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看上市公司的利潤表
利潤表是反映企業一定時期的經營成果和經營成果的分配關系。它是企業生產經營成果的集中反映,是衡量企業生存和發展能力的主要尺度。 在BBA禾銀財務分析系統中,我們將企業的利潤表按照其收益來源構成劃分為經營性利潤、投資收益、營業外業務收入(營業外業務=補貼收入+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通過上述收益的劃分,我們將企業的利潤構成情況大致分為以下六種類型,從而可以判定企業盈利能力的穩定性。 (1)正常情況:企業的經營性利潤、投資收益、營業外業務都為正,或者經營性利潤大於0、投資收益大於0、營業外業務小於0,致使當期收益為正。這說明企業的盈利能力比較穩定,狀況比較好。 (2)如果經營性利潤、投資收益為正,而營業外業務虧損多,致使當期收益為負數,表明雖然企業的利潤為負,但是是由於企業的營業外收支所導致,構不成企業的經常性利潤,所以,並不影響企業的盈利能力狀況,這種虧損狀況是暫時的。 (3)如果經營性利潤大於0,投資收益、營業外業務小於0,致使經營性利潤+投資收益小於0,當期收益小於0,說明企業的盈利情況比較差,投資業務失利導致企業的經營性利潤比較差,企業的盈利能力不夠穩定。 (4)如果經營性利潤小於0,投資收益大於0,營業外業務大於0,致使企業的當期收益大於0,說明企業的利潤水平依賴於企業的投資業務和營業外業務,其投資項目的好壞直接關繫到企業的盈利能力,投資者應該關注其項目收益的穩定性。 (5)如果經營性利潤小於0,投資收益小於0,營業外業務大於0,致使企業的當期收益大於0。說明企業的盈利狀況很差,雖然當年盈利,但是其經營依賴於企業的營業外收支,持續下去會導致企業破產。
⑵ 如何判斷一個企業是盈利的
盈利能力分析指標是財務分析的核心,是所有者最為關注的,也是企業經營者和債權人必須關注的。對於企業獲利能力的反映,要力求客觀、全面、准確。本文針對盈利能力分析指標中的缺陷,提出了一些改進與完善的觀點和具體操作方法。
企業盈利能力是指企業賺取利潤的能力。一個企業不但要有較好的財務結構、較高的運營能力,同時,其最終目標是具有較好的盈利能力。
比如甲、乙兩家企業,2005年的銷售收入均為50萬元,凈利潤為10萬元。我們無法判斷到底哪家公司的盈利能力強。
但是如果告訴我們,甲公司的總資產為500萬元,所有者權益為100萬元;乙公司的總資產為200萬元,所有者權益為50萬元。
我們就可以認為乙公司的盈利能力高於甲公司,因為乙公司每元所有者權益帶來的凈利潤為0.2元,而甲公司為0.1元。 因此,對企業的盈利能力進行分析時,在考慮絕對值的基礎上,往往更多地考慮相對值指標。
相對值指標一般用各種比率指標進行反映。反映企業盈利能力的比率指標很多,主要包括銷售毛利率、銷售凈利率、總資產報酬率、凈資產收益率等。
(2)怎麼看一個上市公司盈利擴展閱讀:
指標分析
反映企業盈利能力的比率指標很多,主要包括銷售毛利率、銷售凈利率、總資產報酬率、凈資產收益率等。
(1)銷售毛利率。
銷售毛利率是銷售毛利與銷售收入凈額之比,其中銷售毛利是銷售收入凈額與銷售成本的差額。其計算公式為:
銷售毛利率=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收入×100%
根據銷售毛利率,企業可以進行如下分析:
銷售毛利率反映了企業產品或商品銷售的初始獲利能力,是企業凈利潤的起點,沒有足夠大的毛利率便不能形成較大的盈利。
銷售毛利率的分析與銷售毛利額分析相結合,可以評價企業對管理費用、銷售費用、財務費用等期間費用的承受能力。
銷售毛利率隨行業的不同而高低各異,但同一行業的毛利率一般相差不大。與同期行業的平均毛利率比較,可以揭示企業在定價政策、產品或商品推銷或生產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問題。
企業之間在存貨計價和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等會計處理中的差異也會影響銷售成本,進而影響毛利率的計算,這一點應在企業之間作橫向比較時加以注意。
(2)銷售凈利率。
銷售凈利率指企業凈利潤占銷售收入凈額的百分比,表示每元銷售收入凈額獲取利潤的能力。其計算公式為:
銷售凈利潤率=凈利潤主營業務收入×100%
⑶ 怎樣看上市公司利潤表
