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持倉收益 » 農業物聯網上市公司介紹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農業物聯網上市公司介紹

發布時間: 2021-06-07 18:37:32

A. 農業物聯網技術比較成熟的公司有哪些

智燃物聯,是一家做農業物聯網的,有農業物聯網設備,有農業物聯網解決方案,有農業信息雲平台,好像也可以做農產品追溯,溫室大田環境氣候監測什麼的

B. 目前國內有哪些「農業物聯網」技術提供商

物聯網農業智能測控系統所技術特點:
(1)監控功能系統:根據無線網路獲取的植物生長環境信息,如監測土壤水分、土壤溫度、空氣溫度、空氣濕度、光照強度、植物養分含量等參數。其它參數也可以選配,如土壤中的PH值、電導率等等。信息收集、負責接收無線感測匯聚節點發來的數據、存儲、顯示和數據管理,實現所有基地測試點信息的獲取、管理、動態顯示和分析處理以直觀的圖表和曲線的方式顯示給用戶,並根據以上各類信息的反饋對農業園區進行自動灌溉、自動降溫、自動卷模、自動進行液體肥料施肥、自動噴葯等自動控制。
(2)監測功能系統:在農業園區內實現自動信息檢測與控制,通過配備無線感測節點,太陽能供電系統、信息採集和信息路由設備、配備無線感測傳輸系統,每個基點配置無線感測節點,每個無線感測節點可監測土壤水分、土壤溫度、空氣溫度、空氣濕度、光照強度、植物養分含量等參數。其它參數也可以選配,如土壤中的PH值、電導率等等。信息收集、負責接收無線感測匯聚節點發來的數據、存儲、顯示和數據管理,實現所有基地測試點信息的獲取、管理、動態顯示和分析處理以直觀的圖表和曲線的方式顯示給用戶,並根據種植作物的需求提供各種聲光報警信息和簡訊報警信息。
(3)實時圖像與視頻監控功能:農業物聯網的基本概念是實現農業上作物與環境、土壤及肥力間的物物相聯的關系網路,通過多維信息與多層次處理實現農作物的最佳生長環境調理及施肥管理。但是作為管理農業生產的人員而言,僅僅數值化的物物相聯並不能完全營造作物最佳生長條件。視頻與圖像監控為物與物之間的關聯提供了更直觀的表達方式。比如:哪塊地缺水了,在物聯網單層數據上看僅僅能看到水分數據偏低。應該灌溉到什麼程度也不能死搬硬套地僅僅根據這一個數據來作決策。因為農業生產環境的不均勻性決定了農業信息獲取上的先天性弊端,而很難從單純的技術手段上進行突破。視頻監控的引用,直觀地反映了農作物生產的實時狀態,引入視頻圖像與圖像處理,既可直觀反映一些作物的生長長勢,也可以側面反映出作物生長的整體狀態及營養水平。可以從整體上給農戶提供更加科學的種植決策理論依據。

主要功能:數據採集,數據處理,數據通信,信息查詢,數據管理,泵站控制,預防報警,作物生長環境參數(土壤水分、養分、空氣溫濕度、光照、輻射、CO2、風速、風向、雨量等)實時採集和監控。

信息採集1、通過各種感測器採集各類信息,其中包括溫濕度、二氧化碳、土壤水分、土壤溫度、電導、PH、光量子、光照度、風速、風向、雨量計等2、一個基地可以建多個節點,每個節點可以根據需要連接多個感測器,各個節點可以互聯,也可單獨傳到主控室,進而通過網路傳到你的電腦或手機里。

