2021-04-14 12:29:22

1. 喜馬拉雅究竟上不上市

多次傳出即將上市的喜馬拉雅FM最終走到了關鍵性的一步,難道移動音頻第一股或許很快就要誕生?

5月25日,在私享橋主辦的中國新時代企業家論壇上,證大集團創始人、董事長戴志康在演講時表示:「2011年,我們投資了喜馬拉雅FM,(是)我們投資孵化互聯網的獨角獸,今年已經估值200億,明年希望能夠進入國家A股上市,正在做這樣的准備。」

喜馬拉雅方面雖明確否認暫無IPO計劃,但其有關股東投資美元基金、重新搭建VIE架構的信息並未給出明確信息。而如果城市傳媒投資美元基金的舉動確為投資喜馬拉雅,或意味著已於2015年底拆除VIE架構的喜馬拉雅正再次重新規劃自己的上市路徑。

來源:網路

2. 十大知識付費平台有哪些

百學習是免費不抽成的知識付費平台

2016年「知識付費」走入我們的視野,2017年進入瘋狂發燒年,羅振宇用知識焦慮把知識付費玩的體無完膚,用戶怨聲載道,「觀點包裝」+「營銷推手」鑄就了10億級的羅振宇,知識付費本質不是付費,而是為學員提供知識體驗服務,不落地和不實用的知識解決不了學員的實際問題,「玩風口」終究解決不了需求。

2020年大小的平台也差不多形成了自己的戰略領地,盤點一下十大比較典型的知識付費平台,希望對大家做內容變現時有一個清晰的認知和參考:

NO. 10 網路網盤

網路網盤已經上線了知識付費業務,網路網盤的核心業務是存儲,免費存儲已經是刻板印象,由於盜版橫行造成網路網盤的付費業務不是很理想,轉化比較難。

可以結合網盤資源+專業知識付費平台進行變現,這個比較適合有知識付費運營經驗的內容創業者,新手勿擾,可能比較容易就模糊了自己的經營定位。


NO.9 網路問咖

簡單理解為就是一個付費問答平台,比較適合在專業領域有一定知名度的專家入駐,如果把知識付費狹義的定位為在線教育的多樣化版本,網路問咖不太適合教育機構和自媒體。

NO.8 蜻蜓FM

這個一個主打音頻分享的平台,可以向平台投稿音頻內容,產生的收益平台有有抽成,抽成比例在20%以上,變現的成本不算高,但是支出比例比較高。

NO.7 豆瓣時間

豆瓣時間的付費業務其實比較早,主要是以會員的模式,最近兩年才開通了付費專欄,豆瓣時間的門檻不高,但是變現門檻較高,要持續不斷的內容輸出才會有效果,平台的流量偏移比較重,主要集中在為數不多的幾個「大咖」上。

NO.6 網易雲課堂

在線職業技能學習平台,內容比較偏向於技能內,如計算機等,適合專業技能培訓的機構,教育機構入駐網易雲課堂是免費的,產生的收益平台會抽成,比例在20%以上。

NO.5 騰訊課堂

背靠騰訊大廠,但是現在好像處於不溫不火的狀態,內容的質量比較低,很多機構都是用來做渠道引流,機構入駐是免費的,但是開通付費專欄有比較高的抽成。

NO.4 知乎Live

幾乎被知乎玩壞了,知乎的用戶在知乎上瀏覽都是想獲取免費的專業信息,從推出付費專欄後,也是不溫不火的狀態,甚至被抵制,內容創業者想在知乎上進行內容變現,門檻比較高,開通付費專欄需要支付費用,主要是和內容創作者合作分成。

NO.3 Saas工具

提到Saas工具的知識付費平台,就有非常多了,很多平台都是SaaS模式,比如小鵝通、短書等,SaaS說白了就是賣系統賬號,而且每年的賬號費用比較高,好幾萬,先不說技術,知識付費技術是沒有門檻的,Saas的模式不太適合沒有流量沒有渠道的教育機構和自媒體,工具只是輔助,解決不了流量的難題。


NO.2 喜馬拉雅

喜馬拉雅是一個音頻分享平台,門檻比較低,誰都可以分享,流量比較大,主要流量集中在知名度比較高的講師上,和平台合作也有很高的門檻,開通付費音頻,產生的收益,平台要抽成,高達60%,以「個人所得稅」的形式抽取。比較適合想擴大影響力並進行引流的個體講師或觀點分享愛好者。