利潤表依據「收入-費用=利潤」來編制,主要反映一定時期內公司的營業收入減去營業支出之後的凈收益。通過利潤表,我們一般可以對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管理的成功程度作出評估,從而評價投資者的投資價值和報酬。 利潤表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反映公司的收入及費用,說明公司在一定時期內的利潤或虧損數額,據以分析公司的經濟效益及盈利能力,評價公司的管理業績;另一部分反映公司財務成果的來源,說明公司的各種利潤來源在利潤總額中占的比例,以及這些來源之間的相互關系。對利潤表進行分析,主要從兩方面入手: 1 收入項目分析。公司通過銷售產品、提供勞務取得各項營業收入,也可以將資源提供給他人使用,獲取租金與利息等營業外收入。收入的增加,則意味著公司資產的增加或負債的減少。 記入收入賬的包括當期收訖的現金收入,應收票據或應收賬款,以實際收到的金額或賬面價值入賬。 2 費用項目分析。費用是收入的扣除,費用的確認、扣除正確與否直接關繫到公司的盈利。所以分析費用項目時,應首先注意費用包含的內容是否適當,確認費用應貫徹權責發生制原則、歷史成本原則、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的原則等。其次,要對成本費用的結構與變動趨勢進行分析,分析各項費用占營業收入百分比,分析費用結構是否合理,對不合理的費用要查明原因。同時對費用的各個項目進行分析,看看各個項目的增減變動趨勢,以此判定公司的管理水平和財務狀況,預測公司的發展前景。 看利潤表時要與上市公司的財務情況說明書聯系起來。它主要說明公司的生產經營狀況;利潤實現和分配情況;應收賬款和存貨周轉情況;各項財產物資變動情況;稅金的繳納情況;預計下一會計期間對公司財務狀況變動有重大影響的事項。財務情況說明書為財務分析提供了了解、評價公司財務狀況的詳細資料。
⑷ 如何查看上市公司每年的股票收益率
股本回報率(又稱股權收益率、股本收益率或股東回報率或股東報酬率,英文:Return On Equity,簡稱ROE),是衡量相對於股東權益的投資抄回報之指標,反映公襲司利用資產凈值產生純利的能力。計算方法是將扣除優先股股息和特殊溢利後的溢利除以股東權益。此比例計算出公司普通股股東的投資回報率,是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標。
ROE = 凈收百益 / 股東權益
公司通常把盈利再投資以賺取更大回報,ROE正反映了公司這方面的能力,計算辦法是把凈收益(扣除優先度股股息和特殊溢利)後,除以股東權益。
然而,公司的股權收益高不代表盈利能力強。部分行業由於不需要太多資產投入,所以通常都有較高ROE,例如咨詢公司。有些行業需要投入大量基礎建築才問能產生盈利,例如煉油廠。所以,不能單以ROE判定公司的盈利能力。一般而言答,資本密集行業的進入門檻較高,競爭較少,相反高ROE但低資產的行業則較易進入,面對較大競爭。所以ROE應用作比較相同行業。
⑸ 如何看待一個企業的盈利狀況
盈利能力是什麼?是一個公司主營業務賺取利潤的能力,所以,非主營業務再強,也不能看作是公司盈利能力,通常的盈利能力指標有以下幾個:凈資產收益率、銷售利潤率、資產收益率……
1、凈資產收益率
凈資產收益率也就是所謂的ROE,這在財務分析中屬於非常重要的指標,而計算該指標我們通常會用到杜邦分析。
ROE反映的主要是所有者權益的投資報酬率,所有者權益是什麼?就是凈資產,所以,ROE=凈利潤/所有者權益,這個指標是巴菲特最喜歡用的,他的要求是公司連續5年通常的ROE要達到25%,這代表著投資者每年能拿到的利潤。
所以,凈資產收益率高,說明企業利用其自有資本獲利的能力強,投資帶來的收益自然就高,反之,則獲利能力弱,投資收益低。
但是,能夠影響ROE的因素有很多,比方說資產周轉率、銷售利潤率、權益乘數、應收賬款等等,這一點,杜邦分析幫我們做了解釋,而杜邦分析的恆等式比較復雜,於是計算ROE的另一個公式表示為ROE=銷售利潤率*總資產周轉率*權益乘數。
2、銷售利潤率
銷售利潤率指的是每單位銷售收入所產生的的利潤,所以計算公式為凈利潤/銷售收入,通常來說,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時候,銷售利潤率越高越好。
凈利潤是剔除掉所有成本之後的結果,所以,銷售毛利率也同樣很重要,比方說白酒行業,有的企業能做到90%的毛利率,而有的企業只能做到50%,這中間的差距足夠反應公司的盈利能力。