C. 農業物聯網概念股:農業物聯網概念股龍頭有哪些

物聯網概念股有:(截止2015年12月11日)
一、遠望谷(002161)
二、航天信息(600271)
三、新大陸(000997)
四、大唐電信(600198)
五、同方股份(600100)
六、榮之聯(002642)
七、廈門信達(000701)
八、東信和平(002017)
簡介:
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是一個基於互聯網、傳統電信網等信息承載體,讓所有能夠被獨立定址的普通物理對象實現互聯互通的網路。它具有普通對象設備化、自治終端互聯化和普適服務智能化3個重要特徵。
其它的定義:物聯網指的是將無處不在(Ubiquitous)的末端設備(Devices)和設施(Facilities),包括具備「內在智能」的感測器、移動終端、工業系統、樓控系統、家庭智能設施、視頻監控系統等、和「外在使能」(Enabled)的,如貼上RFID的各種資產(Assets)、攜帶無線終端的個人與車輛等等「智能化物件或動物」或「智能塵埃」(Mote),通過各種無線和/或有線的長距離和/或短距離通訊網路實現互聯互通(M2M)、應用大集成(Grand Integration)、以及基於雲計算的SaaS營運等模式,在內網(Intranet)、專網(Extranet)、和/或互聯網(Internet)環境下,採用適當的信息安全保障機制,提供安全可控乃至個性化的實時在線監測、定位追溯、報警聯動、調度指揮、預案管理、遠程式控制制、安全防範、遠程維保、在線升級、統計報表、決策支持、領導桌面(集中展示的Cockpit Dashboard)等管理和服務功能,實現對「萬物」的「高效、節能、安全、環保」的「管、控、營」一體化。

D. 做農業物聯網的企業有哪些,他們各自的優勢是什麼

1、科學栽培:經過感測器數據剖析可斷定土壤適合栽培的作物種類,經過氣候環境感測器能夠實時收集作物成長環境數據。
2、精準操控:經過布置的各種感測器,體系迅速依照作物成長的請求對栽培基地的溫濕度、二氧化碳濃度、光照強度等進行調控。
3、進步功率:與傳統農業栽培方法不一樣,物聯網農業栽培方法根本完成體系主動化智能化和長途化.比手工栽培模式更精準更高效。
4、綠色農業:傳統農業很難將栽培過程中的一切監測數據完好記錄下來,而物聯網農業可經過各種監控感測器和網路體系將一切監控數據保存,便於農商品的追根溯源,完成農業出產的綠色無公害化。

E. 農機龍頭,農業信息化和農業物聯網的上市公司

柔柔地把她抱到輪椅上的時候,

F. 做農業物聯網的企業都有哪些

案例一
江蘇省宜興市高塍鎮素以養殖大閘蟹聞名,養殖水域超5萬畝。然而,隨著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蟹農們普遍反映,由於人手不足,蟹苗的存活率和螃蟹養殖的質量受到影響。
遠程增氧、智能投喂、預警資訊,在蟹農們的眼裡,以往繁瑣勞累的工作,如今通過物聯網技術平台都可以實現,不僅管理更輕松,收益也更高了。蟹農通過互聯網、手機終端登錄「水產養殖監控管理系統」,就可隨時隨地了解養殖塘內的溶氧量、溫度、水質等指標參數。一旦發現某區域溶氧指標預警,只需點擊「開啟增氧器」,就可實現遠程操控。[2]
案例二
在北京大興精準農業示範區,處處體驗到物聯網「感知」精準農業技術。采育鎮鮮切花生產基地中控室,溫室環境監控大屏掛在牆上。數字頻閃的表格中,59棟溫室內的溫度、濕度、光照、二氧化碳濃度一目瞭然。
突然,A1棚濕度顯示由綠變紅:85%!技術員立刻開啟一旁的網路視頻語音監控系統,點擊「一排溫室」發令:「濕度大了,請開風口和天窗!」
視頻畫面上,一名農民操作員立即行動起來。
10分鍾後,系統傳來語音回復:「全部打開。」大屏幕上,紅色數字隨即下滑,很快恢復成綠色:70%。
「這些實時監控的環境指標可以自動報警,綠色表示正常,紅色即為報警。」市農科院農業信息技術研究中心陳立平博士介紹,這套溫室環境監測與智能控制系統,通過室內感測器「捕捉」各項數據,經數據採集控制器匯總、中控室電腦分析處理,結果即時顯示在屏幕上。管理人員通過另一項技術——視頻語音監控系統隨時指揮。基地經理李春貴務農20多年,算是一把好手,現在卻全聽「系統」指揮。他說:「以前都憑感覺,覺得溫室冷了就加溫,覺得暗了就補光。智能監控下的科學數據,大夥都服!」
像采育鎮鮮切花生產基地這樣,大興已在5個鎮、6個村示範推廣精準農業技術,智能溫室娃娃、室外氣象自動監測、負水頭精準灌溉、液肥精準施用、靜電精準噴葯……16項信息化專利技術,實時定量監控農作物在不同生長周期所需的溫度、濕度、光照、二氧化碳濃度等,調節水肥葯的投入,幫助農民實現更高層次的精耕細作。
案例三
為提高種植效率,蒼山縣在現代農業示範園引進了浙江托普農業物聯網技術,在其所建設的蔬菜大棚中全部安裝農業物聯網監測設備,通過農業「物聯網」技術實時監測大棚蔬菜溫度、濕度、光照、二氧化碳濃度等生長環境,根據產生的智能監測信息對蔬菜進行精確管理,通過無線感測器對溫室環境進行自動和手動調節,溫度高了自動開啟風機等設備進行降溫,通過土壤濕度感測器對灌溉自動控制,達到該澆水的時候澆水,該施肥的時候施肥,完全實現自動化,促進有機高效農業發展[3] 。
裝上一個小小的無線感測器,大棚里的蔬菜就會說話、有感覺、有思想了,大棚里的溫度高了它會警告你,土壤里的濕度低了它會通知你,更准確地告訴你它的需求。
「使用物聯網以後,我們馬上就能和大棚里的蔬菜『對話』了。」走進大棚內,農技師說,「蔬菜它需要什麼溫度?什麼時候要澆水?什麼時候要施肥?澆多少水?施多少肥?你並不完全知道,或是只知道個大概。但是裝上一個小小的感測器,它就會說話、有感覺、有思想了,大棚里的溫度高了它會警告你,土壤里的濕度低了它會通知你,更准確地告訴你它的需求,使大棚內植物所需要的生長環境永遠保持在最佳狀態。」
農技師對於「物聯網」多少知道一些。還指著棚里靠近中間位置架起了一副「天線」,上面掛著幾個小盒子,說「這就是感測器,分別採集環境溫度、濕度、土壤溫度、水分、光照以及二氧化碳濃度,每隔5分鍾採集一次數據,通過智能感測器與嵌入3G模塊的無線物聯網網關,發送到上位機系統。」呵呵,農技師知道的還是蠻具體的。

