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持倉收益 » 上市公司賣地產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上市公司賣地產

發布時間: 2021-04-14 09:08:08

上市公司頻繁甩賣名下房產是怎麼回事

人民網北京5月25日電(盧志坤) 今年來多家上市公司出售名下房產的交易幫助外界得以窺見企業究竟在多大程度上介入了房地產市場。由於不同企業對房產類資產的列賬方式不同,企業持有的房產數量向來難以估算。

據人民網記者不完全統計,僅今年披露出售名下房產的上市公司就有十餘家,出售的房產數量從1套到30多套不等。而出售的理由,則多為盤活現有資產、優化資產結構、回籠資金等。

盡管難以准確計算企業持有的房產數量在規模龐大的房地產市場的佔比有多少,以及其對市場的影響程度有多大,但有學者認為,非房地產和建築類企業對房地產的投機性投資是助長中國房地產泡沫的重要因素之一。自2015年開始的新一輪房價暴漲引發了監管層的擔憂,中央在去年底強調「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並採取多種措施給市場降溫。

❷ 滬深兩市有房地產業務的上市公司有哪些

大智慧 進入地產板塊
看一下個股介紹 不就知道了

❸ 滬深兩市 主營房地產的上市公司有幾家

該板塊共99隻個股
平均每股收益
(元)
:0.08
平均流通(萬股)
:20740.46
平均每股凈資產
(元)
:2.38
平均總股本(萬股)
:43854.40
平均每股公積金
(元)
:0.94
主營收入同比增長(%):53.35
平均每股未分配利潤(元)
:0.18
凈利潤同比增長(%)
:53.15
公司原先主營房地產業務:
陽光股份、*ST珠江、天房發展、光彩建設、浦東金橋、招商局A、金
融街、
深深房A、深寶安A、萬科A、*ST星源、中華企業、粵宏遠A、*ST鴻
基、*ST興業、中遠發展、銀基發展、新黃浦、深寶恆A、陸家嘴、深振業
A、珠江實業、深萬山A、渝開發、棲霞建設、石獅新發、中國國貿
—————————————————————————————————
公司通過(資產置換、資產重組)進入房地產行業的上市公司有:
長春長鈴、滬昌特鋼、嘉寶集團、金豐投資、世茂股份、福州大通、
廣西斯壯、*ST魯銀、上實發展、北京城建、亞泰集團、天創置業、世紀中
天、浙江廣廈、廣匯股份、梧州中恆、創興科技、沙河股份、海鳥發展、
好時光、先鋒股份、鑫新股份

❹ 誰能告訴我下 有哪些房地產上市公司專做或主要做商業地產項目

一、soho中國
2007年10月8日,香港聯交所上市(股票代碼:410),融資19億美元,當時創造了亞洲最大的商業地產企業IPO。介紹網址:http://www.sohochina.com/about/index.asp
二、大連萬達集團
正在籌劃香港或新加坡上市,您可以關注。介紹網址:http://www.wanda.com.cn/
三、廣州富力地產
香港上市,代碼:(2777.HK)
四、和記黃埔
李嘉誠的公司,商業地產項目操作也很多 代碼:(0013.HK)
五、恆隆集團
(港交所:0010)
六、保利房地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證代碼:600048)
中國保利集團控股的大型國有房地產企業,是中國保利集團房地產業務的運作平台,國家一級房地產開發資質企業 。2006年7月31日,公司股票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成為在股權分置改革後,重啟IPO市場的首批上市的第一家房地產企業。自2007年1月起,公司入選「上證50」、「上證180」、「滬深300」和「中證100」指數樣本股。截至2007年12月,公司總資產已達 409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48%。
………
今天比較忙,暫時給你整理這么多,後續等我有時間了再補上!
您是想買主營商業地產這一塊的上市公司的股票是吧?眼光獨到哦!祝好運!