於是我們發現,正常來說,銷售收入越高,凈利潤也就越高,但同行業的公司進行對比的時候,我們就需要計算銷售利潤率,因為兩家公司的成本肯定不一樣,如果某家公司能夠保持連續幾年領先,那麼大概率說明該公司的銷售利潤率更高,賺同樣多的錢,能夠有更多的凈利潤。
3、資產收益率
資產收益率值得是每單位資產能帶來的利潤,所以其計算公式為凈利潤/總資產,那麼資產收益率也稱之為總資產收益率,也就是所謂的ROA。
一般來說,資產收益率高,這說明公司有較強的利用資產創造利潤的能力,不過我們要注意一個問題,總資產=所有者權益+負債,那麼一家企業的負債越大,資產收益率也就越低,所以,杠桿過重的公司通常的資產收益率都不會很高。
而資產收益率跟凈資產收益率區別就在於一個有負債,一個沒有負債,所以,要更准確的反應企業獲利對於股東的價值,還得藉助ROE才行。
所以,我們既希望資產收益率更高,但有希望公司資產負債率控制在30%一下,這就加大了我們選擇對應優質公司的難度,同時也說明一點,企業杠桿率在整個過程中使我們不能忽視的環節,當負債比凈資產更高的時候,背後還有很多值得分析的地方。
⑹ 新浪財經上怎樣查詢一個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的各種指標
登錄新浪財經後,輸入你的上市公司股票代碼查詢,在財務數據里有財務指標,在財務指標里能找到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等一系列指標
新浪財經創建於1999年8月,經過10餘年的發展壯大,已經成為全球華人的首選財經門戶。新浪財經在財經類網站中佔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始終保持絕對領先優勢,市場佔有率為第二名的三倍
盈利能力是指企業獲取利潤的能力,也稱為企業的資金或資本增值能力,通常表現為一定時期內企業收益數額的多少及其水平的高低。盈利能力指標主要包括營業利潤率、成本費用利潤率、盈餘現金保障倍數、總資產報酬率、凈資產收益率和資本收益率六項。實務中,上市公司經常採用每股收益、每股股利、市盈率、每股凈資產等指標評價其獲利能力。
⑺ 如何看上市公司年報中「利潤構成和盈利能力」
通過報表分析其各種盈利指標就可以了,比如:
(一)銷售利潤率
銷售利潤率(利潤率)=凈利潤÷銷售收入
分析說明:
(1)「銷售收入」是利潤表的第一行數字,「凈利潤」是利潤表的最後一行數字,兩者相除可以概括企業的全部經營成果。
(2)它表明1元銷售收入與其成本費用之間可以「擠」出來的凈利潤。該比率越大則企業的盈利能力越強。
(3)銷售利潤率的驅動因素是利潤表的各個項目。
【注意】銷售利潤率,又稱為「銷售凈利率」,或簡稱「利潤率」。通常,在利潤前面沒有加任何定語,就是指「凈利潤」。某個利潤率,如果前面沒有指明計算比率使用的分母,則是指以銷售收入為分母。
(二)資產利潤率
資產利潤率=凈利潤÷總資產
分析說明:
(1)資產利潤率是企業盈利能力的關鍵。雖然股東的報酬由資產利潤率和財務杠桿共同決定,但提高財務杠桿會同時增加企業風險,往往並不增加企業價值。
(2)資產利潤率的驅動因素是銷售利潤率和資產周轉率。資產利潤率=銷售利潤率×資產周轉率,可用因素分析法定量分析銷售利潤率、資產周轉率對資產利潤率影響程度。
【注意】驅動因素以及因素分析
(三)權益凈利率
財務比率 分析說明
權益凈利率=凈利潤/股東權益 權益凈利率的分母是股東的投入,分子是股東的所得。對於股權投資人來說,具有非常好的綜合性,概括了企業的全部經營業績和財務業績。
⑻ 怎樣判斷一個企業的盈利能力
看核心競爭力,是不是壟斷性行業,看創新能力,研發投入比例,員工福利是公司盈利能力的縮影。
⑼ 如何看一個企業是盈利還是虧損
利潤表中的營業利潤反應日常經營能力,正數說明盈利,負數說明虧損。利潤表中主營業務收入減主營業務成本反應主營業務的活力能力,差額越大說明獲利越強。
資產負債表看未分配利潤數那一欄,年末未分配利潤是個累積的未分配利潤數,是企業從開始營業一直到本年的累積的可以分配的利潤數。
我們生活在比較之中,有黑暗才有光明,有恨才有愛,有壞才有好,有他人和他人所做的事我們才知道自己是誰,自己在做什麼。一切都在比較中才能存在,沒有丑便沒有美,沒有失去便沒有得到。
我們只需要一個我真愛的人和真愛我的人,在一起,我們的人生便圓滿了。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不是名利,不是富足的生活,而是得到真愛。有一個人愛上你的所有,你的苦難與歡愉,眼淚和微笑,每一寸肌膚,身上每一處潔凈或骯臟的部分。
真愛是最偉大的財富,也是唯一貨真價實的財富。如果在你活了一回,未曾擁有過一個人對你的真愛,這是多麼遺憾的人生啊!