農業物聯網控制系統
農技師現在只要坐在辦公室里,筆記本或者電腦的頁面停留在幾片蔬菜葉子上,用滑鼠一點點拉近,可以很清晰地看到葉片上趴著幾只小蚜蟲。這樣農技師通過物聯網的遠程監控系統發現了「敵情」,可以立即給棚里的農業工人提了個醒。早點做防護措施。
雖然物聯網對於農業發展所帶來的好處顯而易見,但在使用上還未形成剛性需求。作為一個新興事物,農業物聯網正處在邊試驗邊示範的階段,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對於傳統農業來說,物聯網的成本過高,在沒有見到效益之前,讓農民提前投資難度較大。所以對於這一新事物,很多農民,甚至一些農業幹部、政府部門還需要一個接受的過程,迫切需要轉變觀念。在加大政府扶持、建立補貼制度的同時,應盡快建立適應農業發展需求的商業模式,由市場引導、向市場要錢,是推動物聯網發展的有效方法。

G. 做農業物聯網的公司有哪些

國內做農業物聯網的企業不少,但是成熟的不多,據互聯網周刊、矽谷動力分析,做得比較好的有廣西慧雲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該公司全國各地的案例也比較多,解決方案也比較完整,其他像IBM,聯想等企業也有在做。

H. 做農業物聯網比較成熟的公司有哪些

做物聯網的企業不少,農業物聯網的也有一些,前段時間看到矽谷動力、互聯網周刊調查報告,國內這方面排行前面的就是聯想、浪潮、中科曙光、慧雲信息等一些行業比較知名的企業。我們公司在使用慧雲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農業物聯網系統,可以實現智能種植監控,生產任務智能安排,標准化種植流程管理,農產品全程溯源。

I. 國內做智慧農業、農業物聯網、農業信息化方面比較知名的公司有哪些

西部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做智慧農業物聯網比較專業,擁有智慧農業核心技術。國內做農業物聯網的一些老品牌企業,都只是單純利用物聯網技術,簡單點說,就是只能在本地建立一個監控中心,在園區的監控室進行控制。隨著互聯網雲計算技術的發展,很多行業都開始接入雲,農業也不例外。西部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做智慧農業物聯網——農業雲管家就是充分運用「雲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等技術,真正升級傳統農業,隨時實地在手機、電腦、平板就可以實現對農業生產現場進行各種作業的操作,如卷簾、降溫、排風、增溫、灌溉等。