❺ 中國最大的房地產上市公司是哪個

中國最大的房地產上市公司是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

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萬科或萬科集團,證券簡稱:萬科A、證券代碼:000002,證券曾用簡稱:深萬科A、G萬科A。公司總股本1099521.02萬股(2008年2季度),總部位於中國深圳市鹽田區大梅沙環梅路33號萬科中心,現任董事會主席為王石,總經理為郁亮。萬科集團在地產中國網舉辦的紅榜評選活動中,連續三次上榜。萬科品牌入圍中國品牌價值研究院主辦的中國品牌500強。[

❻ 怎麼那麼多上市公司都有涉及地產

前幾年房地產是暴利,上市公司圈錢後進行投資或者只利用概念。
再早幾年,多少公司都涉及網路呢。

❼ 房地產代理公司 上市的有哪幾個

房地產代理公司上市的有易居中國、富陽中國、合富輝煌、世聯地產。

易居(中國)控股有限公司於2007年8月8日紐交所上市(紐交所交易代碼:EJ),是第一家在美國上市的中國輕資產地產概念股。易居中國是中國首個提出房地產流通服務商概念的中國房地產現代服務業的整合者與領導者。

世聯地產成立於1993年,是國內最早從事房地產專業咨詢的服務機構。2007年,世聯地產整體改制,成立深圳世聯地產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世聯地產以深圳為總部,分別在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等區域建立起華南、華東、華北、山東四大業務中心,形成「咨詢+實施」獨特的業務模式,提供從區域開發、舊城改造、土地出讓到項目開發、銷售以及二手房租售的綜合服務,並憑借本地智慧和全國共享的知識平台。

(7)上市公司賣地產擴展閱讀:

2011年11月29日,易居中國宣布已與IFM投資有限公司(「21世紀中國不動產」)(紐交所代碼:CTC)及其創始人簽訂非約束性投資條款書。21世紀中國不動產是CENTURY 21®商標在中國的獨家授權者。

根據相關條款,21世紀中國不動產會以每股 0.0267美元(每0.4美元一股美國存托股)的價格增發約9.6億新股給易居和21世紀中國不動產創始人。新增股數約占其擴充後總股本的57.8%。

21世紀中國不動產將會收到的投資總額約為2500萬美元。此項交易完成後,易居將以37.3%的持股比例成為21世紀中國不動產的第一大股東。

2016年8月28日,上海,易居中國於16周年慶典之際,宣布私有化完成,易居旗下易居營銷服務集團與克而瑞信息集團合並成立「易居(中國)企業集團」。同時,恆大、萬科、雲鋒領投16家百強房企與專業投資機構入股新易居。