NO.1 百學習

百學習是免費的知識付費平台,專注知識電商新教育!百學習的模式類似京東、天貓等,並不是賣產品,而是取消了會員模式,學員想學習什麼課程就買什麼。教育機構入駐百學習是免費的,內容創業者的試錯成本是零,知識店鋪產生的收益平台也不參與抽成,零抽成,經營所得全部可以提現到賬。百學習只看重課程質量本身,與機構的大小和知名度無關,所以所有內容創作者的成功機會都是一樣的,平台有很大的流量,系統依靠強大的大數據計算能力來推廣課程,幾乎對割韭菜的商家是死穴。百學習上經營知識付費,如何3個月實現100萬營收的實操經驗


免費不抽成的知識付費平台:百學習

作為教育機構、自媒體或內容創業者,怎麼才能做好知識付費,在這個知識付費時代賺到一杯羹,甚至做大做強快速且持續的變現呢?

如果你有自己的流量和推廣渠道,你也不怕試錯成本,你可以選擇一個SaaS工具來做知識付費。

如果你缺流量缺用戶缺渠道,想把自己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快速提升,同時還能變現賺到錢:

(1)入駐百學習平台,免費創建自己的知識店鋪

(2)創建自己的專業課程,重點要優化並凸顯課程的價值和亮點

(3)在騰訊課堂、網易雲課堂、喜馬拉雅上上傳一些高質量的課程進行引流到百學習的知識店鋪,首先百學習是免費且不抽佣的,這樣可以確保變現的錢可以全部拿到手。

(4)了解百學習平台的運營規則,多參與平台組織的推廣活動,爭取加入百學習的「知商聯盟」以獲得更大的支持。

教育的本身就是為學員提供服務,而不是賣生活和職業焦慮,焦慮能解決一時的興起,解決不了長期的需求,而解決學員的需求,要從優化服務和體驗開始,教培機構想提升服務和體驗的效果,單靠自身的力量是困難的,需要一個大的平台來引導。

3. 喜馬拉雅如何回應融資

喜馬拉雅再融40億元赴港上市?官方:傳聞消息不實。

根據喜馬拉雅官網提供的數據,目前,音頻分享平台喜馬拉雅FM手機用戶已超過4.7億,汽車、智能硬體和智能家居用戶超過3000萬。同時,喜馬拉雅FM還擁有超過3500萬的海外用戶。目前,喜馬拉雅公司估值已超過200億人民幣,5年市值增長了1000倍。

來源:騰訊新聞一線

4. 喜馬拉雅擬上市、荔枝股價大漲,「音頻熱」是否是個偽命題

海外Clubhouse以名人效應與近乎古典的語音聊天室功用掀起語音社交高潮;國內巨頭音頻平台喜馬拉雅FM傳出赴美上市音訊,擬募資至多10億美圓,同時「國內音頻第一股」荔枝發布2020年全年財報,公司在非美國通用會計原則(NON-GAAP)下連續兩季度完成盈利,全年營收到達15億元。

但是盈利數據與Clubhouse效應帶來的利好,並不能處理荔枝存在的問題。財報數據顯現,荔枝的用戶增長速度與付費用戶增長速度都不算快速,「盈利」脫離了一定的計算規范,就是一個偽命題。

數據顯現,2020年Q4荔枝MAU到達5840萬,相比之下2019年同期增加12.52%;月均總付費用戶為42.24萬,同比去年的43.41萬則有所降落。而從2017年至2020年,荔枝累計虧損到達3.7億元。

而從收入狀況來看,荔枝的收入主要依託音頻收入。2020年荔枝的收入中,音頻收入到達14.81億元,播客、廣告和其他收入為2180萬元。

音頻收入佔比到達了98%以上,這難免讓人詬病收入過於單一。假如音頻收入江河日下,可以成為公司現金奶牛,那麼問題也不算大。可是音頻平台不斷普遍存在用戶付費率低的問題,而音頻收入大局部依賴用戶付費,2020年下半年,荔枝付費用戶佔比還在降落,這就意味著荔枝的營收並不高。


言論市場關於荔枝的商業變現愈加焦慮,喜馬拉雅、蜻蜓同樣存在用戶付費率低的問題,但是頭部平台曾經在音頻收入之外開端探索廣告、直播、游戲、學問付費等多元變現方式,而荔枝變現方式照舊以主播UGC內容為中心,經過免費內容吸收用戶,經過用戶虛擬消費完成營收變現。