生活中的定律是為實踐和事實所證明,反映事物在一定條件下發展變化的客觀規律的論斷。定律是一種理論模型,它用以描述特定情況、特定尺度下的現實世界,在其它尺度下可能會失效或者不準確。
沒有任何一種理論可以描述宇宙當中的所有情況,也沒有任何一種理論可能完全正確。人生同樣有其客觀規律可循。
一、生活定律 痛苦定律:死無疑是痛苦的,然而還有比死更痛苦的東西,那就是等死。
幸福定律:如果你不再總是想著自己是否幸福時,你就獲得幸福了。
錯誤定律:人人都會有過失,但是,只有重復這些過失時,你才犯了錯誤。
沉默定律:在辯論時,沉默是一種最難駁倒的觀點。
動力定律:動力往往只是起源於兩種原因:希望,或者絕望。
受辱定律:受辱時的唯一辦法是忽視它,不能忽視它時就藐視它;如果連藐視它也不能,那麼你就只能受辱了。
愚蠢定律:愚蠢大多是在手腳或舌頭運轉得比大腦還快的時候產生的。
化妝定律:在修飾打扮上花費的時間有多少,你就需要掩飾的缺點也就有多少。
省時定律:要想學會最節省時間的辦法,首先就需要學會說"不"。
地位定律:有人站在山頂上,有人站在山腳下,雖然所處的地位不同,但在兩者的眼中所看到的對方,卻是同樣大小的。
失敗定律:失敗並不以為著浪費時間與生命,卻往往意味著你又有理由去擁有新的時間與生命了。
談話定律:最使人厭煩的談話有兩種:從來不停下來想想;或者,從來也不想停下來。
誤解定律:被某個人誤解,麻煩並不大;被許多人誤解,那麻煩就大了。
結局定律:有一個可怕的結局,也比不上沒有任何結局可怕。
二、工作定律
安全定律:最安全的單位幾十年沒有得過安全獎(最安全證明你們安全沒有做工作)
需要定律:同樣兩個相同的單位,同樣的辦公費。多少年以後,發生了變化(證明你們單位辦公不需要那麼多的錢)出來反對,這種成功的概論會歸結為零。
評比定律:領導認為誰好,誰就好。(只要領導看你不順眼,再辛辛苦苦地工作也是白費力氣。)
一票否決定律:在一個單位,比如升工資,比如提拔任用,一個人提出來,往往成功的概率最大,而另一個人站
接受教育定律:每個單位都有吊兒郎當不好好乾工作的人。但領導往往在批評這些人的時候,這些人恰恰不在場,於是,便出現了遵紀守法的人,經常接受教育的尷尬局面。
哭鬧定律;那個部門沒有幾個因為經常的哭鬧而得到了實惠,他有什麼理由不經常哭鬧下去。(此定理也適用那些經常在領導面前叫苦叫累的部門)
能者多勞定律:在同一科室里,有的人雖然在其崗,但卻不能勝任本職工作,那他的工作只能由能勝任該項工作的人去代勞。
不平衡定律:年年當先進的部門或個人,一年沒有當先進便想不通;從未當先進的部門或個人,當上先進後便想不到。
少勞多得定律:一般的單位,都分為合同工、(過去稱為正式工)協議工、臨時工等等。拿錢越少的工作量越大,而且越容易被解僱;拿錢越多的越沒有多少事情可干,而且最不容易被解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