❽ 房地產企業:拿什麼上市

自「房企」上市解禁以來,國內很多房地產企業躍躍欲試,地產類上市公司在加大力度開發房地產項目,非地產類公司也在大舉進軍房地產業,沒有上市的房地產企業則在伺機設法登陸資本市場,導致這些現象的一個共同的原因是近來房地產業的復甦和火爆。 然而證券市場上地產類上市公司的業績並沒有明顯轉好,房地產板塊上市公司的多項指標仍低於上市公司平均水平。那麼,為什麼在房地產開發市場火爆的同時,在資本市場上地產板塊卻顯暗淡呢,這不能簡單地歸結於政府的管制和約束,也不能單純地認為是資本市場的過於謹慎。這背後有一個政府、房企和投資人都必須清楚認識的問題:如何判斷和評價地產股?判斷的標準是什麼?上市房企拿什麼上市才能吸引投資人,鞏固投資者對地產股的信心? 關於上市「房企」,一般認為應有以下標准: 1、良好的企業素質及市場形象 房地產業的高風險決定了公司不能出現決策性失誤,否則整個公司幾年難以翻身,擁有良好的企業素質及市場形象往往能夠化不利為有利。 2、歷史遺留問題少 房地產上市公司的歷史遺留問題嚴重,主要體現在積壓房上。1999年房地產類上市公司平均存貨為 7.9億元,大量資金無法盤活。因此,歷史遺留問題少是房地產類上市公司取得良好業績的基礎。 3、在建優質項目及良好的土地儲備 有沒有優質的開發項目是衡量房地產類上市公司最重要的標准,一個優質的房地產項目至少應具備以下特點:一是要有一定的規模。二是要有區位優勢並有良好的策劃。三是相對較低的獲得成本。 總結以上「房企」上市的評價標准,那麼房地產企業拿什麼上市?一是企業素質和形象,二是沒有不良業績,三是優質的項目和一定的土地儲備。 如果把這幾項要素進一步分析一下的話,就會發現如果僅以以上三條為基本條件的話,是不夠吸引投資者的,企業素質和形象是一個無形資本,業績只是表現過去,項目和土地其實只是公司的流動資產,甚至不能算作公司的資產,因為項目完成以後,房產和土地都會從房地產企業轉到業主或銀行手中。 投資者投資地產股,為的是通過地產的增值為自己帶來投資回報,可是如果房地產企業拿不出好的地產,它賣給投資人的只是一定的流動資產和形象之類的東西,而非固定資產,那麼投資者怎麼確認自己的投資是投資而不是投機? 一些非地產企業上市,它可以把企業的房地產作價上市,企業的房地產成為企業的不動產即固定資產。相反,而我們的房地產企業卻不能拿出自己的固定資產,它拿來上市的只是開發好出售出去的土地或項目。嚴格地講,這種土地或項目只能算房地產企業的待產品或產成品,這些產品必須盡快賣出,否則滯留於企業,影響企業資金周轉。這些產品不是企業的固定資產,這樣實際上就形成了一個有趣的情況,即非地產企業可以以其不動產作為固定資產上市,而地產企業卻沒有作為固定資產的不動產。 這種局面下,就很難區別地產股與非地產股,很難讓投資者建立起對地產股的信心。換句話說,地產公司要上市,就應該有真正的地產,在土地使用權有償出讓的土地制度下,地產公司應擁有一定量的土地使用權的長年的經營權。只有長年的經營土地,獲得地租才是名符其實的地產商。這就意味著大的地產公司要有寫字樓或商場所有權,靠寫字樓或商場的出租獲得地租收入。只有這樣才能把地產商與其它類型的企業區分開來,在股市上,地產股才能與其它類型的股票區別開來。對於投資者來說,投資地產股才有特殊的意義。 有的房地產開發企業認為地產類上市企業業績平平是由於不能定期獲得穩定的紅利收入。因為房地產業的生產周期長,其實這樣的理由正說明上市公司缺乏積累,缺乏經營管理地產的經驗,假若能長年持有和經營物業,是會有穩定的收入的。投資者可把投資地產股作為長線投資,投資者可以獲得穩定的收入回報。 香港置地擁有香港中環的40%的寫字樓的所有權,香港大部分的屈臣氏商場鋪面的土地是李嘉誠的,這些地產商的公司上市,投資者看重的是他的固定資產和穩定的收入回報。這些地產公司有著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歷史。這一點我國的地產公司還遠未達到這種水平。我國地產公司成長期很短,很幼稚。大多數企業只有在房地產火爆時投機的經驗,在房地產熱中倖存下來的開發企業有的只是近年來開發住宅類物業的經驗,還有不少房地產企業連開發經驗都沒有也開發房地產,更不要說具有長期持有和經營地產的經驗和能力了。 房地產企業不具備長期持有和經營地產的經驗,如經營寫字樓、公寓、酒店、商場等物業的經驗,也不願意進行這種長期的經營,都願意打一槍換個地方,暴露出整個房地產行業的浮燥。這種行為短期的傾向有著它的原因,長期經營和持有物業獲得租金收入需要有相當的資金實力,我國的房地產企業自有資金有限,只能靠短平快的住宅開發收入累積才能實現長期持有和經營。除了少數專業的大房地產公司,許多開發公司還只是項目公司。 由以上分析可見,一方面,房地產企業上市是勢在必行的,因為上市房地產企業可以獲得社會的資本支持,克服短期行為。另一方面,沒有行為長期化的上市公司,就不會有長期投資的股民,沒有負責任的上市和投資人,就不可能有持續發展的經濟。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政府謹慎對待房地產企業的上市是有道理的,如果讓很多沒有積累的地產商上市,他們又拿不出堅實的資產作基礎,很容易使上市融資搞成變相的「圈錢」,投資地產股也只能是投機。沒有長期持有經營物業能力的房地產企業只有靠當期的業績上市,更有可能使用概念包裝的方法向市場圈錢。當上市公司和股民相信概念而忽視了實實在在的租金回報時,地產類的虛擬資本就脫離了它的實體經濟基礎,那樣房企上市又會成為製造經濟泡沫的契機。這是不得不警惕的。 因此,在核准房地產企業上市時,應在核准標准中加上考查是否具有長期持有和經營物業的能力方面的標准。這對於我國的證券市場和房地產業發展都是有重要意義的。