2020年年底,荔枝宣布與小鵬汽車達成車載音頻方向協作,這被以為是荔枝品牌營銷變現的新途徑,但是品牌跨界協作推進雙方消費的理想能否真正完成,誰也不能保證。

同時,熱浪總有散去的一天。Clubhouse吸收國內一批互聯網大廠跟風打造語音社交產品,但是真正在國內APP市場上活下來並產生生命力的產品目前尚未呈現,而Clubhouse這股熱潮在美股市場為荔枝帶來的關注同樣有限,固然公眾與產業扯起了語音社交、耳朵經濟等大旗,但是揮舞旗子的人精神用完之後,看繁華的人就會散去。

資本圍城裡,圍牆外的喜馬拉雅,和圍牆里的荔枝,考慮的或許是同樣一件事,如何在波濤洶涌的紅海市場里,穩定持久地生存下去。

5. 喜馬拉雅承認赴港上市了嗎

近日,有消息稱,從接近摩根士丹利投行人士處確認,喜馬拉雅已重拾VIE架構,擬上市地點為香港,摩根士丹利已確定參與保薦。

喜馬拉雅回應稱:完全不屬實,既沒有IPO計劃,也沒有確定保薦人。

戴志康在演講時說,音頻平台喜馬拉雅FM今年估值已經達到200億元,明年希望能夠在A股上市。他表示:「2011年,我們投資了喜馬拉雅FM,(是)我們投資孵化互聯網的獨角獸,今年已經估值200億,明年希望能夠進入國家A股上市,正在做這樣的准備。」

半個月前,有媒體報道喜馬拉雅FM將重新搭建VIE架構在香港上市。但當時喜馬拉雅FM公關人員表示:「不知情。」

喜馬拉雅FM是國內音頻分享平台,2013年3月上線。根據艾媒咨詢在4月發布的中國在線音頻市場研究報告,2018年1月中國在線音頻滲透率(App活躍用戶數/全網用戶規模)顯示,喜馬拉雅FM的滲透率為5.12%排名第一,其後是蜻蜓FM和荔枝,滲透率分別為2.29%和2.18%。

6. 喜馬拉雅FM怎樣回應明年A股上市

日前,有喜馬拉雅FM股東透露,喜馬拉雅FM今年估值已達200億元,明年希望能夠在A股上市。針對這一消息,喜馬拉雅FM5月25日作出回應。

針對此消息,喜馬拉雅FM方面回應稱,消息不屬實。據報道,喜馬拉雅FM聯合創始人兼聯席CEO余建軍也向媒體透露,公司沒有任何IPO安排。

據了解,喜馬拉雅FM於2013年3月上線,2014年和2015年先後完成了1150萬美元A輪融資和5000萬美元B輪融資。2016年,喜馬拉雅FM獲得城市傳媒投資,被視作C輪融資完成。

來源: 中國網科技

7. 喜馬拉雅什麼時候出來的

喜馬拉雅FM是國內音頻分享平台,2013年3月手機客戶端上線,兩年多時間手機用戶規模已突破2億[1],成為國內發展最快、規模最大的在線移動音頻分享平台。2014年內完成了2輪高額融資,為進一步領跑中國音頻領域奠定了雄厚的資金實力。截至2015年12月,喜馬拉雅fm音頻總量已超過1500萬條,單日累計播放次數超過5000萬次。[2] 復制粘貼於網路

8. 喜馬拉雅上市成效好嗎

日前,有喜馬拉雅FM股東透露,喜馬拉雅FM今年估值已達200億元,明年希望能夠在A股上市。針對這一消息,喜馬拉雅FM5月25日作出回應。

針對此消息,喜馬拉雅FM方面回應稱,消息不屬實。據報道,喜馬拉雅FM聯合創始人兼聯席CEO余建軍也向媒體透露,公司沒有任何IPO安排。

喜馬拉雅FM於2013年3月上線,2014年和2015年先後完成了1150萬美元A輪融資和5000萬美元B輪融資。2016年,喜馬拉雅FM獲得城市傳媒投資,被視作C輪融資完成。

來源:中國網科技

9. 喜馬拉雅FM

喜馬拉雅希望能夠成為音頻平台上市第一股,盡管他們一直是個很低調的公司。其實,從市場情況來分析,喜馬拉雅擁有4.7億激活用戶,市場佔有率為73%,可以說是整個市場上毫無疑問的領頭羊。公開資料顯示,喜馬拉雅FM頭部產品馬東的《好好說話》的訂閱用戶為18萬,而這一節目的費用為198元。也就是說,單單一款節目就給喜馬拉雅帶來了將近4000萬的收入。喜馬拉雅手中還掌握有許多這樣的內容創作者,這些也是他們估值能夠超過500億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