❾ 商業地產上市公司,商業地產概念股有哪些

二、高端商業地產開發主流模式 隨著城市的發展,城市人口日益膨脹,土地資源日益稀缺,個人生活成本加大、經濟運行效率降低,在這種情況下,城市綜合體逐漸成為高端商業地產開發的主流模式。萬達集團、中糧集團等行業領袖提出了「只做城市綜合體」的發展戰略,引領行業的發展。而杭州、沈陽等代表性二線城市提出未來的城市建設,招商和開發主要以城市綜合體為主的戰略目標,這被認為是拉開了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序幕,開啟了中國城市綜合體的發展。 「城市綜合體」的基本特點是: 1、規模大。一般的「城市綜合體」的建築面積都是30萬至80萬平方米,在城市規劃建設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2、功能強。通常「城市綜合體」都包括大型商業中心、五星級酒店、寫字樓及大型公寓,各類功能之間互相疊加和補充。 3、整體統一性。建築風格統一,各個單體建築相互配合、影響和聯系,與外部空間整體環境統一、協調。 4、大空間尺度。室內外空間較大,一方面與城市規模相匹配,另一方面則與建築功能的多樣相匹配,成為多功能的聚集焦點。 5、通道樹型交通體系。將內部交通和公共空間貫穿起來,同時又與城市交通系統有機聯系,組成一套完善的「通道樹型」體系。 6、現代城市景觀設計。通過標志物、小品、街道傢具、植栽、鋪裝、照明等手段形成豐富的景觀與宜人的環境。 7、高科技集成設施。具備高科技和高智能的先進設施。 城市綜合體引領了集約型城市開發的浪潮。各種經濟活動在城市綜合體內互動,各種資源有效整合,物業資源獲得優化配置,從而發揮更大的空間效益,既省地又節能。權威機構調查顯示,城市綜合體內的各種業態和物業的運轉效率,往往能提高36%,而節能收益則可以提升42%。此外,還可以帶動大量就業和巨額稅收,帶動一個城市地區的經濟發展,在城市規劃建設方面起到巨大作用。按照目前中國城市化的發展趨勢,中國城市人口將於2025年達到9.26億,到2030年將突破10億。未來20年,我國城市新增人口將在4億左右,解決如此大規模人口的居住和生活需求,必須走集約型城市開發之路,城市綜合體是一個現實的選項。 三、商業地產開發模式及上市公司 商業地產主要分為純開發模式、開發+持有模式和全部持有模式。純開發模式周轉率及增長率均較快,但難以形成較強的長期競爭優勢;全部持有模式回報期較長,採用該模式的公司業績較為穩健,但增長速度較慢;開發+持有模式既可以通過銷售非核心物業實現資金回籠,還可以通過持有優質物業獲得長期穩定的投資回報。 1、純開發模式 純開發模式是以出售為主,A股商業地產公司業務收入來源以出售為主,這些公司表現為投資資金的轉向帶動業績加速,並且資金能夠及時迴流,避免資金鏈斷裂風險,如魯商置業(600223)(600223)、世茂股份(600823)(600823)、金融街(000402)(000402)等。 2、全部持有模式 持有型物業價值能夠增大公司的重估凈資產,但由於租金收入短期增長空間不大,不能獲取高溢價。如:中國國貿(600007)(600007)、陸家嘴(600663)(600663)、成城股份(600247)(600247)、中儲股份(600787)(600787)等。 3、開發+持有模式 開發+持有模式最典型的業態即「城市綜合體」,一般包括酒店、寫字樓、商業、公寓和住宅幾種業態,公司可以根據項目具體情況調整出售、出租和自持比例。陽光股份(000608)副總經理楊寧向本刊說道:「商業、酒店式公寓、寫字樓可以自持經營,維持穩定的現金流;住宅可以銷售回籠資金緩解資金壓力。因此,城市綜合體與單一業態商業地產項目相比具有較強的抗風險能力。」 面對如此有前景的模式,自然很多新進入者加入,如:萬通地產(600246)(600246)、魯商置業(600223)、中茵股份(600745)(600745)、深國商(000056)(000056)、世茂股份(600823)、嘉凱城(000918)(000918)、銀座股份(600858)(600858)、陽光股份(000608)等。 世茂股份(600823),公司60%~70%的項目用於出售,保證資金充裕和收入增長,30%~40%的項目用於出租和自營,形成穩定的現金流,同時享受公司物業升值帶來的好處;嘉凱城(000918),「城市綜合體」業務佔主營業務4成,2011年商業地產項目的佔比將大大提升,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蘇綸場和東方紅街項目將分別竣工5萬平米和6萬平米左右;魯商置業(600223),2010年下半年頻頻出手大型的商住項目,與銀座商城和銀座股份合作解決了商業部分的運營,並整合大股東在百貨、超市、旅遊、酒店、教育等方面的資源,在二三線城市發展城市綜合體。

❿ 深圳房地產上市公司有哪些

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至祥置業有限公司
恆大地產集團
保利地產...前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